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一对一直播,chinese极品人妻videos,青草社区,亚洲影院丰满少妇中文字幕无码

0
首頁 精品范文 雷軍的演講

雷軍的演講

時間:2022-05-11 00:19:48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雷軍的演講,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雷軍的演講

第1篇

文 / 徐 偉

人們不解,小米CEO雷軍的包里為什么常裝著4部小米手機。“每款手機各有不同,我經常在生活中體驗,就是想找出每款最好的部分和最差的部分,待研發新款時,取精華去糟粕,以把最好的產品交給客戶。”正是這種為客戶著想,不斷創新產品的態度,讓小米成為國產手機的翹楚。

前不久,在金沙講壇和成都商報聯合主辦的“我看未來20年”大型公益演講會上,小米CEO雷軍做了主題演講。在演講后的互動環節中,一位聽眾好奇且不懷好意地問他用的是什么牌子的手機。雷軍聽罷,“撲哧”笑了,眼里流露出不置可否的神情,沒做回答。提問者興奮了,猜測他用的是其他大牌子手機,故意不答,以掩飾尷尬。于是喊了一嗓子:“請雷總拿出手機給大家看看吧!”一石激起千層浪,觀眾席里“拿出來”的喊聲此起彼伏。

主持人急忙示意大家安靜下來,然后無奈地攤攤手,對雷軍說:“請吧,雷總。”雷軍看了看主持人,又看了看情緒高漲的觀眾,慢慢打開自己的包。只見他拿出來,亮給觀眾看的,是小米最新款手機——紅米Note。觀眾笑了,同時報以掌聲。大家以為,這個問題過去了。誰知,待掌聲停止后,雷軍又陸續拿出3部手機,分別是紅米、小米4、小米3。眾人一下子愣住了,不知雷軍葫蘆里賣的是什么藥。主持人也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驚詫地、略帶調侃地問:“您為什么帶4部小米手機在身上?是嚴重自戀嗎?”

“這些是如今在市場上還在賣的4款小米手機。從賣手機開始,我養成了一個習慣:隨身攜帶在賣的手機,每天拿出來用用,看它們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你可以說我自戀,如果我不喜歡自己的產品,連用都沒有用過,賣給消費者的時候,能知道他們的感受嗎?能了解他們的需求嗎?”雷軍正色回答。

“好吧,您是超級米粉。那么,為什么要4部,帶最新款不就行了嗎?”主持人問。“每款手機各有不同,我經常在生活中體驗,就是想找出每款最好的部分和最差的部分,待研發新款時,取精華去糟粕,以把最好的產品交給客戶。”雷軍的話音剛落,雷鳴般的掌聲響起來,經久不息。

“把最好的產品交給客戶”,多么樸素的理念,多么真摯的情懷。這就是小米在短短3年時間內,擁有眾多“米粉”、 迅速成為中國手機市場老大、成為全球創業公司里最快銷售額達到100億美元的原因吧。

第2篇

毛大慶2009年出任萬科北京公司第九任總經理,他的前任大多沒有在這個位置待滿一年,他卻待足了5年。5年來,他不僅做出了驕人成績,也可能觸犯了萬科體系內“諸侯管制”的紅線。

事實上,在毛大慶任職前,北京萬科一直發展不順利。萬科1993年進入北京及至2009年中,項目僅13個,總開發面積剛滿300萬平方米,甚至比不上更晚成立的上海萬科。但毛大慶到任后,北京萬科迎來了高速發展期,2009年至2013年共拿地31塊,連續四年跨越百億門檻。

作為同濟大學管理科學與工程博士,長相白凈的毛大慶看起來非常學院派,但私下為人處事十分豪爽,在地產圈和媒體圈都有很不錯的人緣。良好的政府、社會資源也給北京萬科帶來了不少機會。近年來,萬科與中糧、五礦、金隅、京投等國企多有合作。

豪爽敢言的個性也給毛大慶惹了不少麻煩。今年5月1日,市場傳出毛大慶有關唱空樓市的內部演講稿,引起輿論熱議。這篇演講稿一度被解讀為萬科的官方看法,以至于總裁郁亮不得不出面解釋。它同樣也被認為是毛大慶可能去職的導火索。

謝文堅 腹背受敵

上任不到半年的上海家化董事長謝文堅,最近遭到前董事長葛文耀和前總經理王茁的聯合舉報,這讓家化內斗不斷發酵。顯然,此次舉報是大股東平安信托與家化原管理層矛盾的投影。去年11月,52歲的謝文堅作為平安信托推薦的候選人當選上海家化董事長,上任以來他既要應對家化各種負面新聞,又要與原有團隊磨合斡旋,復雜的局面讓他應接不暇。而辭退在家化工作24年的王茁,成為他與家化高層矛盾激化的引爆點。這次,腹背受敵的謝文堅能否度過此關尚未可知,這無疑給風波不斷的家化又蒙上一層陰影。

雷軍 迅雷上市 大贏家

迅雷上市,讓“雷軍系”再添一軍,至此雷軍已經成為4家上市公司的董事長。在很多人看來,雷軍是迅雷上市的最大推手和贏家。今年3月,小米以總價2億美金認購了27.2%的迅雷股份,4月金山軟件9000萬美元投資迅雷,而小米和金山背后都是雷軍,其持有迅雷的股份總和達到41.8%。業界預測,未來金山軟件的游戲和云業務、獵豹移動的安全產品和國際化優勢、迅雷的內容資源和云技術等,都將成為小米系生態圈的重要拼圖。日漸低調的雷軍或許正在建造更大的池子去養大魚。

史玉柱 退而不休

第3篇

現在人們張口就能數出一大串頗具演說家特質的企業家,除馬云、雷軍外,還有周鴻t、羅永浩、俞敏宏、陳光標、馬化騰、李彥宏、柳傳志、任正非、潘石屹、張瑞敏、董明珠、王健林等等。這些人,隨便拎一個上講臺,都能給人來一堂精彩的演講。

企業家為何越來越像演說家呢?這是一個看似無聊其實有趣的問題。

所謂時勢造英雄,在重商的時代,一定是一個人人想發財致富的時代,一定會誕生一大批優秀的企業家、商家。他們是“先富起來的人”,是創富時代的新圖騰。他們有身份,有地位,有情調,在改寫自己人生的同時,也在用財富(無論是投資創業還是做慈善)改寫別人的人生,甚至還改寫社會的種種規則。也可以說,他們就是追夢人,是經濟上勇闖天涯的騎士,他們有創新精神,有奮斗故事,代表著一種時代精神。

無數的人想要從他們身上取經,分享他們創業、創富的成功經驗,希望得到他們的創業鼓勵,這就將成功的企業家們推上了“請你說話”的位置。報社找他們采訪,電視臺找他們訪談,各種會議活動邀請他們出席,安排演講。說,漂亮地說,成為企業家不可回避的問題。

不光成功的企業家要說,剛剛創業的如羅永浩等也在說,說他們創業中的成功與失敗、夢想與心酸。這也是心懷求富之心的人所關心的。

還有一個原因將企業家推上了“請你說話”的位置,那就是直接向投資者、消費者進行演講勝過廣告,更能打動他們的心。說在這里變成了一種社會化營銷。通過演說來展示企業家獨特的人格魅力,或對公益事業的關心,或對社會責任的擔當,或對民族企業的宏大理想,從而完成對企業和產品的有力宣傳,企業家因此成為企業和產品的最好形象代言人。

在這個信息化時代,人們不光吃雞蛋,還想知道下蛋的母雞。產品與產品制造者的個人魅力,變得越來越密不可分,正如喬布斯與蘋果手機一樣。與其說人們在消費產品,有時不如說是消費一種人格魅力或企業明星。這客觀上要求企業家能說會道,具有宣傳家的鼓動性,喚起消費者購買欲的能力。在這些能說會道的企業家中,勢必會誕生言論英雄和演說家。

只是,言論活躍的企業家大多在TMT領域,尤其是互聯網業,且以民營企業家為主,國有企業的較少。原因大概是國有企業的大佬們更像官員而不是企業家,官員在言論上有更多禁忌;同時,因國企壟斷慣了,缺少向市場“述說”邀寵的意識。

