時間:2023-05-29 18:21:46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鳥鳴澗王維,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王維的《鳥鳴澗》當作于開元年間游歷江南之時,其背景是安定統一的盛唐社會。此詩是王維題友人皇甫岳所居的云溪別墅所寫的組詩《皇甫岳云溪雜題五首》的第一首,是詩人寓居在今紹興縣東南五云溪(即若耶溪)的作品。
對于王維的這段履歷,紹籍越文化研究者竺岳兵在其《王維在越中事跡考》中認為:“唐開元八年至開元二十一年將近十五年間的王維原來在吳越漫游。有充分的理由說他的《鳥鳴澗》、《山居秋暝》、《相思》等名篇作于越中?!蓖蹙S漫游若耶,觸景生情,聯想到前人描寫若耶溪的名句,欲與古人爭勝厘毫,“出藍”而“勝藍”,于是有了“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這一聯以動寫靜的精彩詩句。
(來源:文章屋網 )
1、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李白:《靜夜思》)
2、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孟浩然:《宿建德江》)
3、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王維:《山居秋瞑》)
4、月黑雁飛高,單于夜遁逃。(盧綸:《塞下曲》)
5、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獨酌》)
6、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李白:《古朗月行》)
7、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王維:《竹里館》)
8、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王維:《鳥鳴澗》)
(來源:文章屋網 )
論文關鍵詞:“大智若愚”漫談
“大智若愚”是用來形容那些看起來愚呆,反應遲緩,但最終成就大事業有大智慧的人。那么,為什么大智若愚的人能夠走向成功呢?如果你仔細觀察,你會發現,他們身上往往有一個共同點,就是他們從來都不曾大發雷霆、急急忙忙,一直都心平氣和,即使遇到特殊情況,他們也還是一如既往的沉穩,不會亂了分寸。正是他們的沉穩,許多問題才找到了答案。
我們來看王維的一首小詩《鳥鳴澗》:
鳥鳴澗
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
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這首詩為我們描述了一幅春山靜夜圖:在空曠而寂靜的山澗中,很少看到有人來往,這時桂花已經開始飄落,寧靜的夜晚使這樣的山林更加寂寞與空闊。月亮出來的時候,竟然使山中的鳥兒驚覺,不時的鳴叫聲打破了山的寂靜。
桂花是一種極小極小的花,人們幾乎不會看到他的墜落,但詩人看到了。這說明詩人的觀察和感受非常細膩深入,尤其是“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一句中,使人從鳥的鳴叫中更感到了春山夜的寧靜,因為“鳥鳴山更幽。”從這首詩中,我們可以看出,王維在這首詩里觀察到的都是一些非常細小的變化——像桂花的墜落、春山的空靈、月出驚鳥。這些變化常人往往不會關注,不會注意,王維為什么就觀察到了呢?這是一個人心態的緣故。
我們看,在這首詩的開頭有兩個字“人閑”。什么是“人閑”呢?從字面來解釋就是人閑著無事可干。往深里想就是心靜核心期刊目錄。心靜了就沒有愁腸百結、沒有欣喜若狂、沒有痛不欲生、沒有悲天憫人、沒有杞人憂天。正是在這種心態下,王維才看見了別人看不到的細微變化。才使他寫出了這首千古名篇。
其實語文教學論文,我們每個人都有這樣的體會:當你心情愉悅放松時,常常會感到記憶力增強,想問題時思路清晰,走路仿佛也輕快了許多。反之,當你心急火燎地去辦事時,往往會丟三落四,思維模糊,說話前言不搭后語,本來有把握的事,往往也會辦砸了。
在我國傳統的氣功文化中就有松、靜、定、慧的說法。既我們在練習氣功功法時,首先要全身放松,然后使自己入靜。當你排除一切雜念后,意守丹田,就會慢慢入定。當你的定力達到一定的境界時,就會產生無窮的智慧。有了無窮的智慧,你就達到了一個更高的境界。
當你在喧囂的生活中感到疲憊、煩惱或被瑣事、難題纏身無法自拔的時候,你不妨自己獨處一室,或到一個無人的郊外,讓自己靜靜地思考一下,讓自己放松,或者干脆什么也不做,什么也不想……慢慢地,你就會感到頭腦清醒,心胸爽朗,世界上的一切煩惱、俗念、丑惡,都會漸漸消失。
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
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此詩簡短20字,但從后人對其賞析的熱衷度,以及其對王維對詩歌語言掌控力之大手筆的體現程度而言,此詩可謂是王維神靜氣閑之時,難得的短而精、師道自然、出類拔萃卻難以復制的代表之作。
我們講,知人而論世,從詩歌作品的賞鑒角度來說,詩人的作品寫出時間、身世、地位、居住地等與之相關的背景和作品的賞鑒的是否契合作者的初衷(談不上正誤之分),有著密切的關聯。
自然,這首五言絕句的背景也是值得推敲、斟酌。王維幼年即聰慧,少有慧根,也在早年就樹立了大鵬展翅的政治抱負。但后來值政局變化無常而逐漸消沉下來,吃齋念佛。四十多歲的時候,他特地在長安東南的藍田縣輞川營造了別墅,過著半官半隱的生活?!而B鳴澗》這首詩是他隱居生活中的一個篇章。于是我們很容易的把“詩言志”的聯想附加到此首詩之中。自然,我認為也是如此。
文學的創作,筆者認為,發于情、郁于思而為文、成章,或清閑,或幽憤,或感懷,或憑吊,或中肯,或遲疑。詩歌亦如此。雖然說白居易提出“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的宏論,在當時以及后代引起極大的反響,但是我們知道,詩歌作為文學作品,最終由人而作,也是為人而作,當然更多的是為己而作。總之,文學最終要歸結為人的情感起伏得失。并不是說要懷疑白居易大詩人的文學觀點,只是說詩歌作為文學,并非只單單是為時、為事而文學,為文學而文學。從筆者來看,這是狹隘的文學創作理念,也必將限定了文學的表達、表現的外延,存在著方向性的問題。
于是,拋開上述落窠臼的話,我們會更明澈清晰的理解,這首詩為著一個飽滿但凄清的“閑靜”而作。
