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一对一直播,chinese极品人妻videos,青草社区,亚洲影院丰满少妇中文字幕无码

0
首頁 精品范文 土木工程系論文

土木工程系論文

時間:2022-05-06 09:34:02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土木工程系論文,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土木工程系論文

第1篇

關鍵詞:獨立學院 土木工程 實踐技能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3)05(b)-0039-02

實踐技能是一個人綜合素質的核心組成部分,中國大學生的社會實踐技能普遍偏低。這樣,就必然導致其綜合素質打折。事實上,這與我們的教育體制與教學方法密切相關。獨立學院的人才培養目標是以通識教育為基礎,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用其所掌握的知識和技術解決實際問題。所以,與普通本科高校相比,獨立學院培養人才更應注重其實踐技能和動手能力。土木工程專業旨在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知識、能力、素質協調成長的土木工程專業應用型高級工程技術人才,讓學生具有堅實的土木工程設計、施工、管理等方面知識、技術、能力和素質,其核心就是工程實踐能力。綜上所述,注重加強獨立學院土木工程專業大學生實踐技能的培養,尤其是低年級學生,意義重大。

1 提高獨立學院土木工程專業低年級學生實踐技能的方法

北京科技大學天津學院土木工程系成立于2006年,從建系之初,就確立了培養社會需要的實踐型和創新型人才為人才培養目標。經過近些年的教學實踐,不斷的改進和提高人才培養方法,逐漸形成了自己的特點。目前,北京科技大學天津學院土木工程系主要從實驗,實習,和單位實踐三個方面提高學生的實踐技能。

1.1 實驗在工程實踐技能培養中發揮作用

低年級大學生,由于所學專業課程有限,往往對自己所學的專業并不了解,而實驗課程具有直觀性、可操作性、主動性等特點,可以幫助低年級學生了解所學專業的內容、研究對象,大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根據這幾年在教學工作中對學生的觀察和了解發現,學生往往對實驗程課充滿好奇,學生從實驗中也得到動手能力及技巧上的訓練。因此,通過實驗來培養學生的實踐技能對學生今后的成長來說很重要。目前,北京科技大學天津學院土木工程系已經建立了結構與材料實驗室、土工實驗室、工程測量實驗室、工程造價與CAD實訓室四個實驗室,這四個實驗室已經完全投入到教學活動中,并充分發揮其作用。除工程造價與CAD實訓室是為高年級學生設立的,另外三個實驗室全部為低年級學生使用。我們將結構力學,土力學,工程測量這些課程安排在大學二年級學習,課程進行中或者結束后,就安排相應的實驗課程。實驗學時教學大綱已作了明確安排,并且每1~2年都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學時調整,以便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為了讓每個學生都能親手參與實驗,親自操作實驗過程,根據實際情況,將學生以5~10人分為一組。一些實驗要求多人合作,各有分工的,可按上限或更多進行安排,而有些實驗需要獨立完成的,則獨自完成。為了保證學生實驗的進行,實驗時間可以由學生和實驗教師商量后確定,靈活機動。

1.2 實習是提高學生實踐技能的途徑

實習是土木工程專業必修的實踐性教學環節,對于低年級學生,系里一般將實習安排在每學期的最后進行,其目的是使學生通過實習對土木工程施工現場和施工體系進行考查,了解土木工程建筑、結構、施工的基本知識及土木工程專業的概念和內涵,建立起初步的工程意識,為以后學習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奠定感性認識的基礎。低年級學生的實習,根據近幾年的教學經驗,主要安排三大項內容:工地參觀,專家和專業工程技術人員講座,測量實習。

對于大一和大二的低年級學生,系里會統一安排學生親臨施工現場,深入了解施工過程中的每一個細節。通過在施工現場的實際感受和認識,以及在某些方面的實際動手實踐,加強學生對土木工程專業的了解和認識,培養學生觀察事物、分析和解決問題,以及工程實踐的能力,同時培養學生的社會交往、社會適應及與他人合作等方面的能力,以使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能力得到全面的鍛煉和提高。工地參觀過程中,要求每個學生完成相應的實習筆記,并詳細記錄自己的實參觀感受。

實習中還會邀請專家和專業工程技術人員針對學生進行專業的知識講座,通過講座使學生更加深刻的認清自己專業的方向及發展前景。鞏固學生專業基礎知識,拓寬學生專業視野,提高學生對本專業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專業素質,同時,培養學生的責任感、社會交往能力以及團隊精神。

