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一对一直播,chinese极品人妻videos,青草社区,亚洲影院丰满少妇中文字幕无码

0
首頁 精品范文 版圖設計畢業論文

版圖設計畢業論文

時間:2022-10-09 23:00:16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版圖設計畢業論文,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版圖設計畢業論文

第1篇

歷時近三個月時間,6月29日,2012安利杯大學生計算機作品賽(下稱“安利杯”)最終評選及展示會在重慶大學落下帷幕。來自全國13個省區的115所高校所提交的近340件參賽作品中的26件作品,從激烈角逐中脫穎而出。

此次活動的參賽對象為計算機有關專業本科應屆畢業生畢業設計(或畢業論文)完成的作品。決賽評委會由各賽區推選的專家組成,通過選手的答辯、演示,并根據作品的選題、科學性、創新性、實用價值、參賽成員的語言表達能力等多方面進行評比,選出了金、銀、銅獎以及“最佳創新獎”、“最佳實用價值獎”兩個單項獎。

安利杯的前身是由安利(中國)冠名贊助,粵港澳三地聯合舉辦的“安利粵港澳聯大互聯網科技博覽”。2006年,比賽范圍首次擴展到泛珠三角11省區,成為第一屆泛珠三角安利杯大學生計算機作品賽。幾年來,安利杯不斷擴大影響和規模,繼2009年迎來臺灣地區的加盟之后,2010又將重慶地區納入大賽版圖,將比賽范圍擴大到13省區。

多年來,安利杯每到一處,都極大地推動了計算機教育朝著創新與實用并進的方向發展,為各賽區的廣大師生和業內人士提供了一個廣闊的交流平臺,得到高校廣大師生的擁護和教育主管部門的支持,逐漸成為國內教育和IT產業界公認的品牌賽事。

除了給的信息科技創新提供新的發展平臺,促進的計算機學術交流與合作外,安利杯更為各地優秀的大學生提供了更多接觸社會、接觸業界的機會,拓寬了他們展示才華的舞臺,為社會培養出具有創新意識的高素質人才。

大學生群體一直是安利關注的對象,自2007年開始面向全國重點高校招聘培訓生以來,安利已招收優秀大學畢業生超過百人,很多已成長為公司中層管理者。安利還積極開展有關大學生擇業與就業的公益活動,通過“大學生就業創業見習基地”項目和“陽光育苗”職業輔導計劃為即將步入職場的大學生提供實習機會和就業指導。

對此,安利(中國)日用品有限公司大中華區電腦資訊副總裁楊海鵬表示,“作為活動的冠名贊助商,安利公司非常高興活動的影響范圍不斷擴大。我們身處IT領域,自然也希望能為這一行業和社會的發展貢獻一份力量。”

楊海鵬還認為,在公司運營過程中,市場、銷售可謂前鋒部門,財務、物流等部門可以算是后衛部門,那么,電腦資訊就應當成為銜接這些關鍵部門的中場球員,肩負著防守和進攻的雙重責任。而安利信息化創新的重點是為營銷伙伴提供完善的服務,以及了解公司和產品信息的新工具。

正是在創新精神的引領下,安利在信息領域一直領先,比如數碼店鋪的建設,提升顧客的購物體驗,并推出網上業務辦理流程,有效緩解店鋪運營壓力;優化店鋪自助服務平臺,增加付款功能并預留了二維碼的讀寫功能,方便顧客進行身份驗證并在店鋪以外的地方進行購物等等;安利商務隨行軟件成為營銷人員移動辦工的平臺;紐崔萊“早餐加一勺”電子互動程序、“安利皇后廚房”電子菜譜、“雅姿亮白體驗”等電子互動程序,極大地便利了顧客體驗互動……

目前,安利總部已經有計劃在中國設立集中的電腦資訊營運中心,其中包括基礎設施方面的一些服務,還會利用安利(中國)在系統開發,尤其是店鋪運營方面的系統機能開發相關的技術,為全球提供服務。

第2篇

圖書館論文2900字(一):“雙高”建設背景下高職院校圖書館空間再造探討論文

摘要:本文在“雙高”建設背景下,分析廣州番禺職業技術學院圖書館實體空間的現狀和存在問題,闡述了進行舊館空間再造的必要性、定位和目標。探討如何通過圖書館空間再造和服務創新,助力職業院校的“雙高”建設。

關鍵詞:高職圖書館;“雙高”建設;空間再造

1空間再造背景

2019年4月,教育部、財政部了《關于實施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學校和專業建設計劃的意見》,就實施“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學校和專業建設計劃(以下簡稱“雙高計劃”)”的總體要求、改革發展任務和組織實施作了部署。這是繼國家示范性高職院校建設之后,又一關于職業教育的國家重大發展戰略。職業院校的“雙高”建設,離不開圖書館為其提供專業化優質的服務來支撐。為適應這一趨勢,圖書館將以此為契機,結合本校的發展規劃情況,在圖書館在現有空間基礎上進行空間再造,以滿足學校發展和讀者對空間服務的需求。圖書館空間再造是指點、線、面、層、體的多維立交,建立在實體與虛擬、環境與資源、技術與服務、學習與交流、休閑與體驗基礎之上的綜合體系和創新過程。

當前,有些高職院校圖書館的空間設計、資源結構、信息化建設等方面存在一些問題,圖書館服務發展遇到了瓶頸。在“雙高”建設背景下,圖書館如何通過空間再造和服務創新,使空間功能合理化、館藏資源配置優化,加快智慧圖書館建設,打破傳統圖書館的發展模式,為建設高水平院校和專業提供有力支撐。因此,對高職圖書館空間再造的必要性需要進一步的討論。

2圖書館再造的必要性

2.1學校發展的需要

“雙高計劃”的總體目標提出,列入“雙高計劃”的院校在辦學水平、服務能力、國際影響力顯著提升,為職業教育改革發展和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發揮示范引領作用。高水平專業特色是高職院校提升核心競爭力手段,而專業特色建設需要圖書館提供有力的支持,例如建設符合專業特色發展需求的數據庫、主題空間、共享空間等。這促使圖書館在空間服務上轉型和升級,而圖書館原有的空間已經不能完全滿足學校發展的需求,所以圖書館再造也是大勢所趨。

2.2圖書館自身發展的需要

今天圖書館空間發展面臨著結構化的新態勢,空間服務將成為圖書館的核心服務之一。空間再造對圖書館空間功能的優化、館藏資源的整合、利用和服務轉型,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不僅拓寬圖書館的服務途徑,也改變了圖書館與讀者的交流方式,轉變圖書館的服務模式。可見,空間再造不但符合學校的“雙高”建設的需要,而且有利于圖書館服務的轉型升級。

3高職圖書館空間再造的現狀

近年來,高職院校圖書館在空間再造方面不斷探索和創新,部分院校已經完成了不同程度的空間再造。如筆者所在的廣東省,有深圳職業技術學院、順德職業技術學院等再造完成,還有一部分院校的空間再造正在規劃中,包括筆者所在的廣州番禺職業技術學院圖書館。

