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28 15:09:29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透析護理論文,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隨著血液透析患者存活時間明顯延長,血管通路問題日漸突出,成為影響患者透析質量的重要因素。對于內瘺容易堵塞、自體表淺靜脈血管條件差,難以建立直接動靜脈內瘺,不得不選擇人造血管來建立透析生命線。現對我科5例應用了人造血管內瘺患者的護理體會報告如下。1、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 患者5例,男1例,女4例,年齡48~70歲,平均年齡61.6歲,血透齡均>5年,使用人造血管平均 > 2年,每周透析時間為2~3次,每次4小時,血流量為200~280ml/min. 1.2 方法 1.2.1 人造血管內瘺手術方法 采用人造材料聚四氰乙烯血管于患者左或右前臂與肘正中靜脈或貴要靜脈、肱靜脈U型端吻合術。 1.2.2 人造血管穿刺方法 ?嚴格執行無菌技術操作,穿刺時不使用止血帶。?穿刺點的選擇 :穿刺點應輪流替換,切記定點穿刺。沿著人造血管的平行軸每兩個穿刺點距離0.5~1cm,動靜脈間的距離應在4cm以上,距吻合口3cm內的位置不能穿刺。?穿刺方法:穿刺前仔細摸清血管走向,動脈穿刺的方向可以順血流也可以逆血流,靜脈穿刺方向始終順血流方向,即向心方向,使重復循環降至最少。由于人造血管的修復較差護理論文,也可動脈穿刺人造血管,靜脈穿刺周圍血管,這樣既減少了再循環又延長了人造血管壽命。采用16G*1英寸金屬內瘺穿刺針,針尖斜面向上,呈40°~45°角刺入人造血管,進入血管后,有明顯的落空感,見回血后放低針尖角度,將針頭全部送入,安全固定。
1.2.3止血方法:讓患者自己指壓,此方法對人造血管創傷最小,并且止血效果最好。指壓方法是在拔針的同時在皮膚穿刺點上0.2~0.3cm處進行指壓,壓迫的力量為既能保持穿刺點兩端有搏動,又能控制出血。壓力過輕會引起皮下出血或血管穿刺處假性動脈瘤的形成。應做到起針和壓迫動作協調,以減少血管的損傷。壓迫時間一般為10~15min.2、結果
5例患者,人造血管內瘺均通暢,血流量200~280ml/min,2例因血栓形成閉塞再通后血流量通暢,雜音響亮。使用有效率達100%。 3、 護理
3.1 血透析前的護理
3.1.1檢查人造血管功能狀態,如有無震顫,搏動及血管雜音等,若發現減弱或者消失,應立即通知醫生,進一步確認人造血管是否閉塞。
3.1.2穿刺過程嚴格無菌技術,以穿刺點為中心由內向外螺旋式消毒直至5cm~8cm直徑的范圍,穿刺時戴無菌手套操作,以免用未消毒的手或器械等接觸穿刺部位。
3.1.3 人造血管若穿刺失敗,立即拔針,動脈去遠心端,靜脈取近心端,在人造血管上另行穿刺,適度按壓穿刺點,觀察血管有無出血,紅腫熱痛等現象,并及時處理。若局部形成血腫,24小時內用25%硫酸鎂濕敷,24小時后熱敷血管周圍血腫部位,用喜療妥軟膏按摩。人造血管禁止冷敷和熱敷。
3.2血液透析中的護理
密切觀察穿刺穿刺部位有無出血、腫脹、疼痛等情況護理論文,及時處理。人造血管側肢體禁止測血壓、抽血、輸液等治療。嚴密監測血壓,避免發生低血壓,確保人造血管流量通暢。人造血管側肢體制動。
3.3 血液透析后的護理
3.3.1治療結束后小心的拔出針,在拔出針后的瞬間立即加壓,以免穿刺針刮傷血管。輕壓棉球針刺血管的位置,指壓10~15分鐘,壓迫時間不能過長,壓迫力度的大小應根據既能止血又不影響人造血管的波動和震顫為宜。
3.3.2健康宣教 囑患者術肢體不能負重,不能用力,不穿緊身的衣服,避免外力碰撞。注意睡覺時勿將術肢枕于頭下,避免壓迫人造血管肢體血液循環不良導致閉塞。教會患者每日摸、聽血管震顫和彈性。囑患者術肢疼痛、瘙癢、腫脹等異常時,立即到醫院就診。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保持肢體清潔,透析當天穿刺點避免弄濕,以免感染。
4 、體會 人造血管
摘要。
參考文獻
[1]梅長林、葉朝陽、趙學智.實用透析手冊.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3
[2]林惠鳳、徐筱萍、翁素貞.實用血液凈化護理.上海.上??萍即髮W出版社,2005
為進一步抓好醫療護理質量,提高護理人員業務技術水平。20xx年血透室護理工作要以抓好護理質量為核心,圍繞醫院的發展規劃,本著”以病人為中心”,以“服務、質量、安全”,為工作重點的服務理念,創新管理方式,不斷提高社會滿意度。制定20xx年護理質量工作計劃如下:
一.進一步規范規章制度及工作流程。
1.根據衛生部《血液凈化標準操作規程(20xx版)》要求,結合我科實際情況,規范各項規章制度、工作流程、操作流程,確保血液透析室工作正規化、規范化、常規化、制度化。
2.制定透析風險預案和緊急突發事件的處理預案,認真學習,使血透室護士都能熟練掌握。
3.建立完善的護理質量監控體系,科室質控小組加大自查力度,發現問題及時改進,定期查找護理隱患并進行分析反饋,使各項工作程序化、規范化。
二、加強護理安全管理,完善護理風險防范措施,有效的回避護理風險,為病人提供優質、安全有序的護理服務。
1.透析時患者血液處于體外循環中,因此護理安全工作為重中之重。所以要求透析病人在透析過程中醫生護士必須全程陪護,并且保證每個班次必須有兩個護士在崗,相互檢查,包括穿刺部位有無滲血、機器設定的治療參數是否準確、抗凝劑及其他藥物的用量。密切觀察患者透析中的病情變化,時時監測病人生命體征,及時發現透析不良反應,機器異常報警及穿刺部位滲血等情況并能及時處理,確?;颊呱踩?/p>
2.做好水處理機、透析機的日常清潔與消毒保養工作,做到醫師護士技師隨時溝通,保持機器正常安全運轉,保證患者安全和高質量透析。
3.重視安全教育,組織學習護理安全管理制度,加強督促指導,檢查護理人員嚴格執行各項規章制度、技術操作規程,落實各崗位職責,根據科室具體情況,制定各種應急預案制度并演練常規應急預案的處理程序,確保護理安全,提高護理質量。
4.建立護理缺陷如實登記、報告制度和管理制度,對出現的護理缺陷分析發生原因,及時組織護理人員討論、學習,吸取教訓,提出改進措施,并及時上報護理部。護士長堅持嚴格督查各項工作質量環節,發現安全隱患及時采取措施,使護理質量事故消滅在萌芽狀態。
5.加強急救藥械的管理工作,保證急救藥械完好率100%。作到班班交接時認真核對、做到帳物相符,每周加強各種搶救儀器的性能和安全檢查,發現問題及時維修,保證搶救物品處于完好備用狀態,護士長每周檢查1—2次。
6.加強護理人員急救知識、搶救工作程序、搶救藥品、搶救儀器的使用等內容的培訓,達到人人熟練掌握和應用。
7.組織學習相關法律法規知識,增強護士的風險意識及防范意識。
三、加強院內感染管理,認真做好消毒隔離工作。
1.加強醫院感染知識的培訓,組織護理人員學習《醫院感染管理辦法》、《醫院消毒技術規范》、《血液凈化標準操作規范(20xx版)》,加強消毒隔離檢查。
2.保持水處理、配液間、治療室、透析室的清潔,每日按時消毒,做好水機、透析機的日常清潔與消毒保養工作。
3.嚴格按照血液凈化感染控制操作規程對透析用水、透析液定期檢測并做好記錄。
4.嚴格執行無菌操作技術,防止院內感染,透析病人做到一人一針一管執行率100%,一人一床一用一更換執行率100%,透析消耗品、醫療廢物按規定集中處置率100%。
四、加強護理人員在職教育,提高護理人員的整體素質。
1.采取多種形式不斷學習鞏固基礎知識、扎實基本操作,同時還要寬視野、掌握先進技術、不斷與其他醫院同行進行交流,熟知血透常見并發癥的臨床表現,熟練掌握各機型操作與報警處理。
2.堅持每月在科內舉辦護理知識、新業務新技術、專業技術培訓,以提高專業知識水平及實踐能力。
3.加強護理人員考試考核,要求理論考試合格率95%、護理技術操作合格率95%。
4.鼓勵護理人員參加自學、函授及各種學習班、研討會,使護理人員及時掌握護理工作發展的新動態。鼓勵護理人員積極撰寫論文,爭取全科在市級以上刊物發表或交流論文1—2篇。
五、做好血液透析患者的健康宣教
1.對患者護理實行責任制,要求分管護士根據所管病人開展健康宣教工作、并提供相關健康教育資料。
2.鼓勵護士通過有趣、通俗易懂等各種不同形式向透析患者及家屬提供健康教育。
3.通過詢問病人及家屬、檢查患者對疾病知識了解度,評估護士的健康教育工作。
六.進一步規范護理文書書寫。
1.護理文書書寫從細節抓起,每份護理文書做到書寫認真、及時、規范。
2.重視現階段護理文書存在問題,記錄要客觀真實、準確、及時完整,避免不規范的書寫,如錯字、涂改不清、前后矛盾、與醫生記錄不統一等,使護理文書標準化和規范化。
3定期進行護理記錄缺陷分析與改進,強調不合格的護理文書不歸檔,確保護理文書合格率100%。
七.工作量與經濟指標
1.病人收容:增加20%。
2.治療人次:增加20%
3.機器使用率:使用率保持在80%以上。
[論文摘要]目的:調查分級護理在臨床應用的現狀,找出分級護理實施中存在的問題,分析原因并提出建議。方法:隨機選取2 0 0 7年3月至2 0 0 7年9月在我院內科系統、外科系統、婦科、兒科共1 9個病區的住院病人1 816例,應用自行設計的問卷調查表,指定1名中級職稱以上護師到病房進行現況調查。結果:特級、三級護理病人的實際情況與分級護理標準基本符合;一、二級護理病人實際情況與分級護理標準不符合。結論:分級護理內容不完善是臨床病人護理級別與分級護理制度不符合的主要原因,應對分級護理內容加以改進,使臨床易于操作。
我國的分級護理始于1956年,為張開秀、黎秀芳等老前輩所倡導而成,一直沿用至今。在醫學科學和護理理論不斷發展的今天,原有分級護理制度中的內容在某種程度上已不能適應現代護理的要求[2],國內也有同行提出,分級護理的內容已相對陳舊,在臨床執行中存在諸多問題。本文通過對我院分級護理臨床實施情況的調查,研究分析了執行分級護理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解決辦法。
1對象與方法
1.1對象
隨機選取2007年3~9月在我院內科系統、外科系統、婦科、兒科共19個病區住院的病人1 816例進行分級護理實施情況調查,其中男961例,女855例,年齡6~78歲,平均年齡43.2歲。調查特級護理病人117例、一級護理病人441例、二級護理病人1 012例、三級護理病人246例,本次調查發放問卷1 816份,回收1816份,回收率100%。
1.2方法
根據分級護理制度中各級別護理的要求,設定了特級、一級、二級、三級4種問卷調查表。
1.2.1調查內容
(1)病人一般資料:包括年齡、性別、診斷、住院科室。
(2)護理實施內容包括以下6個指標:①巡視病房間隔時間:分為24h專人護理,15~30min,1h,2h,>3h,12h;②生命體征監測間隔時間:分為15~30min,1h,2h,3h,4h,6h,8h,12h;③生活自理能力評價:分為完全依賴、部分依賴、自理3個層次;④基礎護理項目:包括口腔護理、皮膚護理、會陰護理;⑤心理護理;⑥衛生宣教。
1.2.2調查方法
指定1名經過培訓的具有中級以上職稱的護師深入病房,用各級別護理問卷調查表,評價相應級別護理病人的病情,填寫調查表后收回匯總,統計出病人病情與級別護理的符合情況。
1.3符合率的評價標準