除了開展工地參觀和專業知識講座以外,對于低年級學生,實習重點開展的是測量實習。測量實習是工程測量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除驗證課堂理論外,也是鞏固和深化課堂所學知識的重要環節,更是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和訓練嚴格的實踐科學態度和工作作風的手段。通過實際的物測繪,可增強測定的概念,提高繪制地形圖的能力,為今后解決實際工程中有關的測繪工作問題打下基礎。低年級學生的測量實習,其目的是使學生掌握水準儀,經緯儀的使用技術,掌握鋼尺測量的方法,熟悉土木工程施工控制網的布網原則,掌握高程控制測量及平差的方法,掌握導線網的測量程序和坐標推算方法,了解測繪大比例地形圖的程序,為學生在實踐中綜合運用測量手段解決工程問題提供基本訓練。通過歷年的測量實習經驗,我們發現測量實的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實習氣氛非常活躍,學生能夠真正的融入到實習的學習中來。

1.3 單位實踐是培養實踐能力的重要環節

單位實踐教學是高校教學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重要環節。實踐實習基地建設,是進行實踐教學的根本保障。加強實踐實習基地建設,已成為北京科技大學天津學院土木工程系實踐教學中的重要內容。目前,北京科技大學天津學院土木工程系已經建立了4家校外實踐實習基地。分別是:天津珠江京津房地產投資有限公司,天津珠江京津新城房地產有限公司,天津育仁教育置業有限公司和天津京津新城教育投資有限公司。

為適應實踐實習基地建設需要,在按照學校建立、健全各項實踐實習基地建設管理規定的基礎上,北京科技大學天津學院土木工程系根據專業發展規劃和專業特點及優勢,制定土木工程系實踐實習基地建設規劃,明確實踐實習基地建設的目標、內容、進程,同時確定具體的實踐實習基地建設負責人,組織力量,有計劃地開展工作。低年級學生的實踐實習活動,安排在每年的暑假進行,時間一般為3~4周。學生根據實踐實綱的要求,分散到各個實踐實習基地進行單位實踐活動。學生也可以根據自身情況,自主選擇實踐實習單位。單位實踐活動采取跟班方式,在單位實踐活動期的法定工作時間里,學生均應在單位現場實習。學生在實踐實習期間,每天要求記實習日志,記錄實習的內容與體會等。暑期實踐實習結束后,由實踐實習基地單位給出實習鑒定,并加蓋公章。新學期開學時學生應遞交實習日志與實習報告(5000字以上)。根據出勤情況、實習日志與實習報告填寫情況及暑期實習情況給出每一位學生的實踐實習成績。

2 結語

根據近幾年對低年級學生開展實踐技能培養,北京科技大學天津學院土木工程系取得了一定的教學成果。

(1)實踐技能培養促進了我系人才培養計劃的完善和課程設置的調整。近年來,我系為適應學生的實踐需要陸續增設與調整了一系列課程,受到同學的歡迎。實踐技能培養達到了專業教學的預期目的。在實習之后,學生普遍感到不僅實際工作能力有所提高,更重要的是通過對實際工程的了解,進一步激發了大家對專業知識的興趣。一些學生寫出了質量較高的畢業論文

(2)實踐技能培養促進了學生自身的發展。實習活動使學生初步接觸社會,培養了他們的環境適應能力及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實際工作能力,為他們今后的發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一些在實習中表現突出的學生在畢業時找到了較為滿意的單位。

(3)實踐技能培養配合了所在單位的工作。參加實習的學生在各自的實習基地積極工作,從小事做起,直至參與本部門的重要工作,成為一支富有朝氣與活力的年輕隊伍,實習學生的精神風貌及工作能力受到了各單位領導與工作人員的普遍好評。

我系的實踐技能培養經過多年的開展,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從系領導到任課教師對此都十分重視并予以必要指導,使學生在實習前便具備相應的專業基礎知識;實習的組織工作周密細致,日常管理及時而有效,對存在問題能迅速指導與解決。實踐證明,教學實習適應本專業特點,符合教學規律與學生心理預期。它作為土木工程專業教學體系的一個環節,無論對學生成才還是對教學改革,都有極大的促進作用。

參考文獻

第2篇

1、測量大比武

   全運會過后約第十周,繼續繼承土木系的優秀傳統,與學習部聯合舉行山東交通學院測量大比武活動,系此活動為校級活動,要經過充分的準備。參賽隊員分為團體組和個人組兩個組別,分別在東校門內側和經管樓b座四周進行,分別角逐出一、二、三等獎,并頒發校級五四證書。具體證書數目在學習部計劃數中有詳細說明。

2、制圖大賽

    為突出土木系的特色,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第十四周舉行制圖大賽,比賽內容為手工制圖和電腦cad制圖。為全國的制圖大賽選拔人才。并根據兩項綜合成績排名次,具體為

