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一对一直播,chinese极品人妻videos,青草社区,亚洲影院丰满少妇中文字幕无码

0
首頁 精品范文 英文句子翻譯

英文句子翻譯

時間:2023-05-29 17:38:31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英文句子翻譯,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英文句子翻譯

第1篇

(二) 無論何時你發現自己做錯了,竭盡所能去彌補;動作要快!

(三) Dont neglect dreams;

(四) Marry a person who likes talking; because when you get old, youll find that chatting to be a great advantage.

(五) Dont let a little dispute break up a great friendship;

(六) 無論何時說對不起,請看對方的眼睛;

(七) If you fail, dont forget to learn your lesson;

(八) 熟記生活告訴你的一切;

(九) 相信一見鐘情;

(十) Whenever you make a phone call smile when you pick up the phone, because someone can feel it!

(十一) 給別人比他們期望的更多,并用心去做;

(十二) 不要輕信你聽到的每件事,不要花光你的所有,不要想睡多久就睡多久;

(十三) Remember what life tells you;

(十四) Remember the three respects .Respect yourself, respect others, stand on dignity and pay attention to your behavior;

(十五) Whenever you saym sorry, please look into the other person

(十六) 記住三個尊: 尊重你自己; 尊重別人; 保持尊嚴, 對自己的行為負責;

(十七) 無論什么時候打電話,摘起話筒的時候請微笑,因為對方能感覺到!

(十八) 找一個你愛聊的人結婚;因為年紀大了后,你會發覺喜歡聊天是一個人最大的優點。

(十九) Do more than others expect you to do and do it pains;

(二十) 無論何時說我愛你,請真心實意;

(二十一) 不要讓小小的爭端損毀了一場偉大的友誼;

(二十二) 如果你失敗了,千萬別忘了汲取教訓;

(二十三) Eat more roughage;

(二十四) Whenever you find your wrongdoing, be quick with reparation!

(二十五) 多吃些粗糧;

(二十六) 請不要忽視夢想;

第2篇

關鍵詞: 中英句子結構 逗號 句式

一、引言

英語學習者寫作能力的發展從微語言技能到語篇組織能力,即短句――復合句――段落――文章,需要經歷較長的過程,而正確的英文語句的輸出,在這個過程中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墒?,在做漢英句子翻譯時,譯出的句子總是不盡人意。除了逐字逐字對照翻譯外,另一個問題則是不從英文句子結構特點出發,毫無整體概念,出現“翻譯腔”。

二、漢英句子結構差異

英語是形合型(hypotaxis)語言,句子以主謂結構為主干,以謂語動詞為中心通過大量反映形式關系的動詞不定式、分詞、介詞、連詞、關系代詞、關系副詞等把句子其他成分層層搭架,呈現出由中心向外擴展的空間圖式。漢語則屬于意合型(parataxis)語言,即通過多個動詞的連用或“流水句”,按時間順序,一件一件事交代清楚,一層一層鋪開,呈現的是一個時間順序的流水圖式。復合句是英語的特色,而連動句、流水句是漢語的特點。學習者在做漢英翻譯時遇到的障礙是:不習慣將眾多的從屬成分用繁多的形式手法表現出來。漢語對英語寫作的干擾表現為:作文中殘缺句、溶合句、一連串的簡單句或連串句式雷同的復合句。如:“The trees are bare.The grass is brown.The landscape seems drab.”這是個融合句,3個句子用逗號斷開,與漢語句式一模一樣。地道的英語應表述為:“The brown grass and bare trees form a drab landscape.”因此,在進行英語寫作時,應注意句子從意合到形合的轉換,把多個漢語句子表達的信息通過各種修飾限制關系容納到一個復雜的

句子中。

三、逗號的功用

在做漢英句子翻譯時,如果從另一個角度看問題,也許事半功倍。不妨先從句子的結構,切入點就是中文句中的逗號,而不必做更為抽象的講解。

1.逗號引發從句

英語語言本身起連接過渡作用的詞語特別多,且這類詞語在語段中出現的頻率相當高。而漢語在許多情況下并不需要一定的語法手段或者其他語言手段(相當于英語中的過渡詞語)來表現。由于沒有注意到過渡詞的運用,結果譯出的語句缺乏連貫性(如上所示)。因此,當中文句中出現逗號時,首先注意使用意義明確的連詞,如because,although,so...that...等,同時也不應忽略了一些類似連詞作用的介詞和介詞詞組。比如:

(1)萬一有什么困難,就給我一個信兒。

Send us a message in case you have any difficulty.

(2)如果把房頂修好,我們同意租用這房子。

We agree to rent the house on condition that the roof be repaired.

當句子全是完整的狀語從句時,就會顯得呆板、羅嗦,因此,可適當地做些省略,使句子既連貫,又簡潔。

(1)他雖然第二次被擊敗,但不屈服。

Even though defeated for a second time,he did not give in.

(2)他不愿打攪他們,就一動不動,仿佛在睡覺。

Not wanting to interrupt them,he remained motionless,as if asleep.

2.逗號引發短語

同一句型的反復應用,會給人平庸之感。盡管沒有語法錯誤,可實在難登大雅之堂。因此,用短語來替代從句,就不失為一個好方法。長短句的運用,使句子有抑揚頓挫之感。多樣的句式使句子顯得精煉、緊湊,并賦予一種文體美,顯得生動活潑,富于節奏變化。

①逗號引發介詞短語

(1)在一位老獵人的帶領下,士兵們向森林進發。

With an old hunter leading the way,the soldiers started towards the forest.

(2)很少有人在到達美國時,就把一切細節都安排妥帖了的。

Very few arrive in the U.S.A. with all the detail worked out.

②逗號引發分詞短語

(1)他誤把我當成了老師,使我有些尷尬。

He mistook me for a teacher,causing me some embarrassment.

(2)受到鄰居們的表揚,他成為父母的驕傲。

Praised by the neighbors,he became the pride of his parents.

③逗號引發形容詞短語

(1)雖說他不愿意接受這個任務,但他還是點頭同意了。

Unwilling to accept the job,he still nodded his agreement.

(2)盡管他很清楚攀巖的危險,但他仍樂此不疲。

Well aware of the danger of rock-climbing,he still loved and indulged in it as before.

④逗號引發獨立主格結構

(1)時間是美國人注意節約的兩個要素之一,另一個則是勞力。

Time is one of the two elements that Americans save carefully,the other being labor.

(2)那些孩子,其中很多是嬰兒,被遺棄了,沒有吃的。

The children,many of them only infants,were left with nothing to eat.

3.逗號引發英文分號和破折號

英文中的破折號往往起到冒號、分號或逗號的作用。分號有時又稱為小句號。當兩個主句沒有任何連接詞連接而出現在同一個句子里,可以采用分號使之分離。鑒于英文中逗號和分號的用法,在做漢英句子翻譯時,可酌情不用連接詞而用這兩個標點符號代替。

(1)新建的房子,拓寬的道路,擴建的學校,更多的羊、馬和驢,到處我們可以看到該國的繁榮景象。

New houses,wider roads,larger schools,more sheep,more horse and donkeys――everywhere we saw signs of the country’s prosperity.

(2)湯姆很受人喜歡,他在班上也是最受歡迎的人。

Tom is well-liked;he is the most popular person in the class.

四、結論

由于中文到英文的思維方式、語言表達等方面的顯著差別,要學會地道英語絕非易事。學習者應掌握一定的學習規律,了解目的語的特色,不斷積累強化所學知識,發掘自我小竅門,才能學得其所,最終掌握英語特有的表達方式。

參考文獻:

[1]程曉堂.英語學習策略[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2.

[2]王篤勤.英語教學策略論[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2.

[3]喻云根.英漢對比語言學[M].北京:工業大學出版社,1984.

[4]張今.英漢比較語法綱要[M].北京:商務印書館,1981.

