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2-25 08:56:24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太和殿導游介紹詞,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用導游詞介紹故宮400字(一)大家好!很歡迎大家前來游玩!我是佟銘熙,大家可以叫我佟導。故宮清潔衛生有大家保持,請大家“高抬貴手”,不要亂扔果皮紙屑等垃圾。一會兒下車的時候,大家一定要記住車牌號。
各位朋友、女士、先生和父老鄉親們,過一會我們將要參觀故宮博物館,我先為各位做的簡介。故宮是世界上現存范圍最大的古代皇家宮殿建筑群。故宮也叫紫禁城,“紫”是天上君王居住宮殿的顏色,那么,人間的帝王當然要與“紫”字沾邊。“禁”是指當時那里守衛森嚴,不要說是普通老百姓,即使是一品大員沒有皇帝的召見也不能私自入城,否則就會引來殺身之禍。
故宮的整個院落分為二大部分,即“前朝”和“后寢”。“前朝”是皇帝舉行盛大典禮的地方,以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及東西兩側的文華殿及武英殿為主。“后寢”是皇帝及后妃居住的地方,主要以乾清宮、交秦殿、坤寧宮及東西六宮為主。除此之外、故宮內還有很多其他各式各樣用途不一的大小宮殿。據說當年紫禁城共有宮殿九千九百九十九半間,夠多吧?打個比方說吧,如果一個嬰兒從哇哇墜地開始每晚住不一樣的房間、而且不重復,等他全部住遍后,就是個27歲的小伙啦!
好了,我先為各位介紹到這里,待會我再為各位做詳細補充。
用導游詞介紹故宮400字(二)大家好,我叫吳文倩,大家叫我吳導吧!現在我們要游覽舉世無雙的北京故宮。
你們看,我們來到了雄偉的故宮,故宮又稱紫禁城,是明清兩代的皇宮;故宮是世界上規模最大最完整的古代木結構建筑群,為我們國家最大的古建筑群。它使建于明永樂(公元1406年),14年才完工呢,有24位皇帝在此登基。“好了,我們現在準備去大殿里,請游客朋友們跟上隊伍,千萬別掉隊,否則走丟了,就找不到我們了!”好,現在跟隨我進入大殿,故宮有三座大殿: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大殿建在漢白玉砌成的8米高的臺基上,遠望猶如神話的瓊宮仙闕。太和殿是最富麗堂皇的建筑,俗稱“金鑾殿”,是皇上舉行大典的地方,這座殿高28米,東西63米,西北35米,有直徑達1米的大柱92根,其中6根圍繞御座的瀝粉金漆的潘龍柱。御座設在殿內高2米的臺上,前有造型,美觀的仙鶴,爐,鼎,后面精雕細刻的圍屏。整個大殿裝飾得金碧輝煌,莊嚴絢麗。中和殿是皇上去太和殿舉行大典前稍事休息和演習禮儀的地方,保和殿是每年除夕皇帝賜宴外潘王公的場所。游客朋友們先休息一下,觀賞下這三個大殿,可以摸一摸,等下我們去內延,以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為中心,東西兩翼有東六宮和西六宮,是皇上平日辦事和妃子居住的地方。“好,今天的活動到此結束!祝大家玩得開心”
