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一对一直播,chinese极品人妻videos,青草社区,亚洲影院丰满少妇中文字幕无码

0
首頁 精品范文 具體而微

具體而微

時間:2023-05-29 17:45:16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具體而微,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第1篇

【關鍵詞】《廢都》 鞋 意象 焦慮與身份 文化研究

2008年賈平凹憑借《秦腔》《高興》等作品終獲評委及讀者們的認同,成繼路遙、實之后的陜西第三個茅盾文學獎獲得者。然而對賈平凹仍是眾說紛紜,爭論持續不休,特別是最受褒揚或貶斥的《廢都》。

筆者通過大量發表的評論文章研究、考察發現,這些評論文章幾乎涵蓋了文學、文化評價的各個面面,從文本中單個的具象到文本的整體象征意象;但是細讀文本后,一個具體而微的意象如此耀眼。這個“具體而微”意象的物質外殼便是“鞋”。它的作用不容忽視,具有很大的研究價值。

《廢都》仿擬《金瓶梅》之嫌――影響的焦慮

一些評論者稱《廢都》的內容、結構體系有模仿《金瓶梅》之疑,賈平凹對此也曾有表示,但其目的我們對此必須有清醒的認識。對前人著作的化用不是目的,只是一種手段。仿擬并不是照抄照搬,而是創新。任何模仿都不是用鏡子來反射現實社會,它包含模仿者的意圖。布魯姆在《影響的焦慮》中從讀者批評的角度提出,“詩的影響――當它涉及兩位真正的詩人時――總是以對前一位詩人的誤讀而進行的。這種誤讀是一種創造性的校正,實際上必然是一種誤讀。一部成果斐然的‘詩的影響’的歷史是歪曲和誤解的歷史,是反常和隨心所欲的修正的歷史,而沒有這一切,現代詩歌本身是根本并不可能生存的。”[1]p31模仿在他們看來就是一種修正,將大師的財富轉化為我所用的東西,達到亂真的程度。當然,這也是后輩作家焦慮與自我拯救的必經之路。

《廢都》中的“鞋”在吸引我們眼球的同時,還促使我們有意識地思考它的意蘊:它不再是單純的、情愛或婚姻的象征,它是一種呈現 “通過‘性事、、性別’符號所蘊含、所揭示的審美文化觀照意味和內心深處的欲望焦慮” [3]p68,因為他們把“女性作為欲望的符號在現實中呈現,并將這種審美認知內化為自我建構的基礎,而男性往往將攫取與毀滅的雙重欲望強加給女性。”[3]p68另一方面,與女性不正當的性關系也展現了男性與時代潮流相暗合的焦慮、自我身份喪失的境遇,進而導致雙重毀滅。

中西文化闡釋中的鞋意象

在開始對文本解讀之前,先弄清意象這個概念。它是中國古代文論中頻繁出現的一個詞,一般被界定為表意之象。在西方文論中,意象被認為是“有關過去的感受上、知覺上的經驗在心中的重現或回憶” [5]p204如此,研究意象就不能只看到表象,必須挖掘它內在的意義。即使一個小小的表意之象,只要具有審美意蘊就應該深挖,而這往往會給我們帶來意外的審美愉悅感和滿足感。

弗洛伊德在《夢的釋義》中說“一切中空的物體在夢中均可作為女性生殖器的象征,小箱子、柜子、櫥子、爐荽表著女性器官;洞、船、各類容器等也有相同意義。”[6]p332《愛情心理學》則更顯直接,“鞋或拖鞋常是女性生殖器的象征”。同樣的思想主題――鞋不僅是女子生殖器和軀體的象征,還是或比或興的男女情愛的隱喻或換喻。鞋與性有了內在而天然的聯系,只是在中國傳統禮教的壓制下顯得更為隱晦罷了。

既然,鞋有性器官之意,于是引申出與女性生殖器相聯系的、情愛、婚姻關系。“鞋者諧也,夫婦在合”。諧,便是夫妻和諧,但一旦不和諧也便自然而然地出現了、。“鞋作為兩性關系的見證和某種意義上的守護神,它所象征的總是婚姻規范之外的某種性關系。”[7]p593相比西方鞋的意象,我們的“鞋”只是更顯內隱罷了,其根本所指相通。

我們知道是《廢都》的一大賣點,也是最受詬病的原因所在。剖離描寫,把它放在特定的時代語境中加以審視,膨脹的望不正是文明進程壓抑產生的結果嗎?而當性這個“溝通的代碼”無法完成投射時,只能淪落為享樂工具。莊之蝶面對老婆喪失了,不是因為本身機能的問題,而是老婆不能由“灰姑娘”變成“白雪公主”,兩情不能相悅;莊之蝶希望借來繼續自己的創作,豐潤創作源泉。

《廢都》中的新“鞋”文化

基于以上分析,本文認為對鞋這一意象的選取、建構并非作者隨意為之。私情的締結、身份的標示以及故事的進展等,都是借助“鞋”意象的不同文化編碼來完成的。《廢都》中點綴的性描寫讓我們在感受性的同時又備受壓抑,迫使我們深陷其中,不能自拔。

1.“寧為玉碎,不為瓦全”――女性的“鞋”

唐宛兒與莊之蝶第一次相見,“等到周敏在下邊喊她,急急下樓來,不想一低頭,別在頭上的那只云南象骨發卡掉下去,不偏不倚掉在莊之蝶的腳前碎了。”[8]p26 “寧為玉碎,不為瓦全”,是對唐宛兒命運的最好寫照,甚至是整個女性群體的寫照。唐宛兒因受不了丈夫的虐待,與周敏私奔到古城,而后又故意邂逅莊之蝶。在當時的社會中,這種敢愛敢恨、“寧做鳳尾,不做雞頭”的性格與當時社會舊觀念相悖,終會被壓制、扼殺。

唐宛兒理解莊之蝶,不求任何的名分、身位,像阿燦一樣只是即使“干了那種事也是美麗的,我要美麗一次的”,“不求你什么,不求要你錢,不求你辦事,有你這么一個名人能喜歡我,我活著的自信心就又產生了”。[8]P244莊之蝶借助“鞋”找到了理想中的――一個借以在宣泄中發現自己的生命和力量的對象: “鞋便活該是你的了”。“送鞋”情節的勾勒使兩人的性心理趨于一致,象征性地完成了第一次的私情任務的締結。但“性事、、性別”所蘊含的欲望是雙重的,同時包含攫取與毀滅兩個方面。作品中女性群體勞燕分飛悲慘結局的描述,使賈平凹“在關于性、欲望的話語言說中,始終帶有對男權文化的劣根性批判”的特征。[3]P68