企業家的演說如此受到萬眾追捧,引得名校和機構紛紛操辦演講高級研修班,還聳人聽聞地說“演講力是總裁的核心競爭力”。一份名叫《中國企業家生存報告》的藍皮書還分析道,當前影響中國企業總裁生活品質和事業提升有兩大關鍵問題:一個是過度疲勞導致眾多企業家英年早逝,二是不會在公眾場合演講致使企業發展遭遇瓶頸和個人形象受損。報告指出,當前中國80%的企業老總不會演講,不敢演講,演講無物,演講缺少感染力和說服力,已經成為制約企業發展和人生品質提升的重要障礙。

這顯然是為了哄企業家的錢。企業沒有好的產品,管理跟不上,光靠賣嘴皮子,豈不成了江湖大師?像老干媽創始人陶碧華這樣的企業家,不善于演說講故事,默默地做好產品,“行勝于言”,同樣有一席之地。

第4篇

比如阿里巴巴的馬云,2015福布斯排行榜顯示身價高達1384.3億人民幣。馬化騰,人稱“企鵝之父”,騰訊公司控股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2015年福布斯中國富豪榜第三,身價1117.6億人民幣。雷軍,小米科技創始人、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金山軟件公司董事長。作為互聯網大軍中異軍突起的雷總,連脫口而出的“AreUOK?”都風靡全球,雷軍身價大約在838.2億人民幣。百度李彥宏,典型的高富帥,身價高達660.4億元。

這些身價百億的大佬們聚集在一起,很容易擦出火花,甚至難免互掐,不過,很多年前大家還是很祥和的。

這幾張是小編這兩天在烏鎮看見的大佬們,現場是這樣的

馬云

或者這樣的

李彥宏

再或者這樣的

丁磊

要不就這樣的

張朝陽

但是在會場之外,這群中國互聯網大佬們,也有多才多藝的另一面,變裝、賣萌、耍酷,其實也很可能是這樣的

2000年9月10日,杭州西子湖畔舉辦了一次別開生面的網絡峰會,參加者有新浪CEO王志東、搜狐CEO張朝陽、網易董事長丁磊、8848董事長王峻濤和阿里巴巴總裁馬云,主持人則是中外聞名的著名作家金庸。張朝陽、丁磊模仿媒婆。

丁磊西湖“結良緣”。

2004年4月27日,SOHU彩信小姐三亞舉行晚會張朝陽與嘉賓跳舞。

興奮的張朝陽落入水中。興奮的張朝陽落入水中。

2005年12月8日,阿里巴巴董事長馬云(右)在北京大學演講時即興表演制片人張繼中(左)為其設計的“角色形象”。馬云做出大鵬展翅動作。

2012年9月1日,黃曉明和曹國偉自拍合影,馬云旁觀。

2013年5月7日,北京,2013全球移動互聯網大會召開,馬化騰現身微信展臺。

2009年6月4日,某個活動上李彥宏頭上帶著發夾。

2014年1月10日,北京,小米年會,雷軍以財神形象登臺獻舞,造型雷人。

2014年4月21日,廣西南寧,曹國偉穿著少數民族服飾走秀。2014年4月21日,廣西南寧,曹國偉穿著少數民族服飾走秀。

一年前,馬云曾經說過,“錢多是個負擔,我們企業做大,拿到錢,有什么用呢?最根本的就是幫助別人。”

第5篇

其實在見到雷軍之前,我已經在小米公司轉了一圈,看著密集的工位,以及在格子間中忙碌的年輕人,恍惚間想起自己在某篇文章中描述過的情景:“當時白頤路還是‘電子一條街’,機箱、顯示器、主板等電腦配件待價而沽,大街上全是忙碌奔波的年輕人,他們臉上寫滿了‘朝氣’兩個字。”不同的是那是1988年的春天,而今是2013年;彼時是中關村,此處是小米公司。

這是一家充滿奇跡的公司,在過道的墻壁上有一副紅底白字的招貼,上面的字引人注目:“小米2013年上半年銷售703萬臺手機,營收132.7億元人民幣。”這個數據是那么鼓舞人心,而創造這些數字的,就是面前的雷軍和他的小米團隊。

在中關村,謙遜有禮的雷軍是公認的創新者,也是手機行業的顛覆者。他是企業家,金山快譯、畫王、毒霸、游戲,都與他密切相關,金山WPS更是民族軟件的脊梁;他是天使投資人,UCweb、YY語音、拉卡拉、凡客誠品,這些公司的成功無不驗證著雷軍的眼光;他又是創業者,卓越網賣掉了,然后創辦小米科技,“不是必贏就是必輸”,他要做一家像蘋果一樣偉大的公司。而今的小米,也正按照雷軍的規劃,迅速邁向中國第四大互聯網公司的康莊大道。

就在前幾天,雷軍又讓業界驚呼了一次:“小米”的子品牌“紅米”橫空出世,他說要顛覆大眾對“千元智能手機”的認識,突出體驗和高性價比,“就是讓大家震驚一下!”的確,不走尋常路的雷軍此次選擇在騰訊QQ空間首發10萬臺,預約量突破745萬,所有“紅米手機”也在1分30秒內全部售罄。這讓他會心一笑:“這就是社會化營銷的巨能量。其實,小米2在線預訂的數量超過960萬人,這個我都不敢公開講,怕被人說是吹牛。”

互聯網上塑造了另一個不同的雷軍,但當你看到雷軍和他的“小伙伴們”不遺余力地勁推“紅米”,他讓“小米所有合伙人幾周前就開始把紅米當最常用手機使用”,所有微博都掛著一個“尾巴”:紅米手機,你就會覺得,雷軍和小米正大踏步前進,讓小米、紅米、小米盒子和MIUI手機系統成為“顛覆性的產品”。

雷軍始終相信小米在做一件了不起的事情:“讓自己驕傲,讓家人和朋友驕傲,讓整個民族驕傲。”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這就是顛覆者的創新秘訣。

和金山一起走過的日子

雷軍最初的夢想是做一名優秀的程序員,這一點與他大學所學的專業密切相關。1987年,雷軍考入武漢大學計算機系,他只花了兩年就修完了大學四年的課程,大一時編寫的PASCAL程序,在他上大二的時候就已經被編進大一教材里。他在大學期間編撰的《深入DOS編程》和《深入Windows編程》也頗受程序員的推崇。

1990年大三暑假,雷軍的朋友王全國和另一個朋友想辦家公司,拉他入伙,讓他負責技術和服務,股份四個人平分。雷軍對自己的技術相當自信,幾乎沒有猶豫就答應了。

公司取名Sunsir(三色),希望紅黃藍三原色創造七彩的新世界。團隊看似強大,公司人最多的時候有14個人,業務范疇也挺寬,賣電腦,做仿制漢卡,甚至接過打字印刷的活。實際上,公司賬上基本沒什么錢,連吃飯都是個問題。沒過多久,公司仿制漢卡的技術被人盜用,對方一次做的量更多,賣的價錢也比他們便宜,這個產品幾乎沒掙到什么錢。

高漲的創業熱情被殘酷的現實一天一天消磨,雷軍開始思考一個問題:作為一個學生,我是否具備創業所需要的能力?琢磨許久,他提出了散伙。

那是冬天的一個星期天,大家同意了雷軍和王全國退出,兩個人分了一臺286、一臺打印機和一堆芯片,就離開了。

“現在想來很荒唐,像過家家一樣。”雷軍說,這段創業經歷,讓自己看清楚了現實——沒有哪家國內大企業是大學生創業做成的。

1991年,雷軍大學畢業。就在那一年的11月,他見到了求伯君:“求伯君那天穿了一件質地很好的黑色呢子大衣,很有風度,讓我大感震撼,覺得自己就好像是個站在成功人士面前的鄉下孩子。”求伯君是因為寫程序大獲成功,在雷軍眼里,求伯君是中國最優秀的程序員,是個偶像。他心想,金山既然能夠造就一個求伯君,就會造就出第二個、第三個。這一想法激勵著他。

1992年1月,雷軍正式加盟金山軟件,雷軍花三年時間開發豐富WPS功能的組件“”。四年后,雷軍名列“國內十大IT杰出青年”,而彼時的李彥宏還在美國求學,馬化騰四處籌錢想創辦自己的第一家公司。