現存廟制基本上保留著清代重修以后的規模,中軸線建筑共十一進,中華門、遙參亭、天中閣、配天作鎮坊、崇圣門、化三門、竣極門、嵩高竣極坊、中岳大殿、寢殿、御書樓。從中華門起全長13華里,面積十萬多平方米,是中岳中現存宏大、保存較完整的古廟宇建筑群。 現存文物:有殿、宮、樓、閣、坊、亭、臺、廊廡、門庭等古建筑四百余間,其中主要建筑多為清代宮庭式樣,漢至宋代古柏三百三十五株。金石有太室闕、漢翁仲、魏碑、唐碑、宋八棱幢、宋代鐵人、宋金四狀元碑、金代中岳廟圖碑、金代和明代鐵獅、明代五岳真形圖碑等百余件。除以上古建筑、金石外,廟內尚存木刻道教經典版百余塊。另有《說嵩》、《嵩岳廟史》、《龍潭寺記》等板刻千余塊。這些歷史文物珍品為研究我國建筑史、藝術史、道教史提供了寶貴的歷史資料。
[中岳廟廟會]
每到春年農歷三月初十和秋季十月初十,傳統的中岳廟會就拉開了序幕。會期長達10天,廟會活動豐富多彩。“拴娃娃”是流行在當地的一種求子習俗。凡婚后不孕的婦女,大多都要在廟會期間參加這項活動。拴的地點一般都在中岳廟后院的崇圣門周圍和寢殿里。更詳細的資料參考民俗節慶:中岳廟廟會。
[周圍景點]
中岳廟的東鄰有盧崖寺和盧崖瀑布,西鄰有“全國第一塔”之稱的嵩岳寺塔以及古代我國四大書院之一的嵩陽書院,均可一游。
[太室闕]
在這座廟的前方約300米處,有一座太室闕,是中岳廟的象征性大門。東漢元年初五年(118年)建。是漢代太室山廟前的神道闕,與少室闕、啟母闕并稱中岳漢三闕。
太室闕高米,東西兩闕相距米。闕身用長方石塊壘砌而成,上部用巨石雕成四阿頂,南面刻有“中岳太室陽城”六篆字,氣勢挺拔,蒼勁有力。另有漢隸和篆、隸參半的兩段銘文,記述呂堂等人建闕的因由,是研究我國書法演變的重要實物。 闕身四面用減地平雕的技法,雕刻有人物、車騎出行、馬技、舞劍、龍、虎、玄武、象、羊頭、斗雞、犬逐兔、蟾蜍、貓頭鷹、建筑物、長青樹等畫像50余幅,是研究漢代風俗習慣和社會生活的珍貴資料。 太室闕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
闕是一種裝飾建筑,表示尊嚴,一般立于城、宮、門前的甬道兩旁。
[中華門]
中華門是中岳廟的大門。沿廟宇中軸線依次而上,有遙參亭、天中閣、配天作鎮坊、崇圣門、化三門、崇高峻極坊、峻極殿、寢殿、御書樓等建筑,共11進院落。
在這些建筑中,最宏偉的是峻極殿,亦稱中岳大殿。紅墻黃瓦,金碧輝煌,是中岳廟的正殿,和北京故宮的太和殿相仿,高達20余米,面闊9間,進深5間,面積為920平方米。
[古神庫]
在崇圣門東面有一座“古神庫”。鐵人分別立于神庫四周,為鎮庫鐵人,系宋代治平元年鑄造。鐵人身高3米多,握拳振臂,怒目挺胸,形象高大威武。這是我國現存形體最大、保存最好的四個守庫鐵人,人們也稱他們為“鎮廟鐵人”。這樣的鑄像,在別的寺廟是沒有的。圍繞著這四個鐵人,當地流傳傳有許多傳說和風俗。當地小孩子都到鐵人面前舉行成人儀式,據說鐵人還有祛病消災的作用。
中岳廟的鎮廟鐵人 在中岳廟眾多的文物古跡中,站立在崇圣門東側的四尊鐵人顯得特別引人注目。鐵人分別立于神庫四周,為鎮庫鐵人,系宋代治平元年鑄造。鐵人身高3米多,握拳振臂,怒目挺胸,形象高大威武。這是我國現存形體最大、保存最好的四個“守庫鐵人”,人們也稱他們為“鎮廟鐵人”。
