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一对一直播,chinese极品人妻videos,青草社区,亚洲影院丰满少妇中文字幕无码

0
首頁 精品范文 激素類藥物

激素類藥物

時間:2023-05-29 17:46:46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激素類藥物,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激素類藥物

第1篇

關鍵詞:糖皮質激素;處方分析;針對性干預

糖皮質激素是由腎上腺皮質最中層束狀帶分泌的一種代謝調節激素,它的作用廣泛而復雜,且隨劑量的不同而異。當糖皮質激素超過生理劑量即為藥理劑量時,除可以影響物質的代謝外,還具有抗炎、免疫抑制、抗病毒和抗休克等生理作用,因此,該類藥物在臨床上應用十分廣泛。一直以來,臨床應用中存在著較多的誤區和盲目濫用的現象。謝陶吟等[1]調查點評了2011年10月~2013年10月我院糖皮質激素類藥物的門診使用情況,其中不合理處方占28.27%。隨后,醫院對糖皮質激素類藥物的使用進行了針對性干預,為了解我院干預后的使用情況,筆者再次對我院糖皮質激素類藥物的門診處方進行調查與分析。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文選取的研究對象為隨機法抽取2013年11月~2014年10月我院門診用藥處方,共計29200張,其應用涉及臨床多個???。

1.2方法 以《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2010年版)、《新編藥物學》[3](17版)、《醫院處方點評管理規范(試行)》(衛醫管發[2010]28號)、2011年衛生部頒布的《糖皮質激素類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下文簡稱《指導原則》)和藥品說明書等為標準,采用回顧性分析的方法對糖皮質激素類藥物處方的診斷、性別、年齡、藥物名稱、用藥途徑和用法、用量等方面進行統計和分析。

2結果

在本次抽查的29200張處方中,使用糖皮質激素類藥物的處方有5120張,占總處方數的17.2%。其中男性患者1997例,女性患者3123例,女性患者明顯多于男性;按年齡統計,≤18歲775例,>18

2.1糖皮質激素類藥物主要品種及使用情況,見表1

2.2主要疾病分布詳情見表2。

3討論

從抽查處方的結果分析,目前我院糖皮質激素類藥物在門診使用廣泛,使用較多的藥物是注射用地塞米松磷酸鈉。臨床上治療呼吸道感染時,通常會在抗生素中加上地塞米松藥物聯合,增強消炎作用,但其在緩解炎癥同時,還會降低患者機體的防御功能,引發感染病灶發生擴散,給治療增加一定難度,嚴重時會導致死亡[4]。因此糖皮質激素不應作為上呼吸道感染治療的常規用藥。其次,糖皮質激素類藥物較多地用于治療皮膚科疾病臨床上主要用于天皰瘡、帶狀皰疹、玫瑰糠疹、多形紅斑、各類皮炎、濕疹、結節性血管炎、紅斑狼瘡、銀屑病等疾病的對癥治療。

糖皮質激素類藥的不良反應和并發癥往往會對患者造成嚴重的損傷,合理應用糖皮質激素已是臨床合理用藥的一個重要的內容。為了提高我院合理使用糖皮質激素類藥物水平,院部聯合醫務處、藥劑科采取了如下針對性干預措施:①根據《指導原則》結合臨床實際情況制訂了相應的合理使用規范;②組織開展糖皮質激素類藥物使用培訓,讓醫師、藥師掌握和重視糖皮質激素的使用知識。③定期與不定期開展處方評價與分析,將其合理使用納入醫療機構質量和綜合目標管理體系。④針對復雜病例進行專家討論。在臨床藥師和醫師的相互溝通和學習下,糖皮質激素類藥物的不合理使用明顯下降。

針對性干預是提高合理使用糖皮質激素類藥物水平的有效措施,但同時我們還應加強對糖皮質激素類藥物的不良反應和反跳現象的監測,制定合理的治療方案如劑量、療程、停藥計劃等,而這些恰恰是門診處方分析難以做到的,也是本文的不足之處。未來,我們將開展住院病歷的回顧性分析,更深入地了解該類藥物的使用情況,以進一步糖皮質激素類藥物促進合理應用。

參考文獻:

[1]謝陶吟,鄒素蘭.某"三甲"醫院2011年~2013年門診糖皮質激素類藥應用分析[J].中國醫院用藥評價與分析,2014,14(8):718.

[2]國家藥典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二部[S].2010年版.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0:1111-1131.

第2篇

【關鍵詞】 社區醫療; 兒科疾??; 激素; 藥物濫用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4.18.028

激素在生理條件下具有調節物質代謝的作用,超生理劑量的激素具有控制感染、在休克的治療和抑制免疫中具有重要的臨床應用價值[1]。因此,激素的作用復雜且廣泛,臨床上常用于治療炎癥性疾病、免疫性疾病及其應激性反應異常。據報道統計,目前使用率最高的藥物為抗菌藥物、激素和維生素。激素具有作用大、適用范圍廣等特點[2]。因此,在基層社區醫療機構中常存在不合理應用的問題。目前,在社區醫療機構中哮喘、支氣管炎、發熱、感冒等兒科疾病治療均存在激素廣泛性濫用的問題[3]。本研究通過從九江市19個社區醫療機構隨機抽取2000張兒科處方進行調查,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采用醫院信息、病案管理、計算機信息和藥學管理系統收集2013年1月-2014年3月期間,每月從九江市19個社區醫療機構兒科門診分別隨機抽取兒科處方130余張,共2000張。

1.2 調查方法 填寫調查問卷表《九江市兒科疾病治療中激素類藥物使用情況調查表》,調查內容包括調查時間、醫療機構名稱、調查兒科處方張數、處方內容等。調查開始前,參與調查的藥學和醫學相關人員進行相關工作培訓,制定合理、科學、全面的研究數據調查表。調查人員分為三組,每組2~3名,實行核對雙簽名。

1.3 調查結果評價 藥學專家組和醫學專家組根據《激素藥物臨床使用指導原則》和《醫院處方點評管理規范》、藥品說明書(用法用量、配伍、療程、分級管理、適應證)對兒科處方進行調查研究并科學合理地對其進行數據分析,討論激素類藥物的使用情況,評價九江市社區醫療機構兒科門診在兒科疾病治療中是否存在激素濫用的現象及激素濫用程度,發現激素使用中存在的濫用問題,根據存在的問題提出合理化建議和干預性措施。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8.0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采用 字2檢驗,以P

2 結果

2.1 激素使用情況 兒科處方中激素應用情況分析,隨機抽取的2000份兒科處方,應用激素治療的處方1260份,占總處方的63.00%(1260/2000),使用一種激素的處方801份,占總處方的40.05%(801/2000),使用兩種激素的處方389份,占總處方的19.45%(389/2000),使用三種激素的處方70份,占總處方的3.50%(70/2000),各構成比之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字2=7.85,P

2.2 激素給藥途徑情況 兒科門診激素給藥途徑以靜脈滴注為主,占60.48%(762/1260),霧化吸入占27.06%(341/1260),靜脈注射占4.76%(60/1260),口服占4.13%(52/1260),滴鼻占3.57%(45/1260),各激素給藥途徑構成比之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字2=6.24,P