廣州番禺職業技術學院圖書館(一下簡稱“番職圖書館”)始建于1995年,2010年圖書館開始擴建,擴建后總面積達到3.09萬平方米,樓高6層。其中5個樓層設有6個書庫、4個閱覽室、一個自修室,一個服務臺大廳,在三樓到五樓的大廳和書庫里的一些區域沒有得到充分利用。主要體現在:一是空間功能不夠合理。圖書館空間區域劃分如書庫、自修室、多媒體電子閱覽室、報刊閱覽室等,雖然方便圖書館管理,但由于空間過大,采光效果不理想,整個空間給人幽深刻板的感覺,缺少人文關懷。同在一層的書庫、自修室、閱覽室等沒有間隔開來,造成工作人員和讀者容易互相干擾。二是資源結構不合理。高職圖書館的館藏相對較少,傳統的館藏資源比較陳舊,文獻結構不合理,利用率低。三是信息化建設滯后。受到各種因素的制約,圖書館的信息化建設相對滯后,為讀者提供的便捷數字服務能力低下,網絡及相關數據平臺的建設達不到發展要求。高職圖書館空間再造升級,不僅是適應學校“雙高”建設的發展要求,也是對讀者空間服務需求變化的一種積極反應。

4高職圖書館實體空間再造的探索

4.1高職圖書館空間再造原則和目標定位

(1)空間再造的原則。

堅持“以人為本”設計理念,遵循科學、共享、互動、舒適、便捷的原則來規劃和設計空間結構。充分結合“雙高計劃”的總體要求,為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提供服務保障,同時也保證空間服務的可持續發展。

(2)空間再造的目標。

建什么樣的的空間模式?高職圖書館應該做好空間再造的頂層設計,根據學校的發展規劃和專業的需要,從理念和制度、實體與虛擬、資源與服務、文化與技術層面,進行系統的、周密的設計和規劃。將實體空間、虛擬空間和智慧空間的有機結合,能讓讀者感受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帶來的全新的體驗。

4.2改造設計構想

(1)空間功能劃分。一是空間功能細化。如將書庫、自修室、電子閱覽室、報刊閱覽室等混合搭配,將圖書館主要分成小組討論區、安靜區、無聲區、多媒體區、共享空間等區域,把一個庫室作為一個整體來進行規劃,再把內部各個功能分區之間用軟隔斷,自然過渡不同區域,以滿足不同讀者個性化需求。二是動和靜分開,如工作人員工作區域和讀者閱讀區分開,這樣方便工作人員整理書籍,避免干擾讀者。三是燈光與自然光結合。有些區域采用自然光和燈光結合,既可以節能環保,又可以保持空間通透性。例如番職圖書館,可以在三樓、四樓、五樓的采光井周邊的區域,選擇其中一層改造成報刊閱讀區。第一,該區域屬于開放空間,方便讀者獲取;第二,一般讀者閱讀報刊的時間不長,走動頻繁。第三,采光效果好,布上綠植和沙發,打造“陽光閱讀”。

(2)優化資源。

資源是圖書館再造空間的基礎。傳統的資源類型不多和數量不足,利用率低下。解決這個問題要從資源的結構上調整,不斷地豐富資源類型,包括信息資源,優化資源結構。在空間的文獻資源配置時既抓文獻數量又抓文獻質量,避免資源浪費,實現合理化配置館藏,進行有效的服務供給、精準的服務供給。

(3)加快信息化建設。

空間服務的關鍵是信息服務。圖書館應該重視信息技術對圖書館空間和環境帶來的變革,建設開放共享、科教融合,自主學習的高度智能化的智慧空間,滿足各種學習、教學、科研工作需要。“雙高計劃”提出,對接科技發展趨勢,以技術技能積累為紐帶,建設集人才培養、團隊建設、技術服務于一體,資源共享、機制靈活、產出高效的人才培養與技術創新平臺。這要求高職院校圖書館要與時俱進,加快信息化建設,空間再造后信息空間服務將成為圖書館服務創新的新模式。

5結束語

高職院校圖書館的空間再造是服務創新和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在促進學校高水平及專業特色發展中不可缺少。圖書館的空間再造不僅是內飾環境,而且要以圖書館空間、資源為基礎,以用戶的需求為中心,改造成一個以信息、學習、交流、休閑的服務空間。圖書館在空間再造過程中要以實用性、技術性與職業性為導向,在高職院校“雙高”建設發展中發揮作用。

圖書館畢業論文范文模板(二):高校圖書館管理與教學同步的路徑分析論文

摘要:圖書館是服務于學校教育教學的重要途徑,然而目前的圖書館管理跟不上現代教育教學的步伐,需要制定圖書館管理與教學同步的策略,圍繞教育教學發揮圖書館的服務職能營造濃郁的閱讀情景,吸引學生自主閱讀;持續不斷更新圖書,提高優質圖書館資源的利用率。

關鍵詞:高校圖書館;教學同步;路徑

0前言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我國的互聯網事業也有了較快發展。互聯網技術走進人們的日常生活中,給人們生活帶來便利,也存在著一定的問題。高校圖書館作為相關高等學校學生學習的重要途徑之一,其發展模式也應緊跟時展的潮流。在當前網絡大環境下,高校圖書館管理服務與發展也要與時俱進,采用信息化的管理與發展模式,利用互聯網信息模式將圖書館現有的資源和相關學生信息進行整合,以達到提升高校圖書館相關工作效率的目的。

1高校圖書館管理與教學同步的意義

我國許多高校圖書館在現階段未全部對社會開放,仍然處在相對封閉的模式,其面向人群仍是高校師生,這就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高校圖書資源的浪費。并且在眾多高校之間,圖書館資料不互通,導致目前高校圖書館相關資源的極大浪費。進入網絡時代以來,互聯網信息技術的使用加快了相關圖書資源和信息的流通速度,網上圖書館和資料庫成了眾高校的必爭之處。從經費角度來看,現階段條件下的高校圖書館資料大多以紙質版圖書和文獻為主,但極易造成損毀和老化。

2高校圖書館學科資源建設的方向

2.1專業化

特色館藏資源的專業化、針對性,是學科服務的基本要求。高校內針對不同的學科、專業或院系,進行對口的特色館藏資源的采訪、流通以及讀者反饋服務。這就要求高校圖書館的采訪人員需具備一定的對口院系的相關知識,甚至針對對口院系不同專業的相關知識,使得特色館藏資源的采訪工作高度專業化、針對性,滿足不同學科或專業的不同需求。

2.2層次化

高校讀者這個群體包括各類師生員工,因此,學科服務也需要滿足各類不同讀者的不同需求。不同學科有不同的需求,即使同一學科也包括教師、研究生、本科生、高職高專等不同種類的讀者,甚至同一種類的讀者群,因研究方向、需求和個人興趣的不同,對于特色資源館藏的需求也不盡相同。

2.3時效性

學科的研究和發展的熱點和前沿,應是學科服務始終追隨的方向,特色館藏資源必須實時的跟隨學科、專業發展的腳步。因此,特色館藏資源的采訪、流通和反饋也應順應學科的研究和發展,隨時關注學科發展動態、新書的等等,實時更新特色館藏資源,為讀者提供最新、最前沿的學科信息和知識。

3高校圖書館管理與教學同步的路徑

3.1提升管理服務水平

由于受到原有的高校圖書館管理服務水平的影響,現階段條件下的高校圖書館網絡化管理模式的服務水平較低,很難滿足高校師生對于圖書的多樣化需求。因此,要想有效提升網絡環境下高校圖書館管理服務水平,首先就要從服務的角度出發,持續提升高校圖書館的管理服務水平。這就要求高校圖書館切實從師生的需求角度出發,不斷轉變和創新原有的管理服務理念,形成以高校師生為中心的管理和服務理念,不斷簡化相關借閱和不必要手續的辦理過程,切實做到為師生提供最為方便、快捷的服務。其次,相關高校圖書館要加速整個圖書館的信息化進程,通過實時的信息化數據實現圖書動態的實時監控,并將相關圖書信息及時反饋給高校師生,方便高校師生對相關資料的查閱。

