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2-07-04 02:40:05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篇西藏醫學職業院校微電影的運用,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1微電影作為思修課教學手段的意義
1.1教育對象分析
提升思修課教學效果的重要途徑之一就是突破教師滿堂灌的傳統模式,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如今的教育對象已經是“00后”,與高科技的飛速發展一同成長,他們樂于接受新事物,頻繁使用微信,喜歡看短視頻,是“抖音”的忠實用戶。他們是更具開放思想的一代,在他們的課余生活中,電影、短視頻是他們接觸當代文化,認識社會現實,修正自身價值觀的主要途徑。在這個過程中,他們不乏對社會現實的思考,只是如何與思修課的理論知識相結合,中間還需要一座橋梁。
1.2微電影存在的意義
微電影是相對于電影而言的一種藝術形式,其“微”在于:微時長(短時播放)、微制作(制作周期短)、微投資(投資少、成本低)。微電影不僅包括劇情片,也包括紀實性、廣告性的視頻短片[1]。微電影是影像的一種,這種載體可以作為社會的存證,這涉及對“影像功能”的認識。影像的留存,可以作為固定當時社會的視覺媒介,它記錄的是當時社會的面貌,而作為留存下來的載體便成為反映當時社會歷史的依據,隨著時間的推移,社會在變遷,影像的固定便成為社會的見證人。學生通過制作微電影,記錄社會、校園某一階段的真實場面,反映的是當代的社會問題。因此學生在攝制微電影的過程中,實際是實現了“歷史存證”,強調的是它的“呈現”意義。近年來由上海廣播電視臺和上海市衛計委聯合策劃拍攝的10集新聞紀錄片《人間世》,以醫院為拍攝原點,聚焦醫患雙方面臨病痛、生死考驗時的重大選擇,所展現的是真實的社會現實,一經上映,隨即熱播,為大眾廣為評論。這一現象足以說明,在醫學職業院校,如果采取類似方式,真實還原醫院現實場景,不僅能記錄歷史,對學生的震撼也足以引發他們對醫者職業道德的思考。
1.3微電影是文化育人的重要手段
作為一種文化載體,微電影的攝制可以向加強表現藝術性、社會主義優秀價值觀展現和更為鮮明的主題的方向努力??v觀中國傳統文化,儒家提倡“仁愛”精神,醫生的仁愛之心體現在“醫者仁術”的表達中,意味著醫務工作者要有仁愛之心,表現在從患者的利益出發,盡量減少患者的疼痛和壓力。如果醫學職業院校的學生能夠有如此的職業信仰,那么這對當今醫患矛盾的解決將有重要的意義[2]。社會中蘊藏著豐富的培養學生職業道德的素材,醫學職業院校思修課教師應當鼓勵學生走出校園,以拍攝微電影的方式認識社會,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而且能夠加深他們對醫生職業道德的認識。微電影雖然通過短暫的時間來表現醫院、校園問題,然而卻能真實地記錄醫院、校園中的人的生活、經歷。學生能夠在醫院觀察醫生與患者之間的關系,根據現實設計醫患之間某個激烈的矛盾,再通過人的肢體動作和語言,表達不同立場的人所流露出來的感情、情緒,來透視人們的思想,深入人的內心世界,反映醫生與患者的關系,弘揚醫者仁心的精神品質。通過這樣的微電影制作,學生可以明白每一個人都不是孤立的自然人,而是不同情況下的社會人,從人與人的關系可引導學生對醫生職業道德的理解,樹立未來所從事職業的理想并堅定信念[3]。
2微電影作為思修課教學改革的路徑探索
2.1明確微電影的主題
思修課第五章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這一章著重探討如何樹立正確的職業道德觀。教師在授課中,會以我國近年來涌現出來的醫生道德模范為例,為學生樹立學習的榜樣。如果在課外實踐這一環節,鼓勵學生將微電影與自己所學專業結合,能夠加深學生對榜樣的了解,認識到醫學工作者有血有肉的真實形象。思修課第六章尊法學法守法用法以依法治國為主線,教師在授課中,引導學生認識到法治精神無處不在。在未來的工作中,要堅守法律底線,對做出的決策在法律范疇充分考慮其可行性。如果能夠引導學生,在觀察社會的基礎上,進一步結合社會熱點的醫患糾紛事件,進行有重點的思考,設計微電影的主題,那么會對課堂教學質量的提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2微電影的劇本撰寫和場景拍攝