而從詩歌內容角度來講,此詩全詩圍繞著一個夜景而展開。前兩聯“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開篇便點情,一“閑”字而人之狀態全出。詩人無事清幽,欣賞著夜色清寂。身邊的桂花慵懶飄落,極其細致入微。而此時,大境界里,山澗也如人清幽,不摻半分嘈雜和市儈。情與景的契合、交融、相互映襯,只突出了兩個字“閑”“靜”,卻給人唏噓低回,意味深長之意。后兩句“月出”“驚”“時鳴”三個動態之詞,以動而襯靜,便更是渲染了這一刻的靜謐空幽。這一聯一經補上。全詩的境界則更上了一個層次。自然,我們不能忽視的還有該詩的意象的選擇,“人”“桂花”“夜”“春山”“月”“山鳥”“春澗”等一起發力,渲染出了一種難言卻可心領神會的生氣、意蘊。
雖然全詩未明言自己的身心靜思,但從這20個字我們可以明顯且不可遏抑的感覺到,其作品的主要內容,詩人自身遠離紅塵,隱居不仕的愿望。
從詩歌的構思角度來講,其可圈可點之處也是隨處盡現?!拔恼卤咎斐桑钍峙嫉弥保@是一句古語,古來好詩都是就天成好景,用妙手記敘出來。故此而言,幾經雕琢、穿鑿之痕深重的作品倒顯得意味尋常,讀來也沒有如此的意蘊,與作者凈心擯氣,閑心空思,在浮華纏繞,人情匆匆的現代社會,尋得佳時,共享得這一片刻的歡愉和升華。詩句雖是人刻意為之,但是此詩之中寫景并不顯刻意鋪陳,意境自然,如同信手拈來一般。我們由此便可明曉其詩的構思之精妙,詩借自然,而出亦如自然,這是一種絕高的藝術境界。
從文學理論角度來講,文學接受者也是文學完成價值的一個環節。從此而言,文學作品的價值經讀者的閱讀環節的完成而得以實現。在現代社會的難以逃避的浮華喧囂里,人情匆匆,詩情也匆匆,好像任何事都生了翅膀,再也慢不下來。一句“慢慢走,欣賞啊”成為多數人再也難以企及的奢望。只是愿在中夜,缺月如,人靜氣閑之時,執一卷詩,特別是王維的詩,雖不穿越時間,抵至那方唯漫堂皇的舞臺,但心如此,情如此,與時代的高華崇思相互擊節應和,與詩人共同體味那一抹“人靜山空,徑稀紅落”之景,之靜,之凈,之境。
1.正襯。正襯是指利用事物間的近似條件來襯主體事物,比如李白《夢游天姥吟留別》:“天姥連天向天橫,勢拔五岳掩赤城。天臺一萬八千丈,對此欲倒東南傾?!边@里詩人并沒有直接說天姥山多么高,而是用以高峻著稱的五岳、天臺來襯托天姥山,從而把天姥山寫得聳立天外,直插云霄,壯麗非凡。
2.反襯。所謂反襯,就是運用某些意象從反面來襯托意境,并揭示主旨的一種技法。古典詩詞中的“反襯”常表現為以動襯靜、以樂襯哀、以虛襯實等:如以動襯靜 王維的《鳥鳴澗》 “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弊髡咄ㄟ^“花落”、“月出”,特別是“鳥鳴”這些動態景象,既反襯出春澗的幽靜、迷人,又使春澗絕不枯寂而顯出內蘊生機。以動襯靜,動靜相映。
3.側面襯托。側面襯托指寫景時從與其看似無關的側面景物入手,通過描寫達到突出主題的效果。如《蜀道難》中:“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下有沖波逆折之回川。黃鶴之飛尚不得過。猿猱欲度愁攀援?!鼻皟删涫菍崒?,運用夸張的手法突出了蜀道山峰的高峻、地勢的險要。下面兩句似乎宕開一筆,寫的是黃鶴和猿猱,其實正是通過這些飛禽走獸的“不得過”“愁攀援”使我們對蜀道高、險的特點有了更真切、深入的把握。
4.以樂景襯樂情。孟郊的《登科后》:“昔日齷齪不足夸, 今朝放蕩思無涯。春風得意馬蹄疾, 一日看盡長安花?!?“春風”、“春花”寫出了迷人的春意,把詩人科舉取勝的狂喜之情襯托得淋漓盡致元稹的《西歸絕句》:“五年江上損容顏,今日春風到武關。兩紙京書臨水讀,小桃花樹滿商山。”詩中的“嫣紅的桃花盛開,滿眼春光”襯托出詩人奉召歸京途中的激動、欣喜之情,這里運用了“以樂景襯樂情”的手法。
5.以樂景襯哀情。詩詞中為了突出人的痛苦、哀傷,有時也用令人愉悅的情景來作襯托,借助情景的不協調形成鮮明的對比,達到強化 愁苦之情的目的,以歡悅之景寫愁苦之情更加凸顯人之愁苦。我們來看李煜的《望江南》。多少恨,昨夜夢魂中。還似舊時游上苑,車如流水馬如龍,花月正春風。
這首詞是南唐后主亡國入宋后所作。字面上寫了昔日的繁華,游上苑時的浩大聲勢,和煦的春風,皎潔的月光,鮮艷的花朵。作者不對當前處境作正面描寫,而是通過過去繁華生活的夢境來反襯,夢境越是熱鬧、繁華,越能反襯出夢醒后悲哀的濃重。
6.以哀景襯樂情。如唐代謝渾《謝亭送別》:“勞歌一曲解行舟,紅葉青山急水流。日暮酒醒人已遠,滿天風雨下西樓。”上聯以“紅葉青山”這樣亮麗的景色,反襯詩人離愁別恨?!督S詩話》說:“以哀景寫樂,一倍增其哀樂。”
7.以哀景襯哀情。馬致遠的《天凈沙?秋思》詩中的“枯藤、老樹、昏鴉、古道、西風、瘦馬、殘陽”沒有生機的意象襯托了詩人內心的思鄉懷人的愁思。杜甫的《登高》:“風急天高猿嘯哀,渚青沙白鳥飛回。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詩中對秋景的描繪充滿無盡的悲涼之意,正是這秋景將詩人的“艱難苦恨”包含無遺,成為“以哀景襯哀情”的典范之作。
8.用動作襯托人物的心理。我們來看張籍的《秋思》:洛陽城里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又開封。
這首詩寓情于事,借日常生活中寄家書時的行動細節表達了遠在他鄉的游子對家鄉親人的思念之情。書信寫好放入信封封好似乎已經將要說的話說盡了,但當捎信人就要上路時,主人公卻生怕信里漏掉什么重要內容,于是又匆匆拆開信封。作者沒有直接敘述濃重的鄉思,而是通過“封”后又“開”這一動作傳達了這一思想。
9.動靜相襯。動靜相襯是指“動”的景或境況和“靜”的景或境況相互襯托,目的上是突出、強調其中的一種景或境況。動靜相襯形式可分為以動襯靜、以靜襯動,其中以動襯靜是詩人常用的手法。如王維的《鳥鳴澗》:“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痹娙送ㄟ^花落、月出、鳥鳴這些“動”突出青山、春澗的“靜”。戴叔倫的《蘭溪棹歌》:“涼月如眉掛柳灣,越中山色鏡中看。蘭溪三月桃花雨,半夜鯉魚來上灘?!痹娭械摹皼鲈?、柳灣、山色、桃花、溪水”構成了一幅優美恬靜的靜態畫面。末句的“半夜鯉魚來上灘”,生動活潑,富有動感,與前三句渲染的靜相互映襯。
明月出天山,蒼茫云海間?!畎住蛾P山月》
騮馬新跨白玉鞍,戰罷沙場月色寒。——李白《軍行》
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諠摗稓w田園居》
月黑雁飛高,單于夜遁逃?!R綸《塞下曲》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鉤?!钯R《馬詩》