3.2建設豐富的教學參考資源

校圖書館在高校人才培養的過程中發揮著最基礎性的作用,但單一高校圖書館的資源畢竟是有限的,不能在最大限度上滿足師生對于專業化資料的需求,而專業化資料的相對缺失和相關服務水平的不足,就直接導致了高校人才培養的相對滯后。因此,要想有效促進高校師生專業水準的不斷提升,就要不斷強化高校間圖書館資源的共建共享,致力于提升高校圖書館的管理服務水平,不斷整合提升相關專業學科信息,不斷更新高校信息資源庫,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適應現階段條件下的網絡環境,不斷促進高校圖書館管理服務水平的有效提升。

3.3高校圖書館變更模式

在傳統的高校圖書館管理模式中,相關高校圖書館在書籍和資料的整理方面,往往是遵循著相關圖書的數目、借閱時間、陳列等程序進行的,而這種傳統的發展管理模式隨著網絡時代的到來,已經不再適用于當代高校師生的需求。所以要想有效提升高校圖書館的管理服務水平,就要不斷改革創新高校圖書館的管理服務模式,不斷完備相關高校網絡信息資源,建立起自動化、信息化、網絡化的高校圖書館。其次,高校圖書館在致力于建立信息化圖書館的同時,還要通過互聯網信息技術,多方面整合高校師生的需求,并根據相關需求確立高校圖書館相關資源的建設方向,保證高校圖書館能夠在最大程度上為高校師生提供相對完備優質的專業化資源。

第3篇

從彭水到連湖

清早時分,薄霧輕籠,我們的汽車在武陵山區崎嶇的盤山公路上迂回前行,窗外是幾乎沒被工業浸染的河流、溝壑與樹木,不過,偶爾閃現的兩家小型山間水泥廠卻給這清新的世外桃源帶來了小小的災難―它們排出滾滾濃煙,就像不小心將一團墨汁潑在一幅山明水秀的風景畫上。

我們的出發地是重慶市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縣縣城,目的地是彭水縣治下的連湖鎮,這個小鎮的深山里,打出了中國第一口頁巖氣勘探井。

在漫長的時光中,頁巖氣要么不為人所知,要么就為人所不齒―多與礦難扯在一起,被列為災難的元兇之一,而且它似乎只會制造災難,可是眼下,頁巖氣卻成為一種炙手可熱的新能源:美國已圈定頁巖氣潛力盆地五十多個,探明可采資源量15萬億~30萬億立方米,2009年開采了878億立方米,超過同期中國天然氣總產量的600億立方米。

自從國土資源部和中國地質大學的專家教授們來此考察后,這個貧困的縣城開始重新進行自我評估,重新想象美好的未來。彭水歷史上擁有丹、鹽資源及烏、郁兩江交通優勢,舟楫往來,商賈輻輳,百業云集,曾創造了唐宋時期的經濟繁榮和清末“彭水財富,甲于酉屬”的輝煌,不過這些都是老黃歷了,目前彭水是“八七”扶貧攻堅時期的“國定貧困縣”和“全國新一輪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該縣地處武陵山系與大婁山系交匯的褶皺地帶,境內山高坡陡,溝壑縱橫,土質貧瘠,幾乎談不上工業,整個縣城看起來就像一個灰蒙蒙的小鎮。

聽說了我們的來意,要踏勘那口井,彭水縣國土資源局的領導給我們調撥了最好的一輛越野車,并聯系了連湖鎮國土所的所長做我們的向導。汽車一路顛簸,讓我們的頭互相撞來撞去,或者撞向車頂。行駛近五個小時,我們終于抵達連湖鎮。

“這里的青壯年基本全都出去打工了,我們希望頁巖氣能盡快開采,這會給我們帶來巨大的發展機遇。”連湖鎮人大主席李登國的話里盡管帶著工作報告的意味,卻真情流露出對頁巖氣急切的期盼。他等了我們足足一上午。我們穿過在鎮政府門口擺設的水果攤,走進他與同事合用的辦公室,這個小房間盡管光線充足,卻非常簡陋,水泥地上滿是煙頭。連湖是彭水39個鄉鎮之一,經濟發展程度在全縣屬中等靠前,經濟以種糧與養殖為主。他們對頁巖氣的渴望程度比縣里還要強烈―很早以前只是模模糊糊地聽說過當地地下可能埋著一種能源,他們相信若真有此事,會極大帶動鎮上的經濟發展。

探井

在連湖鎮國土房管所所長何祖鵬的帶領下,我們繼續向深山進發,去尋找那“第一口井”。汽車在更加崎嶇的山路上行駛,沿途風景的色調越來越濃墨重彩,呈現出強烈的質感―黑油油的巖石與深綠色的植被互為掩映。一個小時過后,我們終于看見一所路邊的房子,房子下面是一個幽深的山谷。何祖鵬告訴我們,這個自然村名為“曹家溝”,名字正應山谷而來。他指著山谷中的一叢竹林說:“就在那里,肯定在那里,我記得很清楚。”

從陡峭的山坡溜下山谷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它與地面的夾角至少有70度,而且長度也足有一華里。很難想象當時那些沉重的設備是怎么搬上搬下的,據說,勘探隊帶來了數不清的鋼管、電機和精密電子儀器,而且至少往上面搬了四十箱石頭―也就是黑色的頁巖,他們帶回來慢慢化驗分析。

盡管自信心爆棚,可一旦到了谷底,何祖鵬就找不到井口了。山谷中散落著四五戶山民,他們或許可以幫助我們找到那口井,并給我們介紹當時的情況。可我們沒有發現一個人影。這些或許是他們拋掉的舊房子,因為無論怎么觀察,這些房子都不可能住人的:由灰色的木柱或木片搭就,四處透風,地面上一片泥濘,院子里長滿了荒草,牲口的圈棚緊挨著堂屋,牛虻和蒼蠅飛舞,散發出陣陣臭氣……奇怪的是,圈棚里都有牛羊等牲口,由此可見這些房子仍住著人。這些牲口鎮靜地盯著我們這些外來人。

“他們都去趕場了。”何祖鵬拍了拍腦袋,忽然有了答案。“他們去山下的集市上趕場了。”

看來,我們只能靠自己了―在這被竹林和野草遮蔽的山谷中尋找那個碗口般大小的井。好在何祖鵬還記得大致的方位,在那棵大樹與一片竹林旁。正找著,一個身穿西裝的小伙子忽然就閃現出來,大概是從一戶破落的農舍里走出來的吧。我們馬上求助于他,他往下指了指,“就在那里。”我們看到了一頭黃牛,正在悠閑地吃草。“拴牛的那個樁子就是了。”他說。

原來,傳說中的“井”,只是一個從地面鉆出來的密閉金屬管,就像我們常見的供熱管道差不多,只是更粗一些。旁邊灑落著一些黑色的巖片,何祖鵬說,這就是從地下鉆出來的黑頁巖。

身穿西裝的小伙子姓歐,在重慶一家飯店做廚師。他說,這里太窮了,除了大山就是大山,除了石頭就是石頭,他一點都不喜歡這里的生活,不過,如果這里的地下能鉆出能源來,他很渴望能回到家門口工作。他曾聽地質隊的人說過,只要打出氣,這里方圓五公里就會拆遷,但他根本不在乎拆遷或征地所給的補償,他真正關心的是能源帶給他們的機會。他說,“我們每戶人家都這么想。”

