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5-29 17:46:04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維生素b6,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維生素b6是B族維生素中重要一員,又叫吡哆素,包括吡哆醇、吡哆醛和吡哆胺。在酸性條件下穩定,易溶于水,對光線和堿性環境敏感,所以要避光保存。維生素B6在體內主要以磷酸吡哆醛(PLP)和磷酸吡哆胺(PMP)的形式存在,一般不在體內儲存,如果補充過多就會隨著尿液排出來,因此人體不太可能會出現維生素B6蓄積中毒的情況。但是缺乏維生素B6則可能會出現易激動、抑郁、脂溢性皮炎、舌炎、口角炎等癥狀。所以日常飲食要補充充足的維生素B6。
維生素B6的功能
肝臟是維生素B6代謝的活躍組織,因此,慢性肝病、乙醇中毒或者尿毒癥患者容易出現維生素B6缺乏。另外,抗結核病藥物異煙肼對維生素B6有拮抗作用,所以部分服用異煙肼者需要補充維生素 B6。
維生素B6是我們身體內脂肪和糖代謝的必需物質,包括人體的雌激素代謝也離不開它,維生素B6在降低心腦血管風險、輔助造血、提高認知和免疫能力上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⒂脛琢齜樂蔚摹鞍鍤幀
維生素B6除了上述生理功能外,還可以通過增強免疫力,抑制有關核酸代謝的酶,調控基因表達,誘導腫瘤細胞凋亡,從而抑制腫瘤細胞增殖,具有抗腫瘤的作用。
維生素B6可以通過阻抗多巴胺,促進胃腸蠕動和排空而達到止吐的目的。維生素B6可以通過促進氨基酸吸收和蛋白質的合成,刺激白細胞生成。所以維生素B6可以減輕腫瘤患者放化療后的白細胞下降、惡心、嘔吐等不良反應。實驗動物被直接注射維生素B6和食物補充后,早期出現腫瘤重量減輕、轉移率下降、臟器系數降低以及存活時間延長等結果。維生素B6具有抗氧化功能,從而可保護人體細胞免受自由基的損傷。
臨床上利用維生素B6的這些特殊功能,已經把它作為抗腫瘤的輔助藥物。維生素B6還能與其他抗腫瘤藥物聯合使用,不僅能增強抗腫瘤效果,還能減輕抗腫瘤藥物的毒性,抗腫瘤藥物斑蝥酸鈉維生素B6注射液就是一個范例。
如何補充維生素B6
動植物性食物中都富含維生素B6,相對來說,動物性食物中維生素B6的生物利用率更高,所以更建議通過動物性食物補充維生素B6。維生素B6含量最高的食物有干果、魚類、禽肉類,其次是豆類、動物肝臟等。水果和蔬菜中維生素B6的含量較低。不同年齡段每天需要補充的量也不同,可以根據表1中的推薦量以及表2中不同食物中維生素B6的含量進行計算補充。維生素B6是水溶性維生素,所以蔬菜應先洗后切,減少維生素B6等水溶性營養素的丟失。另外需要注意的是,蛋白質的代謝需要維生素B6參與,所以腫瘤患者要促進蛋白質合成,除了補充富含蛋白質食物以外,也不要忘記增加補充維生素B6。
斑蝥為芫青科昆蟲南方大斑蝥(大斑芫青 Mylabris phalterata pallas)或黃黑小斑蝥(眼斑芫青 M.cichorii linnaeas)的干燥體。辛、熱,有大毒,歸肝,胃,腎經,其功效,破血逐瘀,功毒散結。化學成分為南方大斑蝥含斑蝥素1%~1.2%。還含脂肪油12%,樹脂,蟻酸,色素等。黃黑小斑蝥含0.97%~1.3%斑蝥素,用于癥積,經閉。本品豐散而入血分,能破血瘀,消癥散結,通經:癰疽,頑癬等本品為辛散有毒自之品,能以毒攻毒,消腫散結。
維生素B6有三種形式:吡哆醇(Pyridoxine,PN),吡哆醛(Pyridoxal,PA或PL)和吡哆胺(Pyridoxamine,PM)。這3種形式通過酶可互相轉換。PL及PM磷酸化后變化輔酶,磷酸吡哆醛(PLP)及磷酸吡哆胺(PMP)。現已知有60多種酶需要維生素B6。
斑蝥酸鈉維生素B6注射液(Disodium Cantharinate and Vitamin b6 Injectin)是在斑蝥酸鈉和維生素B6注射液基礎上配制而成的抗腫瘤注射劑。主要成分是斑蝥酸鈉和維生素B6。斑蝥酸鈉-斑蝥素的半合成衍生物,抗腫瘤作用明顯優于斑蝥素,且抗癌譜較斑蝥素廣,毒性和刺激性明顯輕于斑蝥素,規格有10 ml含斑蝥酸鈉0.1 mg,維生素B6 2.5 mg。
1 斑蝥酸鈉維生素B6注射液的特點
1.1 斑蝥酸鈉維生素B6注射液是一種廣譜抗癌藥物,能抑制腫瘤細胞蛋白質和核酸的合成,繼而影響RNA和DNA的合成,最終抑制癌細胞的生成和分裂:可降低腫瘤細胞cAMP磷酸二酯酶活性,提高過氧化氫酶活力,改善細胞能量代謝,同時降低癌毒素水平:可直接抑制癌細胞內DNA和RNA合成及前體的滲入,使癌細胞形態和功能發生變化,直接殺死癌細胞。對正常細胞沒有或僅有極低的抑制作用,屬于極有相對特異性的抗腫瘤藥。
1.2 提高機體免疫力,刺激骨髓造血功能和升高白細胞的新型抗腫瘤藥。具有鎮痛作用,用藥后可明顯緩解癌痛。不良反應較輕。由于本品純度高,臨床用量小,且為復方制劑,所以,沒有一般腫瘤藥導致的脫發,骨髓抑制,白細胞減少,嚴重胃腸道反應,機體免疫力降低等嚴重不良作用。
2 適應證
斑蝥酸鈉維生素注射液為一種廣譜抗癌藥物。適用于肝癌、膀胱癌、肺癌、胃癌、大腸癌、食道癌、鼻咽癌、惡性淋巴瘤、婦科惡性腫瘤等多種腫瘤治療及白細胞低下癥,亦可用于肝炎、肝硬化及乙型肝炎病毒攜帶者。
2.1 原發性肝癌:我國屬原發性肝癌高發病國家,且起病隱匿,確診時多數發展至中晚期,失去手術“放療”介入等處理機會,失去根治機會,患者生存質量差,生存期短,預后不佳。斑蝥酸鈉維生素B6注射液治療晚期肝癌,取其高純度低毒性的特點,直接殺滅腫瘤細胞,提高機體免疫功能,臨床取得初步療效。斑蝥酸鈉維生素B6注射液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中晚期肝癌患者肝區疼痛、發熱、腹脹、納呆等臨床癥狀;穩定瘤體,改善患者生存質量,延長生存時間。