第3篇

一、以愛為本,忠誠教育事業

作為年青的教師,我堅持黨的基本路線,熱愛教育,熱心教研,愛崗敬業,教書育人,為人師表,潛心研究教育,在積極做好本職工作,爭創一流佳績之余,致力教育科研與改革,為培養“有道德、有理想、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而不斷努力。只有愛的付出,才有愛的收獲。因此,作為一名教師的我,一直堅信以愛為本,用愛來感化學生,來凈化學生的心靈。無論何時,我都能夠理直氣壯地說,投身教育事業,我終生無悔。作為一名教師我感到無尚光榮。

二、關愛學生,關注外來兒童

作為一名教師難,作為一名職業學校的教師更難。我任教的學生,全都是學習底子薄弱,行為習慣差,學習成績不理想的學生,但我堅信,“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在學習中,我平等對待每一個學生,不放棄任何一個學生;在生活中,我更是無微不至地關心每個學生,讓這群外來的孩子感受到學校和老師對他們的愛,真正把這里當成他們的家。還與學生一起參加學校組織的各種活動。運動會上,我給他們助威加油、拍照;歌詠比賽時,與同學一起選歌、練歌;繪畫比賽、作文比賽,我加班加點地為孩子們輔導,希望他們能取得好成績。這幾年來,我跟學生成了好朋友。學生也把我當作朋友,有心事愿意跟我說,有困惑愿意同我探討。

三、用心教書,用愛育人

工作以來,我一直工作主動熱情、勤勤懇懇、任勞任怨。因為學生的特殊性,老師工作起來也特別困難,繁瑣。在平時的工作中,我常常要一而再,再而三地對學生進行思想工作和道德品質教育,尤其對于班級里的后進生,貧困生,以及家庭復雜的孩子,我采取了用愛去感化他們的心靈,用心去塑造他們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品質的方法。在課堂中也一樣,我本著少懲罰、多肯定;少質問、多鼓勵;少訓斥、多交談;少命令、多引發的談話政策,進行入情、入理、入境、入心的教育,讓孩子不把學習當成負擔,健康快樂地成長。

四、自身發展與進步

由于自身的能力和知識有限,我深刻感知到了自己在教學過程中的“心有余而力不足”,于是我積極努力參加各種培訓,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和教育理論。三年內,我完成了教育學本科學習。此外,我還刻苦鉆研教育,吸取前輩們的經驗,改善自身的不足。為了更好地充實自己,鍛煉自己,我還積極參加各級教研活動,不斷嘗試教改。

成長的感覺真好。我在忙碌與努力中走向成熟,用汗水和智慧為青春立下了一個里程碑。我希望自己一直擁有一顆寵辱不驚的平常心和幸福感,在這個喧囂煩雜的時代,我要做一個真實而安靜的思考者與探索者。為了可愛的孩子們,我會一如既往地走下去。

(上接第159頁)

短句,而英文句子只有“is”一個謂語動詞。

三、“句子結構分析方法”使用誤區

通過上述的分析,簡要的對英漢句子結構進行了比較,分析兩者的差異。然而,在實際英語閱讀或翻譯過程中,大家運用最多或被教授最多的方法,恐怕就是句子結構分析方法:找出句子中的主要成分,再找出修飾主要成分的部分,再思考這些部分在句子中充當什么成分等等。更形象的過程是每當看到一個英文句子,不管三七二十一,就先讀一遍,把不認識的單詞或者短語找出來,再通過字典了解陌生詞匯和短語的意思,最后依靠上面提到的句子結構分析方法來串聯詞和詞組作為句子的意思。事實上,這種閱讀方法是建立在深厚的語法基礎之上的,不僅一個句子至少需要閱讀一遍以上,而且很可能由于錯誤地分析導致了對句意理解的差異。尤其在考試,像這樣對時間有明確要求的時候,這種事倍功半的閱讀方法明顯不適用。

四、學習對策

總的來說,在閱讀和翻譯過程中,如果是做精讀,而且時間充裕時,可以采取句子結構分析方法,這也是對語法知識的鞏固和熟練。但是,在時間有限的情況下,這種方法就不太適用了。

英漢句子結構間的存在的不同,深層次上體現了東方人與西方人思維方式的差異。把握思維方式在語言上的特點,自覺地排除母語思維的干擾,對英漢互譯的效率和質量都是至關重要的。根據對中英文句子結構特征的分析,筆者認為,在閱讀和翻譯時,尤其是考試時,不應該過分做句子的結構分析,不應該糾結于不認識的單詞或者短語,可以通過上下文對陌生詞匯的意思進行推理。主要的流程應當是讀句子,按照英文語序記句子中文內容,在此基礎上理解句子。其中,著重關注英文句子中的實詞,尤其是名詞,它反應出句子的方向和內容,而英文中往往出現的被動語態,可以翻譯為主動語態,但能夠把握兩種語言各自的行文特點和表述方式,熟練運用符合各自語言的習慣和思維方式才是最好的方式。

另外,社會在變更,語言也會變更,語言學習不應該死守教條或者死磕語法書,學習語言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應用語言去跨文化交流、去相互學習,去相互促進。

以上是筆者關于英漢句子結構差異的思考,提出關于閱讀和翻譯時的方法建議,如果有不當之處,希望讀者能提出寶貴的意見。

參考文獻:

[1]Lambek J. The mathematics of sentence structure[J]. American mathematical monthly,1958: 154-170

[2]Lambrecht K. Information structure and sentence form: topic,focus,and the mental representations of discourse referents[M].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6

第4篇

【關鍵詞】商務合同;長句;英譯中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對外經濟貿易取得了飛速發展。然而經貿活動中也出現了不少的涉外經濟糾紛,而其中很多是由于合同文字原因所引起的,或由于對各方權利義務的規定不夠明確,或因合同措辭不當,詞義含糊等原因。本文從句法層面的長句角度淺析英語獨特的語言特征。選取一個典型例子來探討和歸納合同英語翻譯的一些基本規律。

一、合同英語中長句使用的原因

合同各方的權利和義務是以條款的形式加以規定的,而合同條款通常是由各方根據合同的性質事先商定或由一方在談判前已經設計好的。這些條款結合在一起就構成了一份書面合同。為了能將各方的權利和義務在有限的條款中完整地得以體現,長句在英文商務合同中的使用就不足為奇了。長句的頻繁使用,確保了合同句子結構的嚴謹性和文意的嚴密、細致。但由于句子有若干從句,修飾語等等,有時會顯得晦澀難懂。

二、典型例子

由于英漢兩種語言思維,表達方式的不同,因此在翻譯合同長句時不能照句翻譯,應在充分理解句中短語,修飾詞,連接詞所傳達的含義基礎上,把握句子的中心思想及中文表達的邏輯順序。采用分譯。拆句,語序調整等手段對原句進行處理。下面筆者將選取一個特例進行重點分析:

Either Party may terminate the contract in case of failure on the part of the other Party to fulfill or perform any of its obligations here under and in the event that such failure remains unremedied sixty(60)days after the service of a written notice as described in Article X below by the non-defaulting Party to the other Party specifying the failure in question and requiring it to be remedied(Zhang,2007,p.25)

譯文1:雙方均有權終止合同如果其中一方未能履行好職責且在書面通知送達六十(60)天內仍未予以改正的按照條款X規定的無過錯一方質問有過錯一方并要求其改正。

三、淺析

此長句共74個字。譯文1沒能很準確地傳遞出原文所要表達的意思。而且該譯文沒有按照中文句法習慣將條件狀語放在主句之前。為了使譯文更加自然準確,首先我們需要劃分一下句子的主要成分從而了解其主要結構。在該句中,“either party”是主語;“may”是情態動詞來表明“雙方的權利”;“the contract”是賓語;“terminate”是謂語;而“in case of…to be remedied”則是一個內含若干從屬狀語從句的條件狀語從句。鑒于中文的習慣用法,我們一般將條件狀語從句置于主句之前。所以筆者認為譯文的基本框架應該遵循這樣的模式:“如果……,另一方可以終止本合同?!?/p>