我們拍了些照片,把那頭黃牛重新拴在上面,從谷底爬上山間公路。正要開車離去,忽然發現一個老太太背著一筐紅薯走過來,走向旁邊的房子,她正是我們一直期待著訪問的人―勘探隊的臨時房東歐廷雨。

“他們是去年的古歷9月25號來的,11月份走的,在這里待了不到兩個月。”歐廷雨說,她所指的去年是指2009年。“他們起早貪黑,六點多就起床了,有專門的炊事員做飯。我問他們是做什么的,但他們不告訴我,不過我也大體知道一點,他們是來找那種氣體的。我真希望有一天這里能開發出來,我們的日子就好過了。”

連湖的使命

曹家溝的貧苦山民們應該不會失望―這口井的發現令人頗為樂觀。

中國地質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本次調查勘探的專家之一張金川認為,連湖鎮的這口井已經很好地完成了使命。“這是一個區域調查井,調查井的目的不在于開發生產,而在于發現,這涉及到國家的目標問題。如果有所發現,這口井就完成使命了,”張金川說。我們本以為地質專家都是那種戴著眼鏡、一臉滄桑的模樣,沒想到這位年輕博導外形非常青春,看起來更像一位運動員。他說,所謂的發現就是落實兩件事:第一是頁巖氣存在的物質基礎,即此處有沒有黑色頁巖,有多厚,發育情況如何,有什么特點,這個任務通過“取芯”的方式已經很好地完成了―設計這口井時計劃揭示80米的頁巖厚度,現在已經揭示出來的是220米的頁巖毛厚度,并且還沒有鉆透;原來設計的是200米的井深,現在已經鉆到324.8米了,仍沒有鉆透。第二件事,則是對頁巖氣的基本條件進行研究。“目前發現這口井的含氣性是不錯的,比預想的要好得多。”

張金川關注頁巖氣是在1999年左右,當時他博士即將畢業,要寫畢業論文,論文題目是致密砂巖氣,也叫深盆氣。他在國際網站上搜索資料時偶然間發現了頁巖氣的概念,這種陌生的氣體給他留下了深刻印象。“頁巖氣與深盆氣往往是并生的,就好像一家有兩個孩子,如果我總去找老大,肯定會時不時遇到老二,所以當時就經常關注這個‘老二’。”說完這個比喻,他哈哈大笑。當時,頁巖氣只占美國天然氣總產量的不到1%,比例很小,但張金川認為應該從學術的角度去關注,不管量大量小,從學術上來看總有它存在的意義。“結果現在來看,從理論上而言它的價值一點都不亞于致密砂巖氣,并且儲量還可能更多一些,不過當時我主要是被動接受這些信息。”2001年博士后一出站,張金川就帶著學生一起進行正式研究了。

至于為什么將這口井選在這里,張金川解釋道,針對選區時需要考慮的最重要的問題,也就是國土資源部交給他們的任務―中國的頁巖氣到底在哪里,他們首先分析中國版圖內哪個區域最好,這無疑是南方,“因為南方有大面積黑色頁巖的出現和發育,人們一天到晚看到的大山都是黑色的,鐵路經過的月臺、老鄉們看到的平壩都是黑色的。”張金川說,更重要的是南方人口稠密,工業發達,迫切需要能源。“也就是說,南方一是有開采頁巖氣的條件,二是有開采需求,因此我們就將南方作為一個重要的區域。”

接下來的問題是,長江以南范圍很大,哪個地方又是最好的呢?他繼續抽絲剝繭般地為我們解釋道,從地質角度看,在南方的揚子板塊,頁巖發育尤其好,于是選定了揚子地區;而揚子地區又分為上、中、下三個部分,“上揚子”主要是指四川、重慶、貴州一帶,“中揚子”主要是湖北一帶,“下揚子”主要是江浙皖一帶,這其中條件更好的是“上揚子”;隨后的問題就是在“上揚子”地區選擇一個最好的地帶,結果重慶一帶讓他們更感興趣,因為這里臨近天然氣資源豐富的四川盆地,又有黑色頁巖發育地質背景,地理條件也很好―重慶位于長江沿線,工業發達,能源需求更為緊迫。將目光聚焦在重慶后,他們的最后一項任務便是尋找這樣一個地區:該地既有常規天然氣的良好發現,又要避免頁巖氣與常規天然氣兩氣混淆(頁巖氣就是指賦存于泥頁巖中,以吸附及游離狀態存在的非常規天然氣),而彭水的連湖鎮便具有這樣的地質條件。

連湖鎮這口井開始鉆探之后,張金川回到中國地質大學上課,井廠監督工作主要交給了國土資源部油氣資源戰略研究中心研究員李玉喜和他的研究生。李玉喜在鉆探現場待了二十多天,回到北京,見了張金川就半開玩笑似地說:“你把我派到了連湖鎮,弄得我一個星期都沒有洗過澡。”連湖鎮條件艱苦,很多南方人習慣了在河溝里洗澡,李玉喜則是個地道的北方人,只能捱到回京。果真進入開采階段的話,李玉喜再到連湖鎮或許能夠順利地找個澡堂子,而歐廷雨也能夠過上他所希望的好日子了。不過,盡管連湖的調查井給出了令人滿意的答卷,而且據估計中國頁巖的地質分布和參數指標都接近美國,卻仍無法令專家們太過于樂觀。

張大偉,國土資源部油氣資源戰略研究中心副主任,他曾與張金川及勘探隊員們一起,短期租住過歐廷雨的那所房子,在連湖鎮打第一口井。談到中國頁巖氣的未來時,這位學者型官員―當然你也可以叫他“官員型學者”―面露憂慮。在他看來,中國的頁巖氣開采前景與美國差距甚大:一是美國頁巖多分布在地勢平坦地區,而中國優質頁巖多分布在崇山峻嶺間,比如貴州、重慶、四川等地,這樣的地表條件給勘探開發造成很大困難;二是美國頁巖氣政策是開放的,允許各種資本進入,因此從事上游油氣勘探開發的公司有上百家,多數都是中小企業,在頁巖氣領域更是如此。反觀中國,目前的政策傾向于四大公司,而頁巖氣不同于傳統油氣,埋藏淺,面積大,利潤率較低,不太適合大公司。“國家重視頁巖氣,真要做的話就是放開,讓那些符合條件的企業都進入。最主要的是體制問題,打破壟斷是關鍵。”張大偉說,“美國就是小公司搞起來的。”

他和張金川一樣,也是國內較早進行頁巖氣研究的專家。張大偉并不認同外界一片樂觀的“估算”―比如中國頁巖氣的大致可采資源量與美國相當,他認為目前中國頁巖氣資源調查與勘探開發還處于探索起步階段,至今尚未對其潛力進行全面估算,資源有利目標區有待進一步落實,勘探開發還處于“空白”狀態。

第4篇

【關鍵詞】互聯網 融媒 新思維 轉型升級

【中圖分類號】G220 【文獻標識碼】A

當下,傳統媒體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財力發展新媒體,竭盡一切力量堅定不移地走融合媒體發展之路,但是,成功者在哪里、可借鑒者在哪里、盈利者在哪里、佼佼者又在哪里?