2.3 各種激素使用率比較 由于同一處方出現兩種或以上激素聯合應用或分開應用情況,統計量中的處方總數超過原來應用激素治療的處方1260份。九江市社區醫療機構兒科疾病治療中激素類藥物以甲潑尼龍琥珀酸鈉、地塞米松和布地奈德為主,分別占64.13%、43.02%、45.00%,使用率明顯多于其他激素品種(醋酸潑尼松、甲潑尼龍、氫化潑尼松軟膏),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字2=5.24,P

2.4 激素濫用情況分析 1260份兒科門診處方的評價分析發現,148份兒科門診處方存在配伍問題,占11.75%,79份兒科門診處方存在聯合應用不當情況,主要為靜脈注射、口服和霧化吸入激素給藥,占6.27%,激素使用適應證方面,門診處方診斷主要以毛細支氣管炎、病毒性腦炎、上呼吸道感染、支氣管肺炎。

3 討論

糖皮質激素濫用是指醫療過程中不合理或不恰當地應用激素,違反激素適應證的情況下盲目應用激素治療[4]。依照《激素藥物臨床使用指導原則》,激素具有抗病毒、抗感染、抑制免疫和治療休克等作用,因此,激素治療的作用和效果確切。但是,激素使用不恰當或激素濫用現象也逐漸增多。研究證實,激素濫用可導致臨床不良事件的發生,甚至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常見的有皮質醇增多癥,引發或加重病毒和細菌性感染、消化道潰瘍、高血壓、局部皮膚萎縮、皮膚色素沉著等[5]。在兒科疾病治療中濫用激素可嚴重影響小兒的生長發育。為了避免濫用激素現象的出現,應用激素應嚴密遵循以下原則:嚴格把握激素適應證,合理選擇激素的劑量、給藥途徑、品種及療程,治療過程中持續監測激素藥物的副作用,注意激素反跳現象和停藥反應的出現,必要時采取對癥支持治療。在兒科疾病的治療中,應加強激素藥物副作用的監測作用,更嚴格規范激素適應證范圍,根據患兒年齡、體質、病情程度和藥物敏感性制定合理的激素治療方案,更嚴密觀察藥物副作用的出現,防止激素對患兒生長發育的不良影響。國內文獻[6]報道顯示,87.3%社區醫療機構兒科門診患兒在發熱時應用激素治療,58.4%社區醫療機構兒科門診患兒在上呼吸道感染、結腸炎、腹瀉、化膿性扁桃體炎、闌尾炎等感染性疾病時應用激素治療。經進一步統計分析還發現,社區醫療機構兒科門診在激素應用適應證、劑量、療程均存在違反臨床使用指導原則方面的諸多問題,激素驟減或驟?,F象更是時有發生,激素的濫用問題尤為嚴重,兒科疾病治療后出現藥物的副作用也常被忽視。激素使用后出現皮膚過敏、水皰、四肢關節紅點等臨床癥狀應高度疑診激素藥物副作用,應及時停藥,以免影響患兒的生長發育,造成嚴重的后果。

激素濫用的后果主要是激素通過減少釋放內源性致熱源,抑制下丘腦體溫調節中樞對內源性致熱源的反應而達到理想的降溫效果,但是調節正常體溫過程中容易掩蓋兒科疾病的病情發展,短暫的理想退熱效果極其可能導致嚴重的藥物不良反應,因此,在疾病尚未確診時選用激素類藥物,導致延誤病情的診斷與治療。在兒科疾病的診治中,激素臨床使用指導原則要求是當出現病毒感染性發熱癥狀時應避免選用激素,其原因是激素具有抑制免疫功能的作用,通過抑制免疫功能降低對病毒的防御功能,促進病毒擴散的危險。另外,對社區醫療機構兒科門診常見的上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治療全程使用激素藥物,激素具有抑制炎癥的作用,抑制抗體的形成及體液免疫或細胞免疫功能,導致隱匿性感染性病灶活動,濫用激素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兒科上呼吸道感染患兒的病情程度。其次,長期大劑量應用激素導致血糖水平升高,機體代謝性酸堿紊亂,傷口愈合不良、低鈣血癥、肌肉萎縮和向心性肥胖等醫源性疾病,嚴重影響兒科疾病患兒的生長發育。最后,激素可產生停藥反應,激素的驟減或驟停現象可引起激素反跳,導致原發病復發或病情的加重,需要加大激素藥物的劑量以控制病情的發展,嚴重的患兒可產生停藥綜合征,嚴重影響患兒的病情及生長發育[7]。

本研究通過對19個社區醫療機構2000張兒科門診處方的調查發現,兒科門診激素使用率高(63%),存在濫用的可能性。兒科門診激素給藥途徑以靜脈滴注和霧化吸入為主。激素類藥物以甲潑尼龍琥珀酸鈉、地塞米松和布地奈德為主,其使用率明顯多于其他激素品種(醋酸潑尼松、甲潑尼龍、氫化潑尼松軟膏)。存在配伍(占11.75%)和聯合應用不當(占6.27%)等問題。激素使用適應證門診處方診斷以毛細支氣管炎、病毒性腦炎、上呼吸道感染、支氣管肺炎為主,提示社區醫療機構兒科門診激素適應范圍擴大化,治療上呼吸道感染的激素使用率高,《糖皮質激素類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要求明確病因的持續性高熱可采用激素治療。

綜上所述,九江市社區醫療機構兒科疾病治療中存在激素類藥物濫用問題,應加強激素類藥物的監控,降低激素類藥物的濫用,促進激素類藥物的合理應用。

參考文獻

[1]成美.我院兒科住院患者糖皮質激素類藥物用藥情況分析[J].北方藥學,2014,11(2):101-102.

[2]鄧增潮,梁增杰,李坤浪.兒科處方用藥調查分析[J].國際醫藥衛生導報,2013,19(14):2137-2139.

[3]白漢玉,高鳳英.糖皮質激素在兒科臨床的合理應用[J].中國臨床醫生,2012,40(10):14-18.

[4]劉恩梅,黃海霞.兒科糖皮質激素的全身合理應用:兒科全身性糖皮質激素應用概述[J].中國實用兒科雜志,2012,27(11):803-805.

[5]范燕,劉金永,高山.連云港市第一人民醫院兒科住院患者糖皮質激素應用分析[J].中國醫院用藥評價與分析,2012,12(2):119-121.

[6]申昆玲,李云珠,李昌崇.糖皮質激素霧化吸入療法在兒科應用的專家共識[J].臨床兒科雜志,2011,29(1):86-91.

第3篇

上文提到過,臨床上將治療哮喘的藥物分為能快速緩解哮喘癥狀的藥物及能長期預防和控制哮喘的藥物。那么,這些藥物的作用及具體用法如何呢?