接下來我們需要具體分析一下條件狀語從句中涵蓋的幾個從屬狀語從句,試圖理解理清其間的邏輯關系。(1)“in case of failure on the part of the other Party to fulfill or perform any of its obligations hereunder.”如果一方未能完成或履行其義務。(2)“in the event that such failure remains unremedied sixty(60)days after the service of a written notice.”在書面通知送達六十(60)天內仍未予以改正的。(3)“As described in Article X below by the non-defaulting Party to the other Party specifying the failure in question and requiring it to be remedied.”根據下述X條款無過錯一方指出另一方違約行為并要求其改正。

對這句話的主要內容及細節有了大致的了解后,最后一步就是將不同的成分以習慣的中文表達重組信息。由于從句過長,譯者可以考慮分句,拆分以及語序調整來使譯文更加地道。請譯文2:

譯文2:如果一方未完成或未履行其在本合同項下的任何義務,而且未按照下述第X 條規定在另一方向其送達書面通知,指出其違約行為并要求其予以改正后六十(60)天內,其仍未予以改正,另一方則可以終止本合同。

四、結語

在本篇文章中,筆者試圖從一個典型例子里淺析長句翻譯的過程與策略:首先要了解長句的結構與各個成分;然后理清其間的邏輯關系;最后采用分句,拆分和語序調整的策略以中文句法習慣進行翻譯。筆者認為,作為法律英語的一個專門分支,商務英語在句法,內容,結構以及形式上與其它英文文體有著顯著的不同。要想翻譯好商務合同文本離不開譯者大量的翻譯實踐,總結和歸納。

參考文獻

第5篇

【關鍵詞】《菜根譚》;結構的對稱性;翻譯主體

《菜根譚》文體上的一大特點為亦詩亦文,具有明顯的藝術性特征,主要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1)詩化語言的運用;2)結構的對稱性;3)生活美學意識及幻滅感的體現。本文著重探討第二個特點,即結構的對稱性,旨在闡釋英譯文對此處理的差異及其緣由,以期在典籍英譯的策略上有所啟發。結構的對稱性在譯文中的處理主要體現在兩方面,即對原文中省略部分的再現和對原文句式結構的重組上。

《菜根譚》句式上的一大特點為對仗的運用,使結構呈現很強的對稱性,這一點與中國古文的駢文很類似,即在結構上呈現四六、、四四、六六、四四四四的格式,例如“鳥語│蟲聲(四),總是│傳心之訣(六);花英│草色(四),無非│見道之文(六)”;而每一小句都有其獨特的節奏感,體現了語言的音樂性特點,并且每句相對應部分的字數都一樣,例如“鳥語-花英”,“蟲聲-草色”,“總是-無非” 及 “傳心之訣-見道之文”。對仗加上口語化語言的使用,使讀者讀起來更加朗朗上口。再者,原文中的暗含之意也給譯者在理解上造成了很大的困難。翻譯從來都不是在真空中進行的。譯者的前理解會對其理解造成很大的正影響及負影響。印歐語系中常見的主謂結構在中國古文并不常見,尤其在像《菜根譚》這樣的清言體文章中,而句子的意義在一定程度上取決于句子的語序及語境。原文中的每一條在語義上并沒有很緊密的聯系,但它們都享有一個既定的共同主題。因而,譯者應仔細分析句子內部的邏輯及語法結構以便更好地傳達原文的意義,同時保留原文的句式特點。

首先,就是譯文對原文省略部分的再現上。根據喬姆斯基的轉換生成語法,句子的表述為表層結構是由深層結構轉換而來的,而各種不同語言的深層結構基本上是一樣的。因此,“理解的過程就是由語言的表層向深層轉換的過程,并從中發現和定位表層結構中所缺失的部分”(蔣堅松,2001:41),由此來更好地理解原文。在《菜根譚》中,按照英文主謂賓的格式,句子的結構總是有省略的部分,不管是主語、謂語還是賓語。例如:

ST:饑則附,飽則飏,燠則趨,寒則棄,人情通患也。(《菜根譚》)

PT:When we are hungry we seek relief from others. When we have full stomachs we shun others. If there is a warm shelter,we all flock to it. If there is a freezing shanty,we all turn our backs on it. This is a common flaw in human nature.(保羅·懷特的譯文)

原文中沒有主語、謂語及連詞,而英文為母語的譯者保羅·懷特在此加上了主語“we”及賓語“others”,并將其譯成了五個小短句。盡管意義上非常明顯,但譯文卻喪失了原文簡潔對稱的特點。眾所周知,英文為形合語言,而漢語為意合語言。英文的表達意義較漢語更明確,后者即便在哲學著作中也是如此。中文中“微言大義”式的話語有時給英文譯者在理解上造成了很大的迷惑。而從保羅·懷特的譯文中可以看出母語對譯者的影響,不管是有意識的還是無意識的。

再次,對原文句式結構的重組上。清言句式的特點之一就是簡潔、對稱并具有節奏感。而對其句式結構的重組亦是譯者視域融合的重要體現。例如:

ST:處事不必邀功,無過便是功;與人不求感德,無怨便是德。(《菜根譚》)

PT:In conducting yourself,do not expect to accomplish the greatest things;so long as you do not make mistakes,you make achievements. When treating others with kindness,do not expect gratitude in return;so long as you do not cause resentment,that is gratitude enough.

JT:To conduct yourself in society,it is unnecessary to seek merits,for having no demerits is already meritorious;to help people in need,it is unnecessary to expect gratitude,for bearing no grudge itself means being grateful.

上述兩個譯文都傳達了原文的意義,但顯然,蔣堅松的譯文在結構上更靠近于原文,并且還再現了原文中“功”與“德”的押韻。再者,“merits,demerits,meritorious”與“gratitude,grudge,grateful”更好地再現了原文的音韻節奏感。而保羅·懷特的譯文在此就稍遜一籌。由此可見,在翻譯中,“譯者作為翻譯主體的確立并不是以忽略作者及讀者為代價的。相反,譯者作為翻譯主體并不是孤立的,而是與讀者及作者的目的緊密相連的”(許鈞,2003:352)。

參考文獻:

[1]洪應明. 菜根譚 [Z]. 保羅·懷特(Paul White)譯. Tending the Roots of Wisdom. 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1.

第6篇

本文首先探討了大學英語四級翻譯測試中學生經常出現的一些錯誤,從選詞、時態、固定短語搭配、虛擬語氣及被動語態等方面容易犯的錯誤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應的學習策略,希望能給學習英語和想通過四級考試的學生帶來幫助。

關鍵詞: 大學英語四級考試;翻譯測試;分析

一、翻譯測試概述

翻譯測試由來已久。在語言測試的前科學階段,寫作——翻譯法主要是通過翻譯來測試學生的語言水平。\+①如今,國內外的翻譯考試已越來越多,規模也越來越大。最先把筆譯作為考試項目的是全國碩士研究生入學英語考試,隨后是全國英語專業八級考試和全國大學英語四級考試?,F在,新興的翻譯考試如雨后春筍,如:全國翻譯專業資格(水平)考試,英語中、高級口譯崗位資格證書考試,全國外語翻譯證書考試。

關于翻譯的標準在我國也早已有自己的體系。嚴復根據自己翻譯的實踐,在《天演論》(1898)卷首提出了著名的“信、達、雅” 翻譯標準。\+②隨后魯迅(1881-1936)反對將“雅”作為翻譯標準。提出“信”和“順”的翻譯標準?!胺彩欠g,必須兼顧兩面:一當然力求其易解,二則保存原作的風姿.” 另一個著名的代表人物,傅雷(1908-1966)則強調“重神似不重形似”的翻譯觀?!耙孕Ч?,翻譯應當向臨畫一樣,所求的不在形似而在神似。”在“形似”和“神似”不能兼得的情況下,應該舍“形似”而取“神似”。 60年代初,錢鐘書在《林紓的翻譯》中提出了“化境論”。 他認為:“把作品一國文字轉成另一國文字,即能不因語文習慣的差異而露出 生硬牽強的痕跡,又能完全保存原作的風味,那就算得入于化境?!彼€說過:“好的譯本應當仿佛是原文作者的譯入語寫作。” “神似”論和“化境”說,同“信、達、雅”三字標準一樣,都是具有中國特色的翻譯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二、四級考試翻譯測試概述

大學英語四級考試是由全國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委員會主持開發、設計和實施的全國性考試。\+③考試的目的是考核已經修完大學四級的學生是否達到《大學英語教學大綱》所確定的各項目標。大學英語四級考試主要考核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同時也考核學生對詞語用法和語法結構的掌握程度。國家教委在全國實施大學英語四級考試是在1987年,但翻譯測試作為考試的一部分是在1996年1月的四級考試,測試的題型是基于篇章的英漢單句翻譯。2005年12月推出的新四、六級考試對翻譯測試做出了重大的改革:原來僅供備用的題,現在調整為必考題型;原來對閱讀文章中的句子進行英譯漢,現在調整為片段句、短語或常用表達基礎的漢譯英。四級考試中翻譯單項僅占5%,占總分的35分,考試中給出五個中文句子,并相應給出了五個不完整的英文句子,考生需根據中文意思完成句子。四級翻譯測試主要考查的是單詞、時態、短語固定搭配等。

三、翻譯測試中常見錯誤分析

1、詞的選擇錯誤

如:

1)昨天看電影我沒有買到好票。

I didn’t buy for yesterday’s film.