圍繞著這四個鐵人,當地流傳有許多傳說和風俗。一位在登封生活多年的老人介紹說,很早以前,這鐵人是八個,一邊四個,分立在東西兩個神庫的四周。北宋末年的時候。金兵南侵,民族英雄岳飛率領愛國將士轉戰在黃河南北兩岸。后來,抗金浪潮波及到嵩山,中岳廟的鐵人摩拳擦掌,義憤填膺。一天晚上,他們喬裝打扮,偷偷來到黃河岸邊。誰知擺渡的小船只能坐下四個人,于是只好四個人先過,另外四個鐵人在邊等候。等擺渡的小船返回載后四個鐵人時,天色已經大亮,中岳廟的道主派人找到黃河岸邊,把沒有過河的四個鐵人強拉硬扯綁了回來。所以,至今站立在東邊神庫周圍的四個鐵人還是一副怒目而視、壯志未酬的神態。
當地的老百姓受傳說的影響,對鐵人充滿了崇敬之情,孩子周歲時,當地人要到中岳廟的鐵人前舉行掛鎖儀式。掛鎖前,家人把事先準備好的銅鎖或銀鎖先掛在鐵人的臂膀上,然后讓孩子焚香磕頭。待鎖從鐵人身上取下,掛到孩子的脖子上時,就意味著鎖是鐵人送給孩子的禮物,孩子將受到鐵人的保護,以后就會平安健康。
朱仙鎮導游詞 ·中岳廟導游詞 ·岳飛廟導游詞 ·河南嵩山少林寺導游詞
除了掛鎖之外,當地人來到中岳廟的鐵人前,總要有目的地撫摩一陣。據說人身體的哪個部位疼痛不適,只要摸摸鐵人與自己相同的部位,這樣,自己的病痛就會減輕甚至痊愈。
[峻極門]
峻極門又名將軍門,是中岳廟的中心院落的大門,重修于清乾隆年間。面闊5間,進深6架,歇山式屋頂,琉璃瓦蓋頂,系清代典型的宮式建筑。中門兩側,塑有兩尊高5米、腰圍米的手執金斧的威武守門將軍神像,故又稱將軍門。
[嵩高峻極坊]
嵩高峻極坊位于峻極門之北14米處,因坊后即是中岳嵩山供奉岳神的中岳大殿,故又稱迎神門,此坊為四柱三樓式建筑,黃瓦蓋頂,系清代建筑之精品。額上題“嵩高峻極”四字,傳說為康熙帝御書。
[中岳大殿]
中岳大殿位于拜臺北面,建于高約3米的大月臺上,此殿的建筑與北京故宮的太和殿相似,面闊9間,進深5間,面積約920平方米,重檐黃瓦,高大雄偉。殿內裝有天花板并飾有彩色繪畫以及盤龍藻井,相傳是用柏樹根雕刻而成,工藝精致,巧奪天工。殿內神龕中央坐橡是武則天加封的中岳大帝天中王,像高5米多,姿態雄偉。侍臣、仙童左右分立。神龕外兩側,塑有身穿盔甲,手執金瓜斧,高約6米的鎮殿將軍方碧和方相,雄偉莊重。
[拜臺]
拜臺即填臺,磚石砌造,邊長米,高米。俗稱填臺,為奠臺或拜臺。建于中岳大殿前的中軸線上。
[東西廊房]
中岳大殿兩側的東西廊房,與峻極門構成一座長方形的庭院,其面積約有5000平方米,是嵩山地區僅有的一處回廊式古典建筑。廊內供奉七十二司、朝臣、十殿閻君塑像。
[寢殿]
寢殿位于中岳大殿之后,是天中王及天靈妃的寢宮,建制七間,歇山式建筑,黃色琉璃瓦蓋頂,莊麗雄偉,僅次于大殿。正中供天中王與天靈妃塑像,侍女分立左右,兩端的神龕內,雕刻精致的龍鳳榻上,天中王睡著,天靈妃陪坐榻旁,人稱“睡爺爺,坐奶奶”。 神龕外有太監塑像。殿前月臺上有日月碑分列左右。每到廟會期間,凡當地不孕的婦女都要來此求子,名曰“拴娃娃”。
[黃蓋亭]
黃蓋亭位于黃蓋峰上,峰頂原為中岳廟廟址,岳廟下遷后改作中岳行宮。黃蓋峰原名神蓋山。后因漢武帝劉徹游嵩岳時,曾登此峰,武帝當時身穿大紅袍,撐起黃羅傘,如天上黃云蓋頂,故改名為黃蓋峰。峰上現有一座重檐八角亭,黃色琉璃瓦蓋頂,三重石欄,環抱亭腳,幾棵翠柏,陪襯其旁,是夏日登山避暑的好地方。
旅游勝地是指知名度較高,具有一定特色,對旅游者產生較大吸引力的游覽區或游覽地。它可以是風光優美的山水名勝,如中國的桂林山水、瑞士的日內瓦湖;也可以是人文薈萃的文化名邦,如北京、巴黎、阿姆斯特丹、愛丁堡和佛羅倫薩。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于導游詞,方便大家閱讀與鑒賞!