特級護理:能夠24 h專人護理、生活自理能力完全依賴的視為100%符合;一級護理:每15~30min巡視病人1次,生活自理能力完全或部分依賴的視為100%符合;二級護理:每1~2h巡視病人1次,生活自理能力部分依賴的視為100%符合;三級護理:每12h巡視病人1次,每日測體溫、脈搏、呼吸2次,生活完全自理的視為100%符合。
2結果
(1)本次調查中有266例病人的病情與其醫囑護理級別不符合,屬人為因素導致的,如醫生對分級護理認識的差異性和受收費因素影響,其級護理11例、一級護理91例、二級護理141例、三級護理23例。
(2)病人病情與醫囑護理級別符合情況見表1。
3討論
近幾年來,國內對分級護理執行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探討的人日漸增多,探討的問題愈加深刻,提出的建議應引起我們護理工作者的重視。本次臨床調查結果顯示,分級護理制度在臨床實施過程中確實存在諸多問題。
3.1分級護理內容不完善,可操作性不強
分級護理制度中有些內容較籠統,臨床執行中隨意性太大。例如,特級、一級護理對生命體征監測的間隔時間沒有具體的規定,本次調查級護理的病人間隔15~30min監測生命體征的65l例(61.3%),1h的22例(20.8%),2h的19例(17.9%);一級護理的病人中間隔1 h監測生命體征的191例(54.6%),2h的52例(14.9%),3h的17例(4.8%),4h的90例(25.7%);沒有規定具體的時間范圍,形成同樣級別的護理,病情監測的時間卻相差甚遠。
3.2分級護理制度中病情依據和護理要求存在矛盾
分級護理制度中依據病人的病情輕重來決定病人的護理級別,并規定了相應的護理要求。在一級護理中,有時會出現病情與護理要求不符,有些病人需要給予完全的生活幫助,但不一定需要嚴密的病情觀察。本次調查中,骨科一級護理病人51例,其中46例(90.2%)為臥床病人,生活自理能力低,需要完全依賴或部分依賴,護理要求很高,但是生命體征相對平穩,并不需要隨時監測,給臨床護理級別的選擇帶來問題,給臨床醫生和護理人員帶來困惑。
3.3分級護理制度中有些內容執行有一定難度,不切合實際[4]
分級護理制度中要求對一級護理病人每15~30min巡視病房1次,該標準既概念模糊,又不可執行。每次巡視病房做什么,全面評估病人病情,還是監測生命體征,是否需要記錄,無明確規定。況且,本次調查中有此需要的病人僅為3 3.4%。再說,假如一個病區有10個一級護理病人,每個病人巡視1次需要5min,那么需要3個護士連續巡視才能完成,此標準適合特護的病人應用。調查又發現一級護理巡視病房時間間隔1h的183例(52.3%),生命體征監測時間間隔1h的191例(54.6%),每小時巡視時間的例數與每小時監測生命體征的例數接近,因此取消巡視時間的規定,改為病情監測時間更為合理。
3.4分級護理中病情依據滯后
由于醫學科學的快速發展,從前的疑難、危重病例,已經能夠很好地控制或治愈,例如腎衰竭病人在分級護理中定為一級護理,隨著血液透析技術的開展,不但挽救了病人的生命,而且,定期透析病人還可以繼續參加工作。各種制度需要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進行修改,否則就會給臨床工作帶來負面影響。
3.5措施缺乏可操作性
分級護理制度中規定,對特級、一級、二級護理病人要做好基礎護理。但由于內容籠統,不同護理級別的病人需求不同,如特級護理病人基礎護理需要護士做,而一級、二級護理病人需要護士完全或部分協助。況且不同的疾病需要的基礎護理項目不同,如婦產科的病人會陰護理多,神經科的病人則需要口腔護理和皮膚護理。所以,不同護理級別、不同疾病不能一概而論。
3.6醫囑中護理級別不準確
在本次調查中有266例醫囑護理級別與病人需求不符,應為一級護理的病人,醫囑定為特級護理;應為二級護理的病人,醫囑定為一級護理等等,醫囑護理級別不準確的原因仍需要進一步探討。
4建議
分級護理制度病情依據不可能涵蓋所有疾病,建議用生命體征監測時間的長短,作為病情輕重的依據,取消巡視病房時間;另外可以根據病人的自理能力分為不同的活動度,護士根據病人的活動度給予生活協助,病情監測與生活護理應分別分級分度,匹配使用;基礎護理項目應根據病人的具體情況分別對待,以便使分級護理制度更實用、便于操作。
參考文獻
1丁言雯.護理學基礎.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9.263
2劉義蘭.對分級護理制的商榷.護理學雜志,2006,21(12):44-45
關鍵詞 護理 人才需求
為了了解護理專業市場人才需求變化、就業狀況和供求情況,使我院能及時調控與優化專業結構布局,加強專業教學標準建設,為我院在專業建設和課程建設、人才培養方案制訂、專業的拓展和新專業的設置等方面提供科學決策依據,全面提升教學質量,強化學生職業素質和職業能力的培養,增強學生的就業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更好的為各用人單位提供合格護理人才,我們護理系開展了護理人才市場需求狀況調查問卷調查活動。
2012年暑假,護理系的老師們調查了長沙市多家醫院。各家醫院以熱情的態度向我們介紹了醫院人才現狀、崗位設置、醫護人才需求數量、人才流失狀況等相關情況,使調查組的老師獲得了比較真實的人才調查數據。
1.調查內容
1.3醫院需求調研
發放問卷138份,回收138份,明確醫療機構到底需要什么樣的護理學生,將測評項目按重要性依次排序如下(表3)
1.4醫院護理服務模式
一律推行責任制整體護理服務模式
1.5醫院需要以下??谱o理人才
重癥監護人才、急診急救護理技術人才、介入護理人才、新生兒護理人才、傷口造口護理人才、靜脈治療護理人才、血液凈化護理技術人才、手術室護理專業人才、精神護理專業人才是醫院需要的專科人才。
1.6醫院對課程設置的要求
1.6.1臨床老師認為:常規課程的基礎上,臨床護士需要強化的課程有:①基本素質學習領域: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計算機應用基礎、人文素質基礎、護理倫理學;②崗位能力學習領域有:護理藥理學、基礎護理技術、傳染病護理學、急救護理技術、老年護理學;③崗位能力拓展學習領域:心理健康、心理與精神護理、通用能力、臨床營養學、護理管理學、護理論文設計、護理新進展;
其他:由于人口老齡化,老年病、慢性病、臨終關懷等課程的重要性更為突出。
2.結論及建議
2.1護士隊伍總量不夠
由于傳統的偏見,超負荷的工作壓力、家庭生活的瑣事和社會對護士勞動價值的缺乏重視,使護士隊伍中相當一部分人的心理不同程度地受到困擾,一些護士頻頻要求調崗或改行,使很多醫院護理人員常常缺乏[1]。根據湖南省護理事業發展規劃綱要(2011-2015),全省執業醫師與注冊護士比2015年要達到1:1-1:1.1,目前醫護比例倒置問題尚未解決,需要提高護士隊伍總量,為我院招生、培訓護理人才培訓提供了良好的契機。
2.2??谱o士短缺
在提高醫療質量、為患者提供優質護理方面,??谱o士優于非專科護士[2]。
??谱o士主要從事的領域有專業靜脈治療護理、手術??谱o理、麻醉護理、精神科護理、腫瘤護理與癌痛控制護理、骨科護理、腹膜透析護理、艾滋病護理、糖尿病護理、造口護理(包括造口、傷口及失禁護理)、急救護理、感染控制、心臟康復、損傷護理、臨終關懷、老年護理及器官捐贈者護理等十余個方面。目前我國在急診急救、糖尿病、手術室、感染管理、腫瘤化療、社區等6個領域發展比較成熟,具備開展專科護士的基礎,對于設立??谱o士的需求較強;今后可在急診急救、糖尿病、手術室、感染管理、腫瘤化療、社區等6個??谱o理領域開展專科護士的培養,為臨床護理工作提供??浦笇?,并在不斷完善中逐步擴大??谱o理領域,為今后開設臨床護理專家打下基礎[3]。經調查了解到:經過培訓考核認定的相關??祁I域的??谱o士人才短缺,具體需求如下:
重癥監護人才、急診急救護理技術人才、介入護理人才、新生兒護理人才、傷口造口護理人才、靜脈治療護理人才、血液凈化護理技術人才、手術室護理專業人才、精神護理專業人才。我院可爭取獲得資質開辦專科護士培訓班,以滿足臨床需要。
2.3護理教學應強化責任制整體護理觀念
責任制整體護理是護士對病人實施責任承包,從而進一步提高了對護士的素質要求,通過深化責任制整體護理內涵,護士的綜合素質得以提升,進一步豐富和發展了護理專業的內涵[4]。由于各家醫院已經全面推行責任制整體護理的服務模式,落實護理職責,深化“以病人為中心”的服務理念,倡導為患者提供全面、全程、專業、人性化的護理服務,這就要求我們的護理教學應強化責任制整體護理觀念,將“以病人為中心”的服務理念滲透到教學之中。
2.4護理專業需要設置??品较驖M足臨床需要
專業方向模式教育是新的教育模式,其核心是專業知識、實際應用能力、創新能力和專業素質的培養[5]。湖南省護理事業發展主要目標之一是推進老年、慢性病、臨終關懷等長期醫療護理服務,探索建立針對老年病、慢性病、臨終關懷患者的長期醫療護理服務模式;加強老年病科、臨終關懷科的建設,鼓勵和扶持護理型老年院的建設。如急重癥護理方向:使護生掌握危急重患者的病情觀察、搶救配合、各種監護技術(呼吸機監護、心電監護)及常用急救技術(氣管插管術的護理、氣道護理、心肺復蘇術、洗胃術、止血包扎等);社區護理:培養具備開展社區衛生服務、社區健康教育、社區康復、社區護理管理的基本能力,熟悉家庭護理、家庭病床,婦女兒童、老年人、慢性病患者的保健和臨終護理的知識和技能,使學生畢業后能成為從事社區護理、重癥監護室護理工作的??迫瞬臶6]。
我院可開設老年病、慢性病、臨終關懷等課程設置,并增加課時,申請到辦班資格,爭取資質發放康復技能證書、老年護理技能證書等,有利于學生就業、有利于滿足臨床需要。
5.對招生對象的要求
許多醫療機構已意識到,與其讓大量中專學歷的護士長期邊工作邊讀書,不如一步到位聘用大專畢業生[7]。
由于臨床優化護士隊伍結構,需要大專及以上層次的護士,且高中畢業后完成護理專業學習的護生更受歡迎,我院初中畢業而就讀護理專業的招生規??梢灾鸩轿s、并縮減中專層次護生的招生比例。
6. 適當調整課程課時
適當增加護士禮儀、技能綜合訓練的課時,主要目的在于增強及改善護生的臨床溝通能力、形象氣質及操作技能,以更適應臨床需要[8]。
強化課程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計算機應用基礎、人文素質基礎、護理倫理學、護理藥理學、基礎護理技術、傳染病護理學、急救護理技術、老年護理學、崗位能力拓展學習領域:心理健康、心理與精神護理、通用能力、臨床營養學、護理管理學、護理論文設計、護理新進展等課程的學習;重視老年病、慢性病、臨終關懷等課程。
我們將根據市場調研結果進行新的護理人才培養方案的修訂。
本課題為長沙衛生職業學院院級課題 項目編號YJKT-201201
參考文獻
[1]徐美寶 伍施,護士隊伍不穩定因素的探索和對策
[2]劉蘇君,??谱o士研究:從編輯相關論文中獲得的啟示,中華護理雜志,2011(46)6:600
[3]李秀華,高敏,郭敬霞等,??谱o士發展需求與現狀研究2005(15)5:9-12
[4]陸巍,陳湘玉,練敏,深化責任制整體護理內涵的實踐及效果,護理管理雜志,2012(12)5:379-380
[5]蔡漢權,李粉玲.高等師范院校如何開展專業方向模式教育[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06,7(1):35~37.