誤譯:I didn’t buy a good ticket for yesterday’s film.

正譯:I didn’t buy a good seat for yesterday’s film.

2)她在生她丈夫的氣,所以當他跟她說話時,她不理不睬。

She was angry with her husband, so when he spoke to her.

誤譯:She was angry with her husband, so she neglected him when he spoke to her.

正譯:She was angry with her husband, so she ignored him when he spoke to her.

句子1)中,根據原文的意思,“好票”實際上表示的是“好座位”,因此應該將其譯成“good seat”。而ticket在英文的文化中沒有好壞之分,因此“good ticket”一說不符合英文的表達。

句子2)中雖然neglect和ignore都含有“忽視”、“忽略”的意思,但是neglect指對應負責管理或給予注意的某事未能給予重視,常常表示故意疏忽,而ignore指故意不注意某種很顯然的事。因此句子2中應該用ignore,neglect不恰當。

由此可見,選詞正確第一步就是要真正弄懂漢語詞語的意思和所用英語詞語的準確含義,不能逐字死譯。

2、語法、時態錯誤

如:

3)他來這兒不是為了求得我們的幫助。He ask us for help.

誤譯:He came here not to ask us for help.

正譯:He did not come here to ask us for help.

4) 他父親去世已很久了。His father .

誤譯:His father has died long ago .

正譯:His father died long ago .

句子3)中,否定狀語時,英語中的否定詞一般不直接置于被否定詞語前,而是通常置于謂語動詞前。只有當兩個部分加以對比時,即“不是…而是…”時,否定詞才可直接置于狀語前。如:他來這兒不是為了求得我們的幫助,而是來給我們提供一些信息。He came here not to ask us for help, but to give us some information.

句4)中,ago表示從現在算起若干時間以內,而不是表示從過去某一時間到現在的一段時間。它只與表示瞬間動作的動詞一起用,而不能與have構成的表示持續性動作的動詞一起使用。

3、固定短語使用錯誤

如:

5)學生擠滿了講堂。The lecture hall students.

誤譯:The lecture hall was crowded together with students .

正譯:The lecture hall was crowded with students .

6) 這個男孩給他們樹立了個榜樣。The boy them.

誤譯:The boy made an example of them.

正譯:The boy set an example to them.

句5)中“擠滿”可以用固定短語“be crowded with”表達,crowd意為“to come together in large number”??梢钥闯鲆呀洶恕皌ogether”的意思。因此,不應該加上“together”。

句6)中“樹立榜樣”的表達在英文中可以用短語“set an example to sb.”而“make an example”的意思是“to punish sb. as a warning to others”。

大學英語四級翻譯測試中,涉及短語和搭配的題目均占有一定的比例。題目一般不太難,英語中的短語也一般都是固定搭配,不能隨意拆開、取舍或更換,故需要完整地記憶和使用短語,并且通過對短語進行分類,找出他們的規律,牢固地掌握它們。英語短語可分為:動詞短語、名詞短語、形容詞短語和介詞短語。

4、虛擬語氣及被動語態錯誤

如:

7)但愿宋醫生現在在這里。I wish Dr. Song .

誤譯:I wish Dr. Song is here .

正譯:I wish Dr. Song were here .

8) 鐵路將延伸到我們村子。The railway our village.

誤譯:The railway will extend to our village.

正譯:The railway will be extended to our village.

句7)中,wish 后面that引導的從句,表示“希望…發生”,“懷著…愿望”。但是這樣的愿望是不可能發生的或者是不可能實現的,表達這層含義的wish通常是對現在事實的虛擬。因此“is”應該為“were”,用虛擬語氣表示與事實相反的情況。

句8)中雖然原文中沒有“被”字等被動標記詞,我們可以根據積累的常識來判斷,鐵路是不可能自己延伸的,延伸鐵路的必定是人。所以,翻譯這句話時要使用被動式。

虛擬語氣及被動語態在近幾年的四級考試中出現也挺頻繁,學生做題的錯誤率也挺高,因此我們在平時的學習中應多注意。在進行虛擬語氣的翻譯時,始終把握一點,虛擬語氣表示所說的與事實相反或是不能實現,或者是一種要求、愿望、建議等,有使語氣緩和、委婉的作用。在進行被動語態漢譯英時,應抓住兩點:(1)被動語態的構成及用法;(2)構成被動語態的一般是及物動詞和具有及物動詞作用的動詞詞組、不定式、不定式短語、分詞短語及相關具有被動作用的短語。

四、小結

翻譯本質上是以筆頭或口頭的形式把一種語言轉換成另一種語言,它是跨越語言障礙的橋梁。④翻譯在英語學習和教學中正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翻譯測試也越來越頻繁地被應用到各類大型的英語考試中。我們要在大學英語四級考試的翻譯測試中取得好的成績,就要盡量避免和減少錯誤,在平時我們就應該保持良好的一些有益于翻譯的學習習慣,如加強翻譯理論的指導;勤查工具書,翻譯時充分利用英漢、漢英、英英詞典;勤動手、勤思考、多練習??傊覀儜訌娎碚摵蛯嵺`的結合,一定能把翻譯能力提高,在大學英語四級考試中取得優異的成績。

[參考文獻]

[1]穆雷.中國翻譯教學研究[M].上海: 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1999: 23。

[2]吳霞, 王薔.非英語專業本科學生詞匯學習策略[J].外語教學與研究, 1998: 1。

[3]徐莉娜. 關于本科生翻譯教學的思考[J]. 上??萍挤g, 1997 :10。

第7篇

關鍵詞: 新大學英語四級 翻譯 答題技巧

一、新四級翻譯題型及評分標準介紹

2013年6月,全國大學英語四級考試改用新題型,其中翻譯部分由原來的句子翻譯改為段落翻譯,翻譯內容涉及中國的歷史、文化、經濟、社會發展等。四級長度為140~160個漢字,滿分為15分,成績分為六個檔次:13-15分、10-12分、7-9分、4-6分、1-3分和0分。具體評分標準如下:

二、新大學英語四級翻譯答題技巧

(一)通讀全文,對于自己熟悉的單詞、詞組或者搭配進行標注。

四級考試翻譯部分的答題時間為30分鐘,時間充裕。學生必須首先通讀全文,對文章的大概意思和要求有所了解。同時,這樣對于文章采取何種翻譯方法可以做到心中有數。

30分鐘的時間翻譯150字左右的文章,時間綽綽有余,為了保證譯文的質量和書寫的整潔性、規范性,學生最好事先打好草稿,檢查核對時,注意拼寫及字母大小寫是否正確;時態使用是否得當;名詞復數及第三人稱單數是否關注到。這樣既可以避免大錯,又可以杜絕小錯,做到不該丟的分不丟。

(二)盡量選擇簡單、把握性大的詞匯或者搭配。

在做翻譯題的過程中,難免會遇到“一詞多譯”的情況,學生應該選擇自己把握性強、最不容易出錯的表達方式,而并非難度較大的翻譯方式。翻譯的標準和評分的判定雖然會考慮到詞匯的運用,但是其最基本的要求是準確。如果不能百分百確認自己所選詞匯或者表達的書寫、運用是否正確,則最好采取退而求其次的方法會更穩妥。短文翻譯答案不唯一,只要能做到意思表達清楚,句子流暢,準確無誤,就可得分。

(三)靈活使用各種翻譯方法。

學生在翻譯過程中最容易犯的錯誤就是以中文的思維做英文翻譯,其實,諸多翻譯方法靈活使用可以使譯文更加優美。如:

1.詞性轉換法:漢語表達較為動態,英語表達較為靜態。漢語中動詞使用較多,而英語中常常用名詞、形容詞、介詞等表達動詞的含義。在漢譯英時,靈活轉換詞性,會使英語句子合乎語法,表達更地道。

例1.信息技術(Information Technology)正在飛速發展。

參考譯文:Information Technology is undergoing rapid development.