導游詞500字1大家好,我是你們今天的導游。今天我要帶領大家游覽一番“鳥的天堂”。“鳥的天堂”位于廣東新會南部馬村天馬河上的一座小島,之所以稱它為“鳥的天堂”是因為小島上有一顆活了大約500年之久的大榕樹,這位“老壽星”雖然年紀大了,但是“魅力無窮”——有成千上萬的鳥兒被它吸引到自己的身邊安家落戶,不過這些鳥兒不是“白住”的,條件就是每天給予“老壽星”營養,所以這棵大榕樹幾百年來依然生機勃勃,林蔭遮天,獨木成林,僅樹冠就占地15.6畝。
“鳥的天堂”里的鳥兒數不勝數,只要拍幾下巴掌,就會有幾只甚至幾百只鳥兒飛出來,不過如果晚上去看就不行了,因為這樣就要吵醒鳥兒們的美夢了。現在我們去正是時候,只要一拍巴掌就能看見鳥兒“出門”歡迎我們的到來。
這么多鳥兒,為什么偏偏要在這棵大榕樹上居住呢?因為這棵樹長出的枝干泥土后就會生根,這么茂盛的樹一看就有安全感,是一個安謐靜美的家。鳥兒們你“推薦”我,我“推薦”它,住在這里的鳥兒越來越多,給大榕樹的“補養品”越來越多,大榕樹長得越來越壯,鳥兒們更喜歡來了,久而久之,大榕樹就成了鳥的天堂。
現在我們已經來到了馬天河的旁邊,大家快排好隊上船,我們要和鳥兒們親密接觸去嘍!不過最重要的是有垃圾請不要亂扔,我們要保護環境!
導游詞500字2各位游客,大家好!我是澳門歷史城區的導游,大家可以叫我“小張”。希望大家可以從我的講解中體會澳門歷史城區的魅力。
我先給大家簡略介紹澳門歷史城區,澳門歷史城區是一片以澳門舊城區為核心的歷史街區,其中包括議事亭前地、大堂前地、白鴿巢前地等多個廣場空間以及媽閣廟、港務局大樓、鄭家大屋等20處景物,它們都被列為《世界遺產名錄》。澳門歷史城區保存了澳門四百多年中西文化交流的歷史精髓,它是中國境內現存年代最遠、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以西式建筑為主、中西式建筑互相輝映的歷史城區,是西方宗教文化在中國傳播歷史的重要見證。
現在我們要去大三巴牌坊,大家先從議事亭前地噴水池出發,沿著波浪形碎石路往北走。啊!這里不算寬闊的街道兩旁,具有藝術感的建筑一座又一座,真是令我們目不暇接。好!差不多來到山坡最高點的時候,游客們,大三巴牌坊就屹立在眼前。澳門最著名的名勝古跡——大三巴牌坊,它早已成了見證澳門歷史與文化的標志。告訴大家,它實際上不是牌坊,而是圣保祿教堂的正門前壁,與教堂為鄰的圣保祿大學在1835年失火,教堂受損,正門前壁和依山而建的大石階,是由堅石組建而成,大火毀不了,因此保存至今。
請大家細細游賞大三巴牌坊,同時不要亂丟垃圾,保護好大三巴牌坊。
導游詞500字3各位游客,大家好!今天很榮幸當大家的導游。歡迎大家來到頤和園游玩,它是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皇家園林。請各位游客在游玩時不要亂丟垃圾、亂涂亂畫,破壞它的美麗。
我們先來到有名的長廊看看吧,綠漆的柱子,紅漆的欄桿,一眼望不到頭。這條長廊可不一般,有七百多米長呢,分成了273間,每一間的橫檻上都有五彩的畫,畫著人物、花草、風景,游客們,你們相信嗎?幾千副畫中竟然沒有哪兩幅的相同的。難怪被稱為:世界第一廊
游完了長廊,我們就來到了萬壽山的腳下,各位游客,你們抬頭看看,看見一座八角寶塔形的三層建筑了嗎?沒錯,那就是佛香閣,下面的一排排金碧輝煌的宮殿,就是排云殿
游客們,我們登上了萬壽山了,站在佛香閣的前面向下望,頤和園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再向前看,昆明湖靜的像一塊鏡子,綠的像一塊碧玉。游船、畫舫在湖面慢慢的滑過,幾乎不留一點痕跡。昆明湖可真是靜啊,游客們感受到了嗎?