一、能快速緩解哮喘癥狀的藥物:此類藥物主要具有擴張支氣管、控制哮喘急性發作的作用

1.β2受體激動劑:β2受體激動劑是控制哮喘急性發作的首選藥物。該類藥物主要通過激動人體氣道平滑肌的β2受體,使氣道平滑肌細胞內的環磷酸腺苷含量增加,從而起到松弛支氣管平滑肌的作用。β2受體激動劑的品種較多,大致可分成三代。第一代屬于非選擇性的β2受體激動劑,主要包括腎上腺素、麻黃素和異丙腎上腺素等。此類藥物的副作用較大。第二代屬于選擇性短效的β2受體激動劑,主要包括沙丁胺醇、特布他林和酚丙喘寧等。此類藥物的特點是作用的時間短(4~6個小時),對心血管系統的副作用小。第三代屬于長效的選擇性β2受體激動劑,主要包括福米特羅和丙卡特羅等。此類藥物的特點是作用的時間長(一般超過12個小時),適合經常在夜間發病的哮喘患者使用。β2受體激動劑的給藥途徑可首推霧化吸入法。需要注意的是,長期應用β2受體激動劑可引起β2受體功能下調和氣道反應性增高,故經常使用(每周使用兩次以上)β2受體激動劑的哮喘患者,應在醫生的指導下配合使用激素類藥物。

2.茶堿類藥物:茶堿類藥物具有提高平滑肌細胞內環磷酸腺苷的濃度,促進人體腎上腺素分泌及增強氣道纖毛清除功能的作用。此類藥物主要包括氨茶堿、丙羥茶堿、喘定等。茶堿類藥物的給藥途徑以口服為主。需要注意的是,人們在使用茶堿類藥物后可出現惡心、嘔吐、心動過速、心律紊亂和血壓下降等不良反應,嚴重時可引起抽搐甚至死亡。故患有心、肝、腎功能障礙和甲狀腺功能亢進者,以及孕婦、兒童、老人均應慎用此類藥物。另外,甲氰咪胍、大環內酯類藥物和喹諾酮類等藥物可影響茶堿類藥物在人體內的代謝,因此人們在將茶堿類藥物與這幾種藥物聯合使用時,應減量使用茶堿類藥物。

3.抗膽堿類藥物:抗膽堿類藥物具有阻斷節后迷走神經通路、降低迷走神經興奮性的作用。而迷走神經興奮性的降低可以有效地擴張支氣管。此類藥物主要包括溴化異丙阿托品(異丙托溴銨)等。抗膽堿類藥物主要適合單獨應用β2受體激動劑無效(或效果不好)的哮喘患者或合并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者使用。個別患者在服用抗膽堿類藥物后可出現口苦、口干等癥狀,但一般不影響繼續用藥。

二、能長期預防和控制哮喘的藥物:此類藥物的作用是治療呼吸道內的炎癥、控制哮喘的發作

1.糖皮質激素類藥物:糖皮質激素類藥物是目前防治哮喘最有效的藥物。該類藥物具有抑制氣道內炎癥細胞的遷移活化和炎癥介質的釋放、增強氣道平滑肌細胞β2受體反應性的作用。糖皮質激素類藥物有霧化吸入、口服和靜脈注射等三種給藥途徑。其中以霧化吸入法最為常用。目前,常作為霧化吸入使用的糖皮質激素類藥物主要包括丙酸培氯米松、布地奈德、氟尼縮松、曲安縮松和氟替卡松等。個別患者在吸入糖皮質激素類藥物時可出現口咽不適、咽炎、聲音嘶啞和口咽部念珠菌感染等不良反應,這些反應大多在停藥后的14天內即可消失。

2.色甘酸鈉:色甘酸鈉屬于非糖皮質激素類抗炎藥。該藥對炎癥細胞的釋放介質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可用于哮喘的預防性治療,其給藥途徑主要為霧化吸入。個別患者在使用色甘酸鈉后會出現咽喉不適、胸悶和皮疹等不良反應。孕婦應慎用此藥。

3.白三烯調節劑:白三烯調節劑具有緩解哮喘癥狀、減輕氣道炎癥的作用,非常適合不能使用糖皮質激素類藥物的哮喘患者使用。該類藥物主要包括扎魯斯特和孟魯斯特等。個別患者在使用白三烯調節劑后可出現惡心、嘔吐、皮疹、血管性水腫和轉氨酶升高等癥狀,但停藥后即可恢復正常。

第4篇

文/潘明政

“頓服”一詞源自中醫,是指“一次較快地將藥物服完”。而在西醫中所說的頓服則是指將一天的藥一次服下,以達到最佳的治療效果。采用這種服藥方法,主要目的是將藥力集中、使藥物更迅速地發揮作用。需要頓服的藥物有很多種,既有中藥也有西藥。很多代謝周期長的西藥往往也需要頓服,一些緩釋、控釋劑型的藥物也是如此。

驅蟲藥 包括使君子、檳榔、南瓜子和雷丸等中藥及腸蟲清、驅蛔靈等西藥。驅蟲藥一般應在空腹時服用,這樣能使藥力較易發揮作用,達到最佳的驅蟲效果。

通便藥 包括新清寧、麻仁潤腸丸、通便靈等。中醫認為,陰虛燥熱內結,腑氣不通之便秘取“溫頓服之”,使藥力集中,以瀉熱潤燥,軟堅通便。

滋補藥 包括人參、鹿茸、冬蟲夏草在內的多種滋補類藥物大多適合晚上臨睡前頓服。因為人的腸胃在晚上處于休息狀態,此時用藥可以減輕胃腸的負擔,也更容易吸收。

降糖藥 如亞莫利、達美康緩釋片等長效降糖藥。因其降糖療效能持續24小時以上,所以每天一次頓服即可。

激素類藥物 可的松、潑尼松、地塞米松等很多激素類藥物大多適合清晨頓服。根據人體激素的晝夜分泌規律,午夜后分泌開始增加,至清晨6~9時最高,繼之分泌減少。清晨頓服可使激素類藥物模仿人體的生理分泌規律,在不影響激素類藥物作用的前提下降低藥物副作用。

抗生素類藥物 一些長效抗生素類藥物,如希舒美等也可以頓服。

老人腹瀉不能禁食

文/王海亭

中老年人消化功能逐漸衰退,與年輕人相比更易造成腹瀉。一般傳統觀點認為,腹瀉時腸黏膜充血、水腫甚至潰爛,應當讓腸道“空一空”,休息1~2天,這時禁食可減輕胃腸負擔。

第5篇

老年人經常用藥,而用藥過程中需對一些藥物十分注意,以下是為大家推薦的可以適合老年人空腹服用的藥物。

一是降糖藥。糖尿病患者進餐后血糖值更高,達到峰值,為了控制餐后高血糖,降血糖藥物需在餐前半小時服用,如格列齊特、格列吡嗪、格列喹酮等。另外,一日服用一次的降糖藥,如格列吡嗪控釋片、格列美脲,羅格列酮等,宜在早餐前半小時服用;α-糖苷酶抑制劑,如阿卡波糖等,應在餐前即刻服用或與前幾口食物同服。

二是消化系統藥物。消化系統藥物大多在餐前服用,如促胃腸動力藥多潘立酮、甲氧氯普胺、西沙必利、莫沙必利;胃腸解痙藥如溴丙胺太林、顛茄合劑;胃腸消化藥如多酶片、乳酸菌素等;胃黏膜保護劑如硫糖鋁、膠體果膠鉍、膠體次枸櫞酸鉍等,要產生保護作用必須使藥物充分作用于胃壁,故均應空腹服用。但需注意的是,這類藥物在酸性條件下才能與胃黏膜表面的黏蛋白結合形成一層保護膜,若需合并應用制酸藥,則兩類藥物應間隔一小時服用。其他,大黃蘇打、丙谷胺、奧美拉唑、藥用炭等等均需餐前服用。