單項獎:手工制圖組:一等獎1人、二等獎2人、三等獎3人。   

        計算機繪圖組:一等獎1人、二等獎2人、三等獎3人。

全能獎:一等獎1人、二等獎2人、三等獎3人。

鼓勵獎:按參賽人數設置若干。(根據參加人數來定)。

3、科技立項

第3篇

[關鍵詞]高等教育;創新能力;普利茅斯大學

[中圖分類號]G649[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3437(2016)01-0080-02

作者簡介:耿建(1978-),男,內蒙古赤峰人,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混凝土結構耐久性研究

英國高等教育歷史悠久,每年都吸引大量海外學生前往英國學習。2013年英國高等教育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在2011-2012學年間,來自歐盟及其他地區的學生占全英注冊學生總數的17%。英國高校根據其創辦年代可大致分為四類:第一類,以牛津、劍橋、格拉斯哥和圣安德魯斯大學等大學為代表,多數創建于12世紀后半葉到13世紀中期,這些大學多享譽全球,在英國高等教育體系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第二類,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創立的大學,如利物浦大學和伯明翰大學等;第三類,二戰后到上世紀60年代創立的大學,如巴斯大學;第四類,上世紀90年代創立的大學,如本文重點介紹的普利茅斯大學。普利茅斯大學是一所較為年輕的學校。在2013年的TimeHigherEducation100under50(建校時間小于50年)中排名第42位,在英國排名第5位。普利茅斯大學以本科生教學為主,因優秀的教學質量,出眾的學生就業前景,其在2014年英國一項權威學生滿意度票選中,排名前三甲。筆者所在的浙江大學寧波理工學院與普利茅斯大學存在諸多相似之處,如以培養應用型本科生為主,且在同類院校排名中比較靠前等。從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筆者在普利茅斯大學海洋科學與工程學院進行訪問學者研究工作,借此機會對普利茅斯大學土木工程專業人才實踐創新能力培養的方式進行了細致的了解,希望以此為國內同類院校土木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方式的改革提供借鑒。

一、學制和課程設置

普利茅斯大學土木工程專業本科學制為3-4年,具體學制安排如圖1所示。每一學年包括3個學期,其中前兩個學期為主要學習階段,最后一學期為集中考試階段。在學年安排上,第1和第2學年為在校學習階段。在第3年,學生可選擇到專業相關的企業進行為期48周的帶薪實習,此后返回學校完成最后1年的學習任務。從2014年起,筆者所在學校,在每學年第2學期結束后,增設2周短學期,增加學生的實踐訓練時間,以提高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普利茅斯大學土木工程專業學生需要在3年學習時間內完成360學分的學習任務,其中每學期固定為60學分(除第3學期外)。浙江大學寧波理工學院土木工程專業學生需要在4年學習期間完成至少164學分的學習任務。但是,從教學內容上來看,普利茅斯大學360學分均為專業基礎課或主修課,而浙江大學寧波理工學院164學分涉及內容較多,包括通識類課程71.5學分,學科大類與專業基礎課32.5學分,專業主修18學分,專業選修8學分,實習實訓12學分,畢業設計10學分,學科交叉8學分以及第二課堂4學分。除此之外,兩所學校在畢業論文環節設置方面差別較大。普利茅斯大學不單獨設置畢業論文環節,而是將其設置成一門課程在最后一學年與其他課程同時進行。浙江大學寧波理工學院與國內其他高校一樣,單獨設置畢業論文環節。

二、學生實踐與創新能力培養

(一)課內環節

與英國其他高校相似,普利茅斯大學的各門課程均沒有統一的教材,學生根據教師的介紹,可自行借閱相關參考書目。由于沒有固定教材,教師在授課時,除了講解必要的基礎理論知識外,還會根據自己的科研情況和行業的發展趨勢和需求,不斷補充新的教學內容,使學生能及時掌握行業發展動態。普利茅斯大學非常重視學生的課內實踐,在此環節中學生的自主參與度非常高。此外,普利茅斯大學比較重視教學人員來源的多樣化,其全職教學人員約占總教學人員的80%,其余為兼職教學人員,主要來自于社會生產企業。這是一個雙贏的過程,一方面,兼職教學人員與全職教學人員一樣,需要承擔完整的日常教學任務,由于其來自于生產一線,所以在教學內容上更關注于如何運用專業知識解決實際應用問題;另一方面,這些兼職教學人員也利用此機會為企業物色優秀的畢業生。相對而言,盡管筆者所在學校也從社會生產企業聘請兼職人員,但是其授課方式多以學術講座為主,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課外實訓環節