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境未磨?!獎⒂礤a《望洞庭》
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蹙S《竹里館》
吹燈窗更明,月照一天雪。——袁枚《十二月十五日》
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蹙S《鳥鳴澗》
初月如弓未上弦,分明掛在碧霄邊?!娛献印顿x新月》
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拙右住赌航鳌?/p>
涼月如眉掛柳灣。越中山色鏡中看?!魇鍌悺短m溪棹歌》
鳥宿池邊樹,僧推月下門?!Z島《題李凝幽居》
釣罷歸來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究帐铩督寮词隆?/p>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对孪陋氉谩罚ɡ畎祝?/p>
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妒逡雇隆罚ㄍ踅ǎ?/p>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闌干南斗斜。——《月夜》(劉方平)
滿月飛明鏡,歸心折大刀。——《八月十五夜月》(杜甫)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对乱箲浬岬堋罚ǘ鸥Γ?/p>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锻聭堰h》(張九齡)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嬋娟?!端隆罚ɡ钌屉[)
關鍵詞: 王維 山水田園詩 “詩中有樂” 聲音藝術
蘇軾說:“味摩詰之畫,畫中有詩;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钡拇_,王維的山水田園詩融畫于詩中,字里行間似用水墨鋪陳出青綠山林,使人如臨其境。值得注意的是,王維的作品不僅詩中有畫,而且詩中有樂——有山有水有清音,可謂“有聲有色”。他用筆墨絕妙地捕捉了聲音的精魂,創作出別有洞天的純自然的音樂,這種音樂不僅美在聲律,而且美在內容。本文主要討論的就是在格律之外,王詩內容的音樂之韻。
一、樂的標準:“美”
本文對“音樂”這一概念的界定是:“美好的聲音”,或者說“噪音的對立面”。聲音很難被清晰劃分,這只是一個較模糊的、不能稱之為“定義”的界定,但是這一界定或許并無偏頗之處。無論喜怒哀樂,無論長短,無論風格,無論人聲或自然,帶給人美的享受的聲音,皆可稱為音樂。當然,“美”的具體判斷標準會因人而異,對“美”的認識是見仁見智的事情,關于“美”的標準的討論也從未停止,但關于“美”的觀念并非不能統一(只是這“統一”容易流于寬泛,而“美”本就不是可以嚴格定義的東西),真正的美是毋庸置疑的,是有力量的,是有無窮感染力和魅力的?;氐酵蹙S的詩上來,雖然讀者沒有“美是什么”的統一答案,但是都不會否認詩中流淌出的音樂之美。聲音使得整首詩渾然天成,就像音符使得樂曲完整、流暢、和諧。因此,本文把王維山水田園詩中描繪的大部分聲音歸入音樂的范疇。
二、樂的內容:自然之聲與人造之音
聲律一般分成韻腳,旋律(節拍)和聲調(高低徐疾)。①那么,聲音的內容可以作何種分類?下文嘗試按聲音的源頭,將其分為“自然之聲”和“人造之音”兩類來分析。
自然當然是山水田園詩的主角,王詩中對聲音的描繪也集中在自然之音。王維描摹最多的是鳥鳴,如“萬壑樹參天,千山響杜鵑”(《送梓州李使君》),遍山的杜鵑凄鳴渲染了憂傷的氣氛;又如“漠漠水田飛白鷺,陰陰夏木囀黃鸝”(《積雨輞川莊作》),黃鸝輕快的鳴囀似乎在為輞川莊的雨過天晴歡欣;再如“落花寂寂啼山鳥,楊柳青青渡水人”(《寒食汜上作》),暮春時分的鳥鳴給渡過汜水的詩人平添了幾分寂寥與黯然。鳥鳴似乎是山水田園里亙古不變的背景音樂。除了鳥鳴,還有風聲,雨落聲,水流聲,蟬鳴聲,樹葉的沙沙聲……這些都是山水田園必不可少的標志性聲音元素。如“倚杖柴門外,臨風聽暮蟬”(《輞川閑居贈裴秀才迪》),寒蟬本象征愁緒傷情,這里卻“一反常態”沒有了傷感的色彩,成為了摯友相聚時一段悅耳的配樂;又如“泉聲咽危石,日色冷青松”(《過香積寺》),在峻峭山中流淌的泉水似在幽咽一般,一個“咽”字準確描摹了泉水阻塞緩流的聲音和情態。
王詩中除了有純粹的自然之聲,還有人聲或者絲竹之音。據《舊唐書·王維傳》記載:“人有得《奏樂圖》,不知其名。維視一曰:‘此《霓裳》第三疊第一拍也?!檬抡呒瘶饭ぐ粗粺o差。咸服其精思。”史書記載王維曾擔任太樂丞,精通音律的他具有深厚的音樂功底和很高的音樂造詣。平日里他琴吹簫,如“松風吹解帶,山月照彈琴”(《酬張少府》),在松風里對月彈琴,頗有樂趣;“吹簫凌極浦,日暮送夫君”(《欹湖》),簫聲里盡是對友人的依依惜別情;“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竹里館》),抒盡心中逸氣。除了樂器演奏的聲音,還有深山傳來的低沉鐘聲:“古木無人徑,深山何處鐘”(《過香積寺》),還有興之所至的歌唱:“復值接輿醉,狂歌五柳前”(《輞川閑居贈裴秀才迪》);還有人們的日常交談:“欲投人處宿,隔水問樵夫”(《終南山》);還有遠處傳來的人聲:“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鹿柴》)。王維對人造之音的描摹在山水田園之外的題材中出現得較多些:如“秋槐葉落空宮里,凝碧池頭奏管弦”(《凝碧池》),“健兒擊鼓吹羌笛,共賽城東越騎神”(《涼州賽神》),等等。
三、樂的寫法:點到即止與有無相生
說到王維的聲音藝術,點到即止是其特點之一。和《李憑箜篌引》、《琵琶行》那樣直接描寫和鋪陳聲音的篇章不同,在描寫聲音的時候,王維大多是不寫其聲,只寫其動作或情態;或者說,王維并未對聲音進行詳細的鋪展與描繪,只是含蓄和干凈地點到即止,停留在敘述這一層次上。不管是“山月照彈琴”(《酬張少府》),還是“吹簫凌極浦”(《輞川集·欹湖》);不管是“秋水日潺湲”(《輞川閑居贈裴秀才迪》),還是“清泉石上流”(《山居秋暝》);不管是“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山居秋暝》),還是“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輞川集·竹里館》),這些聲音都需要想象來還原,屬于間接描寫,王維僅僅點到即止,是讀者完成了整個音樂的創作過程。這一過程并不難,相反非常自然。由于王維畫意渲染和氛圍營造都極其成功,讀者猶如被帶入王維時空的幽靜山林,在這一超然物外的世界里,鳥鳴、風聲、水聲、絲竹之聲都“各得其所”,只等人們來體會;在這一時空里,所有的音樂都已在心中。
