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一对一直播,chinese极品人妻videos,青草社区,亚洲影院丰满少妇中文字幕无码

0
首頁 精品范文 世界經濟論文

世界經濟論文

時間:2022-07-14 21:09:32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世界經濟論文,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世界經濟論文

第1篇

1.復蘇緩慢曲折但趨勢不變2013年,世界經濟并未如年初所預計的那樣(2013年4月份,IMF預測全球經濟將增長3.3),實現較為強勁的復蘇。根據IMF在2014年4月的《世界經濟展望》,2013年全球GDP同比增長3.0,增速較2012年放緩0.1個百分點,但放緩幅度較2012年0.9個百分點,和2011年1.2個百分點有所收窄,表明復蘇態勢并未發生改變。根據IMF最新預測,2014年全球經濟增長率為3.6%,實現增速4年來的首次上揚。

2.發展中國家經濟占比過半,但內部風險顯現

2013年,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經濟增速為4.5,盡管較上年下降0.4個百分點,但仍高于發達經濟體,后者增速為1.2,較上年下降0.3個百分點。在多年來的增速優勢下,按購買力平價法計算,2013年發展中國家GDP占全球的5O.4,首次超過發達國家。但另一方面,在美國等發達國家貨幣政策和重整制造業政策的引導下,新興經濟體風險加劇,資本外逃趨勢漸顯。2013年1月~11月,印度、巴西、印尼和土耳其月平均匯率對美元分別貶值12.3、12.8、23.8oA和26.8,其月平均股價波動幅度分別為13.7、20.6、17.2和22.8。

3.全球零售業增速放緩,電商發展勢頭強勁

在宏觀經濟環境發生變化的背景下,全球零售業的發展也呈現出新的特點:一是主要零售企業收入增速持續放緩。根據德勤的《2014年全球零售力量》數據顯示,全球前250家大型零售企業在2012財年總體收入實現4.3萬億美元,同比增長4.9,增速較上一財年放緩0.2個百分點。二是發展中國家零售企業增長較快,我國零售企業在全球的地位有所提升。全球250強大型零售企業中,非洲、中東和拉丁美洲的零售企業收入增速達到兩位數,美國、歐洲、然收入增速高于上一財年,但未超過5%。2012財年,我國大陸地區共有7家零售企業入圍全球250強零售企業,較上一財年增加2家。其中,上海友誼、京東、大商和重慶百貨為新入圍的企業,而京東和重慶百貨更是首次進入這一榜單。三是電子商務業務收入占比達到7.7。2012財年,250強零售企業線上零售額平均占其總零售額的7.7。其中,北美零售商線上收入占比最高,而歐洲零售商線上收入占比最低,亞太零售商線上收入增長最快。全球5O強電商中,有39家同時入圍全球250強零售企業。

二、主要國家(地區)經濟運行和零售業發展情況

1.美國經濟增速逐季回升,零售總額連續四年增長2013年,美國經濟逐漸平穩,復蘇態勢更加明顯。盡管全年GDP同比增長1.9,較上年放緩0.8個百分點,但這一放緩主要源于政府減支影響。進入2013年以來,美國GDP同比增速呈現逐季回升態勢,1~4季度GDP同比增速分別為1.3、1.6、2.0和2.6。美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連續四年實現正增長。2013年,美國零售和餐飲業實現銷售總額5.3萬億美元,同比增長4.2,增速低于2012年1.0個百分點。其中,商品零售額實現4.7萬億美元,同比增長4.2,增速較2012年放緩0.8個百分點。從各品類銷售情況來看,汽車、建材等相關商品銷售增長情況好于2012年,其中汽車及其配件零售額同比增長8.6,增長幅度最高。和我國類似,美國服裝類商品銷售也出現較大幅度下滑,同比增速由2012年的5.5降至3.6%。