2.2 膀胱癌:膀胱癌是泌尿系統最常見的腫瘤,其中淺表性膀胱癌占2/3,目前主要采取手術為主的綜合治療。淺表性膀胱腫瘤術后常膀胱灌注腫瘤藥物,目的是降低腫瘤復發。斑蝥酸鈉維生素B6注射液是一種復方斑蝥酸鈉制劑,其中斑蝥酸鈉為斑蝥素的半合成衍生物,不良反應較斑蝥素明顯減輕,斑蝥酸鈉主要通過抑制腫瘤細胞核酸代謝和蛋白質合成產生白介素,增加效應細胞對腫瘤細胞的殺傷作用等機制發揮其抗腫瘤作用。加入維生素B6能減輕或避免用藥后的嘔吐癥狀,并且協同斑蝥酸鈉升高白細胞。馬建國等[1]報道,斑蝥酸鈉對離體膀胱腫瘤細胞有明顯殺傷作用,且對膀胱黏膜上皮細胞影響顯著。斑蝥酸鈉維生素B6注射液是一種能有效降低淺表性膀胱腫瘤復發的抗腫瘤藥物。
2.3 肺癌:肺癌已成為發病率最高的惡性腫瘤,其中大多數患者就診時病期已晚,因而療效差。非小細胞肺癌約占全部肺癌的80%左右,目前治療以放化療結合的多學科綜合治療為主。斑蝥酸鈉維生素B6注射液聯合化療可明顯改善晚期肺癌患者的生存質量,降低化療的不良反應,使化療方案能順利實施,從而有助于提高化療療效和延長緩解期,具有廣闊的應用全景[2]。
2.4 惡性胸腔積液:惡性胸腔積液是癌癥晚期常見的并發癥之一,嚴重影響患者的生存質量,惡性胸腔積液期生長迅速,不易控制,并會導致病情惡化。向胸腔注入斑蝥酸鈉維生素B6注射液是治療惡性胸腔積液的有效方法之一,療效較好,不良反應較少,患者易于接受,尤其適用于年齡大,體質差的患者,可有效減輕癥狀,提高生存質量,延長腫瘤患者的生命[3]。
參考文獻:
[1] 馬建國,劉春霞,黃青松.斑蝥酸鈉對離體膀胱癌組織殺傷作用初步觀察[J].江蘇大學學報(醫學版),2005,15(7):404.
1、維生素B6參與人體代謝,通過血液循環作用于頭發,能預防頭發脫落,減少白頭發長出。
2、維生素B對調節代謝和維持中樞神經系統很重要。維生素B對于頭發和健康的皮膚也是至關重要的。維生素B族包括B-1(硫胺素),B-2(核黃素),B-3(煙酸),B-5(泛酸),B-6(吡哆素),B-7(生物素) B-9(葉酸)和B-12(鈷胺素)。
(來源:文章屋網 )
資料與方法
有中、重度缺氧缺血性腦病(HIE)患兒86例,隨機分為治療組及對照組,所有病例均符合1996年杭州會議修訂的HIE診斷依據和臨床分度標準。治療組46例,其中足月兒31例,早產兒15例:男25例,女21例。對照組40例,足月兒29例,早產兒11例;男22例,女18例。兩組日齡均為2~4天,其胎齡、窒息程度、出生體重等指標經統計學處理,差異無顯著性,具有可比性。
治療方法 兩組病人均采用綜合治療方法,如維持組織的最佳通氣、灌流和適當的血糖水平,及時控制驚厥,增加腦細胞代謝等治療措施,治療組同時用維生素B650~100mg/(kg?日),加入5%GS50~100ml內靜點,連用7天。
結果 共觀察86例患兒。因死亡及自動出院導致觀察項目不完全者治療組7例,對照組9例,余70例列入統計表中。
臨床癥狀及體征恢復時間及住院時間的比較見表1。治療組治療后,其原始反射、肌張力、意識驚厥、前囟的恢復時間明顯縮短,住院時間也明顯縮短(P
治療組與對照組分別于治療后2~3天、4~6天、7~11天行NBNA評分,結果兩組的均值差異有顯著性,進一步表明大劑量維生素B6有縮短HIE病程的作用。
轉歸:治療組46例,死亡4例,自動出院3例;余39例(84.8%)病人均于用藥2~3天后臨床癥狀及體征明顯好轉或恢復正常。對照組40例,死亡5例,自動出院4例,好轉或恢復31例(77.5%),但臨床癥狀、體征恢復時間及住院天數均較治療組長。
討論
缺氧缺血引起腦組織的病理生理改變最早、最基本的是能量代謝障礙,隨后發生一系列“瀑布”反應,如氧自由基生成增加,細胞內鈣超載以及興奮性氨基酸的毒性作用,促使受損神經趨向死亡。近來引起神經元死亡的興奮毒理論已成為腦缺氧缺血損傷的主流學說。自由基的大量產生,導致了膜脂過氧化,并能使內源性的抗氧化系統永久受損。鈣依賴蛋白酶激活后,可直接作用于細胞內和膜蛋白質,致使細胞骨架裂解。內切酶的激活,可引起核酸分解破壞,以及細胞凋亡。因此,中、重度HIE病人臨床上常表現為意識、肌張力、原始反射、前囪等變化,且同時常伴有驚厥。
谷氨酸在谷氨酸脫羧酶的作用下,生成γ-氨基丁酸,維生素B6是谷氨酸脫羧酶的輔酶,可催化此生化反應;使腦內興奮性氨基酸谷氨酸脫羧形成γ-氨基丁酸的數量增加。γ-氨基丁酸是腦內一種抑制性介質,具有強烈的抑制受體感受器的興奮性及阻斷神經節的突觸傳遞作用。故用大劑量維生素B6,能提高腦內γ-氨基丁酸的含量,降低興奮性氨基酸谷氨酸的含量,從而減少了谷氨酸的毒性,同時增加腦內抑制性物質濃度,而達到止驚、降低腦組織損害作用。
據動物實驗及臨床報道,應用大劑量維生素B6,治療中毒致驚厥的患者38例,未發現不良反應,我們應用的治療組46例亦無l例發生不良反應。
目的:觀察原發性痛經行去氧孕烯炔雌醇聯合維生素B6治療的療效。方法:選取2013年2月-2014年2月在本院收治的86例原發性痛經患者,將其隨機分為兩組,43例行去氧孕烯炔雌醇聯合維生素B6治療作為研究組,43例行維生素B6治療作為對照組,用藥后觀察兩組的臨床療效。結果:研究組的總有效率95.35%比對照組76.75%高,且研究組治療后的不良反應發生率2.32%比對照組18.60%低,兩組差異較為明顯(P
關鍵詞:原發性痛經;去氧孕烯炔雌醇;維生素B6;療效
【中圖分類號】
R4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3763(2014)07-0240-02
原發性痛經又稱功能性痛經,它是一種常見的婦科臨床疾病,其臨床表現為腹疼痛、腹瀉以及腰腿痛等,根據其痛經的程度可分為輕度、中度以及重度疼痛。本文主要對原發性痛經行去氧孕烯炔雌醇聯合維生素B6治療的療效進行分析,現將其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2年2月-2014年2月在本院收治的86例原發性痛經患者,將其隨機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每組均為43例,研究組中已婚20例,未婚23例,年齡17-28,平均年齡(22.5±2.7)歲,病程1-6年,平均病程(3.5±1.5)年;對照組中已婚18例,未婚25例,年齡16-28歲,平均年齡(22.1±1.9)歲,病程1-年,平均病程(3.2±1.7)年。兩組在婚姻狀況、年齡以及病程等基線資料均無顯著差異(P>0.05)。