這種點到即止的間接描寫典型是風聲。比如“松風吹解帶”(《酬張少府》),只是描摹風吹的動態,然而隱藏的音符——風聲仿佛就在耳邊;又如“隔牖風驚竹”(《冬晚對雪一壺居士家》),并未直說風聲如何,但風穿梭在竹林間的聲音和竹林搖曳的沙沙聲依舊撲面而來;再如“人閑桂花落”(《鳥鳴澗》),花落無聲,但卻似乎可以隱約聽到相伴的風聲,如此輕緩柔和。這些詩句沒有直接描摹聲音,含蓄中別具韻味和詩意。
他,是唐朝的一位詩人。他可是一位大才子,工于音樂、書法、繪畫。他,被蘇軾稱贊為“詩中有畫,畫中有詩?!?/p>
他,就是王維。
王維早年有著積極進取的精神,因而寫了一些情調昂揚、氣概豪邁的詩篇。如《漢江臨眺》:楚塞三湘接,荊門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郡邑浮前浦,波瀾動遠空。襄陽好風日,留醉與山翁。
他也有一些詩篇是抨擊政治昏暗的。如《終南山》:太乙近天都,連山到海隅。白云回望合,青靄入看無。分野中峰變,陰晴眾壑殊。欲投人宿處,隔水問樵夫。
這是王維隱居時所作的。當時的朝廷,張九齡被排擠,口蜜腹劍的李林甫執政,王維對此很不滿,所以到終南山過著亦官亦隱的生活。
當時唐玄宗派王維以監察御史的身份出塞宣慰,察訪軍情。這實際上是將王維排擠出朝廷。赴河西節度史幕府途中,王維作了首詩《使至塞上》。
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
詩人在離開京城,前往邊地時,心情激憤而又抑郁。前四句就是作者心情的真實寫照。
其中最為著名的詩句是“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蓖鯂S在《人間詞話》中說它是“千古壯觀”的名句。《紅樓夢》第四十八回中香菱品詩時評道:“據我看來,詩的好處,有口里說不出來的意思,想來卻是逼真的;有似乎無理的,想來竟是有理有情的?!竽聼熤保L河落日圓。’想來煙如何直,日自然是圓的;這‘直’字似無理,‘圓’字似太俗。合上書一想,倒像是見了這景的。若說再找兩個字換這兩個,竟再找不出兩個字來?!?/p>
香菱說的句句在理,這兩句詩不僅有地理學上的道理,而且景色描寫也生動形象。王維通過襯托手法,以大漠的橫闊襯出煙的孤直,以長河的平遠襯出落日的渾圓。王維通過寫景,表達出情緒的變化。他的心情由憂郁轉變為喜悅。全詩在喜悅的心情中結束了。
王維的代表作還有很多,如《送元二使安西》、《鹿柴》、《鳥鳴澗》等。遇見王維,歷史就增加了光輝的一筆。
桂花細碎,香味濃郁。
論外相,桂花無牡丹芍藥之艷麗、雍容、碩大,亦不及木槿夏荷之出塵、清雅、端莊。其黃白兩色,色黃者稱為金桂,色白者稱為銀桂,猶以金桂最是芳香濃郁,在綠色枝葉銜接處,細碎蕊瓣繁密簇擁。
桂香是綿密,持續,深入的,是一種能融合情緒的香。
當你一旦與彌漫在空氣里的香糾纏時,你會聽見破冰的聲音從心底發出,你會感到某種光亮,正在一點點驅散陰暗,接著蘇醒、融解、流動,你開始在堅固的一隅中變得柔軟,輕飄而安靜。此刻,種種心念,無聲放下。
每到秋深時節,行經桂樹下,倘若正逢一陣風吹來,金黃的細香之雪會落你滿頭滿衣。若說賞桂,尤以月下最好,先不說縈繞鼻端的香氛,就是那映著一地月光的燦黃已是極美,再有石階上蒼深的青苔,若有似無的幾聲夜鳥的啼鳴,此時,獨坐階前的你,始能深深體會到“萬念皆寂”的含義。
此情此景,不由想起王維“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的詩句。詩中之桂,雖寫的是四季桂中的春桂,然而其意境不也暗合了此刻的景象嗎?桂花無聲飄落,靜夜中鳥鳴驚喚幾聲,一輪冰清玉潔的明月懸掛天邊,你,閑人一枚,安坐石階,身邊事,耳中事,眼里事,心間事走到此際,惟抱以沉默相對。
對花,亦如擇人,不肯輕易施愛,喜愛桂花原是由來已久的一樁事,非朝夕遽爾而至。
始記起幼時庭前桂花濃香,母親簸箕里收集的滿滿一層金黃的落桂,那是做桂花餅的原料,亦是母親縫補清苦日子的念叨。猶記那一日的喧鬧街頭,忽然讓一縷桂香吸引,尋香而去,竟是街角綠化帶的三五棵桂花開得爛漫,頓時呆立當場,只任由那縷縷香氣走徹肺腑,在周身游蕩。此刻,當香氣沁潤身心時,只有溫柔和感動,塵間已無一處荒涼。
那一年,也是秋深時節,黃昏了仍與小謝在弘福寺的前院閑坐,院內燒香還愿的信眾早已散去,歸鳥的唱鳴將黃昏的暮色渲染得愈發地凝重了,剩下的一小片光線從樹枝的縫隙間穿過,撣在紅墻上,顯得斑駁而恍惚。
也許是人跡散盡,香火的余煙也到了尾端,寺內極是安靜,這時一陣馥郁的桂香在晚風中送到了鼻翼,深嗅之際,低頭看,腳下是滿地的落葉,抬眼看,眼前一位身著袈裟的僧人正心無旁騖,專心掃地,遠處看,三五僧人,或行走,或解禪,或有身影閃過拱門匆匆而行。
眼前心底,桂香飄忽,我竟是徹底的忘了自己身居何處,欲往何處,塵間過往,種種,坐化當場。之后,再想起那一幕時,我告訴自己,那一陣繚繞身畔的香,是佛的接引,是佛的指尖為我掀開的一處皈依之所。
今夕何夕?我已忘記,何須記呢?讓悲戚、哀傷、挫敗、疾病、衰老遠離,無常逐一升起再隕滅。我只要留住這縷縷幽香,成為映照心底城池的一方澄澈清冽之境。除了王維的《鳥鳴澗》,我想另一首歌也會悠悠唱響:
塵緣如夢,幾番起伏總不平,到如今都成煙云。
今夜成空,宛若回首袖底風,幽幽一縷香飄在深深舊夢中。
繁華落盡,一生憔悴在風里,回頭是無晴也無雨。
1、釋義不同:烘托是指通過側面描寫,使所要表現的對象鮮明突出的表現手法。側面描寫即通過對周人物或環境的描寫來表現主要對象;襯托是指用事物間相似或對立的條件,以一些事物為襯來突出主體事物的手法。
2、用法不同:烘托是通過別的事物把想要表達的事物寫出來,即用一事物暗示另一事物;襯托是兩個事物,其中一個事物強調出了另一事物的好與壞。強調該事物的好為正襯,壞為反襯。
烘托的種類:
1、以人烘托人:
如著名的漢樂府民歌《陌上?!?,對羅敷外貌的描寫:“行者見羅敷,下擔捋髭須;少年見羅敷,脫帽著綃頭。耕者忘其犁,鋤者忘其鋤;來歸相怨怒,但坐觀羅敷?!弊髡咭庥麡O寫羅敷之美,卻未對羅敷的美貌作任何正面描寫,而是通過描寫行者、少年、耕者、鋤者見到羅敷時的驚嘆、贊賞、癡迷等各種反應,烘托出了秦羅敷的美貌,把讀者的聯想向篇處延伸、擴散,從而間接構成了極為活躍的視覺藝術效果。難怪茅盾先生贊揚道:“不寫羅敷的美貌,而羅敷的絕世美貌躍然紙上,這真是前無古人的藝術描寫。再如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作者要塑造的人物形象是周瑜,卻從”千古風流人物“說起,由此引出赤壁之戰時的”多少豪杰“,最后才集中為周瑜一人,烘托了周瑜在作者心中的主要地位——他的感慨主要是因周瑜而發。