雷軍喜歡讀書,他說18歲時讀過的一本書叫《硅谷之火》,這是他夢想的源泉,那本書講述了喬布斯和沃茲尼亞克等一群人創辦蘋果電腦公司并改變世界的故事。“喬布斯說活著是為了改變世界,因為美國人認為他們就是世界的中心,我說我創業是為了科技報國,你信嗎?”而這也成為雷軍畢生追逐的夢想,“科技報國”的種子萌芽,直到后來遇到求伯君,讓他意識到棄政經商也可以實現科技報國,對此他開始深信不疑。

然而,1995年的市場給了雷軍當頭一棒。夾在微軟與盜版的縫隙里,前有堵截后有追兵,“”失利了,雷軍第一次品味失敗的苦酒。后來,雷軍帶領著金山做游戲軟件、開發金山詞霸,力挽狂瀾,讓金山走出頹勢。金山推出了中國第一個游戲軟件《中關村啟示錄》,售價96元。由此,他放棄了一生最熱愛的角色——程序員,開始向一個市場人員轉變。他成了公司里最拼命的促銷員、公關人員、銷售員……在這過程中,雷軍使金山從上到下形成了一個共識:程序員必須懂得市場,能夠流利地表達自己的思想,如果沒有市場意識,沒有把客戶讀懂的能力,從哪種角度來看也辦不好公司。

1998年,聯想注資,金山重組,求伯君提名,董事會通過雷軍擔任總經理。同時,騰訊、阿里巴巴、百度等公司相繼成立,后來發展成為中國互聯網領域的“大佬”,而雷軍卻一直堅守金山,直到2007年10月,金山在香港上市,但市值只是一家主流互聯網上市公司的零頭。兩個月后,雷軍選擇離開。

許多年后,雷軍說曾以為金山可以承載他的夢想,于是在一件事情上爭取了16年。“當你發現不對,你不敢說,不愿意承認,很糾結。你也大可逆天,破釜沉舟,但是卻會失去人和。”

當被命運扔在十字路口,他終于有了一次破釜沉舟的勇氣。雷軍說,他年過四十才走出低谷,抱著不是必贏就是必輸的信念創辦小米科技,因此體會到“跳下懸崖”的創業感覺。

天使投資人的制勝方略

離開金山后的雷軍,開始進入另一個領域:天使投資。當時雷軍的想法是,自己如果做不好CEO,那就用自己的資金和經驗,創造出幾家偉大的企業。

2011年,一家媒體用當時盛行的“凡客體”如此描繪雷軍:“愛手機,愛互聯網,愛喝碳酸飲料,愛穿棉質T恤,愛秀他投資公司的產品。愛騎車,愛整潔,顧惜形象。不到42歲,中國IT圈最年輕的老革命。曾淡出江湖,張開‘天使’雙翼,現又轉身飛回。金山軟件董事長,小米科技創始人、董事長兼CEO,多玩網執行董事長,17家初創型公司天使投資人。”

文章中說到:“雷軍一定不會反對用‘凡客體’作為這篇文章的開場白,凡客誠品是他所投資公司的出眾者之一。”的確,彼時的雷軍在天使投資領域已經頗有建樹,所司的數量截至今天已經超過30多家,這其中不乏凡客誠品、UCweb、樂淘等在各自領域綻放光彩,比如YY多玩,2012年在納斯達克上市,雷軍這一筆100萬美元的投資,獲得約100多倍的回報。

“談到天使投資,說實在的,我自己是怎么入行的呢?是在2004年年底,我有個好朋友去融資,跟聯想談投資,我去幫忙背書,我說這個很牛,很厲害,他一定能做得成,我講了兩個小時以后,人家問了我一個問題,說你能夠一起投資嗎?我就是這樣投資的,第一次就投了415萬人民幣,投了孫陶然,第二個投給我另外一個朋友,當時是網易的總編輯李學凌,我投了他100萬美金,總共八百多萬人民幣,這就是第二筆投資。”

他投的第一個項目是孫陶然的拉卡拉。孫陶然和雷軍相識,是在中關村組織的一次會議上,雷軍記得那一年是1996年:“我進去時臺上有一個年輕人,講得慷慨激昂。”孫陶然回憶,“后來散會我們沒走,聊了很久。”二人算是一見如故。2004年,孫陶然創業,聯想投資找到雷軍做盡職調查,雷軍不但對孫稱贊不絕,“陶然做什么都能成。”這是雷軍對孫陶然的判斷,也是他一貫對他認準的人放出的話,“無論做什么我都投。”這話,2004年他對孫陶然說過,2005年對陳年說過,2006年對俞永福說過。

陳年與雷軍1998年就認識,后來共同創立卓越網,2005年陳年開始做我有網,雷軍投資。后因錯誤地估計行業環境,我有網陷入困境,陳年放縱自己干脆先去寫了本小說《歸去來》。2007年聯想投資總裁朱立南認為PPG模式適合再創業,雷軍認為陳年一定會再成功,于是又投錢給陳年,并全力幫助他重新創業。

2006年,聯想投資否決了當時的副總裁俞永福投資優視科技(UCweb)的提議,與他相識一年多的雷軍跟他說:“如果你從聯想辭職來做UCweb,我就投。”

“人靠譜比什么都重要。”雷軍說倘若總結自己成功的經驗就是三條:“第一條不熟不投,第二條只投人,第三條就是幫忙不添亂。”

雷軍的投資邏輯是一看趨勢,二看人。他是國內最早看到移動互聯網潛力,并在該領域布局的人。2005年,他找到一家小公司問人家能不能接受他對移動互聯網的想法,遭到拒絕,又去找第二家,對方答應了,直接投了200萬元。這家公司就是樂訊網。當時京東商城成立不到一年,人們剛剛開始認識到電子商務的魅力,對移動端全無概念。

兩年后,國內投資機構才開始關注移動互聯網,2007年,國內移動互聯網投資總額達到2億美元,兩年前,這筆總額僅是千萬美元。

成功的投資生涯令雷軍找回了自信,重燃當年夢想。“我喜歡做那種有預見性的嘗試,能夠實現好多夢想,也挺幸福的。”他說。

互聯網“小米時代”的顛覆者

“2010年的4月6日,我們幾個人,在北四環的銀谷大廈靜悄悄的創辦了小米公司,一起喝了碗小米粥,就開始了艱難的創業之旅。”

雷軍所說的幾個人,其實堪稱超豪華的聯合創始人團隊:雷軍自不贅言,金山軟件的董事長、著名天使投資人。林斌是谷歌研究院的副院長,洪鋒是Google高級工程師,黃江吉是微軟工程院首席工程師,黎萬強是金山軟件人機交互設計總監、金山詞霸總經理,周光平是摩托羅拉北京研發中心總工程師,而劉德是一位自世界上頂級設計院校ArtCenter畢業的工業設計師。

那時的雷軍,已經超過40歲,在互聯網領域,堪稱老兵。“柳傳志是40歲創業的,任正非是43歲,我覺得我40歲重新開始,也沒有什么大不了的。”

人因夢想而偉大,他說,18歲時,自己想辦世界一流的企業,到40歲發現目標漸行漸遠,再試一把,輸了也認了。不至于害怕得連試都不敢,老了后悔。

創業初期雷軍很低調——先是悄悄成立了公司,然后以第三方名義開發MIUI系統,甚至在招聘時都不說他是真正的老板。在小米創辦初期的一年多,任何人不允許講小米是雷軍創辦的,也不發新聞稿,拒絕接受任何采訪。雷軍的想法是,應該把所有的精力都集中在把產品做好。

“高度認同‘大道至簡’,越簡單的東西越難做。我們只做了一款手機,也只有一個名字,就叫‘小米手機’。”

雷軍說,“小米手機為發燒而生,但是未來的硬件升級空間正在逐步減少,小米要回到原點,回到性能本身,之后才是價格。”

