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一对一直播,chinese极品人妻videos,青草社区,亚洲影院丰满少妇中文字幕无码

0
首頁 精品范文 建筑施工管理畢業論文

建筑施工管理畢業論文

時間:2022-03-24 20:33:57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建筑施工管理畢業論文,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建筑施工管理畢業論文

第1篇

一、前言

近年來,隨著經濟建設發展和城市化進程的推進,我國正經歷著空前規模的基礎設施建設。而建筑經濟的迅速發展,需要大量工程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也對專業人員的實踐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寧波廣播電視大學象山分校(以下簡稱“象山電大”)作為象山唯一的高等教育學校,立足象山本地,培養了許多建筑類人才,目前設有建筑施工與管理(專)、工程造價與管理(專)、土木工程(本)三個專業。其中土木工程(本)為寧波電大系統獨有的專業,已畢業8屆240名學員,在校學生近400人,招生形勢良好,有很大的發展前景。土木工程專業具有較強的理論與實踐性,該專業實踐教學是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崗位適應能力、理論知識運用能力的綜合訓練過程,是提高專業人才創新能力和專業素質的關鍵途徑和手段。該專業的實踐教學環節包括課程設計、生產實習、畢業實習、畢業設計(論文)等,計16學分,由中央電大制定統一的教學大綱,不得免考。這些實踐教學環節是學員接觸實踐、培養能力、提高素質的重要手段和方法。從目前情況來看,相對理論教學的質量管理,土木工程專業實踐教學由于環節的多樣性及內容的復雜性,決定了質量管理的難度較大:一是開放教育下的土木工程專業實踐教學無科學合理的質量標準和評價指標,目標監控有困難;二是由于實踐教學變數多,教學過程隨意性大,對整個教學過程和結果尚未形成規范的檢查程序,加之地方電大學員大多來自工程一線,工作流動性很大,集中組織實踐教學到課率較低,實踐教學效果差,三是實踐教學環節缺乏信息反饋機制,也導致了其質量得不到保障。為此,象山電大在寧波電大及象山縣教育局、建管局等單位的大力支持下,嘗試對開放教育土木工程專業的實踐教學進行全過程、全方位的質量管理模式研究,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二、地方電大土木工程專業實踐教學質量管理模式探索

