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2-04-26 08:46:24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篇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探討,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1現有的農村集體產權制度發展與內容
上世紀80年代起,農村集體產權制度就開始了相應的變化和調整。這是因為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升,搬往城市的人口越來越多,而這部分搬離農村的人口滯留的集體產權如何處置就成了大隊所需要考慮的問題。對農村集體產權如何處理的發起時間與城市文明程度有直接關系,如北上廣深幾個這幾個城市最先開始探索如何進行改革。隨著《農業部關于穩步推進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產權制度改革試點的指導意見》的頒布,各地不斷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的改革,主要內容包括清產核資、成員界定、股權設置、資產量化、股權管理等。目前,關于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相關指導文件在我國已有14個省份進行了下發,并有將近27個省份開展了改革試點。2016年初,全國已有6.7萬個村完成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截至到2018年又增加了2.43萬個村,量化資產總額共增加了2840億元。
2農村集體產權改革特點
2.1發達城市、農村集體產權改革明顯較快
截至到2016年底,山東,浙江,北京,江蘇,廣東,5個省份,已完成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村莊已經達到全國總數的95%。分析其原因,可歸結于,這部分農村,特別是城中村,郊區村等,發達程度比較高,并且存有資產的,混合性較強,進而因為產權等問題鬧出的矛盾也就越多,接受改革的呼吁度也就越高。經濟發展程度高,生活水平相應也較高,而這部分農村人口,為追求更好的生活條件,會選擇搬往城市。而閑置下來的農村集體產權如何處理,也就成了必須要解決的問題。
2.2折股量化的產生和完善
折股量化的產生是農村集體產權制度變革的一個重要的標志。改革后,以往福利分配的分配方式逐漸被按股分紅分配取代。據相關統計數據表明,近些年的村級分紅具有較大的波動。2016年,平均每股分紅金額為662元,截至2017年平均每個股東分紅增加了152元。
3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中遇到的困難
我國現有的農村集體產權分配制度,雖然相較于之前有了比較大的提升,但是受到法律制度等問題的約束在落實的過程中,依舊會遇到部分難題。針對這部分難題需要進行仔細的探討和研究。
3.1折股量化的范圍不明確
落實好集體的范圍,是折股量化實施的關鍵。而就現階段的國情來看,集體的范圍并不是很明確。尤其是時期的三級所有隊伍基礎,是用來劃分集體資產的依據。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產生之后,包戶到個人,相應的集體的范圍逐漸被淡化,以至于發展到今天,如何具體劃分集體的范圍,尚未形成統一政策。
3.2集體經濟組織成員劃分不明確
農村集體經濟產權構成的基礎是一個個的成員,而現有的農村集體經濟構成中,尚不明確成員的構成。物權法,制度的出臺明確了農村集體財產的歸屬權卻沒有明確,農村集體資產的構成成員。依據現有的國情來看,農村集體經濟組成員的界定,尚不明確,依舊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如傳統觀念和鄉規民約的約束,現有的農村經濟,多數還是受到村民自主管理,各個地方,相應的政策都有很強的本土色彩。
3.3改革完成后的農村集體資產管理成員構成不明確
縱觀現有的已完成改革的對農村集體財產的管理團隊構成,主要有以下三種方式:第一是由區縣級人民政府直接管轄成立農業主管部門,對農村集體資產進行直接管轄;第二種是根據認繳股份的多少,成立社區股份合作制度;第三是將農村集體資產以公司的形式進行管理和運營,而管理團隊的構成,則根據公司法貫徹落實。除上述三種方式之外,還存在部分的委托制,也就是說,將農村集體資產委托給原有的集體經濟組織,進行運營管理。這種運營方式存在很大的弊端,正常邏輯講,原農村集體經濟構成成員,對當地經濟發展,有較強的認知度,而更換運營團隊之后,對當地經濟發展的認知度下降,將直接影響到農村集體資產的使用狀況。
4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措施
4.1大角度了解國內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狀況