原句中的動詞短語“飛速發展”轉譯為名詞短語rapid development,表達更地道。

2.合并譯法:漢語講究意合,英語注重形合。漢語中有大量的短句并用,這些短句靠意思連接在一起,中間可以沒有任何連接詞;英語句子則如參天大樹,枝葉之間都有脈絡、有銜接。在漢譯英時,考生要利用英語的從句、非謂語動詞結構、短語等形式,將漢語中的短句合并譯為英語中的長句。這種翻譯技巧可以稱為合并譯法。

例2:許多西方人會選咖啡,而中國人則會選茶。

參考譯文:Many westerners choose coffee while Chinese people tend to choose tea.

原文的兩個短句是對比關系,在翻譯或英語時,可以用連詞while連接。

3.主語的選擇和語序的調整。漢語句子重主題,英語句子重主語。因此在漢譯英時,漢語句子的主語未必要作英語譯文句子的主語。學生在翻譯時,首先要確定譯文句子的主語和謂語,然后按照英語表達習慣,將定語和狀語調整到合適的位置。

例3:烹飪技術和配料在中國各地差別很大。

參考譯文:Cooking methods and ingredients vary greatly in different parts of China.

原句的主語是“差別”,譯文如果仍以“差別”作主語,就會有頭重腳輕的問題,而且中式英語痕跡較重。如果以“烹飪技術和配料”作主語,將“差別”譯為動詞vary,句子結構就會比較平衡,表達效果較好。

三、結語

新全國大學英語四級考試大綱對于學生“譯的能力”的要求是:能借助詞典將難度略低于課文的英語短文譯成漢語,理解正確,譯文達意,譯速為每小時300個英語單詞。能借助詞典將內容熟悉的漢語文字材料譯成英語,譯文達意,無重大語言錯誤,譯速為每小時250個漢字。該要求在試題改革中已完全體現,同時,從翻譯材料的側重點和范圍不難看出,考試注重學生對語言的實際運用能力的培養,不僅是翻譯方法的使用,還是翻譯材料的選擇,都是學生日常生活中能接觸到、用得著的知識。因此,要想提高翻譯能力,在大學英語四級翻譯部分拿高分,除具備一定的專業知識外,還應該注意知識和技能的日積月累。

參考文獻:

[1]張曦.2013年12月四級翻譯真題點評.新東方英語大學版,2014,2.

第8篇

一、分析教學目標,有針對性地實施教學

專業英語和通用英語的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有著顯著的差異。專業英語教學是為實際工作服務的。為了能更好地達到教學目標,教師需要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使其掌握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在實際教學中,專業英語主要涉及專業詞匯的教學、常見句子結構的分析、句子翻譯等方面。針對這些教學內容,教師在教學中必須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

二、采取多種教學方法,培養學生記憶專業英語詞匯的能力

專業英語詞匯是學好專業英語的必備條件。教師在教學中需要培養學生記憶專業詞匯的能力。筆者在教學中主要采取以下幾種方法進行教學。

1.教會學生正確拼讀單詞

筆者在教學中首先教會學生正確拼讀音標,學會音節的劃分,然后在單詞學習中讓學生反復拼讀直到熟練劃分音節并能夠正確拼讀。

2.注重單詞構詞法特點的講解

筆者在單詞教學中注重給學生講解常見詞匯的前綴、后綴、專業英語詞匯常見的構詞法(合成、轉化和派生)等。

3.采用多種教學方法幫助學生記憶英語詞匯

筆者在教學中主要通過讓學生反復拼讀單詞、填詞游戲、圖片講解、詞匯練習、分組比賽、單詞造句、默寫等方式記憶專業詞匯。

三、通過分析講解,培養學生分析句子結構的能力

1.分析并講解專業英語常見語法現象

專業英語句子特點是L句多、句子結構復雜。常用句型中通常會涉及形式主語、定語從句、不定式短語、非謂語動詞(動名詞或分詞)、被動語態等語法。學生掌握了這些語法的應用,就能正確地分析句子。筆者在教學中主要針對這些語法問題進行分析講解。

2.分析句子種類及構成特點

在掌握了專業英語所涉及的基本語法后,教師要引導學生正確判斷句子的種類,并根據句子特點找出句子的主語、謂語和短語動詞等成分。簡單句的主謂成分比較容易理解,而長句通常會涉及并列句和復合句,復合句中最常用的是定語從句。長句的主語通常由幾個并列的名稱或名詞性短語構成。謂語則一般由幾個并列的謂語動詞構成。短語動詞則常包括介詞短語、分詞短語、動名詞短語、不定式短語和形容詞短語。分詞和介詞短語通常緊跟在名詞后面,動名詞短語常常充當主語和賓語。

3.及時糾正學生在句子結構分析中存在的常見問題

句子結構分析中,很多學生不能正確判斷句子的謂語。他們通常會把分詞短語和動名詞短語當成謂語,不能找出長句中應用最廣的定語從句以及從句中的主謂成分。因此,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找出謂語動詞和非謂語動詞短語之間的區別;而專業英語文章中經常會出現由that引導的定語從句,它通常放置在名詞或代詞的后面作定語,但如果that在句中不充當成分,一般是同位語從句。這樣,在多個句子分析講解后,多數學生能正確地分析判斷句子結構并輕松地理解句子。

四、反復操練,培養學生快速理解和翻譯文章的能力

學習專業英語的最終目的是在熟練掌握詞匯的基礎上理解并翻譯所學文章,最終能閱讀英文說明書、操作手冊等。在教學中,教師在引導學生正確分析句子結構后,要讓學生對句子進行翻譯練習,幫助學生分析中英文句子結構的區別,指導他們根據中英文的不同特點進行翻譯,及時糾正學生在翻譯中出現的問題,并安排學生課后翻譯一些相關內容的專業文章或說明書。

五、編設情境對話,提高學生英語口語能力

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其口語水平,教師可以在專業文章講授結束后編設與文章相關的情境,鼓勵學生利用所學專業詞匯編寫對話,并采用分組練習、競賽等方法促使學生更好地熟悉專業詞匯,提高自身的英語口語水平。

第9篇

[關鍵詞]跨文化因素 英語翻譯 技巧分析 準確性

[中圖分類號]H315.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4)09-0033-01

在經濟全球化時代背景之下,英語學習的重要性日益突出。英語翻譯在人們日常學習生活中越來越重要,它包括西方先進文化與生產力,以及西方社交禮儀方面的內容,可以說英語在進行翻譯過程中包含了較多的文化因素。所以,英語翻譯過程一定要專業并且有一定的針對性。我國在發展過程中,只有不斷提高英語翻譯的準確性,才能將我國文化有效地進行傳播,使我國能夠在國際得到更好的發展。

一、跨文化因素對于英語翻譯的影響

(一)中西方不同生活習慣

中西方人在生活還有飲食方面的習慣是完全不一樣的,這就使得英語翻譯過程中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中國人見面喜歡進行寒暄,詢問對方最近怎么樣、孩子成績如何,等等,這是中國人表達關心的一種獨特方式。但是西方人大多反感對方問這樣的問題,西方社會較為重視隱私方面問題,不喜歡對方在談話過程中提及自己的私生活,認為這是一種不夠尊重的表現。