2.標示主體身份丟失――男性的“鞋”

與女性主體性崛起相反的是――男性更為積極主動,但是積極的背后是他們喪失身份地位的象征。時代變革導致的焦慮和主體自我的隱去徹底擊垮了男人和女人。這跟鞋有什么關系嗎?首先還得從這只具有身份象征的鞋說起。

文中莊之蝶與阮知非關于鞋有如下表述:“我喜歡鞋子……這每一雙鞋子都有一個美麗的故事……這一雙是前日西大街商場朱經理送我的,它沒編號,沒故事的……”[9]p34而牛老太太總是抱著鞋,睡覺時鞋也在懷里抱著,她說:“抱了鞋睡,魂兒不失的……夢就是魂兒,若不抱了鞋,夢就不做了,不做夢就沒了魂,人真的就要死了。”[8]p176除此之外,賈平凹在《高興》里也有類似的描寫。劉高興即使被人說嗇皮也不會把鞋給杏胡兒穿,而總是把它擦得發亮放在墻上的一個架板上。因為鞋是對應著人的,“能穿高跟尖頭皮鞋的當然是西安的女人”,[10]p5劉高興一直保留著一雙女士的高跟尖頭皮鞋,要用它來引誘另一次與孟夷純的邂逅。“你穿什么皮鞋呀,你是穿皮鞋的人嗎?土狗就是土狗,狼狗就是狼狗,你穿上別人還以為你是偷的。”[10]p41盡管,言語之外不乏對底層人同情、心酸之情,但是事實已不容爭辯,它已經被貼上標簽,已經屬于某個或某些人了。鞋在這個意義上就是一種身份的表征。

另外,在作家的創作方面,對比一下《廢都》與《灰姑娘的故事》可以發現一個明顯的事實,即前者中的“送鞋” 情節是對后者的童話結構“尋鞋主”的顛覆。主動與被動之間位置的轉換暗示某種主體性的完結。灰姑娘丟失鞋,王子尋找鞋的主人,正是確認她的身份,賦予她身份的過程。所有的人都不能穿上這雙鞋,只有灰姑娘,因為她的小腳。正是由于這些符合了男性共同的審美性心理,她們被王子體認,同時作為她們身份的唯一標示被讀者言說、品評。“鞋”與“灰姑娘” “天然”地聯系在了一起。而到了賈平凹的筆下,女人們仍舊符合審美心理,嬌小的腳、柔嫩的皮膚,但重要的一點是男性主人公不再擁有王子般的權威與地位。時代的喧囂與騷動讓他們不知所措,無從面對。莊之蝶不愿同流合污,卻又在深陷,被卷入政治而又無所作為。正是他的焦慮、壓抑讓他失去了“王子”身份,體現出更大的、消極的“主動性”――向女性求助,試圖借助原始欲望擺脫精神的萎縮,順應社會,抑或是尋求超脫。但事與愿違,景雪蔭過早地毀滅了愛情理想;牛月清過于現實,且不符合性審美心理和現實社會潮流,致使他的機能徹底喪失;與此同時,作為性發泄對象的唐宛兒、柳月、阿燦則使自我更為墮落、萎縮,直至消亡。

作為“王子”的莊之蝶,“尋鞋主”一方面是鞋主身份的被確認,也是自我身份確認的過程,但另一方面卻又是喪失的過程。社會變革帶來的壓力導致知識分子精神方面的迷失和迷惘,同時無法完成自我確證,即為焦慮根源之所在。

參考文獻:

[1][美]哈羅德?布魯姆:《影響的焦慮》,徐文博譯,三聯書店,1989,第31頁。

[2]趙一凡等主編《西方文論關鍵詞》,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6。

[3]王剛:《論賈平凹小說創作的審美視角與話語建構》,《小說評論》,2007年第6期,第68頁。

[4]楊義:《楊義文存(第一卷)中國敘事學》,人民出版社,1997。

[5][美]韋勒克、沃倫:《文學理論》(修訂版),劉象愚等譯,江蘇教育出版社,2006,第204頁。

[6][奧]弗洛伊德:《夢的釋義》,張燕云譯,遼寧人民出版社,1987,第332頁。

[7]葉舒憲:《高唐神女與維納斯》,陜西人民出版社,2005,第593頁。

[8]賈平凹:《廢都》,北京出版社,1993。

[9]張中載:《灰姑娘》,《女人的腳和鞋做文章》,《外國文學》2003年第5期,第98頁。

第2篇

個人關于公安機關人民警察紀律條令解讀范文

20xx年經國務院批準,由監察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公安部聯合公布的《公安機關人民警察紀律條令》,從6月1日起開始正式實施。在該《條文》設定的76種具體違法違紀行為及其適用的處分,可以發現,它與民眾密切的程度,將會是過去所有部門規章無法比擬的。

在這些處分中,“給予開除處分”等字樣比比皆是,這顯示出《條令》的剛性前所未有。公安部副部長劉金國表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要集中解決公安執法和內部管理中群眾反映最強烈的問題,對各類違紀違法問題堅持“零容忍”。顯然,“從嚴治警”這個信號,經由各種渠道,現在是傳遞得越來越清晰了。但是,也有一部分觀察者,把重點放在了《條令》關于刑訊逼供的規定上。在河南趙作海案的背景下,這樣一種視角自然有一定合理性,但也難免出現了解讀上的偏差。

《條令》第11條專門針對刑訊逼供,規定“體罰、虐待違法犯罪嫌疑人、被監管人員或者其他工作對象的,給予記過或者記大過處分;情節嚴重的,給予開除處分。實施或者授意、唆使、強迫他人實施刑訊逼供造成嚴重后果的,也給予開除處分。”“單靠這一規定以為就能杜絕刑訊逼供現象,可能過于理想。”對此,有論者如是說。其實,這誤解了內部規章的功能。遏制刑訊逼供,《刑法》等法律具在,而內部禁令,更像是公安機關對工作人員刑訊逼供行為的表態。至于這種行為是否涉及違法犯罪,該受何種民事刑事處罰,并不是內部規章所要明確的內容。

應該說,關于警民關系的新意表述,是《條令》的亮點。第九條規定:“違反規定采取、變更、撤銷刑事拘留、取保候審、監視居住等刑事強制措施或者行政拘留的;非法剝奪、限制他人人身自由的;非法搜查他人身體、物品、住所或者場所的;違反規定延長羈押期限或者變相拘禁他人的;違反規定采取通緝等措施或者擅自使用偵查手段侵犯公民合法權益的”,有上述行為之一者,“給予記過或者記大過處分;情節較重的,給予降級或者撤職處分;情節嚴重的,給予開除處分。”