英國高等教育自上世紀70年代末頒布“能力宣言”以來,各高校不斷進行能力教育改革,并取得了顯著的成效。為了提高學生的實踐與創新能力,使其畢業后能滿足企業和雇主的要求,英國高校普遍采用“三明治”式的學制設置(如圖1所示)。普利茅斯大學每年為企業提供兩次開放日,邀請企業人員來校參觀,并以招聘會的形式,向二年級在校生提供為期48周的帶薪專業實習機會。在實習結束后,學生可獲得工業培訓證書。這項專業實習并不是強制性要求,所獲實習成績也與最終畢業成績無關。學生可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來選擇是否參加專業實習。在實習過程中,一方面,學生能將所學理論知識與實際生產相結合,加深對所學專業的了解,獲得寶貴經驗;另一方面,在后續一年的理論學習過程中,學生能夠進一步加深對專業知識實際應用的理解。此外,某些企業在實習結束后會給予優秀實習生一定的資助,助其完成最后一年的學習。因此,該專業實習很受學生歡迎,普利茅斯大學土木工程專業每年有50%以上的學生選擇參加此項實習。普利茅斯大學土木工程專業還鼓勵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參加各類國家級專業技術協會組織,以此拓寬學生專業實踐機會。與普利茅斯大學相比,浙江大學寧波理工學院的學生實踐與創新能力培養方式更為多樣化。除了常規的課內實踐和課外專業實習外,學院還組織各類大學生科技競賽。筆者曾先后指導10余名本科生參與國家級和省市級的大學生創新能力培養項目,經過項目培訓,學生的創新與實踐能力明顯提高了。但是,由于需要通過選拔才能參與競賽,所以這種培訓模式的受益面較小。

三、導師制在學生實踐與創新能力培養過程中的作用

導師制是英國高等教育的一個特色,其在學生實踐與創新能力培養和個性發展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普利茅斯大學土木工程系在新生入學第一學期就為每名學生指定一名導師,要求學生每學期都主動與導師聯系。每個教學工作人員每學年都會分配到4-5名學生。導師往往根據學生特點,幫助其制訂學習計劃和個人發展規劃。與此同時,導師還與學生交流學術問題,并就專業課程學習或生產實踐中出現的問題進行討論。班導師制是浙江大學寧波理工學院的一個辦學特色。從新生入學開始,每個班級都會分配一名班導師,直至該班級學生畢業。兩所學校的導師制有一定相似之處,如都關注學生的個性發展,但是在學生實踐與創新能力培養方面,后者參與度略低。

四、總結與啟迪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英國高等教育的一些做法可以為我國高等教育所借鑒。首先,弱化教材,鼓勵教師將最新的科研成果和相關行業動態引入教學內容中,并在課堂上營造學術討論氣氛。增加學生自學和小組討論環節,提高學生查閱文獻和總結知識的能力。其次,強化社會生產企業在大學生實踐與創新能力培養過程中的作用,將其引入課堂教學環節。同時可借鑒英國高校的ProfessionalTraining計劃,允許和鼓勵高年級學生利用現有的休學制度,進行帶薪實習。最后,不斷完善各類大學生科技競賽選拔與考核方式,提高其效率。改革班導師制度,打破班級界限,學生分配以年級為單位,每個教師每年級6-8人。導師負責指導所管理學生的科研活動以及畢業論文設計。

參考文獻

[1]蘭天.英國高等教育學生個人發展規劃及其啟示[J].牡丹江大學學報,2014(5):151-153.

[2]徐潔,闞閱.英國大學本科教育呈現的新趨勢[J].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14(2):92-95.

[3]王淑坤.英國高等教育的教學理念與教學方法及其啟示[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14(8):1-3.

第4篇

截至2003年底,我國設置工程管理專業本專科層次的院校共有212所,其中可以招收本科生的院校有143所。在相當長的時期內,我國工程管理一直隸屬于土木工程專業大類,1998年專業調整后,改屬管理大類。目前,工程管理專業的主管部門是教育部,由建設部代管。而高校工程管理專業的學科建設管理工作亦由教育部牽頭負責。北京建筑工程學院管理工程系創立于1997年,由我國著名的建筑經濟與管理專家劉長濱教授攜手原土木工程系管理教研室主任著名工程項目管理專家叢培經教授共同創立,在吸納了原土木工程系管理教研室教師的基礎上穩步發展。從1997年開始招收管理工程專業本科生,1998年根據國家專業調整更名為工程管理專業。從1999年開始招收管理科學與工程專業碩士生,2004年開始招收項目管理領域工程碩士。