1.2 診斷標準:
患者的臨床癥狀均符合原發性痛經的相關標準,且經過B超、腹腔鏡以及宮腔鏡等輔助檢查被確診為原發性痛經[1]。
1.3 方法:
對照組行維生素B6(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42020613,生產企業:湖北華中制藥有限公司)治療,具體方法:在月經出現時或月經出現前1d服用維生素B6,飯后口服,每日2次,每次服用量為20mg;在2-3d,飯后口服20mg,每日1次[2]。研究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在月經出現5d時口服去氧孕烯炔雌醇(媽富隆去氧孕烯炔雌醇,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20030559,生產廠家:荷蘭歐加農公司 ),睡前口服,每日1次,每次1片,連續服用21d。
1.4 觀察指標:
觀察并分析兩組治療后的治療效果以及不良反應情況。
1.5 療效判定:
根據相關臨床標準可將治療效果分為顯效、有效以及無效。顯效:治療后,患者腹部疼痛以及其他癥狀明顯好轉或消失;有效:治療后,患者腹部疼痛以及其他癥狀均有所緩解;無效:治療后,患者腹部疼痛以及其他癥狀未出現好轉或呈惡化趨勢。
1.6 統計學分析:
本文所涉及的數據均采用SPSS 17.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處理,一般資料采用標準差(x±s)表示,計數資料采用X2和t檢驗,當P
2 結果
2.1 兩組治療后的治療效果:
予以不同治療后,研究組的總有效率95.35%明顯高于對照組76.75%,比較兩組具有明顯差異(P
2.2 兩組的不良反應情況: 予以不同治療后,研究組出現惡心、嘔吐及皮膚色素沉著等不良反應1(2.32%)例,對照組8(18.60%)例,比較兩組治療后的不良反應發生率,差異較為顯著(P
3 討論
原發性痛經是由于子宮缺血或收縮而引起的疼痛,可能是通過分泌型子宮內膜產生的前列腺所致,因此,原發性痛經幾乎總是伴有排卵性周期。痛經是指月經期間或月經前后,出現腹部疼痛感,并有全身不適癥狀,嚴重時會影響患者的日常生活。臨床通常予以維生素B6治療,但并不能有效地緩解痛經癥狀,目前,已有相關研究表明去氧孕烯炔雌醇聯合維生素B6治療原發性痛經具有顯著的臨床效果[3]。本研究主要對原發性痛經行去氧孕烯炔雌醇聯合維生素B6治療方法,其中去氧孕烯炔雌醇是一種高品質的進口避孕藥,超低劑量制劑,能夠增加宮頸液的粘稠度,阻止的穿入,且不良反應發生率較低,而維生素B6是一種水溶性維生素,可用于調整中樞神經系統功能,降低子宮平滑肌張力,從而可以有效緩解痛經癥狀,并且藥物價格實惠,服用方便,具有較高的安全性。
在本次研究中,通過對所選患者進行分組,并對其行不同治療,研究組行去氧孕烯炔雌醇聯合維生素B6治療,對照組僅行維生素B6治療,予以不同治療后,觀察并分析兩組治療后的臨床效果,得出研究組的總有效率為95.35%,對照組的總有效率為76.75%,兩組比較具有明顯差異。由此表明,去氧孕烯炔雌醇聯合維生素B6治療原發性痛經的臨床療效較為顯著,可以有效緩解患者的痛經癥狀,減輕部分患者的心理負擔,進而可以改善患者的生活。同時,本研究對兩組治療后的不良反應情況進行分析,得出研究組的不良反應發生率2.32%低于對照組18.60%,比較兩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表明去氧孕烯炔雌醇聯合維生素B6治療原發性痛經可以有效減少不良反應。因此,去氧孕烯炔雌醇聯合維生素B6治療原發性痛經具有可行性。
綜上所述,原發性痛經行去氧孕烯炔雌醇聯合維生素B6治療的療效較為顯著,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 曹雪梅.去氧孕烯炔雌醇聯合維生素B6治療原發性痛經50例療效觀察[J].醫學信息,2014,27(1):21-22.
妊娠劇吐是早孕反應嚴重,惡心嘔吐頻繁,不能進食,以致發生體液失衡及新陳代謝障礙,甚至危及孕婦生命。我科于2009年以來,采用維生素B6內關穴位注射,治療妊娠劇吐,取得良好的療效。現將治療方法,臨床觀察及護理體會總結如下。
1 治療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將患者隨機分成兩組,維生素B6穴位注射組40例,對照組40例。所有患者均符合妊娠劇吐診斷的標準。二組患者在年齡、病情嚴重程度等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維生素B6穴位注射組在常規的補液、止吐、糾正電解質紊亂的基礎上應用維生素B650 mg進行內關注射。用1 ml注射器7號針頭抽吸藥液,常規消毒內關穴周圍皮膚,向穴位垂直進針1~3 cm,抽吸無回血后,將藥液全部注入。第1天雙內關分別注射50 mg,第2天惡心嘔吐無明顯好轉,再加強1次。連續注射不超過3 d。對照組不采用維生素B6穴位注射,根據惡心嘔吐次數、頻繁程度常規給予補液、止吐、糾正電解質紊亂并輔予精神安慰,轉移注意力。
1.3 療效判斷 二組均在第3天做療效評判,惡心嘔吐癥狀消失為治愈。訴惡心、嘔吐次數明顯減少為好轉,惡心嘔吐癥狀無改善為無效。治愈與好轉均為有效。(見表1)。
2 討論
2.1 妊娠劇吐的病情迄今未明,可能主要與體內激素作用機制和精神狀態的平衡失調有關。臨床提示本病與血中HCG(絨毛膜性腺激素)水平增加關系密切。但癥狀的輕重不一定和HCG水平成正比,腎上腺皮質功能降低,維生素B6缺乏,也被認為可能是發病的原因。妊娠劇吐嚴重威脅了孕婦的身體健康,及時控制惡心嘔吐對改善孕婦的身體健康,保證母子安全極為重要。通過比較我們發生維生素B6內關穴位注射組的治愈率和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表明維生素B6內關穴位注射是治療妊娠劇吐的有效方法。
