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5-29 17:44:06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田七花的功效,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花草入茶,由來已久。由于它不含咖啡因,對健康很有幫助,所以很早就被用作療方。《本草綱目》等中醫藥專著中,都有對各種花卉功效的詳細闡述。人們崇尚健康的生活方式,渴望回歸自然,以鮮花干燥而成,天然保健花草茶自然重新受到青睞。
花草茶有神奇力量 據介紹花草茶起源于歐洲,融入歐洲日常生活中已久,無論是飲料、糕點、烹飪、沐浴品、化妝品或者現正流行的芳香療法,均可發現花草的蹤影。專家說,以往咖啡和紅茶占全球飲料銷售7成以上,現在被礦泉水和花草茶瓜分不少。花草茶有什么神奇力量,可以讓慣于喝咖啡的美國人、喝紅茶的英國人改變習慣,轉而品酌花草茶。專家介紹,無咖啡因、豐富的維生素C及養生療效是吸引歐美人士的三大因素,如薄荷葉和洋甘菊分別具有整腸健胃和安眠效果,被視為是一種藥品,因此幾十年前在德國僅可于藥房購得,后來開放至超市等一般市場,才正式打開花草茶的市場。東方人對于植物的療效自古就很有研究,因此對于花草茶的接受度更快,如花草茶在日本相當風行,北海道種植的薰衣草更是聞名國際,可與法國普羅旺斯、澳洲的薰衣草相媲美。花草茶最早起源于德國,目前全球花草茶的質與量也以德國、法國為第一,其對花草的種植、采收有嚴格的立法限制,無論是農藥使用、基因改良、金屬殘留檢驗、采收規格等均須符合規定方能對外銷售。因此消費者可以發現市面花草茶的價格差距很大,產地及有機種植為其中的關鍵因素。
花草茶需要獨特茶道 花草茶,一半用來品嘗,一半用來欣賞,可不能裝在瓦罐里。泡茶時,最好選用透明的玻璃壺,看晶瑩的茶水一點點被花瓣濡染變色,也是一種享受。花草茶在沖泡過程中,溫度應比沖泡一般茶葉的水溫略高。因為一般茶葉在加工過程中都經過了揉捻這道工序,而花草茶在制作中一般是先干燥后烘干,但需慎選水晶器皿。另外,秋冬季節,在沖泡的同時加上一兩片生姜,再加些蜂蜜,不僅味道可口,對身體還有益處。
需注意的是,在能泡出茶湯風味的前提下,沖泡的溫度盡量不宜高,因為溫度太高茶中的活性物質如多酚、類黃酮之類會在高溫下分解,使功效受到損害。如果想喝復合味的花草茶,一次沖泡時也不宜放入過多品種,一般三四種就可以了。切忌放得太多、太亂,既影響品相又不利于口感。
小貼士:喝對花茶能養生
玫瑰花+枸杞子+杭白菊+烏梅:可調節內分泌,消除疲勞。
洋甘菊+薄荷:能增加腸胃蠕動、改善胃脹氣、治療便秘。
菩提子花+薰衣草:可以安定情緒、平靜心情,宜睡前飲用。
血紅茶+田七茶+山楂干:能降血壓,軟化血管,促進血液循環。
靈芝片+甜菊葉+米菊:可以降壓,穩定血糖值,保肝解毒。
野+百合花+貢菊+千日紅:清熱解毒,預防感冒。
薄荷葉+紫羅蘭+茉莉花+臘莓花:可治療頭暈、頭痛。
貢菊+勿忘我:具有滋陰補腎,清熱解毒之功效。
《生藥學》是我國傳統醫藥學的教學課程,也是一門應用性很強的藥學專業主干課,其內容多,易混淆,易學難記。近年來,通過不斷改進教學方法,結合課堂教學實踐,自制生藥學輔助教學課件,合理安排和充實教學內容,變枯燥內容生動化,分散內容系統化,抽象內容具體化,增強了課堂教學效果,從而激發學生的課堂學習興趣,提高了藥學生綜合素質和對傳統生藥真偽優劣的鑒定能力。
【關鍵詞】 生藥學 課堂教學 探索改革
《生藥學》是我國傳統醫藥學的教學課程,作為中藥學教育的一門專業主干課程,教學的主要任務是培養學生鑒定生藥真偽優劣的能力,而鑒定生藥的真偽優劣是保證臨床用藥安全性、有效性的關鍵。由于該課程內容廣泛涉及到生藥的名稱、來源、主產地、采收、加工、化學成分、性狀鑒定、顯微鑒別、理化鑒別、藥理作用和臨床功效等,是一門應用性很強的傳統醫藥學專業課。課程中強記的內容多,且容易混淆,增加了學習難度。因此需要任教教師不斷探討教學中的新方法,使枯燥內容生動化,分散內容系統化,抽象內容具體化,以達課堂教學最佳效果,培養社會需求的知識面廣、通用型藥學人才。現結合《生藥學》的課堂理論與實踐教學,作如下幾點探索。
