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5-29 17:43:33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青春作伴好還鄉,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船艙內,杜甫手捧著酒杯,面色紅潤,醺醺然,揮毫潑墨,在紙上作詩: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劍外忽傳收薊北,
初聞涕淚滿衣裳。
卻看妻子愁何在,
漫卷詩書喜欲狂。
白日放歌須縱酒,
即從巴峽穿巫峽,
便下襄陽向洛陽。
那年,杜甫的家鄉發生了安史之亂,讓百姓不得安寧。杜甫本來想去拯救家鄉,結束這場安史之亂,可是處處碰壁。沒有辦法,他只能帶著妻子兒女離開自己的家鄉長安,到今天的四川成都去躲避這場大亂。
在四川,杜甫來到了一個全新的環境。在這里,他每天作詩,拿到街上叫賣;他的妻子做刺繡,拿到街上賣工藝品。他們的生活非常艱苦。杜甫每天都在想著,"我的家鄉什么時候才能結束這場安史之亂啊?"
年復一年,日復一日,奇跡終于降臨了,他們清苦的日子結束了。
一個信使邊跑邊在街上大喊:"大捷了!大捷了!官軍收復河南河北了!"
喜訊霎時傳遍了蜀中大地,流落在四川的外鄉人奔走相告,"我們可以回家嘍!我們可以還鄉嘍!流落在四川的外鄉人,今天可以回家嘍!"
這個消息一傳十,十傳百,也傳進了杜甫的耳朵里。
1、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見群鷗日日來。
2、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
3、十日畫一水,五日畫一石。
4、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入。
5、隨風潛入夜,滑物細無聲。
6、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
7、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8、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
9、挽弓當挽強,用箭當用長。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
10、清江一曲抱村流,長夏江村事亭幽。
11、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12、為人性僻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
13、翻手為云覆手為雨。
14、公若登臺輔,臨危莫愛身。
15、人生有情淚沾衣,江水江花豈終極。
16、細雨魚兒出,微風燕子斜。
17、挽弓當挽強,用劍當用長。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
18、床頭屋漏無干處,雨腳如麻未斷絕。
19、朱門九肉臭,路有凍死骨。
20、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21、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22、崢嶸赤云西,日腳下平地。
23、物情無巨細,自適固其常。
24、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
25、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26、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沾襟。
27、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
28、窮年憂黎元,嘆息腸內熱。
29、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30、千秋萬歲名,寂寞身后事。
31、江碧鳥逾白,山青花欲然。
32、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
33、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
34、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
35、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36、花徑不曾緣客掃,蓬門今始為君開。
37、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38、君看磊落士,不肯易其身。
39、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
40、且如今年冬,未休關西卒。
41、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42、映階碧草自春*,隔葉黃鸝空好音。
43、非無江海志,瀟灑送日月。
44、黃四娘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
45、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46、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巾。
47、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
48、丹青不知老將至,富貴于我如浮云。
49、不薄今人愛古人,清詞麗句必為鄰。
50、蕩胸生層云,決眥入歸鳥。
51、冠蓋滿京華,斯人獨憔悴。
52、江山如有得,山木更無私。
53、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54、顛狂柳絮隨風舞,輕薄桃李逐水流。
55、爾曹身為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
56、人生交契無老少,論交何必先同調。
57、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
58、別裁偽體親風雅,轉益多師是汝師。
59、但見新人笑,那聞舊人哭。
60、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
61、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
62、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
63、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64、香霧云鬟濕,清輝玉臂寒。
65、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66、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
67、志士仁人莫怨嗟,古來才大難為用。
68、細推物理須行樂,何用浮名伴此身?
