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5-29 18:20:17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看花展作文,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關鍵詞: 小學語文 教學策略 有效性
“有效教學”是在新課程理念指導下的有效教學。新課程背景下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倡導對話、合作與探究,力圖超越傳統的記憶型教學文化,創建新型的教學模式,需求的思維型教學文化。“有效教學”既是一種理念,又是一種教學策略,更是教學活動的基本追求。因此,小學語文教師應該改進教學方式,創設積極的課堂教學,幫助學生進行有效學習,讓學生在學習眾多其他課程的同時,以最短的時間學好語文,提高學生的整體語文水平,讓學生在語文學習中感受到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到學習語文的樂趣。
一、創設情境,激發學生興趣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學習語文的主人。語文應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注意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學習情境,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鼓勵學生選擇自己適合的學習方式。”情境是教學中教師根據教學內容與學生共創的一種能激起學生學習情緒的學習場景。情境教學“它遵循反映論的原理,充分利用形象,創設具體生動的場景,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引導他們從整體上理解和運用語言”。
例如,指導寫觀察作文《看花展》時,就叫學生帶上紙和筆到峨嶺公園觀看“春花展覽”。公園的花真多,學生置身于瓜葉菊、杜鵑花、山茶花、郁金香等五彩繽紛、香氣撲鼻的花叢,激發他們對美好事物的直觀興趣。他們內心激動不已,嘴上不停地贊嘆和發問。在這種情境中,我趁機問孩子們最喜歡什么花,想把它寫下來嗎?他們爭先恐后地觀察自己最喜歡什么花,這時候的觀察帶有明確的目的性。然后再指導學生怎么寫,孩子們十分樂意作文。在觀察活動中給兒童認識事物、學習語言提供良好的環境,激發學生強烈的表達欲,使他們愉快地學習口頭和書面表達。
二、多彩形式,提高教學效率
優質高效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是一個過程,也是一種理念,我們必須立足學生,讓學生積極參與語文學習,實現有效的、多向的、高質量的互動,從而實現這一最終目標。
例如教學《翠鳥》時,可在課前讓學生說說自己喜歡什么動物,從課本中、電視中、網上查找有關翠鳥的資料,上課時讓學生通過聯系上下文及課外資料,初步了解翠鳥的有關知識,體會翠鳥是大自然中的一員,應該給予保護。教師可啟發學生思考:翠鳥到底有哪些具體生活習性呢?這時教師為了繼續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不把答案告訴學生,而是說:“這個問題值得去研究,你們課后繼續查找資料,等找好資料,我們再交流探討。”這樣的教學,實現了課堂向課外開放讓學生帶著問題從課外轉向課內,再走向課外,培養了學生的研究興趣,發展了學生的創新能力,努力構建了課內外聯系、校內外溝通的語文教育體系,改變了以往語文教學自我封閉、與社會隔絕的狀況。
三、合作探究,促進有效教學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構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是實施素質教育,貫徹《語文課程標準》,全面培養小學生人文素養、科學精神、創新意識和生存、生活實踐能力及終身學習的基礎知識和基本能力與方法,具有優秀品德情操和心理素質的有效途徑,也是實現語文現代性教育的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
例如在上《晏子使楚》一課時,我提出讓學生表演“晏子出使楚國”的活動內容,學生都爭先恐后地要求試一試。見每個學生都這么積極,我便跟學生商量,讓他們選擇合適的人選自由組合,這樣每個學生都有機會參加表演。商量完畢,學生便分頭行事,教室頓時變成了一個排練廳。不一會兒,成果就出來了。盡管有的小組效果不佳,但學生的積極性被充分調動起來,積極參與到課堂教學中。“合作”不等于“合并”,“合作”應該是在自主學習的基礎上,學生產生個體無法解決的問題,教師應鼓勵他們選擇“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旨在集體探究個體無法解決的疑難問題,在優勢互補中使得個體對問題的理解更加豐富全面,思維向深度和廣度發展,感受合作共事和分享成果的愉快。
四、巧用多媒體,提高學習熱情
學習資源是學習過程中最重要的要素之一。提供什么樣的資源,以何種方式提供,成為實現語文課堂有效教學最重要的策略。教學中教師要合理整合各種教學手段,“因材選媒”,突出多媒體的輔助教學作用,淡化其“裝飾”效應,讓學生在形象生動的情景中經歷探究過程,獲得理智和情感體驗,切不可喧賓奪主,忽略學生的自我體驗和品味。
如:教學《鳥的天堂》中,先為學生播放相關視頻,然后出示第8自然段中句子:“這棵榕樹好像在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給我們看,那么多的綠葉,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點縫隙,翠綠的顏色明亮地在我們的眼前閃耀,似乎每一片綠葉上都有一個新的生命在顫動,這美麗的南國的樹!”我通過讓學生先看再讀、邊看邊讀等形式,指導學生抓住有關的句子進行比較、揣摩、欣賞,不斷提高其對語言感知的敏銳程度。“顫動”、“展示”這兩個關鍵詞,引導學生用其他詞替換。如用“顯示”、“出現”或“抖動”、“晃動”等,用哪組詞更好?在多媒體的幫助下,學生在討論、比較中,讓學生體會到“展示”是清楚地擺出來,明顯地表現出來,突出榕樹旺盛的生命力;“顫動”是短促而頻繁地振動,課文把微風吹動,陽光照耀下樹葉一閃一閃的樣子,不但美麗而且動靜結合,顯示大榕樹那旺盛的不可抗拒的生命力,給人一種生機勃勃的感受。
總之,課堂教學是一門很深的學問,具有極強的藝術性。為了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必須以教學理論作指導,經過自己的不斷實踐,不斷總結,不斷完善和創新,熟練地運用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策略,真正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