1 改進教學方法充實教學內容
1.1 教學方法 改革落后的教學思想觀念,改進以往枯燥無味的板書、填鴨式滿堂灌的傳統教學方式,而是積極有效地采用自制與教材配套的生藥學課件教學,圖文并茂,直觀生動,從而激發學生的課堂學習興趣,同時結合藥材標本實物講述,使得課堂氣氛融洽,教師與學生有著良好的互動,充分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主動性,提高教學效果。教師教學中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地介紹本課程知識點的同時,靈活運用啟發式、直觀式、遷移式、討論式等多種先進的教學方法,使學生由被動接受轉為主動學習,促進學生積極思維和課堂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獨立思考、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1.2 教學內容 根據課堂教學的實際需要,合理安排教學內容,有重點增加或舍棄部分內容,力求做到“少而精”,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潛能。
1.2.1 藥名和別名 注重生藥別名和藥名的講述,增強課堂講述的趣味性。如:大黃一藥有“川軍”之別名,表明了四川的道地藥材,又說明了其瀉下作用的藥力。而天麻一藥有“赤箭”之別名,表明了其原植物生長狀態為無葉綠素的原植物花穗生長狀態和顏色。三七一藥有“云七、田七、旱三七”等別名,表明了其道地藥材主產地為云南、廣西田陽,同時也表明了其生長習性耐旱。從而改變了以往死記硬背為具體化,生動化,并將藥名串聯起來,利用民間典故講授。如:古代一位老母思念兒子欲囑其返鄉,一郎中(中醫)代其修書,捎以生藥四味 “知母、乳香、當歸、熟地”(“知”道“母”親“乳香”,應“當”回“歸”“熟”悉的“地”方),使枯燥內容生動化,可調動課堂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如對道地藥材主產地,河南省懷慶地域的藥材,懷牛膝、懷地黃、懷山藥、懷“四大懷藥”的介紹,對浙江省的浙貝母、杭白菊、浙玄參、杭麥冬、延胡索、浙白術、杭白芍、浙郁金“浙八味”的介紹。改變以往死記硬背為趣味性、知識性的記憶。
1.2.2 經驗術語 注重生藥經驗術語的教學,生藥鑒定中的老藥工經驗鑒別術語,是課堂教學中不可忽略的重要教學環節。生藥第一步最原始的宏觀鑒定,就是生藥的性狀鑒定,而從古至今幾千年來,老藥工都是用最簡潔的語言,以象形法、擬物法、擬人法等概括性的簡言總結生藥性狀,其有利于學生趣味性、知識性的記憶。如:海馬的“馬頭、蛇尾、瓦楞身”。大黃的“星點”延伸到微觀的顯微組織結構,是指在藥材根莖的髓部有周木型異型維管束。何首烏的“云錦狀”花紋,延伸到微觀的顯微組織結構,是指在藥材皮部有 1~ 4個類圓形異型維管束環列形成。課堂講學中,在應用到老藥工最簡潔的經驗鑒別語言,又結合到現代顯微鑒定的微觀組織結構特征,可達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1.2.3 觸類旁通的串講 注重同一來源或不同來源功效近似生藥及地域性用藥的串講。如:《中國藥典》收載大青葉來源于十字花科植物菘藍Isatis indigotica Fort.的葉;而地域性使用的有蓼科植物蓼藍Polygonum tinctorium Ait.的葉(蓼大青葉),爵床科植物馬藍Strobilanthes cusia(Nees)Bremek.的葉(馬藍葉),以及江西民間習用馬鞭草科植物路邊青Clerodendron cyrtophyllum Turcz.的葉(馬大青葉);又如2005版《中國藥典》[1]收載的板藍根、南板藍根不同來源,其功效與成分的異同,再延伸到藥物青黛的講授;雖為常用,又極易混淆,這樣有利分散內容系統化講授,同時結合上述藥物在非典時期的抗病毒功效,達到使抽象內容具體化,有利于學生變枯燥內容為知識性的記憶。對來源于同一植物的天花粉、瓜蔞、瓜蔞仁;枸杞子、地骨皮;桑葉、桑白皮、桑椹子等均采用串講法。又如五加皮、香加皮,二藥一字之差,而來源于不同的科屬種,臨床功效有異同,香加皮含有杠柳毒苷,《中國藥典》規定用量不得超過6 g,否則極易導致臨床用藥差錯發生。如此對比,加深了對有毒藥品用量的印象。