2、以物烘托人:
如《詩經·秦風·蒹葭》中首章的”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次章的”蒹葭凄凄,白露未晞“,末章的”蒹葭采采,白露未已“,寫出蘆葦的顏色由蒼青至凄清到泛白,把深秋凄涼的氣氛渲染得越來越濃,烘托出詩人當時所在的環境十分清冷,心境十分寂寞。高適的《別董大》首二句”千里黃云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直接狀寫眼前之景,展示出一幅暮日黃昏、沙塵漫天、遙空斷雁、大雪紛飛的北方荒原天寒地凍的暮天景象。通過這送別時的環境描寫,烘托出離愁別恨的低沉氣氛。白居易的《琵琶行》中,琵琶女第一曲彈完,”東船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這個情景描寫真切地烘托出聽者沉湎于動人的藝術境界中,醉心神往的情思,含蓄地描繪了音樂的神妙動人。
3、以物烘托物:
如王維的《鳥鳴澗》,”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描繪出一幅極其完美的春山月夜圖。在這春山中,萬籟都陶醉于那種夜的色調、夜的寧靜里了。因此,當月亮升起,給這夜幕籠罩的空谷帶來皎潔銀輝的時候,使幽谷前后景象頓時發生了變化,這時習慣于山谷靜默的鳥兒,似乎連月出也帶來新的刺激,居然鳴叫起來。這種以鬧襯靜的寫法,不僅沒有破壞春山的安謐,反而襯托得春夜山澗更加幽靜。再如王籍的《入若耶溪》,”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若耶溪山林一片幽靜,唯有不時傳來一兩聲”蟬噪“、”鳥鳴“。靜寂,本是無聲,有聲則打破了靜寂。但是詩人偏偏說因為那一兩聲”蟬噪“”鳥鳴“,山林愈發顯得幽寂了。作者有意識地運用”蟬噪“”鳥鳴“之動來烘托一種靜的境界。由此可見詩人匠心獨運之功。王籍在這里通過”寂外有音“的烘托藝術手法創造出一種幽靜恬淡的藝術境界,令人神往不已。
(來源:文章屋網 )
五言絕句大全(一):
1、《靜夜思》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2、《草》
唐·白居易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
3、《尋隱者不遇》
唐·賈島
松下問童子,言師采藥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處。
4、《鳥鳴澗》
唐·王維
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
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5、《相思》
唐·王維
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
愿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
6、《登鸛雀樓》
唐·王之渙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7、《春曉》
唐·孟浩然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
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8、《七步詩》
曹植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9、《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王勃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游人。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無為在岐路,兒女共沾巾。
10、《商山早行》
唐·溫庭筠
晨起動征鐸,客行悲故鄉。
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
槲葉落山路,枳花明驛墻。
因思杜陵夢,鳧雁滿回塘。
11、《望月懷遠》
唐·張九齡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
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
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
12、《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
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13、《暮秋山行》
唐·岑參
疲馬臥長坂,夕陽下通津。
山風吹空林,颯颯如有人。
蒼旻霽涼雨,石路無飛塵。
千念集暮節,萬籟悲蕭辰。
鶗鴂昨夜鳴,蕙草色已陳。
況在遠行客,自然多苦辛。
14、《春望》
唐·杜甫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15、《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野徑云俱黑,江船火獨明。
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
16、《旅夜書懷》
唐·杜甫
細草微風岸,危檣獨夜舟。
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
名豈文章著,官應老病休。
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
17、《前出塞》
唐·杜甫
挽弓當挽強,用箭當用長。
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
殺人亦有限,立國自有疆。
茍能制侵陵,豈在多殺傷。
18、《長歌行》
樂府詩集
青青園中葵,朝露待日曦。
陽春布德澤,萬物生光輝。
??智锕澲粒瑹j黃華葉衰。
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19、《劍客》
唐·賈島
十年磨一劍,霜刃未曾試。