69、人生七十古來稀。
70、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
71、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
72、蜀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
73、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
1、一聲梧葉一聲秋,一點芭蕉一點愁,三更歸夢三更后。____徐再思《水仙子·夜雨》
2、試問嶺南應不好,卻道:此心安處是吾鄉。____蘇軾《少年游·南海歸贈王定國侍人寓娘》
3、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極天涯不見家。____李覯《鄉思》
4、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____張九齡《望月懷遠》
5、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____高適《別董大二首》
6、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____杜甫《月夜憶舍弟》
7、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____杜甫《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8、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____王安石《泊船瓜洲》
9、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____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
10、落葉他鄉樹,寒燈獨夜人。____馬戴《灞上秋居》
(來源:文章屋網 )
1、《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快速背誦的最好的方法就是:首先把詩文熟讀,然后理解整篇詩文的意思,注意文章中用詞好的地方。
2、詩詞原文: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3、詩詞釋義:劍門關外,喜訊忽傳,官軍收復冀北一帶。高興之余,淚滿衣裳。回望妻子兒女,也已一掃愁云,隨手卷起詩書,全家欣喜若狂。老夫想要縱酒高歌,結伴春光同回故鄉。我的心魂早已高飛,就從巴峽穿過巫峽,再到襄陽直奔洛陽。
4、簡單總結,就是將先詩文脈絡厘清,按照事情先后順序來幫助記憶,同時借助地圖來表明幾個地名之間的空間關系,并結合杜甫的人生經歷、孩子有過的類似場景做出聯想,讓孩子能有目的的記憶,順利完成了這首詩的背誦。
(來源:文章屋網 )
中國有句民諺:“少年(包括中年)可以是夫妻,但沒有資格叫伴兒。”中國人又用他們豐富的人生實踐繼續為那個伴字做出了生動的注解,他們歸結人生幾大不幸之中,就有老年喪妻(或夫)之說。只有老年人才會從心眼里把對方看作“我的另一半”。年輕人不會有那樣的迫切感,年輕人血脈旺盛,獨立生活意識強,有你沒你我都活得滋潤,“另一半”的觀念在他們那里就似有若無。
沒看見幾個年輕人慶祝結婚紀念日的,只有上歲數人才發明了銀婚、金婚、鉆石婚的說法,據說是從外國傳來的,這就更說明問題。因為在我們的印象中,外國人浪漫成性,視結婚、離婚、再婚如家常便飯。就是這樣外國人上了歲數,還視婚姻如金銀鉆石,足見他們也不愿失去“另一半”。
我自己的實踐也為“伴”字做了生動注解。舉一個小例,我年輕的時候,當著外人介紹我妻子,從來沒用過“老伴兒”這樣的稱呼。忽然有一天,我這樣介紹了,連我自己都吃了一驚,朋友更驚,說:“你咋叫她老伴兒?”意思是說你們并沒有太老呀。我那樣介紹是脫口而出的,我在心理上感到需要那么介紹了。也就是說,我感到她是我的伴兒了,我再也離不開她了。我老了,我需要她與我作伴兒。當我頭疼腦熱的時候,如果仍然年輕,我會挺一挺就過去了,我有足夠的堅強這樣做。現在不行了,現在我有的是足夠的軟弱,像孩子似的要人體貼,沒病裝三分病,小病當大病養。兒女們笑說:我爸老了、嬌了。女人年輕時嬌,男人老了嬌。
如果仍然年輕,當我累了的時候,還會繼續干活,全不把累當回事,我是家里的拼命三郎。現在不行了,現在一累我就想歇著,就想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給我飯給我衣的是老伴兒,盡管可能她也累。女人年輕時靠男人,男人老了靠女人。
在家里,如果忽然老伴兒出去了,只有我一個人在屋,我會莫名其妙地感到孤獨,還有點害怕,惶惶不可終日,像弄丟了魂兒,喝水吃飯均無味,寫不了字,看不進電視,沒法讀書──“紅袖添香夜讀書”是文人學士一美事,老紅袖做伴在家里,是老文學士的需要。女人年輕時怕獨處,男人老了怕獨處。
當我有時和老伴談起老去那一天的時候,我常半認真半玩笑地說,我不怕,我有你,你身體比我好,會送我走到頭。老伴兒就急急地制止我說:“說啥呢,沒話別說!”
我說的是真心話,盡管有一點凄涼。真的,一個人能有老伴在身邊,陪你走到生命的終點,那是大幸福。杜詩曰:“青春作伴好還鄉”,我要說:“老妻作伴好還鄉”。
漫山遍野的花鋪滿著大地,聞著芳香帶來舒適的心情——這就是春季?