2 理論與社會現實狀況相結合
2.1 結合貴重生藥的偽藥現狀講授貴重生藥資源緊缺,品種名貴價格高,結合在本地發生過的如路邊地攤上兜售的偽人參、偽天麻、偽三七、偽藏紅花、偽冬蟲夏草等偽品實物,依據貴重生藥正品的標本和部分偽品樣本,應用自制與教材配套的輔助課件,圖文并茂地講授正品生藥主要鑒別特征,識別常見偽品鑒別點,可達到直觀和顯著的教學效果。
轉貼于
2.1.1 正品人參是五加科植物Panax ginseng C.A.Mey.的干燥根,而偽品人參是商陸科植物商陸Phytolaca acinosa Roxb.或美洲商陸P.americana L.的干燥根,根橫切面有同心性排列的三生維管束,市售多偽充紅參。又如2004年、2006年均發現兜售的鮮“人參”,實為新鮮偽品。經鑒定是當年生錦葵科植物箭葉秋葵Abelmoschus sagittifolius(Kutz)Merr.的根,該植物根膨大形似人參,地上植株高約60cm , 莖直桿多分枝, 小枝被白色硬毛;葉互生,箭形葉3~5淺裂或深裂,葉面粗糙,上下均被白色長硬毛;葉柄、果柄長約3~6 cm ,果實著生于枝的頂端,單生蒴果,長至3.7 cm,直徑約1.5 cm左右,表面深綠黑色,長圓形具五棱,外表被刺毛;種子直徑約2mm,腎形,有縱裂鋸齒狀腺點。以上兩種偽品人參的根,均無人參的經驗鑒別術語的蘆頭、蘆碗,且都不具人參特有的氣和味。
2.1.2 正品天麻是蘭科植物Gastrodia elata B.干燥的塊莖,頂端有殘留莖基習稱“鸚哥嘴”或“紅小辮”,末端有自母麻脫落后留下的圓臍形瘢痕,習稱“凹肚臍”;而路邊地攤上偽品天麻是美人蕉科巴蕉芋Canna edulis ker.的干燥根莖,呈圓錐形,頂端有殘留莖基,其外包有葉鞘;表面灰黃色有粉霜,具縱向纖維狀紋理,質堅,斷面角質狀,具焦糖氣,味甘。偽品與正品外形和顏色極為相似,但偽品不具有上述正品經驗鑒別術語的特征。
2.1.3 正品三七是五加科植物Panax notoginseng (Burk.)F.H. Chen.的干燥根,經驗鑒別術語習稱為“銅皮、鐵骨、獅子頭”;而偽品三七是姜科植物小莪術Curcuma kwangsiensis S.g. Leee et C.F.Liang的干燥根莖;不具經驗鑒別術語的特征,且表面有環節,斷面可見淡黃色的點狀維管束及內皮層環紋,具姜的香氣,味微苦而辛。
2.1.4 正品藏紅花是鳶尾科植物Crocus sativus L.花的干燥柱頭,原產地中海沿岸國家,現我國已引種成功。藥材柱頭呈彎曲的線狀,一端常有三分枝,頂端稍膨大,入水膨脹呈嗽叭狀,水被染成黃色;而偽品藏紅花是菊科植物Carthamus tinctorius L. 的干燥管狀花,不具有上述正品的鑒別特征。
2.1.5 正品冬蟲夏草是麥角菌科Cordyceps sinensis(B)S.寄生在蝙蝠蛾科昆蟲蝙蝠蛾Hepialus armoricanus Oberthur越冬蟲體上的子座與蟲體的復合體。主產于四川、青海、西藏,其形成的過程,為真菌侵入蟲體后,靠吸取蟲體的營養生長,蟲被致死(蝙蝠蛾),當菌絲充滿蟲體時,死蟲僅存外表。冬天,菌絲形成菌核,進入休眠狀態,直到夏天菌核開始生長,從蟲殼的頭部長出用來繁殖后代子座,成為人們所看到的“草”,幼蟲內部中間充塞菌絲,成熟后中空, 寄生于海拔3000~4200 m高山草甸帶鱗翅目幼蟲上,鑒別特征為蟲體似蠶,表面土黃色至黃棕色,近頭部的環紋較細,頭部紅棕色,有環狀皺紋20~30個,全身足8對,近頭部3對,中部4對最明顯,近尾部1對;質脆、易斷,斷面略平坦,淡黃白色;正品中部橫切面可見“V”字形,偽品中部切面有的可見“一”字形或無字痕。偽品冬蟲夏草最常見的有亞香棒蟲草、涼山蟲草、蛹草、分枝蟲草等。有比較才有鑒別,因此,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2.2 結合常用生藥的偽藥現狀講授這類生藥雖不是名貴藥材,但在臨床上是常用之藥,在本地時有偽品發生。課堂上依據正品生藥的標本,采用自制與教材配套的輔助課件,圖文并茂地講授生藥主要鑒別特征,識別常見偽品鑒別要點,達到了直觀教學的目的,收到了顯著的教學效果。