創業一年后的夏天,雷軍以一種類似蘋果會的形式,一個人站在舞臺中央,完成了兩個小時的演講,正式推出小米手機。

彼時臺下一眾“米粉”喊出的“雷布斯”,似乎也彰示這位推崇“喬布斯”的中國創業者身上沉甸甸的創新使命。

小米被認為是中國互聯網產業最具創新性的產品,它的意義在于,這是一個純互聯網思維的產物,從商業模式、軟硬件、營銷方式、渠道創新和社區建設,是徹底的顛覆和創新。

小米先樹立品牌,把手機變成渠道,裝入移動游戲、社交、電商等,通過服務和軟件盈利;系統上,小米最早使用互聯網研發模式,每周在線更新系統,而蘋果是半年更新一次。

此時的雷軍將自己定位成“創業者”,創業如同在懸崖跳舞,而這次,他孤注一擲。

小米時代的雷軍完全沉浸在一個產品經理的快樂中,不再是西裝革履,而是和互聯網大多數老總一樣,穿著T恤牛仔褲上班,隨意但充滿活力。黎萬強說,小米是雷軍產品精神的完美體現,挑選小米的開機畫面,團隊就看了100萬張照片。“極致就是要做到別人看不到的東西,也做得非常好。”雷軍經常拿“海底撈”講故事,說做的產品要超出預期。

自2011年10月20日發貨以來,不到3個月的時間,小米就創下了100萬臺的銷售業績。更令人驚奇的是,發貨當天,在短短3個小時內10萬部手機搶訂一空,2億元的銷售神話足以讓消費者對小米這個后起之秀刮目相看。然而小米的發展并非一路坦途,質疑和攻擊一直如影隨形。2012年5月,有人攻擊小米暴利,又提前散布小米第三次融資的消息,這給雷軍帶來了巨大的阻力。

那時候,雷軍召開新聞會,對質疑一一回應,他還做了一張成本表,一個個算,小米到底賺多少。“提前宣布我們融資成功,使我們陷入兩難——回復是抬轎子,不回復就被栽贓了,我們努力說服投資人公布融資信息。”

如今,濃霧散去,小米公司也走過了三個年頭。雷軍說:“小米公司的企業思想是盡量不樹敵”,與騰訊合作也是最好的闡釋。小米手機的用戶數量在不斷上漲,中國大陸、香港臺灣地區,一共有1422萬名手機用戶。今年上半年營收132.7億人民幣,手機銷量達703萬部。

“我們是一家很克制的公司。3000多名員工,迄今為止只做了三款‘小米手機’、一款‘紅米手機’,一個小米盒子和耳機,大大小小六款產品。這與其他公司琳瑯滿目的展品相比,我們還是很克制的。我們的哲學就是‘少即是多’。”

第6篇

蘋果的iOS和谷歌的安卓操作系統在全球的大發展推動了手機智能化的趨勢,在傳統互聯網時代已經功成名就的雷軍并沒有閑下來。為了掌控用戶界面,四十出頭的雷軍創辦了小米,推出了智能手機操作系統(MIUI),之后趁騰訊和360掐得你死我活的空隙,雷軍抽出身來從容不迫地做了自己的即時通信工具――米聊。然而,雷軍認為光有小米操作系統和米聊還不夠過癮,他還想推出自有品牌的手機。但中國手機市場之大,從哪里入手呢?

做“發燒友手機”

中國手機市場是一個典型的低端產品主導的市場,根據手機調研機構thinkbank的零售監測數據,價格1000元以下的手機占整個市場的比重高達70%。2000元及以上的高端市場的比重雖然只有不到10%,但產品差異化的空間更大,同時利潤更高,競爭對手又相對較少,因此高端市場機會更多。小米也想加入這場競爭。

接下來雷軍要解決的問題是,在這個年銷售規模2億臺的大市場里,小米手機要面向哪個(或哪幾個)消費群,傳遞什么樣的獨特價值主張?即便是 OPPO、步步高、朵唯等手機行業的后來者也都是憑借獨特的市場定位在激烈的競爭中逐漸站穩了腳跟。小米也不例外,精挑細選之后它選擇了一小撮特殊的用戶作為其核心人群――手機發燒友。

在中國手機市場,小米是第一個站出來旗幟鮮明地要服務于手機發燒友的品牌,這種市場定位策略和由此而產生的品牌聯想就相當于給小米手機貼上了“發燒友手機”的標簽。

一切準備就緒,2011年8月16日,小米營銷在北京798藝術區這個特立獨行的地方揭開大幕。在小米手機的會上,雷軍用四個核心特點來闡述小米手機的核心價值主張:雙核處理器、大屏幕、信號好和大容量電池,這四個特點集中體現了小米對手機發燒友核心需求的回應。隨后小米手機便迅速在發燒友中升溫,有人將小米手機與iPhone相比,并將雷軍戲稱為“雷布斯”。

“雷布斯”怎么做小米營銷

從互聯網跨界到手機,雷軍的小米營銷給手機行業帶來了許多啟示。仔細揣摩,小米手機的營銷傳播策略至少有五個值得注意的特點:個人品牌植入、在線預訂、清晰的時間表、產品人格化和在線銷售。

個人品牌植入的核心是將雷軍作為小米手機的產品代言人。實際上,這和品牌廠商請明星做形象代言人在本質上沒有區別,但雷軍作為成功的互聯網人士和天使投資人,他的奮斗史、職業經歷和成功故事對年輕一代具有極大的感召力,這樣他的個人魅力和影響力在無形之中便嫁接到了小米手機身上。要說小米手機的創業團隊也是一個豪華陣容,六個聯合創始人都做過谷歌、摩托羅拉、微軟和金山等大公司高管,可在媒體的宣傳中雷軍是唯一的焦點。很顯然這與蘋果的套路十分相似,iPhone風靡全球手機市場數年,背后一定有很多杰出的人才甚至天才,但除了喬布斯,普通消費者很難說出第二個蘋果公司的人名。

作為小米營銷的開端和重頭戲,產品會也是精心雕琢,不僅僅是雷軍的演講形式,在會的邏輯設計上也有著明顯的喬布斯風格。雷軍介紹了競爭對手HTC、三星、摩托羅拉和LG的類似產品,是雷軍為小米手機樹立的假想敵。與它們相比,小米的配置顯然更慷慨、更大氣,也更貼合發燒友的需求,最重要的是在會最后揭曉的小米手機定價遠遠低于競爭對手的產品。在這個過程中,小米手機被神化成一個消滅“敵人”的大英雄。

第二個特點是通過在線預訂創造稀缺。這同樣是iPhone的慣用伎倆,小米這次也用得頗見成效。如果以同等價位的手機銷量作參照,小米的預訂即使是用“火暴”來形容也不為過,因為在中國,或許只有蘋果才有這樣的號召力。小米手機于9月5日13:00開始接受網上排隊預訂,在接下來的35個小時預訂即達到了30萬臺,小米隨即關閉了在線預訂通道。當淘寶驚現百元價格轉讓小米號的時候,預訂的營銷效果立即被放大了。最重要的是,小米不僅出夠了風頭,也通過預訂為生產計劃獲得了重要的信息參考,從而在元器件采購、生產和供貨上贏得了更多主動權。

第三個特點是至始至終清晰的時間表。如果你有過網購的經歷,就一定體會過那種下單之后期待收獲的焦急。與國際大牌以跳票來吊足消費者胃口的手段相比,小米一點也不擺譜,相反,它與米粉的溝通真誠而有親和力。在小米會結束后,小米及時公布了上市銷售的時間;在預訂結束之后,小米甚至按小米預訂號的順序給出了詳細的時間表,讓焦急等待的米粉能夠心中有數。給消費者一個穩定的預期雖然簡單,但卻非常重要。

第四個特點是產品人格化。產品人格化是指將小米手機打造得像一個有血有肉、有性格的人,從而建立與目標消費者的和諧關系。雷軍在解釋小米手機時說道,“MI除了是Mobile Internet的縮寫,也是Mission Impossible的縮寫”。而中文的小米則顯得尤為親切――像一個人,更像發燒友的一個朋友。當然,這樣的親切感絕不是靠起個好名就能從天而降的,是來自小米通過互聯網特別是微博等社交網絡與發燒友的持續溝通。小米論壇和小米員工的個人博客顯然功不可沒,雷軍也在微博上與發燒友互動,甚至與米粉就否應該推出CDMA版本這樣重大的決策進行討論。但更為重要的是小米在另外一個對外的產品手機操作系統中內置了發燒友與小米工程師直接溝通的入口――發燒友在使用手機時碰到任何問題,都可以通過這個入口直接提交給小米的開發人員。最讓發燒友興奮的是,他們的意見甚至創新可以在每周的更新中得到體現!這顯然比裸地發微博廣告或變相內置廣告更有殺傷力。

