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2-03-15 09:23:18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篇高校公共體育課程發展策略,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隨著《“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的出臺,天津市政府積極響應黨中央領導指示,制定實施《關于推進健康天津建設的實施意見》。意見中明確指出:“加大健康教育力度;把健康教育納入國民教育體系,把健康教育課作為所有教育階段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對我們高校體育教育者,提出了新的要求。
學校體育課程是普及體育運動的重要途徑,絕大多數人接受相對正規的體育運動項目的學習,都始于學校體育課程,學校體育課程教會學生各項運動項目的基本運動技能,幫助學生形成運動興趣,是人們運動思想和運動技能形成的啟蒙階段,重視學校體育發展對于“健康天津”的建設具有重要意義。高校體育是學校體育的一個重要環節,從階段學生身體發育基本成熟,心智發育基本穩定,學習壓力相對高中階段要小,有更多時間和精力參與體育運動,是培養體育興趣、學習體育運動技能較為適合的時期,這一階段對于幫助學生形成終身體育思想和學習終身體育鍛煉手段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1]。
2“健康天津”新形勢下天津市普通高校公共體育課程的發展新目標
隨著“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以及“健康天津”的提出,提升天津市全體市民體質健康水平成為一個熱門話題。老話說身體是革命的本錢,健康的身體狀況是人們完成各項工作及社會任務的基本前提,提升天津市全體市民體質健康水平,是增進市民幸福感、促進天津社會和諧穩步發展的重要保障。“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中明確指出,要普及健康生活方式,提高全民健康素養,加大學校健康教育力度,構建“健康天津”也應重視學校體育,尤其是高校公共體育的突出作用。個人認為,構建“健康天津”一條較高效的途徑,是提升廣大市民參與體育鍛煉的積極性,高校公共體育課程所擔負的責任,不僅是教會學生各運動項目技術動作。新時期高校公共體育課程的開展,應緊密地結合終身體育思想,通過高校公共體育課程,將體育運動融入學生日常生活,形成體育鍛煉習慣,才是當今高校公共體育課程更為重要的任務。在此基礎上,讓大學生熟練掌握至少一項體育運動項目,能夠指導他人進行簡單的體育運動,向身邊的人傳播健康意識并影響身邊的一部分人主動的參與到體育運動中來。
3“健康天津”新形勢下天津市普通高校公共體育課程的發展新趨勢
3.1課程“深而精”的內容設置新模式
傳統高校公共體育課程教學內容的設置,多為對一個運動項目進行16周32課時的教學,這種模式下,學生通常僅是習得該運動項目入門要領,對運動項目難有較為深入的了解和認識,較難產生深厚的運動興趣。讓學生相對長時間(連續3個學期或更長)深入學習一項體育運動項目,從運動技能、競賽規則、人文歷史、理論常識等多個角度認識和了解一項體育運動項目,通過不斷的學習深入,在運動技能不斷提高的同時,增加學生對該體項目的興趣,在運動中尋找樂趣和自我認同感,提高主動參與體育運動的積極性,并將該運動項目作為一種終身體育鍛煉的手段,在生活中延續下去。這樣的高校公共體育課程設置模式有利于培養和發現體育運動人才,為高校專項運動隊提供后備力量,有助于提升高校專項運動隊整體運動技能水平,擴大學校社會影響力,營造校園體育文化氛圍[2]。擅長至少一項體育運動項目,還有助于增強學生社會交往能力[3],拓寬就業寬度,提升學生就業競爭力[4]。
3.2新興體育運動項目的引入
高校體育課程教學內容的設置呈開放性發展趨勢,近年來瑜伽、定向越野等運動項目的引入表明,在未來會有更多的新興運動項目被引入高校公共體育課程。大學生接受新鮮事物能力強,對于新興運動項目的好奇,導致傳統的高校公共體育課程內容設置無法完全滿足廣大學生內心需求。從學生需求入手,不斷將廣大學生感興趣的新興體育運動項目引入高校公共體育課程,有助于激發學生運動興趣,逐步培養體育鍛煉習慣。
3.3課程評價“課堂內外一體化”構建
“健康天津”新時期,高校公共體育課程對學生學習情況的評價,不應僅局限于課堂上對運動技術的掌握,不能只是“跑多快、跳多高、踢多遠、投多準”等刻板的評價方式,應將學生平時課余體育鍛煉情況、業余體育競賽情況等諸多因素融入到高校公共體育課程評價體系當中。建立涵蓋課堂內外的全面、切實可行的高校公共體育課程學生運動等級評價標準,以等級評價標準的制定來激勵和引領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體育鍛煉,通過學生運動等級的不斷提高,還可以使學生得到同伴認可,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同時鞏固運動興趣,進而進一步激發主動參與體育鍛煉的積極性。
3.4提升青年教師教學活動參與程度
在以往的高校公共體育課程教學過程中,普遍存在的模式為教師教、學生練、教師指導,教師很少參與到學生的練習過程中。青年教師直接參與到學生的練習中,讓學生更直觀的觀察和模仿教師正確運動技術動作,學生能更準確更高效的掌握運動技能,也利于教師維持身體機能及運動狀態,利于與學生之間的交流,構建良好師生關系。
3.5區域內多校公共體育課程資源共享
以區域為限制,在大學城區域內或是行政區內的地理位置相近的多所高校,共享運動場、館,共享不同運動專項師資,提高教學資源利用率,以此來解決高校公共體育課程開設新運動項目所面臨的運動場、館或是師資方面的困難。高校公共體育課程的發展不能故步自封,應加強各高校間公共體育課程教師的合作與交流,相互借鑒和學習,共同提高公共體育課程教學水平,共同探討高校公共體育課程改進方案,共同開發新的高校公共體育課程資源等。
4結語
在構建“健康天津”新時期,天津市普通高校公共體育課程肩負著重要的責任和使命,以天津市各普通高校公共體育課程的改革和發展為基礎,從學生興趣愛好和實用性角度出發,不斷豐富高校公共體育課程內容,完善公共體育課程評價體系,改進傳統教學模式,力爭培養新一代會生活、會運動、強健體魄、全面發展的“津青年”,并以他們為優秀,帶領更多天津市民積極主動的參與到全民健身行列中來,幫助廣大天津市民形成體育運動興趣,養成體育鍛煉習慣,樹立終身體育思想,進而提升市民整體體質健康水平,為構建“健康天津”系列相關工作的開展鋪平道路。
參考文獻
[1]馬金鳳.我國高校體育教學改革探討[J].山東體育學院學報,2014,30(2):105-109.
[2]張彥.體育鍛煉對大學生人際交往能力影響的研究[J].高教探索,2014(5):185-189.
[3]楊炯.體育教育與大學生就業能力培養的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7(6):829-830,845.
[4]張樹巍,張勁松.高校體育課程中新興體育項目教學效果的實證分析[J].吉林體育學院學報,2017,33(2):81-85.
作者:張穎慧 高春盛 卞文昆 單位:天津財經大學珠江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