2.2 內關穴位是治療胃腸疾病的主要穴位,有寬胸利氣、止疼、止吐的作用。對胃疼、惡心嘔吐等胃腸道癥狀有確切的療效。維生素B6內關穴位注射療法具有藥物與針刺的協同作用,因而療效明顯提高。維生素B6內關穴位注射,操作簡單,護士容易掌握。治療作用快、療程短、療效顯著、經濟安全、患者痛苦小,值得臨床推廣。
3 穴位注射期間的護理配合
3.1 取得患者配合 向患者解釋治療的目的和意義,解除思想顧慮,做好心理安慰。
3.2 劑量準確 為了保證藥物用量準確,我們選用1 ml注射器抽取藥液。并抽取少量滅菌注射用水稀釋均勻后,再進行穴位注射。這樣可以保證藥量準確,并減少操作中的損耗,以保證療效。
3.3 部位準確 掌握穴位解剖位置,根據經絡走向,找準穴位即腕橫紋上兩寸(掌長肌腱與橈側腕屈肌腱之間,進針1~3 cm為宜)。
【關鍵詞】順鉑;嘔吐;維生素B6;胃復安;穴位注射
惡心嘔吐是惡性腫瘤化療中最常見的一種胃腸道毒副反應,嚴重影響患者的營養狀況及生活質量[1]。為了防治腫瘤患者化療中出現的惡心嘔吐等胃腸道反應,河南職工醫學院附屬醫院從2007年7月至2011年11月對45例行順鉑化療的患者在常規止吐的同時結合采用維生素B6、胃復安足三里穴位注射配合止吐,取得了較滿意的療效,現分析報告如下。
1 臨床資料
共收集本科食道癌化療患者90例,男66例,女24例;年齡38~76歲,中位年齡49.26歲。將90例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 45例,男28例,女17例。治療組 45例,男27例,女18例。化療方案均使用含5氟脲嘧啶(5-Fu)或順鉑(DDP)為主的化療方案,均在我科完成4~6個周期化療。觀察組與對照組的年齡、性別、病情及身體狀況大致相同,具有可比性。
2 治療方法
對照組在化療前后30 min,各靜脈推注恩丹西酮注射液8 mg;治療組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于化療前1 d天開始使用維生素B6、胃復安足三里穴位注射維生素B6100 mg、胃復安40 mg穴位注射。取穴足三里, 常規消毒后將抽有藥液的注射器垂直刺入穴位2~5 cm, 在進針過程中不斷提插, 待患者出現得氣感(酸、麻、脹)后回抽無血, 即將藥物注入。1次/d,共5 d。有嚴重器質性疾病,如心臟病、肝腎功能衰竭者慎用,更不宜用強刺激。
3 治療結果
3.1 療效標準 根據化療不良反應的WHO分級標準,將惡心嘔吐分為0~Ⅳ級,0級:無惡心嘔吐;Ⅰ級:輕微惡心,無嘔吐,不影響進食;Ⅱ級:明顯惡心,嘔吐可控制,影響進食及正常生活;Ⅲ級:頻繁惡心嘔吐,不能耐受,需治療;Ⅳ級:難控制的嘔吐。根據以上分級標準,療效評判標準是0級和l級為顯效,Ⅱ級為有效,Ⅲ級和Ⅳ級為無效。治愈:治療后10~30 min 內惡心、嘔吐癥狀消失,食欲不減或有所增加, 效果持續8~36 h;有效:治療后30 min內惡心癥狀明顯減輕,無嘔吐, 食欲減退輕微, 效果持續時間3~5 h;無效:注射30 min 后惡心、嘔吐、食欲不振等癥狀均無明顯改善[2]。
3.2 結果 治療組45例經治療后全部獲效, 其中治愈41例,有效4例。對照組45例中治愈11例,有效19例,無效15例。兩組比較治療組療效明顯優于對照組。
4 護理
化療過程中每天認真記錄惡心、嘔吐的發作情況及鎮吐療效;積極糾正患者恐懼和焦慮等不良心理狀態,關心患者的生活,為患者提供健康指導,如建議患者每天早晚進行散步鍛煉、聽音樂等。根據患者的飲食嗜好,與患者及家屬共同制定飲食計劃。化療期間飲食宜少食多餐,5~6次/d,每天早上6時進早餐,化療前2 h內避免進食,同時應多食富含維生素及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對劇烈嘔吐者,可給予冰塊或果汁冰塊,慢慢嚼碎咽下。因鉑類化療藥可損傷患者昧覺,故指導患者食用魚、海藻類食物,可緩和口中苦味和金屬異味[2]。
5 討論
5-Fu和DDP都有嚴重的胃腸道反應毒性,頻繁的惡心嘔吐可導致患者脫水、電解質平衡紊亂,增加化療藥物的毒副作用,并可使患者對化療產生畏懼心理,影響治療正常進行或因此中斷治療的重要因素。化療藥引起惡心、嘔吐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細胞毒藥物刺激位于小腸黏膜的嗜鉻細胞釋放5-羥色胺,進而激活迷走神經及大腦神經沖動傳導至嘔吐中樞及化學感受器,導致惡心、嘔吐的產生[2]。中醫認為,化療藥物在殺傷癌細胞的同時也損傷人體正氣,導致臟腑功能失調,脾失運化、胃失和降而上逆,出現惡心、嘔吐、納差等胃腸反應。治療以降逆和胃為主。足三里屬足陽明胃經合穴,是治療脾胃疾病的主穴,故有“肚腹三里留”之稱。根據“經脈所過,主治所及”的原理,取足三里穴位注射。現代醫學研究證明針刺足三里穴可引起與內臟功能有關的皮質下植物神經中樞葡萄糖代謝增加,為針刺足三里穴治療功能性胃腸疾病的中樞調節機制提供了依據[3]。胃復安能抑制延腦催吐化學感受器(CTZ)而止吐,還能促進胃蠕動加快胃內容物的排空,改善胃功能。通過靜脈途徑給藥只有藥物本身治療作用,另外藥物代謝快、作用時間短,療效不滿意[4]。足三里穴位注射能將針刺穴位刺激作用及藥物穴位的滲透作用和藥物作用結合在一起,發揮綜合效能。筆者觀察本法治療化療所引起的惡心、嘔吐副作用療效明顯, 方法簡便, 價格低廉。既能減輕患者痛苦, 又可明顯提高患者對化療的耐受性, 值得臨床推廣用。
參 考 文 獻
[1] 卞志遠,琚勤昌,劉寶琴,等.嘔必停與胃復安及小劑量地塞米松聯合應用治療大劑量順鉑所致的遲緩嘔吐.腫瘤研究與臨床,2003,15(4):275.
[2] 經升琴.耳穴按壓防治順鉑化療致遲發性嘔吐的觀察及護理.甘肅中醫,2007,20(11):105.
