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5-29 17:51:17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chuàng)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初二賓語從句講解,希望這些內(nèi)容能成為您創(chuàng)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關(guān)鍵詞:英語語法;探究;生活
在推進課程改革的背景下。重建課堂成為課程實施與教學改革的重要任務之一。可在聽課、學生問卷調(diào)查及與周圍教師的交流中發(fā)現(xiàn)在英語語法教學中常常出現(xiàn)“課程標準是新的,教材是新的,然而課堂教學濤聲依舊”的現(xiàn)象,即在英語語法教學中教師給出語法規(guī)則,舉例講解語法規(guī)則,然后讓學生機械操練、套用規(guī)則以達到鞏固目的。筆者把此種現(xiàn)象稱為英語語法教學瓶頸現(xiàn)象并在日常教學行為中不斷思索、探究與實踐以期突破。
一、何謂英語語法教學瓶頸?
從教師層面上說,英語語法教學的瓶頸是教師重知識傳授,輕技能訓練;重詳細講解,輕反復練習;重書面練習,輕口頭練習;重語法分析,輕語法使用;重掌握規(guī)則,輕掌握實例。
從學生層面上說,英語語法教學的瓶頸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被動接受多,主動探究少;機械訓練多,生活情景少;枯燥乏味多,快樂趣味少。
從課堂層面上說,英語語法教學的瓶頸表現(xiàn)為課堂沒有成為師生互動、心靈對話的舞臺,不見鮮活的生命在律動、在交融、在成長,不見靈活的智慧在閃現(xiàn)、在流動、在煥發(fā)異彩。
從生成層面上說,英語語法教學的瓶頸表現(xiàn)為課堂氣氛沉悶,學習方法單一,學生靈活運用能力無望提高,課堂教學低效甚至無效。
二、如何突破
(一)主動探究
建構(gòu)主義學習理論認為“學習不應該被看成是對于教師授予知識的被動接受,而是學習者以自身已有的知識和經(jīng)驗為基礎主動的建構(gòu)活動”。也就是說,學生學習過程是在教師創(chuàng)設的情境下。借助已有的知識和經(jīng)驗,主動探究,積極交流,從而建立新的認知結(jié)構(gòu)的過程。它主張學習是學習者主動建構(gòu)自己知識經(jīng)驗的過程,是通過新經(jīng)驗與原有知識經(jīng)驗的相互作用而不斷充實、豐富和改造自己已有知識經(jīng)驗的過程。它強調(diào)學習的主動性。因此,“主動探究”強調(diào)的是以學生為主體,問題為中心,研究為手段,實踐為途徑,過程體驗為重點,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培養(yǎng)為目的的一種學習方式。
1.創(chuàng)設情境,營造輕松探究氛圍
瑞士心理學家讓·皮亞杰提出的“認知——建構(gòu)主義”學習理論認為,學生學習必須處于與學習主題基本內(nèi)容相關(guān)、現(xiàn)實情況基本一致或相類似的豐富情景當中。而且豐富合理的情景使語法教學能在一種活的環(huán)境中輕松愉悅地進行。著名的心理學家羅杰斯指出:“在教學過程中,只有讓學生處在一種無拘無束、自由暢達的空間,他們才會盡情地‘自由參與’與‘自由表達’。輕松快樂的環(huán)境使學生無外界壓力與壓迫感,學生完全自覺自愿、全身心的參與;而活動使學生通過動手、動腦,由不經(jīng)意中貫穿知識的滲透、能力的培養(yǎng)、道德的熏陶與習慣的沉淀。因此,語言教師的任務就是盡可能多地為學生營造運用語言的氛圍,使學生在模擬真實的情景中輕松愉快學會及運用語法。
例如,在學習比較級與最高級時,我先通過實物及圖片比較(三個大小不一的球,三座高矮不一的樓房)、和學生問答,引出這個語法項目的結(jié)構(gòu)、功能。