筆者認為,形成這種狀況的原因主要是對互聯網文化屬性的認識不深刻,對互聯網的傳播規律了解不到位,對互聯網的經濟發展趨勢分析不透徹而造成的。所以,更新思維是當務之急。“我們正將自己帶向一個全新的世界――媒介互通,萬物互聯。”①關于互聯網視閾下融媒新思維和路徑,以下作者從十組關鍵詞展開論述。

一、亞文化、泛娛樂

在這場媒體革命中,新媒體的亞文化特質和現象不可忽視,他們與主流媒體有著諸多鮮明差異特征,比方社群性、偏離性、邊緣性和挑戰性,互聯網的互動性是亞文化之間的交流、融合、再生更加便利,勢不可擋。應該肯定傳統媒體在互聯網新媒體上發揮著重要作用,尤其是政治意識、主流意識、陣地意識、大局意識的準確把控和引導,在傳播主流價值觀和主流文化審美取向的傳播上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傳統媒體的傳播力、公信力、影響力明顯增強,進一步鞏固和壯大了主流輿論陣地,值得贊許。同時,亞文化在新媒體異彩紛呈的展現,也促使傳統媒體和主流文化再也不可忽視新媒體的眾多亞文化實踐及其文化意義。亞文化已經登堂入室,進入了傳統媒體的視野,引發傳統媒體的關注。如《眾媒時代》一書所述: “亞文化部落的覺醒,以及亞文化與主流文化的碰撞,對于媒介是否有傳播學上的意義?在亞文化崛起的當代,媒體業應當如何擁抱新的部落?”努力做到“內容覺醒:關注多元議題;產業覺醒:關注亞文化經濟;思維覺醒:關注社群傳播”。②在這一方面值得傳統媒體思考,應加強這樣的溝通與對話,在融合和轉化的過程中走向多元與開放。亞文化部落崛起,勢不可擋;亞文化已是互聯網重要的文化屬性;不爭論、不回避、不退讓、不膽怯;定戰略、謀策略、建團隊、上項目;亞文化以青年人為主體,未來市場份額、亞文化市場潛力與商業機會巨大。

2014年“泛娛樂”一詞被收錄到國家文化產業報告之中,迅速成為席卷互聯網發展的一大浪潮,百度、阿里巴巴、騰訊(簡稱“BAT”)三大中國互聯網巨頭紛紛推出泛娛樂戰略。騰訊的泛娛樂戰略,是以騰訊互娛知識產權(IP)為紐帶,覆蓋了騰訊視頻、騰訊游戲、閱文集團(包括騰訊文學+盛大文學)、騰訊動漫(投資了嗶哩嗶哩網站,簡稱“B站”)、QQ音樂、騰訊影業、企鵝影業、騰訊體育等王牌產品,這些產品在市場上有著舉足輕重的角色。“阿里巴巴泛文娛版塊”囊括了阿里巴巴集團旗下的阿里影業、合一集團(優酷土豆)、阿里音樂、阿里體育、UC瀏覽器、阿里游戲、阿里文學、數字娛樂事業部。百度提出了“內容生態”戰略,包括以百度文庫、百度文學、縱橫文學、熊貓閱讀為代表的閱讀資源;以愛奇藝、視頻軟件PPS影音、百度視頻為代表的視頻資源;電影產業方面,百度入股了華策影視、星美集團、百度糯米電影以及百度音樂等。“BAT”三大公司在泛娛樂領域的布局和布點都已就位,接下來誰更棋高一籌,就得看各自生態內的整合和協同能力。同時,國內小米、華誼、藝動、通耀、360等企業也紛紛將泛娛樂作為公司戰略大力推進,泛娛樂市場的冰山一角處于剛剛開啟階段,無窮金礦有待開掘。③

二、社群、交互

在新媒體,“社區、社交、社群”三組詞均十分重要,其中以“社群”最為重要。社群就是讓參與社交媒體的人唯你馬首是瞻,對你有崇拜感,形成精神依賴。要在社交媒體的基礎上建立屬于自己的社群,因為沒有自己的社群,永遠沒有自己的發展空間。社群建設上抓住五個要素:內容、渠道、平臺、經營、管理。關于社群經濟,“羅輯思維”應該是最早的定義者和實踐者,起初“羅輯思維”只是一個視頻自媒體,隨著點擊率與粉絲量的不斷增加,它逐漸發展成了一個人氣極其火爆的“知識型社群電商”。“羅輯思維”創始人羅振宇反復強調,“社群關鍵不在于有多少人,而在于影響力度有多大”。“羅輯思維”一直不斷探索如何增強社群的黏性。④尤其是兩年的跨年演講影響力劇增,成為一個熱點。

傳統媒體與新媒體在傳播規律上有什么區分?在文化根基方面傳統媒體是“內容”,新媒體是“人”;在系統特質方面傳統媒體是“封閉的和集權的”,新媒體是“開放的和分權的”;在產品生產主體方面傳統媒體是“媒體自身”,新媒體是“媒體和用戶”;在對用戶的態度方面傳統媒體是“俯視的和教化的”,新媒體是“平等的和參與的”;在文化特質方面傳統媒體是“廟堂式的”,新媒體是“江湖式的”;在接受終端方面傳統媒體是“單一、單向和固定的”,新媒體是“多屏、移動和交互的。”新媒體最重要的特質“交互性”,除雙向交互以外,它的表現特點還有:二次元的平面交互、三次元上下左右交互以及多維交互。還應理解“互聯網是人的網絡,而不是計算機的網絡”。⑤

三、場景、儀式

移動互聯網時代場景為王,所有移動互聯網的產品和服務都是基于場景的,所有關于移動互聯網的戰爭都是基于場景的爭奪。

我們身處在場景媒體時代,無場景無閱讀,無場景無點擊,無場景無流量,無場景無收益。“場景顛覆傳統流量入口,反映的是這個時代消費精神的變化,是基于體驗美學的場景經濟范式。”⑥美國科技博客作者羅伯特?斯考伯(Robert Scoble)和謝爾?伊斯雷爾(Shel Israel)在《即將到來的場景時代》一書中,闡述了構成場景的五種技術力量無處不在,即“場景五力”――移動設備、社交媒體、大數據、傳感器和定位系統。由于越來越多的人掌握這五種力量,所以這場景五力正在改變著消費者和用戶的體驗,而且它們也深刻地浸入了傳播場景。我們發現做新媒體的人無時無處不談場景,不場景說明你還不會做新媒體。了解場景,就站在了風口上,誰能占據場景,就能贏得未來。身處場景媒體時代,媒體必須重塑與人的連接,重新構建媒介消費生態。胡正榮教授在《移動互聯時代傳統媒體的融合戰略》中所述:“Web3.0是場景細分時代,以場景、細分和垂直、個性化服務為特征”“需要以用戶為中心(UC)、以位置為基準(LBS)、以服務為價值(VA)。”做新媒體就是要抓住和利用“移動、客廳、消費、汽車”等大大小小的細分場景。

互聯網儀式和禮儀實現了互動性、移動性、跨越時空性的表現特征。儀式在新媒體發揮著重要作用,這也是“加冕與脫冕”巴赫金(M.M.Bakhtin)的狂歡理論的一大特征,在狂歡中最為主要的就是儀式和禮儀,模擬給國王加冕和隨后脫冕,以及再為奴隸或小丑加冕,這種更新交替、肯定與否定不斷地儀式重現,為用戶提供了無窮的快樂。新媒體重要的是能為消費者和用戶提供儀式再現化分享。比如:2015年春晚的“搖一搖”,2016年春晚“咻一咻”,都是儀式再現化。比如微信群搶紅包,紅包本來是春節老人給小孩發紅包的儀式,到了互聯網上就成了搶紅包,很多用戶連一分錢的紅包也不愿意錯過。掌握儀式,把更多的儀式放到新媒體的空間中,我們才能獲得更多的社群。視頻彈幕評論、網紅直播打賞、狂歡節購物等也是新媒體儀式化的表現形式。利用互聯網傳播形態,設計、組織、再現豐富多彩的互聯網儀式,是吸引用戶和占據市場的重要手段。