2.歐洲經濟艱難擺脫衰退,零售增長略有改善

歐洲結束了自2012年2季度以來的持續衰退局面。2013年第4季度,歐元區GDP同比增長0.5,并且2013年I~3季度GDP同比降幅也呈逐季縮減態勢,但從全年來看,2013年歐元區GDP同比仍下降0.5,降幅較上年收窄0.2個百分點,復蘇之路非常艱難。歐洲零售業逐漸回暖。根據歐洲統計局最新公布的數據,2013年歐元區零售量下降0.9,但降幅比上年收窄0.8個百分點,并且在2014年1月~4月,歐洲零售量同比和環比均取得四個月的連續正增長。從這個角度來看,歐洲經濟復蘇的態勢已經快速傳導到消費品市場,未來發展值得期待。

3.日本經濟有所好轉,零售市場存在隱患

日本經濟在“安倍經濟學”的作用下,實現了穩步增長。2013年GDP增長1.6,較上年加快0.2個百分點,失業率為4.0,較上年降低0.3個百分點。特別是2013年1季度到2014年1季度,GDP同比增速分別為0.1、1.3、2.4%、2.5%和3,呈現出逐季提升的趨勢。日本零售業呈現逐步提升態勢。銷售同比增速從20136全國商情年8月到2014年3月實現8個月的連續正增長。從全球250強零售企業來看,日本入圍的零售商共39個,僅次于美國,收入占250強全部收入的8.7,位列美、德、法之后。但日本宏觀經濟存在隱患將加大其零售業未來發展的風險。首先,消費稅的征收,無疑使得近期零售業增長出現巨大波動。其次,持續貶值的日元將放緩日本大型零售企業海外擴張步伐。最后,安倍經濟刺激政策的不可持續性將對消費市場帶來致命打擊。圖表42012年~2014年日本零售銷售分月同比增速(%)

三、全球重點零售企業發展情況

1.沃爾瑪業績增長放緩,調整全球戰略布局一是營收增速放緩。2013年,沃爾瑪全年營業收入4763億美元,同比增長1.5,增速較2012年和2011年分別放緩3.5和4.5個百分點。2014年第一財季,沃爾瑪實現凈銷售額1142億美元,同比僅增長0.8,增速較上一財季下滑0.6個百分點,創近年來最低。二是調整戰略布局。對于占全部收入3O的海外市場,沃爾瑪從積極擴張轉向追求效益,這在新興市場尤為明顯,例如在我國,沃爾瑪在關閉一、二線城市高租金地段的門店同時,也在加速對三、四線城市的滲透。對于網購市場尚不成熟的國家,沃爾瑪則采取快速搶占山頭的擴張方式。三是引入比價APP。堅持低價競爭策略的沃爾瑪已經在購物APP中嵌入比價工具,消費者可以通過這一工具對在售的8萬多種商品與其他零售商進行比價,但與塔吉特和百思買不同的是,沃爾瑪的低價策略并不與線上零售商進行比價,另外沃爾瑪自有品牌商品、熟食、糕點和肉禽蛋等商品也不在比價范圍內。

2.家樂福全球戰略調整幅度較大,成本控制效果顯著

家樂福排名有所下滑。2013年家樂福銷售額為749億歐元,同比下降1。在最新公布的全球250強零售企業中,家樂福的排名由第二位下降至第四位,而在BrandZ全球最具價值百強品牌中,家樂福已經連續兩年位于榜單之外。營業利潤提升顯著。盡管2013年家樂福銷售額出現下滑,但受益于提高商品價格及控制成本措施等因素影響,其營業利潤達到22.4億歐元,同比增長5.4,如果排除匯率波動因素,營業利潤增幅將達到9.8。其凈利潤則達到9.49歐元,更是較2012年水平高出五倍以上。

3.特易購本土銷售陷入低谷,調整價格應對網購競爭

特易購英國本土市場出現萎縮。根據特易購6月份公布的業績顯示,2014年2月24日到5月24日這三個月間,除去汽油因素,特易購在英國本土的銷售額與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3.7,陷入4O年來本土銷售額最低谷,其在英國食品雜貨市場所占的份額也從一年前的30.5降至29%,為近十年來最低值。特易購降低網購配送價格。為應對阿爾迪超市(Aldi)和利德爾超市(Lid1)等網購折扣連鎖店的競爭,特易購將“一小時送達服務費用”由原來的3英鎊降至1英鎊。同時,“線上下單,線下提取”服務(Click&Collect)將向消費者免費開放,在這之前消費者需要支付至少2英鎊。