T:This is a basketball.This is a football.Whichis bigger,the basketball or the football?SI:The bas-ketball is bigger(than the football.)……T:Rigllt.So the table tennis ball is the smallest of the three.T:What about the basketball?It's the biggest of thethree.(邊說邊在屏幕上出示所講的比較級最高級句子)。然后在屏幕上展示一些圖片讓學生試著用比較級最高級的句子來說。接著讓學生以班中同學、教室中的物品等為話題以pair work形式操練比較級與最高級。最后引導學生通過探究發(fā)現(xiàn)比較級與最高級的使用特點及語法規(guī)則。
在以上情景活動中,語法知識由抽象變得形象,從而降低了語法學習的難度,激發(fā)了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使他們學得快,記得牢,用得活。從身邊的事物出發(fā),創(chuàng)設情境,引出比較級、最高級,激發(fā)學生探求比較級、最高級使用規(guī)則的欲望并歸納總結(jié)(即發(fā)現(xiàn)、探究問題)。
2.合理構(gòu)建,生成有效探究活動
建構(gòu)主義課程觀。不認為課程基本決定于外部環(huán)境因素(例如學科結(jié)構(gòu)、社會價值等因素),而是考慮到學習者帶進學習情境的先前知識。什么樣的經(jīng)驗和概念在促進特定學習結(jié)果的產(chǎn)生中是有效的,變成了—個需要解決的問題。把課程看成是促進特定學習結(jié)果的一系列學習活動和相互作用的過程,是為了確定研究和探索的目標。
在研究了《牛津初中英語》六冊書后,我發(fā)現(xiàn)賓語從句這個語法項目要到9B才教。而學生在小學時就學過像“I think you are right.”這類簡單的賓語從句,在《牛津初中英語》第一至第五冊書中也經(jīng)常出現(xiàn)賓語從句的句子。因此,我決定從初一起就合理構(gòu)建學生學習這個語法項目的過程。積累學習經(jīng)驗。為最后的有效探究學習活動奠定基礎。在7A第一單元Reading部分Part C題目要求中出現(xiàn)The Class 1,Grade 7 students want to see how well they know each other時,我沒有特意去講這是賓語從句而只是問學生是否明白題目要求。7A書中多次在題目要求中出現(xiàn)了賓語從句。每次我都只是讓學生看一下并理解句子含義就好。在7A期末復習時。我讓學生把書翻到第5頁看這兩個句子:How well do the students know each other?The Class 1,Grade 7 students want to see how well they know each other.然后引導他們發(fā)現(xiàn)兩者間的區(qū)別:第一句多了一個“do”。接著幫助學生構(gòu)建這樣的經(jīng)驗——在陳述句動詞后出現(xiàn)的疑問句不需要助動詞。當學生在7B中再見到類似句子時,他們的這個經(jīng)驗自然會得到鞏固。進入初二后,學生在課本及課外閱讀材料中會經(jīng)常看到“I don'tknow where he is.”“Can you tell me how old she is?”等此類的賓語從句。這時,我就幫助他們構(gòu)建這樣的經(jīng)驗——當陳述句或疑問句動詞后再接一個疑問句時所接的句子要用陳述句順序。通過初一、初二的合理構(gòu)建,學生對賓語從句積累了豐富的知識經(jīng)驗。到初三9B第二單元學賓語從句這個語法項目時,學生會因為先前積累的豐富經(jīng)驗而容易對教師設置的探究活動感興趣,進而他們會表現(xiàn)為投入、激動、興致勃勃。
3.合作交流,探究發(fā)現(xiàn)語法規(guī)則
“交流”是師生間、學生間、教學內(nèi)容和相關(guān)信息與教師、學生間的相互溝通與應答。合作學習不僅僅是教學組織形式的簡單變化。它聯(lián)系著問題解決的“寬帶”和縱深度。合作交流意義的建構(gòu)以學生的積極參與為基礎。以調(diào)整學生群體間的交往行為、開展合作學習為重點。著力營造引起學生心理共鳴、思維共振的“交往場”。這種學習方式并不完全等同于傳統(tǒng)意義上的“小組學習”,在“交往場”中,教師是學生的同伴和朋友,問題的解決須是在個體能動學習的基礎上通過群體協(xié)作配合才能完成,正是在“交往場”中,師生互動、共創(chuàng)與共生。