關鍵詞:斑蝥酸鈉維生素B6注射液;非小細胞肺癌;GP方案;免疫功能;疼痛
DOI:10.3969/j.issn.1005-5304.2013.07.006
中圖分類號:R273.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04(2013)07-0013-02
Toxicity Reducing and Efficacy Enhancing Effect of Sodium Cantharidinate Vitamin B6 Injection on GP Chemotherapy Regimen in Treatment of Advanced Non-Small Cell Lung Carcinoma CAO Jing-jie, SONG Yi-xue, JIANG Chao-yong (The Chinese People’s Liberation Army 264th Hospital, Taiyuan 030001,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icacy and the influence on the immune function and analgesic effect of Sodium Cantharidinate and Vitamin B6 Injection in treating advanced non-small cell lung carcinoma (NSCLC) patients combined with GP chemotherapy. Methods Totally 79 patients with advanced NSCLC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The observation group accepted GP chemotherapy plus Sodium Cantharidinate and Vitamin B6 Injection, and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GP chemotherapy. After 2 cycles of chemotherapy, the efficacy was evaluated, cellular immune function index and analgesic effect were observed. Results The objective response rate (RR) of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72.50% (29/40), and the control group was 48.72% (19/39).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0.05). After 2 cycles of treatment, the ratio of CD3+, CD4+, CD8+, CD4+/CD8+ and NK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with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P
Key words:Sodium Cantharidinate and Vitamin B6 Injection;NSCLC;GP chemotherapy regimen;immune function;pain
肺癌是威脅人類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每年超過100萬人死于肺癌,約占全世界癌癥死亡人數的18%,其中非小細胞肺癌(NSCLC)占肺癌的80%~85%[1]。NSCLC確診時多屬晚期,已喪失根治的時機,因此,化療成為首選的治療措施,且以吉西他濱、紫杉醇、長春瑞賓等聯合鉑類的方案為首選。而臨床常用化療藥物絕大多數屬于免疫抑制劑,在殺傷癌細胞的同時,也抑制了機體的骨髓功能和免疫功能,從而進一步降低機體的免疫功能,影響機體的主動抗腫瘤能力[2]。因此,如何在有效進行抗腫瘤治療的同時,盡量減少化療對患者免疫功能的影響,成為腫瘤科臨床亟待解決的問題。本研究通過應用斑蝥酸鈉維生素B6注射液對采用GP方案(吉西他濱+順鉑)治療的NSCLC患者近期療效、生活質量及免疫功能進行觀察。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0年10月-2012年10月中國人民第264醫院腫瘤中心收治的NSCLC患者79例,根據就診順序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觀察組40例,男性22例,女性18例;年齡45~73歲,中位年齡67歲;病理類型:腺癌23例,鱗癌17例;TNM分期:ⅢB期18例,Ⅳ期22例;疼痛程度:輕度11例,中度19例,重度10例。對照組39例,男性19例,女性20例;年齡47~75歲,中位年齡65歲;病理類型:腺癌24例,鱗癌15例;TNM分期:ⅢB期20例,Ⅳ期19例;疼痛程度:輕度8例,中度16例,重度15例。2組患者年齡、性別、病理類型、臨床分期、卡氏評分(KPS)、免疫功能和疼痛程度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標準
①所有患者均經病理組織學和/或細胞學檢查明確診斷;②CT或X線等影像學檢查顯示至少存在1個客觀可測量病灶;③KPS≥60分,預期生存時間≥3個月;④患者和家屬知情同意,自愿參加本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3 排除標準
①1個月內行手術、放化療及其他抗腫瘤治療患者;②心、肝、腎等重要臟器功能不全及血常規明顯異常;③血液系統基礎疾病及嚴重感染者;④患有精神病不能配合治療及骨、腦轉移者;⑤對本研究不能充分理解和配合,不簽署知情同意書者。
1.4 治療方法
1.4.1 對照組 GP方案化療:吉西他濱(GEM,澤菲,江蘇豪森藥業股份有限公司):1000 mg/m2,靜脈滴注,d1,d8;順鉑(DDP,江蘇豪森藥業股份有限公司)30 mg/m2,靜脈滴注,d1-3。所有患者均接受以上化療方案治療,同時輔以止吐、抑酸、保肝及對癥等處理,均選擇4周方案。
1.4.2 觀察組 于GP方案化療第1日開始予0.9%氯化鈉注射液250 mL+斑蝥酸鈉維生素B6注射液(貴州柏強制藥有限公司生產,批號2012110602)40 mL,靜脈滴注,1次/d,每個化療周期連用14 d。
1.5 觀察指標與方法
①治療2個周期后評價近期療效;②治療前后評估疼痛程度;③治療前后進行免疫功能(CD3+、CD4+、CD8+T細胞、CD4+/CD8+及NK細胞)測定。
1.6 療效標準
1.6.1 近期療效 根據“實體瘤療效評價標準”(Response Evaluation Criteria In Solid Tumors,RECIST)進行判定[3],即完全緩解(CR):病變完全消失,超過1個月;部分緩解(PR):腫塊縮小30%以上,不少于4周;疾病穩定(SD):腫塊縮小未超過30%或增大不超過20%。疾病進展(PD):病變增大20%以上或出現新病灶。客觀緩解率(RR)包括至少相隔4周確認的CR和PR。
