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3-13 18:14:22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女教師辭職信,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文章摘要:一封辭職信在網上引發熱評,辭職的理由僅有10個字: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有人評這是“史上最具情懷的辭職信,沒有之一”.據媒體報道,辭職者為2004年7月入職河南省實驗中學的女心理教師顧少強.如此任性的辭職信,領導最后真批準了.據報……
昨日一早,一封辭職信在網上引發熱評,辭職的理由僅有10個字: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有人評這是“史上最具情懷的辭職信,沒有之一”.據媒體報道,辭職者為2004年7月入職河南省實驗中學的女心理教師顧少強.如此任性的辭職信,領導最后真批準了.
據報道,顧老師已經在該校教書10余年.對于辭職的原因,顧老師出于個人方面的考慮,未接受采訪.
學校官方網站“教師風采”一欄顯示,顧少強2004年畢業于河南師范大學教育系心理學專業,2004年7月到該校工作,為校級骨干教師.
該校一位畢業生說,他上過顧老師的心理課.顧老師上課說話跟常人語氣不同,淺顯易懂,比較有深意.
去年11月,史金霞從工作6年的蘇州星海實驗中學辭職,離開站了23年的講臺,從此專職網絡授課。昨日,在接受新京報記者采訪時,史金霞稱,放棄公辦教師身份,并非因為遭到舉報,而是希望“換一種模式”,并影響更多人。(《新京報》2017年1月12日)
史金霞春節前辭職之所以引發關注,其實不僅僅是她“網紅”的標簽,還在于她是榮獲《中國教育報》2012年度推動讀書十大人物提名獎、2016年第二屆華文領讀者大獎的“名師”。
史金霞2013年首次接觸到網絡教學,3年多來,她通過在線教育平臺講授文學課程,積累了相當的人氣,被稱為“網紅教師”。高人氣和高收入讓史金霞遭受了一些質疑,有人認為史金霞違反教育部門規定,涉嫌課外“有償補課”。據媒體報道,2016年8月,因受到舉報,史金霞遭到學校領導“約談”,教育主管部門希望她停止網絡授課,11月份,她正式辭職。
此前,已有多位教師辭職引發網絡關注:河南教師顧少強用“世界那么大,我要去看看”10個字寫就辭職信而火遍大江南北;重慶一位老師的辭職理由是“才疏不能勝任,薪酬不能持家”,言辭直接犀利;溫州十四中女教師辭職信寫到:“世間事除卻生死都是小事,人間萬象活法萬千,都大抵只兩種,縛于圍城以求茍且安穩,或是遵從內心任無拘無束,我取后者”,表達了追求自由和無拘束……
教師,作為眾多社會職業中的一種,辭職、跳槽、再就業,本就是一種人生的正常履歷。從這個角度看,無限放大辭職個案,鼓吹“骨干老師紛紛離職”和“辭職潮”,更像一種群體“撒嬌”和媒體想象。面對紛繁語境,有必要厘清幾個基本觀念。
首先,對少數教師辭職實在不必大驚小怪。教師是眾多社會職業中的一種,其辭職離崗與事業單位、企業員工辭職一樣,屬于個人職業選擇自由,是教師進入和退出機制暢通的表現,也是一種正常的社會職業流動。在追求個性的年代,每個人都希望有自己的活法,有人喜歡穩定的、從一而終的職業,有人喜歡帶挑戰性的、有新鮮感的職業……自主擇業乃個人正當的權利和社會生活的正常現象,故對教師辭職實在沒必要大驚小怪。何況,教師隊伍基數龐大,而辭職的所占比例極其微小。
其次,教師“有進有出”是職業屬性回歸。在國人傳統觀念中,教師崗位是“鐵飯碗”,大眾眼中的香餑餑,除了收入穩定,還有寒暑假這樣的特別福利。但許多人進入教師這座“圍城”后,發現非自己所想,教師并不好當,當“好教師”“名教師”更難,加之收入相對較低,理想與現實有相當差距,有辭職的想法在所難免。因少數“網紅”教師辭職,或者某篇相關文章被炒熱,就判斷教師出現“紛紛辭職”,顯然說法欠妥。可以肯定,教師跳槽是正常的人力資源流動,是市場經濟有序發展的必然產物,“有進有出”恰恰是職業屬性回歸。