(1)實踐教學師資隊伍建設能否培養出適應社會需要和行業發展的土木工程專業人才的關鍵在于師資。開放教育全新的教學模式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了適應教學的需要,首先教師必須具有較高的素質與能力、高度的責任心和嚴謹的治學態度。因此教師需要加強自身的學習,不斷更新專業知識,提高運用現代遠程教育技術的能力和素養。從象山電大學校層面來講,一要積極引進優秀的專業教師作為教學主力軍;二要有相應的培訓計劃、激勵機制及考評措施,鼓勵有相關專業背景的在職教師去高校進修,同時通過安排教師到企業參加專業實踐、組織考察學習等多種方式提高在職教師的實踐教學能力;三是與高校建筑專業教師簽訂長期聘用合同,形成穩定強大的教學后備軍;四是積極與企業合作,在企業中聘請具有豐富實踐經驗的專業技術骨干,尤其是具有國家注冊執業資格人員,比如注冊建造師、注冊監理師、注冊造價師等,參與實踐教學,創建“校企合作”,與學校教師聯合指導各種實踐環節教學。開展土木工程專業實踐教學,還需要一定的校內外實踐教學條件,比如課程設計、生產實習等課程就需相應的實訓和實習基地。加大實踐教學投入是落實實踐教學環節、提高實踐教學質量的重要物質保證。多年來,象山電大一直十分重視實踐基地的建設。目前,學校與當地職高共享縣教育園區內建筑類專業教學與實訓基地,建立了工程項目管理實訓室、建筑施工員實訓室等6個實訓室,添置了一批有關建筑材料、建筑測繪等演示教具。同時,學校還與當地20多家建筑企業合作建立了實習、實訓基地,有效地保證了土木工程專業實踐教學的順利開展。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基于計算機遠程協助技術的實驗教學手段已可以實現遠距離的“面對面、手把手”的實驗教學。在土木工程實踐教學環節,可嘗試采用計算機網絡和現代信息技術手段,既體現了現代遠程開放教育的特點,也使學習可以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較好的避開工學矛盾。比如,畢業實習是土木工程專業重要教學環節,是學員理論聯系實際的機會。但實習時間有限,學員在實習過程中不可能接觸到各個施工環節,更無法學到高新技術。為了讓學員學到先進的施工管理知識,學校收集典型工程資料和相關視頻,通過網絡讓學員學到更多、更先進的施工管理技術。針對土木工程專業的特殊性,每年招生時學校優先錄取建筑類大專畢業生或在建筑類企事業單位就業的學員。據統計,該專業95%以上的學員是建筑類大專畢業生或來自建筑類企事業單位,85%以上學員擁有一定的建筑基礎,不少人表示自己正在準備考取建造師、施工員、質檢員等五大員證書,希望電大的學習對他們提供幫助,這些有助于提高學員自身學習的積極性,無形中也使本校土木工程專業的教學質量得到保證。土木工程實踐環節的課程設計、生產實習、畢業實習、畢業設計(論文)等課程的選題和實施,要求來自實際施工現場案例,要求“真題假做”,并提倡“真題真做”。比如,畢業設計(論文)是學員在校期間進行的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最后一個教學環節,也是最重要的綜合性實踐教學環節。該環節要求學員將大學所學的公共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的知識進行綜合分析,并運用到畢業設計(論文)中去,其目的是培養學員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首先在選題上,指導老師應考慮與工程案例的結合,如設置《灌注樁施工質量事故的預防及分析處理》、《公路橋梁裂縫成因分析及防治措施》、《后壓漿技術在地基施工中的應用》等題目。其次,在畢業論文或畢業設計的實施過程中,指導老師要求“真題假做”,并提倡“真題真做”,即希望學員結合工作中的工程案例,在查閱前人理論、相關規范資料等基礎上,應用所學的專業知識和技能,進行理論分析,解決具體的土木工程專業的實踐問題。以人為本、以學員為中心、方便學員、為學員提供支持服務是開放教育的辦學理念。根據地方電大土木工程專業學員多數來自工程一線的實際情況,使學員結合工作過程完成實踐教學成為可能,同時也將很好地緩解學員的工學矛盾。比如,針對學員不同的工作環境,我們主要采取了以下方法實施教學:一是依托學員工作單位進行實踐教學。學校與學員充分溝通,了解他們的專業基礎、工作性質及承擔的具體任務。在實施過程中,聘請學員所在單位的專業技術骨干作為指導教師,保證了教學指導及時有效。而生產實習環節,主要依托學校的專業老師和企業專業技術骨干來完成。由于學員邊工作、邊學習,理論知識和實踐知識得到很好結合,學習能力和工作能力也得到同步提高。同時因為實踐過程不影響工作,也得到學員工作單位的充分支持。這時,教學地點不局限于學校教室,而是在工程一線。二是采用相對集中,以小組形式開展實踐教學。課程設計課程中,指導老師根據學員實際情況,分為混凝土結構設計、鋼結構、結構設計原理、橋梁工程、建設監理五大類,用相對集中的時間,下達課程設計任務書,指導、督促、檢查學生的課程設計進行情況。最后學員提交設計內容,并寫明自己在小組中的作用。為確保土木工程實踐教學目標的實現,首先要建立一套完善的實踐教學質量監控體系。為此,學校建立了由教學主管部門為主體、以相關指導教師為個體的教學督導小組,并制定了《象山電大土木工程本科課程設計實施細則》、《象山電大土木工程本科生產實習實施細則》、《象山電大土木工程本科畢業論文(設計)要求》等實踐教學文件,明確規定了各教學環節質量標準。學校嚴格的工作制度、明確的工作程序,對規范師生在實踐教學活動過程中的行為,提高實踐教學質量,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其次,認真進行事前培訓,幫助指導教師正確理解實踐環節教學的要求,使指導教師充分認識到實踐性教學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重要作用。第三,加強實施過程中的監控,學校安排專人負責檢查和督促分階段任務的進展情況,以切實保證實踐教學環節的質量。最后,建立和完善實踐環節教學和生產實際之間的反饋制度,為此學校組織調研隊伍定期調查研究工程實際中對新技術、新知識的需求,動態調整實踐教學環節的內容和要求,力求保證實施目標和社會需求的一致性。在土木工程招生和教學過程中,學校嘗試推行“雙證”實踐教學評價,在畢業時,學員既拿到畢業證,又拿到建筑五大員或建造師證書。如縣建管局與象山電大舉辦過多屆開放教育土木工程專業本科“雙證班”,在對學員進行土木工程專業本科課程教育的同時,由建管局和學校聯合對學員開展施工員、質檢員等五大員考證培訓。通過這些針對性的培訓,學員既深入理解本專業的專業基礎理論,又掌握了施工管理、質檢管理等現場管理崗位的各種實務知識,專業人員的職業素質得到很大提升。(本文來自于《寧波廣播電視大學學報》雜志。《寧波廣播電視大學學報》雜志簡介詳見.)