那我們下山游覽一番昆明湖吧。看,昆明湖圍著長長的堤岸,堤上有好幾座式樣不同的石橋,兩岸載著數不清的垂柳。游人走過長長的石橋,就可以去小島上玩。這座石橋有十七的橋洞,因此叫做十七孔橋。
游客們,頤和園之旅到此結束,祝大家玩得愉快。
導游詞500字4尊敬的各位游客:
大家好!現在我們已來到中國著名的歷史名山,道教發源地之一——青城山。青城山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西南,古稱“丈人山”,東距成都市68公里,距都江堰市區16公里。青城山全山林木青翠,四季常青,諸峰環峙,狀若城廓,故名青城山。是首批國家5A級旅游景區,并于2000年同都江堰共同作為一項世界文化遺產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現在我們來到的地方是建福宮。建福宮坐落于丈人峰下。詩人陸游有詩描寫當時的建福宮是“黃金篆書榜金門,夾道巨竹屯蒼云。巖嶺劃若天地分,千柱眈眈在其垠”,觀宮內保存有古木假山、委心亭、明慶符王妃的梳妝臺遺址,以及壁
畫、楹聯等文物。
我們已進入了青城山的.山門。請大家回頭望,這里寫有幾個大字“青城天下幽”。為什么人們以“幽”字來概括青城山的特色呢?原來,青城山空翠四合,峰巒、溪谷、宮觀皆掩映于繁茂蒼翠的林木之中。丹梯千級,曲徑通幽,以幽潔取勝,自古就有“青城天下幽”的美譽,與劍門之險、峨眉之秀、夔門之雄齊名。
請大家繼續往前走,我們將進入前山。現在我們所在的地方是引勝亭。從這里有兩條路可以上山。走左邊這條路,只能步行上山,將經過天然圖畫、天師洞、朝陽洞、祖師殿、上清宮等景點。今天我們選擇右邊這條路,乘坐索道上山,到達上清宮。
現在我們已經到達了上清宮。在這里,我們將有機會欣賞到日出、云
海、圣燈這三大自然奇觀。其中圣燈尤為奇特。上清宮是觀賞圣燈的最佳觀景處。每逢雨后天晴的夏日,夜幕降臨后,在上清宮附近的圣燈亭內可見山中光亮點點,閃爍飄蕩,少時三、五盞,忽生忽滅,多時成百上千,山谷一時燦若星漢。實際上,這只是山中磷氧化燃燒的自然景象。想看日出的游客,明天一大早可以到觀日亭去看。好了,大家辛苦了,今天就到這里,明天我們將去參觀老君閣和其他景點,希望大家好好休息。明天上午九點在這里集合。
導游詞500字5大家好,我叫龐煜劍,也可以叫我龐導,下面我為大家當導游吧
大家看,我們現在來到的是故宮,故宮有兩個名字除了故宮以外還叫紫禁城它位于北京市中心東西寬750米南北長960米面積達72萬平方米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宮殿建筑物咱們數一數故宮的一共有多少間你一定數不過來吧故宮一共有9999間半的房間呢
故宮有許多的殿比如太和殿、中和殿、乾清門、養心殿等。這里是保和殿,大家向上看,保和殿為重檐歇山頂面闊九間。在原來是舉行冊立皇后、皇太子等大典時皇上更衣的地方。
大家一定看到我的手指的那一座樓吧?那就是坤寧宮。在明朝,坤寧宮是皇后住的地方。清朝滿族的習俗,將其改為祭神的場所,把冬暖閣作為皇上大婚的洞房。
出坤寧宮北行,我們來到的是御花園。它的門于東西六宮相通。這御花園規模宏大,長130米,寬90米。主要建筑欽安殿正處在中軸線上。明朝時。這里秋季大享及祭祀的場所,清代改為了寺廟。這里的大石堆是疊山堆秀,在那時是帝后嬪妃重陽登高的地方。與御花園是以建筑為的宮廷花園,山石樹木安排有序,奇花異草爭奇斗艷。
參觀完了故宮,大家一定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吧!讓我一起保護它吧!