四、海外零售業發展對我國的啟示

1.為消費者提供便利、快捷的服務

盡管電商對傳統實體零售企業帶來一定的影響,但無論是從全球250強零售企業收入構成,還是各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結構來看,來自線上消費的占比一般沒有超過1O。這說明,近年來傳統零售企業增長放緩,很大原因還是在自身,即沒有針對消費者購物習慣和消費心理的變化進行及時調整。例如,相對價格而言,8o后、9O后的消費者更加追求便利,而傳統大型超市、百貨都與居民社區相隔較遠,并且停車、結賬都比較費時,從而迫使這部分消費者選擇價格同樣、甚至更便宜的網上購物。針對小型店鋪逐漸流行的趨勢,沃爾瑪、家樂福和特易購都在積極開發小型零售店業態。2012年法國國內生產總值(GDP)僅增長0.2,但便利店業態卻以6.8的銷售增長率急速發展。沃爾瑪則宣稱,2013財年將在美國開設115家小型商店,社區店和便利店將占到沃爾瑪商店數量的4O。和超市、大賣場等業態相比,便利店和社區店的經營成本相對較低,而且毛利率更高,在大型零售業態遭遇瓶頸的時候,我國零售企業也可以從小型零售業態人手,另辟蹊徑。

2.根據區域不同,提供分層商品組合

國外很多零售商根據不同地區消費者特點,布局自己的商品品類和品牌,甚至在同一城市,也會根據不同區域消費者收入情況和購買偏好提供分層次的商品組合。例如法國巴黎一家零售商,根據左岸和右岸居民的職業不同和消費特點差異,在左岸開設的店中提供中高檔品牌的酒類、果醬,以及其他食品,在右岸開設的店中則出售經濟實惠的商品。我國零售企業也可以借鑒這一做法,改變千店一面的惰性管理思維,更積極主動地對消費者進行細分,從而為消費者精準提供其所需要的商品。

3.合理嘗試多元化、特色化業態

近年來,百貨店為應對其他零售業態的競爭,加快向多元化、特色化發展。從國外零售企業來看,梅西百貨增加了商業視角十多種餐飲品牌,以聚集人氣。風靡日本的“1O元店”業態也逐漸在大陸擴散。從國內零售企業來看,購物中心、購物街仍在快速發展,同時還出現了僑福芳草地和Kll這類打藝術牌吸引消費者的購物中心。另外,跨界經營也在如火如荼的進行,例如蘇寧加速整合線上零售業務,順豐開設網絡服務社區店業態等。我國零售企業可以借鑒國內外成功的零售業態模式,合理進行多元化、特色化的發展。

4.關注國內市場一樣可以做大做強

第2篇

 參考文獻

[1]林娟娟,王勛銘.甘肅省進出口貿易與經濟增長的協整分析[J].消費導刊.2007年08期

[2]張慶君.遼寧省對外貿易與經濟增長關系的實證分析[J].大連海事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01期

[3]吳錦峰.基于FTD的湖北GDP增長實證分析[J].工業技術經濟.2007年03期

[4]戴德鋒.甘肅省對外貿易與經濟增長關系的實證分析[J].甘肅政法成人教育學院學報.2007年01期

[5]陳淑蕓,尉浩,馬江波,王青志.天津市對外貿易與經濟增長關系的實證分析[J].價格月刊.2007年02期

[6]張冰,金戈.進口貿易與經濟增長的研究綜述[J].國際商務(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學報).2007年02期

[7]王正儒.寧夏對外貿易與經濟增長關系實證分析[J].寧夏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6年04期

[8]張洪峰.我國對外貿易對經濟增長作用的實證分析[J].統計與咨詢.2006年05期

[9]張玉明,聶艷華.對外貿易對遼寧老工業基地振興的牽動作用分析[J].大連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3期