三、土木工程專業實踐教學質量管理模式改革實施效果

幾年來,通過土木工程專業實踐教學質量管理模式改革,使學員更好地學習和理解本專業所學的知識,培養了專業技能,為今后獨立工作及解決工程實際問題打下良好的基礎。多年來,象山電大土木工程專業畢業生得到了用人單位的好評,在學校對開放教育畢業生追蹤調查中,用人單位普遍認為電大開放教育注重培養學員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能力,畢業生質量比較高,對電大畢業生的評價為工作業績“優良”占100%、專業知識“優良”占85%、業務能力“優良”占72%。自2010年秋季縣建管局與象山電大舉辦的土木工程專業本科“雙證班”開班以來,由于學員在畢業時既能拿到本科畢業證,又能在學習期間考到施工員、質檢員等五大員證書,報名一直十分踴躍,同時帶動了我校建筑類專業的招生。目前土木工程(本)、建筑施工與管理(專)已成為我校的特色專業。由此可見,土木工程專業實踐性強,考慮到企業、學校與學生之間存在巨大的差異性,需要學校根據學員已具備一定建筑業實踐基礎的特點,對土木工程專業實踐教學質量管理進行探討和研究,包括改善實踐教學基礎、改革專業實踐教學方法、加強實踐教學質量控制、改革實踐教學成效評價等,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本文作者:勵聰英工作單位:寧波廣播電視大學象山分校

第2篇

計算機專業畢業論文格式范文參考

計算機應用技術可以通過利用計算機進行數據信息的收集、處理和分析等,最終達到管理人員的信息輸出要求。將計算機應用技術應用到工程項目的管理中,可以更好的解決項目中瑣碎問題的查找和歸類,實現有序的項目管理,同時還可以有效的提高工程項目的管理效率。

1工程項目管理中計算機技術的應用

1.1多媒體技術

因為多媒體技術在當今社會的不斷發展,在工程項目管理中,硬件水平也得到了不斷提高。得益于多媒體技術在工程管理中的不斷深入,從前需要實打實的進行展現的一些工作步驟如今可以以軟件的形式更加方便快捷的進行技術性的工作,這樣具有突破性的技術其影響力也是不容小視的。但是,雖然軟件為工程項目管理工作提供了許許多多的方便,可與此同時,工作人員在享受軟件為工作帶來的更多的便利的同時,也承受著更高的風險。因為軟件系統不只是一個程序,程序與程序之間相互影響,一旦出現問題,相互影響導致出現問題的概率攀升。而縱觀如今的建筑行業中的施工管理,許多建筑施工單位對于管理并不重視,無論是最基礎的管理還是后續的管理,都處于放任狀態,這樣的管理現狀不僅對單個建筑施工單位的影響不好,對于整個建筑行業的發展都是極為不利的。在工程項目管理中,所要接觸到的信息量時十分巨大的,這些信息量的處理及其消耗人力,并不是領導具有優秀的領導能力,員工具有行動力就可以很好的得到解決的。關于這種軟件的開發,其難度是可想而知的,現如今,雖然相關的技術程序已經不斷的涌現,但真正做到優秀的、萬無一失的軟件,還需要相關的技術人員在這條道路上,不斷地進行探索。

1.2網絡技術

在工程單位進行一個大型項目的建設工作的時候,無論是前期的溝通洽談,中期的建設工作還是后期的合作處理,都需要來自工程各個方面的人員進行實施的溝通和談判,而往往這些人員由于工作性質的不同,所在地經常會進行變換,這個時候,為了得到及時的溝通和接洽,在網絡上建立一個可以隨時進行溝通的網絡社交平臺是十分重要的。在網絡社交平臺的選擇上,我們可以選擇將資料和其他文件進行保存的論壇,也就是BBS,在這里,工程項目中來自各個位置的人員都可以進行溝通,獲得信息,進行技術上的技術交流,確保工程能夠順利完成,減少突發狀況的發生,也給整個工程提供了更多的方便。