三是空腹服用生物利用度高的藥物。抗菌藥中多數藥物的吸收受食物影響,空腹服用生物利用度高,吸收迅速。如阿莫西林、頭孢拉定、頭孢克洛、諾氟沙星、氧氟沙星、環丙沙星、羅紅霉素、阿奇霉素、克拉霉素等。另需空腹服用的藥物還有:泛昔洛韋、卡托普利、阿斯咪唑、異煙肼、利福平等。腸溶片均需空腹服用,以便藥物能快速進入腸道崩解吸收。(佳音)

別對激素藥搖頭

有的患者一聽說醫生給開激素藥,就連忙搖頭表示拒絕,害怕激素會讓自己變胖、成癮。其實,這是對激素類藥物的誤解,特別是風濕病患者,一定要堅持長期用藥。

急性期:用藥像“滅火”

糖皮質激素一般簡稱為激素,具有抗炎、抗過敏、抗風濕、免疫抑制的作用。如果風濕病患者出現關節劇烈腫痛、發熱,說明病情正處在急性期,應及時大量使用激素,此時它的作用就像消防員撲滅大火一樣,應快速、規律用藥,但不能自行隨意增加劑量。

非急性期:停藥先搭“橋”

病情如果穩定,使用激素類藥物療效不好,可考慮停藥,但不能立即停藥,應給予強的松每天5-10毫克過渡,以起到“橋梁”作用。在進行相當劑量的激素維持治療后,可根據病情和療效逐漸減藥量,直到停用。最好是在醫生指導下完成,如果突然停藥,原來癥狀會很快出現。

擔心副作用:補點鈣、VD等

長期大劑量使用激素類藥物,有可能代謝紊亂,大量的脂肪可能堆積在面、頸、背部,并形成向心型肥胖,同時皮膚變薄,還會發生骨質疏松、低血鉀、水腫等。此時在醫生指導下,可適當補充鈣劑、維生素D等;同時給予低鹽、低糖、高蛋白飲食及補鉀等對癥治療。

提個醒:

第6篇

因此,實驗內容的陳舊和落后就不可避免地影響到了當代學生素質的培養。目前我們還是整體動物實驗、離體組織實驗體現較多,以觀察驗證藥物的作用、效果為主,如傳出神經系統藥物對動物血壓的影響,有機磷酸酯中毒及解救,藥物的利尿作用,激素類藥物的抗炎作用,藥物的急性毒性實驗等。因此,我們以藥學本科學員為試點,以激素類藥物的抗炎作用實驗為藍本,進行了以學員為主體的設計實驗的探索,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得到了寶貴的經驗,為進一步深入本科生藥理學實驗課改革提供了借鑒。本文簡介藥學本科2007級學員于2010年春季學期自主設計進行《激素類藥物的抗炎作用及其機制探討》實驗的情況。

1精心選擇實驗素材

實驗素材的選擇關系到實驗設計課的成敗,大班課的自主設計實驗選題尤其重要。大班課實驗不是少數學員第二課堂參與的科研課題,課題不能太專太深,時間不能太長,既要有一定的先進性,又要有可操作性。一般選擇的實驗課題應該兼顧以下2個條件,一是易于開展的,學生易于操作的,實驗方法又是本實驗室條件下可行的實驗內容。在藥學本科班的藥理學實驗中有許多內容都可以作為候選,如:小鼠鎮痛實驗、抗炎實驗、有機磷酸酯中毒解救實驗、胃排空及腸蠕動實驗等。二是實驗內容經過重新設計,補充部分可行的內容就可達到培養學員科研思路和擴展視野的目的[3,4]。

因此,我們選擇了激素類藥物的抗炎作用作為實驗素材。我們在原實驗講義基礎上增加兩部分內容:一是增加了藥物組數。原講義的目的是了解制備大鼠炎癥模型的一種方法,并觀察藥物的抗炎作用,重點觀察糖皮質激素類藥物氫化可的松抗炎作用,因此實驗中只設計了大鼠腹腔注射氫化可的松(0.9%NaCl溶液溶解)30mg/kg一個劑量組和大鼠腹腔注射同體積0.9%NaCl溶液。我們增加了2組,即大鼠腹腔注射氫化可的松15mg/kg組和地塞米松30mg/kg組,增加了實驗的信息量,除了可以反映原實驗的激素類藥物的抗炎作用,又可以觀察藥物氫化可的松的量效關系(氫化可的松低劑量15mg/kg組和氫化可的松高劑量30mg/kg組),并且體會藥物之間(氫化可的松和地塞米松)的構效關系。二是增加了抗炎機制探討的內容。這部分內容可以體現分子水平實驗,我們采用測定抗炎藥物作用后大鼠局部前列腺素E2(PGE2)的變化反映其作用機制。通過我們對原實驗講義的設計補充,一個看似簡單的實驗的廣度和深度都得以加大、加強。

2周密指導實驗設計

在我們明確以糖皮質激素類藥物抗炎及其機制探討為基本實驗素材后,分兩步指導學員實驗設計。首先讓學生完成實驗課題的設計,讓學生利用業余時間到圖書館檢索文獻,分析取舍資料,互相協商,擬定計劃。糖皮質激素類藥物抗炎機制復雜,包括對炎癥抑制代表及某些靶酶的影響,對細胞因子及粘附分子的影響,對炎細胞凋亡的影響等,涉及多機制、多途徑,為了適合教學,我們要求僅限定以對炎癥介質“PGE2”的影響為例開展實驗。重點讓學員檢索并設計檢測“PGE2”的方法,這樣既縮小了范圍,減少了學員工作量;又可以突出重點,以學員體會學習設計實驗的思路和基本方法。第二步是總結討論,制定可行的實驗方案。實驗課擬分為八組,每組提交實驗設計初稿,由教師批閱分析。在批閱過程中著重了解學生的設計方法是否遵循科學,選取最適合課堂實驗的方法,并利用少量時間與學員討論,確定最終實驗方案[5]。

學員檢索設計的有關PGE2的實驗方法很全面,包括放射免疫法,ELISA法,免疫組化法,紫外分光光度法等,反映了學員掌握了檢索文獻獲取有效信息的方法。紫外分光光度法為藥學本科學員前期課程《分析化學》實驗課已經學習的內容,因此,以紫外分光光度法檢測PGE2具備實驗課的要求。通過以上步驟,每組學員制定了實驗計劃、方案,包括溶液和藥物的配制,組織的制備,儀器的使用等。

3嚴謹實施實驗方案

由于紫外分光光度計的使用需要藥物分析教研室提供幫助,因此實驗分兩個時間段展開。先是在藥理學學生實驗室進行動物實驗,組織樣本凍存。然后,業余時間(晚上)在藥物分析學生實驗室進行紫外測定。教員計劃好藥理學實驗課的時間,提前通知學員,讓學員自行聯系、協商測定PGE2的事宜。正式實驗前一周與教員共同制定實驗時間與場地安排。以前所有藥理學實驗均由本教研室獨立完成,教員全盤全程負責,體現了實驗的完整性,但學員脫離實驗的真實情況,就像是母親喂孩子吃飯,把飯端到嘴邊,就等孩子張口吃就行了。但本次實驗需要分段完成,要應用到不同學科、不同實驗技術,這與絕大部分科研實驗是一致的,讓學員對實驗有了更全面的認識,培養了學員的協作能力,獨立處理問題的能力。正式實驗中,所有操作均由學員獨立完成,并提供實驗報告。