[10]楊海水,趙大平,范方志.進、出口對我國經濟增長作用的比較[J].統計與決策.2006年12期

參考文獻

[1]唐海燕.進出口貿易與經濟增長:作用機制與風險度量[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06期

[2]周帥,于淼,楊宜勇.我國價格傳導機制的實證分析[J].中國物價.2008年09期

[3]沈學楨,黃帥.美國經濟下行變動對我國港口(對美)凈出口的影響[J].港口科技.2008年07期

[4]陳丹丹,任保平.需求沖擊與通貨膨脹——基于中國的經驗研究[J].當代財經.2008年06期

[5]林劍平.中國歷次通貨膨脹的原因與啟示——基于貨幣因素和體制因素的雙向視角[J].世界經濟情況.2008年06期

[6]溫浩.論貿易對中國通貨膨脹的影響[J].金融發展研究.2008年05期

[7]周望軍,葛建營,王小寧,侯守禮.價格傳導問題綜述及量化分析[J].北京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2期

[8]薛迎春.中國貨幣市場失衡與國際儲備波動聯系——基于1994年~2004年的實證分析[J].上海經濟研究.2007年10期

[9]程國平,方蘇立.關于我國邊際消費傾向的探討[J].商業時代.2007年26期

[10]魏杰.探求流動性過剩的化解之道[J].中國金融.2007年17期

[11]熊仁宇.成本推動型通脹考驗央行調控智慧[N].21世紀經濟報道.2008(013)

參考文獻

[1]唐海燕著.中國對外貿易創新論[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2]吳瑩等著.中國進出口貿易預測與分析[M].科學出版社,2005

[3](美)杰弗里·薩克斯(JeffreyD.Sachs),(美)費利普·拉雷恩(FarrainB.Larrain)著,費方域等譯.全球視角的宏觀經濟學[M].上海三聯書店,2004

[4]范從來等著.通貨緊縮國際傳導機制研究[M].人民出版社,2003

[5]李杰等編著.通貨膨脹和通貨緊縮[M].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3

[6]程祖偉,韓玉軍編著.國際貿易結算與信貸[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1

[7]唐海燕編著.國際貿易學[M].立信會計出版社,2001

[8]李曉西著.現代通貨膨脹理論比較研究[M].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1

參考文獻

[1]樂平.2008年中國匯率大觀[J].中國自行車.2008年04期

[2]黨明燦.人民幣幣值高估或低估的標準分析[J].河南機電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6年05期

[3]葉莉,郭繼鳴.利率平價的人民幣匯率與利率關系的實證研究[J].河北工業大學學報.2003年02期

[4]宋磊.淺析我國人民幣升值的影響因素[J].硅谷.2008年16期

[5]周義,李夢玄.我國匯市和股市相關性的實證研究[J].科技與管理.2009年01期

[6]任兆璋,寧忠忠.人民幣匯率預期的ARCH效應分析[J].華南理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4年12期

[7]王穎.我國通貨膨脹與通貨緊縮影響因素的計量分析[J].哈爾濱理工大學學報.2005年03期

[8]焦桂梅.通貨膨脹的原因及解決的措施[J].硅谷.2009年08期

第3篇

Abstract: To prevent global economic recession, governments unified action and took active fiscal and monetary policy, minimizing the effects of financial crisis, and for the eurozone countries into a huge debt crisis. The paper discusses the main reasons and influence of debt crisis mainly discusses the enlightenment for governments, thinks that financial supervision system reform, transparentizing, government fiscal and financial reform, the implementation of sustainable public finance are key factors,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about government's measures such as establishing a comprehensive crisis response system.

