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學術之家整理 2025-03-18 15:42:27
中科院分區在SCI期刊中具有重要地位,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投稿參考:中科院分區為科研人員選擇投稿期刊提供了重要依據。高分區期刊通常具有較高的學術聲譽和影響力,科研人員可以根據自己的研究領域和成果水平,選擇合適分區的期刊投稿,提高論文被接受和發表的機會。
學術評價:國內許多高校和科研機構在對科研人員進行績效考核、職稱評定、科研獎勵等方面,常常將中科院分區作為重要的評價指標之一。
學術影響力提升:進入中科院分區表是對期刊學術質量和影響力的一種認可,尤其是對于一些新興期刊或發展中的期刊來說,獲得較好的分區能夠吸引更多優秀的稿件和讀者,進一步提升期刊的學術影響力。
雜志簡介
《Ethics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是一本在哲學領域具有重要影響力的學術期刊,由出版社Springer Nature出版,出版地區為:NETHERLANDS。
一、基本信息
創刊時間:1999年
出版周期:4 issues/year
ISSN:1388-1957,E-ISSN:1572-8439
定位:
《倫理學與信息技術》雜志是一份專注于探討信息技術領域中的倫理問題和挑戰的學術期刊。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尤其是互聯網在全球的廣泛應用,信息安全問題日益凸顯,如計算機黑客入侵、網絡病毒泛濫、保密信息泄露等,這些問題的出現,使得傳統的倫理學無法完全涵蓋信息開發、傳播、管理和利用等方面的倫理要求和規范,因此,信息倫理學應運而生。
信息倫理學的研究起源于對信息技術社會人文方面的研究,特別是計算機倫理學的研究。20世紀70年代,美國教授W.曼納首先提出并使用了“計算機倫理學”這個術語,強調將倫理學理論應用于計算機技術所引發的倫理問題。隨著研究的深入,信息倫理學逐漸從計算機倫理學中獨立出來,更加明確地將研究對象定位于信息領域的倫理問題,并直接使用“信息倫理學”這個術語。
二、內容特色
內容特色:文章風格兼顧專業性與可讀性,適合不同背景的讀者。
三、學科領域與覆蓋范圍
主要學科:哲學-倫理學。
覆蓋范圍:該刊發文范圍涵蓋ETHICS等領域。
四、學術影響力與評價
影響因子與分區:《Ethics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雜志的影響因子為3.4 ,JCR分區:Q1區,中科院分區:大類學科:管理學,分區:4區,小類學科:ETHICS倫理學,分區:3區。
發文量與Gold OA占比:年發文量:58,Gold OA文章占比:61.31%。
Ethics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中科院分區
大類學科 | 分區 | 小類學科 | 分區 | Top期刊 | 綜述期刊 |
哲學 | 2區 | ETHICS 倫理學 PHILOSOPHY 哲學 INFORMATION SCIENCE & LIBRARY SCIENCE 圖書情報與檔案管理 | 3區 3區 4區 | 否 | 否 |
中科院分區:中科院分區是SCI期刊分區的一種,是由中國科學院國家科學圖書館制定出來的分區。主要有兩個版本,即基礎版和升級版。2019年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期刊分區表推出了升級版,實現了基礎版和升級版的并存過渡;升級版是對基礎版的延續和改進,將期刊由基礎版的13個學科擴展至18個,科研評價將更加明確。
聲明:該作品系作者結合互聯網公開知識整合。如有錯漏請聯系我們,我們將及時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