第7篇

【摘要】總結以往和糖皮質激素在呼吸系統中的臨床應用有關的文獻資料,歸納總結,進一步探討分析糖皮質激素在呼吸系統中的應用情況,為臨床中在治療呼吸系統疾病中使用糖皮質激素提高依據和指導。

【關鍵詞】呼吸系統疾病;糖皮質激素;臨床應用

近年來,隨著糖皮質激素治療類風濕關節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以來,臨床中其逐漸被廣泛的應用。糖皮質激素具有多種生理功能,這樣的活性物質可以對機體的各個臟腑器官的生理機能造成廣泛的影響和作用,因此在臨床使用中,掌握糖皮質激素的適應癥,然后根據患者情況選取合適的激素制劑,制定合理的治療使用藥物方法包括藥物劑量、療效等對提高疾病的治療效果,降低不良反應的發生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本文筆者通過對以往文獻資料的總結歸納,分析糖皮質激素在臨床中治療呼吸系統疾病中的使用情況,現將分析報告如下。

1 糖皮質激素類藥物簡介

糖皮質激素(glucocorticoid)是由腎上腺皮質中束狀帶分泌的一類甾體類代謝調節激素,主要為皮質醇(cortisol),其具有調節糖、脂肪和蛋白質等物質的合成和代謝的作用,同時還具有抗炎、抗內毒素、抑制免疫、抗過敏、抗休克影響血液和造血系統等作用。其主要的生理作用包括有:升高血壓、負氮平衡、促進脂肪分解及重新分布、影響核酸代謝、水鈉潴留及低K+、Ca2+。人體內糖皮質激素的分泌主要是受下丘腦-垂體前葉-腎上腺皮質軸的調節。根據藥物血漿半衰期的不同可以將糖皮質激素類藥物分為長、中、短三類。長效激素類藥物包括地塞米松、倍他米松等,中效激素包括強的松、強的松龍、甲基強的松龍,短效激素包括氫化可的松、可的松。糖皮質激素類藥物在臨床中主要應用于腎上腺皮質功能不全的替代療法、嚴重感染、休克、防止某些炎癥的后遺癥、自身免疫性疾病、過敏性疾病和器官移植、血液病和皮膚病等疾病的治療[1]。糖皮質激素類藥物在使用過程中引起的不良反應較多,包括醫源性腎上腺皮質功能亢進癥、誘發或者加重感染、消化系統并發癥、骨質疏松、延緩傷口愈合、延緩生長、腎上腺皮質萎縮和功能不全、反跳現象、神經精神異常和白內障、青光眼等不良反應,在臨床中應引起注意。

2 糖皮質激素在呼吸系統疾病中的應用

2.1 危重哮喘:兒童危重哮喘患者主要表現為嚴重的低氧血癥、呼吸肌疲勞、呼吸性酸中毒、意識障礙等癥狀,常規的藥物無法緩解癥狀。糖皮質激素對呼吸道炎癥反應有明顯的抑制作用,同時還能降低氣道高反應性、增強纖毛的清除功能、提高支氣管β2受體對激動劑的敏感性,從而可以有效的改善危重哮喘。臨床應用研究表明[2],通過全身給藥的方式可以加快危重哮喘表現癥狀的緩解速度,有效的控制危重哮喘的表現癥狀,降低疾病死亡率。因此,在臨床治療中應及早的選取合適的糖皮質激素,一般選取起效快、短效的藥物,其中氫化可的松和甲潑尼龍較為常用。給予患者靜脈注射4~8mg/kg的氫化可的松或1~2mg/kg的甲潑尼龍,每隔4~6h注射一次,24h內患兒的病情便可以得到有效的緩解,激素藥物應在哮喘癥狀緩解之后逐漸減量停用。而對于病情較為嚴重,24h內病情未能緩解者,可以延長治療時間,但連續使用激素類藥物的時間一般不超過7d,同時應注意將藥物的使用劑量進行調整。臨床中一般不使用長效激素藥物地塞米松,主要是因為其對內源性皮質醇分泌抑制力強,且在進入人體之后需要經過肝臟代謝才能使藥物的活性表現出來,因此其效較慢,不作為危重哮喘的首選藥物[3]。給予藥物時,可以通過吸入的方式吸入大劑量的糖皮質激素,但對于病情危重的患者,吸入可能會引起氣道痙攣阻塞,使不能確定其治療效果,因此一般通過全身給藥的方式。

2.2 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ARDS)是指由心源性以外的各種肺內外致病因素引起的呼吸衰竭,包括急性的、進行性的和缺氧性的呼吸衰竭。目前對其發病機制的研究尚處于不完全清楚的狀態,多數學者認為ARDS的發病機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炎癥反應的失控。目前,臨床中糖皮質激素是具有高效的抗炎作用,且其作用顯著、非特異性,因此理論上可以說明糖皮質激素對ARDS的發生和發展會起到一定的控制作用。然而在臨床醫學研究表明,大劑量、短療程的糖皮質激素對ARDS的預防和早期治療有良好的效果,如使用30mg/(kg•d)的甲潑尼龍1~3d后可以用于預防和早期ARDS的治療,研究表明均有效,且增加了感染的發生率[4];中效劑量、長效療程的糖皮質激素可以治療中晚期的ARDS,國外研究表明,中效劑量的長效療程藥物可以提高患兒的存活率,改善其肺功能。

2.3 支氣管肺發育不良:支氣管肺發育不良(BPD)多發生于早產兒,常常由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繼發引起,和氧毒性及機械氣壓傷等因素有著密切的關系。疾病確診之后便使用激素藥物進行治療,一般使用地塞米松靜脈注射,起始劑量為0.5mg/(kg•d),每3d減量,療程為3d~3周。使用激素類藥物時應選擇最小的有效量,從而縮短使用激素藥物的時間,吸入給藥的療效不確切,且不能降低BPD的發病率,但是其可以減少全身給藥引起的不良反應和用藥劑量。

3 小結

糖皮質激素還可以應用于兒童特發性間質性肺炎、費結締組織病、重癥肺炎等疾病。然而不論治療哪種疾病,都應嚴格控制糖皮質激素藥物的劑量、用藥時間和種類,盡可能的減少不良反應的發生。

參考文獻

[1] 周濤,樊尋梅.糖皮質激素與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J].臨床兒科雜志,2005,23(1):18-20.

[2] 張偉強. 呼吸指數對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呼吸衰竭患者臨床意義的評估[J]. 四川醫學, 2009,30(10):1565-1567.

[3] 錢素云. 糖皮質激素在呼吸系統危重癥中的應用現狀[J]. 中國小兒急救醫學,2007,14(6):469-473.

[4] 楊生岳,馮恩志,祁玉曙,等. 高原地區老年慢性肺心病重度急性加重期患者糖皮質激素的應用[J]. 中華老年醫學雜志,2003,22(2):69-73.