導游詞500字6各位游客,我們現在看見的是陜西的兵馬俑,兵馬俑是當代最重要的考古發現之一,兵馬俑坑在秦始皇陵東側約1公里半,先后發一、二、三號三個坑。一號坑是當地農民打井時發現的,后經鉆探先后發現二、三號坑。一號坑最大,東西長230米,寬612米總面積達14260平方米。在這個坑內埋有約6000個真人大小的陶俑,目前已清理出的有1000多個。咱們走進博物館的大廳,只見在地下5米深的地方,整齊地排列著上千個像真人大小的武士全身呈古銅色,高1.8至1.97米,一個個威武雄壯,真是氣象森嚴,令人望而生畏。還有如真馬大小的陶馬32匹。陶馬4匹一組,拖著木質戰車。
兵馬俑的排列是3列面向東的橫隊,每列有武士俑70個,共210個,似為軍陣的前鋒。后面緊接著是步兵與戰車是的`38路縱隊,每路長約180米,似為軍陣主體。左右兩側各有一列分雖為面南和面北的橫隊,每隊約有武士俑180個,似是軍陣的兩翼。西端有一列面向西的武士俑,似為軍陣的后衛。武士俑朋的身穿戰袍,有的身披鎧甲,手里拿的青銅兵器,都是實物。組織嚴密,隊伍整肅。幾十匹戰馬昂首嘶鳴,攢蹄欲行。整個軍處于整裝待發之勢,怎么樣,壯觀把。
關鍵詞:旅游;數字化景區;數字旅游
1 數字化景區的內涵和背景
所謂數字化,實質就是將我們傳統的紙質版文檔轉換為數字版文檔的過程。可以說,如果缺少了數字化,網絡信息也就不再豐富多彩。現如今,我們認為的數字化景區有兩種解釋:一種是將數字化完全理解為信息化,認為數字化景區就是信息化景區,它是一個涵蓋了空間、網絡、智能等多元化的技術系統;而另一種是將數字化景區概括為綜合運用了遙感技術、地理信息系統技術、多媒體技術、全球定位系統技術、虛擬仿真等多種技術,實現對旅游景區的監測和管理,服務于旅游景區的規劃和建設。無論是哪種概念的描述,最終的目標都是要實現旅游景區的信息化。
伴隨著信息化技術的突飛猛進,旅游景區資源的保護與利用被引起重視,數字化技術逐步融入旅游景區的建設管理中。在這樣一個背景環境下,全國范圍內發起了一場聲勢浩大的數字旅游和數字景區建設的熱潮。我國旅游景區的數字化建設是從故宮和敦煌開始的。早在2000年,我國敦煌曾與美國梅隆基金會決定共同建立“數字化虛擬洞窟”;同年,中國故宮博物院又和日本簽訂了“故宮文化遺產數字化應用研究”合作協議書,協議書簽訂后不出兩年的時間,一部片長40分鐘的三維顯示作品,再現了故宮太和殿康乾盛世的輝煌歷史。該部優秀的三維作品的獨到之處在于充分利用了虛擬技術,實現了游覽大眾在計算機屏幕前,可以隨意選擇角度和位置,隨意調整觀看的方向,這是一種全新的觀賞體驗。除此之外,國家還設立了黃山和九寨溝兩個知名旅游景區為兩個示范點,并于2004年正式開展數字景區的示范工程。這些示范點的建立除了能夠實現對旅游景區資源的保護以外,還能夠包攬旅游景區的相關信息咨詢,如旅游景區內的交通、導游、旅游線路評估等眾多部分的信息。最重要的是,這種全新的觀賞體驗還可以提高旅游景區和游客之間的互動性,從而增強旅游景區管理上的科學性與規范性。
2 數字化技術在旅游景區的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數字化信息技術的運用,是實現旅游業生存和發展的必要條件,它貫穿于整個旅游活動的全過程,而旅游景區的建設又是旅游業發展的前提。所以,旅游景區的數字化信息技術直接影響著旅游業的整體運行和發展。目前,國內一些大型的旅游景區也都配備有電腦和一系列上網設備,也紛紛建立了屬于該旅游景區自己的局域網絡。但從總體上分析,我國的旅游景區數字化信息技術的整體發展水平還比較低,和發達國家相比還有一定的差距,依然存在有一系列問題:
2.1 旅游景區的數字化信息技術波及的范圍有限,基礎設施的性能較差
目前,很多旅游景區的網頁信息資訊,都只是顯示一些較為簡單直白的景區圖片、籠統的景點介紹等,并不具備完整規范的網絡營銷條件。雖然不少旅游景區已經陸續嘗試著添置了一系列相關的電腦技術設備,但是普遍還存在著缺乏信息管理方面的配備,電腦無形中成為了旅游景區的擺設,發揮不了它該有的價值和作用。更何況有的旅游景區甚至連基礎的電腦設備都沒有,更是不具備開展數字化景區的條件。