2.2.1 何首烏為蓼科植物何首烏 Polygonum multiflorum Thunb. 的干燥塊根。 呈團塊狀或不規則紡錘形,長6~15 cm,直徑4~12 cm,表面紅棕色或紅褐色,皺縮不平,有淺溝并具橫長皮孔及細根痕;體重,質堅實,不宜折斷;斷面淺黃棕色或淺紅棕色,顯粉性,皮部有 4~11個類圓形異型維管束環列,形成云錦狀花紋;中央木質部較大;氣微,味微苦而甘澀。而偽品何首烏,多制成外表特征明顯,男女各一成對的偽品。自上世紀1994年以來,時至今日,這類偽品每年在各縣區時有發生[2],如200412,200608,11月相繼見于圖文并茂的新聞報端[3~5];制偽者利用人們對何首烏有延年益壽之說,用薯蕷科植物類的塊根進行特定栽種和雕刻而成,而受騙上當者往往是以高價購得。這些實際生活中的鮮活事例,激發了學生們濃厚的學習興趣,加強了學生對未來作為藥學工作者的強烈社會責任感。
2.2.2 藥食同源的八角茴香為蘭科植物八角茴香Illicium verum H.F.的干燥果實,果實表面紅棕色,聚合果由8個骨突果組成,放射狀排列,大小均勻,單個骨突果肥厚;頂端形似鳥狀,鳥啄較鈍;氣芳香,味先酸后甜。市售有毒偽品莽草為蘭科植物Illicium lanceolatum S.的干燥果實,果實表面淺土黃色或黃棕色、棕褐色,聚合果由10~12個骨突果組成,放射狀排列, 大小不均勻;單個骨突果扁平呈小艇狀,頂端尖銳,向后彎曲呈鉤狀;具松香樟腦氣,味淡,久嘗麻舌。據報道本品主含莽草毒素等,生吃5~8個可使人中毒,中毒致死量是0.2 mg/kg。狗中毒致死量是3 g即死。如自1958年《中華內科雜志》,1985年《中藥通報》, 1990年《河南中醫》[6],1995年《實用預防醫學》[7]均相繼報道人中毒或死亡事件。因此特別強調,家用八角茴香配方用作湯劑或作食用調料,一定要從正規藥店或有信譽的超市里購買,應注意它與莽草果實的區別。如果不能很好地分辨或產生懷疑,切不要做藥用或食用,以免誤食引起中毒。從而使學生進一步認識到,生藥學鑒定責任重大。
總之,加強學生能力的培養及綜合素質的提高,強調在教學內容、方法、觀念等方面的實用性原則,對《生藥學》[8]課程的教學進行探討性改革,自制與教材配套的輔助課件,圖文并茂生藥達一百多種; 并建立了供教學需求,與正品藥材標本相比照的部分偽品標本;達到了預期目標,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今后,將進一步結合學科特點和生藥學發展趨勢,及時更新知識,綜合運用先進的現代化教學手段,精心組織教學,不斷探索培養學生知識、能力、素質的教學新模式,為培養具有創新素質和較強動手能力的藥學專業人才,我們將在生藥學實驗課作更進一步的深入探索。
【參考文獻】
[1] 國家藥典委員會.中國藥典,一部[S].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5.
[2] 高春華.千萬莫買街頭地攤人形何首烏[N].九江日報,19940605(2).
[3] 胡遵武.人形何首烏[N].潯陽晚報,20041202(2).
[4] 郭先虎. 五百元換來一株假何首烏[N].潯陽晚報,20060826(A2).
[5] 徐春林.人形雌雄何首烏,是真?是假?[N].九江日報,20061128(B2).
[6] 貝新法,江鳳鳴.有毒中草藥的鑒別與中毒救治,第1版[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1997: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