第8篇

人們都知道,健康體檢或因病就醫,在做某些血液化驗檢查時,一般都要求晨起后空腹進行。這是因為飲食因素會影響化驗結果的準確性。但是藥物對化驗結果的影響,卻容易被人們忽視。研究證明,在進行各種試驗和標本化驗時,有不少常用藥物可引起被檢物如血液、尿液等成分的改變,從而干擾化驗過程,使檢測結果出現假象或真假難辨,影響臨床化驗的準確性和可靠性,容易誤導醫生,造成診斷困難。下面就容易干擾化驗結果藥物介紹如下:

鎮痛消炎類藥物:這類藥物在服用34小時后,會使總膽管開口處的奧狄括約肌痙攣,導致血液和尿液中的淀粉酶含量明顯升高。常見的藥物有可待因、哌替啶(度冷丁)、平痛新和吲哚美辛(消炎痛)、嗎啡等藥物。這類藥物對化驗的影響會持續至少24小時,所以,檢查前一天要停服。

抗菌類藥物:如磺胺類藥物和青霉素等抗生素能增高血液中尿酸濃度,服用磺胺類藥物后,尿膽原檢查會出現混濁,影響結果判。

利尿類藥物:服用這類藥物后,會使腎臟出現保鈉排鉀作用,導致血液中的鉀離子含量明顯降低,對血液中鉀、鈉化驗結果會有一定的影響。常見的藥物有氫氯噻嗪(雙氫克尿塞)、呋塞米(速尿)、依他尼酸(利尿酸)等。

激素類藥物:激素類藥物會影響血脂,使葡萄糖耐量試驗降低,引起血小板、紅細胞數量減少,肝臟轉氨酶含量升高。常見的藥物如雌激素避孕藥。腎上腺素則會使血糖升高,被誤診為糖尿病。

抗癌類藥物:抗癌藥物會對人體造血系統產生影響,可引起血液中紅細胞、白細胞、血小板、血紅蛋白的數量減少以及肝功能改變,并使葡萄糖耐量試驗結果降低,血脂出現異常。

腎上腺素:可使血糖測定明顯增高,易被誤認為是糖尿病的征象。另外,抗凝藥肝素能促進組織脂蛋白酶的釋放,引起血液甘油三脂顯著下降和酯蛋白電泳圖形的改變。治療震顫藥物左旋多巴可使測定尿中酮體的顯色異常,掩蓋原來的反應,故而難以判斷化驗結果。

另外,一些抗凝藥,如肝素會促進組織脂蛋白酶的釋放,引起甘油三酯顯著下降。一些治療帕金森病的藥物,可使尿中酮體的顯色異常,掩蓋原來的反應,影響醫生判斷。

為了得到正確的化驗檢查結果,體檢前停用有影響的藥物,在進行某些化驗檢查時,有必要向醫生說明近期服用何種藥物。通常大多數藥物停用后,快則幾小時,慢至48小時,其影響即基本消失。醫生在分析檢驗報告時,也要注意防止藥物因素的干擾,這樣才能做到準確無誤。

第9篇

張老師是一位中學教師,近幾年來她經常感覺鼻癢、流清涕、不時打噴嚏和鼻堵塞,伴有頭部不適或頭痛,每次發作大約10~30分鐘,并時輕時重。同事們都說她得了鼻炎,張老師來到藥店,店員給她推薦了千柏鼻炎片、玉屏風散、滴鼻凈、阿莫西林等藥物,可是用了二三十天效果不明顯。張老師有些急了:這惱人的鼻炎怎么這么難治呀?

這一天,韓老師又來到藥店,藥師老黃接待了她:“鼻炎是鼻腔黏膜的炎癥反應,是個很常見的病。它分為過敏性和非過敏性兩大類。過敏性鼻炎的主要癥狀是發作性鼻癢、噴嚏、流涕和鼻堵塞,根據癥狀分析張老師患的應該是過敏性鼻炎?!?/p>

“過敏性鼻炎?那我是對什么過敏呀?”張老師問。

“大多數患者是對空氣中的塵埃、花粉、羽毛、瞞粒等物質過敏,但具體到某一個人究竟是對那一種物質過敏還真不太好查,即使是做過敏原檢驗。”黃藥師說。

“那我這病豈不是沒治了?”張老師擔心地問。

“不,經過正確、規則地藥物治療可以良好地控制癥狀,甚至可以使你長期處于無發病的狀態?!秉S藥師說。

“那感情好,黃藥師,快告訴我該如何治療。”張老師急不奈地問。

“這過敏性鼻炎最有效的藥物是抗過敏藥和鼻腔局部應用的激素類藥物??惯^敏藥常用的有撲爾敏、息斯敏和開瑞坦等。用藥后1~3小時癥狀就可被控制。但撲爾敏有困倦的副作用,所以駕車、高空作業和在校學生或像你每天需要上課的老師都不宜選用,而應選用息斯敏和開瑞坦等,它們的困倦副作用發生率極低或幾乎無困倦,且用藥方便,一天只須服用一次。”

“鼻腔局部應用的激素類藥物也是治療過敏性鼻炎的一線用藥,效果好的有伯克納、輔舒良和內舒拿等。每天對準鼻腔噴霧1~2次即可,它們起效在數小時至數十小時,無明顯副作用,可長期選用,而且長期、規則用藥可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在癥狀得到良好的控制后可逐漸減量。這些藥雖為激素類藥物,但不會引起激素的相關副作用,你可以放心地使用。”

“其它藥物包括滴鼻凈和各種中成藥制劑,效果不及上述兩類藥物,僅對輕癥患者有效,張老師在短期用藥后效果不理想也在情理之中。作為抗生素類藥物的阿莫西林沒有必要應用,除非過敏性鼻炎并發了感染性鼻竇炎或哮喘合并感染。”

黃藥師最終為張老師推薦了開瑞坦和伯克納兩種藥物,張老師用藥后果真效果明顯,昔日的笑容又重新回到了她的臉上。

第10篇

肩周炎、網球肘、腱鞘炎、腰肌勞損、腰椎棘上韌帶損傷、棘間韌帶損傷、第3腰椎橫突綜合征、腰椎間盤突出癥以及各種滑囊炎等癥,雖其發病機理不完全一樣,卻有共同的病理改變,即軟組織損傷和無菌性炎癥。對此,醫生常常選用封閉療法,也就是打“封閉針”。

所謂封閉療法,通常就是將一定濃度和數量的激素類注射液和鹽酸普魯卡因混合,注射到病變區域。肌肉、關節、筋膜,以至椎管內等處,都可以進行封閉注射。常用的激素類藥物有醋酸可的松、地塞米松、倍他米松等。

激素,是由人體的內分泌器官制造并能產生生理效應的活性物質。它的種類很多,如性激素、甲狀腺素和胰島素等都屬于激素。但在臨床上似有一種不成文的約定,即如果沒有特指,激素一般是指腎上腺皮質分泌的考的松類物質(簡稱皮質激素)。其人工仿造產品,作用大致相似,可同樣稱呼。腎上腺皮質激素在臨床醫學的每一個專科都受到醫生的青睞。

骨科醫生之所以用激素治療以上提到的各種疼痛病癥,主要是因為它有抗炎作用,即能夠改善毛細血管的通透性,抑制炎癥反應,減輕致病因子對機體的損害。同時使用的普魯卡因(又稱奴佛卡因)是一種局部,可用它緩解、抑制疼痛。有時也用它的同類藥物利多卡因。