農村集體產權制度的改革有特性也有共性,大角度的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歸屬權不易變更,而分配制度可結合當地實情進行適當調整??偨Y,國內農村集體產權制度的變更方式可分為以下幾類:首先,以時間角度來講,可以按照農村集體產權制度變更后順序來進行劃分。將已經完成農村集體產權制度變更的農村作為參照對象;其次,以分配制度來進行劃分,可按照福利分配制度和折股存量制度進行劃分。而主要作為參照對象是折股存量制度,這股存量制度的含義是指將農村集體產權按照相應的比例,折股量化給村民,而村民能夠按照自己所持有,骨量比例多少來進行福利的分配;最后,是增量配股制度,這一制度指的是在進行折股存量的同時,為實現農村集體資產的進一步擴充,可積極吸納村民資金入股,從而實現農村集體資產的增加,在進行統一運營過程中能夠調動更多的本金追求更高的利益。
4.2規范農村集體資產股權管理方式
農村集體資產股權管理是更優化的使用農村集體資產的重要保障,同樣也是避免在紅利分配過程中出現分配不清和分配不均勻等問題的有效手段。而這一管理制度的落實,需要扎根基層,可是到安放運營試點,各個地區內不同的管理方式進行抽樣采集,并觀察其取得的效果如何。此外,還有,及時解決農村集體資產在運營過程中出現的賬目不清,內容不符,甚至賬目遭到破壞等情況。而一旦成立農村股份合作社,第一要務應落實農村集體資產的移交,補齊相關手續,以及明確農村集體資產股權管理方式的運營權和所有權等等。將農村集體資產在運營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進行分析和總結,為農村集體資產運營管理過程打下良好的基礎。
4.3合理界定農村集體經濟組成成員
以往農村集體產權制度在沒有明確時,村民對農村集體產權的反應并不是很明確。而結合現有的社會實情來看,農村集體產權在制度分配的過程中,幾乎所有村民都想分一杯羹。而如何保障對農村集體產權作出貢獻的村民的合理利益,進而避免無所事事但仍想從中得利的行為,也就需要我們對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成員進行有效的界定,從而保障所實施的手段能夠公平公正,有效的進行。為此農村集體經濟組成員確定可從以下幾個角度展開討論:第一,所謂農村集體經濟,自古就是歷代村民努力和智慧的結晶。為此在對農村集體經濟成員構成進行界定時,應清晰的認識到老一輩村民對農村集體經濟作出的貢獻,還應兼顧當代先進青年對農村集體經濟的努力。兩方配合,秉承不遺漏的原則,對農村集體經濟成員進行界定。第二,農村集體經濟成員在享受到應有福利的同時還應承擔相應的責任,為此可從責任的界定以及村民對農村集體經濟所做貢獻,來進行界定。而少部分既想得到農村集體經濟所帶來的社會紅利,又不想承擔相應責任的村民則不屬于農村集體經濟成員構成部分。第三,以明確的農村集體經濟成員中,群體具有多樣性,為此,我們在對待農村集體經濟成員時,不應差別對待,應一視同仁。避免在管理的過程中,管理層出現過多的主觀意識,保障公平性。第四,保障工作的透明度。農村集體經濟成員構成的多樣性決定在日常工作的過程中,必然會存在較為明顯的差異,體現在重大事務的決策上,則容易出現少部分領導層,擅自決斷的情況。這一情況的存在不僅不利于農村集體經濟進一步發揮其應有效益,還容易影響各個成員之間的相互信任。為此在農村集體經濟運營過程中,應保障其工作的透明度,進而保障工作的順利展開,兼顧每一位成員的自身效益。
4.4完善農村集體經濟經營管理體系
一個完善的管理團隊是保障農村集體經濟,能夠健康發展,取得更大效益的有效手段,為此在發展農村集體經濟之前,應保證運營管理團隊的科學性和完整性。在農村經營管理體系比較健全的情況下,盡快完善鄉鎮普遍缺失的農村經營管理體系職能,實現鄉鎮農村經營管理工作有健全的服務組織、有固定的服務場所、有規范的服務制度、有明確的服務對象、有良好的服務手段,確保各項農村改革工作順利推進。
5結語
綜上所述,文章從農村集體產權制度的發展、特點、問題以及對策四個方面展開討論,對如何科學制定集體產權制度作了展望。現有的農村集體產權制度并不意味著結束,而是新時期更適合當下國情的產物。為此,我們還應立足實際,找出農村集體產權制度中存在的缺陷,推動改革向前發展。
參考文獻
[1]于鳳娟.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保障農村經濟建設穩步發展[J].吉林農業,2019,(02):53.
[2]葉興慶.準確把握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方法論[J].中國發展觀察,2015,(02):11-13.
[3]呂愛梅.新形勢下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現狀及對策[J].現代農業科技,2019,(02):218+224.
[4]仝志輝,韋瀟竹.通過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理解鄉村治理:文獻評述與研究建議[J].四川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9,(01):148-158.
[5]田友.找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突破口[N].焦作日報,2019-01-11(007)
作者:何傳增 單位:山東省淄博市沂源縣東里鎮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