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2-11-15 14:43:10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篇圖書出版流程規范化管理研究,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圖書出版流程管理中要體現規范化原則,只有不斷優化流程、關注重點工序,才能保證圖書質量實現提升。隨著圖書出版高質量發展,出版社要始終將質量放在首位,提升出版流程管理規范化水平,形成完善的圖書質量管理體系,將各項政策法規落到實處,將更多優秀的高質量圖書提供給廣大讀者。唯有如此,才能實現出版流程的優化,讓重點工序得到全面管理,確保圖書質量滿足要求,實現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提升。
一、圖書出版流程管理的重要性
通過對圖書出版流程進行規范化管理,能夠顯著提高圖書出版質量。出版社要想增強自身的社會影響力,就應該出版更多高質量的圖書,才能在廣大讀者群體中樹立良好形象,而通過加強圖書流程管理就能順利實現這個目標。出版社不能過于看重圖書數量,將目光只局限于短期效益上,導致出版的各類圖書質量不達標,雖然短期內可以獲得豐厚利潤,但是可能因為質量問題被相關部門調查處理,造成不良后果[1]。要想圖書質量滿足標準與要求,相關管理部門不僅對出版社圖書加大了質量監督與檢查力度,也要求出版社及時開展圖書自檢工作,特別是加強圖書出版流程管理工作。由此可見,出版社進行圖書出版流程管理的優化,對提升圖書出版質量具有重要意義,必須提高對出版流程管理的重視程度,特別是要做好編、印、發等環節工作,才能實現出版社的良性發展。
二、圖書出版流程管理現狀
(一)圖書出版具體流程
圖書出版涉及環節眾多,有著綜合性很強的特點,出版社內部各部門必須加強合作,才能保證圖書順利出版。在圖書出版過程中,主要流程包括以下幾點:第一,編輯負責對市場情況進行調查,確保選題策劃的合理性;第二,編輯要與作者加強溝通,接受其向雜志社的投稿;第三,編輯負責上報確定的選題,再由其他部門完成選題論證;第四,在選題通過以后,與作者完成圖書出版合同的簽訂,同時受理其書稿;第五,完成書稿的編輯與加工,三審結束后發排書稿,并通過三校后完成核紅,圖書要先進行質量檢查,達到出版要求后再申請書號和獲得CIP數據,定稿后同封面設計一起交由出版部;第六,完成印刷委托手續的辦理,形成樣書且核驗正確后,可以進入印刷環節。
(二)圖書出版流程管理情況
結合圖書出版具體流程可知,這是一項細致、復雜的工作,需要管理人員做好各方面工作,保持足夠的耐心與細致,才能提高圖書出版流程管理效果。但是當前在圖書出版流程管理中還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具體來說主要包括以下幾點:第一,選題申報與認證問題,一些出版社在圖書出版中,對選題申報與認證不夠重視,導致選題不合理,結合不科學,影響了圖書出版質量;第二,不重視基礎內容,忽視審讀工作,因為基礎內容的不足,導致無法為圖書出版流程管理提供參考依據,同時審讀環節不受重視,容易在圖書出版后出現錯字、語義不明等問題,降低了圖書質量;第三,進入數字化時代后,圖書出版流程有了新的變化,但是一些出版社的圖書出版流程管理方法單一,未能根據時代要求進行創新,導致圖書出版管理中還存在不規范問題;第四,團隊合作意識不強,出版社各部門合作不到位,無法對圖書出版流程管理形成合力。由此可見,出版社必須高度重視上述問題,在優化圖書出版流程的過程中,更需要將管理工作放在重要位置。
三、圖書出版流程規范化管理的路徑
(一)圖書出版流程優化方法