四、、狂歡

當下,讓民眾擁有相當自由發言權的新媒體社交平臺比比皆是,除微博和微信外,還有知乎、論壇、貼吧、分答、得到、嗶哩嗶哩、彈幕視頻網站AcFun、龍珠、繁星、全民TV、一直播、papi醬等一系列各式各樣的平臺和自媒體平臺,他們都以每個用戶的相對獨立性,對社會熱點、民生生活、文化娛樂、家長里短等無所不包的議題各抒己見,有文本性的,也有視頻類的,內容特點多為幽默詼諧與諷刺搞笑,呈現出更加多元化的思維,逐步形成了一個龐大的新媒體“和狂歡”陣地。當代社會文化體系對分為:一是大眾文化層,學術代表有約翰?菲斯克(John Fiske);二是精神分析層,學術代表有拉康?雅克(Jaques Lacan)和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三是意識形態層,學術代表有斯拉沃熱?奇澤爾(Slavoj Zizek)。

抓不住在新媒體中就難以立足,筆者認為當前新媒體分為兩種:認知的和反抗的。眾多的新聞媒體客戶端就是一種認知的。認知的是主流媒體的主要產品,用戶大量信息獲取均來自這一領域。

在新媒體,更重要是反抗的,根據英國伯明翰學派的觀點,抵抗是亞文化的核心特征,表現為邊緣群體和弱勢群體對于支配階級和霸權群體的一種抵抗,比方說 《一個饅頭引起的血案》將矛頭直指電影《無極》當中的文化霸權。具有反抗的作品,閱讀率高,轉發率強。大眾對于陳詞濫調的抵抗,正是希望從主流媒體所強迫灌輸的理解方式中解脫。如“大象公會”發出的文章“中國男人喜歡什么樣的狐貍精?”(閱讀量215萬+)、“怕上火,難道你就不怕腎衰竭嗎?”( 閱讀量80萬+)都是反抗的的表現。

巴赫金提出的狂歡理論,對新媒體的傳播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在網絡社區里,人們實現了交互式的去中心化的交流,是一種特殊的自由自在、無拘無束的廣場式交往,每個用戶都擁有自己的表達權利與自由,每個用戶同時既是傳播者又是受傳者,在開發的網絡里沒有誰擁有天然的霸權。凡人可以說話,弱者盡情狂歡,參與狂歡的人只有一個身份――網民。如:“雙11”的狂歡、“雙12”的狂歡、“6?18”的狂歡讓用戶時時刻刻都感覺在狂歡的狀態里。“映客、花椒、YY、斗魚、虎牙、美拍”等全民直播網站充滿了和狂歡,用戶在直播平臺上撒花、送保時捷等行為都是狂歡的表現。網絡的互動性、匿名性與巴赫金所說的狂歡世界極為相像。“全民狂歡本就是擺脫了常規的生活狀態,人們大可不必像平時那么嚴肅認真、呆板教條,相反,盡可以在嬉笑打鬧、放縱自我中釋放心靈的快樂和生命的激情,這種生活就是‘翻了個的生活、反面的生活’。”⑦在社交媒體中,每一個人都過著一種狂歡式生活。“人與人之間的距離被拋在了一邊,人人都是參與者,人們在生產、解讀、建構中產生社會互動,形成狂歡的力量。”⑧網絡新媒體的狂歡包括了情感狂歡和思想狂歡兩種。狂歡的兩個原因:不受現實、等級區分、身份地位、社會秩序等約束;身份的隱蔽性、發言的自由性、人與人的虛擬性。

五、分眾、差異

分眾和精準傳播已是新媒體的重要因素。

在融媒時代,信息不再是稀缺資源,信息的海量堆積和渠道的無所不在使得信息對于用戶而言不再稀缺。相反,用戶的注意力作為一種不可再生和復制的準天然資源,成為市場追逐的對象。所以,新媒體進入分眾化、個性化和多元化時代,掌握用戶基本數據是做好“分眾”傳播的前提和條件,收集掌握用戶的具體數據至關重要,依據每一個用戶數據的個性需求,推送用戶所需的信息和產品,要在優化信息、規避同質、實時傳送、提升價值等方面下功夫。新媒體在分眾化的傳播上大有可為,要充分利用互聯網的寬帶技術、雙向交互功能和移動終端便捷性,做好分眾傳播。做好分眾傳播的六個要點是:搭建平臺、組建社群、匯集數據、按需分類、精準傳播、個。

“居正出奇、創造差異”“與其更好、不如不同”這都是營銷學的核心。

新媒體企業與波特五力模型恰恰相反:購買信息資源是高價的;提供用戶服務是低價或免費的;入行門檻很低;替代品遍地都是;同行業競爭十分慘烈。按波特五力模型的基本要求來說互聯網企業是基本不能投的,所以互聯網每天都有新注冊的公司,每天也有關閉或破產的公司,是進進出出最頻繁的行業。就像硅谷天使投資界思想家彼得?蒂爾(Peter Thiel)所說:“如果你已經開始運營自己的公司,你必須謹記冪次法則,把公司運營好。最重要的事情都是獨一無二的――一個市場可能會勝過其他所有市場。”⑩“差異化”是辦好新媒體的關鍵,產品的唯一性、平_的獨特性、社群的黏合性、渠道的快捷性、服務的體貼性、技術的先進性等方面都能做到最好,你就達到了“與眾不同”,有了這“與眾不同”就有可能立足于新媒體的基本素質和條件。對用戶而言還要在移動化服務、精準化服務、個性化服務、垂直化服務上下功夫,因為這是做好新媒體的又一核心。如星座漫畫大師“同道大叔”的微信公眾號每篇文章的閱讀幾乎都超過10萬+。這就是“我們需要更上一層樓,也需要與眾不同。”

六、移動終端、粉絲經濟

2015年以來,移動終端、智能硬件、直播應用三大“介質”正深刻地顛覆著媒介生態。目前,媒體已形成共識:移動終端的訪問量占據媒體的半壁江山,而這一趨勢還將進一步擴散。美國移動商業先行者查克?馬丁(Chuck Martin)專注移動互聯網研究15年,一直是數字互動市場的重要級專家,他很早便精準預測到互聯網革命的沖擊并預言:移動革命將全面改變你我生活。由他撰寫的《決勝移動終端》專著,描繪了移動營銷當下和未來的一幅生動圖景,讓人們認識到運用移動終端的重要性和緊迫性。英國的保羅?斯蓋爾頓(Paul Skeldon)15年來也一直致力于移動領域的研究,他的專著《移動就是一切》一書提出的觀點:未來一切都將是移動的,以智能手機與平板電腦為代表的互聯網移動終端設備已經開始改變這一切,移動電子商務事實上已遠遠超出了商務的范疇,它是人類未來生產與生活的方式。移動時代來勢洶洶而又瞬息萬變,近年來,媒體機構在移動時代取得了一點成績,但創新速度遠不及移動技術的革新。各大新聞媒體機構都在積極追趕移動終端的變局,所以,移動浪潮下的媒體正在覺醒,誰在“移動優先”的戰略和戰術上占領了制高點,誰就能在移動終端上搶占先機。“得移動終端者得天下。”