1.6.2 疼痛分級及評估 按照WHO疼痛分級法進行評估[4]。1~3級為輕度疼痛,4~7級為中度疼痛,8~10級為重度疼痛。疼痛緩解情況分為0~4度。0度:未緩解(疼痛未減輕);1度:輕度緩解(疼痛減輕約1/4);2度:中度緩解(疼痛減輕1/2);3度:明顯緩解(疼痛減輕約3/4);4度:完全緩解(疼痛消失)。顯效:3度+4度;有效:2度;總有效:2度+3度+4度。
1.7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 16.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
2 結果
2.1 2組近期療效比較
觀察組的客觀緩解率為72.50%,對照組為48.72%,2組近期療效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表1 2組晚期NSCLC患者近期療效比較(例)
組別 例數 CR PR SD PD χ2值 P值
觀察組 40 10 19 9 2 4.684 0.039
對照組
39 6 13 17 3
2.2 2組患者治療前后免疫功能各項指標比較
治療前觀察組與對照組T細胞亞群及NK細胞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各項指標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
表2 免疫功能各項指標2組治療前后比較(―x±s)
指標 觀察組(40例) 對照組(39例)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CD3+(%) 56.45±7.42 62.73±7.01 57.65±8.84 56.28±7.46
CD4+(%) 38.63±6.11 46.26±6.34 39.01±6.38 36.09±6.54
CD8+(%) 25.27±6.42 26.33±6.83 26.02±6.29 22.51±6.31
CD4+/CD8+ 1.53±1.27 1.76±1.03 1.50±0.98 1.60±0.72
NK細胞(%) 26.06±6.95 29.01±7.02 26.91±7.54 24.01±6.61
2.3 2組患者疼痛癥狀緩解情況比較
觀察組疼痛緩解總有效率為75.00%,對照組為51.28%,觀察組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表3 2組晚期NSCLC患者疼痛癥狀緩解情況比較(例)
組別 例數 0度 1度 2度 3度 4度 χ2值 P值
觀察組 40 2 8 14 11 5 4.781 0.037
對照組
39 4 15 9 8 3
3 討論
化療藥物屬熱毒之藥,可損陰耗氣,使人體正氣受損,脾胃運化功能失常,以致氣陰兩傷,而產生一系列不良反應。尤其是老年患者,往往體質差,機體免疫功能降低,對化療耐受性差,不良反應大。患者經過化療后,機體免疫功能下降更明顯,生活質量進一步下降[5]。而調整機體功能狀態,提高機體抵抗力可有效減輕化療不良反應,是提高療效的一條途徑,因此,尋找對化療有協同增效、減毒作用的輔助用藥尤為重要。
隨著中醫對肺癌認識的深入,中醫藥聯合化療治療中晚期肺癌的療效得到提高,中醫在改善臨床癥狀、提高患者生存質量方面的優勢得到了廣泛認同。斑蝥酸鈉是從斑蝥體內提取的一種單萜烯類物質斑蝥素的半合成衍生物,相對分子質量小,易于進入細胞內,可較早產生細胞毒作用,具有較強的抗腫瘤作用。斑蝥酸鈉維生素B6通過抑制腫瘤細胞蛋白質和核酸合成,影響RNA和DNA的生物合成,最終抑制癌細胞的生成和分裂[6]。斑蝥酸鈉維生素B6注射液可顯著提高機體的免疫功能,刺激巨噬細胞、淋巴細胞和多形核白細胞產生白細胞介素;改變T細胞亞群,促進機體產生有效的抗腫瘤免疫應答,增強吞噬細胞對腫瘤細胞的殺傷作用[7-12]。雖然關于斑蝥酸鈉止痛作用的機理尚不明晰,但劉氏等[13]報道指出該藥具有止痛的重要藥理作用。
本研究采用斑蝥酸鈉維生素B6注射液聯合GP方案治療晚期非小細胞肺癌,兩藥聯合治療患者的近期療效達72.50%,單純GP方案化療患者為48.72%,充分顯示兩藥聯合可達到協同抗癌作用。治療后觀察組的T細胞亞群及NK細胞均高于對照組,說明斑蝥酸鈉維生素B6注射液具有較好的提高免疫功能的作用。同時,其止痛作用在本研究中得到了驗證。由于患者治療后腫瘤負荷減小,免疫力提高及疼痛減輕,因此,患者的生存質量得到改善。
參考文獻:
[1] Athanasios P, Sophia A, Athina A, et al. A randomized phase Ⅲ study of the docetaxel/carboplatin combination versus docetaxel/ single-agent as second line treatment for patients with advanced/ metastatic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J]. BMC Cancer,2010,10:633-640.
[2] 常永芳,葛明東,唐愛明,等.艾易舒注射液治療老年非小細胞肺癌的臨床觀察[J].中華腫瘤防治雜志,2008,15(16):1279.
[3] 陳智偉,廖美琳.RECIST標準在腫瘤治療療效評價中的應用[J].中國腫瘤,2004,13(10):617.
[4] 李同度.癌癥疼痛的處理[M]//張天澤,徐光煒.腫瘤學:下冊.天津: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1996:2725-2737.
[5] 董義亭.NP方案治療晚期肺癌的近遠期療效觀察[J].臨床研究,2009, 16(15):67-68.
[6] 武振明,劉琪,齊秀恒.斑蝥素聯合介入栓塞治療原發性肝癌療效觀察[J].南方醫科大學學報,2010,30(12):2775.
[7] Zhang W, Zhao H, Yan Y, et al. Apoptosis induced by cantharidin in human pulmonary carcinoma cells A549 and its molecular mechanisms[J]. Chinese Journal of Oncology,2005,27(6):330-334.
[8] 魏素菊,苑素云.斑蝥酸鈉維生素B6注射液體外調節細胞因子的實驗研究[J].現代腫瘤醫學,2007,15(9):1226-1228.
[9] 劉思海,馮雯,朱瑞霞,等.斑蝥酸鈉維生素B6注射液聯合草酸鉑與替加氟持續泵入治療晚期胃癌的比較研究[J].實用中西醫結合臨床,2008, 8(4):3.
[10] 田秀玲,楊樸.斑蝥酸鈉維生素B6注射液聯合TACE治療中晚期肝癌療效觀察[J].中國腫瘤臨床與康復,2006,13(4):351-353.
[11] 溫省初,王一飛,成志勇,等.斑蝥酸鈉胸腔灌注治療惡性胸腔積液臨床研究[J].臨床肺科雜志,2012,17(2):355-356.
[12] 付彤,李嗣杰,宋東,等.艾易舒注射液在乳腺癌術后輔助治療中的應用及效果評價[J].吉林大學學報:醫學版,2007,33(4):746.