第一,取消“正文設計”。在計算機時代下,作者書稿由手寫稿轉變為電子版打印稿,標題、正文等格式均由作者提前處理,排版時只需要結合編輯規定進行修改。在一校的整書環節進行版式檢查,能夠保證工序利用率,也減少費用支出[2]。第二,一校減少一個校次。以往校對的對象是手寫原稿或逐字排版打印的校樣,容易產生各種錯誤。計算機技術的發展讓書稿有了新的載體,校對時主要面對電子版打印且編輯加工的“原稿”,以及進行修改與處理的“校樣”,從而顯著降低了錯誤率。在一校樣中進行三個校次,會浪費大量時間與成本,減少一個校次就很有必要。第三,優化正文插圖制圖工序。以前書稿先編輯加工再進行制圖,編輯檢查后在書稿上粘貼,排版時在書稿內插入插圖文件。校對人員因為缺少插圖原稿,需要校對插圖,這樣很難解決繪制插圖時出現的錯誤。通過對正文插圖制圖工序的優化,提前繪制插圖,并與書稿一起加工、排版和校對,可以有效提升插圖質量。第四,增加“印前審讀”和“改正錯誤”工序。其中前者是在出版物付印前就完成審讀,能夠達到預防的作用,相比于出版后質量檢查效果更好。而后者則是在檢查錯誤后提出的改進方法,避免再版過程中未修改書中錯誤的情況,確保再版圖書質量得到提升。
(二)圖書出版流程規范化管理措施
1.優化選題申報,加強選題認證
在圖書出版流程中首要環節就是選題申報,做好相應管理工作,有利于規范出版流程,確保出版社管理工作效率實現提升。一方面,選題方向要滿足出版要求,且所屬具體板塊要明確,在選題結構上達到科學性要求。出版社結合選題內容、特征、讀者對象、同類圖書出版信息、作者信息等內容,讓選題的可行性提升[3]。另一方面,選題必須有論證報告,具體涉及選題具體名稱、讀者對象、銷售情況預測、作者信息以及選題價值特征等,并關注同類圖書出版等方面情況,出版社應該掌握全面的信息,在選題完成進度上也要注明情況。若為叢書,還需要包含詳細的主編、分冊作者等信息,并確定責任與分工。在選題論證過程中,總編輯組織開展前期準備與各項會務工作,選題申報人、出版社各部門管理人員、編校人員和發行部人員等負責參與[4]。主要流程包括以下幾點:第一,結合選題論證報告開展選題論證工作;第二,對各編輯室人員提出的選題展開論證,簽署同意意見;第三,總編輯負責編輯室、分社等選題論證報告;第四,總編輯等人員負責審閱;第五,召開選題論證會,遵循相關政策方針,確保取得較好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出版社選題論證結構要滿足質量要求,只有選題通過后才能進行出版。選題通過上述流程進行論證,并結合多方修改意見,對選題策劃方案進行優化,提高其通過率,一般在40%到50%的范圍內。
2.重視基礎內容,關注審讀環節
編輯加工屬于基礎性內容,對整個圖書出版質量影響很大,在管理中應關注以下幾點:首先,結合編輯專業分配加工稿件,將編輯人員業務專長充分體現出來;其次,制定編輯加工內部審核制度,確保及時反饋審核意見,提高加工質量;最后,在加工質量方面加大考核力度,并直接與相關人員收入掛鉤。對一些具有較強專業性與學術性選題來說,或者是很多交叉學科、社重點以及國家出版基金項目,特別是編輯在準確性上很難確定的內容,出版社還需要加強審讀,邀請行業專家進行審閱,找出其中的問題,提高圖書出版質量[5]。此外,出版社要安排專人承擔責任編輯工作,通常為初審人員,且擁有責任編輯證書。在工作中既要進行初審,也要做好稿件編輯加工與通讀付印樣,讓稿件內容更加完整,達到材料準確、文字通達、邏輯嚴密和體例嚴謹等要求。責任編輯不能出現原則性錯誤,并負責監督編輯、設計、排版、校對和印刷等出版環節質量。當選題通過以后,編輯還需要將編前準備工作做到位,及時聯系作者。獲得稿件以后,出版社必須重點關注初審、復審以終審等環節,且各環節安排不同的人員負責。在書稿編輯加工過程中,要確保學術質量、文字質量、體例、注解、圖表和附錄等滿足相關規定,且書稿篇章結構、內容表達等方面也要進行加工潤色。在復審過程中,必須對所有書稿進行審讀,結合責任編輯提出的問題做好修改。在終審環節,總編輯應該全面審視稿件,特別是要保證書稿滿足相關法律政策要求。出版社必須重點關注基礎內容,發揮審讀的作用,并落實各項獎懲措施,確保各部門人員積極性得到調動,能夠出版更多精品圖書。
3.結合數字時代要求,優化流程管理
在互聯網時代,圖書出版也實現了數字化發展,人們閱讀方式有了很大轉變,為圖書出版流程管理造成嚴峻考驗。在網絡環境,圖書出版流程管理模式和具體概念都有了變化,在應用數字出版技術過程中,編輯校對讓人員需要積極對工作方法進行創新。編輯人員必須掌握豐富的數字出版知識,提高數字出版技能,才能更好勝任圖書數字出版工作[6]。出版社也要對各項資源加大整合力度,結合實際情況確保各項資源安排更加科學合理,促進各部門加強協作,逐步推動圖書出版朝著數字化方向轉型。出版社應該充分考慮到讀者各項要求,讓圖書出版有更大文化價值,同時準確預測市場變化情況,積極引進同行業成功做法,科學制定數字出版轉型策略。各環節必須相互制約,加強流程管理,保證數字時代下圖書出版質量實現提升。