[6]史 平,護理專業方向模塊課程設計的實踐與探討,臨床護理雜志,2008(7)6:66-67
【關鍵詞】 學生;,,法律知識;,,醫療糾紛
摘要:從預防角度出發,總結了醫療糾紛的概念、特點及其與法律的關系。認為應用嚴格責任,老師應引導學生理解法律知識,避免醫療糾紛;學習法律知識,提高醫療質量,避免醫療糾紛是必要的。
關鍵詞:學生; 法律知識; 醫療糾紛
隨著醫療事業的發展和人們維權意識和法律意識的增強,醫療糾紛已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之一。醫療糾紛是醫患之間糾紛的一種,它是醫患關系的雙方針對醫療活動而發生的爭議,它的本質特點就是醫患雙方對醫療結果的認識有分歧,而分歧的焦點又在于不良后果產生的原因。我國于20011210正式成為世界貿易組織成員,入世加快了中國經濟的市場化[1],中國經濟的市場化涉及法律學習、工作量加大、“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是現階段我國的改革路線或治國之策[3],需加強法制學習、宣傳與教育。作為高等院校的師生,在提高專業水平的同時,學好法律知識越來越重要。
1 學習法律知識的意義
醫學院校、臨床學院應把醫學科學教育與醫學人文教育相互溝通、形成合力、形成合理有序的素質教育大局[4]。我們應該堅持法制原則。學校是在法律的框架下獨立地進行活動的,應以《高等教育法》依法治校,依法治院,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進行醫療教學科研。全校干部、師生應學法、懂法、用法、守法,加強法制觀念,依法辦事。高校管理有法可依,現行高等教育法第四章共7個,具體規定了高等學校的辦學自主權,學校擴招為國家培養了更多的人才。在每年的教學工作中,要有求真務實的精神,處理好知識教育與能力培養的辨證關系,重視開發學生的智力、應用現代教學技術培養醫學生診治疾病的能力及學好法律知識極為重要,應用電化教學能提高教學效果。電化教學是在現代教育思想指導下,主要運用現代媒體、多媒體教學方法等進行教育活動,以實現教學最優化的一種教學方式。在醫療教學科研中,均應牢固樹立法制觀念。經國家教育部批準,在吉林大學公共衛生學院 成立醫學與衛生法學教研室,培養既懂醫學又懂法學的本科生。涉及法律、法規問題時可與該教研室的同志共同研討,制定符合法律、法規的最佳方案。編寫教材,出版專著,提高了醫學法學的教學質量。《執業醫師法》(以下簡稱《醫師法》)的頒布實施是一大進步,推進了我國醫療衛生事業的法制化建設,對加強醫師隊伍的管理,規范醫師的執業行為,提高醫師的職業道德素質,保障醫師在執業活動中的合法權益起到了積極的作用[5]。每位醫學學生都應該認真學習《醫師法》,并嚴格按照《醫師法》去做。需要切實增強堅持依法治校、依法治院的自覺性。醫療工作是一項探索性、創造性工作,其中尚未解決和尚未完全解決的問題還有很多。目前,非過錯醫療糾紛增多,知識上的不對稱導致理解上的差異,大多數病人對醫學知識缺乏了解,很多在醫學上成功的治療結果,在他們看來是失敗的。
2 制作視聽教材中相關的法律問題
在眼部視聽教材制作過程中重要的內容是對于各種各樣的病人錄制眼視教學錄像帶,在錄像過程中涉及一些法律問題,對什么樣的病人進行錄制。首先,選好典型體征的病人,取得病人的同意,因為每位患者都擁有自己的肖像權[6]。在醫療、教學、科研中,有時為了收集病例需利用照相、錄像等方式對病人進行記載,在教科書、論文、論著中發表或為了醫學教學在公開場合播放,就有可能侵害病人的肖像權,構成醫患糾紛。關于肖像權,在報紙、電視涉及肖像權時,通過把眼睛遮蓋的方式,保護被報道當事人的肖像權,而醫學眼部視聽教材,如把眼睛遮住,就未能看到倒睫、出血、黃疸、外傷等必須看到的體征,無法遮住雙眼。所以需要同意、簽字?!皺嗔數玫浇鉀Q尊重”這是法律的真諦。20世紀90年代起是我國推出了創新工程,但它主要是科技、知識的創新,我們應當找出法制創新的不竭動力,永恒地推動法制創新[7]。醫療工作有其特殊性,嚴格遵守各項法律法規,醫療常規,仔細認真地對各種醫療意外和并發癥采取足夠的防范措施,覆行告之義務,避免各種并發癥發生,杜絕醫療糾紛的發生。
3 在傳染病的診治過程中加強法制觀念
由于抗擊非典工作內容的復雜性,應發揮協同作用[8]。應加強《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的宣傳、學習與執行,貫徹執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的學習、宣傳與貫徹。依法治校必須與以德治校相結合。依法治校與以德治校的關系類似于以依法治國與以德治國。在學習病原微生物時格外認真學習,提高學生對傳染病的診治水平。傳染病分為甲類、乙類和丙類。甲類傳染病是指:鼠疫、霍亂。乙類傳染病是指:病毒性肝炎、細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傷寒和副傷寒、艾滋病、淋病、梅毒、脊髓灰質炎、麻疹、百日咳、白喉、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猩紅熱、流行性出血熱、狂犬病、鉤端螺旋體病、布魯氏菌頰骨、炭疽、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傷寒、流行性乙型腦炎、黑熱病、瘧疾、登革熱。丙類傳染病是指:肺結核、血吸蟲病、絲蟲病、包蟲病、麻風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風疹、新生兒破傷風、急性出血性結膜炎、除霍亂、痢疾、傷寒和副傷寒以外的感染性腹瀉病。在帶教過程中,對傳染病更不能誤診,以避免醫療糾紛。醫院舉辦了“SRAS與相關法律知識培訓考核”,醫學知識教育與法律知識教育相結合。醫學生仍該具有較深厚的醫學知識(在傳染病教學中增加不同傳播途徑疾病的醫院消毒、隔離及醫護人員職業防護的教學內容和技能訓練),同時也應該具有廣博的人文、社會科學知識,具有高尚的醫德,精湛的醫術。強化對傳染病的防范意識。腎病科病房得從吉林大學第一醫院搬到總院本部,積極收病人,加強血液透析病人的診斷與治療、管理、尤其是手術,避免發生任何醫療糾紛,認真嚴格執行國家的法律、法規。
4 學習外單位經驗,避免發生醫療糾紛
對醫護人員在診療行為中是否存在過錯的認定,是定案的關鍵。盡到注意義務,出院后在門診復診,醫方在證據保存方面往往捉襟見肘。主觀重視處理醫療事故的經驗與教訓。請省外醫學法律專家及省醫學會、醫療事故鑒定委員會領導,來醫院講發生醫療事故的經驗教訓,增強醫務人員的風險危機意識。加強管理,提高醫務人員素質,增強責任意識。在美國,規定由訴訟提起方承擔舉證責任。全民法律意識不斷強化,學法懂法,在醫護過程中防患于未然。學好法律,維護病人權益意識,是減少醫療糾紛的重要措施,舉辦典型病例分析討論會,避免醫療糾紛。
5 重視病例書寫,提高醫療質量,避免醫療糾紛
病案作為一種醫療文書檔案,與法律有著密切聯系,給法律提供了真實有效的依據,要求真實準確及時。對中醫藥學課題創新有很多方面類型[10]。培養學生既要學會怎樣恰當地體格檢查,又能完全理解[9]是非常必要的,不斷提高學生的醫療水平,行為規范,熱愛臨床工作,專研業務技術,全心全意為病人服務[10],依法行醫。醫療工作應量周全和嚴密,不斷更新完善。對用藥適應證及用藥后反應,醫囑的變更及其依據都應做準確原記錄,提高醫學生病程記錄質量[11]。采用多種形式提高中文語言表達能力[12]。有些同學文字表達能力差,寫病歷時,字跡潦草,標點符號不明確,有錯別字等,需老師高度注視,嚴格要求,認真批改,使之比較迅速地提高正確理解和規范運用語言文字的表達能力。病人及家屬要求查閱、復印病歷的現象日趨增多,也確立了病歷在醫患糾紛中的地位。應嚴格要求學生認真修改病歷,使內容完整具體,避免疏漏。一院由資深優秀專家定期查房,查病歷,并評級打分,對提高醫療質量,防止醫療糾紛發揮了積極作用。假若病人不真實陳述病情,或故意隱瞞一些難以啟齒的疾病,或患者為了省錢,擅自離院在家自行治療,不配合醫師,不遵醫囑,能產生不良后果。此情況下醫生應將醫療的信息提示給患者與家屬,使病人對提供信息有了合理的理解后做出決定――知情權。告知內容不全,病案材料不規范,尤其是對老年人自己使用對腎臟有毒性反應的藥物[13],記錄內容若過于簡單,不確切,缺乏嚴謹的工作態度,均易導致醫療糾紛,需增強法律意識、規范書寫病歷,減少醫療糾紛。例如某男,24歲。診斷為慢性腎功能不全-尿毒癥期。因病情需行血液透析治療,但血管條件差,擬行股靜脈插管手術。向患者及家屬說明情況并交待股靜脈管手術的必要性、危險性,家屬同意并在手術自愿書上簽字。于手術室,患者平臥于床上,右下肢取外展位,以腹股溝韌帶正中下2.0 cm處為穿刺點,常規消毒局部皮膚,鋪無菌洞巾。以2%利多卡因局麻生效后,用穿刺針以45℃角刺入股靜脈,撥出內芯,送入導絲。拔出穿刺針,插入擴張器,進入順利,無阻力。拔出擴張器,沿導絲插入靜脈插管。拔出導絲,抽吸回血。局部注入生理鹽水約10 ml,推注順利,以肝素3 ml封管,局部固定后,無菌紗布包扎。首次血液透析記錄入院診斷為“慢性腎功能不全(尿毒癥期)”。患者體內毒素水平很高,需行血液透析治療,已向患者及家屬交待病情及血液透析可能出現的意外,患者及家屬表示理解,并簽自愿書。利用股靜脈插管行血液透析治療。透析液流量500 ml/min,血流量為200 ml/min,首劑肝素15 mg,透析2 h,脫水2 kg。透析過程順利,患者無不良反應,透后血壓為155/80 mmHg,安返病房。因老年人需格外嚴謹、合理用藥,避免不良反應[13]。因缺乏文化素養、寫作能力、細心、認真、謹慎,書寫的病歷可能存在問題。病歷是處理醫療糾紛的重要證據,病人因經濟困難要求出院應記清??茖W嚴謹的工作態度,高度的責任心,優良的服務態度是重要的。共建和諧醫患關系,公平原則是道德觀念與法律意識結合的產物,它的確立體現了社會的公正合理性,使在更高的水準上人們承擔互濟互助,主動防范醫療糾紛。應有高度的責任心,醫務人員要學法、懂法[14]、用法律法規來規范調整自身行為。遵法運用法律,在司法實踐中,無過錯有時也受牽連,醫療機構面臨最棘手最無奈的困境。有的醫療糾紛是由于主觀上責任心不強,崗位職責不到位[15],有時有的患者拿著藥品廣告找醫生咨詢,其廣告語用盡世界上最美好的語言贊頌其藥品,夸大其辭[16]。醫生對了解的藥品需實事求是,告之本院沒有那種藥,不了解療效及副作用應向患者解釋。常用中藥,黃芪也可出現一些不良反應[17],所以臨床上應合理用藥,避免醫療糾紛。總之,我們應該理論與實踐結合起來,培養學生樹立法制觀念,學法用法。在工作中,符合法律精神,符合醫學科學發展規律,避免醫療糾紛。在醫、教、研過程中,培養和造就大批的跨世紀高素質既懂醫學又懂法學的創新型人才,從而推動我國現代化的過程。