可以說正是這些行為,具體而微地損害著警民關系。因為,一般民眾對警察最直觀的印象和感受,就來自于《條令》所要禁止的這些行為。這樣,這條規定的實質,就是伸張公民非經法律正當程序,不受公安機關驚擾的權利。

也許有人會說,公民非經法律正當程序,不受公安機關驚擾的權利,律有明文,再由一個內部規章加以強化有疊床架屋之嫌。此論,并不恰當。在美國,關于犯罪嫌疑人的權利,也有足夠的法律保障,為什么警察還要自套“米蘭達告誡”的緊箍咒?事實證明,對哪怕經由法律規范的事項,強力機構內部是否形成強烈共識,反映到操作層面,效果大不一樣。中國公安機關自我約束的條文,如“五條禁令”者雖并不少見,但更多立足于維護警察形象,而像本《條令》這樣,對警民關系如此表述的不多。

我們期待《條令》實施成為警民關系新的起點。但是,要做到這一點,還有很多具體而微的事情要做。在公布該《條令》時,三部門表示要拓寬監督渠道,推進《條令》的實施。那么,在公眾和媒體的監督渠道已然存在的前提下,這里的“拓寬”有哪些新的渠道、哪些更見實效的方式方法,問責的力度又有多大等,顯然還有待進一步觀察。

第3篇

很少有一本著作這樣富有戲劇性。

一本管理學經典之作,卻出自一位偉大的心理學家之手。

馬斯洛對近代管理學的貢獻具有劃時代的意義。他關于人性的分析對管理學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

然而,作為一本管理學著作,本書是不完整和不系統的,更像是“隨意組合的思想片段和理念輪廓,就像畫家的草稿或小提琴手的指法練習”。

在本書的開頭,馬斯洛評判了德魯克的研究成果。“德魯克憑直覺得出的關于人類本性的結論,與第三勢力心理學家們所持的觀點相似,但他對科學心理學、臨床心理學或職業社會心理學等一無所知”。這樣的評價讓德魯克忿忿不平,他指責馬斯洛貶低了他的權威地位,兩位學術巨人之間的爭論也因此鬧得沸沸揚揚。

在這場爭論中,馬斯洛抓住了德魯克學說的軟肋――永遠不缺乏吸引人的結論,卻缺少嚴謹的論證過程。

毫無疑問,德魯克無疑是個出色的表達者,讀他的書是一種享受,力透紙背的語言和深刻的洞察力讓人享受著透徹心扉的。

然而在馬斯洛看來,這些是不夠的。“科學心理學中有豐富而寶貴的數據資源,我猜測德魯克及其同僚只是粗略瀏覽了一下科學心理學的內容,就不假思索地將其忽略了。問題在于,他們在拋棄心理學中一些糟粕的同時,把不少精華也扔掉了。”

在這一點上,馬斯洛是非常謹慎的。他認為,由于對所需要掌握的關鍵信息還“一無所知”,很多假設還沒有得到充分的證明,自己倡導的開明管理只能稱之為“科學事實”。

此外,馬斯洛還擔心他的研究結論被人輕易接受。他說:“我們必須強調進行更多研究的必要性。”很顯然,馬斯洛并不希望有眾多盲目的追隨者,而是希望建立一門嚴謹的學科。

謹慎的馬斯洛仍然忽略了一點:管理學不僅僅是科學,還是一門“實踐著的藝術”,既需要嚴謹的科學家,也需要具有超常直覺的大師充當先知。

盡管馬斯洛并不欣賞德魯克的治學理念,但在本質上,馬斯洛與德魯克并無矛盾:兩人都是人性的守護者,他們從不同的角度將人從機械的桎梏中解脫出來,強調人是管理最重要的對象,縱使工業文明高度發達,人性也不應被泯滅。

《馬斯洛論管理》不僅是管理思想史上的里程碑,它對于我們今天的管理現實,也有著巨大的意義。

馬斯洛很早就發現研究工作生涯中的人的重要性,因為人的一生差不多有一半時間是在盈利或非盈利組織中度過的。而這些時間,在相當程度上關系著人們是否有幸福感。然而現實卻令人失望,馬斯洛認為“99%的美國人是在管理最差勁的公司度過了他們的有生之年”。

今天的中國又何嘗不是如此。我們周圍總是充斥著痛苦、抱怨、懷疑,而缺少快樂、感激、堅定。人們加入組織只是為了謀生,人生似乎只是從一個痛苦到另一個痛苦。

馬斯洛認為這一切的根源在于,我們對人性的錯誤認識。我們認為人是懶惰的,于是引誘、懲罰:我們認為人是虛偽的,于是監視、懷疑i我們認為人是沒有追求的,所以我們從不認為人和組織能夠真的一起成長。

在這樣的看法之下,人們會片面追求經濟效益,忽視組織內個體的健康。于是,我們在很多所謂“成功”的企業內部聽到的是人們的抱怨聲,看到的是人們麻木疲憊的表情;在這樣的企業里,員工們每天都在去與留的困惑中掙扎,人心浮動人才流失;在這樣的企業里,人們一邊端起碗來吃飯,一邊放下碗來罵娘。

盡管這些組織還在運轉,還在創造著經濟效益,卻產生了心理不健康的員工。這顯然與馬斯洛追求人類幸福的宗旨相違背。于是他從心理學的視角,試著解決這個復雜的問題。恰恰因為他的“不專業”,幫助他發現了別樣的風景。雖然他的觀點略顯幼稚,卻不乏活躍的思維和精深的思想。

《馬斯洛論管理》帶給我們的不是具體而微的管理方法和工具,而是一種心靈上的凈化和升華,這一點對于今天的管理者似乎更有現實意義。他們應該反思的是為什么各種看似美妙的方法,卻并不能取得預期的效果;為什么我們試圖解決組織與人的矛盾,而矛盾卻越積越深;為什么我們希望員工對組織的忠誠,而員工與組織卻日益疏離。是人類自私的本性造成這種局面,還是我們對人性錯誤的看法帶來的惡果?

第4篇

1、我們目前自顧不暇,鄭成功不來就是天主保佑了,我們還好去惹他么。我們不能為別人火中取栗。

2、他們不會允許自己被利用來為別人火中取栗。

3、世人沉迷五欲之泥潭,如小兒舔食刀鋒之蜜,不足一餐之美,卻有斷舌之危。亦如火中取栗,被貪魔所使!