最后一個特點是在線銷售策略。實際上,價格才是小米手機四個核心價值主張的最終承載,因為無論性能多么強大,高高在上的定價是無論如何也無法取悅手機發燒友的。如果定價3000元以上,小米也就成為了眾多發燒友關注的高端手機中的一款,然而1999元的價格讓發燒友驚喜,也讓小米與其他競爭產品形成了明顯的區隔,在高性能智能手機市場中格外耀眼。目前來看,小米的硬件配置和1999元的價格極具誘惑性和破壞力,但小米如何來平衡低價和利潤這個難題呢?或許是玩凡客誠品上了癮,雷軍給出的答案是:在線銷售。

眾所周知,渠道費用是一筆不小的支出,另外,小米也沒有大規模的媒體投入和銷售投入,又節省了相當可觀的費用,正是由于這兩部分節省,小米才有如此的定價魄力。用雷軍的話來說,小米采用在線直銷的方式,“不僅僅是潮流,更是一種先進的銷售模式,可以省掉所有中間利潤,直接回饋用戶,讓用戶買到便宜實惠的東西”。

有人認為,小米這樣的玩法是要革傳統渠道的命,這樣的擔憂是有道理的。渠道扁平化是市場充分競爭的必然結果,在手機行業也不例外。手機廠商與運營商定制以及向大型連鎖零售商直供的發展都是迎合這一需求。雷軍無疑是了解中國的互聯網人群的,投資凡客誠品的成功也證明他對電子商務發展趨勢的判斷是正確的,他對互聯網人群的行為模式、生活方式和需求的深刻洞察為小米手機的營銷提供了操盤基礎。雷軍的在線直銷模式給手機廠商增加了一種新玩法,電子商務或許真的蘊涵著重塑傳統手機產銷價值體系的潛能。

1999元:賺錢還是賺吆喝?

1999元的價格一經公布就讓很多中高端手機廠商直呼傷不起。難道小米手機本就不打算賺錢,只想賠本賺吆喝嗎?據初步估算,小米手機的BOM成本在1200元左右,再加上研發、稅金等的分攤,業界估計小米手機的出廠成本在1600元左右。據此計算,小米每銷售一臺便有約400元的利潤。如果小米銷量爆發,與供應商的議價能力提升,還將繼續降低BOM成本。

低價雖然迎合了手機發燒友的胃口也仍然有錢可賺,但卻得罪了眾多手機廠商。雷軍翻開了手機行業的成本底牌,也觸碰了眾多手機廠商的利潤底線,因此必然遭來圍攻。小米的零售價格公布后,對小米硬件的質疑、軟件的質疑層出不窮,也有人質疑小米沒有提供云服務。

其實,在線直銷小米手機不僅是有錢賺,還有更重要財務功效――加速現金回流。按照上述成本計算,30萬臺小米手機的直接成本接近4億元,這對身價5000萬美金的小米來說是個很大的壓力,如果按照傳統零售渠道銷售,銷售回款的賬期可能把小米拖垮,但在線銷售就把這種壓力化解了。在小米預訂頁面我們也看到了相應的考量:如果用戶選擇在線支付,則不用承擔快遞費用,而如果選擇貨到付款則需要支付20元/臺的快遞費用。這樣的B2C交易方式給小米帶來了及時的現金流,這對初創的小米顯得尤為重要。

但在雷軍看來,小米的賬或許還不能這樣算。鑒于小米手機“硬件+軟件+服務”的模式,雷軍對小米手機的計劃遠不止從硬件贏利,雖然小米的贏利模式仍在探索之中,但他也公開對媒體表示,騰訊QQ怎么賺錢,未來小米就如何賺錢。如此的野心和背水一戰的勇氣,或許能給手機行業帶來更多的沖擊。

小米營銷的三點啟示

從上面的分析來看,無論雷軍是否有意模仿,小米營銷的招式確實與iPhone有太多雷同。也難怪大家要問小米是否能夠通過復制iPhone而取得成功。即便不能與iPhone相提并論,但小米營銷也帶給高端手機市場營銷很多啟示。

首先是定位的藝術。事實證明,如果不能給為自己的產品謀求一個差異化的定位,就很難在競爭中展露頭角。手機品牌或許遲早要蛻化成一個logo,僅僅標明產品的出身。特別是對于產品戰線拉得較長的大品牌,為自己的產品設計一個獨特的價值主張去迎合特定的消費訴求,成為能否被消費者記住和最終掏腰包的重要因素。

其次,良好的個人品牌和個人魅力不僅可以在高失業率時幫助自己找一個好東家,也有利于在市場繁榮時期幫助公司贏得關注進而銷售產品。CEO們的個人品牌已經是公司品牌資產的重要組成部分,這對公司和CEO們都提出更高的要求――個人品牌應該上升到企業競爭力的高度來培養和管理。

最后,在社交網絡日益發達的環境下營銷,放下架子傾聽用戶聲音顯得更加重要,因為只有以用戶需求為起點的營銷才能真正撬開用戶的腰包。文森特?P.省略)

第7篇

這種形式的倡導者,是喬布斯。喬布斯以極簡約背景展示產品的天分可追溯到1977年,舊金山首屆西海岸電腦展覽會上,他的身后,是蓋著黑天鵝絨的柜臺和一大塊背光有機玻璃,前面是新產品Apple II,而當時,其他參展商還都是以普通桌子和硬紙板牌子為背景。喬布斯的天使投資人馬庫拉有個營銷準則:通過深刻的印象把你和產品“灌輸”給他們。

這后來成了喬布斯的產品理念。有他做榜樣,要把自己的品牌打造成國產蘋果,這是國內手機品牌引入劇場的最大動力。劇場式會在科技圈的流行,正改變著營銷人的觀念,最終,它會改變科技產品與消費者間的關系。

脫去所有裝扮,剩下的是思想

古典新聞會的形式通常是這樣幾種:

領導講話式:臺上坐著若干嘉賓,按牌子入座,輪流發表對主辦方的阿諛奉承。

雞尾酒式:主辦者站在人群中高聲吶喊,沒有任何座位,與會者的主要精力花在搶奪移動托盤上的西式糕點及酒水。

幸運52式:抽獎是這種會的核心環節,為了保證最后一個嘉賓演講時現場還有人在,一般一等獎會在最后環節抽取。

快樂大本營式:以熱烈的勁舞開場,以專業術語熱場,一般熱場后,觀眾才會陸續到達。

后兩種方式,經常會在產品時刻,配以巨蛋爆炸和滿天的彩帶以表示殺青。所有這些絢爛的形式,都被劇場式會的創始人喬布斯放棄了。他是一個極簡主義者,也是一個極權主義者。他穿著黑色高領衫和牛仔褲緩步上舞臺,手里拿著一瓶水。

在成為會表演大師之前,1988年,喬布斯聘請了后現代主義戲劇制作人喬治?科茨來籌劃NeXT電腦會。兩人采用了極簡主義的舞臺:黑色的背景,桌子上罩一塊黑布,黑布披在電腦上,旁邊擺一瓶簡單的花。喬布斯還花了6萬美元請了一家視頻投影公司。這個舞臺設計,使《紐約時報》稱喬為“產品界的安德魯?勞埃德?韋伯” ,后者是舞臺風格和特效大師。

形式越簡單,要打動觀眾越難。產品的引爆點以及演講內容的思想性顯得尤其重要。《喬布斯傳》中記載,老喬會親自撰寫和修改演講內容的幻燈片和要點,他會給朋友和同事觀看并征求他們的意見。某次會之前,蘋果的產品工程師邁克?埃萬杰利斯和他的團隊花了幾百個小時,為喬布斯找要在臺上展示的圖片、音樂和照片。“我號召了公司里所有我們認識的人,讓他們交來最好的家庭錄像和照片。”