春回大地,萬物復蘇,新的軌跡又開始運行了。小草探頭仰望天空;花兒蒸蒸日上;樹木變得蔥綠……姹紫嫣紅的景象令我找回當初斗志所在之地。那兒充滿誘惑,是自己夢想之初;那兒布滿繁繁點星,是自己理想之屋;那兒藥物聚齊,是自己療傷之地。
站在巍峨的山頂,俯視眾生,風兒是溫馨的。彎下雙膝,雙手撫摸著眼前獨天下而春的梅花,是那樣的堅強、高潔、謙虛。所謂的一枝獨秀正如此吧!滿身被潔白的雪包裹,依然能開出花來,還那樣擁有魅力,吸引我這位無庸之輩來欣賞。
許多種類的花應適應不了寒冷,而在秋季就已凋謝。枯黃的落花,在空中偏偏起飛,猶如舞者在做最后的掙扎,跳完這一支就結束自己的生涯。這一次起舞,卻不知越到了冬季才斷然,長長的綿舞,只覺是一瞬間的事。看到這幕時,心里惆悵著,同時也熊熊燃繞著一把火:時光短暫,注定不能去做完美的人類,謹慎抉擇自己的起舞點,因為每一次的起舞都是可遇不可求,都是給自己機會去舞出人生的機會。不要讓炎熱的夏天把你澆灌成奴隸,呆在家中揮霍光陰。
四季變幻無窮,但都是鍛煉我們的助手,躲避它們等于銳減自己生命,把自己推上懸崖上。如果你覺得秋天的離別太過凄慘,觸碰一下心靈之石,到溫馨的春季來感受:此謂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夜臥早起,廣步于庭,被發緩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殺,予而勿奪,賞而勿罰,此春氣之應,養生之道也。逆之則傷肝,夏為寒變,奉長者少。
春夏秋冬又一春,白日每不歸,春陽時暮矣,朝陽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我喜愛春,不言而喻,那種感覺促使我鋪伸前進的道路,披荊斬棘,以虐三季。
廣東廣州南沙區廣州市番禺區黃閣鎮中學初二:萬闖
翻開那漸漸發黃的書頁,輕撫上面的斑斑墨跡,流淌在紙頁間的文字泌出淡淡書香。那香混合著廣闊生活的味道,龐雜無邊,卻又細膩得足以滲入生命的每一個角落,浸著生命津津,書香漫漫。
陶醉書香,邂逅古人。我可以跨越時空,和杜甫攀登泰山,感受那“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豪壯;可以在“綠肥紅瘦”時,和李清照在蓮花深處爭渡;可以邀放翁,唱和一闋釵頭鳳,共掬一捧沈園淚;可以和徐志摩在康橋下信步;亦可以和老漁夫桑提亞哥一起抵抗鯊魚的肆掠,感受人可以被消滅,但不能被打倒的精神;也可以從自尊自愛堅強勇毅的簡身上,看到屬于女性的堅韌與頑強。還可以與孫子,司馬遷,莎士比亞交談,成為知心朋友。那書香裊裊,載著厚重的歷史積淀。
陶醉書香,啟迪心智。柳永“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的堅貞;魯迅“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薦軒轅”的果敢;周敦頤“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高潔,秋瑾“拼將十萬頭顱血,須把乾坤力挽回”的豪言壯語,諸葛亮空城之上,面對百萬敵軍的從容微笑;運籌帷幄,指揮三大戰役的鎮定;羅斯福身殘志堅,挽救家國的堅定;馬丁路德金夢想的懇切,執著,如雨后初晴陽光的味道,一點點驅散氤氳的迷霧,打破沉寂的天空。
陶醉書香,滌蕩心靈。夜深人靜時,總想在現代繁華終尋覓一份悠悠古韻,在喧囂的世間期待一種裊裊的清香。邀明月,泛舟書海。在百草園中采摘朝露,在藕花深處采摘蓮子,在西子湖畔感受那一瓣永恒的花香,看二十四橋的月華如水,如一幅潑墨山水畫,黯淡與燦爛并存,精彩從未停歇。有“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的喜悅,有“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的悲哀;也有“怒發沖冠憑欄處”的悲憤,如同在千年庭院中偶然獵得的清香,久久縈繞,難以忘懷。
在無邊的學海泅游,在知識的海洋馳騁,在不盡的天空飛翔,這就是縷縷書香的的魅力。
重慶云陽縣云陽初三中初三:重慶市云陽縣初三中9年級21班郭浪
1、清江一曲抱村流,長夏江村事亭幽。
2、非無江海志,瀟灑送日月。
3、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見群鷗日日來。
4、翻手為云,覆手為雨。
5、且如今年冬,未休關西卒。
6、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
7、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8、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巾。
9、人生交契無老少,論交何必先同調。
10、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
11、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
12、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入。
13、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
14、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
15、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
16、丹青不知老將至,富貴于我如浮云。
17、蜀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
18、人才雖高,不務學問,不能致圣。劉向十日畫一水,五日畫一石。
19、映階碧草自春*,隔葉黃鸝空好音。
20、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21、公若登臺輔,臨危莫愛身。
22、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
23、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24、物情無巨細,自適固其常。
25、但見新人笑,那聞舊人哭。
26、隨風潛入夜,滑物細無聲。
27、十日畫一水,五日畫一石。
28、江山如有得,山木更無私。
29、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
30、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
31、冠蓋滿京華,斯人獨憔悴。
32、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33、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
34、朱門九肉臭,路有凍死骨。
35、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36、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37、為人性僻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
38、人生有情淚沾衣,江水江花豈終極。
39、細雨魚兒出,微風燕子斜。
40、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
41、千秋萬歲名,寂寞身后事。
42、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
43、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44、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45、顛狂柳絮隨風舞,輕薄桃李逐水流。
46、爾曹身為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
47、細推物理須行樂,何用浮名伴此身?