二、對工程管理的理解

1.工程的理解

人們對“工程”一詞的理解有泛化的趨勢,比如211工程、菜籃子工程、米袋子工程、希望工程等。歸結起來,一般有三種含義,第一種含義是指將自然資源最佳地轉化為結構、機械、產品、系統和過程以造福人類的活動;第二種含義是上述活動的結果,例如長江大橋、青藏鐵路等;第三種含義是從上述活動和實踐過程中總結提煉出來的并吸收有關科學技術而形成的學科———工程學科。中國工程院目前包含的工程種類有17種:機械工程、運載工程、信息工程、電子工程、化學工程、冶金工程、材料工程、能源工程、礦業工程、土木工程、水利工程、建筑工程、農業工程、輕紡工程、環境工程、醫藥工程、衛生工程。

2.管理的理解

管理是共同勞動的產物,只有共同勞動才能產生生產力,而共同勞動是一種多人之間的協作行為,多人之間的共同勞動就可以進行分工,從而發揮各個個體的比較優勢,這種多人之間的群體協作需要協調與指揮———即是管理,從系統論的角度看,多人的共同勞動就具備了單個個體不具備的功能。但是共同勞動的效率與效益取決于管理,管理是多人多種生產要素能否具備規模經濟的關鍵。管理在社會化大生產條件下得到強化和發展。分工的細化和生產社會化程度的提高,企業規模的擴大,資源配置越來越復雜,生產各環節相互依賴越來越強,這些都要求更高水平和更大強度的管理。管理是個多維的復合體,管理同時具有自然屬性和社會屬性,具有科學性和藝術性。人們對管理的認識經歷了經驗管理與管理理論萌芽、古典管理理論、現代管理理論和現代管理理論的新發展階段。進入20世紀50年代,現代管理思想的發展異常活躍,眾多的學者從不同方向、不同角度,采用不同方法研究管理問題,各樹一幟,建立了許多管理理論學派,形成了管理理論研究的分散化。美國管理學者孔茨和奧唐奈將這種現象稱之為“熱帶的叢林”。管理理論的熱帶叢林主要包括以下學派:管理過程學派(或稱管理程序學派)、經驗學派、人類行為學社會系統學派、決策理論學派、數理學派、交流中心學派等。在實踐領域中,企業文化反映了企業領導層的核心價值觀,不同的企業有不同的企業文化,而不同的企業文化反映了人們對管理實踐的不同認識。比如海爾響亮地打出“海爾,中國造”的口號,聯想提出“世界的聯想”,TCL要做“世界級的企業”,而諾基亞則強調以人為本的理念。可見,人們對管理的認識和理解林林總總,不一而足。

3.工程管理的理解

狹義的工程管理主要是指建設工程管理,而建設工程的業務主要是以項目的方式展開的,所以有的專家和學者建議工程管理專業改稱為建設工程項目管理專業,包括建設前的項目策劃等前期的管理和建設實施過程中對設計、招投標和施工等管理以及建成后對工程實體的維護運營等的物業或設施管理。建設工程管理是指建設工程全壽命的管理,包括前期的策劃與管理、實施期的管理和使用期的管理。建設工程管理的核心任務是通過管理使項目增值,包括為工程建設增值和為工程使用增值。建設工程管理具有系統性、綜合性和復雜性等特點。建設工程的實踐活動一般是一次性的活動,它需要消耗大量的不可再生的自然資源,需要多種學科多個領域的專門知識,涉及眾多人的利益,現代建設工程項目正在向高、大、精、深方向發展。

4.工程管理教育的理解

工程管理教育是為社會培養既掌握工程技術又具有管理知識和技能的復合型人才。工程管理教育不是簡單的工程教育加管理教育。工程管理的課程是跨學科的、綜合性課程。該課程把工程技術內容和管理知識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其獨特的教學內容是其他課程不能替代的。有了工科教育背景,再單獨學一些管理學課程并不等于工程管理教育。只有將工程技術和管理的知識技能融會貫通,才能發揮1+1>2的效應。工程管理人員與一般專業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相比,要同時具備實施工程技術項目和進行專業化管理的能力,并能將兩者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工程管理專業本科培養采用[基礎課程]+[平臺課程]+[方向課程]的結構體系。平臺課程包括:技術平臺課程、經濟平臺課程、管理平臺課程、法律平臺課程。方向課程包括:工程項目管理方向、房地產經營與管理方向、投資與造價管理方向、國際工程管理方向和物業管理方向等五個方向。從單個工程項目的實踐來看,工程實踐可以分為核心的形成工程產品的過程,為核心過程提供服務的輔工作過程以及在前兩者之上的管理過程。作為工程管理者要取得1+1+1+1>4的效果,必須將以上四個方面的知識有機地結合起來,所以不僅要求學生有廣闊的視野,更應該要求教師有廣闊的視野,要求教師首先融會貫通以上四個方面的知識,而不是僅僅囿于自己的狹窄領域。