拋開所有的嘉賓、彩蛋、雞尾酒和熱郎,不拐彎抹角,不遮遮掩掩,是黃婆就好好賣瓜。劇場式會使人們驚訝地發現,會賣的是產品。

劇場式的中國流變

最早引進劇場式會的是小米的雷軍。從布景、PPT、環節設置到著裝,都像模像樣。在劇場式會給小米帶來輿論爆炸后,小米負責營銷的合伙人黎萬強總結說:“為什么大家覺得雷總最近變成雷布斯?因為小米第一個在中國做了一場像蘋果那樣的劇場式的、脫口秀式的會。一個臺,全黑,然后什么都沒有。一個人從頭講到尾。”

一個人從頭講到尾,這是說清楚一個產品最好的形式,黎萬強認為:“到今天我們還沒有找到一個更好的形式,只有在這種形式下,觀眾才能安靜地聽產品的每個細節。”

伴隨著小米的成功,劇場式會在科技圈流行起來,各大品牌都喜歡搞一場一人一產品的劇場式布道會。最先跟風的是各大手機品牌如華為、錘子、魅族,之后,各類游戲公司、軟件公司也跟風。曾經有一年,豌豆莢的程序猿們以其職業經歷為劇本演出了一個情節跌宕的多場獨白劇,頗為驚艷。今年夏天,沉寂一年的凡客也以一件襯衫來開了一個劇場式,陳年上臺就說:有點緊張。

敢于開一次劇場會,來一場獨口秀,這是一個總裁對自己以及品牌的自信,但很多公關公司對這種形式并不感冒,因為這不利于公關公司展現包裝能力,他們有能力把會打扮得更加花枝招展。

劇場式曾經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迎來過一次小。羅永浩錘子手機,最高600元、最低200元的票,三個小時就售罄。當羅永浩在巨幕上展示出那句“我一個人來到科技和人文的十字路口,只看到老喬的墓碑孤零零地立在那里”時,在場的文藝青年醉了。

黃章復出后的魅族也在今年頻繁以劇場式會的方式推出產品,魅族甚至把會變成嘲諷競爭對手、引起輿論傳播的手段,在9月份MX4的會上,以“忘記參數”和“不服跑個分”來針鋒相對小米4。手機廠商們互相捧哏,煞是有趣。

五分鐘一個尖叫點

如何做好一場劇場式會,是一門學問。每一頁PPT都很重要。喬布斯的妻子勞倫說:“每一頁幻燈片他都要改上六七次。在每一次演講前,我都會陪他準備幾個晚上。”喬布斯把每一頁內容都做成三種不同風格的幻燈片,讓勞倫選出最好的一張。“他對此十分投入。他會把每句話翻來覆去地說,改變一兩個詞,再重新說一遍。”

“一場會下來往往就是傳播了幾張圖。”每次制作PPT,黎萬強都追求“海報級的演示文稿”,每頁聚焦到一兩個事物上,形象化地展示產品,一行文字直述本質。

劇場式的讓總裁們多了一份工作――actor。一個人從頭講到尾,控制全場。表演才能很重要,傳銷經驗用得上。黎萬強的經驗是:“最好是保證每5分鐘就會出現一個尖叫點,貫穿全場才能做到全程無尿點。”

不照稿念,不喊口號,用黎萬強的話是:要說人話。這是被劇場式會顛覆的營銷觀念。坦誠地面對用戶,而不是像時尚圈那樣為消費者編造各種購買理由。所以,劇場式會的語境是針對用戶,而不是針對記者的。黎萬強在他的書《參與感》中寫道:“有的會搞一堆不是產品的點,比如請某明星登場,搞一些高大上的模特、抽獎,都是錯的。”

第8篇

域做透?雷士照明的實踐表明,后者更容易取得成功。

演講嘉賓:雷士照明董事長 王冬雷

眾所周知,中國企業擅長價格戰,在進行市場競爭時,往往會用價格來確立市場地位。然而,隨著制造業的成本優勢逐漸消失,價格戰越來越難以為繼。

正如有什么樣的政治家,就有什么樣的選民。同樣的道理,什么樣的消費者會造就什么樣的企業。以往中國企業用價格戰屢試不爽,原因在于消費者總體收入低,對價格敏感。企業轉型做高端產品呢?市場需求必定會大幅減少,因為中國的高端消費者和中產階級還在成長中。

雷士照明董事長王冬雷認為,這才是中國產業轉型面臨的最大問題。

那么,我們將目光轉向全球化競爭呢?同樣,也不樂觀。

王冬雷用美國商場來舉例。五年前,在美國商場,觸目可及,基本是中國制造。而如今的美國商場,服裝類的商品,至少一半已由孟加拉、土耳其、越南、柬埔寨等國家取代,因為它們的制造成本更低廉。隨著發達國家開始再工業化,原本設在中國的工廠除了搬遷到成本更低的國家之外,還有一部分搬回了它們的本國。

從這個角度來看,中國的制造業,在快速地失去成本優勢之后,卻未建立起以“創新、技術、品牌”為主的新的競爭力。

一個企業要成功,王冬雷認為,要么總成本領先,要么獨一無二,這種被夾在中間不上不下的態勢,對企業來說,非常痛苦。

減法戰略

形勢如此,那么如何應對?

王冬雷認為,專注、聚焦是唯一的法則,因為只有專注才能做好。

在王冬雷經營的另一家企業德豪潤達的歷史上,也曾有過類似的經歷。德豪潤達的小家電曾經有100多個產品線,員工多達3萬人。王冬雷選擇收縮業務,留下五個全球排名前三位的產品線,其余全都放棄,而員工也裁減到5000人。企業利潤,卻由此實現了增長。

“你只有更專注地做別人無法做的事情,將產品做得更精,企業才可能發展得更好。而要專注,就要學會做減法。”王冬雷表示。

做減法,有時候就需要退出。當業務范圍廣泛,所涉領域太多,而又不能在全球獲得競爭優勢之時,王冬雷認為就是退出之時,而前瞻性的退出也是偉大的決策。當年,IBM相繼退出臺式機、筆記本、服務器業務,使其后來成功實現轉型。如今,另一個國際巨頭飛利浦為了轉型,同樣再度實施退出戰略。

“企業業務單一一點,聚焦一點,更容易取得成功。”王冬雷進一步闡述自己的減法戰略。

專注之后,要怎么做呢?

首先,創新驅動。創新驅動,技術領先,這都需要精力和投資。德豪潤達的某個芯片,每年花費2億元經費,在全球做到了數一數二。如今,企業面臨的都是全球市場,尤其是高端市場,因而,只有在全球范圍內做到技術領先,才可能贏得客戶,贏得市場。

其次,將工藝質量做到極致。王冬雷曾給德國、日本最好的品牌做小家電和燈泡。這樣的經歷,讓他體會到德國人、日本人對品質是有著至高的追求和要求。然而,中國的制造業在失去成本優勢之后,并非每家企業都有能力研發高精尖的技術,對大部分中小企業而言,必須堅持在工藝質量下足功夫。

再次,堅持品牌路線。這對中國企業,尤其是中型企業很重要。雷士照明,在英國市場,從零開始,做到英國十大照明公司之一。一路上,遭遇了無數困難,而前幾年更是沒有任何利潤,直到2015年才有了轉機,且前景不錯。秘訣就在于堅持和投入。

雷軍有句名言:只要站在風口,豬也能飛起來。然而,王冬雷卻認為,如今的風口除了移動互聯網之外,并無其他。而跟隨著風口,1萬個人中,能成為會飛的豬可能只有一個,其余都會摔死。對制造業企業來說,做好自己能做的事情,堅持、堅守、聚焦,在一個領域做透更重要。

向O2O轉型

雷士照明同樣面臨轉型。

一是技術的轉型,傳統照明要轉向LED照明,LED是全新的技術,與通用照明同樣的成本,卻能達到50%-90%的節能,延長5到10倍的壽命,這必將顛覆整個行業。

二是向O2O轉型。2014年,雷士照明啟動O2O轉型戰略,從最初兩個省市開始,將經銷商對內、對外進行聯動,將天貓以及其他的電商平臺和線下的店面活動結合,進行O2O試點。如今,從兩個省市已擴展到8個省市,8個旗艦店,3600個門店。2015年,僅線上銷售額,雷士照明就從零做到了6億元。