參考文獻:
[1] 張文顯.WTO與中國法律發展[J].法制與社會發展,2002,8(1):3.
[2] 張文顯.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推進依法治校[J].中國高等教育,2003,18:3 .
[3] 張文顯,盧學英.法律職業共同體引論[J].法制與社會發展,2002,3:13.
[4] 楊博宇,張東航,林秀麗,等.醫院文化攝影展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影響與意義[J].時珍國醫國藥,2006,17(9):57.
[5] 楊博宇,路 璐,張明子,等.醫學本科生學好醫學院相關法律的探討[A].路來金、安力彬. 臨床實踐教學理論與實踐探索,第1版[M].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4:226.
[6] 楊立明,周淑紅,續哲莉,等.制作 眼部視聽教材相關法律問題的探討[J].醫學與哲學,2005,26(12):56.
[7] 張文顯.制度創新是靈魂[J].法制與社會與社會發展,2003,4:3.
[8] 楊立明,路來金,王冠軍,等.通過戰勝SASR提高對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應急反應能力的研究[J].時珍國醫國藥,2006,17(10):89.
[9] 楊立明,華樹成,谷貴山,等.提高七年制醫學生課堂基本檢查教學質量的研究[J].時珍國醫國藥,2006,17(12):15.
[10] 楊立明,崔春愛,路 璐,等.認真參加醫療成果獎評審師生共同提高臨床研究質量的探討[J].時珍國醫國藥,2006,17(12): .
[11] 楊博宇,楊立明,周淑紅,等.五年制醫學生病程記錄質量的提高[J].華北煤炭醫學院學報,2003,5(6):793.
[12] 楊博宇,楊立明,周淑紅,等.加強綜合大學本科生語言文字表達能力的探討[J].黑龍江醫藥科學,2004,27(1):76.
[13] 楊立明,張世顯.對腎臟有毒性反應的藥物在老年人的合理應用[J].國外醫學老年醫學分冊,1982,2:36.
[14] 吳海申,謝寶紅. 產科護理潛在的法律問題[J].時珍國醫國藥,2004,15(8):544.
[15] 史素萍. 淺談我國護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J].時珍國醫國藥,2006,16(11):1176.
[關鍵詞]唇裂;按摩;腫脹
[中圖分類號]R78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6455(2014)23-1992-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TCM balance rehabilitation therapy for older children with cleft lip preoperative physical and mental state adjustment,postoperative wound swelling, alleviate swelling faded and wound healing promoting of rehabilitation of Xie shi perioperation period. Methods Sixty 10~15 year-old children with cleft lip were col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One is taked TCM acupressure method after surgery;The other surgical control group before and after the conventional method is adopted,the wounds heal naturally. Results Both The degree of swelling and the time of Take out stitches wound is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Conclusion The degree of swelling of cleft lip postoperative reduced obviously by TCM balanced perioperative medicine rehabilitation therapy.It is especially useful for severe cleft lip in old patients.
Key words:cleft lip;massage;swelling
唇裂有礙美觀,還可造成吸吮功能障礙,切牙發育畸形、突出,前牙牙槽裂開等。影響吃奶,病兒吃奶時很容易誤吸入呼吸道,引起氣管炎、肺炎等。外科手術是治療唇裂的唯一方法,現在對于手術及圍手術期的研究都比較多。穴位按摩或針灸、中藥等中醫藥療法被廣泛應用于圍手術期的平衡康復過程中,本研究通過謝氏圍手術期中醫平衡康復療法對大齡唇裂手術的干預研究,了解其對大齡唇裂患者術前身心狀態調整、術后減輕創面腫脹度、促進腫脹消褪及創面愈合康復的作用。
1 資料和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江西省人民醫院整形科收治的10~15歲的單側三度唇裂患兒60例,隨機分為試驗組30例,對照組30例。
1.2病例選擇
1.2.1 實驗設計:采用隨機分組對照的試驗設計方法。
1.2.2 病例數估算:總的樣本數確定為有效病例數共60例。試驗組與對照組例數相等,各為30例。
1.2.3 隨機分組:采用前贍性科研方法,選擇合格受試對象60例,借助SPSS13.0統計分析系統,產生60例受試者所接受處理(試驗組和對照組)的隨機安排,即列出流水號為01~60所對應的治療分配遵從隨機對照原則分為兩組:試驗組(1~30)和對照組(31~60),使兩組之比為1:1。
1.2.4 對照方法:均由同一位醫生在全麻下完成手術,手術區域不注射任何腫脹液,術中均采用電刀止血?;颊唠S機分為試驗組30例,對照組30例。試驗組手術前采取風池、顴、頰車、內關、合谷、心俞等穴位按摩法,手術后采取風池、顴、頰車、內關、合谷、脾俞、足三里、三陰交等穴位按摩法;對照組手術前后則采取常規方法,創面自然愈合。比較兩組患兒術后在切口的腫脹程度及拆線早晚上是否存在明顯差異。
1.2.5 統計學方法:所有統計計算用SPSS13.0統計軟件進行分析,以P
2 結果
通過卡方檢驗得出Pearson 卡方值為15.429,P=0.00
3 討論
近年來圍手術期醫學發展較快,穴位按摩或針灸被廣泛應用于圍手術期的平衡康復過程中,它可以極大的促進傷口腫脹的消退及愈合。劉學忠等[1]研究發現,藥敷絕骨穴及絕骨穴按摩可以對上肢閉合性骨折患者起到輔助治療的作用。王卓[2]研究發現,在相應背俞穴、足三里、陽陵泉施術,可以健脾利胃以生化氣血、補益肝腎以強筋壯骨,可以促進對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治療。楊友群[3]對擇期腹部手術患者每天按摩風池、印堂、內關、合谷、心俞、間使等穴位,證明對腹部手術患者術前焦慮有緩解作用,能使患者術前的血壓、脈搏維持在相對穩定的水平,能促進患者術后身體恢復。傅月珍[4]采用胰島素濕敷配合穴位按摩用于糖尿病足的治療,結果顯示該方法可促進糖尿病足創面愈合。賈秀眉等[5]在手部手術結束后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進行手部按摩,能有效促進手外傷患者術后手部功能恢復。譚金慶等[6]采用按摩療法加針罐配合神燈照射綜合治療急性踝關節扭傷,結果顯示穴位按摩治療可以加強損傷組織的循環,促進損傷組織的修復,促進因損傷而引起的血腫、水腫的吸收,幫助松解粘連,因而可使緊張痙攣的筋肉放松,氣血得以暢通,達到舒筋通絡的作用,促進損傷組織周圍的血液循環,增加組織灌注量,從而起到“活血化瘀、祛瘀生新”的作用。鄒忠煒[7]通過臨床實踐發現對人中、下關、頰車、涌泉、內關等穴位按摩針刺治療可以用于急性腦梗塞發作的急救。邱婭等[8]研究發現,穴位推拿按摩可有效改善偏癱肢體麻木、疼痛,促使運動、平衡、感覺、關節活動度恢復;王瑾[9]通過研究穴位貼敷療法對冠心病合并抑郁狀態患者的臨床療效,發現中醫穴位貼敷療法通過良性刺激穴位持續作用于機體,激發了大腦皮質對自主神經的調節功能,副作用小,患者的依從性好,是一種操作簡單,副作用小的獨特的中醫學外治方法之一;劉芙蓉[10]研究發現,風池 、太陽 、睛明、 攢竹、百會等穴位的按摩,可以起到疏筋通絡, 行氣活血, 解痙止痛,促進神經系統和體液因子的調節作用,促進疾病的恢復。
上述研究表明,穴位按摩通過疏通經絡,使經氣暢達,氣順血調,以達到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目的,對于幫助傷口的早期愈合、腫脹的消退確實有很大幫助。
謝氏圍手術期中醫平衡康復療法,主要是采取針灸、口服中藥、推拿、氣功、食療等自然療法對圍手術期進行良性干預。采用穴位按摩進行干預,調整治理全身功能,從而調動人體的抗病御邪功能;具有舒郁安神、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益氣生新,從而改善傷口局部微循環障礙造成的瘀血、水腫等病理改變,可緩解術前焦慮和減輕術后創面腫脹的程度及促進腫脹的消褪及創面的愈合。
本研究基于上述理論,對大齡唇裂手術的進行干預,結果顯示術后患兒腫脹程度較常規組有明顯改善,穴位按摩能加速血液循環,促進滲出液的吸收。在術后第1天,即出現明顯的效果,同時謝氏穴位按摩還能加速患兒傷口愈合,拆線時間可提前,患者術后恢復時間的縮短,減輕了患兒及其家屬的學習及工作壓力,有利于患兒身心的健康成長。
綜上所述,謝氏圍手術期中醫平衡康復療法能夠加速手術患者在圍手術期的康復,同時本方法簡單易操作,低經濟成本,值得在臨床上的進一步推廣。
[參考文獻]
[1]劉學忠,李萬瑤.藥敷絕骨穴對上肢閉合性骨折患者輔助治療作用的臨床研究[D].廣州中醫藥大學博士論文,2010.