打過封閉針以后是否需要長期用藥呢?這類激素雖不存在成癮性,但長期應用可產生習慣性及依賴性。習慣性是指由于長期反復使用激素來緩解癥狀,形成條件反射,停藥后即感到難受或恐懼,此時給少量激素后,癥狀便迅速消失。依賴性指是某些疾病使用激素治療后,癥狀可得到完全控制或部分緩解,但突然停用激素或較快地減少其劑量,會使疾病立即復發或者惡化,出現所謂“反跳”現象。這兩種情況均在長期、大劑量、反復應用激素后才可能出現。骨科應用封閉療法,一般根據病情封閉一次或幾次。每次間隔7―10天,一般連續使用不超過3―4次。如需繼續使用此療法,間隔時間需加大,所用的劑量也要減小。所以,只要按照上述原則用藥,一般不會產生習慣性和依賴性。與其他藥物一樣,皮質激素也存在副作用。主要有:出現向心性肥胖,使體形改變、皮膚多毛,甚至使女性患者長出胡須;可導致人體抗感染能力下降,傷口愈合速度減慢;可加重胃腸潰瘍,誘發高血壓、精神病、骨質疏松、股骨頭無菌性壞死等癥。這些并發癥也是長期、大劑量反復用藥后才出現的,一般短期的局部封閉治療不會引起這些不良反應。為了安全起見,醫生對患有較重的高血壓、胃腸潰瘍、糖尿病、精神病等的病人,總是慎重使用或禁用激素類藥物。

與其他藥物一樣,激素不是傳說中的“靈丹妙藥”。對那些應用激素類藥物治療效果欠佳的患者,可配合使用其他方法(如牽引、推拿、理療、配戴腰圍、內外用藥等法)進行治療,必要時改用手術方法。

須引起注意的是,某些醫風不正的醫療單位或個體醫生,在一般的封閉針里加些其他藥,如維生素B類注射液、當歸注射液,或使用不常用的異名,就宣稱其為“秘方”、“特效藥”、“進口藥”或“專利”,將藥價上漲十幾倍乃至幾十倍。而且為了牟取高額利潤,他們誘使病人短期內反復接受治療,致使病人產生了不應有的副反應。這個問題值得我們高度警惕,以免上當受騙,貽誤治療。

第11篇

【摘要】目前國際標準乳腺癌治療方法多種多樣,手術治療、內分泌治療、化療、分子靶向治療、放療以及其他一些輔助治療,內分泌治療在乳腺癌綜合治療中,是重要而又有效的治療方法,抑制乳腺癌復發、轉移的同時提高患者總生存率,也容易導致患者出現類似更年期綜合征、骨質疏松、藥物性肝損傷等不良反應。本文主要概括了乳腺癌內分泌治療的主要藥物、不良反應、以及中醫藥對乳腺癌內分泌治療不良反應的有效干預及研究進展。

【關鍵詞】乳腺癌;內分泌治療;不良反應;中醫藥干預

目前乳腺癌是威脅我國女性身心健康的主要惡性腫瘤之一,發病率也呈逐年上升狀態,年輕化趨勢越來越顯著,大約有60%的患者在診斷時處于絕經前狀態[1],激素依賴性的乳腺癌患者大約有50%~60%[2],針對乳腺癌患者中,對于激素依賴性的人群進行基礎和臨床研究表明發現,內分泌藥物治療是能夠有效降低復發率及轉移率的有效手段之一。但內分泌藥物治療雖然在提高患者生存率上帶來客觀的療效,同時其產生的不良反應也需要重視,對于干預內分泌藥物治療的不良反應中,中醫藥雖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同時也存在許多隱性因素[3]。

一、乳腺癌內分泌藥物治療

乳腺是許多內分泌腺的靶器官,乳腺細胞中存在雌激素、孕激素以及泌乳素。雌激素受體(ER)陽性和(或)孕激素受體(PR)陽性的乳腺癌患者是內分泌治療的主要對象,同時還包括對受體狀況不明確的患者[4]。降低雌激素的水平、抑制雌激素的合成、激素與受體的結合進行阻斷是其重要機理。內分泌治療的主要治療方法是口服藥物治療,代表藥物包括芳香化酶抑制劑、孕激素類、抗雌激素類和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類似物。1.抗雌激素類藥物:通過結合和(或)阻斷癌細胞中的雌激素受體(ER)來阻止雌激素的作用,對手術后ER和(或)PR陽性乳腺癌患者有效,適用于絕經前、后的乳腺癌婦女。三苯氧胺(tamoxifen,TAM)、托瑞米芬(toremifene,TOR)是其主要代表藥物。以口服TAM臨床最常見。2.抑制雌激素合成的藥物:即芳香化酶抑制劑(AI),芳香化酶活性主要存在于腫瘤細胞中,通過AI抑制能夠降低體內雌激素水平,使細胞增長得到有效抑制[5],適合于絕經后以及人為絕經的乳腺癌患者。常用的AI主要分為甾體類和非甾體類,甾體類常用有依西美坦(exemestane),非甾體類藥物主要有來曲唑(letrozole)、阿那曲唑(anastrozole)。第三代AI在抑制雌激素水平這一領域上生物活性好,藥物半衰期長,遠遠優于第一、二代,對腎上腺皮質激素的代謝方面的影響也優于第一、二代,有較好的療效[6]。其中,來曲唑(letrozole)主要作為絕經后乳腺癌的一線治療,療效明顯優于TAM。3.促黃體生成素釋放激素類似物:絕經前乳腺癌患者可適用于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LH-RH)類似物,絕經后婦女也可適用。戈舍瑞林(Goserelin)目前廣泛應用于臨床中,還有其他亮丙瑞林(Leuprorelin)等藥物,促黃體生成素釋放激素類似物主要應用于絕經前高?;颊吆?或)復發、轉移的患者[7]。4.孕酮類藥物:孕激素類藥物若想要減少卵巢雌激素的產生,主要是通過負反饋的作用來有效控制卵泡刺激素和黃體激素的分泌,甲孕酮、甲地孕酮是其主要代表藥物。對于TAM治療效果失敗的患者,換藥孕酮治療的有效率仍達26%,對于服用孕酮治療失敗的患者,若在換藥TAM治療有效率僅達到0.5%,所以對于進展性、復發性乳腺癌患者的二線治療藥物,首選孕酮類藥物[7]。