2現如今工程項目管理中的缺陷

在工程項目管理中假如計算機技術的幫助無疑是給現代工程項目管理工作帶來了十分巨大的便利,也為工程項目管理工作得以更好額進行創造了一種新的可能,但是,縱觀目前的工程管理現狀,計算機應用技術在工程項目管理上的運用還存在著諸多問題,這些問題影響著工程項目管理更快的發展,也需要得到一個及時地解決。

2.1關于硬件

作為科技設備,計算機在安裝上需要進行許多的資金投入,無論是購買計算機本身的費用,還是安裝時所需要的電纜、網絡附加費用和安裝計算機時所需要消耗的安裝費用等,都是一筆不菲的數目。但是,關于硬件上的資金問題雖然看起來是一個不小的問題,可實際操作起來還是十分的容易解決,就目前的狀況來看,大多數的項目管理領導在計算機設備和計算機技術上的投資是十分大方的,他們也很愿意在這方面進行金錢投資,因為一方面,計算機應用技術確實能夠為工程項目管理帶來方便,有著很強的實際應用意義,可以為企業本身創造更大的經濟利益。另一方面,加大計算機應用技術的投入,也可以提升企業整體的現代感和形象度,對于企業形象的樹立,有著很大的作用。

2.2關于軟件

現如今的軟件市場上,關于工程項目管理的軟件多如牛毛、數不勝數,而如何選擇一個適合自己工程項目的工程項目管理軟件往往是一個工程項目管理團隊面臨的難題。在市場上,這類軟件種類很多,價格不等,而且由于項目與項目之間的差距,很多軟件并不能很好地適用于所需要的項目,這就需要相關的工作人員在挑選軟件的時候考慮到多種因素,選擇最為合適的軟件,進行辦公。2.3關于人員在進行完計算機硬件設備的配置和軟件的選擇和安裝之后,應該選擇什么樣的人原來進行相關的技術操作,是整個計算機應用技術在工程項目管理中能夠發揮真正作用的關鍵環節。計算機應用技術在工程項目管理中的應用技術性強,需要掌握的知識面廣,不是相關的專業人才,很難進行操作,而擅長這類技術操作的技術工作人員數量也不是很多,所以,應該加強對相關技術工作人員的培訓,這樣才能使計算機應用技術在工程項目管理中的作用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

第3篇

[論文關鍵詞]產學合作寓學于工人才培養

一、產學合作是高職教育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

產學合作是指學校與企業(行業)根據各自所承擔的使命與職能,在相關的政策、法律和法規框架內,依據市場的“游戲規則”所進行的人才培養實踐。它涉及人才培養指導思想、策略研究、方案落實、關系協調、成果共享等。高職院校產學合作主要涉及兩個方面:一是科技成果的轉化,二是產學雙方合作培養人才。本文側重于后者。

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是教育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我國高職教育的興起,特別是20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政府對職業技術教育領域開展產學合作培養人才方面更加重視,在一系列重要法規和文件中都作了相應規定,要“加強實踐教學,提高受教育者的職業能力。職業學校要把教學活動與生產實踐、社會服務、技術推廣及技術開發緊密結合起來……要加強與相關企事業單位的共建和合作,利用其設施、設備等條件開展實踐教學”。我國的教育方針對此也有明確的表述:“教育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為人民服務,與生產勞動和社會實踐相結合,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wWw.133229.cOM”這些規定和要求,既是為了高職教育的改革和發展的需要,也是為了使高職教育迎接經濟全球化、適應科學技術突飛猛進、參與國際競爭與合作和可持續發展的需要。

產學合作的理想目標是建立在校企互動、企業與學校相互滲透,形成人才培養、技術進步、校企競爭力等都能得到提高基礎之上的“互惠、多贏”的產學合作目標。其鮮明特征是:一方面企業主動尋求合作,向學校提供技術、設備甚至是資金的支持,承擔人才培養任務,為學生的操作技能提高、實踐動手能力和專業技術應用能力的培養提供機會和真實的崗位,使學生感受企業工程氛圍,了解企業生產組織、產品設計和制造,接觸生產實際,參與企業的生產活動,接受企業文化的熏陶,樹立工程觀念,增強職業意識,提高專業能力,養成良好的職業素質,企業優先選拔優秀人才;另一方面,學校積極主動地參與企業的技術革新和新產品開發,參與企業的技術攻關,針對企業的發展需要設立科研課題,并將研究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這種產學合作,在最大限度上實現了學校和企業資源、環境的共享,有效發揮了學校和企業各自的優勢。