再次,喜歡教師職業未必只能選擇傳統學校。隨著網絡經濟的發展,“網師”群體正在擴大,放棄公辦教師身份,選擇成為“網師”,也算是對“教師”職業的另一種堅守。還以史金霞為例,她就對媒體表示:除了有經濟原因,自己很喜歡互聯網課堂及時反饋的節奏,能及時對學生的提問進行答疑。事實上,在線教育除了能及時反饋的特點,相較于線下補習班,費用較低,對于偏遠地區和薄弱學校的學生,花很少的錢,就能聽到名師授課,也算是促進教育公平。
還有重要一點,有償家教不能放任和開禁。此前,教育部和各地方均嚴禁教師有償家教,而一般認為,網上授課和線下授課,其性質都是有償家教。如此,依照管理規定,不能因為授課形式變為網上就網開一面,無論從行業管理的職責,還是合理應對社會關切,教育部門表示不能網開一面是合乎情理的。
總之,每個人都有選擇的權利,個人做出選擇,努力去實現人生的價值本就無可厚非。時代在發展,地方教育部門不能只是倡導默默奉獻,漠視部分教師生活拮據的現實,而應大膽創新有所作為,努力讓品德高尚、卓有建樹的教師楷模,切切實實過上有尊饋⒂忻孀印⒂械匚壞奶迕嬪活。
兒子成績不拔尖,事業有成反遭丈夫責難
2007年7月4日下午,喻珊在湖北省教育出版社整整忙碌了兩天兩夜后,終于把《高考數學難題解析》的書稿修訂完成,交給總編室主任張青梅后,就急著要回黃岡,因為她兒子陳濤中考成績就這兩天要出來。
回到黃岡,天已黑了。喻珊趕回家,發現家里一遍死寂,丈夫陳一南獨坐在陽臺的黑地里抽悶煙,陳濤在自己房間做練習題,客廳的茶幾上,擺放著陳濤的中考成績通知單,495分。這年中考總分750分,喻珊所在的高中每年錄取新生的分數線至少在620分左右。陳一南早已是滿腔怒火,疾步來到客廳,沖喻珊大聲說:“你的大作要出版了,濤濤卻只考了這么點分數,這簡直就是諷刺!”
喻珊1965年出生,從華中師范大學畢業后,分配到這所著名的高中擔任數學教師,1991年與市政府機關工作的陳一南結婚,1992年兒子陳濤出世。因為喻珊是教師的原故,從一開始就對陳濤的學習給予很大的期望,她也覺得自己比普通的媽媽更有責任把兒子培養成學習優秀的孩子。但事與愿違,盡管喻珊花了很大精力輔導教育,隨著年級越來越高,孩子的成績卻越來越差。
這些年來,盡管陳濤的成績不拔尖,喻珊的事業卻蒸蒸日上,她成為學校里的名牌教師,經常在省市高中教學研討會上交流經驗,多次受到上級的嘉獎,她帶的學生中考上清華北大的就有20多名。喻珊每年所帶的班級也成為全市望子成龍的家長關注的焦點,每到新生入學時都會有家長費盡心機將自己的孩子塞到她的班上,然而,她事業的成功并沒有給這個家庭帶來福音,相反,這恰好成為陳一南責備她的把柄,看見她晚上在家挑燈夜戰寫教案編習題,就大為生氣,責備她說:“你不要成天只想你的教學,兒子才是你最大的事業。”倆人頻繁為此爭吵,感情在一天天淡漠。對于陳濤來說,父母無休止的爭吵,讓他非常痛苦矛盾,性格變得非常沉悶。
但爭吵歸爭吵,陳濤上哪所高中畢竟是很現實的問題。最終喻珊還是把陳濤弄進了她任教的這所名牌高中。
這學期開學不久,喻珊被學校任命為數學教研組組長。陳一南知道后,兇巴巴地問她:“這個組長就那么重要嗎?今后你哪還有時間和精力管濤濤的學習?我看你是要事業不要家庭了。”
高考落第兒生怨,狼煙四起的家分崩離析
為了提高陳濤的成績,喻珊幾乎每天和他的課任老師聯系,詢問情況,查看作業,耐心輔導。喻珊覺得,自己想盡了辦法,用盡了心思,卻不見陳濤的學習成績有多大的起色。漸漸地,喻珊對他的輔導變得越來越煩躁,脾氣也越來越大。
一次在學校大門口,喻珊看見陳濤站在宣傳欄前專注地看著,宣傳欄是學校這幾年考上清華北大等全國各大名牌大學學生的宣傳資料。喻珊似乎明白了他的心思,忽然覺得,再不能給他壓力了,否則,他會出問題的。