4、鵝絨軟長毛絨,平絨火中取栗和動產口只是其中一小部分,他最顯著的特點。

5、一些公司以“火中取栗”的方式學習;一些公司則從其它公司的錯誤中學習。

6、你們不能把我當成你們的工具,替你們火中取栗。

7、只為爭搶分秒的時間,而冒險亂闖馬路,這中行為無異于火中取栗。

8、交朋友不是流星趕月;交朋友不是守株待兔;交朋友不是火中取栗;交朋友不是如影以隨;交朋友不是走馬觀花;交朋友不是枯木逢春。

9、曹操想憑借戰船和兵多將廣的優勢,一舉滅掉東吳,結果赤壁大戰,他成了“火中取栗”的笑柄。

10、我們目前自顧不暇,敵人不來就是天主保佑了,我們還好去惹他們么。()我們不能為別人火中取栗。

第5篇

這幾天,“蔥花餅大娘”成了陜西西安外國語大學學生們談論最多的人,微博上有留言,論壇上有熱帖,校內網上有她的視頻。“蔥花餅大娘”是誰?為什么會得到這么多人的掛念?“蔥花餅大娘”叫陳秀蘭,原來是西外食堂里一位賣面點的阿姨,現已離開西安。

與冠冕堂皇的口號、苦口婆心的說教相比,具體而微的細節、感同身受的體會,更能激發大學生強烈的共鳴。去年6月,在南京信息工程大學畢業典禮上,年過六旬的宿管阿姨吳光華走上講壇,講哭了在場師生,被譽為“最給力的宿管阿姨”。同年10月,北京大學農園食堂廚師李師傅突發腦溢血過世,一道“小雞燉蘑菇”從此離開了食堂餐桌;學生們出于懷念和愛戴,自發為李師傅捐款。

在信任缺失、社會冷漠、道德滑坡的當下,一個又一個“老同志”頻頻走進我們的視野。既沒有驚天動地的宏大敘事,也沒有跌宕起伏的戲劇情節,“老同志”何以打動人心?與吳光華的“溫情”路線、李師傅的“互動”風格相比,“蔥花餅大娘”也走出了一條異曲同工的道路。

從社會角色的扮演上看,“蔥花餅大娘”是一名優秀的店家。一是手藝精湛,物美價廉;“留得住顧客的胃,才能留得住顧客的心”。二是服務周到,溫暖人心;“蔥花餅大娘”記性好、嗓門大、手腳麻利、待人熱情。她的攤位前,排隊的同學最多;隊排得長的時候,她會一連給六七個人同時打卡,卻很少出差錯。

從社會關系的處理上講,“蔥花餅大娘”又是一名出色的互動者。作為一個商人,她的身上并沒有濃烈的市儈氣息,而是充滿了為人父母的親和味道。學生飯卡丟了,她給學生切了餅讓學生先吃,說錢以后再付;誤涂了辣椒醬,學生本想“將就”一下,她卻執意要跟學生重新換一塊蔥花餅。

按照常規,食堂里的店家和大學生并沒有什么交集。“一手交錢,一手交貨”的背后,是人際關系的疏離和互動的缺失。“蔥花餅大娘”卻用12年如一日的堅持,突破了社會排斥所編織的“藩籬”。她既用蔥花餅留住了學生的“胃”,也用真情實意打動了學生的“心”。

沒有舞臺上的璀璨燈光,也沒有眾所矚目的耀眼光芒,食堂里,彌漫著蔥花餅的香氣,體現著大娘的人格氣息,承載著學生們的成長記憶,也記錄著兩代人之間的交往故事。

但愿,那一塊塊色香味俱全的蔥花餅,留給年輕的大學生永遠難忘的念想。

(責編:田茵)

第6篇

一、聽“微”解疑,微課是突破教學難點的一方神器

微課,由于其內容具體而微深受廣大老師的青睞,成為眾多老師解決知識重點、難點的重要方式。在教學設計時,傳統課堂無法消化的東西現在可以轉移到一個“倉庫”,這個倉庫就是微課。譬如在高三文言文復習中,常見的120個文言實詞無疑是復習的重中之重,怎樣才能讓學生有效掌握它們呢?有人會想每堂課講10個也不算多,12節課就搞定了,何必傷精費神去制作微課呢?而且效果也不得而知。我在教學實踐中還偏偏做了這么一節微課,叫做“巧記常見的120個文言實詞”。創編如下:

“謝愛國”是賊/絕非善類/王安修得胡說

倍加減誠(乘)除 /宜貽遺易/是識使適/興行省幸 /書孰屬數

陰陽左右/勸善去惡/望再造奇期 /非徐曾莫屬/當發現亡徒走私 /如歸國就解絕/坐憐諸兵患疾病/蓋少湯致復發/假涉間內克復(負)/素治/悉率、顧微遷族(朝)/殆即及既/道本勝/故舉鼓/過度辭愛 /請察鄙涕/或許知道被恨/卻要相信再見

短短的3分鐘視頻在一定程度上消散了文言實詞這個知識難點,適當地減輕了課堂壓力。這種碎片化的知識應該會提升學生學習的興趣和自信心。現在的學生幾乎人手一機,只要他想學習,我們提供的微課就能讓他觸手可得。移動學習可以成為一種常態,而微課就能讓教師的移動教學成為一種可能,讓教師“近在眼前”。

二、尋幽入“微”,微課可能突破高中語文作業的瓶頸

高中語文作業積弊已久,長期以“文本作業”為主。雖不像小學、初中那般只注重對課堂知識的簡單再現,但很多學生對待語文作業還是持“可做可不做”“放在最后做”“最不想做”的態度。語文作業出現的問題層出不窮,主要表現在“作業內容單一,作業過程凝固,作業提交方式太古板”,這些無疑都挫傷了學生做作業的興趣和積極性。在這個數字化的時代,語文作業無論是內容還是形式都太“out”了。在這進退兩難的時刻,微課這個充滿生命力的新事物給語文作業帶來了改變的契機,帶來了一絲曙光。教師有意識地對教學目標研精闡微,設計一些符合學生知識需求、心理需求、私人化、個性化的語文作業,以微課作為載體,也許這種新穎的形式會撩起學生的做題興趣,會讓如今的語文作業走出泥淖,使“要我做”變成“我要做”。

三、“微”言大義,微課才能吸引學生積極參與

微課要想真正助力課堂,需要老師別出心裁,尋幽入微。我認為好微課應該具備兩個特點:

1.主題單一,目標明確

我覺得好微課就應像一種器皿,有其主要的用途。一節微課最好只呈現一個知識點。正因為微課可以有效肢解教學重點、難點,把知識庫移到課外,緩解課堂壓力,避免如今課堂上常見的“電灌”現象,很多老師不約而同選擇微課作為自己的教學輔助手段。有的老師在制作時貪多而雜,作品就很糙,點擊率就很少。其實“少而精”“少而有味”才是制作好微課的王道,那些獲獎的作品無一不是這樣的。文言實詞教學是一個大板塊,利用微課的優勢,我可以制作關于“常見的120個實詞是什么”“每個實詞的義項”“巧記實詞義項的方法”的系列微課。

2.有花有實,有的放矢

在微時代,憑什么讓學生在課外刷你的課?微課的吸引力在哪里?微課真能“傳道授業解惑”嗎?網上微課一大堆,有些還制作得很精美,可點擊率和點贊率都很少,為何?我想大部分學生不買賬的原因就是覺得華而不實,對自己沒用吧。我們不能一味地去苛責學生的功利主義,畢竟,有價值的存在才是長久的存在。

四、白璧“微”瑕,微課同樣存在顯而易見的美中不足

“微課熱”來了,微課的生命力很旺盛,但微課的缺點也是顯而易見的,其表現在以下兩點:

第一,缺乏互動性,這是微課的“軟肋”。據我所知,目前的微課網站、微課社團大都還沒有開辟互動、在線答疑功能,這就失去了傳統課堂那種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氛圍。如果學生在看視頻時產生了疑惑而教師又不能及時解答,就有可能影響學生的觀賞欲。

第二,缺乏普適性,這是微課的“硬傷”。我認為主要原因還是短小的形式束縛了內容的拓展;此外是受眾目標的確定導致“肥水難流外人田”。每個老師制作微課時幾乎都本能地以自己的學生作為受眾對象,根據本班的學情分解教學重點、難點。如果以優秀生為主要受眾目標,那么自然而然會拔高知識點,學困生可能就看不懂這些微課;以潛能生為受益目標,知識點難度就會降低,對有些人來說就無多大價值,這樣也有可能失去一部分觀眾。因而,制作文質兼美的微課成為每個教師的挑戰。

第7篇

尊敬的各位評委并及諸位同事:

大家好,首先自我介紹下,鄙人(當然,此“鄙”是謙稱而非卑鄙之意)。鄙人姜x,08年有幸加入xx小學這個充滿生機活力的團隊,窩居山水福地泮源兩年,算而今,融入新小已是第五個年頭了,除去老前輩也算是學校的“老人”了,這是開場白,不復贅言。

本人競選崗位是辦公室副主任一職。既然是差額選舉,那就得談談本人對辦公室崗位的認知及本人的相對優勢所在,以便您選擇。辦公室,其工作繁、瑣、雜,最大的崗位屬性便是橋梁紐帶的作用。辦公室上承領導的想法,下啟教職工的需求。因此,就一個單位而言,辦公室運作的到位與否直接事關單位的團結、和睦。古有“采詩”制度,以察民情、以和家國,依本人之愚見,辦公室也有著類似的作用,上情下達的同時,聚民意而達天聽。本人身出于布衣,更解民意。

下面秀下肌肉,談談本人的相對優勢。辦公室,對內是劑,對外是展示學校形象的窗口。[蓮山課 件 ]具體而微的從學校賦予地域特色的文化建設到平日里的文件往來,無時無刻不在展示著學校的品位與特色,而這就對辦公室的文字處理能力提出了較高的要求。本人自求學伊始,便喜書、愛書、善用書;參加工作后,也是筆耕不輟,凡認真執筆之文多獲褒獎。自擔任校信息員以來,一改學校信息宣傳以往之頹勢而為學校斬獲信息宣傳先進集體的榮譽稱號。未有盛名,個中緣由,非智力所獨占。當然“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或多或少的每個人身上都會有不足而待彌補,子曰“三人行,有吾師”,希望在于諸位的同行相處中能取眾人之長而補自己的不足。

想起劉禹錫《陋室銘》中的一段話,“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就崗位而言,人不在俊,適合就行。

國學大師王國維曾用出處各異的三句詞“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的人憔悴”,“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來比喻文學創作中的三重境界。在此,本人借花獻佛,贈與大家,與諸君共勉。人生路上,難免有“霧”,所謂“霧失樓臺,月迷津渡”于我們而言,執著、努力就行。

本人不是身居要津的達官貴人,指點江山;亦不是剝削鴻儒,激揚文字,平凡的我只是一個待人以誠、與人為善的人,這才是我,一個真真實實的姜峰。

給我一個舞臺,我將演繹精彩。謝謝大家。

第8篇

――簡楨

深邃的星空,明月高懸。

是夜,涼如水。

很久沒這樣倚著窗臺,看著河濱路的景色,我竟有一絲不習慣。我突然明白這種不習慣是由于這全新的環境,溫潤的月光再也照不到我的床,新家的墻上透出一絲的慘白,而我正思念的是這一輪明月下家鄉寂寞的老屋。

思緒游動成清潤的風,飄著關于老屋的過往。想來,那座老房子已經屹立了很多年了。青瓦泛著黑,長滿青苔的身影,那壓著瓦片的磚頭,已經風化出一粒粒沙子,只待一陣風,便悠悠然落入土里睡去。可是老屋依舊安穩地度著日子,守著一棵老樹,靜看這繁雜的人世間。

老屋是安靜的,我知道樹也明白。那落滿窗邊的枝葉是老樹最深的問候,那突出的枝干籠著老屋是老樹最溫暖的陪伴,而它們就是我最美的思量。只是當我某次回到故鄉之時,卻再沒尋到老樹的身影,一切就像老樹沒來過人間一樣。原本是百草園的地方已被鋼筋水泥代替,變成三叔的制茶之地。老屋開始落寞了,一如凋零的花,只能抵死苦守一截老根。老屋已經不只是安靜,更多的是寂寞。

老屋有著一股醇香。爺爺喜歡釀紅酒,久而久之,紅酒的味道在我的鼻尖上變成老屋的味道。爺爺每次來城里,都會給我們捎上一兩斤紅酒。揭起蓋子,濃濃的酒香融著老屋的味道在我的鼻尖上跳著舞,只是爸爸不讓我喝酒,我也只能貪婪地聞著。爺爺每次回去都要帶些瓶子回家,他笑著說:“以后出來可以多帶一點。”爺爺笑的時候舒展開的額頭就會讓我想起老屋。目送爺爺離去之時,總是期盼他下一次能快點來。如今,家里的瓶子如山地堆著,而那翹首企盼的人兒卻早已不在。