(二)對待事物的不同認識引起翻譯出現問題

在進行英文翻譯過程中,可以清晰發現中西方對事物的認識是完全不一樣的?!褒垺睂τ谖覈鴣碚f是吉祥的象征,但是在西方許多神話故事中,龍都是以邪惡的形象出現的。中世紀歐洲,龍代表的是罪惡,圣經章節中,著名的惡魔撒旦就曾經被認為是the great dragon。從這里可以看出,“龍”在中西方文化中存在著很大的差異,所以,在進行英語翻譯過程中,一定要考慮到文化差異,提高翻譯準確性。

(三)中西方不同的哲學

哲學是人們認識世界最重要的一門學科。各個國家的地理環境、氣候都不一樣,這些差異影響著人們對于世界的認識。中國的地理環境以及文化發展歷史與西方國家存在明顯差異,使得中西方產生不同的哲學流派、不同的世界觀。這些文化差異因素都會影響英語的翻譯。

二、基于跨文化因素的英語翻譯技巧分析

(一)準確用詞

一般情況下,英語的翻譯工作講求準確用詞,只有這樣才能保證翻譯的準確性,實現無障礙交流溝通。英語在翻譯過程中,任何一方出現用詞上的錯誤都會造成巨大影響,因此,一般情況下,為了不出現歧義,都會選擇使用單一詞義的詞匯代替多詞義詞匯,比如give使用grant代替。在一些英文書面翻譯中,為了能夠有效表達正確含義,一般都選擇同類詞的重疊使用,保證翻譯的準確性、嚴謹性。英語單個詞匯的含義通常與整個語句的語言環境有著密切聯系,也就是說同一個詞匯在不同的語言環境下會產生不同的含義。這都是英語翻譯過程中必須重視的問題。

(二)縮略詞的使用

英語詞匯翻譯過程中,存在著大量縮略詞的翻譯。在英語翻譯過程中,靈活使用縮略詞能夠有效節約時間,并且清晰簡潔的字母能夠有效減少雙方溝通過程中存在的歧義。例如APEC(Asia-Pacific Economic Cooperation)亞太經貿合作組織;ISO(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國際標準化組織等。相關翻譯人員必須重視英語縮略詞的積累,并且盡量保證自己能夠熟知這些縮略詞全稱,能夠準確說出中文含義。如果是將中文翻譯成英文,也應該盡量使用縮略詞方式,例如工商管理碩士可以將其翻譯為MBA,這樣能夠提高引文翻譯的專業性,并且能夠使翻譯工作簡單明了。

(三)一些英文語句的翻譯技巧

在一些英文語句翻譯過程中,必須使用一定的技巧進行翻譯。常見的英文句子翻譯技巧有反譯法、順譯法以及綜合法等。下面我們舉一個反譯法例子進行講解。使用反譯法進行句子翻譯過程中,句子的重心一般在前面,而中文使用情況則完全相反。例如:

We believe that the young generation will prove worthy of our trust.我們相信,年輕一代不會辜負我們的信任。

三、結束語

由于語言文化習慣、生活習慣上面的差異,使得英語在翻譯過程中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想要準確進行英語翻譯,就必須對中西方語言文化進行一些了解,掌握相關的專業詞匯,保證英文翻譯工作能夠順利進行。

【參考文獻】

第10篇

本文分別就英漢翻譯中英文幾種主要句型的主語確定來談論上文提到的現象:即英漢句法架構在主語位置上的巨大差異。

關鍵詞:英漢翻譯 主語 主語確定 英漢差異

一、英語存在句漢譯的主語確定

英文存在句是描述客觀存在的事物,其所處的范疇一般以空間和時間為事物存在的根據。因英文存在句是倒裝句,其真正主語后置。但是,在漢譯過程中,往往可以忽略原句中的真正主語,而將句子中表示空間或時間的狀語部分翻譯成中文的句子。這是因為中文主語的靈活性。一般而言,英文中能做主語的不外乎以下幾種:名詞或其短語、代詞、動詞不定式(短語)、動名詞(短語)、主語從句,以及部分以年份作為主語的特殊句型。而中文主語可由以下成份充當:名詞(短語)、動詞(短語)、形容詞(短語)、狀語(短語)等。因此,漢譯中用時間狀語或地點狀語做主語是使原語更符合漢語習慣的一種翻譯技巧。

例1:There are two trees in front of the classroom.

參考譯文:教室前面有兩棵樹。

以上最簡單的例子可看出,我們并沒有以two trees 這個真正主語翻譯為中文的主語,而是將in front of the classroom這個狀語翻譯成譯文中的主語。

例2. There were two car accidents yesterday.

參考譯文: 昨天發生兩起汽車事故。

同樣,例2也是以yesterday為主語來翻譯,這樣更符合中文的行文習慣。

之所以出現以上主語調整情況,主要還是由于受到漢語的思維習慣影響。一般漢語行文順序為:時間地點人物起因經過結果。當英文存在句中確實人物這一主語要素時,漢譯時就將時間或地點翻譯為譯文主語,而這符合中文的行文習慣。

二、存在句中包含定語從句的主語確定

英漢翻譯中定語從句有四種最基本翻譯技巧:前置法、后置法、融合法、翻譯成狀語從句的后置法。 其中融合法又稱為溶合法或合并法。 融合法是指把英語句子中的主語和定語從句融合在一起,譯成漢語中一個獨立句子的一種翻譯技巧。 就其主語確定這點而論,其主句中的主語即there be 存在句中的真正主語作獨立句的主語,而其從句的主語省略不翻譯,而后翻譯從句的謂語動詞為整個獨立句的謂語動詞。 這樣的獨立句緊湊,簡潔,更符合中文的表達習慣。

例3: There seems to be nobody who knows the answers.

參考譯文: 似乎無人知道答案。

例4: There were many people who went to visit the hi-tech exhibition.

參考譯文:許多人去參觀了高科技展覽。

三、英文原句中的人稱賓格前置做主語

中文由于受到“事在人為”思維方式的影響,其句子多數以人稱作主語。而英文確是客體性突出的語言,即其常以客體為主語,主要描寫的是客體對人的作用。因此英文常以事物作為主語或以形式主語it或形式賓語it實現其行文表達。

因為以上差別,我們在漢英翻譯時,尤為注意把客體的英文轉化為主體較突出的漢語。 試比較下列句子:

例5:The movie impressed me deeply.

參考譯文1:這部電影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參考譯文2:我對這部電影印象非常深刻。

例6:The thought of fat meat makes me feel sick.

參考譯文1:一想到肥肉就使我感到惡心;

參考譯文2:一想到肥肉我就惡心。

以上兩組參考譯文都準確翻譯了原文的意思,且語句通順,邏輯清晰。但參考譯文1采用的是英文中的原順序,原主語漢譯成譯文主語,原賓格me翻譯成漢語的賓格。但參考譯文2則不同,分別對主語進行了調整,原語中的賓格me都翻譯成了中文的主語。比對前文說到的英漢差別,以及中文的行文習慣,我們感覺參考譯文2更能讓中國人接受,更符合中國人的語言習慣。

四、被動語態漢譯中主語確定

英文被動語態由于其特殊的語法形式,其主語是動作的受動者,而在漢譯時,由于受到“事在人為”思維模式的影響下,或翻譯成無主句(“意合”的具體表現)、或增加泛指人稱如人們、我們、大家、有人等體現人為萬物之主的思維方式,尤以被動語態的漢譯體現最為突出。,在英漢翻譯中往往可按照下列方法進行確定。

4.1 當被動句中有地點狀語,由介詞“by”引導的方式狀語及“from”等表示的其它狀語時,有時可把這種狀語譯成主語,將介詞省略,而把原主語譯成賓語,這樣,就更符合漢語的習慣。如:

例7: The result of the invention of the stream engine was that human power was replaced by mechanical power.

參考譯文:蒸汽機發明的結果是,機械力代替了人力。

4.2如果英語中某些要求賓語及賓語補語的動詞是被動語態,翻譯時往往可在其前加“人們”、“大家”、“我們”、“有人”、“眾人”等含有泛指性的詞做主語。例如:

例8:With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electrical engineering, power can be transmitted to wherever it is needed.