三、對工程管理專業的SWOT分析

1.SWOT分析框架

SWOT分析法又稱為態勢分析法,它是由舊金山大學的管理學教授于20世紀80年代初提出來的,是一種能夠較客觀而準確地分析和研究一個單位現實情況的方法。SWOT四個英文字母分別代表:優勢(Strength)、劣勢(Weakness)、機會(Opportunity)、威脅(Threat)。從整體上看,SWOT可以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為SW,主要用來分析內部條件;第二部分為OT,主要用來分析外部條件。利用這種方法可以從中找出對自己有利的、值得發揚的因素,可以避開對自己不利的東西,發現存在的問題,找出解決辦法,并明確以后的發展方向。根據這個分析,可以將問題按輕重緩急分類,明確哪些是目前急需解決的問題,哪些是可以稍微拖后一點兒的事情,哪些屬于戰略目標上的障礙,哪些屬于戰術上的問題,并將這些研究對象列舉出來,依照矩陣形式排列,然后用系統分析的方法,把各種因素相互匹配起來加以分析,從中得出一系列相應的結論,而結論通常帶有一定的決策性,有利于領導者和管理者做出較正確的決策和規劃。

2.SW分析

從上述[基礎課程]+[平臺課程]+[方向課程]的培養結構體系可見,工程管理專業的優勢(strength)在于培養的是復合型人才,知識領域寬廣,視野廣。工程管理專業的劣勢(weakness)在于博而不精,抓不住重點,不知所云。我校許多學生到了大學三年級還不知道工程管理專業的核心內容,總覺得工程管理專業不如土木工程、給水排水等專業目標明確。我校工程管理專業的優勢在于有工程技術作為依托,背靠建設類的專門院校,各個工程技術專業我校基本齊全,有可以利用的工程技術資源。同時經過多年的努力,我校還為北京市建設領域培育了成千上萬的高級人才,這些人才目前正活躍于北京市建設領域,也為我校人才的培養積累了相當豐富的關系資本,為學生的實踐教學提供了廣闊的場地和平臺。但是,資源只是潛在的優勢,潛在的資源能否轉化為效益,主要依靠能力的發揮,資源需要通過能力去實現增值,能力只有通過使用資源創造價值才能體現。

3.OT分析

由于我國還處于原始資本積累階段,我國工程建設的發展尚有巨大的空間和廣闊的前景。在我國工程實踐活動中,企業對工程管理人員需求旺盛,尤其是中高層工程管理人員在企業中極為匱乏。根據中國工程院的調查結果,認為我國工程管理人員的綜合素質不高。目前我國工程管理人才組成結構失衡和專業失衡同時存在。組成結構失衡表現在低層次人才相對過剩,而掌握先進知識、具有豐富經驗的高水平人才相對缺乏。專業結構失衡則表現在當前工程管理隊伍專業結構不合理,某些行業領域人才資源相對充足,而另一些行業領域人才資源嚴重匱乏。基本建設行業的工程管理人才屬于較為充足的行業。盡管在項目管理組織中,工程技術、工程估價、工程經濟、工程合同與合同管理、計算機應用和工程法律法規等領域的工作都是由相關的專業人員承擔,如工程技術、估價師、律師、合同工程師等,但在現代工程項目中,各種技術工作、管理工作和職能工作之間越來越趨向于相互交叉,他們之間存在復雜的分工和協作關系。所以,人們的知識結構也必須交叉和多樣化,即項目管理者必須對各種職能工作有很深的了解,而各職能人員或參與項目的各種技術人員也必須了解項目管理,不能“隔行如隔山”。這樣才能形成一個知識上互相參透,能力上互相補充的管理群體。這就為工程管理專業培養的高素質人才提供了機遇和挑戰。

四、實踐教學不足及其對策

1.工程管理專業實踐教學不足

中國工程院的研究報告認為,工程管理專業“實踐性教學內容偏少”是普遍突出的問題。學生在未接受專業教育前,對工程實踐過程缺乏一定的感性認識,對工程中需要解決的管理問題缺乏基本和全局性的概念。由于過于注重傳授理論知識,而缺乏教學實踐環節,使學生缺少對實際問題的真切體驗,妨礙了運用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培養。目前,我校工程管理專業的實踐教學一般包括入學教育、專業認識實習、各門課程的大作業、畢業論文調研和畢業設計(論文)等。從教學實踐反映的情況來看,學生的理論知識學習和動手能力的培養之間確實脫節,對各門學科知識之間的綜合應用能力尤其缺乏。