48、花徑不曾緣客掃,蓬門今始為君開。
49、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50、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
51、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
52、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53、挽弓當挽強,用劍當用長。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
54、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
55、人生七十古來稀。()
56、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沾襟。
57、挽弓當挽強,用箭當用長。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
58、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
59、昔別君未婚,兒女忽成行。
60、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61、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62、不薄今人愛古人,清詞麗句必為鄰。
63、蕩胸生層云,決眥入歸鳥。
64、交情老更親。
65、別裁偽體親風雅,轉益多師是汝師。
66、黃四娘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
67、志士仁人莫怨嗟,古來才大難為用。
68、富貴必從勤苦得。
2、兩朝出將復入相,五世迭鼓乘朱輪。——崔顥《江畔老人愁》
3、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孟郊《登科后》
4、奴顏婢膝真乞丐,反以正直不狂癡。——陸龜蒙《江湖散人歌》
5、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崔護《題都城南莊》
6、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元稹《離思》
7、落花不語空辭樹,流水無情自入地。——白居易《過元家履信宅》
8、新愁舊恨真無奈,須就鄰家甕底眠。——韓偓《三月》
9、天翻地覆誰得知,如今正南看北斗。——劉商《胡笳十八拍》
10、千言萬語無人會,又逐流鶯過短墻。——鄭谷《燕》
11、今年歡笑復明年,秋月春風等閑度。——白居易《琵琶行》
12、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李商隱《無題》
13、懊惱人人薄幸。負云期雨信。(云期雨信) 宋·歐陽修《品令》
14、八百孤寒齊下淚,一時南望李崖州。 五代·王定保
15、八珍玉食邀郎餐,千言萬語對生意。 金·董解元
16、把雪裘霜帽,絕交楚徼,雨蓑風笠,投老吳磯。 宋·李曾伯
17、白草黃云塞上秋,曾隨驃騎出并州。 唐·權德輿
18、白帝城中云出門,白帝城下雨翻盆。(傾盆大雨) 唐·杜甫《白帝》
19、白帝城中云出門,白帝城下雨翻盆。”(大雨傾盆)唐·杜甫《白帝》
20、白發蒼顏五十三,家人強遣試春衫。 宋·洪邁
21、白發千莖雪,丹心一寸灰。(一寸丹心) 唐·杜甫
22、白發三千丈,緣愁似個長。不知明鏡里,何處得秋霜。 唐·李白(白發千丈)
23、白發西風,折腰五斗,不應堪此。 宋·辛棄疾《水龍吟》
24、白飯青芻。赤腳長須。客來時、酒盡重沽。 宋·辛棄疾
25、白骨露于野,千里無雞鳴。” 曹操《蒿里行》 (白骨露野)
26、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放歌縱酒)唐·杜甫
27、白首窮經通秘義,青山養老度危時。 唐·韓偓
28、白頭吟處變,青眼望中穿。(望眼欲穿) 唐·白居易《寄微之》
29、天旋地轉回龍馭,到此躊躇不能去。——白居易《長恨歌》
30、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白居易《琵琶行》
31、青云直上無多地,卻要斜飛取勢回。——劉禹錫《寄毗陵楊給事》
32、龍盤虎踞帝王州,帝子金陵訪古丘。——李白《永王東巡歌》
33、桃花流水窅然去,別有天地非人間。——李白《山中問答》
34、盡聽笙歌夜醉眠,若非月下即花前。——白居易《老病》
書籍是人類數百年來無數聰明才智的載體,它記錄著人類記幾十年的知識教訓。隨著社會發展,社會上形形的書卷也日益繁多。當我面對如排山倒海般襲來的“書山書海”,不禁會想,我們為什么讀書。
高爾基說過“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人為生存,為了考學,拼命的讀書,有人甚至說書籍是生計的敲門磚,有了事業即可不要書。對于這一觀點,我不敢茍同,正如培根所說,“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數學使人周密,物理使人深刻,倫理使人莊重,邏輯使人善辯。”在我看來,讀書的目的并不在于為考試,而在讀書,若只為考試而讀,那變是讀死書。我認為,讀書的真正目的應是以下四點:
第一,讀書讓人獲得知識。這是最淺顯的作用。
我們從小到大所讀的教科書目的也大于此。它讓獲得豐富的知識,獲得淵博的學識,也讓人們得到學位和工作,這些無足輕重的“副產品”。這一層的讀書只是為了生活和學識。不可否認,知識的獲得也是十分重要,畢竟“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謅”嗎?