粉絲經濟的特點:有明確的成員關系,有持續的相互交往,有一致的社群意識和規范,有一定的分工協作,有一致的行動能力,有很強的黏合性,有消費的忠誠感,形成了強有力的“圈子經濟”。

粉絲經濟最佳者就應是“小米”品牌了。

(當年雷軍的手稿圖)

在2008年,雷軍就提出了“專注、極致、口碑、快”的互聯網七字訣,以及“參與感、把用戶當朋友、社交化媒體傳播”的互聯網群眾路線,更重要的是他在時就提出基礎是“粉絲文化”驚人之語,這不就是“粉絲經濟”之原型。當小米開發產品時,數十萬消費者熱情地出謀劃策;當小米新品上線時,幾分鐘內,數百萬消費者涌入網站參與搶購,數億銷售額瞬間完成;當小米要推廣產品時,上千萬消費者興奮地奔走相告;當小米產品售出后,幾千萬消費者又積極地參與到產品的口碑傳播和每周更新完善之中。小米聯合創始人黎萬強撰寫的專著《參與感》一書,對小米的參與感三三法則,三個戰略:做爆品、做粉絲、做自媒體;三個戰術:開放參與節點,設計互動方式,擴散口碑事件;先做忠誠度,再做知名度;不是做廣告,而是做自媒體等觀點進行了詳盡闡述。粉絲經濟分為兩種形態,包括品牌的粉絲經濟和偶像的粉絲經濟。

七、技術、數據

新媒體一靠技術,二靠內容,而且是技術先行。科技延伸了媒介,媒介通過科技而大轉變。在發展新媒體過程中,要重視互聯網的三大定律:摩爾定律、吉爾德定律和邁特卡爾定律。當然首推是美國英特爾公司(Intel)創始人高登?摩爾(Gordon Moore)的摩爾定律,他將中央處理器(CPU)集成電路的復雜度預期設定為每兩年增加一倍,性能也將提升一倍,根據英特爾中央處理器從1971年到2004年的歷史發展數據,說明了每兩年增加一倍的摩爾預測,與發生的實際數據達到完美的吻合。吉爾德定律(Gilder's Law)是指主干網帶寬的增長速度,它與摩爾定律是緊密相連的,主干網帶寬的增長速度是運算性能增長速度的三倍,根據摩爾定律每兩年運算性能提高一倍計算,主干網的網絡帶寬的增長速度大概是每八個月增長一倍,所以摩爾定律是吉爾德定律的前提和條件。邁特卡爾定律是由以太網的發明人羅伯特?邁特卡爾(Robert Metcalfe)提出并以他的名字命名的。該定律則為互聯網的社會和經濟價值提供了一個估算的模式:網絡的價值與網絡使用者數量的平方成正比。邁特卡爾定律則從宏觀角度解釋了產生這種現象的社會淵源――這就是隨著一個技術的使用者的不斷增多,每一個使用者從使用中獲得的價值不斷增加。互聯網三大定律的共性是提升擴大的同時使用者的費用不斷下降,互聯網應用技術的日新月異和新技術公司的不斷崛起為這三定律的共性提供了最好的詮釋。

“數據流動性越強,生成的結構性也越多,使用者關系越清晰。”因為,今天是一個數據運營、用戶經營時代。要想達到精準傳播就必須掌握一手的大數據,建立屬于自己的云計算系統。大數據與云計算密不可分,沒有云計算(私有云、公有云和混合云)技術支撐就不存在數據的獲取、儲存、歸類、分析、處理、分發、運用、管理……大數據的五大特點:海量的數據規模、高速的數據流轉、多樣的數據類型、甄別數據的真實性、以低成本創造高價值。以《今日頭條》為例,它是一款基于數據挖掘技術的個性化推薦引擎產品,精準定位人群進行傳播,根據用戶所在城市,自動識別本地新聞,精準推薦給當地居民。還可根據用戶年齡、性別、職業等特征,自動計算并推薦其感興趣的資訊,用戶閱讀時,能夠在0.1秒內計算推薦結果,3秒完成文章提取、挖掘、消重、分類,5秒計算出新用戶興趣分配,10秒內更新用戶模型,用戶用得越多它就越懂用戶的愛好和需求。

隨著智能終端的普及,消費者觸摸時間的增長,用戶的精準屬性(自然屬性、性格標簽、人群分類)、精準消費時段、精準位置已經全部數據化,自然意義上的消費者成為數字系統中可跟蹤、可預判的“消費者畫像”。正如張波在他的專著《O2O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商業革命》一書中所述:“在這個大數據時代,每個人的行為規律都被記錄成數據,都可以找到規律、做出分析,人的行為是可以預測的,而來源就是大數據!”利用大數據制定戰略布局,利用大數據謀劃戰術策略,利用大數據組織產品制作,利用大數據進行精準傳播,利用大數據做好服務轉型,利用大數據深入經營用戶。數據越多就越有邏輯,邏輯越多決策就越準確。

八、鏈接、矩陣

鏈接是互聯網的特質,沒有鏈接就不存在互聯網,更不存在新媒體。內容產品是否具有奇異性、唯獨性、超凡性、“病毒”性是超級鏈接的關鍵,產品能否實現轉化和變現就在于更多的鏈接實現點擊。新媒體的產品能使更多用戶鏈接觀看、傾聽、轉發、購買、使用、把玩……才能體現真正的價值,我特意提到“把玩”一詞,“玩”就是一種體驗,就是娛樂、開心和消遣,新媒體是讓人玩的地方,讓人產生的地方,讓人盡情狂歡的地方。在唐興通專著《引爆社群――移動互聯網時代的新4C法則》一書中說:“如何在大眾傳播中引入人際傳播模式,發揮人際優勢,也將成為將來大眾傳播的新趨勢,重點是人與人的連接。”

矩陣是新媒體發展的重要環節。要在自己的數據庫和云端儲存上建立矩陣總控平臺,包括中央廚房及平臺與端口間的矩陣連接,尤其是多灶眼中央廚房非常重要。沒有矩陣就形成不了合力,形成不了品牌;沒有矩陣就是資源的浪費,成本的加大;沒有矩陣就是散兵作戰,形不成集團作戰效應;沒有矩陣永遠是小農經濟,形不成自己的生態閉環。

九、競合、共享

“互聯網時代,僅憑一己之力無法獲得成功。”

在美國,蘋果公司、臉書(Facebook)、谷歌、GoPro四大公司集體碾壓傳統媒體。蘋果推出新聞(News)服務:傳統媒體遭受沖擊;臉書新聞快線:絕殺主流媒體;谷歌“新聞實驗室”:超人拯救新聞業;GoPro開放視頻平臺:媒體帝國計劃。實際上,科技公司覬覦傳統媒體新聞傳播版圖由來已久。蘋果新聞(Apple News)已吸引超過50家全球一流媒體入駐,其中包括紐約時報、路透社、彭博社、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新聞聚合網站(BuzzFeed)、每日郵報等。臉書與多家媒體進行深入合作,其中有大西洋月報、國家地理、紐約時報、衛報、英國廣播公司(BBC)、BuzzFeed網站等媒體。互聯網科技公司憑借算法、流量、平臺、技術優勢,技術公司的內容之路看起來“一往無前”。傳統媒體卻再次站上了十字路口:左手對抗,右手合力。傳統媒體機構將來與大型互聯網科技公司合作是必然的趨勢,因為它們的技術、網絡、數據、平臺、社群、鏈接、交易等諸多方面的優勢太大了,無法抗拒,越早攜手越好!