我知道,老屋的落寞不會綿亙一生,只是每當回憶起老屋,就會對這份落寞有著一份歉意。然而,人的一生若只是在思念中度過,那將是慘淡的一生。于是我向父母請求著回家鄉一趟,去看看所思念的地方,而父母欣慰的笑容更讓我感到我的決定是正確的。明天,我們就回家鄉,回到那個思念的地方去。

合眼,再睜眼望著這璀璨的星空,莫名地想起周董的歌詞:雨紛紛,舊故里,草木深,我聽聞,你始終一個人。今生,你注定是我最美的思量。

(指導老師:王曉賢)

點評:

第9篇

黃磊導演處女作《麻煩家族》是典型的東亞式家庭故事。影片改編自日本導演山田洋次2016年的口碑之作《家族之苦》,后者使用了為紀念小津安二郎而重拍的《東京家族》里的原班主創人馬。

《家族之苦》和《麻煩家族》有著共同的文化前提――東亞家庭成員間失當的距離感。兩位導演,無論是耄耋之年的山田洋次還是人到中年的黃磊,都對此進行了精妙呈現。山田洋次的作品,無論是《寅次郎的故事》,還是《東京家族》或《家族之苦》,都是對東亞儒家文化的審視與表達。這次黃磊很妥當地將《家族之苦》中國版發揮得令人啼笑皆非、笑中帶淚。

作為家庭倫理電影,《麻煩家族》從具體而微的細節出發,綿里藏針地諷喻了部分中國式大家庭的種種是非,其批判的眼光和深情的凝視,值得業界和觀眾反思。影片講述一個大家庭日常生活中“突現”的轉折,具有明確的當代性。退休科員文錦輝(李立群 飾)的晚年本來愜意無比,去熟悉的餐館,和死黨喝點小酒,瞎扯些話題,晃悠著就回家了。開始時,餐館風韻猶存的老板娘(閆妮 飾)似乎是“麻煩”的來源,然而事實并非如此,真正的“麻煩”來自于老伴號慫兀ㄕ盼靶 飾)。潘素退休后,日子過得更加精致,甚至在寫作班上施展了突出才華。老兩口對于現實和未來的看法漸行漸遠。面對老伴兒的“離婚”提議,“夕陽紅”的文錦輝完全不知如何處理,因為這超出絕大多數老頭子的經驗范圍。

《麻煩家族》的核心在于對家庭生活意義和價值的再討論,觀眾Get到的笑點多有深意。傳統中國人的親密關系容易導致距離感的紊亂,每個人在彼此眼中恐怕都是“麻煩”。長子文遠(黃磊 飾)經常出差不著家,這次甚至不想參加家庭會議,最終被妻子丁雁(孫莉 飾)強留下來。打打鬧鬧的二女兒文靜(海清 飾)與丈夫(王迅 飾)這一對,似乎是為了反襯正在“鬧離婚”的老兩口,只不過小兩口的“離婚套路”更多是為了增進感情。小兒子文聰(魏大勛 飾)突如其來帶著臺灣女朋友(任容萱 飾)登門,將這“家族的麻煩”推上了小。

黃磊在影片中對《家族之苦》的核心做了保留,并進行了到位的在地化改造。處于傳統與現代之間的東亞式家庭,在婚姻、愛情、親情構成相互關切的氛圍中,彼此牽扯、角力,幸與不幸均來自于此。片中四對親人的關系,基本代表了當前中國社會主要的婚姻/戀愛狀態。奶奶潘素以退為進的決策,一定程度激發了其他家庭成員對于自身所處位置的思考。

觀眾看到的淚點大都來源于生活,藝術的職責就是將生活加以提煉。面對電影里一家人召開的家庭會議,相信觀眾也一樣會在心里做出反應。如果換做是自己面對,又會如何?老年人的情感問題往往被家庭的骨干力量和社會所忽視。黃磊的誠意,就是把老年人同樣需要充足精神空間的問題擺上桌面,用真誠的心態表達自己的看法,從中也道出對中年危機的考量。《麻煩家族》的重要價值在于讓觀眾會心一笑之后捫心自問,這種有積極意義的電影,全家一起看最合適不過。畢竟,中國一些影視劇中的老年人,要么是賢者,要么是“準瘋子”,被固化的形象是時候改變了。

第10篇

騰訊這個巨無霸近年因新浪微博()的成功承受了很大壓力。騰訊今天的反彈很大程度上源于一個殺手級產品,那就是微信。這是一款通過網絡快速發送語音短信、視頻、圖片和文字,支持多人群聊的手機聊天軟件;支持二維碼。

9月17日,馬化騰宣布微信用戶突破兩億,這距離他在2012互聯網大會上聲稱“將在一個月內突破兩億”還不到一周。用戶從零到兩億,微信用了20個月;新浪微博則用了24個月。

新浪微博一度對騰訊構成威脅。因為即便帶有很強的媒體屬性,微博依然可以用于社交。而社交是騰訊能成為中國互聯網前三強的獨特優勢(百度強于流量,阿里強于電商)。如果新浪微博大范圍取代QQ,那么騰訊將徹底成為一個游戲公司。

騰訊2012年一季度財報顯示,96.479億元的總收入中,網絡游戲貢獻了一半以上的收入(53.209億元)。如果失去QQ所帶來的優勢,很難說騰訊此后能否保證在游戲領域中依然遙遙領先。因為騰訊游戲的推廣,QQ是重要渠道。

微博的發展極其迅猛,來自CNNIC(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的報告:2010年微博使用率不過13.9%,到了2011年便上升到48.7%,位居各類網絡應用增長率首位。在微博的競爭中,非常明顯的是搜狐、網易兩家門戶已敗下陣來,騰訊則依靠超過7億的QQ用戶勉強跟隨在新浪之后。新浪在微博市場上已經握有領先位置。根據騰訊同時公布的數據,QQ服務活躍賬戶數已達到7.519億,最高同時在線賬戶數達到1.674億。

我曾聽一位騰訊內部人士無奈地說過:騰訊比新浪晚推微博一天,就在市場上落后一年。過往騰訊挾既有QQ用戶,能令風險投資圈盛行向企業創始人提這樣的問題:這個東西如果騰訊也做了你該怎么辦?在微博領域騰訊人卻說出這樣的話來,大有些英雄氣短的感覺。

不過微博大量取代QQ的事情并沒有發生。在CNNIC今年1月的第29次報告中(針對整個2011年年度的中國網絡市場調查),即時通訊(IM,包括MSN、QQ、飛信和旺旺等)是中國網絡最受歡迎的應用,應用率高達80.9%;雖然沒有微博那種296%的年增長速度,但其年增長率也有17.7%。