今日把示君,誰有不平事。
20、《望岳》
唐·杜甫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
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
蕩胸生層云,決眥入歸鳥。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五言絕句大全(二):
1、《訪隱者不遇》,唐·賈島《小學生必背古詩70篇》P66
松下問童子,言師采藥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處。
2、《詠鵝》,唐·駱賓王
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
3、《春曉》,唐·孟浩然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4、《玉臺體》,唐·權德輿
昨夜裙帶解,今朝蟢子飛。鉛華不可棄,莫是藳砧歸。
5、《苔》,清·袁枚
白日不到處,青春恰自來。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
6、《尋胡隱君》,明·高啟
渡水復渡水,看花還看花。春風江上路,不覺到君家。
7、《山村詠懷》,北宋·邵康節
一去二三里,煙村四五家。亭臺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8、《偶步》,清·袁枚
偶步西廊下,幽蘭一朵開。是誰先報信,便有蜜蜂來
9、《畫》,唐·王維
遠看山有色,近聽水無聲。春去花還在,人來鳥不驚。
10、《京師得家書》,明·袁凱
江水三千里,家書十五行。行行無別語,只道早還鄉。
11、《華山》,北宋·寇準
僅有天在上,更無山與齊。舉頭紅日近,回首白云低。
12、《夜宿山寺》,唐·李白
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
13、《七步詩》,魏·曹植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fǔ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14、《遺愛寺》,唐·白居易
弄石臨溪坐,尋花繞寺行。時時聞鳥語,處處是泉聲。
15、《登鸛雀樓》,唐·王之渙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16、《相思》,唐·王維
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愿君多采擷xié,此物最相思。
17、《梅花》,北宋·王安石
墻角數枝梅,凌líng寒獨自開。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
18、《江雪》,唐·柳宗元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19、《夏日絕句》,南宋·李清照
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20、《江上漁者》,北宋·范仲淹
江上往來人,但愛鱸魚美。君看一葉舟,出沒風波里。
21、《秋浦歌》,唐·李白
白發三千丈,緣愁似個長。不知明鏡里,何處得秋霜
22、《劍客》,唐·賈島
十年磨一劍,霜刃未曾試。今日把示君,誰有不平事。
23、《舟夜書所見jiàn》,清·查zha慎行
月黑見xian漁燈,孤光一點螢。微微風簇浪,散作滿河星。
24、《鳥鳴澗》,唐·王維
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月出驚山鳥,時鳴深澗中。
25、《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唐·劉長卿
日暮蒼山遠,天寒白屋貧。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
26、《27、《憫農二首》,唐·李紳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四海無閑田,農夫猶餓死!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28、《樂lè游原》,唐·李商隱
向晚意不適,驅車登古原。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29、《山中》,唐·王維
荊溪白石出,天寒紅葉稀。山路元無雨,空翠濕人衣。
30、《鹿柴zhai》,唐·王維《小學生必背古詩70篇》P26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返景ying入深林,復照青苔上。
31、《對花》,唐·于濆fen
花開蝶滿枝,花落蜂還稀。惟有舊巢燕,主人貧亦歸。
32、《蟬》,唐·虞世南
垂緌rui飲清露,流響出疏桐。居高聲自遠,非是籍秋風。
33、《所見》,清·袁枚
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yuè。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
34、《池上》,唐·白居易
小娃撐小艇tǐng,偷采白蓮回。不解藏蹤跡,浮萍一道開。
35、《風》,唐·李嶠
解jiě落三秋葉,能開二月花。過江千尺浪,入竹萬竿斜。
36、《絕句》,唐·杜甫
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
37、《塞下曲》,唐·盧綸
月黑雁飛高,單chan于yú夜遁逃。欲將輕騎ji逐,大雪滿弓刀。
38、《送靈澈上人》,唐·劉長卿
蒼蒼竹林寺,杳yǎo杳鐘聲晚。荷he笠帶斜陽,青山獨歸遠。
39、《書事》,唐·王維
輕陰閣小雨,深院晝慵開。坐看蒼苔色,欲上人衣來。
40、《山中送別》,唐·王維
山中相送罷,日暮掩柴扉。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
41、《獨坐敬亭山》,唐·李白
眾鳥高飛盡,孤云獨去閑。相看兩不厭,僅有敬亭山。
42、《桐》,唐·薛濤
庭除一古桐,聳干入云中。枝迎南北鳥,葉送往來風。
43、《微雨夜行》,唐·白居易
漠漠秋云起,稍稍夜寒生。但覺衣裳濕,無點亦無聲。
44、《竹里館》,唐·王維