之后,喻珊不想再多督促詢問陳濤的學習了,她想讓他順其自然地發展,也讓他心里少些壓力。而陳一南發現喻珊在家里不管陳濤的學習了,對她更是怨恨,爭吵更加頻繁。
2010年高考如期來臨,陳濤高考只考了425分的成績,上普通專科學校也困難。拿到高考成績的那天,陳濤把自己關在房間里,悲傷地落淚。陳一南也陷入深深的絕望之中。
為了能盡量讓陳濤上一所稍好點的學校,喻珊找到在武漢一所專科大學教務處工作的大學同學江明輝,請他幫忙。8月,陳濤被這所專科大學的傳媒專業錄取。拿到入學通知書這天,陳濤很不高興,對喻珊說:“我不上這所破大學。太沒有面子。”喻珊頓時煩了,質問他:“你那點分數能上這所大學就很不錯了,你還做夢上清華北大嗎?”陳一南也過來勸陳濤去上這所大學說:“濤濤,認命吧,你雖然是名牌老師的兒子,可沒有上名牌大學的命。”喻珊聽出他話中有話,心里很是氣憤。
9月2日,喻珊和陳一南一起把陳濤送到武漢,辦理了入校手續,喻珊感覺自己松了一口氣。晚上回來后,陳一南把起草好了的離婚協議書遞到喻珊面前,低聲說:“簽字吧,我們爭吵了近10年,我不想再和你爭了。”
5日上午,喻珊沒有課,和陳一南到民政局,平靜地辦理了離婚手續。
兒跳樓引爆輿論,含淚棄教只為做個好母親
之后,喻珊極力隱瞞著離婚的消息,把更大的熱情和精力投身工作中。
2011年1月20日這天,兩名清華大學的學生不知道喻珊離婚了,依舊和往年一樣寒假回來后就來看望她,獨自在家的陳濤不好意思說母親離婚搬出去了,就接待了他們。交談中,清華高才生不相信地問他:“你媽媽這么會教書,你怎么沒有考所名牌大學呀?”陳濤脆弱的心被深深刺痛了,他覺得無地自容,自卑到了極點。傍晚的時候,陳一南沒有回來,外面已經天色漸暗,整個下午一直坐在家里獨自悲傷的陳濤被強烈的絕望感包圍著,他想到死!突然,他不知道哪里來的勇氣,扒開陽臺的窗戶,跳了下去――
當喻珊接到陳一南的電話匆匆趕到醫院時,陳濤躺在急救室的擔架床上嗷嗷喊痛。好在只是小腿骨折,沒有生命危險。
陳濤跳樓的消息不脛而走,成了喻珊學校師生中的頭條新聞,她離婚的事情也被迅速揭開,大家議論紛紛,給喻珊心理極大的壓力。接下來的這個春節,喻珊基本上是守候在兒子的病床前。
新學期學校開學的第一天,喻珊被副校長叫到辦公室,告訴她,學校決定讓她和高一的數學老師馬老師對調工作。副校長安慰她說:“喻老師,請你諒解,實在是你們班上有些一直對你比較仰慕的學生家長有不同的看法……”喻珊頓時明白,學校在迎合輿論的偏見,她雖感憤然,卻沒有辦法。
第二天上午,喻珊正在與高一的馬老師交接工作,班上一個學生的家長急匆匆走進來,張張揚揚地大聲問:“喻珊在嗎?”喻珊馬上應聲過來。家長指著她不分青紅皂白地說:“我女兒不想要你教她數學,你趕緊離開這個班。以前是看你的教學成績不錯才費盡力氣把女兒塞到你們班的,現在看來你把自己的兒子都教跳樓了,根本沒資格教我女兒?”喻珊頓時異常氣憤,大聲和家長爭執起來,被幾個老師拉開了。
這天晚上,喻珊一直在痛苦地想:難道自己真的就不能當一名合格的老師嗎?自己孩子上三流大學,甚至跳樓,就真的證明自己不能教好學生嗎?為什么這么多以前趨之若鶩的人現在都開始責怪自己呢?她忽然感覺到,在這所工作了20多年的名牌學校,呆不下去了,這種感覺,像一把刀,深深插在她的心頭。
第二天,她沒有去學校,一直在醫院陪著兒子。她問陳濤:“濤濤,要是媽媽今后去武漢上班,你每天回家和媽媽一起,你愿意嗎?”陳濤高興地問:“真的嗎?”看見兒子少有的歡呼雀躍,一種自責感疼痛地滑過心頭,她忽然覺得,兒子的孤僻自卑和自閉,其實是可以改變的,這需要時間,需要她這個母親耐心的呵護,她現在很想為了拯救兒子,去努力一回。
下午,喻珊給張青梅電話,接受了她曾邀請自己到出版社工作的好意。張青梅非常高興,對她想借此幫助兒子的轉化,也很理解和贊成。
喻珊將一份辭職信交給校長。校長真誠挽留她,希望她不要意氣用事,她搖頭嘆息:“我現在什么也不想,只想做一個好母親。也許,只有成為好母親才能成為真正的好教師。請學校尊重我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