二、內分泌藥物治療主要的不良反應

1.類更年期綜合征:長期服用內分泌藥物治療的患者身體機能產生類似于絕經期癥狀的主要原因是抗雌激素藥物作用于其他器官,也被稱為停經綜合征。有面色潮紅、經期紊亂、心悸眩暈、夜不能寐、急躁易怒、大汗淋漓、乏力少言、眩暈耳鳴等。TAM不良反應主要有乏力消瘦、面色潮紅、進食困難、口淡無味、惡心干嘔、全身皮膚泛起皮疹濕疹、陰道出血、瘙癢、分泌物增多、經期紊亂等,TAM長期服用的患者,發生子宮內膜癌的危險也會增高[8]。TOR不良反應比TAM輕微,如面色潮紅、體溫低熱、郁郁寡歡、疲勞乏力、皮疹濕疹、惡心干嘔、頭暈目眩、月經周期紊亂、婦科疾病常見于陰道瘙癢、白帶分泌物增多、子宮出血等。2.骨量減少(骨質疏松):隨著年齡的不斷增長,骨代謝轉換率逐年遞減,絕經后婦女發生骨質疏松的現象逐年上升,骨量減少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成骨細胞的活性降低,而破骨細胞重吸收功能又在增強,成骨細胞與破骨細胞之間的動態平衡被打破,從而導致機體的骨量減少、骨質疏松、骨密度降低。骨質疏松、骨密度減低是芳香化酶抑制劑的主要副作用,告知患者在口服AI的治療過程中要同時補充鈣劑和維生素D,多曬太陽接近大自然以及加強體育鍛煉。其他不良反應尚有:面色潮紅低熱、頭暈目眩、頭痛失眠健忘、肌肉酸楚疼痛、輕度抑郁甚至脫發、全身乏力、食欲減退、營養不良、肢體浮腫、便秘或無排便感、消化不良等。3.藥物性肝臟損傷:據世界WTO統計,上升為全球肝病死亡的第五位是藥物性肝臟損傷(DILL)[9]?;熂皟确置谒幬?如TAM)對肝臟造成的藥物性肝損害,導致的肝臟脂肪變性、肝功能異常等癥狀引起臨床醫生的廣泛重視。服用TAM的患者除了引起子宮內膜增厚外,脂肪肝的發病率升高也是其不可忽視的不良反應,且發病年齡與脂肪肝發病率呈正相關。此外,雌激素受體可被TAM拮抗,使雌激素水平在肝臟中表達中被減低,對脂蛋白分解進行抑制,誘發脂肪肝[10]。4.其他:針對內分泌藥物治療乳腺癌患者的不良反應中,比較少見又容易被忽視的是眼疾,主要包括視網膜出血或白內障,在長期藥物治療中易出現不良反應,目前已逐步引起臨床醫生的重視。排除其他相關因素,朱步東等[11]報道中提出,主要與阿那曲唑或TAM藥物相關。

三、中醫藥干預乳腺癌內分泌治療的不良反應概況

內分泌藥物治療雖能給患者受益,可同時產生的不良反應也影響了患者的生存質量。近年來,中醫藥在干預乳腺癌內分泌治療不良反應方面,取得較好的療效。1.類更年期綜合征:類更年期綜合征癥狀(停經綜合征),是由內分泌治療藥物引起的不良反應,主要病因為腎精虧虛,天癸竭乏,陰液經血虧少,不能制火,虛熱虛火內生,損傷腎陰,腎陰無權制虛火,虛火上擾心神而致[12]。周斌[13]針對乳腺癌內分泌治療后出現類更年期綜合征的不良反應,采用逍遙散合二仙湯加減治療50例患者,臨床治愈38例(77%),有效15例(26%),無效2例(4%),總有效率為96%;張曉麗等[14]采用旱蓮草湯緩解乳腺癌內分泌治療后出現的心悸怔忡,失眠健忘,夜不能寐,心煩易怒,焦慮不安,潮熱自汗、盜汗,經期紊亂,陰道不規則流血,外陰干澀瘙癢等癥狀,基本方:旱蓮草60g、益母草45g、紅花30g、女貞子15g、茵陳15g、仙茅8g、威靈仙5g、熟地黃20g、仙靈脾6g,炙甘草95g,結果治愈18例(癥狀消失);好轉30例(癥狀減輕);無效4例(癥狀無減輕)??傆行蕿?2%。2.骨質疏松:中醫的骨痿、骨痹、等病證均可歸納為骨質疏松的中醫病名范疇,以腎虛為本,兼有脾虛、血瘀、肝郁、氣血津液虧虛等為基本病機。綜上所述,內分泌藥物治療對于激素受體陽性的乳腺癌患者有著重要的臨床意義。內分泌治療大大降低了激素受體陽性乳腺癌患者的復發率和死亡率,但隨之帶來的不良反應也備受關注,出現了類更年期綜合征、骨量減少、藥物性肝損傷等對身體有害、降低患者生活質量的不良反應。中醫藥干預乳腺癌內分泌藥物不良反應整體上雖然療效顯著,但其癥狀的多樣性中醫無法一一對癥歸納總結,且療效的評定還有待規范。

作者:謝迪迪 姜大慶

第12篇

在臨床應用某些藥物治療疾病時,往往只了解藥物的治療作用后就長期應用某些藥物,經過一段時間的用藥,一旦癥狀得到控制病情好轉,就立即停藥,由于突然停藥,致使病人原病復發,病情加劇、惡化,有的還造成死亡等嚴重的藥物“反跳”現象,給患者帶來一些不良后果。本文簡要介紹幾種易引起“反跳”現象的藥物。

1 巴比妥類催眠藥

巴比妥類催眠藥對快波睡眠有抑制作用,可縮短快波睡眠時間。初用巴比妥類藥物能縮短有夢睡眠時間,但久用突然停藥后,可出現“反跳”現象,使快波睡眠時間延長,并出現多夢、依賴性和成癮性。因此在應用此類藥物時不要久用突停,應逐漸慢慢停藥。否則會引起中樞神經過度興奮,出現比用藥前更嚴重的癥狀。

2 心得安心

得安具有β受體阻斷作用,久用心得安后,β受體封閉,使心率減慢,抑制心肌收縮力,心輸出量減少,冠脈流量下降,心肌耗氧量明顯減少,血壓下降。如久用突然停藥,β受體解封,活性增強,致使心肌收縮力加強,心率加快,心輸出量和心肌耗氧量增加,冠心病患者長期服用突然停藥,可有心絞痛加劇,甚至誘發心肌梗死的危險,應注意逐漸減量停藥。

3 去甲腎上腺素

本品主要是興奮α受體,使血管收縮、血壓升高,在治療各種血管擴張性休克和低血壓時,如果持續靜脈滴注去甲腎上腺素而突然停藥,可使血壓立即下降,這是由于處于收縮狀態的靜脈因停藥后迅速擴張,使血流積在末梢循環,導致血流量減少有關。為了避免血壓突然下降,應逐漸減慢滴注速度而后停藥。

4 尿素、山梨醇等脫水藥

尿素、山梨醇、高滲糖在用于治療腦水腫時,由于它能透過血腦屏障進入腦組織和腦脊液中,最后可帶入水分使顱內壓回升,腦脊液壓力可超過治療的水平,出現明顯的“反跳”現象。因此,在應用以上藥物治療腦水腫時,應防止“反跳”現象。

相關文章
主站蜘蛛池模板: 达日县| 策勒县| 太保市| 交口县| 佛冈县| 革吉县| 通化市| 德清县| 渑池县| 耒阳市| 新宾| 泾阳县| 独山县| 田林县| 德庆县| 湖南省| 淮南市| 沽源县| 拉萨市| 内江市| 扬中市| 西城区| 都江堰市| 海丰县| 景宁| 广丰县| 张北县| 社旗县| 黔东| 石渠县| 仪征市| 梁河县| 上蔡县| 丽江市| 潜山县| 昭通市| 栾城县| 东平县| 马公市| 二连浩特市| 尤溪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