關鍵詞:歐洲債務危機;金融監管;財政改革;可持續公共財政

Key words: European debt crisis;financial supervision;fiscal reform;sustainable public finance

中圖分類號:F83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4311(2010)17-0032-02

0引言

因美國次級債危機所引發的金融海嘯使全球經濟陷入衰退。各國政府在拯救世界經濟過程中行動一致,采取了積極的財政貨幣政策,經濟狀況有所回穩。但是,當全球市場漸趨樂觀之際,2009年12月8日全球三大評級公司下調希臘評級,逐步將歐元區各國再次拉入金融泥潭,使得開始恢復的世界經濟趨勢再次陷入危機邊緣,直接影響全球經濟復蘇時間,可能導致長時期衰退和二次經濟探底。至此,希臘已非本次危機主角,整個歐盟乃至世界都受到債務危機的困擾。

1歐洲債務危機的起因

首先,金融救市政策中過度舉債。過去近兩年間,為應對金融危機和經濟危機,世界各國大量舉債拯救銀行業、刺激經濟,動輒上千億美元的救助計劃進一步加劇了國家財政赤字,經濟復蘇伴隨而來的卻是巨大的債務危機。由表1可以觀察出,各國財政赤字過高和債務嚴重超標直接引發了本次債務危機。其次,歐元區體制上存在嚴重缺陷。許多歐元區成員國自從加入歐盟起,其赤字和債務就一直超過規定上限。這些歐元區國家在實行高社會福利過程中,國家稅收不能保證財政收入的穩定增長,造成財政赤字龐大。金融危機爆發后,各國政府更是不得不想盡辦法通過擴大開支以刺激經濟增長,在財政收入無法支撐所需開支情況下只能大量借債,從而進一步推高財政赤字和公共債務。第三,寬松財稅政策和監管乏力。譬如,作為歐元區國家,希臘為了守住3%的關口,曾將巨額的軍事開支及數十億的醫療債務排除在資產負債表之外。歐盟統計局專家在重新計算這些數據后得出了一致的結論:事實上,希臘每年的預算赤字遠遠超過了GDP的3%,進一步反映危機期間國家財稅政策異常寬松及財政部門監管不嚴。第四,人口結構老齡化。歐洲諸國完成工業化與城市化的時間比較早,出生率一直處在較低的水平。從上世紀末開始,歐洲大多數國家的人口結構都進入了快速老齡化的進程中,普遍面臨人口老齡化問題。而隨著人口老齡化問題日趨嚴重,國家產業競爭力顯著削弱,長期富裕的生活環境所養成的高福利、高消費習慣無法自動作出調整,加之某些政治家為了選票必然通過政府舉債支出來維持高生活水平與社會福利,導致財政赤字不斷擴大,政府債務高居不下[1]。

2歐洲債務危機的影響

2.1 歐洲債務危機的整體影響首先,歐洲債務危機使國際金融市場受到劇烈沖擊。世界各主要證券市場股票指數都存在不同程度的下降,投資者對于歐洲債務危機以及歐盟經濟前景表示擔憂,投資信心受挫。IMF在《全球金融穩定報告》中指出,到2010年底,全球政府負債額將高達37萬億美元,2011年將突破45萬億美元。發達國家如果不能充分改善金融業及個人家庭資產負債狀況,債務惡化問題將影響進一步影響全球金融系統并擴大波及面,可能導致全球金融危機新階段的開始[2]。其次,歐洲債務危機可能導致歐元崩潰。歐元的致命弱點是歐元區只統一了貨幣,卻沒有統一的財政。因為沒有統一的財政作后盾,每當出現危機就難以招架[3]。正因為歐元制度設計上的缺陷,使市場對歐元貨幣區是否能夠應對此次債務危機存在擔憂,擔心債務危機會導致歐元的崩潰,使債務危機演變為歐元貨幣危機。當市場看不到歐洲債務危機被平息的曙光時,歐元就會不斷受到拋售,匯價不斷下跌,面臨崩潰的危險。第三,歐洲債務危機干擾了經濟復蘇步伐,經濟“二次探底”風險加大。盡管早期歐盟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于2010年5月10日達成總額達7500億歐元的“穩定機制”一攬子救助方案,力保歐元穩定,但是聯合救助只是治標不治本,危機各國仍然面臨緊縮財政、削減赤字、調整結構的痛苦和艱巨任務,前景堪憂。財政緊縮政策將導致社會公眾不滿,失業問題可能會進一步加劇社會矛盾,經濟復蘇受到制約。第四,金融刺激政策退出或受影響。希臘等國暴露出的債務危機,折射了發達國家普遍面臨的一種困境,即如何處理退出刺激措施與經濟復蘇的關系,處理不當會帶來經濟再次衰退風險,但另一方面如果遲遲不收手控制財政開支,再次面對危機所能起到的效用恐怕一時間很難奏效。