不同于新生的微博,即時通訊是老牌應用,用戶基數極大,能有這樣的增長率足見微博并沒有把即時通訊擊潰。這也證明了:微博是相當偏媒體的社交應用;人們真的要社交而不是圍觀新聞時,即時通訊依然不可缺少。而諸多即時通訊應用中,QQ是市場公認的龍頭老大。

在微博市場上苦苦追趕著新浪的騰訊,在2011年1月又推出了微信這款用于移動社交的應用軟件。同樣憑借既有的超過7億的QQ用戶的優勢,微信迅速上位:用戶數從零到一億,微信只用了433天。騰訊在廣告上高舉高打也起了一定作用,不僅是QQ彈窗、郵箱推廣;騰訊還動用了大量外部資源:公交地鐵廣告都屢見微信身影。一則IT圈的新聞曾經披露:當米聊(類似微信的產品,由小米公司,早于微信投入市場)在某著名iPhone論壇中投放廣告時,第二天在該廣告的正上方就出現了微信的廣告,而且面積更大。微信的廣告投入,甚至將整個中國移動廣告報價提高了數倍。

作為一個浸互聯網社交多年的公司,騰訊的技術實力自然不可小覷。微信開發團隊的領銜者是QQ郵箱的開發主導者張小龍(在更早的時候,他所編寫的郵箱客戶端Foxmail更是當時中國軟件界的翹楚),微信在功能上帶有郵件的影子,能很好地滿足移動中的社交需求。先行者米聊在技術上碰到的問題,騰訊似乎都很輕松地邁了過去。微信升級換代極快:過去一年多時間內已經做了四次重大的版本提升。

具體而微,微信如何能助力騰訊實現反彈?微信大致可以分為三個發展層次:一開始專注于普通人之間的點對點社交(也包括小范圍的群聊,類似小組討論),即限定在“一度關系”里、也就是所謂的“熟人社交”。微信有一個功能叫“朋友圈”,類似于微博的Timeline,可以看到朋友的最新狀態;但朋友圈沒有轉發機制,這點是迄今其和微博最本質的區別。這樣做的目的在于確保一條信息的流轉不會跨到二度三度之類的關系中:微信上的炫耀也好、說錯話也好,不會像微博那樣引來不必要的麻煩。

微信這種點對點的社交支持語音包傳輸,這省去了打字之苦,于是現在在中國一線城市里經常能看到有人拿著手機像在用對講機那樣的情形。很多人把微信當成短信甚至是電話的替代品用。這條進攻路線是微信從一開始便著手的,盡管其對微博的侵蝕不算太大。微信沒有媒體屬性,該去微博上看熱鬧、了解新聞的人還是會上微博;這個時期的微信也鮮有名人明星,沒有光環效應。

這部分人群則由公眾平臺吸納。今年8月,微信正式推出公眾平臺。開設公眾平臺賬號且擁有1000個聽眾以上的,可以獲得微信的認證。這第二條路對微博的進攻就變得直接了:直接奔微博上最重要的兩類用戶:媒體和明星而去。到目前為止,媒體和名人明星已是微信的主體用戶,這從微信公眾平臺首頁推薦的都是這類賬號可見一斑。

這條“路”當下遇到了一點麻煩,可能是當局對信息監控的原因,微信公眾平臺的認證已經停止(但還可以繼續申請賬號使用,原有功能亦無縮水)。不過QQ江湖十數年,應對信息監控早就不是騰訊的難題;正相反,它極其得心應手。這已是公開的秘密。

但微信仍有第三條進攻路線:即開放平臺。早在4月末,科技網站TechWeb就報道:微信推出開放平臺,通過開放協議接入方式將第三方手機應用、PC客戶端、第三方網站直接通過微信后臺將內容分享到微信。新浪微博也曾做過努力做過“開放平臺”,甚至高調開過微博開發者大會。但后來由于新浪微博頻頻介入具體應用開發(比如微吧、微問答、微相冊等等),微博開放平臺基本上名存實亡。

但騰訊顯然從3Q大戰中獲取了一定的經驗教訓,有足夠的理由相信,騰訊的微信開放平臺會相對開放得多。2011年夏天,騰訊一口氣徹底開放了騰訊朋友、QQ空間、騰訊微博、財富通、電子商務、騰訊搜搜、彩貝和QQ平臺。對此馬化騰表示,是與360的論戰促使了騰訊開放平臺,因為“客戶端保護不了你,但開放平臺營造的互聯網生態卻可以保護你”。

具有這些特征的微信,使得其商業模式清晰可見。首先點對點的社交模式,使得微信很適合企業面向消費者提供客服之類的功能——但需要注意,不是營銷功能。企業和消費者的溝通,大部分情況下并不愿意公之于眾,特別是在有糾紛的時候。

當微信推出公眾平臺后,其單向傳輸為主兼具一定互動功能的特點,有一些企業可以拿來做公關宣傳,假如該企業有足夠的歷史和品牌故事可以講述的話。

第11篇

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副部長步正發在第三屆薪酬管理高層論壇上說,當前,中國企業分配及薪酬管理中還存在較多亟待研究解決的問題,行業間工資差距過大,壟斷行業員工工資過高、增長過快的問題比較突出。特別是壟斷行業的一般崗位,其收入水平與其貢獻和價值背離。

“壟斷行業工資過高,收入與貢獻背離”,我相信稍微具有認知能力的人都會感同身受,即便是壟斷行業員工,如果不是選擇性失明的話,他們也會默認。網友的評論便是明證:“地球人都知道的事情!”“明知如是,爾能奈何?”更有網友不客氣地質疑道:“請問,你們的措施有沒有?這是不和諧的關鍵、民眾產生仇富心態的根本、社會不穩定的誘因!”