[2]王卓.推筋蒸熨治法治療膝關節骨性關節炎40例[J].按摩與康復醫學,2013,4(9):52-53.
[3]楊友群.穴位按摩對擇期腹部手術患者術前焦慮生命體征及術后恢復的影響[J].護理學報,2010,17(4B):56-58.
[4]傅月珍.胰島素濕敷配合穴位按摩用于糖尿病足的療效觀察[J].護理與康復,2010,5(9):425-426.
[5]賈秀眉, 張愛群,蘭麗琴,等.手按摩在手外傷患者康復中的作用[J].中醫正骨,2014,26(5):63-64,67.
[6]譚金慶,源援基.按摩加針罐、神燈治療急性踝關節扭傷60例療效觀察[J].按摩與導引,2005,21(6):15-16,34.
[7]鄒忠煒,李廣昌.穴位按摩針刺治療急性腦梗塞[J].按摩與導引,2007,23(12):42.
[8]邱婭,李瑞娟,張靜. 穴位推拿治療中風偏癱106例[J].陜西中醫,2014,35(5):594-595.
[9]王瑾.穴位貼敷治療冠心病合并抑郁狀態40例[J].陜西中醫,2014,35(5):596-597.
【關鍵詞】實訓基地 教產結合 臨床實踐
【中圖分類號】G【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4)07B-0041-02
2012年9月,北海市衛生學校被教育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和財政部確定為“國家中等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示范學校”第三批立項建設單位,示范學校建設任務主要包括中央財政重點支持專業建設和教產結合臨床實踐技能實訓基地項目建設。2013年4月北海市衛生學校的《國家中等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示范學校建設方案》(以下簡稱“《建設方案》”)和《國家中等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示范學校建設任務書》(以下簡稱“《任務書》”)獲得正式批復,將教產結合的臨床教學實訓基地的附屬醫院作為特色項目重點建設。
對衛生職業院校而言,附屬醫院是臨床實踐技能實訓基地。附屬醫院能夠科學準確地制訂培養目標和課程計劃,理論聯系實際地開展教學,真正實現教學、實訓和生產一體化。國家示范校立項建設以來,在上級部門的正確領導和支持下,在專家的指導和幫助下,北海市衛生學校認真貫徹國家示范校建設的相關文件精神,根據《建設方案》和《任務書》的要求,從完善附屬醫院教學功能、擴大醫療服務規模、增強科研能力、逐步物化成果和發揮示范引領作用等方面,不斷探索和總結建設教產結合的示范性臨床實踐技能實訓基地的做法。
一、完善附屬醫院教學功能
(一)完善醫院的教學硬件設施
附屬醫院重視加強與學校的護理、醫學影像技術、藥劑、醫學檢驗技術和助產等專業的實訓基地相關建設,建好6個病區示教室和所有實習生值班室,安裝了手術室和超聲診斷室的教學閉路電視錄制和轉播系統,同時完善了醫學影像PACS系統,先后投入266萬元設備用于臨床診療及教學。不斷投入和完善醫院的教學硬件設施,使得醫療服務項目在不斷地拓展,醫院的業務量也不斷增加,學生見習、實習崗位(機位)也明顯增加。
(二)提供專業教師參與臨床實踐平臺
附屬醫院已建立《專業教師臨床與教學換崗和兼課管理制度》《專業教師參加臨床實踐有關規定》,注重培養學校專業帶頭人和骨干教師。專業教師以專業技術人員的身份參與醫院的臨床實踐和管理活動,將理論知識、研究成果轉化為生產力;骨干教師擔任附屬醫院科室主任和兼職教學工作,充分發揮其潛能,認真做好教學工作和醫療服務,以其豐富的專業知識和教學臨床經驗參與教學。例如,2013年6月,附屬醫院組織“雙師型”教師參加北海市醫師急救技能大賽,獲得優勝獎。可見,附屬醫院為專業教師提供更多的參與臨床實踐的機會,有效促進“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
(三)創新教學方法
附屬醫院作為校內的重要實訓基地,要自覺承擔在校學生的社會實踐、病例見習、階段見習和實習生頂崗實習的教學工作以及進修生的(教學)實訓活動,為學生盡早掌握與崗位對接的實踐技能提供教學平臺。此外,學校與附屬醫院的教師要加強聯系與溝通,創新教學方法,使學生更加了解醫學行業和專業知識,使教育教學改革的目標更為明確。因此,附屬醫院要規范教學活動,注重教產結合,真正提高學生的臨床實踐能力,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判斷能力和操作能力。
(四)臨床學科與辦學專業無縫對接
學校充分依托附屬醫院臨床學科的師資、設備和場所優勢,逐步形成放射科和超聲科對接醫學影像技術專業、檢驗科和病理科對接檢驗專業、藥劑科對接藥劑專業、婦產科對接助產專業、五官科對接眼視光專業的產教互動態勢,推進人員、設備和場所優化配置,促進學科和專業的持續發展。因此,附屬醫院應構建“校企院合作,工學結合,多元發展”的人才培養模式,開展“階段見習+頂崗實習”的校企合作育人模式,通過組織各種社會活動、臨床見習、階段見習和畢業實習等活動,使學生更熟知所學專業和本職業的責任和前景,激發他們對所學專業的學習興趣。
(五)充分發揮教學功能
附屬醫院應充分發揮教學功能,例如,每年能接納2600名中職生臨床見習和300名大中專院校學生頂崗實習;每年接納36名外單位醫務人員進修,并承擔對外社會培訓項目;每年約有310名孕婦及其家屬報名參加孕婦學校學習。此外,附屬醫院認真落實國家送醫、送藥到基層相關政策,每年派出30名業務骨干到基層醫院開展對口支援工作,通過組織查房、手術示教、疑難病例討論和專題講座等方式培訓鄉鎮醫務人員659人次,贏得社會和廣大群眾的好評。
二、擴大醫療服務規模
附屬醫院不斷地擴大醫療服務規模,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一是順利通過執業校驗,增加三個住院病區,拓寬了原來血液透析的醫療用房面積,全院實際開設病床增至400張。二是附屬醫院的年住院人次為1.5萬、年門診人次為31.7萬、年業務收入為9100萬元等,均比前期增長5%~15%;與影技、藥劑、檢驗等辦學專業分別相對應的醫影收入為763萬元、藥品收入為3670萬元、檢驗收入為1087萬元,均比前期增長。三是醫院還承擔“百萬貧困白內障患者復明工程”項目,每年為30名貧困白內障患者進行免費復明手術,深受社會和廣大群眾的好評。
三、增強科研能力
醫而不研則嬉,研而不醫則虛。附屬醫院領導十分重視科研工作,以“科技興院”促進衛生中等職業教育和醫療服務全面協調發展。從醫院的實際出發,精心選題立項,開展臨床科研工作。目前,附屬醫院共有廣西壯族自治區衛生廳科研立項2項,北海市科研立項7項。2013年,《年齡相關性白內障人工晶體植入術前結膜囊細菌培養及藥敏試驗的現狀研究》和《三維立體定向軟通道與硬通道治療高血壓腦出血療效比較》通過了北海市科技局專家的結題驗收,專家組認為上述2項科研分別達到國內先進水平和區內領先水平。2014年3月,《白內障人工晶體植入術中房水細菌污染與眼內感染干預研究》經廣西壯族自治區衛生廳科學技術委員會專家組進行科學技術成果鑒定,認為該研究成果達到國內先進水平。此外,2013年附屬醫院專業人員在省級以上刊物56篇,其中,核心期刊論文2篇。
四、成果物化
在臨床實踐技能實訓基地的建設過程中,附屬醫院的教師不斷地探索、分析和總結,已發表的課題成果主要有:《產教結合,建設臨床實訓基地》《依托附屬醫院,培養實用型技能人才》《建臨床實訓基地,促醫學影像專業發展》《依托附屬醫院, 護理專業實行理實一體化教學探究》《依托附屬醫院,建設雙師型教師隊伍》《依托專業辦產業、辦好產業促專業》,等等??梢?,附屬醫院重視科研成果的積累,并主動與其他同類型學?;蜥t院的教師分享示范校建設的體會和經驗,進一步促進和完善現代醫學教育體系。
五、發揮示范引領作用
(一)職業教育方面
國家示范校立項建設以來,區內外多所中職學校、高職院校到北海市衛生學校交流和學習臨床教學和實訓基地建設的相關經驗。例如,2013年6月10日,陜西省榆林市衛生學校考察團到北海市衛生學校進行交流,校長向考察團重點介紹了學校的發展情況和產教結合方面取得的成績;7月,云南省黔西南民族職業技術學院考察團到北海衛生學校交流經驗,共同推進示范性臨床實踐技能實訓基地建設工作,加快了現代醫學教育教學改革;8月13日,廣東省湛江市衛生學校臨床實訓教學部內科、針灸、推拿、護理等專業的專任教師到北海市衛生學校進行為期十天的交流學習。此外,區內的欽州市衛生學校、南寧市衛生學校、廣西中醫學校等職業學校也先后到北海市衛生學校參觀,交流建設教產結合的示范性臨床實踐技能實訓基地的經驗,進一步完善臨床實踐技能實訓基地建設。
(二)衛生行業方面
學高為師,身正為范。示范校項目建設以來,學校組織教師參與全員培訓、專題講座等學習活動,教師的醫療專業技術進一步提高,診療規范、醫德高尚、醫風正氣。附屬醫院的教師嚴格按照診療指南,積極推進臨床路徑,不斷更新業務技術,提高診斷準確率和搶救成功率。附屬醫院堅決執行國家醫改政策,用足、用好新合農和城鎮醫保政策,從群眾和患者的切身利益出發,真正為民辦實事,為當地群眾提供費用合理的優質醫療衛生服務。例如,醫院長期堅持以下原則:合理使用抗生素;多選用基本藥物以及新農合和城鎮醫保的甲類藥;少選用或不用性價比低的藥物;能用價廉的藥物就不選用高價藥物治療。
(三)教育學生方面
附屬醫院的發展壯大為理實一體化教學提供了平臺,醫療衛生服務的良好環境和服務流程,有助于學生盡快掌握與日后所從事職業所需的技能。醫院重視新生入學培訓、早晚穿插見習、頂崗實習前兩周集中見習等教學階段,讓學生了解國家對衛生保健重視以及人民群眾對衛生服務的迫切需求,使學生清楚地了解衛生保健服務的前途是光明的,同時也培養了學生良好的職業素養。
總之,在國家示范校特色項目立項建設過程中,學校根據《建設方案》和《任務書》的要求,不斷完善附屬醫院教學功能,擴大醫療服務規模,增強科研能力,努力物化成果,發揮示范引領作用,扎實推進各項工作,努力建成全國一流的示范性臨床實踐技能實訓基地,為國家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作出應有的貢獻。
【關鍵詞】 家庭功能;家庭功能理論;家庭功能的測量;影響因素