2.2 歐洲債務危機對中國的影響第一,給出口帶來壓力。總體來說,中國持有的希臘國債和金融機構資產相當有限,這意味著即便是希臘最終陷入債務違約,對中國的直接影響也很有限。當然,如果希臘債務危機不能得到有效遏制,進而波及葡萄牙和西班牙等其他歐元區國家,那么中國面臨的風險敞口將會擴大。此外,歐盟是中國第一大出口市場,一旦復蘇勢頭脆弱的歐盟經濟再度被這場債務危機拖入困境,中國出口形勢將變得更加復雜[4]。第二,可能延緩人民幣升值。歐元危機對中國外貿構成壓力,人民幣匯率調整的時機有此可能推遲。巴克萊資本認為,因歐洲債務危機和全球市場疲軟,人民幣近期升值的可能性已經明顯降低。由此,人民幣一次性大規模的升值不太可能,貿易順差減小將減輕人民幣升值壓力。第三,外匯儲備縮水。有專業人士指出,中國外匯儲備在歐洲近期的投資收益為零甚至負數,用真金白銀換來的外匯儲備因為債務問題國家過度發行貨幣和該貨幣購買力下降而縮水。按照渣打銀行的計算,中國外匯資產中歐元比重為25%,僅匯率變動就已經損失了350億美元。第四,資本市場產生震蕩。受投資者對債務危機憂慮增強影響,短期內國內資本市場受沖擊明顯。有關學者認為,中國現行的是條件不成熟就不開放資本賬戶的措施,相關部門也在進一步加強觀測和預警,并采用對沖等手段保證中國經濟不受大的沖擊,資本市場發展能夠穩步、健康、持續[5]。

3歐洲債務危機的啟示

3.1 對世界各國的啟示第一,有學者認為,歐盟應當從債務危機中汲取教訓,從危機預防和管理兩方面入手防止類似危機重演。本次危機使我們看到歐元區國家缺乏協調處理機構和危機救助機制,在出臺希臘救助計劃過程中表現出種種分歧和矛盾,都不愿意為其他國家背負債務負擔,嚴重暴露出危機處理能力不足[6]。至此,歐盟已經開始行動,主要歐盟成員國財政部長和歐盟官員組成的專門小組就加強歐盟內部經濟治理提出了四個主要目標,即強化財政紀律、消除成員國競爭力差距、加強經濟政策協調和建立一套長期的危機應對機制。第二,加速金融監管政策改革進程,改善國際信用評級。作為金融市場重要的參與者,信用評級機構發揮著確定金融產品投資風險的職能,所提供的評級結論影響著投資者信心,對金融市場投資決策有重要影響力。國際評級機構對發達國家的信用評級普遍高估,忽視了希臘等國長期存在的債務問題。伴隨著債務危機愈演愈烈,國際社會開始呼吁加強對評級機構的監管,消除評級機構所作評估給金融市場帶來的負面影響。歐盟個成員國內部就加強對評級機構的監管已達成初步協議,實行評級機構統一登記注冊制度,提高評估的透明度和公正性。第三,促進內需,擴大和發展中國家之間的貿易,實現全球經濟平衡增長。2010年6月召開的G20峰會日程大綱聲明中表示,全球金融市場出現的動蕩提醒我們,全球經濟復蘇進程依然面臨嚴峻的挑戰,加強各成員國之間的國際合作對促進全球經濟發展至關重要。第四,實行可持續公共財政,加強銀行資本儲備。各國家應竭盡全力將公共財政推向可持續發展的軌道上來,制定可靠的、有利于恢復市場信心、抑制通脹預期和穩定利率的具體措施,實現公共財政政策的可持續性,進而有助于增加投資者信心,保持經濟持續強勁增長。G20峰會日程大綱聲明中也表示,G20成員國必須采取可靠且有利于經濟增長的發展措施,以增強國家財政的可持續性,鞏固財政措施,采取進一步的適用于各自獨特的經濟環境經濟刺激方案。同時,要加強銀行資本儲備,制定足夠嚴格的資本流動性規則,防止金融機構過度參與有風險的金融投資活動,從而加強金融機構抵御未來金融系統風險的能力。