王冬雷深知,雷士照明作為一個傳統品牌,是三四十歲以上客戶的首選燈具品牌。但是如今,裝修房子的客戶,基本以80、90后為主。他們是否會首選雷士照明,王冬雷并不確定。因此,雷士照明的品牌必須年輕化,而80、90后是被稱為互聯網原住民的一代人,向互聯網轉型也就意味著向年輕客戶轉型。

正因為此,雷士照明選擇不同的管理方式來探索新的模式。在山東建立了第一個O2O旗艦店,而在安徽,雷士照明將一個門店作為試點,為了讓它能根據地方特色經營,給其30%的決定權,在獲得自之后,這個門店的銷售額增長了25%左右。

第9篇

我們先來看看極路由的成功,它與傳統路由器的最大區別是降低了上手難度。以圖形化的UI界面代替了傳統路由器的菜單界面,整個安裝過程僅需四步,這就讓它的用戶涵蓋了從小學生到退休老人的所有區間。而在功能方面,極路由也拿出了比傳統路由器更讓用戶心動的設計,比如App Store下載加速、去廣告、科學上網和手機App操作等功能都是傳統路由器所不具備的。另一方面,在銷售策略上,極路由最初銷售的是工程機,面向極客發燒友進行傳播,并獲得了第一批死忠的用戶,同時還獲得了眾多的用戶反饋以進一步改進產品,這與小米手機一推出就宣稱發燒是有相似之處的。

也許從上面的介紹里,大家不會覺得極路由與小米有什么太過相似之處。但是,如果我們深入的看看極路由從第一代產品開始的營銷記錄,就會發現,它和小米的玩法極其相似。

一、都善于經營粉絲

從極路由第一代產品開始,它就在努力的經營自己的粉絲。通過不斷的積累,在前不久的“極貳”會上,就有了來自云南、山東等地的“極密”(指極路由的粉絲)。而會開始之前也同樣采取了“搶票”的宣傳造勢,最終有近千人都參加了原本預計六百人的會。雖然地方小了,人多了,但是現場的“極密”們卻得到了超過門票價值的超值禮品包,并能夠參加會后的“極密專場”活動。

這樣的操作手法,不禁讓人聯想起當初小米手機的會,也是找到了來自全國各地的眾多粉絲參與,也是提前“搶票”宣傳造勢,同樣會獲得超值禮品。從對粉絲的經營來說,極路由幾乎做到了對小米的“像素級”復制。

二、會風格如出一轍

在會的模式與風格上極路由也和小米有相似之處。極路由的會一如小米會的風格,由王楚云(極路由創始人CEO)一個人站在臺上為自己的產品做演講。這種創始人發揮個人魅力進行演講從而吸引粉絲的模式,是非常典型的蘋果風格,拿到國內在這方面首屈一指的就是小米,當初雷軍(小米公司CEO)一講成名,獲得了“雷布斯”的稱號。

不過極路由在會上,又做得比小米更加像蘋果。因為在王楚云演講之后,其他合伙創始人丁衣、李愷、王健以及極路由的技術負責人也都紛紛上臺。這與蘋果會上由CEO主講,其他高層參與的風格更為接近。可以說在會的安排上,極路由相比小米有點青出于藍的意思。

三、用同樣的方式打造產品

極路由從產品設計到營銷策略都具有互聯網產品思維。極路由產品本身是“第一款用互聯網思維打造的智能路由器”,而這個互聯網思維體現在哪里呢?首先它有一個深度定制的系統——HiWiFi系統(基于開放的OpenWrt系統),其次它和手機、平板電腦等互聯網產品一樣會不斷的進行迭代系統更新,其三是它會盡可能的聽取用戶意見與用戶一起來改善自己的產品,最后它還加入了時下火爆的應用市場機制吸引開發者。

看了上面幾點,如果還沒意識到問題,那么我們不妨轉換一下角度。把開放的OpenWrt系統換成Android系統,把HiWiFi系統換成MIUI系統,把具體的路由器產品換成小米手機。大家是否看明白了呢?極路由的這個互聯網思維,完全就是小米的風格,而事實也證明極路由依靠這樣的方式獲得了成功,這條路是可以走的。但是這樣的模仿能火爆多久呢?

現在就已經有了不少關于極路由的負面消息,不得不說其中有部分就是因為不喜歡其復制的小米模式。但是不喜歡歸不喜歡,現在極路由已經具備了超過三十萬“極密”的規模,以及突破二十萬的銷售數據。能在短時間內達到這樣的效果,不管是不是模仿小米,不管是不是“過度營銷”,這個數據都是客觀存在的,而且它確實讓人滿意。

無可避免的先天區別

雖然王楚云在早前接受采訪時提到要向雷軍和小米學習,而現在其小米式的玩法也玩得風生水起,但作為路由器廠商,是否真的應該延續小米模式呢?

小米手機之所以火熱,是因為它從一開始就做出了“粉絲文化”,它借用了Android用戶的基礎,在手機還沒出來之前,通過MIUI的快速迭代直接在Android用戶中吸引到了一批發燒友,獲得了極強的口碑效應。而路由器這樣的產品要做到這一點,還是比較困難的。

我絲毫不懷疑極路由對于市場的吸引力——對于對它的附加功能有剛性需求的用戶來說,極路由目前顯然是同類產品中的首選,而即使是你只希望把它當做一個普通的路由器來使用,那么花差不多的價格去買個硬件設計更考究、附帶功能更多的產品也沒有什么不合適的。

這是因為,首先在極路由之前對OpenWrt深度定制系統感興趣的用戶并不多。而就算是現在,極路由也走上了快速迭代的道路,可也始終無法達到小米手機上MIUI系統對用戶的吸引,這是受路由器設備的先天因素制約的。所以,極路由的“極密”粉絲能否達到小米“米粉”一樣的忠誠度也十分難說。

第10篇

―― 本報記者 張楠

之前,DisplaySearch了一個報告,報告預測到2015年,全球互聯網電視的出貨量將超過5億臺,屆時將有47%的電視具有互聯網訪問功能。對于互聯網電視廠商來說,這是一個非常誘人的數字,但是理想是豐滿的,現實是骨感的。為什么這么說?因為它的用戶體驗實在是不盡如人意。

之前,有個朋友買了一臺65英寸的3D互聯網電視,這臺電視是這個品牌的頂級型號。這位朋友當時就跟筆者吹噓,說這臺電視可以上網,可以看視頻,能當電腦使用。但是事與愿違,它所謂的上網功能,僅能上有限的幾個網站,而且這些網站大多年久失修、內容老舊,這讓筆者覺得這個功能更多的是一種擺設。之后筆者又試了一下這臺互聯網電視的媒體播放功能,它又給筆者潑了一盆冷水,很多格式的文件根本無法觀看,媒體播放功能依舊是個雞肋。

為什么現實和理想有那么大的差距呢?使用習慣是一方面,軟件方面不夠成熟也是重要的原因。在三屏融合的大背景下,對于用戶來說什么是最有吸引力的?相信大多數人的答案是良好的體驗。

反觀互聯網電視,先不說網絡本身提供的內容,單說用戶界面這一與用戶直接交流的窗口,目前來看還非常不成熟,不管是功能還是操作上都不夠完善。再者,目前的互聯網電視,用戶只能欣賞有限的資源,而且還要通過遙控器進行復雜的操作,體驗非常不友好。

以良好體驗著稱的蘋果,一直在醞釀一款互聯網電視,但是它為什么不推出呢?即使之前已經有了在美國很成功的蘋果機頂盒,和相當成功的iTunes網上平臺。筆者認為蘋果也覺得這個互聯網電視功能還不夠完善。之前就有分析師預測,蘋果在2014年之前,不會推出其互聯網電視產品,因為目前的Siri和手勢控制等提高用戶體驗的技術還不夠完善,還有產品之間的連通性也不能達到蘋果的要求。另外,互聯網電視會與平板電腦和智能手機產生不可避免的競爭,這也是很多廠商不愿意看到的。

其實除了產品本身不夠完善之外,互聯網電視還面臨著高清機頂盒、Xbox360、PS3等設備的競爭。在最近幾年,體感技術日趨成熟,Xbox360和PS3紛紛引入體感技術,大幅提高了用戶的使用體驗,這種可擴展性也是目前的互聯網電視難以比擬的。除此之外,Xbox360和PS3還能夠讓用戶訪問SNS網站、視頻聊天、瀏覽網頁等。