在教9A“Reported speech with tense changes”時。我就給每組發(fā)課前準備的有直接引語間接引語句子的紙片,讓他們先每人自己看紙片上的句子后合作交流總結(jié)出時態(tài)變化的規(guī)律。學生合作探究的積極性很高,小組交流也很投入,幾分鐘后學生踴躍地匯報了自己小組發(fā)現(xiàn)的語法規(guī)則。
(二)回歸生活
盧梭讓愛彌兒回歸自然,杜威的“教育即生活”。陶行知提出的“生活即教育”。皮亞杰的知識建構(gòu)理論,無非是想闡明這樣一個觀點:學生是在自己的活動中建構(gòu)自己的知識。學習者走進教室時并不是一無所知的白紙,而是在日常的生活、學習和交往活動中,已經(jīng)逐步形成自己對各種現(xiàn)象的理解和看法。而課程改革之所以非常強調(diào)“回歸生活”,是因為在現(xiàn)代人(尤其是學生)的生長家園中,“生活世界”被嚴重地剝離了。于是在學校教育中,人與自然、人與人的關(guān)系出現(xiàn)了空前的危機。教育過程豐富生動的主觀性被冷冰冰的知識授受和機械的理智訓練所代替。因此必須重返“生活世界”,生活是教育的源泉與動力。
1.聯(lián)系生活,激活認知
學生是在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基礎上,在主動的活動中建構(gòu)自己的知識。即通過新經(jīng)驗與原有生活經(jīng)驗的相互作用,來認知、充實、豐富和改造自己的知識經(jīng)驗。故而我在語法教學別注意激活學生的認知,通過聯(lián)系生活,談論學生最感興趣的話題,將學生的原有知識活躍出來,使其具有粘合新知識、構(gòu)成新認知結(jié)構(gòu)的活力。
例如,在學習“Used to”時,我先在屏幕上出示一張照片。然后說到:Please look at this picture.Who's he?Dp you know?學生猜測后我說到:He'smy sen.He used to be a small boy.Now he's a big boy.He used to be a student in our school.Now he's a student of Taicang Senior Higll School.He used to go to school five days a week.Now he goes to school six days a week.He used to get up at 6:40 a.m.Nowhe gets up at 6:15 a.m.(邊說邊在屏幕上出示我兒子的一些相關(guān)圖片,然后在屏幕上出示used to be/do)。這樣,學生很容易地明白了used to be/do的含義。接著讓學生拿出事先布置他們帶的他們自己小時候的照片,用used to be/do來講自己小時候的事。
2.回溯生活,拓展時空
德國思想家胡塞爾認為,生活世界是直觀的、具體的、現(xiàn)實的和歷史的,因而也是豐富的。杜威把教育的本質(zhì)理解為教育“即經(jīng)驗的不斷改造或改組”。生活就是有機體與環(huán)境相互作用的過程,“經(jīng)驗”便是從這種相互作用中產(chǎn)生的。
關(guān)鍵詞:興趣;朗誦與背誦;多媒體
近年來,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發(fā)展和國際間的經(jīng)濟、科技、文化交流的日益頻繁,人們越來越重視外國文化問題。同時,我們也逐漸認識到了了解外國文化在對外交往中的重要性。在教育領(lǐng)域中,英語教學也漸漸重視對學生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然而,對許多老師而言,文化教學還是一個較新的概念,從跨文化角度對英語教學進行研究探討在目前還是個新領(lǐng)域。我們必須認識到學習英語能力的培養(yǎng)是英語教學的主要目標,培養(yǎng)學生跨文化交際的技能是中學外語教學要達到的一個目標。因此,我們要重視初中的英語教學,提高英語教學質(zhì)量。