3.2 對中國的啟示第一,重視債務問題,嚴防債務危機發生。2009年中國政府財政赤字占GDP比低于3%,總債務占GDP比低于20%,遠低于國際警戒線的60%,安全性明顯優于發達國家。雖然中國財政赤字和公共債務占比一直處在國際警戒線之下,但仍應時刻關注整體債務狀況,促進財政改革進程,科學、系統、及時的對整體財政及債務狀況作全面清查和評估[7]。第二,推進財政改革,關注地方政府債務風險。2009年中國地方政府債務大致在7.8萬億元,約占GDP的23%。長期以來,由于各地區經濟發展不平衡、勞動力市場等問題使得部分地方政府財政入不敷出,需要依靠中央財政轉移支付過日子。在本輪擴大內需、加大公共投資、刺激經濟發展過程中,大力吸納銀行信貸大搞基礎設施建設,這同歐元區貧窮國家在危機期間通過財政赤字拉動經濟如出一轍。因此,中央政府應根據地方政府、地區經濟發展狀況等因素綜合考慮,適時推出相應政策來解決此問題。一方面,增加地方政府融資渠道,在稅收財政收入穩健的沿海地區發行政府債券,適應投資需求多元化發展;另一方面,中央政府應加大對所有形式政府借款的風險控制,限制借款總額在地方政府經常性財政收入中的占比以及禁止直接從地方國有企業借款等,從而保證地方經濟發展不滑坡,財政改革順利實行,政府債務逐步降低[8]。第三,保證中國銀行業健康發展。隨著歐洲債務危機不斷惡化,歐洲銀行業短期融資風險再度擴大,各國削減赤字和經濟疲弱增長必將帶來的信貸質量進一步惡化。借鑒歐洲銀行業危機,我國政府必須采取相關措施,建立一整套全面危機應對體制防范可能的金融風險,積極建立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要求的公共財政體制,完善和優化稅收制度,不斷完善和深化銀行業管理制度改革,加強國債項目資金使用的監督管理,建立金融預警系統,采取相關措施逐步消化長期積累的潛在財政風險,從而保障銀行業健康、穩定發展,為經濟發展提供切實保障。

參考文獻:

[1]郎咸平.郎咸平說:新帝國主義在中國2[M].北京:東方出版社,2010-5-1:41-50.

[2]IMF.全球金融穩定報告[R].IMF,2010-1.

[3]光亞.歐元區統一貨幣政策和成員國相對獨立財政政策之間的沖突與協調[EB/OL]. 2010-04-10,中國經濟論文:

[4]尚軍.歐洲債務危機影響幾何:對中國直接影響有限[EB/OL]. 2010-5-10,新華網: .cn

[5]劉士鵬.債務不會引爆全球危機 中國外匯儲備將縮水[N/OL]. 2010-1-10,搜狐網:

[6] 范龍佩. 范龍佩稱歐盟正處在應對債務危機關鍵時刻[N/OL]. 2010-5-25,新華網:.cn

主站蜘蛛池模板: 盖州市| 汉阴县| 镇康县| 清苑县| 敦煌市| 甘德县| 抚顺市| 新邵县| 盐边县| 临夏县| 吴旗县| 尉犁县| 临泽县| 夹江县| 庆城县| 营山县| 云龙县| 汝州市| 舒城县| 东乌| 北海市| 新建县| 前郭尔| 蓬莱市| 集贤县| 阜康市| 崇仁县| 阿图什市| 镇远县| 兴国县| 黔南| 安远县| 斗六市| 岳西县| 甘洛县| 永泰县| 昭觉县| 滨海县| 丰顺县| 衡水市| 明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