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45、《馬詩》,唐·李賀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鉤。何當金絡腦,快走踏清秋。
46、《渡漢江》,唐·宋之問
嶺外音書斷,經冬復歷春。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
47、《雜詩》,唐·王維
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來日綺qǐ窗前,寒梅著花未。
48、《山中》,唐·王勃
長江悲已滯,萬里念將歸。況屬高風晚,山山黃葉飛。
49、《宿建德江》,唐·孟浩然
移舟泊煙渚zhǔ,日暮客愁新。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50、《夜雨》,唐·白居易
早蛩qióng啼復歇,殘燈滅又明。隔窗知夜雨,芭蕉先有聲。
51、《蠶婦》,北宋·張俞
昨日入城市,歸來淚滿巾。遍身羅綺qǐ者,不是養蠶人。
52、《游春曲》,唐·王涯
萬樹江邊杏,新開一夜風。滿園深淺色,照在綠波中。
53、《怨情》,唐·李白
美人卷珠簾,深坐蹙蛾眉。但見淚痕濕,不知心恨誰。
54、《絕句》,唐·杜甫
江碧鳥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過,何日是歸年
55、《詠風》,唐·虞世南
逐舞飄輕袖,傳歌共繞梁。動枝生亂影,吹花送遠香。
56、《彈琴》,唐·劉長卿
泠líng泠七弦上,靜聽松風寒。古調雖自愛,今人多不彈。
57、《問劉十九》,唐·白居易
綠蟻新醅pēi酒,紅泥小火爐。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
58、《秋夜寄邱員外》,唐·韋應物
懷君屬秋夜,散步詠涼天??丈剿勺勇?,幽人應未眠。
59、《八陣圖》,唐·杜甫
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江流石不轉,遣恨失吞吳。
60、《終南望余雪》,唐·祖詠
終南陰嶺秀,積雪浮云端。林證明霽jì色,城中增暮寒。
61、《哥舒歌》,唐·西鄙人
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帶刀。至今窺牧馬,不敢過臨洮。
62、《聽箏》,唐·李端
鳴箏金粟柱,素手玉房前。欲得周郎顧,時時誤拂弦。
63、《送崔九》,唐·裴迪
歸山深淺去,須盡丘壑美。莫學武陵人,暫游桃源里。
64、《新嫁娘》,唐·王建
三日入廚下,洗手作羹湯。未諳姑食性,先遣小姑嘗。
65、《春怨》,唐·金昌緒
打起黃鶯兒,莫教枝上啼。啼時驚妾夢,不得到遼西。
66、《行宮》,唐·元稹zhěn
寥落古行宮,宮花寂寞紅。白頭宮女在,閑坐說玄宗。
67、《何滿子》,唐·張祜
故國三千里,深宮二十年。一聲何滿子,雙淚落君前。
68、《送上人》,唐·劉長卿
孤云將野鶴,豈向人間住。莫買沃洲山,時人已知處。
五言絕句大全(三):
1、《登樂游原》
唐·李商隱
向晚意不適,驅車登古原。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2、《竹里館》
唐·王維
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
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3、《相思》
唐·王維
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
愿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
4、《登鸛雀樓》
唐·王之渙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5、《江雪》
唐·柳宗元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6、《尋隱者不遇》
唐·賈島
松下問童子,言師采藥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處。
7、《江南春絕句》
唐·杜牧
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
8、《獨坐敬亭山》
唐·李白
眾鳥高飛盡,孤云獨去閑。
相看兩不厭,僅有敬亭山。
9、《八陣圖》
唐·杜甫
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
江流石不轉,遺恨失吞吳。
10、《問劉十九》
唐·白居易
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
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
11、《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
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12、《怨情》
唐·李白
美人卷珠簾,深坐蹙蛾眉。
但見淚痕濕,不知心恨誰
13、《行宮》
唐·元稹
寥落古行宮,宮花寂寞紅。
白頭宮女在,閑坐說玄宗。
14、《送崔九》
唐·裴迪
歸山深淺去,須盡丘壑美。
莫學武陵人,暫游桃源里。
15、《送別》
唐·王維
山中相送罷,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
16、《終南望余雪》
唐·祖詠
終南陰嶺秀,積雪浮云端。
林證明霽色,城中增暮寒。
17、《送崔九》
唐·裴迪
歸山深淺去,須盡丘壑美。
莫學武陵人,暫游桃源里。
18、《鹿柴》
唐·王維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
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
·?·
·?·
·?·
·?·
·?·
·?·
·?·
·?·
關鍵詞:王維 《輞川集》 生機
中圖分類號:I207.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3)05-0125-01