第二,讀書讓人提高修養。
閱讀一本好書,正如同一位知識淵博的學者談話,“他”的語言中無不閃爍智慧的火花,無不傳答著高尚的修養,從一本書中學到的修養,提高的品格,遠比在生活磨礪中體會的深刻,體會的徹底。正如林語堂所說的如果讀者獲得書中的“味”,他便會在談吐中把這種風味表現出來,如果他的談吐中有了風味,他在寫作中免不了會表現出風味來。著此間淺移默化的“味”,不正是在讀書中體味的素養嗎?
第三,讀書讓人開闊視野。
人生活的范圍有限,限制于空間與時間的連鎖中,當他只能同身邊的交談,他的認識是膚淺的,他的學識是簡陋的。但當他打開一本書,時間,空間便再不能限制于他,他可以坐在家中看到世界各地,品味古今中外,他可以體會古戰場上“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的宏大,可以體會大草原上“風吹草地牛羊”的生機;可以體會黃昏下“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的憂;可以體會“白日放歌需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的歡喜。在書中人可以翱翔于智慧的天空,他的視野也不會只存在于一省,一市,一縣,一國而是整個宇宙整個空間。著也許讀書所換來的樂趣吧。
第四,讀書讓人明白事理。
韓愈曾說“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或?”我想最大的疑慮也莫過于不明事理吧,讀書里的名人,也許剛好可以找到答案,看世界名人的作人處事,從中可以學到許多方法,對于明白事理,應是非常重要的吧。
在書籍中品味知識的博大精神。在書籍中培養修養的文雅得體,在書籍中開拓視野看大千世界,在書籍中學做人處事的方法道理。這也許是讀書的真正目的吧。
摘 要:自主學習就是學生通過主動的學習活動,不斷地提高自主學習能力,通過自主學習達到教學目標。隨著現代教學改革的不斷發展,自主學習愈發引起教師的重視。通過對高二化學自主學習策略的運用進行分析,以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更好地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關鍵詞:自主學習;接受學習;實踐
傳統教學主要就是老師的傳授式教學,很多學生都是被動地接受知識,沒有很好地掌握學習的內容,嚴重影響了教學質量。在高二化學教學中,我們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不斷地讓學生自主思考問題,更好地發揮自主學習能力。
在高中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十分重要。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對教學產生的興趣也就是學習的動力,對學生的學習效果具有很大的影響,也能有效地提高教學的效率,同時這也是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重要手段,在提高教學效率的同時加強學生對課外知識的探索,不斷地提高自身的知識水平。同時它對老師的要求也十分高,老師在教學的時候要善于設置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自主學習興趣。比如在學習乙醇的時候,我們就可以結合生活中比較常見的酒進行教學,通過這些實物激發學生的興趣,老師也可不斷對酒的文化和物理性質進行講解,加深學生的認識,這樣有利于激發學生研究乙醇結構的學習熱情。
例如,在對乙醇物理性質進行分析的時候,我們可以通過我國文化對酒進行詮釋,通過描述酒的一些詩詞,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要求學生對這些詩詞進行背誦。有的學生說:“酒逢知己千杯少,話不投機半句多。”還有學生說:“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何以解憂,唯有杜康。”等等,這些都是學生自主學習的表現。這時老師也可以適當地增加一些問題,如酒在生活中有哪些用途。通過學生自主討論可以得出,在醫院里用酒精消毒;可以作為飲料,可以作為燃料等。最后通過學生對日常生活中酒的認識,就可以提出乙醇就是酒的主要成分,要求學生分析其物理性質。
在實施素質教育過程中,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促使學生在教學活動中自主去探索、去思考,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鞠東勝.高中生化學自主學習能力現狀調查[J].化學教學,2012(12).