A Study on Present Condition of Family Function. Li Jianming, Guo Xia. D epartment of Psychology, North China Coal Medical College, Tangshan 063000, P.R.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present condition of family func tion. Methods To utilize literature retrieval to review 32 arti cles published on period ical web of china. and to gather and analyses. To explore the questions of famil y function from deferent flank. Results It discussed thetheory of famil y function, the measure of family function, and the influence factors of familyfunction.etc. Conclusion There are merit and demerit in each fam ily function theories and measure. The influential factors of family function ar e many aspects.
【Key words】 Family function; Family function theory; Family functiona l measure; Influential factor
1 家庭功能的概念
一般來說,家庭的功能受家庭性質、結構所制約,不同的社會形態構成不同的家庭功能 。有些是共同的,任何社
會都具有,被人家普遍接受并認同;有些功能會隨著時代的改變, 在內容和形式上有新的變化,有些功能則是新派生出來的。
自20世紀70年代提出“家庭功能”概念以來,對家庭功能的定義可謂眾說紛紜,Shek, DT.為代表,他們主要用家庭的具體特征來定義家庭功能。如Beavers用家庭的關系結構、反 應靈活性、家庭成員交往質量和家庭親密度、適應性來表示一個家庭的功能[1]。O lson認為 ,家庭功能是家庭系統中家庭成員的情感聯系、家庭規則、家庭溝通以及應對外部事件的有 效性。以Epstein為代表,他們主要從家庭完成的任務來定義家庭功能。如Epstein和Skinne r認為家庭的基本功能是為家庭成員生理、心理、社會性等方面的健康發展提供一定的環境 條件。為實現這一基本功能,家庭系統必須完成一系列的任務,主要有三種必須克服及完成 的任務:基本任務范圍:如何如處理衣食住行等基本的物質需要問題;發展任務范圍:如何 處理不同成長階段帶來的問題,處理青少年初次離家、升學、結婚或懷孕等適應并促進家庭 及其成員的發展;危險任務范圍:如何處理疾病、意外、失業、工作轉變等因素帶來的危機 。家庭應滿足個體在衣、食、住、行等方面的物質需要,適應并促進家庭及其成員的發展, 應付和處理各種家庭突發事件等等[2,3]。
2 家庭功能的理論
2.1 結果取向的家庭功能理論 結果取向的家庭功能理論認為,可以根據家庭功能發揮的 結果把家庭劃分為不同的類型,有些類型是健康的,有些則是不健康的或是需要家庭治療和 干預的。Olson環狀模式理論和Beavers系統模式理論是這一取向的家庭功能理論的代表。
2.2 Olson的環狀模式理論 該理論于1978年提出,并經過25年的不斷發展和完善,主要用 于 家庭研究、臨床評估、訓練、婚姻和家庭治療。它以家庭系統理論為基礎,通過對家庭治療 、家庭社會學、社會心理學和家庭系統論中描述婚姻與家庭的50多個有關概念進行聚類,得 到描繪家庭功能的3個維度,即家庭親密度、家庭適應性和家庭溝通。該理論假設家庭實現 其基本功能的結果與其親密度和適應性之間是一種曲線關系,親密度和適應性過高或過低均 不利于家庭功能的發揮,平衡型家庭比不平衡型家庭的功能發揮要好;家庭溝通是一個促進 性因素,平衡型家庭比不平衡型家庭有更好的溝通[3]。
有很多研究者對Olson的環狀模式理論進行了檢驗,得到了與理論假設一致的結果,但 也有部分研究得到了不同的結論,如Anderson等人[4]根據自己的研究提出了線性 模型假設 。他們認為:功能良好的家庭在親密度和適應性量表上的得分較高,而功能不良的家庭的得 分較低。
1991年,Olson根據這些研究對自己最初的曲線模型假設進行了修訂,將其修改為三維(3 -D)線性模型理論。這一線性模型認為,在親密度和適應性上得分高的家庭的功能是良 好的,而得分低的家庭的功能是不良的;同時,他還認為,雖然曲線和線性模型的假設不同 ,但兩者并不存在本質上的沖突[5]。
隨著研究的深入和理論的發展完善,Olson越來越強調使用多種方法(臨床觀察和自我 評價法等)、多報告人(讓所有家庭成員進行評價)、多維度(從家庭親密性、適應性和家 庭溝通3個維度來綜合評價)、多系統(不僅僅評價家庭成員中的個體,也包括夫妻關系、 親子關系、家庭整體以及家庭與家庭外成員的關系等)對家庭功能進行評價。
2.3 Beavers的系統模式理論 Beavers等人1977年提出了家庭系統模式理論[6]。 他們認為, 家庭系統的應變能力與家庭功能的發揮之間是一種線性關系,即家庭系統的能力越強,則家 庭功能的發揮越好。Beavers的系統模式理論從兩個維度考察家庭功能:一是家庭在關系結 構、反應靈活性等方面的特征,它與家庭功能發揮的效果之間呈線性關系;二是家庭成員的 交往風格,它與家庭功能發揮的效果之間呈非線性關系,處于兩個極端的向心型交往和離心 型交往均不利于家庭功能的發揮,家庭成員常會出現適應障礙。
2.4 過程取向的家庭功能理論 過程取向的代表理論是McMaster家庭功能模式理論和Skinn er 等人的家庭過程模式理論。這兩個理論的提出者都認為,對家庭進行類型上的劃分在臨床實 踐中并沒有用處,對個體身心健康狀況和情緒問題直接產生影響的不是家庭系統結構方面的 特征,而是家庭系統實現各項功能的過程。家庭實現其功能的過程越順暢,家庭成員的身心 健康狀況就越好。反之,則容易導致家庭成員出現各種心理問題以及家庭出現危機。
2.5 McMaster家庭功能模型理論 Epstein[7]等人認為,家庭在運作過程中如果 沒能實現其 各項基本功能,就很容易導致家庭成員出現各種臨床問題。他們在1978年提出了以家庭系統 運作過程為核心的McMaster家庭功能模式理論。
該理論假設:家庭的基本功能是為家庭成員生理、心理、社會性等方面的健康發展提供 一定的環境條件。為實現這些基本功能,家庭系統必須完成一系列任務以適應并促進家庭及 其成員的發展,實現家庭基本功能和完成基本任務表能力主要表現在6個方面:(1)問題解決 能力(problem solving);(2)溝通(communication);(3)家庭角色分工(family role); (4)情感反應能力(affective response);(5)情感卷入程度(affective Involvement) ;(6)行為控制(behavior control)。根據家庭在上述幾個方面的表現,可以明顯看出家 庭功能發揮良好與否。
2.6 家庭過程模型理論 該理論是Skinner[8]等人于1980年提出的。它把和家庭 相關的不同概念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形成了一個全面而清晰的家庭功能的概念與結構。
家庭過程模式理論認為,家庭的首要目標是完成各種日常任務,包括完成危機任務。每 項任務都需要家庭一起去應對。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家庭及其成員得到成長,并使家庭成 員之間的親密度得到增進,維持家庭的整體性,發揮好家庭作為社會單位的各項功能。該理 論提出了評價家庭功能的7個維度:任務完成、角色作用、溝通、情感表達、卷入、控制和 價值觀。要想很好地完成各項家庭任務需要家庭成員分配并各自承擔不同的角色;角色的分 配就需要溝通;溝通過程必然存在情感的表達,情感表達可以阻礙或促進任務完成和角色的 承擔;家庭成員相互卷入程度也對家庭任務完成有影響;控制是家庭成員相互影響的過程; 家庭應該能夠維持自己的家庭功能,同時在任務發生變化時去適應變化的需要;最后,家庭 任務的確定以及家庭如何完成任務受到家庭成員的價值觀和家庭規則,特別是家庭背景的影 響,價值觀和規則是家庭任務完成的背景。
家庭功能過程模型強調家庭動力和家庭完成任務的過程。家庭功能過程模型不同于McMa ster家庭功能模式理論,這表現在3個方面:過程模型并不僅僅是列出了家庭功能的主要維 度,它還強調維度之間是如何相互影響的;過程模型從個體、相互關系和整體3個水平對家 庭功能進行評價,而McMaster模型沒有從不同水平去評價;過程模型把家庭作為一個更大的 社會系統,并強調了家庭成員的價值觀和家庭規則,McMaster家庭功能模式理論沒有涉及這 一點。而且,根據家庭功能過程模型發展出來的家庭評價量表更加全面和完善,量表還包括 社會贊許性和防御反應方式測驗。在臨床上,從3個水平對一個家庭進行評價,可以得到更 豐富的信息,評價會更系統、更全面。
3 家庭功能的測量
家庭功能的概念被提出以來,學者們也致力于對此的測量研究?,F在常用的量表有四種 。
3.1 家庭關懷度指數問卷(家庭APGAR問卷) 美國西雅圖華盛頓大學的Smilkstein醫師19 78 年根據家庭功能的特征設計了家庭關懷度指數問卷,它是一種以主觀的方式來探討病人對本 身家庭功能滿意程度的工具。該量表評價家庭適應度(Adaptation)、合作度(Partnership )、成長度(Growth)、情感度(Affection)、親密度(Resolve)五個方面,因而又簡稱為 家庭APGAR問卷。每個問題有三個答案可供選擇,由評估對象在表格適當的小方格內打勾。 其優點是簡單、快捷,且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因此在臨床上,特別是在全科及家庭醫療中 廣為應用。它也存在著一些缺陷:一是該問卷只能較多地反映個體對家庭功能的主觀感受, 并不能完全客觀地反映整個家庭的功能。TD Thou等[9]的研究表明,同一家庭內不 同的家庭 成員的得分并不一致,說明該問卷受個體差異的影響。二是問卷得分低的個體,并不意味一 定發生問題。若個體有較優良的調適能力,或環境中有足夠的正面引導、支持,即可彌補家 庭功能的不足。