移動互聯網時代,共享經濟“使用權勝過所有權”已經成為當下炙手可熱的詞語,它使得一直閑置的資源得以充分挖掘,并且影響著人們解決實際問題的思路和習慣。優步(Uber)、空中食宿(Airbnb)是共享經濟下的第一批創業公司,目前,這股熱風也刮到了新聞行業,曾經“閑置”或開發不夠的資本、人力和社會資源開始在編輯室里大顯身手。共享概念包括眾籌、眾包、聯盟等。資深財經女主播黎婉儀《風云再匯》節目眾籌開創了財經社交平臺的先河,為媒體的轉型在眾籌、眾包和聯盟等方面打下良好的基礎。開放和共享是搞好新媒體的關鍵,平臺開放,歡迎共享。在共享經濟的感召下,共享平臺、共享數據、共享通道、共享資源、共享社區、共享收益。這是一個共享經濟時代,共享更多時候是基于人格的背書,這意味著可以長久收獲越來越多的信用,與他人共享越多,你獲得就會越多,越是共享,就越是獲得。

十、估值、盈利

全球代表性媒體估值有四種趨勢:一是傳統媒體估值相對低迷。根據2015年9月風投數據公司(CB Insights)的統計數據,老牌媒體《華盛頓郵報》估值2.5億美元,《波士頓環球報》估值僅為0.7億美元。傳統媒體估值不高已成普遍現象。二是對互聯網原生媒體估值看好。以報道青年亞文化起家的免費雜志和媒體聯合企業微思(VICE)為例,在資本市場上該公司估值達到了25億美元,其視頻內容、多元業務和盈利模式矩陣,為微思帶來超高溢價。三是財經媒體獲得高估值。2015年7月,《金融時報》集團被日本經濟新聞社以13億美元價格收購,這一價格實際上高于媒體本身盈利能力,究其原因,這可以歸于財經媒體的品牌溢價,以及在資本市場上占據的話語權。四是與社交科技公司橫向比較差距巨大。微思在資本方面表現亮眼,但要與科技巨頭估值相比就不在一個量級,科技媒體的估值令人驚嘆,臉書估值為3401億美元。照片分享網站品趣思(Pinterest)估值110億美元,盡管到現在品趣思還一分錢沒有賺到,但其清晰的定位模式和用戶畫像,以及商業潛力,讓資本對其分外偏愛。品趣思估值是互聯網媒體微思(25億估值)的4.4倍,是傳統媒體《波斯頓環球報》估值的200倍,社交科技公司因其巨大的用戶量,商業模式的清晰可見,獲得資本市場青睞,而這一勢^,讓所有媒體望塵莫及。

傳統媒體可能有利潤空間,線性的增長還有,但指數級增長不大,所以,沒有溢價空間,價值不高。互聯網科技公司可能暫時無利潤,線性增長一般,但未來指數級增長巨大,所以,溢價空間很大,估值水平很高。“形成這種估值的原因是現在衡量企業價值的模式變了,指數級的增長取代了線性的增長,這就是從0到1的創業維艱法則,正在成為這個時代的最大公約數。”

要想有好的估值應從這方面著想:擁抱“社區、社交、社群”吸引流量;“精準”用戶畫像,實現精準服務;“科技”的先進性、前瞻性和創造性;“盈利模式”是清晰可見并能持續增長;給你我他充滿“愿景”。

盈利模式要清晰可見,短期砸錢是可以的,長期砸錢是不可能的。盈利的關鍵是兩個方面:一是強力爆款內容;二是打造全產業鏈的生態圈。就像美國作者安妮塔?埃爾伯斯(Anita Elberse)著《爆款――如何打造超級IP》一書所述:“最終,在數字化的引領下,一起產業皆為娛樂業,所有行業都要運用爆款策略,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打造全產業鏈布局的生態圈,包括新聞、財經、網絡文學、娛樂、影視產業、游戲、音樂、咨詢、體育、旅游、電商等產業矩陣,從上游的IP版權起步不斷衍生擴展,達到優質流轉,以及二次價值變現,形成獨有的商業模式和生態閉環。實現盈利的思考方向包括融匯資源、搭建平臺、采集數據、再造云端、跨界連接,交叉矩陣、凝聚社群、服務用戶、精準傳播、情懷銷售、共享收獲、提升估值、品牌溢價、充滿愿景。

提高擁躉轉化率,加速迭代更新,降低獲客成本,增強流量變現,實現盈利是我們最終的目的。

結語

互聯網視閾下的融媒新思維和路徑有三點:一是尊重互聯網的文化屬性。二是尊重互聯網的傳播規律。三是尊重互聯網的經濟發展趨勢。科技延伸媒介,媒介更新人文,人文重塑商業規則。要清楚:“我們是一個團隊,不是一個家庭。”要堅守底線勇開拓,敢于創新不逾矩。始終堅持以用戶為導向、以產品為核心、以技術為基礎、以投入為前提、以資本為紐帶、以盈利為目的,完成媒體轉型升級的蛻變。

注釋

①③韓布偉《泛娛樂戰略》,北京婦女兒童出版社,2016年版,第50頁,第78頁。

②④騰訊傳媒研究院《眾媒時代》,中信出版集團,2016年版,第70、78、260、84頁。

⑤蘭迪?扎克伯格(Randi Zuckerberg)《社交的本質 扎克伯格的商業秘密》,中信出版社,2016年5月版,第200頁。

⑥吳聲《場景革命》,機械工業出版社,2016年2月版,第41、115、120頁。

⑦葉虎《巴赫金狂歡理論視域下的網絡傳播》,《理論建設》,2006年第5期,第66 ~ 68頁。

⑧馬思遠《反抗的:諷刺性段子的生成機制研究》,碩士畢業論文,2016年5月,第32頁。

邁克爾?波特(Michael Porter)于20世紀80年代初提出,它認為行業中存在著決定競爭規模和程度的五種力量,這五種力量綜合起來影響著產業的吸引力以及現有企業的競爭戰略決策。百度百科,http:///link?url=Ecf7xESKW_5eWTLbTnAnNZWFmvA_JHTWagTmDfla4TwqR9uobJYqw7DCs48QOyH80WH7LX8f4N2s59uz-Q4dKJuzIuIqXdhYctVvmk61H3g9tVp73Riuhr-iO08IGstojy2qJcvA0G_s9slWncHtFa.

彼得?蒂(Peter Thiel)《從0到1開啟商業與未來的秘密》,中信出版社,2015年1月版,第122頁。

本?霍洛維茨(Ben Horowitz)《創業維艱》,中信出版社,2016年2月版, 第294頁。

查克?馬丁(Chuck Martin)《決勝移動終端》,浙江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第235頁。

黎萬強《參與感》,中信出版社,2014年版,第8頁。

埃克里?奎爾曼(Erik Qualman)《互聯網領導思維》,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5年4月版,第185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渭源县| 江门市| 阜城县| 贺兰县| 武清区| 琼结县| 霍林郭勒市| 怀来县| 宜章县| 临澧县| 江北区| 扎鲁特旗| 来安县| 济南市| 随州市| 武汉市| 娄底市| 焦作市| 诏安县| 淮安市| 如皋市| 克东县| 唐山市| 尉氏县| 沙湾县| 杂多县| 美姑县| 珠海市| 扬州市| 波密县| 广水市| 宁夏| 通渭县| 竹溪县| 玉龙| 贞丰县| 安远县| 古交市| 通城县| 景宁| 安陆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