酵母粉、雞肉、魚肉、小麥、玉米、糙米、黃豆、綠豆、香蕉、橙子、胡蘿卜、蘑菇、蒜頭、核桃等。富含維生素B6的食物來源非常廣泛,動物性、植物性的食物里面都有,動物來源性的食物中維生素B6的生物利用率比植物來源的食物更好,所以如果需要攝取維生素B6,可以考慮從動物類的食物來源中攝取。
維生素b6生理功能:
1、參與蛋白質合成與分解代謝,參與所有氨基酸代謝,如與血紅素的代謝有關,與色氨酸合成煙酸有關。
2、參與糖異生、UFA代謝。與糖原、神經鞘磷脂和類固醇的代謝有關。
3、參與某些神經介質(5-羥色胺、牛磺酸、多巴胺、去甲腎上腺素和γ-氨基丁酸)合成。
4、維生素B6與一碳單位、維生素B12和葉酸鹽的代謝,如果它們代謝障礙可造成巨幼紅細胞貧血。
5、參與核酸和DNA合成,缺乏會損害DNA的合成,這個過程對維持適宜的免疫功能是非常重要的。
6、維生素B6與維生素B2的關系十分密切,維生素B6缺乏常伴有維生素B2癥狀。
7、參與同型半胱氨酸向蛋氨酸的轉化,具有降低慢性病的作用,輕度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被認為是血管疾病的一種可能危險因素,維生素B6的干預可降低血漿同型半胱氨酸含量。
(來源:文章屋網 )
1維生素A
1.1治療良性乳腺腫瘤[1]維生素A對良性乳腺腫瘤有良效,并可以阻止其惡變的作用。據報告,12例良性乳腺腫瘤婦女,服用維生素A1.5萬U/d,療程3個月。9例疼痛消失或明顯減輕,5例癥狀基本消失,停藥8個月未發現乳腺腫塊及其它綜合癥狀再生的跡象。
1.2防治月經過多[2]功能性子宮出血患者血清中維生素A的含量明顯低于正常。維生素A是產生類固醇激素的一種輔酶,其缺乏是導致月經過多的重要因素之一。用法:2.5萬U,1日2次,口服。
2維生素B1[3]
2.1止痛用于婦產科功能性腰痛,維生素B1100mg/次,加維生素B650mg、維生素B120.5mg,肌注,隔日1次,共6次,有效率89%。
2.2催乳維生素B1可促進乳汁分泌,用于催乳。
3維生素B6
3.1治療急性乳腺炎[4]方法,維生素B6片200mg,每日3次口服,3天為一療程,用藥1~2療程,此為大劑量療法,化膿者不可使用此法。
3.2妊娠糖尿病[5]方法,維生素B6100mg/d,兩周可使血糖水平降低,糖耐量曲線明顯改善,妊娠糖尿病與孕婦常因缺乏維生素B6而引起色氨酸代謝異常有關。
3.3甾體避孕藥引起的精神抑郁癥[5]因部分口服避孕藥引起精神抑郁癥的婦女體內缺乏維生素B6,故應用維生素B6后精神抑郁癥可得到改善。
3.4原發性痛經[6]輕度者每次20mg,中重度者每次30~40mg,每日3次于經前連服7d,共服3~6周期;對于重度痛經3周期見效者,第4周期可調整用藥,每次20mg,每日3次于經前連服7d。子宮平滑肌細胞內Mg2+不足,引起子宮強烈收縮,產生痛經。維生素B6在體內參與多種代謝,可增加子宮肌細胞中Mg2+流入,激活ATP酶,消耗ATP使子宮肌松弛,故可治療痛經。
3.5乳腺炎[6]維生素B6200mg,每日4次口服,3d為1個療程,一般1個療程,最多用2個療程。大劑量維生素B6治療急性乳腺炎的機制,可能與該藥改善機體代謝、擴張血管、改善局部循環障礙、增強細胞對損傷的耐受力等有關。
3.6回乳[6]維生素B6能促進下丘腦多巴向多巴胺的轉化,抑制泌乳。終止哺乳,可用維生素B6100mg頓服,每日1次,連服3d后,改為50mg,每日1次頓服,連服4d,總量為500mg。
4維生素C
4.1維持陰道菌群正常化[7]給予維生素C陰道片,連用6天,可降低陰道PH值。在酸性環境中,對人體有益的乳酸桿菌繁殖,對人體不利的細菌逐漸消失。孕婦使用維生素C陰道片,能使陰道內長期保持酸性,可抑制各種條件下致病菌的生長,使之難以達到引起感染的濃度。
4.2治療細菌性陰道炎[8]維生素C片0.4g,于睡前放置于陰道深部,每晚1次,共7次,治療細菌性陰道病有效率為90.0%。
5葉酸(維生素M)[9]
5.1預防胎兒神經管畸形神經管畸形是包括無腦兒、露腦、腦膨出等畸形的一類先天性發育缺陷疾病,是造成孕婦流產、嬰兒死亡和終生殘疾的主要原因。葉酸缺乏對神經管畸形的發生不僅在于影響了許多生化反應的進行,使胚胎早期細胞的生長、分裂減緩,還可使血漿的同型半胱氨酸(HCY)升高。已證明,HCY是一種有潛在毒性的代謝產物,懷孕早期體內蓄積較多時,就可以誘發神經管畸形。口服葉酸0.4mg/d,可以使出生缺陷的危險性降低28%。另外,還發現服用葉酸有可能減少、減輕孕期的妊娠反應,預防自然流產的發生。
5.2預防自然流產葉酸進入人體對細胞的分裂與生長、核酸的合成具有重要的生理作用。母體缺乏葉酸會妨礙孕卵的發育,造成孕卵發育缺陷;男性缺乏葉酸會造成的發育不良、缺陷。不明原因流產患者,夫婦孕前口服1~3個月葉酸和葡萄糖酸鋅片,懷孕后孕婦繼續口服葉酸和鋅劑,用量為5mg/d,葡萄糖酸鋅片70mg/d,連服10~12周后停藥。
6維生素E
6.1纖維性囊腫[10]口服維生素E600mg/d,共8周,維生素E通過調整機體內分泌而使乳腺病愈合。
6.2肝斑[10]婦女面部色素沉著與卵巢功能不全有關,可口服維生素E600mg/d和維生素C1.2g/d。
6.3無排卵性不孕[10]維生素E與促排卵藥物并用誘發排卵效果好,妊娠率高。其機制可能是維生素E直接作用于下丘腦、垂體,改變垂體毛細血管血流,增強下丘腦、垂體功能活性,調節其內分泌功能,降低了卵泡黃素化(LUF)的發病率。其發病率下降可能與維生素E調整下丘腦、垂體及中樞性內分泌紊亂有關,同時也與維生素E能有效控制組織內脂質過氧化物含量有關。
6.4預防重度妊高征[10]妊高征者,氧化還原失衡,其血清和胎盤血中LPO水平明顯高于正常妊娠,維生素E水平無相應上升,脂質過氧化造成血管內皮損傷而引起妊高征。
6.5減少胎兒窘迫[10]口服維生素E每次500mg,每日3次,連服7d以上。
6.6防止先天畸形[11]對有生育畸形兒家族的調查表明,在受孕前給丈夫服用維生素E,則多產生正常兒,對有遺傳性畸形家族史的夫婦,提倡維生素E療法,可抑制的遺傳。
6.7產后缺乳[11]口服維生素E200mg,2~3次/d,連服5d,有效率90%,其機制可能是維生素E使末梢乳腺血管擴張,血供增加致乳腺分泌增加。
7維生素K
7.1治療痛經[12]功能性痛經患者,月經來潮開始腹痛時,予以肌內注射維生素K34mg。維生素K3毒性低、不良反應小,可作為治療功能性痛經的藥物。
【參考文獻】
[1]新興醫藥信息情報研究.1990,27:9.
[2]倪根珊.維生素A的新用途[P].人民軍醫藥學專刊,1992,2:10.
[3]張會常,趙亞清.120種老藥臨床新用[M].人民軍醫出版社,2001:384.
[4]祖玉梅,張喜風,吳曉桂.大劑量維生素B6治療68例急性乳腺炎婦女[J].新藥與臨床,1994,13(5):294.
[5]貢瑞生,丁佩絹.維生素B6的新用途[P].人民軍醫藥學專利,1990,1:58.
[6]秦惠基.老藥煥青春臨床新用途[M].人民軍醫出版社,2006:330.
[7]秦惠基.老藥煥青春臨床新用途[M].人民軍醫出版社,2006:315.
[8]張玉新,任細妹.維生素C治療細菌性陰道病療效觀察[J].中國婦幼保健雜志,2007,4:450.
[9]秦惠基.老藥煥青春臨床新用途[M].人民軍醫出版社,2006:324.
[10]秦惠基.老藥煥青春臨床新用途[M].人民軍醫出版社,2006:319~320.