3.2 家庭環境量表(FES) Moos等1981年編制了家庭環境量表(FES),包括10個分量表, 90個是 非題,它從10個方面來評價不同類型的家庭社會和環境特征,以幫助個體和家庭成員了解自 身家庭的特征和危機狀態下的家庭狀況。國外已用此量表評價各種家庭類型(包括其他種類 缺陷的家庭)和干預下的家庭狀況的變化。由于此量表中的某些概念和項目不適合中國家庭 ,國內學者對量表進行三次修訂,形成家庭環境量表中文版(FES-CV)。目前國內多用于評 價精神分裂癥病人的家庭,以期讓精神病人在社會心理康復中得到家庭的重視和照顧,同時 也可對參于家庭治療的人員在治療前后測查其家庭關系和家庭環境的變化。但其是否適合評 價有其他種類缺陷的家庭并說明該量表評價家庭隨時間變化的靈敏性,是否可用于評價中國 農村更為復雜的家庭,還需要做進一步的研究。
3.3 家庭功能評定量表(FAD) Epstein編制的家庭功能評定量表(FAD)[10]、家 庭功能評定 量表總共60個條目,重點在于研究家庭系統思維內涵中的家庭結構、家庭組織與互動型態的 交互作用,以及家庭中的成員是如何通過問題解決的模式來處理以上三種任務,包括問題解 決(Problem sloving,PS)、溝通(Communication,CM)、角色(Roles,RL)、情感反應(A ffective Responsiveness,AR)、情感介入(Affective Involvement,AI)、行為控制(Be havior Control,BC)、總的功能(General Functioning,GF)七個分量表。該量表是一個 篩選問卷,其目的是簡單有效地找到家庭系統中可能存在的問題,其所確定的問題均可進一 步在生物、心理和社會因素方面進行探討。
3.4 家庭親密度和適應性量表(FACES Ⅱ) 家庭親密度和適應性量表(FACES Ⅱ)由Ols on等 于1982年編制。該量表為自評量表,包括兩個分量表,共30個項目。在美國,此量表主要應 用于對不同的家庭類型進行比較,找出在家庭治療中需要解決的各種問題的評定家庭干預的 效果。我國學者為了適應中國國情和文化,對FACES Ⅱ進行修訂,修訂后的“家庭親密度和 適應性量表中文版(FACES Ⅱ-CV)”的常模與原英文版本的常模相似,因而可直接對中西方 的研究結果進行比較。但對其能否適用評價除精神病病人的家庭以外的其他種類缺陷的家庭 ,并說明該量表評價家庭隨時間變化的靈敏性還有待進一步研究。
4 家庭功能的影響因素
影響家庭功能的因素很多,但我們可以從橫向和縱向兩個角度進行分析。從橫向的角度 來看,可以分為非家庭關系因素和家庭關系因素。從縱向的角度來看,可以劃分出發展階段 和生活突發事件兩個因素。
4.1 非家庭關系因素 非家庭關系因素是指家庭中并不涉及家庭成員之間關系的一些因素 ,如家庭結構、家庭的社會經濟地位等。已有的研究發現,家庭功能與這些非家庭關系因素 密切相關。
4.1.1 家庭結構 Bernstein采用家庭功能評定量表(FAD)對134個學校拒絕(school ref usa l)兒童的家庭功能進行了測量,結果發現,與完整家庭相比,單親家庭表現出更多的家庭 問題。單親家庭的主要問題表現在家庭功能維度中的角色作用和溝通上。然而,在家庭結構 是如何影響家庭功能(是直接影響,還是通過其他中介變量,如撫養方式、親子關系而間接 影響)這一問題上,研究并沒有得到一致的結論。McFarlane和Bellissimo[11]從1 1所學校 選取了801名10年級學生為被試,考察父母撫養方式對家庭結構、家庭功能、青少年心理健 康的影響,結果發現,家庭結構并不能有效地預測家庭功能,而父母撫養方式才是家庭功能 和青少年心理健康的主要影響因素。
孫玉枝和寇玉坤等[12]調查發現,在選擇子女照顧自己及選擇社會照顧自己方面 ,APGAR 得分高的老年人與得分低的老年人相比,差別有顯著性的意義,老年人與子女聯系方式不同 對家庭功能的影響間差別有顯著性意義。汪凱和李秉瑜[13]采用現場詢問調查方法 ,發現家 庭和睦程度、受尊重程度、居住環境安全程度、個人收入評價和家庭經濟支配權為家庭功能 的重要影響因素。范群和劉建華等[14]研究發現,家庭功能與性別、吸煙、教育程 度、睡眠時 間等有關。易法建[16]調查發現,父親職業、父親文化程度及家庭居住環境對家庭 功能具有 不同的影響作用。而家庭居住環境對家庭功能的影響作用不能一概而論,農村家庭在情感反 應與介入方面優于城市家庭,而其他功能維度卻比城市要差。池麗萍和辛自強[15] 采用家庭 親密度和適應性量表調查了我國304個城市家庭的家庭功能狀況和影響因素,結果發現,家 庭 功能受到經濟收入水平的影響,家庭月收入對家庭適應性并沒有顯著影響,但與親密度之 間存在顯著的曲線相關。
4.1.2 社會經濟地位 國內學者易法建[16]采用家庭功能評價量表(FAD)對全國 六大區1643 名大學生的家庭功能狀況進行了問卷調查,結果發現,父親職業、父親文化程度、家庭居住 環境對家庭功能具有不同的影響作用。一般而言,父親職業為知識分子或干部的家庭,其功 能健康水平優于父親職業為工人、農民的家庭;但在情感反應與情感卷入這兩項家庭功能上 ,后者卻優于前者。父親文化程度較高的家庭的各項功能的健康水平都要高于文化程度較低 的家庭,尤其是在信息溝通、情感反應、情感介入、行為控制及總的功能方面。而家庭居住 環境對家庭功能的影響作用不能一概而論,農村家庭在情感反應與介入方面優于城市家庭, 而其他功能維度卻比城市家庭要差。池麗萍和辛自強[13]采用家庭親密度和適應性 量表(FAC ES Ⅱ)調查了我國304個城市家庭的家庭功能狀況和影響因素,結果發現,家庭功能受到經 濟 收入水平的影響,家庭月收入對家庭適應性并沒有顯著的影響,但與親密度之間存在顯著的 曲線相關。進一步的分析發現,月收入為1000~2000元的家庭親密度高于收入1000元以下的 家庭,尤其是月收入500元以下的家庭,而且也高于收入2000元以上的家庭。Shek[17 ]根據 家庭經濟條件的好壞對1519名中國香港青少年進行分組,考察家庭功能和青少年的心理健康 、學校適應、問題行為的關系。研究表明,與家庭經濟條件好的青少年相比,經濟條件不好 的家庭的功能和適應有更高的相關,說明家庭經濟收入是家庭功能發揮的一個影響因素。
4.2 家庭關系 家庭關系主要指家庭成員之間的情感聯結,如親子關系、夫妻關系等,也 包 括一些家庭成員之間的互動,如父母撫養方式、親子沖突、親子溝通、夫妻沖突及夫妻溝通 等。Shek[18]考察了父母和兒童報告的親子關系和婚姻質量與家庭功能的關系,結 果發現, 積極的親子關系和良好的家庭功能相關,父母和孩子對家庭功能的感知和家庭中的雙向關系 相關。還有研究發現,親子沖突和整體的家庭功能相關,親子溝通能預測父母和青少年感知 到 的整體的家庭功能[19]。但是,這些因素也是某些家庭功能理論(如FAD量表就包 括親子溝 通、夫妻溝通等)包含的內容,因此,它們究竟是家庭功能的影響因素,還是家庭功能的某 些方面是一個值得繼續思考的問題。
4.3 發展階段 家庭是一個發展變化的系統,可以分成不同的發展階段。1983年Olson 根據在 全美范圍內進行的一項研究,將家庭分成7個不同的發展階段:沒有小孩的新婚階段,有學 前兒童的階段,有小學兒童的階段,有青少年的階段,中年階段,空巢階段,退休階段。結 果發現:不同發展階段的家庭在親密度和適應性上存在差異。在有青少年的家庭中,49%的 家庭在適應性上有較好表現,但其親密度略低于其他發展階段的家庭;在有學前兒童及小學 兒童的家庭中,41%的家庭在親密度和適應性上的得分低于整體。范群等[20]研究 發現,有 學齡前兒童階段家庭的家庭功能障礙率較高,為10.53%,有青少年期、空巢期、退休期家庭 的家庭功能良好。池麗萍等人[15]根據結婚時間以5年為一個階段將家庭劃分為5個 階段,結 果發現,家庭功能在第二個和第三個階段(即結婚5~10年和10~15年)有一個分界線,在 這之前,家庭功能的親密性和適應性呈上升趨勢,而在這之后,家庭功能呈下降趨勢。
4.4 生活事件 危機理論認為[21],特定的生活事件,如角色轉換或家庭成員 死亡、分離都會 防礙家庭成員基本需要的滿足,使家庭成員之間的關系出現問題或使家庭出現新的適應,從 而增強家庭功能。Lavee[22]的一項研究結果發現,生活事件和家庭發展變化對家 庭的影響 與家庭類型有關。生活事件會對靈活―纏結型家庭(flexible-connected)產生影響;家 庭 發展變化對結構―獨立(structured-separated)型家庭產生影響;而對靈活―獨立(fle x ible-separated)和結構―纏結(structured-connected)型家庭而言,家庭生活事件和 家庭發展變化都會產生影響。
5 家庭功能對家庭成員的影響
個體的心理健康水平與其所在的家庭的功能狀況有著密切的聯系。劉楓、何煒杰等[ 23]通過調節與改善抑郁情緒患者的家庭功能狀況,采用Smilkstein的家庭功能評估問卷 ((APG AR問卷)比較家庭功能調節前后患者的抑郁情緒。結果發現,調節前后患者的CES-D均值差 異 具有顯著的統計學意義,說明家庭功能的調節對抑郁情緒的影響有正態效應。謝虹和艾憲淮 等[24]研究表明,家庭因素影響著青少年兒童的心理健康水平,心理問題的發生與 父母的養育 方式、受教育的程度及家庭結構、親子關系有關系。郝玉芳和郝慶英等[25]采用AP GAR問卷 和癥狀自評量表,結果發現,失職家庭患者除精神病性因子外,其他各因子都與高功能家庭 的 患者有顯著的差異。失職家庭的心血管患者較高功能家庭的患者表現出明顯的不良傾向,包 括患者有較多的軀體癥狀;有強迫性的思維和行為;在人際交往中有自卑等消極的自我意識 。湯毅暉和黃海[26]運用家庭親密度與適應性量表(FACES Ⅱ)發現疏離感與家庭 親密度適 應性、理想親密度呈顯著的負相關。與家庭親密度不滿意程度、適應性不滿程度呈顯著的正 相關。張紅靜和馬穎竹采用家庭功能評定量表(FAD)發現老年大學學員的SCL-90各項得分與 家庭功能中的問題解決的能力、家庭成員的溝通、成員的角色及總的家庭功能呈顯著相關, 其中家庭成員的溝通、家庭成員的角色和家庭問題的解決能力是影響其心理狀況的主要因素 。謝小華和胡利君等[27]利用APGAR問卷為調查工具,研究連續非臥床腹膜透析患 者家庭社 會支持和抑郁的關系,結果顯示,抑郁與家庭功能有相關性。家庭功能總分和家庭適應性與 抑郁呈負相關,即家庭功能的指數越低,家庭適應性越小,抑郁程度就越高。