2.實踐教學不足的對策

對實踐教學不足的對策,筆者認為可以借鑒沈陽建筑大學齊寶庫教授創立和總結的教學經驗。沈陽建筑大學齊寶庫教授在總結教學實踐經驗的基礎上,根據工程管理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和規格要求,創立了“三明治”教學模式。這一教學模式認為,實際工程項目的管理能力是工程管理專業教學成敗的關鍵,而這一能力的培養必須通過直接參與工程項目管理實踐才能獲得。基于這種認識,以齊寶庫教授為首的教學團隊大膽嘗試了利用學校和社會兩方面教學資源的“三明治”教學模式。即工程管理專業的學生首先在校內通過課堂教學學習五個學期的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和部分專業課之后,到工程項目工地實踐一個學期,然后再回到學校學習其余專業課和做畢業設計(論文)。“三明治”教學模式中,學生作為企業的臨時雇員,以項目經理助理或工程技術人員助手的身份參加工程管理工作。學生們在實踐中學會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同時又將實踐中遇到的問題再帶回學校學習,在理論上進行研究和探討,這樣培養出的學生深受用人單位的歡迎。經過幾年的實踐,這種教學模式收到了較為理想的效果。

(1)使學生在就業前受到了工程師的基本訓練。高等工科院校是培養工程師的,“三明治”教學模式的實施,使學生在工程制圖、工程設計、施工測量、工程管理和企業管理等方面受到了工程師的基本訓練,使學生畢業后就業能很快適應工作崗位。

(2)培養和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質和綜合能力。在工程實踐中,學生們作為企業的臨時雇員,既要從事專業技術工作,又要參與工程和企業管理工作。這樣學生們得到了鍛煉,文化素質、人文素質、身心素質、思想道德素質、工程技術能力、管理能力和社會交往能力都得到培養和提高。

(3)充分發揮了社會在培養人才方面的作用。實行“三明治”教學模式后,學生有機會深入到有關企業。這些企業能夠根據社會的實際需要培養學生,使企業認識到培養人才既是學校的任務,也是企業應盡的義務和責任,這樣就調動了企業在培養人才方面的積極性。同時充分利用了社會在人才培養方面的潛能,彌補了學校辦學在某些方面的不足。作為對“三明治”教學模式的改進,筆者認為可以在學生實習期間配備相應的理論和實踐指導教師,從理論和實踐兩個方面對其實習加以指導。

五、新型工業化對工程管理專業教育要求

1.新型工業化的道路

美國未來學家托夫勒在20世紀80年代出版的《第三次浪潮》中預言,人類社會正向信息化社會邁進。由于IT技術的迅速發展,IT技術在發達國家和我國都已經形成相應的產業,目前IT技術正在深刻地改造發達國家的傳統行業。由于我國工業化尚未完成,目前又面臨信息化的重要任務,所以我國可以通過走新型工業化之路實現跨越式發展。在建筑業和基本建設領域,我國與發達國家之間存在數字鴻溝,其主要反映在信息技術在工程管理應用的觀念上,也反映在有關知識管理以及技術的應用等方面。在產業與產業之間,由于建筑業的特性,目前建筑業信息技術的開發和應用及信息資源的開發和利用效率較差,使建筑業相對其他產業之間也存在較大的數字鴻溝。

2.建設工程信息化的要求

建設工程信息化是指建設工程信息資源的開發和利用,以及信息技術在建設工程中的開發和應用。建設工程信息化重要意義在于通過信息化,為建筑業的跨越式發展提供機遇。建設工程信息化包括軟件、硬件、組織件和教育件四個要素,其中軟件和硬件由信息產業提供,組織件涉及政府和企業的互動,而教育件作用的發揮則依靠教育部門。

(1)建設工程信息化要求人才具備信息意識

中國工程院院士王眾托教授認為,人的因素是信息化成敗的關鍵。認為“充分理解信息在社會經濟文化中的重要作用,把信息和物資、能源一樣當做重要的資源來看待,這種認識和自覺性可以稱為信息意識。現代化的人必須具備信息意識,它是人的素質中很重要的一個因素。”烏家培教授認為“管理可以說是一種信息再生過程,它從管理主體收集信息開始,經過對信息的整理加工、存儲和傳遞,產生信息的決策信息,施效于管理客體,又得到反饋信息而匯集于另一輪收集的信息中,這樣循環往復,以至無窮。”可見,管理和信息化密切相關。