王維是盛唐山水田園詩的代表詩人,大概四十多歲開始,便長期在輞川和長安之間走動,輞川山林對于他來說不僅是居家之所,更是心靈的棲息之地。輞川別業曾為宋之問的別墅,后來王維得到了這個別墅,他和朋友裴迪在輞川寂靜幽美的山水風光中流連忘返,賦詩吟唱?!遁y川集》是王維與裴迪對輞川二十處著名的景點進行同題賦詩集合而成的詩集。這種同題共作的五律組詩別具一格,對后世的山水詩歌創作有深遠的影響,同時也是王維后期山水詩的重要代表作。
王維隱居輞川,與張九齡罷相,李林甫擅權,詩人政治理想無法實現有著密切的關系,詩人采取了一種不滿現實而又逃避現實的行動,他內心的憂憤始終無法消逝,所以在悠游山水中,不時透露出悲哀、憤郁的情緒,加上王維晚年參禪奉佛,精通佛理,哲理的禪意在山水詩中亦不時隱現,而王維也被后人尊為“詩佛”。然而,與佛教論說所宣揚的虛幻寂滅理念所不同,王維的不少山水詩固然體現了禪宗思想,但是不是佛教的厭世觀念,相反的是,詩人在對自然萬物的觀照中流露出對生命的執著,于苦悶中有感悟,于寂靜中有喜悅。從對美好的歌頌與追求的詩句中我們能夠看到,王維和宗教徒是截然不同的,他是一位熱烈追求美、辛勤創造美的藝術家,飽含著對世界和人生的執著之情。
木末芙蓉花,山中發紅萼。澗戶寂無人,紛紛開且落。(《輞川集·辛夷塢》)
這是在輞川二十景中的“辛夷塢”中所作,山中的辛夷花自開自落,堪比艷紅的芙蓉花,色彩明亮而熱烈。它在寂寞無人的山間熱烈地開放。它開放時一片荼蘼,絢爛如火;隕落時亦毫無惋惜,飄然墜地。花開與花謝,它無需欣賞,亦無需憐憫,它順應著自然的本性,自滿自足,安于自然的規律,這本身就是生命的一種圓滿自足。詩人在對辛夷花自開自落,循環往復的觀照中,體悟到生命的真理。這人跡罕至、寂靜的澗戶,正是詩人以“空寂”的禪心觀照世界的意象,然而,詩人又反對絕對的空無和死寂,于是在這個空寂得孤清的澗戶中,又描繪出辛夷花艷紅的色彩和開落的生息,使人感到在空寂中仍有聲有色,有靜有動,有生命脈搏的跳動。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輞川集·鹿柴》)
王維詩中常用“空”字,“空山新雨后”(《山居秋暝》),“夜靜春山空”(《鳥鳴澗》)等,空山孤寂冷清,看不見一個人,但是卻遠遠地不時傳來人說話的聲音,留心傾聽,又無從尋覓,只有夕陽的余光穿過叢林,重新照在青苔上。這首詩,以聲寫靜,更顯山之寂靜,然而這種靜,不是死靜,寂靜的空谷中有聲響的回蕩,有光影的流動,夕陽余光的溫暖反襯出樹林深處的清幽。在這里我們可以看到光影的變化,和色彩細微的變換,被畫家王維敏銳感受到了。密林深處的青苔,一般人幾乎都會忽略掉,可是卻在詩人舉目看與低頭間被捕捉到,這正是詩人所欣賞的在寂寞時方能細察到的隱含自然生機的空靜之美。那黃昏的一縷夕陽,那密林深處的幾處青苔,所展示的無一不是自然造物生生不息的原生狀態,不受人為因素的干擾,沒有孤獨,也沒有惆悵,只有一片空靈的寂靜,而美的意境就產生于對這自然永恒的空、靜之美的感悟中。
人若能享受孤獨,寂寞也就是一種美了。
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輞川集·竹里館》)
在一個月光如水的夜里,詩人獨自一人坐在竹林深處,竹林清幽寂靜,翠竹如君子,不禁讓人想起古代的竹林七賢,他們是否也曾在這樣的竹林深處飲酒縱歌、鳴琴自樂?曾因《廣陵散》而聞名天下的一代琴師嵇康,喜歡登高長嘯的阮籍,他們拓落不羈,有著君子清高曠達的品格,不同凡俗的性情。年輕時曾官至大樂丞的王維精通音樂,當詩人琴音響起,“客心洗流水”(李白,《聽蜀僧彈琴》),余音不絕,月光照滿大地,興致大發的詩人被眼前的景物感染了,不禁發出清脆的長嘯聲,聲音在空谷中久久回蕩。此時的詩人與古人心心相印,“德不孤,必有鄰”(《論語·里仁》),有君子般的翠竹相伴,重拾古人的雅興,何需愁苦?何來寂寞?唯有君子才能享受獨處時精神的快樂。詩人仿佛已完全擺脫了塵世之累,在寧靜中享受著寂靜的愉悅和歡樂。
清淺白石灘,綠蒲向堪把。家住水東西,浣紗明月下。(《輞川集·白石灘》)
明月出來了,皎潔的月光照徹了白石灘,溪水清淺,宛若絲帶,水底下的石頭清晰可見,潔白如玉,水邊的蒲草長得嫩綠肥大,讓人忍不住想采摘一把回去。就在這寧靜美好的夜晚,不知哪里來了一群少女,應該是從溪水的兩邊過來的吧?她們踏著月色,不約而同地來到白石灘邊洗衣浣紗,擊水聲、喧笑聲頓時讓白石灘熱鬧起來。清淺的溪水淙淙,綠油油的蒲草,少女們鮮活的生命,給白石灘帶來勃勃的生機,這一切構成了一副美妙的月夜浣紗圖。全詩語言樸素評議,毫無雕飾,隨意揮灑,卻渾然天成,成功地展現出一個自然純美的意境,既清幽又活潑,恬靜中又充滿生機,有歡快和熱烈的氣氛和生活的樂趣。詩作表現了一種自然、純真的美,也寄托著詩人對這種自然、純真的美的追求。
在清新寧靜而生機盎然的山水中,詩人感受到萬物生生不息的生之樂趣,精神升華到了空明無滯礙的境界,自然的美與心境的美完全融為一體。
王維是一名畫家,在他的山水詩中注重色彩的描寫,而且細膩準確精致,坡曾謂“詩中有畫”(《東坡題跋·書摩詰藍田煙雨圖》)。王維的詩中經常出現“綠色”:“反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清淺白石灘,綠蒲向堪把”、“彩翠時分明,夕嵐無處所”(《輞川集·木蘭柴》)、“檀欒映空曲,青翠漾漣漪” (《輞川集·斤竹嶺》)等,綠色成為輞川二十景中的主要色調。綠色是生命的顏色,歌德曾說,“綠色給人以一種真正的滿足”。綠色是所有顏色中最平靜、安定,最能給人以清新寧靜的感覺。而在繪畫藝術中,色彩與情感完美結合色彩能夠表現人的性格和精神世界,《輞川集》中對綠色的描繪成為詩人傳遞心靈信息的語言。詩人正是通過對不同物象的描寫,特別是“綠”的意象的傳達,在詩中創造出的清雅、悠閑、恬靜的境界,寂靜中的生機正是隱現于此。
王維晚年參禪修道,深諳佛理,在許多山水詩中都創造了“空”、“靜”的意境,詩人在靜觀萬物的過程中有對參禪的了悟,更重要的是,也正是詩人在作品中創造出的大自然中生生不息的美。惟其如此,詩人詩中“空”才不是“空無一物”,“寂靜”才不是“死寂”、“寂滅”。在寂靜的世界中,自然界萬物,自足自滿,在光陰的流轉中遵循于自然的規律,不寂寞、不孤單。在山水的徜徉中,寄寓著詩人的高潔情懷和對理想境界的追求。而這也正是后來的人們喜歡王維詩作的原因,不在于詩人談了多少佛理,而在于詩中描繪的自然景物的美,這種世間萬物所煥發出來的生機,本身就是生命力美的體現,它是藝術的,不是宗教的。
事實上,王維集詩人、畫家、音樂家為一身,而其所處的盛唐是一個春風得意,奮發蓬勃的時代,生活中生機盎然,在王詩中也處處體現出這一種生機。古人稱王詩“穆如清風”,那仿佛是清新的空氣,在無聲地流動著,無時不有,無處不在。
參考文獻
[1]談古代文學研究中的文化意識——由《唐音佛教辨思錄》所想到的,傅璇琮,文學評論,1989年第6期.
[2] 王維詩歌賞析,陶文鵬,廣西教育出版社,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