一、上課形式多樣化,激發(fā)學生興趣
1.“唱”的運用
英語歌曲不僅能活躍課堂氣氛,激發(fā)濃厚的學習興趣,還能加深師生之間、同學之間的感情。如“The Spelling Song”這首歌,教師可讓學生改唱自己同學的名字。當學生們唱“The Number Song”這首歌時,教師可以告訴學生配上動作,師生邊唱邊演,使學生在輕松愉快中不知不覺就記住了0~10這幾個數(shù)字的讀音。
2.“演”的運用
表演是一種讓學生熟練掌握句型和課文,增強運用詞匯的能力,提高口語表達水平的有效活動。在介紹課文時,教師進行示范表演,是一種導入新課常見的教學方法,學生喜歡看教師表演,教一些動詞時,教師可以邊做動作邊板書新單詞。如“I am swimm-
ing,I?蒺m running,I?蒺m watching TV,I?蒺m clcaning”等。
二、增加朗誦、背誦的機會,鞏固知識
通過朗讀和背誦,可以積累大量實用的英語短語、句子、習慣用語;可以擴大視野,在腦子里儲存大量有用的詞匯、短語、習慣用法;通過朗讀和背誦,可以了解英語國家的生活、風俗習慣、人文、歷史、地理知識等;還可以動員眼、耳、口等感覺器官同時參與學習,提高聽說讀寫能力。讀得多了,背得多了,自然就形成了英語語感。語感一旦形成,在以后的學習中,一些句子就會脫口而出。
因此,在初中階段尤其是初一的英語教學中一定要重視朗讀和背誦。初一英語教學是學生學習英語的入門教學。學生剛接觸英語,對英語的好奇心強,學習積極性高,學習興趣濃厚。教師如果能抓住這個時機,通過各種行之有效的方法,促使學生大聲朗讀,積極背誦常用的句子,精彩段落和一些習慣用語,打好堅實的學習英語、運用英語的基礎,對以后的教與學將十分有益。初二、初三的學生之所以學不好英語,與在初一沒有打好朗讀和背誦的基礎有很大的關(guān)系。由于初一時不讀、不背,導致學過的單詞、短語認不得,不會讀,上了初二、初三即使想學好英語,由于大量的單詞不會讀,而使有的同學對英語望而卻步,逐漸喪失信心,終至放棄。
如果初一就養(yǎng)成了朗讀和背誦的好習慣,能大聲地朗讀,積極背誦,讀得多了,背得多了,自然就會記住其中的一些句子、段落、習慣用法。那么到了初二、初三就會很自覺地去朗讀、去背誦英語,還愁英語學不好嗎?
三、恰當使用多媒體,提高學習效率
1.多媒體課件的集成性能使英語課堂容量增大
多媒體外語教學能更充分地利用課堂教學時間,增加課堂信息量,大大豐富和完善課堂教學的內(nèi)容,從根本上提高教學效率。傳統(tǒng)英語課堂教學,教師每一節(jié)課的板書和講解占去了大量時間,授課信息密度小。而使用多媒體課件節(jié)省了大量板書的時間,只需用鼠標點擊或用鍵盤操作,就可以使教學內(nèi)容清楚地展現(xiàn)在學生面前。就拿最基本的詞匯、語法教學來說,通過多媒體手段可以在同樣的時間內(nèi)給學生提供更多的例句,而且更容易把語言形式和具體情景有機地結(jié)合起來。
2.多媒體課件的可控制性和交互性能使語言教學活動更加生動有效
多媒體強烈的視覺、聽覺效果能夠?qū)W生語言學習的識記過程產(chǎn)生積極的影響。傳統(tǒng)的教學中,教學重點可以通過顏色對比、畫線等方式或教師話語的音量和音調(diào)調(diào)節(jié)進行強調(diào),而多媒體除了可以使用以上方式對對象進行強調(diào)以外,還可以通過動畫、音效等方式。PowerPointXP以上的版本還專門設有豐富的強調(diào)功能,使得語言結(jié)構(gòu)的學習變得生動有效。如在賓語從句的語序教學中,教師可以把語序的變化設置成動畫再配上一定的音效讓學生對新學的知識產(chǎn)生強烈的印象。多媒體在句型和詞形變化等語言結(jié)構(gòu)知識的教學方面發(fā)揮出了巨大的作用。
雖然有如此美好的愿景,但是在實際操作中,完全使用英語組織課堂教學是有一定難度的,這就需要英語教師在課堂中使用合適的英語課堂用語,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在多年的英語教學一線的工作經(jīng)驗使我對英語課堂用語的使用深有體會。從小處看,英語課堂用語的使用能夠組織好一堂英語課,讓英語課更流暢、更有層次。從大處看,英語課堂用語的使用能夠鍛煉學生的英語聽說能力和理解表達能力,有利于形成濃厚的語言氛圍,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以下我從五個方面談談使用英語課堂用語的體會:
一、鼓勵學生參與英語課堂教學活動
英語學習應該是快樂的。無論是小學還是初中,英語課堂應該成為學生向往的地方。學生想要積極地參與到英語課堂中,就要明白老師的引導方向。對于稍有英語基礎的學生來說,一些簡單的課堂用語,可以幫助他們理解老師的意圖,聽懂指令,并配合學習。例如:Open your book. Stand up. Listen carefully. Read it one by one. 這些簡短的指令在不斷的循環(huán)使用中會成為學生最熟悉的話語,一旦他們能夠理解老師的意圖,就會愿意參與到課堂活動中來。
二、英語課堂用語的使用應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
義務教育橫跨九年之久,英語的詞匯以及句型的積累使得學生的英語學習能力越來越強。作為老師,我們要相信學生有能力接受新事物。隨著學生語言能力的不斷提高以及教學課程的延續(xù),課堂用語應循序漸進地增加難度,增添新的內(nèi)容,使課堂永遠充滿吸引力,不斷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和熱情。
初一的時候可以使用這樣的祈使句:Look at the blackboard. Follow me. Let’s try again. 到了初二,語言可以更豐富些:Do you have any problems? Please act it out with your partner. 初三的時候,學過的句型都可以成為課堂用語中增色的部分:Could you please share your answer? Try to tell the story in your own words. 學生在“循序漸進”中感受到了英語積累的愉悅感,這將對他將來的學習有所幫助。
三、教師要確保英語課堂用語的正確性
教師的教學語言和教學態(tài)度將耳濡目染地影響著學生的學習,要想培養(yǎng)學生正確使用語言的良好習慣,教師應當給學生作出榜樣。英語由于語法的限制,有很多細小之處從口語上就能表達出來,如名詞的單復數(shù),第三人稱動詞的尾音,動詞過去式的讀法,賓語從句的詞序,動詞短語的搭配等,這些都是英語課堂用語中不可避免的部分。英語教師在說到相關(guān)的句子的時候,應流利地說出正確的句式和發(fā)音,而不能出現(xiàn)語法或讀音的錯誤,這也是在隨時隨地教育學生使用正確的英語表達意思。比如,Can you tell me what does the sentence mean? 正確的說法應該是Can you tell me what the sentence means?(你們告訴我這個句子是什么意思嗎?)Please make a sentence about “what about”. 正確的說法應該是 Please make a sentence with “what about”.(請用what about來造句。)雖然口語不能像書面語那樣嚴謹,出現(xiàn)不規(guī)范的句子是常有的現(xiàn)象,但是作為語言教師,我們應該以教師良好的語言習慣為學生示范。
四、持之以恒,讓每個學生都愛上英語課堂
教師在課堂上能全部用英語組織教學,能使得課堂上的英語氣氛明顯變濃。但是學生的接受能力存在差異,不是每個學生都能完全接受這樣的英語課堂,難免會有學生表現(xiàn)出對英語的興趣減淡。這就需要教師能夠及早地發(fā)現(xiàn)問題,正確引導,堅持課堂教學的風格,多在課堂上引起學困生的學習注意力,給予機會參與課堂活動,會讓他們逐步回歸課堂。例如,在新學單詞或詞組的時候,可以用造句來幫助學生的理解和記憶,老師在例句之后,可以多讓一些學生造句,學困生也可以給予機會,也許在啟發(fā)下能有好的表達,這時就需要適當?shù)墓膭睿篍xcellent. Perfect. Grea.讓他們對自己還有信心。
五、逐步培養(yǎng)學生大膽交流的能力,為今后的學習生活打下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