參考譯文:隨著現代化電氣工程的發展,人們能把電力輸送到所需要的任何地方。

4.3 凡是充當主語的人或物有某種能力或獲得某種榮譽時,若原文是被動語態,應譯成漢語的主動語態。

例如:

例9:Six medical scientists were honored in 1973 by the Gairdner Foundation of Toronto, Canada, for outstanding research.

參考譯文:由于杰出的研究工作,六位醫學科學家榮獲了加拿大多倫多蓋爾德納基金會的獎金。

綜上所述,英漢翻譯在主語確定問題上確實值得探討。本文僅簡單談論存在句,it作為形式主語的基本句型以及定語從句的主語確定問題。由于本人學識淺薄,研究不透,歡迎指正。限于篇幅,關于翻譯中的主語確定問題還有許多有待挖掘的地方??傊?,希望本文對于翻譯教學和研究起到一定作用。

參考文獻:

[1]連淑能.英漢對比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2]呂志魯.英漢語法對比分析[M].電子科技大學出版社,1995.

第11篇

關鍵詞:“洋涇浜”英語名詞過渡詞實踐

瓊•平卡姆女士在她的《中式英語之鑒》中對“洋涇浜”英語是這樣定義的:所謂“洋涇浜”英語就是那種畸形的、混合的、既非英語又非漢語的語言文字,也可稱其為“具有漢語特色的英語”。

例如,每個國家都有責任保護野生動物的生存環境。(Everycountryhasaresponsibilitytoprotecttheexistenceenvironmentforwildlife.)句子結構似乎沒有問題,但是抽象名詞“existence”卻是多余的。其實,作為英語教師,我們經常會遇到這樣的學生譯作。這種現象影響之深,傳播之廣,不能不引起重視。

一、“洋涇浜”英語產生的原因

1.對英文單詞意思理解不清

在上面所舉的例子中,錯誤的主要原因是對environment這個詞的英文意思不太理解。根據《新牛津英語辭典》(TheNewOxfordDictionaryofEnglish)和《韋伯斯特大學英語辭典第九版》(Webster’sNinthNewCollegiateDictionary),environment是指生存的地方。因此,就已經含有“生存環境”的意思,existence放在environment前面就是多余的。

由于我們學習英語單詞的含義時習慣通過背誦該詞的漢語解釋,而不是直接在閱讀中理解或記住英語釋義,那么受漢語思維的影響是不可避免的。而且中文的“范疇詞”,如“重要性”,“認知度”,“方面”等在漢語里比比皆是,但在英語里卻成了多余的詞。作為英語專業的學生,我們應該培養對英漢兩語修辭,文體之間的差別的敏感性,并注意了解英語單詞,特別是名詞的英文釋義。

2.受現代中、英文不良文體的影響

在現代漢語和現代英語中,政論或學術文章,為提高其學術性,大量使用高雅、抽象名詞,再加上一些形容詞語,顯得與眾不同;大公司為利益驅使,采用模糊詞語,為可能產生的糾紛埋下伏筆;在外交場合,為了避開敏感問題,往往采用一些模棱兩可的用語。

“洋涇浜”英語大量存在于主要仰賴名詞表達他們的意義的句子里。最常見的“洋涇浜”英語則是對名詞的誤用。

瓊•平卡姆女士在她的著作中提出了一系列克服“洋涇浜”英語的辦法,這里不再贅述。下面僅就名詞和過渡詞這兩方面來談談個人看法。

二、避免冗余的名詞

英國作家總是強烈譴責抽象語言的過度使用。美國學者雅克•巴森在其著作《簡單與直接》中表達他的觀點:“能寫作中能用具體名詞就不要用抽象名詞,這樣一來,你的文章就會顯得清晰有力。不必要的抽象化是現作中最糟糕的缺點之一——即依賴被動語態及由介詞連接的一長串的名詞?!睘榱烁宄牧私獠槐匾某橄笤~是如何妨礙交流的,我們看幾個例子。下例中,A句是學生譯作,屬于“洋涇浜”英語,而B句則是改善的句子。以下皆同。

A:Youshouldhavetheappearanceoffriendlyself-confidence.

B:Youshouldappearfriendlyandself-confident.

A句包含兩個抽象名詞而B句沒有一個。A句里的抽象名詞不僅使陳述變得更長,而且也是句子內容更難了解。如何避免多余的名詞一般有以下兩種方式:

1.弄清詞語的英文釋義,去掉意義重復的名詞

如“現代化進程”里的“進程”是多余詞,因為根據《新牛津英語辭典》(TheNewOxfordDictionaryofEnglish)和《韋伯斯特大學英語辭典第九版》(Webster’sNinthNewCollegiateDictionary),revolution(現代化)本身就是一個建設過程。再如,“這是一場思想領域里的革命?!比缱g成Thisisarevolutioninthesphereofideology.那么sphere就是多余詞,因為ideology本身就是思想領域的意思,這句話可譯成:Thisisarevolutioninideology.

2.改變名詞詞性

如果這個抽象名詞含有要傳達的必要內容,最先考慮的辦法是用動詞替代,如:

例1A:Hewassoengrossedinthebookthatheevendidn’tpayattentiontotheknockingatthedoor.

B:Hewassoengrossedinthebookthathedidn’theartheknockingatthedoor.

例2A:Readingofnewlypublishedmaterialsisalsoimportant

B:Itisalsoimportanttoreadnewlypublishedmaterials.

此外,用動名詞來代替抽象名詞也是常用的。動名詞部分是動詞,部分是名詞,兼具兩者的特性。它可能會像名詞一樣顯得厚重,笨拙,所以在上面例2中我們要把reading改作read。同時,動名詞像動詞一樣,能給一個僵硬,無生命的句子以動感。如:

例3A:Thereisnowaytoturnbacknow.

B:Thereisnoturning-backnow.

例4A:Thecompanybeganitsissuanceof1000millionforeigncurrencyBsharesyesterday.

B:Thecompanybeganissuing100millionforeigncurrencyBsharesyesterday.

三、正確使用過渡詞

英語寫作中一個基本的要求就是觀點之間要合乎邏輯。一個學生在詞匯和句法上沒有問題,但是他的翻譯或作文可能還是顯得不流暢。這主要是缺少連貫性,也就是缺少過渡詞或者使用不當。所謂過渡詞就是連接兩個信息之間的詞。英國翻譯研究界的元老彼得•紐馬克(PeterNewmark)認為“過渡詞連接兩個句子,使之從已知信息過渡到新信息”。句子結構因此隨著思考的軌跡,確保文中有時間,空間和邏輯順序。英語中常用的連接詞有“and”“but”“if”“also”“too”“since”“then”。他們是英語中最有用的詞。這類詞表達出作者的思路,使讀者更容易理解。除簡單句外,幾乎所有的復合句和復雜句都需要過渡詞來表達他們之間的邏輯關系。然而,漢語中的過渡詞不如英語的多。中國學生經常在翻譯,寫作中省略過渡詞,使英語為母語的讀者很難跟隨他的思路。往往漢語中只是暗示的邏輯關系在英語中必須要清楚的表達出來。本科階段的學生通常能意識到使用過渡詞,但是最常犯的錯誤是將“and”或“also”放在需要“but”或“however”的地方。例如:

Thegrown-upshadcoffeeandthechildrenwantedmilkinsteadofcoffee.(大人喝咖啡,孩子們沒喝,他們要的是牛奶。)

在中文句子里沒有出現“但是”這個詞,然而它暗示了這個意思:是的,大人的確喝了咖啡,但是孩子們不是這樣的情形。后半句對前半句起到的不是強調而是削弱的作用。因此正確的翻譯應該用“but”而不是“and”。

四、結論

從上述的討論中,我們知道不必要的詞是檢驗洋涇浜英語的標志。冗余的抽象名詞和錯誤使用的連詞是其中最常見的錯誤。平卡姆女士針對這一問題主張多用動詞少用名詞。從平卡姆女士書中所舉的例句可以很清楚地看出,她接觸的主要是政治經濟方面的文章。而這方面文章的原語言最大的特點是有很強的中國特色,有很多意思空泛的“范疇詞”,如“重要性”,“認知度”,“方面”。翻譯者在處理這些文章的時候,為盡量保留漢語特色,難免不出現名詞使用率過高。