口服避孕藥是由人工合成的黃體酮加上微量雌激素制劑而成的。長期服用會不同程度地導致女性體內維生素的缺乏,因此在強調均衡營養、平衡膳食的前提下,美國營養專家建議應該適當補充這些維生素和礦物質:
維生素C
長期吃避孕藥有些女性可能出現牙齦出血及面部黃褐斑出現,這是由于體內缺乏維生素C而造成的。不少女性一味在面部皮膚護理上下功夫,抹這個涂那個,而忽略了口服維生素C這一抗氧化的營養素。所以除了多吃新鮮蔬菜水果外,可以口服一些維生素C丸,每日600毫克左右,一日三次,可有效地預防牙齦出血及面部黃褐斑的產生,同時還可以增強免疫功能。
維生素E
維生素E膠丸能抗氧化,抗衰老,同時還可以改善血液循環、促進女性雌激素的分泌。一旦需要妊娠可以提高生育能力,消除早產、流產等危險現象。經常口服避孕藥的女性,除了多吃一些植物油及堅果類食品外,每日可補充維生素E100~200毫克,分兩次服。
維生素B6
美國營養專家研究發現,長期口服避孕藥的女性在分娩后,因乳汁中缺少大量的維生素B6而影響嬰兒的發育。另外女性的憂郁、悲觀、易怒等情緒變化等都與維生素B6缺乏有關。
維生素B6具有解毒作用,減少避孕藥毒性,提高免疫功能及促進雌激素合成,對女性口服避孕藥有很好的保健作用。所以在日常飲食中應多吃一些含維生素B6的食物如肉、動物肝、蛋、奶、鮭魚、沙丁魚、豆類、糙米及花生、瓜子。每日可補充B620-60毫克,分二到三次服用。
葉酸
葉酸也屬于B族維生素,是預防巨紅細胞貧血的維生素之一。由于避孕藥在體內可抑制十二指腸粘膜中葉酸結合酶的生成,會導致女性體內缺乏葉酸而引起貧血,因此有些口服避孕藥物的女性可能出現疲乏無力、頭暈、血色素下降等貧血癥狀。所以在日常飲食中要適當多吃一些動物肝、雞血、鴨血制品及綠葉菜、干豆類、南瓜、杏、櫻桃等,可以補充葉酸制劑,每日20~30毫克,分2-3次服用。
善存或金施爾康
善存或金施爾康是維生素、礦物質(微量元素)類的營養補充品,內含一定比例的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微量元素),對于長期口服避孕藥的女性有很好的營養支持作用,每日服一粒即可。
口服這些維生素固然重要,但平衡膳食結構,更是根本。單靠吃某一種綜合性營養補充劑是不夠的,應以膳食為主,同時兼顧營養補充品的應用,這樣更合理。
維生素是如何分類的呢?
維生素根據其理化性質,通常可分為兩大類,即水溶性維生素和脂溶性維生素。
水溶性維生素包括B族維生素和維生素C。B族維生素是一個大家族,其成員有維生素B1(硫胺素)、維生素B2(核黃素)、維生素B3(煙酸)、維生素B5(泛酸)、維生素B6(吡哆醇)、維生素B8(生物素)、維生素B9(葉酸)、維生素B12(鈷胺酸)、膽堿和肌醇等。
維生素B1,廣泛存在于谷類、肉類、豆類、干果等食物中,烹飪中可損失含量的50%。維生素B2,廣泛存在于乳類、魚類、肉類、綠葉菜蔬及谷麥中,烹飪中僅少量損失。維生素B6,來源很廣泛,動植物中均含有,但一般含量不高,如雞肉、魚肉、動物肝臟、豆類、蛋黃、水果和蔬菜等。維生素B12,來源為肉類、動物內臟、魚、禽、貝殼類及蛋類。而在新鮮蔬菜、棗、水果如桔、橙等均含維生素C。
脂溶性維生素包括維生素A、D、E和K。脂溶性維生素不溶于水,可溶于脂肪及脂性溶劑,故稱為脂溶性維生素。維生素D和維生素K可在體內合成,而維生素A和維生素E必須由食物供給。
動物肝臟、蛋黃、奶油、胡蘿卜、油菜、辣椒、番茄和橘等均含維生素A。各種油料種子及植物油,如麥胚油、玉米油、花生油、芝麻油,豆類和粗糧等都是維生素E的重要來源。某些谷類、堅果和綠葉蔬菜中也含一定量的維生素E。
維生素攝入過多也會對人體造成危害
維生素攝入不足或過多,均會對人體造成不良影響甚至引發疾病。如維生素B1用量過大會引起頭痛、眼花、煩躁、心律失常等。維生素B1長期缺乏可引起腳氣病。長期、過量使用維生素B6可致嚴重的周圍神經炎,出現神經感覺異常,步態不穩,手足麻木。維生素B6缺乏,可表現為眼、鼻與口腔周圍皮膚脂溢性皮炎。缺少維生素B9,典型的會出現惡性貧血,孕婦可致胎兒畸形、異常或流產,也可使男性數量下降等。大量口服維生素C可引起腹瀉、皮膚發紅發亮、頭痛、尿頻(每日用量600mg以上時)、惡心、嘔吐、胃痙攣等。人體攝入維生素C不足,可引起壞血病。維生素D長期大量使用可引起低熱、煩躁、驚厥、體重下降等,而缺乏癥可引起佝僂病。
日常生活中如何正確使用維生素
(一)掌握維生素的正確服用時間
患者掌握正確服用維生素的時間,才可充分吸收利用維生素。如水溶性維生素:維生素B1、維生素B2、維生素C等建議餐后服用;脂溶性維生素:維生素A、維生素D、維生素E等在食用油性食物后服用,更利于吸收。
(二)科學補充維生素
根據病情需要,科學補充維生素,要嚴格掌握維生素的劑量和應用療程。
(三)注意維生素與其他藥物的相互作用
維生素與其他藥物可能會產生相互作用,在使用過程中應注意。
1.華法林與維生素E聯用可能使華法林抗凝血作用加強。鐵劑可與維生素E結合,使之失效。缺鐵性貧血補鐵時對維生素E的需要量增加。
2.維生素E與雌激素并用時,誘發血栓性靜脈炎的風險增加。大量攝入維生素E可致血清膽固醇及血清甘油三酯濃度升高。
3.阿司匹林與維生素B1同時服用會增加對胃黏膜的刺激性。抗酸藥、其它弱堿性藥物(氨茶堿、對氨水楊酸鈉等)和堿性藥物(碳酸氫鈉、枸櫞酸鈉等)容易與維生素B1發生中和反應而使之失效,故不宜同時使用。
4.廣譜抗菌藥物會抑制腸道細菌,而使維生素K的合成減少。
5.胃復安可降低維生素B2吸收,不宜同時使用。維生素B2可使部分抗菌藥物,如鏈霉素、紅霉素和四環素等的抗菌活性下降。
6.維生素C與維生素B2同時服用可產生氧化還原反應, 兩種維生素藥效全部喪失。與碳酸氫鈉合用,維生素C的藥效會全部喪失。
7.維生素B6與左旋多巴合用會降低左旋多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