家庭治療臨床實踐表明,家庭功能不良會導致子女出現更多的外顯和內隱問題[28]。大 部分實證研究也得到了與此一致的結論:家庭功能和青少年的問題行為存在負相關。有關臨 床研究證明,在親密度和適應性方面表現極端的家庭,尤其是親密度極度匱乏、家庭角色混 亂、無穩定規則的家庭,特別容易出現家庭成員離家出走或患心身疾病、子女行為不軌等適 應不良現象[29]。Cumsiell和Epstei[30]的研究表明,家庭親密度和適應 性對青少年問題行 為的產生起到了關鍵的作用。國內的研究者也發現了類似的結果[31]。家庭功能與 兒 童青少年的學習不良也有關系。一些研究發現,學習不良兒童更多來自于極端型家庭[ 32]。
本文從定義、測量、理論、影響因素方面對婚姻質量和家庭功能的研究進展進行了綜述。
對婚姻質量的研究,西方學者長期積累下來的研究成果和日趨規范的學術方式為婚姻質 量的解釋研究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基礎和有效的方法支持,他們幾十年的學術嘗試至少展示出 一些長處。如他們有高度規范化的研究范式,自覺尋求實證支持,并且深入而多角度的解釋 分析。但是,也有缺陷,如定義內涵、外延含糊不清,理論建樹不多,缺乏可比性,研究樣 本的局限性,較少定量分析和檢驗,尤其缺乏對微觀家庭的婚姻穩定性及其影響機制的定量 研 究,僅有的個別研究也沒有把婚姻質量列入他們的分析框架,以致微觀研究在一定程度上過 高地估計了其他并非主要的影響因素的作用。
家庭功能的研究,國內的理論研究非常匱乏,僅有的研究也還停留在對國外理論的介紹 、對特殊群體(如學習不良兒童)的狀況調查,而對與個體發展的關系的研究非常少,因 此,有必要對中國文化背景下的家庭功能與個體發展結合起來,探討對個體發展的作用機制 。
此外,國內的研究采用的多是國外幾十年前的量表,雖然這些量表都經過了修訂,但畢 竟東西方文化有很大差異,且時代的發展使人們對婚姻和家庭有了更多的理解,如現在我國 獨生子女的婚姻問題,“啃老族”的出現等等,國外的量表對中國文化背景的家庭不一定是 適用的。因此,建立中國文化背景下的婚姻質量和家庭功能理論,制定適合中國習慣的評定 量表是在今后的研究中需要做的工作。
6 參考文獻
[1]Shek DT. Family Functioning and Psychological Well-Being, School Adj ustment , and Problem Behavior in Chinese Adolescents With and Without Economic Disadvan tage. Journal of Genetic Psychology, 2002,163(4):497-500
[2]Miller IW, Ryan CE, et al. The McMaster Approach to Families: theory , asses sment, treatment and research. Journal of Family Therapy, 2000, 22:168-189 and S ki nner Skinner H, Steinhauer P. Family Assessment Measure and Process Model of Fam ily Functioning. Journal of Family Therapy, 2000,22(2):190-210
[3]Olson, DH. Circumplex Model of Marital and Family Systems. Journal o f Family Therapy, 2000,22(2):144-167
[4]Yahav R. External and Internal Symptoms in Children and Characterist ics ofFamily System: A comparison of the Linear and Circumplex model. The American Jou rnal of Family Therapy, 2002,30:39-56
[5]Cynthia F, Calvin LS. Validity of the 3-D Circumplex Model for Famil y Assessment. Research on Social Work Practice, 1993,3(3):258-276
[6]Beavers WR, Hampson R. The Beavers Systems Model of Family Functioni ng. Journal of Family Therapy, 2000,22(2):128-143
[7]Epstein Miller IW, Ryan CE, et al. The McMaster Approach to Familie s: theo ry. assessment, treatment and research. Journal of Family Therapy, 2000,22:168- 189
[8]Skinner H, Steinhauer P. Family Assessment Measure and Process Modelof Family Functioning. Journal of Family Therapy, 2000,22(2):190-210
[9]TD Chou, CH Huang, HW Lin, ect. A Study On the Application of FamilyAPGAR. Chinese Journal of Family Mdeicine, 1991,2:73-79
[10]Epstein NB, et al. The McMaster Family Assessment Device. J of Mari tal and Family Therapy, 1983,9(2):171-180
[11]McFarlane AH, Bellissimo A, et al. Family Structure, Family Functio ning an d Adolescent Well-Being: the Transcendent Influence of Parental Style. Journal o f Child and Psychology and Psychiatry, 1995,36(5):847-864
[12]孫玉枝,寇玉坤,楊利軍.812例社區老年人日常生活能力、家庭功能及相關因 素調查.中國全科醫學,2004,7(13):974-976
[13]汪凱,李秉瑜.成都農村老年人的家庭健康評價.中國老年學雜志,1998,18(2): 4-6
[14]范群,劉建華,李學信,等.社區家庭功能及其相關因素的探討.中國全科醫學,2 001,4(8):638-639
[15]池麗萍,辛自強.家庭功能及其相關因素研究.心理學探新,2001,21(3):55-60
[16]易法建.家庭功能與大學生社會化的研究.青年研究,1998,6:34-38
[17]Shek, DT. Family Functioning and Psychological Well-Being, School A djustme nt, and Problem Behavior in Chinese Adolescents With and Without Economic Disadv antage. Journal of Genetic Psychology, 2002,163(4):497-500
[18]Shek DTL. Individual and dyadic predictors family functioning in aChinese'context.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Family Therapy, 1999,27(1):49-61
[19]Shek DTL. A longitudinal study of the relations of family functioni ng to a dolescent psychological well-being. Journal of the Youth Study, 1998,1(2):195- 209
[20]范群,劉建華,李學信,等.家庭生活周期與家庭功能的關系.江蘇預防醫學,200 1,12(3):5-7
[21]Andrew LS. Crisis theory and Family Growth. The Family Coordinator,1976,7:291-295
[22]Lavee Y, Olson DH. Family Types and Response to Stress. Journal ofMarriage and the Family, 1991,(53):786-798
[23]劉楓,何煒杰,張秀花.家庭功能狀況對抑郁情緒的心理影響.中國校醫,2003,1 7(5):432-433
[24]謝虹,艾憲淮,朱寶俊.家庭環境與高中生心理健康水平的相關研究.中國行為 醫學科學,2001,10(5):478
[25]郝玉芳,郝慶英,曾利琴.心血管患者的心理衛生狀況與家庭功能的相關性研究 .健康心理學雜志,2001,9(1):1-2
[26]湯暉毅,黃海.青少年疏離感與家庭功能、人格的關系研究.中國臨床心理學雜 志,2004,12(2):35-36
[27]謝小華,胡利君,何永成,等.腹膜透析患者家庭社會支持與抑郁關系的研究.中 國實用護理雜志,2004,20(12):3-5
[28]Fauber RL, Long N. Children in context: The role of family in childpsycho therapy. Journal of Consulting and Clinical Psychology, 1991,59(6):813-820
[29]易進.心理咨詢與治療中的家庭理論.心理學動態,1997,6(1):37-42
[30]Cumsiell PE, Epstein NB. Family cohesion, family adaptability, soci al supp ort, and adolescent depressive symptoms in outpatient clinic families. Journal o f Family Psychology, 1994,8:202-214
[31]方曉義,鄭宇,林丹華.家庭諸因素與初中生吸煙行為的關系.心理學報,2001,3 3(3):244-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