但是,政論性文章不同于文學著作,要求文字簡練,不用那么多的修飾語。我認為,這里平卡姆女士是指反對濫用意義空泛的名詞,而非反對使用抽象名詞。

幾乎所有的專家都認為好的英文散文的風格應該是簡潔的。對此筆者深有同感。要翻譯或寫出好的英文文章,理論很重要,但實踐更為重要。多讀名家的精品,自己動手翻譯或寫作,才能提高翻譯和寫作水平。但是目前有一種傾向,有的大學把本科生當研究生看待,不是引導學生提高翻譯寫作水平,而是引導他們去學習高深的翻譯理論甚至是語言學理論,其實這樣的做法是不太妥當的,鼓勵和指引他們閱讀與實踐才是提高寫作和翻譯水平的最佳途徑。

References:

[1]Pinkham,Joan.TheTranslator’sGuidetoChinglish.Beijing:ForeignLanguageTeachingandResearchPress,2000.

[2]Rears,Judy.TheNewOxfordDictionaryofEnglish.NewYork:OxfordUniversityPress,1998.

[3]Dalgish,G.M.Webster’sNinthNewCollegiateDictionary.NewYork:Merriam-WebsterInc,1987.

[4]Barzun,Jacques.SimpleandDirect:ARhetoricforWriters.NewYork:HarperandRow,1975.

第12篇

關鍵詞:歌詞英譯;意美;音美;形美

導論

當代中國著名學者、翻譯家、翻譯理論家許淵沖先生提出了詩詞翻譯的“三美”原則。他認為詩詞翻譯要注重“意美”、“音美”、“形美”,三者重要性按順序排列[1] 。歌詞是詩歌的一種特殊形式,因此歌詞翻譯屬于詩歌翻譯的一種,同時詩歌翻譯也屬于文學翻譯的范疇,具有文學性;初除此之外,詩歌本身還具有音樂性。

一、“意美”原則

“意美”不僅要求表達原作的表層意思,還要展示其深層含義,不僅要表達原作的字間意思,還要傳達原作的言外之意。意美就是譯詩要和原詩一樣能感動讀者的心[2] 。如果在“意美”、“音美”和“形美”不可得兼的情況下,首先可以不要求音似和形似,但是無論如何也要盡可能地傳達原文的意美。中文版的“吻別”是一首抒情歌曲,經翻譯后,多了幾分深情,歌詞淺顯易懂,在網絡上一直很流行,也是一首西方流行音樂愛好者和英語學習者都不可錯過的好歌。英譯文采用了符合英美人習慣的詞如 “heart and soul” 、“now or never” 以及一些口語中常用的詞如 “wanna”,同時為了修辭而省略主語或者將形容詞后置,如 “haven’t (got) a clue =( I )haven’t (got) a clue” “mountain high = high mountain”,這些歌詞準確傳達了歌唱家要表達的愛意。

二、“音美”原則

“音美”即重視原文的音韻和節奏,借助雙聲、疊韻、重復等多種手法來再現原文的音美。在兩個詞匯都能傳達原文的意美的情況下,其中有一個還能傳達原文的音美,那么翻譯的時候,當然是選擇兼備音美的詞匯。即使一個詞匯只能傳達八分意美和八分音美,那也比另一個能傳達九分意美和五分音美的詞匯強 [2] 。

1、節奏感

節奏對曲調激昂的歌曲尤為重要,而英語的詞是由一個或一個以上的音節構成,在翻譯過程中,對節奏的處理要遵循原歌詞的要求,盡可能保持原節奏。歌曲“吻別”英譯文采用了抑揚格,很好地體現了中文歌詞節奏,輕重緩急到位、抑揚頓挫感明顯,對于演唱者來說有利于感情的抒發,對于聽者來說悅耳。且看歌曲第一節:

躲避在 風雪 之中,

hiding from the rain and snow,

嘗試著 忘記 過去, 可是 我卻 無法 做到,

trying to forget but I won''t let go,

凝視著 擁擠的 街道,

looking at a crowded street,

聆聽 自己 心跳的 聲音,

listening to my own heart beat,

世界上 有 那么多 的人,

so many people all around the world,

告訴我 哪里 可以 找到 象你 一樣的 女孩,

tell me where do I find someone like you girl,

把我 帶進 你的 心扉,

take me to your heart,

把我 帶進 你的 靈魂,

take me to your soul,

2、音韻

音韻是詩歌韻律的重要構成因素之一,直接體現詩歌的音樂美感。劉宓慶在《翻譯美學導論》中指出,“所謂‘韻’的實質都是一樣的,即‘音節中的元音(韻母)相同,元音(韻母)前的輔音(聲母)不相同’,元音(韻母)后的輔音(聲母)相同’” [4] ,這就為實現詩歌翻譯中音韻的轉換提供了現實的基礎。為了保持歌曲音韻上的美感,譯文多次用到尾韻,如譯文中的 “heart beat”、“give me your hand before I’m old”、“don''t need too much talking without saying anything, all I need is someone who makes me want sing” ,還用到首韻,如 “love is now or never”。

三、“形美”原則

“形美”就是要再現原作的長短,對仗,重復等形式方面的特征。

1、句子長短

句子長短是體現原作的形式之美的基礎。“吻別”中文歌詞一共五十二句,全曲分為兩小節,最短一句歌詞共五個中文字,最長一句有十九個字;其英文歌詞在句子長短,工整方面很好地再現了原文句子特色,最短的句子由四個單詞組成,最長的只有十單詞。

“給我你的手……”(第一節、第十句)

“give me your hand”

“我只是需要有一個能聽我說出所有感受的人,”(第二節第六句)

“all I need is someone who makes me want sing”

2、重復

重復不僅僅是一種修辭手段,也是體現譯文形美的一種有效手段。分析原歌詞我們知道,原文的重復不僅僅在形式上得以體現,還在句式上也得到了體現,如:

“把我帶進你的心扉,…… 而這一切都很簡單,把我帶進你的心扉”

“take me to your heart,… it''s easy take me to your heart.”

“把我帶進你的心扉,”

“take me to your heart”

“把我帶進你的靈魂,”

“take me to your soul”

如果不遵循句對句的翻譯,句子調度較大,就會影響歌曲感情的表達,也有悖于“忠實原著”的要求。

總結

綜上所述,英文版歌曲“吻別”當今之所以在網絡上走紅,與其很好地體現了許淵沖先生提出“三美”原則分不開。歌曲是各國人民抒發感情的一種方式,歌詞的翻譯顯得非常有意義。由于歌曲的旋律是既定的,因此它給歌詞的翻譯提出了許多限制條件,歌詞翻譯也比較復雜。筆者認為它不僅要求譯者有一定的樂理知識,豐富的作詞經驗和較高的藝術修養,還要有殷實的外語基礎,也要求譯者在具體翻譯實踐中遵循許先生提出的詩詞翻譯的三大根本原則。

參考文獻

[1] 許淵沖. 文學與翻譯[M]. 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2003.

[2] 許淵沖. 翻譯的藝術[M]. 北京:五洲傳播出版社, 2006.

[3] 劉宓慶. 翻譯美學導論[M]. 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

2005.

主站蜘蛛池模板: 肃南| 双辽市| 房产| 南充市| 高安市| 屯门区| 周口市| 宁武县| 榆树市| 富顺县| 墨竹工卡县| 吉木萨尔县| 石城县| 聊城市| 秭归县| 桃江县| 内江市| 涪陵区| 刚察县| 徐水县| 泽州县| 达拉特旗| 扬州市| 和林格尔县| 三台县| 湘阴县| 赣州市| 抚宁县| 定边县| 德江县| 北流市| 沂水县| 珲春市| 稷山县| 镇康县| 汝州市| 乐清市| 买车| 茶陵县| 尚志市| 高陵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