互聯網電視雖然出貨量在增長,但是真正應用起來的卻很少。用戶體驗不好是互聯網電視最大的軟肋。如何改善互聯網電視的用戶體驗,是互聯網電視能否從高清機頂盒、次世代游戲機中脫穎而出的關鍵。

精彩言論

惠特曼:

百分百投入到硬件中

5月9日,為期兩天的惠普2012全球科技影響力峰會在上海舉行。惠普全球CEO梅格?惠特曼出會閉幕式并指出,硬件業務依然是惠普的核心,惠普對硬件的投入是百分百的,惠普不會變成一家純粹為用戶提供軟件和服務的公司。此前,惠普將PC業務和打印機業務合并,惠特曼稱,這樣可以更好的整合軟硬件資源,整合之后的產品線將提升惠普產品的市場競爭力。

雷軍:

創業要單點切入、快速抉擇

5月10日上午,小米科技CEO雷軍表示,互聯網創業最忌諱布局,而應強調單點切入。雷軍同時建議,互聯網經營者做決策不要寄希望于天才的洞察力,而是要快速決斷。雷軍認為,與制造業等傳統行業相比,互聯網企業特別是移動互聯網企業最怕提前布局,最忌諱布大局。騰訊也好,百度也好,都是從一點一滴做起,不斷深入發展的。一些企業總喜歡做布局,喜歡做大的架構,這樣的套路是互聯網創業的大忌。

俞永福:

全球化思考,本地化執行

“移動互聯網是天然的全球化市場,我們在全球化過程中必須做到‘全球化思考,本地化執行’。”在5月10日下午舉辦的移動互聯網全球化論壇上,UC優視董事長兼CEO俞永福做了題為“GoingGlocal”的主題演講。他表示,UC將通過自己在全球市場的布局,做中國移動互聯網全球化的橋梁,幫助更多的本土企業“走出去”。論壇上,UC優視還聯合Evernote、inMobi、新浪、搜狐、鳳凰等一批國內外優秀企業,組建了業內首個移動互聯網全球化組織――GGL聯盟,共同開拓全球市場。

余承東:

第11篇

一次演講中,有位學生問黃美廉女士說:黃女士,你從小就長成這個樣子,你會認為老天不公嗎?在人生的旅途上,你有沒有怨恨?黃美廉用手中的筆給出了答案:

一、我很可愛!

二、我的腿很美很美!

三、我的爸爸媽媽很愛我!

四、上帝會公平地對待每一個人!

五、我會畫畫,我會寫稿子!

六、還有很多的生活方式讓我熱愛……

然后,黃美廉再次轉過身去,在黑板上重重寫下了她的那句名言:我只看我所有的,不看我所沒有的。臺下傳來了如雷般的掌聲。

我有位朋友,大二那年暑假,他從自家屋頂意外栽下,從此高位截癱,在床上一躺就是八年。堅強的他沒有放棄自己,仍努力追逐內心的夢想。從小就喜愛文學的他,將熾熱的夢想,將奮斗的歷程,將不羈的精神,融進了堅強的文字中,用嘴咬住筷子敲擊鍵盤,敲擊出對生命的珍惜、對生活的熱愛、對美好的不懈追求。夢想終于開花,他的文字一點一滴地變成報紙雜志上面給人啟迪、思考、力量的墨香鉛字。他覺得自己是幸福的:“最起碼我還活著,還可以思考。活著很難,也要綻放生活的微笑。我思故我在”。

記得林依輪在做客《藝術人生》時,談到自己剛出道時,沒有名氣,為了生計一天要馬不停蹄地趕七八個場子。朱軍問:你累不累?林依輪笑了笑:不累,最起碼我還有工作。在林依輪看來,有事情可以做就應該感到幸福。

第12篇

近日,傳記作家李輝先生爆“國學大師”文懷沙的料,說他涉嫌年齡、經歷和學術水平造假。一個“國學大師”轟然倒下。也許很多人沒想過,沒了這位大師,還有很多人的日子會不好過。

文懷沙是何時戴上“國學大師”這頂高帽的,恐怕李輝先生現在也未弄清楚。獲得“大師”稱謂,除了文懷沙自己的努力與汗水外,還有一股力量,把他推上“國學大師”寶座,這就是消費“大師”的需求,是一股水滴石穿的“市場力量”。

大師是一種權威,有了大師,目的是搬出大師,以便解決一些疑難問題。有一段時間,國內有一種不好的風氣,有些人做了壞事就往河南人身上推。文懷沙到鄭州演講,宣示了一些“黃河是母親河,中原文化就是母親文化”,“罵河南就是罵自己的親娘,而罵親娘的人就是壞孩子”之類的高見,當地媒體即對他進行整版專訪,見報標題就叫《國學大師文懷沙鄭州演講稱罵河南就是罵娘》。人們在想象:大師出列,即可“橫掃千軍如卷席”。

我們現在是一個轉型社會,經常會碰到一些問題,一時找不到解決之道,會有一種無力感。但我們也不想進行獨立思考,探究問題的來龍去脈,找到問題的解決辦法。獨立思考,公開討論,理性探求,我們還比較缺乏這類習慣。這時候,有大師出列,自懷中取出定論,授以所謂錦囊妙計,使十年痼疾霍然而愈,可謂“一師定乾坤”,可謂省事省力。至于大師有多大說服力,也許別人未必真信服,但有人信服了,就可以把問題放下,算是達到目的了。

這幾年,呼喚大師的聲音不絕于耳,人們尤其呼喚“國學大師”。我們渴求國學大師,大概是因為這些年關于國學的爭論很多,需要大師做出裁決、消除疑惑、指明方向。“闡舊邦以輔新命,極高明而道中庸”,這本是極大無邊的空話大話,可是誰家掛這么兩句文字,就被認定為“國學大師”。以前,我們有很多這類“國學大師”,現在大師凋零,未免讓我們和時代感到落寞。在一個沒有權威的時代,呼喚表示一種絕望,意味著有人等待著精神救援。

于是大師的供給應運而生,而且日漸興旺起來,研究中國文史哲的人,年紀一大,把握機會說幾句話,就有可能被晉封為大師。給某人戴上“國學大師”的高帽,報紙就可以推出整版專訪報道,抓住了一事一地的話語權,記者完成了工作量,拿到了計件稿酬和獎金。文懷沙有了“國學大師”的名頭之后,他的某些胡說八道就成了“妙語連珠”,成了金玉良言,成了中國人生存的文化語境。

“國學大師”成了一樁買賣,你給我大師名頭,我給你報道事由;我給你大師高帽,你就要向讀者和觀眾說點什么。文懷沙在鄭州演講后,當地媒體津津樂道,文大師有這么一種觀點:中國人和人對罵時喜歡“罵娘”,以后和人對罵的時候,應該來一句“你爸爸的”。在鳳凰衛視,其人居然神侃:“小流氓叫耍流氓,大流氓不叫耍流氓,到了皇帝那叫臨幸。”而主持人也要求觀眾放下自己,“任憑他帶著你云里霧里地去作逍遙游”。也就是,你有自己的意見,有自己的獨立思考,就只好悶在自己的肚子里。

這確實可以算一種“大師解決法”,但它只是“解決”了讀者和觀眾,“解決”了市場,“解快”了話語權,而壓根兒沒解決真問題。這類格調低下的“大師”,居然要帶領大家“去作逍遙游”,他們到底是要游向何處?

原載2009年2H26日《中國青年報?青年話題》

題圖 脆弱的偶像 雷 浩

相關文章
主站蜘蛛池模板: 浦北县| 仪陇县| 沾益县| 惠州市| 陈巴尔虎旗| 梅州市| 灵丘县| 马关县| 济阳县| 醴陵市| 钦州市| 潜江市| 巫山县| 衡阳县| 磐安县| 西乌珠穆沁旗| 金塔县| 天柱县| 安顺市| 东莞市| 昌邑市| 日照市| 凉山| 东莞市| 民和| 宝鸡市| 绥宁县| 尼勒克县| 青神县| 吉木萨尔县| 天门市| 册亨县| 乌拉特中旗| 恩施市| 砚山县| 石屏县| 油尖旺区| 铜山县| 嘉兴市| 甘洛县| 鹤庆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