縱觀世界發達國家高職教育人才培養模式,大多突出“產學合作”的特征。首先產學合作的理念比較清晰,認為高職教育是經濟發展的“秘密武器”,強調產學合作是保證質量的“助推器”;在培養目標上,突出人才培養與就業制度的銜接,如德國的工程師、經濟師,英國的技術工程師,美國的技術員、技術師,法國的高級技術員和高級管理員,韓國的多技能技術員等;在人才培養過程中,建立起“雙向參與、雙向互動”的運作機制,形成各具特色的產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如德國的“雙元制”模式,北美的cbe模式(能力本位),英國的“三明治”模式、聯合國勞工組織推廣的mes模式(技能本位),美國的工讀合作教育模式,日本的“產學官”合作模式,澳大利亞的技術與繼續教育(tafe)模式,新加坡的“教學工廠”模式,印度it業的國家信息技術學院(niit)模式等;在產學合作的管理模式上,從制定法規、建立組織、規范制度、理順管理等方面形成了制度化的體制和機制;在人才培養結果評價上,德國由企業、學校、工會和行業代表共同實施,美國由工程技術評估委員會制定評估標準,加拿大由合作教育協會制定標準,澳大利亞由行業協會制訂培訓計劃和標準(培訓包)。他們的成功讓我們看到產學合作培養高職人才有很多優點,符合高職業教育發展的規律,也是高職教育區別于其他類型高等教育的鮮明特色。

目前,我國高職教育在發展過程中還有很多問題亟待解決,但所有問題的根本點就在于產學合作。產學合作既體現了高職教育與經濟社會、行業企業聯系最緊密、最直接的鮮明特色,又是當前改革創新高職教育辦學模式、教學模式、培養模式、評價模式的關鍵環節,更是把高職教育納入經濟社會發展和產業發展規劃,促進高職教育規模、專業設置和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相適應的重要途徑。

二、打造“寓學于工”的人才培養模式

邯鄲職業技術學院在多年的辦學實踐中,始終堅持以就業為導向,以產學合作為紐帶,以課程體系開發、專業教學團隊打造和實習實訓基地建設為支撐,突破傳統人才培養模式的壁壘,創新、完善“寓學于工”的高職人才培養模式,即加強與行業、企業的深度融合,廣泛吸引行業、企業參與學校的改革與發展,采取模擬仿真實訓、生產性實訓、頂崗實習的漸進方式,把學生對專業知識的學習、操作技能的掌握融入工作過程和工作崗位的環境中。

(一)產學合作開發課程體系

按照國家關于高職人才培養的總體要求,學院確立了“走產學結合道路,培養高素質、高技能、可持續發展的一線應用型人才”的培養目標。為實現該目標,學院與行業、企業密切合作,根據學生專業崗位及未來就業崗位群的行業標準、技能要求和工作流程,制定課程標準及相關教學培訓軟件包,確定技能訓練項目模塊,全面創新學習考核評價方法,構建基于工作過程的行動導向課程體系,實現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的重構。

2005年,學院以產學合作為平臺,以建筑工程技術專業為試點,開始對原有專業課程體系進行“顛覆”性重構:首先通過到邯鄲市晨祥建筑有限公司、招賢建筑有限公司等一批產學合作企業進行深入調查,根據社會需求確立了建筑施工一線的施工技術與施工管理崗位;進而邀請專業建設委員會委員召開專題會議,與專業教師一起探討、研究并確定建筑工作崗位所需的知識和技能,將學習領域和內容的目的性、指向性同崗位工作過程準確地聯系在一起;再次,根據社會人才需求和行業職業標準的最新要求,編制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并據此重新編寫各主干課程的課程標準;最后,通過建立的“優質資源庫”大量選聘一線技術人員和能工巧匠,并與他們合作開發和編寫了《土力學與地基基礎》《建筑結構》《建筑識圖與構造》和《建筑工程計量與計價》等課程的理論及實訓配套教材,逐步構建起建筑工程技術專業的“拆分—建造”課程體系。新構建的課程體系在2007年“中德高職建筑技術專業行動導向課程開發師資培訓班”上進行了交流,受到了德國專家及與會單位的好評。