網友的詰問并非無理取鬧,相反,它透出幾絲苦澀和無奈,也有些許悲憤和怨恨。誠然,公眾現在需要的不是對壟斷的指認,而是根除壟斷的良方;需要的也不是對不合理收入的鞭笞,而是如何縮小收入差距的切實措施。如果不拿出實實在在、行之有效的破解之道,公眾只會年年盼望年年失望最終絕望,絕望之余要么心灰意冷要么憤憤不平。

日前,中國社科院研究員王春光在《中國黨政干部論壇》撰文指出,要防止農民工“底層化意識”加劇。具體而言,由于農民工對生產、生活條件的不滿,而又無力改變,從而出現自暴自棄、不求上進的情況,與此同時,他們對社會也會采取不負責任的行為。這是對農民工而言,市民何嘗又不是如此?上述牢騷滿腹的網友想必不全是農民工,他們的牢騷不正是因為無力改變現狀嗎?穩如磐石的壟斷格局他們沒有扭轉的決定權,不合理的收入秩序他們沒有改變的博弈權,他們也沒有引領輿論的話語權,他們充其量只能徒發感慨,如此而已。

然而,民怨持續積郁終究不容樂觀,某些農民工因為遭受不公正的待遇,導致心理失衡,最終鋌而走險,釀出的悲劇舉不勝舉,對此我們并不陌生。非壟斷行業員工面對懸殊的收入分配,也許不會選擇魚死網破的抗爭,但是因為心理落差太大,容易產生對壟斷行業員工的嫉恨,甚至擴展為對富人的不滿,對整個社會的怨恨。而且,由于感覺“物非所值”,感覺勞動付出與應得報酬不符,認為國家虧欠他,這就會消解他們行善的信念,變得冷漠、自私。從收入分配不合理,到心理層次的分化,再到社會群體間的不和睦、甚至敵視,這顯然是個危險的信號。

不能把筑在冰面上的豪宅當成永享富貴的金殿,因為這樣太不安全。同樣,不能把享受壟斷高收入當作天經地義的事情,這不合情合理。逐漸縮小不同行業間的收入差距,回歸公平和正義,讓不同階層的人共享繁榮成果,增加公眾的向心力和親和力,這考驗相關部門的政治智慧。

正如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副部長步正發憂慮道:“企業薪酬制度改革中存在的這種現象,影響了社會分配秩序、分配關系乃至社會穩定”。這是冷靜而真實的認識。誠然,別等餅糊了才說火太旺,別等老百姓沸反盈天了才知道壟斷的種種弊端。基于此,我們希望相關決策部門,既能高屋建瓴地指陳出壟斷的惡果,又能具體而微地拿出務實的措施。

第12篇

1、文學常識:

①流沙河,原名余勛坦,四川金堂人,現代詩人。

②瑪麗·居里,波蘭人,后加入法國國籍,的物理學家、化學家。1903年,她與居里、貝可勒爾共獲諾貝爾物理獎,1911年獲諾貝爾化學獎。

③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魯國(山東曲阜)人。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論語》是記錄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書,共20篇,是儒家經典著作之一。

2、異讀字、易錯字辨析。

①異讀字(注音并組詞)

落 ( ) 折 ( ) 累 ( )

( ) ( ) ( )

( ) ( ) ( )

扒 ( ) 載 ( ) 省 ( )

( ) ( ) ( )

②易錯字(注意加點字的讀音和寫法)

詛咒 豐碩 綴連 倔強 渲染 洗濯 寂寥 玷污 蛻化

墮落 貪婪 雛形 孵化 嬉戲 金窖 搶劫 稟告 擄去

奢望 蹂躪 柚子 牙齦 沉甸甸

碌碌終生 夜幕降臨 繁弦急管 果實累累 不可磨滅 玲瓏剔透

具體而微 多姿多彩 虛度年華 陰晴圓缺 舉世無雙 險象跌生

慧心未泯 天災人禍 突如其來 得失之患 心曠神怡 問心無愧

專心致志 獲益匪淺 猝然長逝 死而后已 可望不可即 絕處逢生

③字詞積累:

謀:為解決別人的難題出謀劃策。

忠:誠心誠意。

習:溫習。

處:據有,取。

所惡:厭惡,討厭。

弘毅:抱負遠大,意志堅強。

見賢思齊:見到賢人,就思考怎樣與賢人的德行一致。

任重道遠:擔子很重,路程又長,比喻責任重大。

成人之美:成全人家的美德。 ④通假字:a.不亦說乎 “說”通“悅”,愉快。

b.是知也 “知”通“智”,智慧

C.誨女知之 “女”通“汝”,你

⑤古今異義:a.信 古義:真誠、誠實 今義:相信、信任

b.是 古義:這 今義:判斷動詞

c.三 古義:虛擬,泛指多 今義:確實的數字

⑥詞類活用:a.學而時習之 “時”名詞作狀語,及時、按時。

b.五日三省吾身 “日”名詞作狀語,每天。

c.傳不習乎 “傳”動詞用作名詞,“老是傳授的知識”。

3、課文內容把握:

①《理想》是一首現代史,詩人運用一連串生動形象的比喻,從多種角度贊美理想,告訴人們,人生一定要有理想。

②《行道樹》一文中采用擬人修辭方法,展現行道樹的形象,就是無私奉獻者的形象,借行道樹的自白,抒寫奉獻者的襟懷,贊美無私奉獻者的崇高精神。

③《第一次真好》中作者以第一次看見柚子樹而引發對第一次看見十姊妹鳥的雛鳥的回憶,并總結自己的感受,認為“第一次的感覺”是生命中難得的寶貴經驗,它不僅帶給我們新鮮、刺激,更帶給我們生活的新領域和人生的閱歷。

④《白兔和月亮》是一則寓言。兩個轉折,形成鮮明對比。寓意是:擁有巨大的利益會勾起無窮的得失之患。

⑤《落難的王子》采用第一人稱寫法,人物語言、神態、動作描繪細致。這則寓言的寓意是:厄運能使脆弱的人變得堅強起來。

⑥《我的信念》作者通過寫自己的理想、興趣、愛好和情操,表現了自己作為科學家的性格特點和人格力量:致力于科學研究,不謀求物質利益,追求寧靜而簡單的生活,將畢生精力投入到心愛的科學研究中

⑦《十則》一文,大體上前四則談學習方法,五、六、七則談學習態度,后三則談修身做人。

4、《論語》背誦、默寫:

①別人誤解時:

②學習與思考的辯證關系:

③說明一個人要經得起環境的考驗:

④待人接物處世之道:

⑤表現實事求是精神:

⑥歡迎遠道而來的朋友:

主站蜘蛛池模板: 佛山市| 志丹县| 启东市| 阜南县| 新河县| 育儿| 克山县| 普定县| 姚安县| 读书| 洪洞县| 土默特左旗| 高碑店市| 吉木萨尔县| 瑞安市| 蓝山县| 岳普湖县| 西和县| 晋江市| 宜黄县| 墨脱县| 营山县| 普宁市| 寻乌县| 安达市| 灌南县| 雷山县| 宝兴县| 兰西县| 化州市| 濉溪县| 区。| 遂宁市| 锦州市| 汉中市| 磐石市| 阿勒泰市| 茂名市| 姜堰市| 应城市| 河北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