2.2 旅游景區數字化技術的相關維護能力偏弱,網站信息咨詢更新速度較為滯后,缺乏人機互動環節
我國大部分旅游景區的網站信息是交給相關網絡公司進行維護的,這就使得旅游景區網站上的最新信息咨詢,最近動態內容,更新的較為延遲,信息內容存在陳舊滯后等問題。非常值得關注的是,旅游景區中游客互動留言板塊,它是連接旅游景區與游客之間互動的最直接的平臺。然而,很多旅游景區的相關管理部門并不能及時準確地解答游客質疑的一系列問題,從而也間接影響了旅游景區網站與游客們的及時互動。
2.3 旅游景區中數字化技術的應用尚且缺乏完整的電子商務功能
隨著旅游業的日趨發展,旅游者自身的出行情況,散客形式的自駕游也越來越普遍,旅游者們也越發成熟起來。一般情況下,旅游者們在出發前,通常會通過網絡資訊等方式,對即將游覽的旅游景區的相關信息資訊進行初步的搜索和查詢,收集一些旅游景區的基本信息資源,這已逐漸成為旅游者們普遍追求的行為特征。但是,目前絕大部分旅游景區都未建立健全完整的電子商務功能,直接制約了旅游業的全面發展。
3 數字化技術在旅游景區客服系統應用中的解決方案
當下,數字化技術在我國旅游業中的發展應用尚且有點早,相關的人力資源、旅游資源的配備還不完善,還處在發展的初期。低碳環保的綠色旅游成了當今旅游業發展的新趨勢。將數字化技術應用在旅游景區的客服管理系統中,不僅能夠穩合“低碳、環保”的科學理念,而且還可以規范旅游景區系統的組織構架、提高景區整體全面的管理效率。它所包含的應用功能主要概括為以下幾點:
3.1 門票管理
我們通常使用的景區門票大多是紙質版呈現,在遇到旅游景區客流量較為集中的時期,游客會因為買票、驗票等一系列流程操作無端浪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針對這樣的常見問題,我們采取了一種新的票務模式,電子式門票應運而生,電子式門票的誕生實現了景區購票、驗票的一體化管理,為游客提供了便利。旅游景區數字化技術的滲透,還可以使景區門票循環使用,既可以低碳環保、降低成本,又能夠增加門票利用率,而且高科技的滲透,使得門票讀取信息的速度變快,實現高效的人性化驗票效果。
3.2 旅行客流量管理
旅游景區的客流量的概念包括兩個方面:一是游客總體的數量,二是景區各個景點的客流量控制值。景區游客的總體數量可以直接通過當日次電子門票的實時記錄來獲取,如果游客量超過了景區所能承受的最大承載量時,景區管理人員就可以采取暫停售票或者延緩售票等措施,對景區的游客量進行相應的控制,減輕對旅游景區的承受壓力。而對于各個景點客流量的監控,可以按照各個旅游景點的具體分布情況,對其小范圍內設置一些關鍵服務點,并配置感應設備。游客通過設置有關鍵點的感應區域時,這些感應設備就可以及時獲取游客的信息,統計該景點當前準確的客流量和游客的分布情況,進行系統的實時監控。
3.3 游客安全管理
對于地貌環境復雜、范圍面積較大的旅游景區,常常會出現游客失蹤、迷路等意外事故。面對這些突況,最重要的如何以最快的速度到達目的地,并及時地進行現場救護。旅游景區數字化技術的融入和應用,使得游覽者在旅游景區內遇到走失、迷路、失聯等意外情況需要求助時,旅游者可以利用自身攜帶的電子門票,通過定位系統,發送呼救信號到距離自己最近的救護站,等待救援。
4 結語
互聯網的發展是數字化技術得以實現的核心和基礎,互聯網可以直觀便捷地實現人與人之間的信息交互。因此,一套成熟完整的旅游景區數字化信息系統,應當包含多個方面、多個領域的全面組合。數字信息化推動了旅游管理模式的進步,為廣大用戶提供了更便捷、更周到的人性化服務。新時期,我們要積極探索數字旅游的發展道路,經過不斷的改造和建設,數字旅游逐漸影響和改善著景區旅游業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袁劍君,陳志輝.我國旅游信息化發展狀況、問題與對策[J].長沙鐵道學院學報,2009(10).
[2] 范業正.中國旅游業信息化發展研究[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