(二)產學合作打造教學團隊

長期以來,學院采取“送、下、帶、引、聘”的措施,努力打造一支具有雙師素質結構的專業教學團隊:(1)先后輸送一百八十多名中青年骨干教師攻讀碩博士學位、專業進修和業務培訓,先后選派38名骨干教師和管理人員到美國、澳大利亞、新加坡、臺灣等國家和地區進行業務培訓。(2)以產學合作單位為基礎,建立起由各個行業的專家、技術骨干和能工巧匠組成的教師資源庫,資源庫中擁有各類兼職教師2355名,實現了實踐教學主要由來自生產一線的行業專家、技術骨干和能工巧匠進行講授和指導的目標。(3)從行業企業聘請專家建立起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全面參與學院的專業設置研究、人才培養方案制訂、課程體系改革、實訓實習指導、畢業論文(設計)指導及答辯等人才培養的各主要環節。(4)與產學合作企業共同制定了相應制度與計劃,確保教師,特別是青年教師下企業一線鍛煉實現制度化、連續化;此外,學院還積極鼓勵專業教師發揮專業特長,為相關行業企業提供技術、管理、咨詢等各方面的服務。經過不懈的努力,學院現有國家級和省級教學團隊各一個,已逐步建立起一支專兼結合、結構合理、具有國際視野和雙師素質、符合高職教育特點與要求的專業教學團隊。

(三)產學合作建設實習實訓基地

學院確立了“把需要工作的人培養成工作需要的人”的育人理念。為落實該理念,學院以產學結合為紐帶,有效整合社會資源,遵循建設主體多元化的原則,以重點專業建設為龍頭,通過社會投入、校企合作共建等各種有效方式,在校內重點建設一批區域領先、國內一流的生產性實訓基地,為“寓學于工”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和有效運行提供支撐平臺。

1.“筑巢引鳳”。學院通過設計、建設適合企業經營的樓宇場所和制定優惠政策等方式,吸引了美食林集團、中國移動(邯鄲)公司、中國人壽和中國平安保險公司等與自身專業聯系緊密的不同類型的企業進校園,為市場營銷、金融保險等專業的“雙職場”人才培養模式的實戰提供了舞臺。

2.“借雞下蛋”。學院與邯鄲市建筑業管理辦公室合作在學院成立了“邯鄲市建筑科技示范基地”,借助召開建筑材料博覽會的契機,為其提供場地和服務,由20余家公司共同出資40萬元,建成28項工程實物模型,展示建筑工程材料及各種構造和標準做法、推廣行業新技術,并在會后作為現場教學的教具留在了校園內。此外,產學合作單位邯鄲市招賢建筑工程有限公司還提供設備和勞務費用共計20萬元,在校內為建筑工程技術專業建起了“教、學、做”一體化模型和工種實訓現場,為建筑工程技術等專業“拆分—建造”人才培養模式的操練做好了鋪墊。

3.“借船出海”。圍繞邯鄲市產業結構調整和邯鄲市十一五發展規劃目標,經過多方努力,由邯鄲市信息中心、建設銀行邯鄲分行、西安西雅圖數碼科技有限公司、中國軟件行業協會下屬北京華信智原教育技術有限公司等合作單位共同出資一百余萬元,在校內建成了嵌入式軟件實訓室、網絡軟件項目開發技術、大型數據庫開發技術、多媒體技術、微機組裝與維護等7個實訓室和2個計算機軟件及應用實訓中心,為軟件技術類專業的“分層項目引導”人才培養模式實施奠定了基礎。

4.“合作共贏”。學院以土地、政策等作為投入,先后與企業合作,由企業提供設備并在校內投資建設廠房,共同建設生產性實訓基地。在實習實訓安排上,由學校提供管理,由企業提供設備、技術和實訓指導教師,以企業為主組織學生實訓,為機電一體化技術、數控技術等專業“寓學于工”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創造了條件。

主站蜘蛛池模板: 衡山县| 惠东县| 原阳县| 嘉义县| 津市市| 海淀区| 保靖县| 扎鲁特旗| 宁远县| 曲阳县| 饶阳县| 阿巴嘎旗| 陆良县| 顺义区| 蒲城县| 大连市| 宁强县| 威信县| 田东县| 壤塘县| 岳西县| 衡阳县| 固始县| 浦东新区| 苍山县| 兴海县| 和林格尔县| 虹口区| 平果县| 堆龙德庆县| 成都市| 松阳县| 无极县| 寿阳县| 五常市| 宁河县| 祁门县| 恩施市| 香港| 甘洛县| 弥渡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