教師在指導學生確定題材之后,可以由學生自行設計情節并拍攝短視頻或者在醫院拍攝短紀錄片。無論采取何種形式,微電影題材都來源于現實,學生在醫院以旁觀者角度選取典型案例,或改編或寫實,根據課堂所學內容,升華主題,突出現實教育作用。在拍攝過程中,根據劇本所設定的特定場景,圍繞中心人物進行場景拍攝。鑒于微電影時間短、情節少的特點,拍攝期間注意介紹背景,突出刻畫中心人物,通過人物的語言、面部表情、肢體動作來表達微電影所要傳遞的正能量。
2.3教師應搭建微電影展示平臺
鑒于學生拍攝微電影重點在于題材的選擇和微電影的教育作用,所以教師對于所展示的微電影,重在主題的點評,而對于拍攝技巧以及畫面的質量,學生可以在微電影拍攝的過程中不斷提高。在展示的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結合思修課課堂內容以及專業,使學生認識到自己所拍攝的微電影展現的是醫學院學生的原創力、洞察力和價值觀,是以大學生自己的視角去發掘醫院中的道德小故事,于微小處發現美、感恩美,進而形成正確的職業道德觀。在正確道德觀的基礎上,結合社會熱點以及校園熱點,引導學生進一步思考道德和法律的關系,以法治角度評判目前的醫患關系,在道德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升職業能力,弘揚法治精神。
3微電影作為思修課實踐教學手段的思考
3.1微電影的攝制拓寬了思修課課外實踐教學途徑
以發揮學生自主能動性為主要形式的微電影拍攝活動,把影視文化、醫院現實和思修課教學有機融合起來,以醫患關系為主線,與課堂理論教學相結合,激發學生學習課堂教學內容的興趣,增強對社會現象的認知。目前高校思政課的實踐教學成果較為單一,主要原因在于沒有發揮學生自我創造的能力。攝制微電影具有很強的可操作性,學生在拍攝過程中加深了對社會現實的理解,在創作中加深對課堂教學內容的理解,形成的成果還可以在課堂中展示。以往教師一人在講臺上講述醫生職業的神圣,課堂中僅有寥寥數人回應。大部分學生認為,擁有精湛醫術、高尚醫德的醫生畢竟是少數,與己無關,課堂回應較少。教師在課堂上通過搭建微電影展示平臺,給學生展示機會,分享自己的創作歷程、心得體會,自然而然地融入課堂教學中,增進了師生課堂交流,相較于教師一人的講授,這樣的分享能夠讓學生傾聽到同齡人對課本內容的思考,對社會現實的理解,這有利于帶動學生情緒,將學生帶入課本設置的場景中,活躍課堂氣氛,促進知行統一。
3.2微電影教學存在的不足
微電影為醫學職業院校思修課實踐教學成果分享提供了新思路,但在操作中還存在一些不足,導致沒有達到預期效果。具體表現在以下方面:(1)在學生攝制的微電影中,主要以自編自導的微電影為主,反映醫院現實的短紀錄片較少。囿于學生對醫患關系理解較淺,所設計的情節過于簡單,場景過于單一,人物情緒表達過于淺薄,對于主題的思考不夠透徹。(2)電影的后期制作中,畫面比較粗糙,未突出重要情節,高潮部分沒有應有的震撼效果,導致很難體現在生老病死面前真實的人性。這樣,便無法使學生進一步認識到自我價值與社會價值的統一,個人幸福與他人幸福的統一。在今后的指導中,教師應注意幫助學生把握劇本情節或選取醫院真實案例,在拍攝中避免過于追求畫面精美,注重反映人與人之間的沖突,在矛盾中反映醫患關系的本質。這樣的微電影,在拍攝中才能起到自我教育的作用,在分享中才能起到教育他人的作用。
參考文獻:
[1]柴素芳,沙占華.微電影: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新載體———以河北大學微電影教學法為例[J].思想教育研究,2015(10):44-48.
[2]王海,柴素芳.以微電影創新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模式[J].思想教育研究,2016(4):70-74.
[3]李麗,蘇艷,才曉茹,等.醫學生職業信仰在人才培養中的作用———基于滄州醫學高等??茖W校微電影《夢想?蛻變》案例分析[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8(1):94-96.
作者:付卓婧 單位:上海健康醫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