4.增強團隊合作意識,形成質量控制合力
在圖書出版流程管理工作中,需要做好很多環節的工作,需要各環節人員具備較強的合作意識,嚴格落實管理制度。為了有效整合力量,增強人員的團隊責任意識,需要將各環節人員積極性與主動性調動起來,確保形成合力,在管理上也要做好以下工作:第一,要打造圖書出版質量控制的團隊文化,將所有人員的聰明才智都發揮出來,如制定質量體系建設小組,并實行每周生產進度協調會機制。對人員配置來說,主要考慮跨部門與跨崗位協作模式,提高質量控制水平。通過這些方法,能夠從整體上增強團隊質量責任意識,也讓各崗位人員能夠積極參與到合作中[7]。第二,建立質量體系建設小組,這樣能夠讓內部質量體系變得規范,確保圖書出版流程管理工作順利開展。在質量體系建設小組中,需要出版社領導組織牽頭,具體成員包括策劃人員、編輯人員以及設計人員等。結合圖書出版流程管理中出現的問題,有針對性打造相應的質量規范體系,具體來說可以建立編輯工作流程細則、編輯出版注意規范、外編和外方合作公司的資源評估淘汰機制、引進圖書的工作流程規范、讀者服務規范等。第三,加強圖書出版各環節人員的合作,包括策劃編輯、責任編輯、設計人員以及校對人員等,每周生產進度協調會開始前針對上周圖書出版流程管理中的問題展開討論與分析,并設置本周需要完成的圖書項目。通過發揮協調會機制的作用,能夠讓圖書生產進度得到有力控制,并解決其中出現的問題,提高圖書出版的效率和質量。
5.明確崗位職責,提升人員素質
出版社為了提高圖書內容質量,也要考慮到圖書內容質量整個編輯流程,從加強團隊建設和出版創新意識開始。在以前校對過程中主要根據手寫原稿或依據原稿逐字排版的打印稿,主要目標是“校異同”。由于現在作者一般提供電子版原稿,編輯對打印稿進行加工,排版時結合編輯加工痕跡對打印稿進行修改。這樣會針對排版過程中出現漏改、錯改以及版式轉換期間出現內容丟失、錯亂等情況進行“校異同”,同時對于作者錄入錯誤、寫作差錯以及編輯錯改等情況,也要求在校對時做到“校是非”。因此,出版社需要將人員職責確定下來,并提高他們的“校異同”和“校是非”等能力。針對書稿校對中發現的差錯,且得到編輯確定的,要給予相關校對人員一定獎勵,激發他們的工作積極性[8]。出版社還要提高人員聘用的學歷標準,定期開展崗位培訓教育工作,并采取輪訓制度,從整體上提升人員綜合能力,保證圖書出版流程管理達到規范化要求。
四、結語
總之,出版物具備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等屬性,讓讀者獲得所需的優秀閱讀作品,需要圖書出版社提高思想認識,主動承擔相應責任和使命。圖書質量的高低,主要取決于編校質量是否上乘,版式設計與印刷是否精美,特別是要確保圖書內容質量具備更高的品位,能夠做到新穎有特色,在形式與內容上達到完美統一的目標。在新時代背景下,為了提高圖書質量,需要在圖書出版流程管理上做到規范化與科學化,通過梳理圖書出版流程,堅守出版目的與文化本質,在圖書內容上不斷創新。這樣出版社才能真正跟上時代腳步,出版更多高質量的圖書,也保證出版流程管理工作成效。
參考文獻:
[1]宋文姬.地域文化圖書出版提升的路徑探析[J].采寫編,2022(3):143-144.
[2]彭明蘭.淺談傳統圖書出版編輯如何應對大數據時代的挑戰[J].新聞傳播,2022(3):65-66.
[3]揚忠仁青.大數據在圖書出版中的應用分析[J].文化產業,2022(3):4-6.[4]王超.教輔圖書出版現狀及應對策略分析[J].新聞研究導刊,2021,12(24):190-192.
[5]侯楊楊.大數據時代下傳統圖書出版編輯的轉型[J].記者搖籃,2021(12):23-24.
[6]郭雪飛.新媒體視域下圖書出版創新路徑探討[J].西部廣播電視,2021,42(23):50-52.
[7]鐘博.全媒體時代傳統圖書出版的應對策略探析[J].傳播與版權,2021(10):39-41.
[8]戚德祥.融合發展時代出版企業管理生態重構研究[J].科技與出版,2020(12):10-14.
作者:吳子明 單位:江西高校出版社副編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