[2]李杰.中學化學研究性學習之探索[J].內蒙古電大學刊,2009(04).
古詩,以她那精練的語言,深遠的意境,優美的韻律而成為中國文學史上一顆燦爛的明珠。但因為學生距離古詩的年代久遠,加之理解能力有限,不容易體會詩歌中的情感。如何穿越時光隧道把學生帶到詩人生活的年代,體驗詩人的生活,體會詩人的情感?我認為朗讀很重要。下面簡單談談我在古詩教學中,如何利用朗讀讓學生穿越時空隧道,回到遙遠的古代,與詩人同歡喜、共悲切。
1、閱讀相關資料,搭建對古詩理解的橋梁
我在教學古詩時,會事先查閱一些作者的相關資料,以及與古詩內容有關的歷史背景,讓學生大聲朗讀,增強對古詩的了解。如我在教學蘇教版語文十一冊中《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時,查閱了“安史之亂”的材料,讓學生通過朗讀,理解詩人“喜欲狂”是因為官軍平定了薊北,他終于可以結束顛沛流離的日子,回到久別的家鄉了。這樣為學習古詩,理解詩意奠定了基礎。
2、指導讀熟古詩,讓學生品味古詩的意思
俗語有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要想學生理解古詩的意思,必須通過反復朗讀。古人也曾說過:“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要學生讀好古詩,并終身受益,必須教給他們一些朗讀的知識和技巧。指導學生朗讀古詩時,速度要稍慢些,以便于邊讀邊想,咬字要清晰準確,把握好停頓和語調的輕重升降,讀出抑揚頓挫。為了便于學生舉一反三,我教給他們停頓、重音、語速等相關知識,并明確相對應的符號,如停頓“/”,重音用“?”,延長用“---”等。在教學蘇教版語文十一冊中《示兒》《觀書有感》時,我給學生加上了這樣的朗讀符號:“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我首先范讀,此時我會夸張的把重音、停頓突出來,以加深學生的印象。接著再讓學生模仿讀,根據讀的情況老師略加指導。然后同學間互讀,最后再全班朗讀。通過這樣反反復復地朗讀,學生對古詩的意思自然就會不斷深入的理解。
3、指導感情朗讀,讓學生體會古詩的音樂美
古詩的語言極富音樂美,它和仄壓韻,節奏、音律給人以美的享受。感情朗讀,能再現詩的意境,加深體會詩的含義與感情。在熟讀的基礎上,學生已掌握了詩中的停頓與重音,已為感情朗讀奠定了基礎。在指導感情朗讀之時,首先指導學生確定朗讀的感情基調,然后指導處理朗讀的節奏。如杜甫的《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是首抒情詩。全詩充滿了喜悅、激動之情。“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和“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節奏要急促,“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和“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 要舒緩。這樣讓學生掌握輕重緩急以后再去朗讀,就會讀得有節奏、有韻律,給人以美感。
4、配上音樂朗讀,讓學生體會古詩的藝術美
在學生掃清文字障礙的基礎上,再精讀感悟,熟讀成誦,在音樂和動畫的伴隨下,引導學生把體會到的通過朗讀表現出來,并通過多首詩領悟藝術的魅力,從而受到美的熏陶。蘇教版語文第十冊中《游園不值》這首詩,通過“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表現春天百花齊放,生機勃勃的景象。執教時,我在學生熟讀的基礎上,讓他們觀察詩中的插圖,欣賞我國民樂嗩吶、笛子合奏的《百鳥朝鳳》,讓他們感受院子里花團錦簇、百鳥爭鳴的熱鬧景象。然后讓他們說說你仿佛看到了園子里什么樣的景象,加深對詩句的理解感悟。接著讓學生跟隨輕音樂《春野》朗誦全詩。舒緩的音樂、明快的節奏伴隨著朗朗的書聲,讓課堂變得溫馨、浪漫,學生的情操得以陶冶,情感得到滋潤。此時的學生,仿佛自己就是那位站在友人園子外的詩人,仰望著綻放的紅杏,遐想著滿園的春色,很是陶醉。
指導學生學習古詩,必須從指導朗讀入手,要達到最基本的標準:會讀、讀懂、讀通。在此基礎上調動學生的情感,發揮他們的想象,與詩人產生共鳴,那樣才能穿越時空的隧道,回到遠古,來到詩人的身邊,與他們同呼吸、共命運。
【作者單位:漣水縣鄭梁梅小學 江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