(2)建設工程信息化背景下的教學轉變

由于計算機的普及和項目管理軟件的商品化,工程管理專業的學生應最大限度地利用這些IT裝備提高自己的學習效率,而將重點放在計算機干不了的專業學習上,比如項目系統分析、工程活動邏輯關系安排、實施方案的擬定、比較和評價、管理程序的制定、報告系統和文檔系統的建立、工作過程中的協調、溝通和激勵等。可見,IT技術推動的信息化要求教學模式應該將重點放在培養學生具備基本的思想、應用的能力上。同時,信息化通過網絡連接為任何實踐、任何地點、任何人的開放式教學提供了途徑。信息化建設突破了傳統教學方式的局限性,極大地改善了教學效果。教師在教學中,可充分發揮多媒體技術優勢,以文字、圖片、動畫、音頻、視頻等形式生動地展現教學內容,特別是交互式動化演示以及虛擬現實的功能,可使抽象問題具體化、復雜問題簡單化,從而極大地提高學生汲取知識的效率。同時,教師可根據教學要求和學生的實際情況,采用課堂面授和網絡教學、實時與異步式講授相結合的方式開展教學。信息化鼓勵個性化的自主學習。信息化建設使得因人施教、因材施教的個性化教學成為可能。學生在課后可按照自己的安排、知識水平和認知特點,隨時隨地通過網絡點播課件、開展虛擬實驗,循序漸進地學習和復習。通過IT技術可以將工程實踐的現場連接到課堂,也可以將其他高校的教學連接到本課堂;可以將各種研討會、各種資料和網址連接進入課堂。信息化建設為教學提供了直接交流的良好空間和條件。教師與同行的交流,可不斷的更新知識和開闊視野;通過教師答疑、作業管理、在線測評等交互學習環節實現答疑解惑、及時反饋信息,促進了師生溝通;學生之間通過專題小組、聊天廣場等進行討論交流,積極思考問題,獲取知識,開展合作化的協作學習。網絡為師生的互動提供了條件,信息化技術也為情景化教學的創設提供了條件,為創設仿真的實驗室提供了條件。

第5篇

關鍵詞:大體積混凝土;溫度應力;裂縫控制

Abstract: due to cement hydration heat, will be caused in the early ages of mass concrete structure temperature stress, are likely to result in early cracking of concrete, which affect the strength of the structure, produce too large deformation or leakage, make reservation function structure is difficult to meet the design requirements. This article introduced the mass concrete temperature stress calculation method and main measures of crack control engineering practice, provide the reference for the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personnel.

Key words: mass concrete; Temperature stress; Crack control

中圖分類號:TV544+.9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2104(2013)

問題的提出

混凝土是熱的不良導體,大體積混凝土結構的體量較大,水泥的水化熱不易散發,會使結構產生較大的溫度變形,在外界約束和混凝土不同部分間相互約束的作用下,容易產生溫度變形裂縫,影響結構的強度,產生過大變形或滲漏水,使結構難以滿足設計預定的功能要求。

隨著工程建設規模迅猛發展,建筑工程領域中的大體積混凝土應用越來越多,如工業建筑中的大型設備基礎、高層民用建筑的筏式基礎、樁基礎承臺和巨型結構的梁、柱等。

早在20世紀50年代,“工業建筑溫度伸縮縫問題”并不屬于什么了不起的學術問題值得深入探討,我國和一些國外規范對此都有嚴格的規定,建筑物每隔一定距離都必須留伸縮縫[1]。但工程實踐中不時出現反常現象,有些工程長度超出規范很多卻沒有開裂,有些工程長度很短卻開裂嚴重,這就引起了廣大工程師和學者們的關注,開始重視對混凝土結構的溫度、溫度應力和裂縫控制問題的研究。

建筑工程中大體積混凝土常見的裂縫大多發生在施工階段或出現在工程交付使用前,對工期較長的大型工程尤其如此。這些裂縫主要是早期的溫度變化和干燥收縮的體積變形受到約束引起的,而干燥收縮通常可以等效為溫度變形進行計算。如果結構不受任何約束,能夠自由膨脹或收縮,溫度變化時就不產生應力,即為自由溫度變形;另外如果結構的溫度場均勻變化或呈線性變化,并且不與處于另一力學變形、溫度變化的物體相聯系,也不會產生應力。但實際工程都難以滿足上述兩種條件,故一般的混凝土結構由于溫度變化都將產生溫度應力。而混凝土材料的抗拉強度很低,常因溫度應力導致混凝土結構受拉而出現裂縫。實踐證明,溫度變化引起的應力有時甚至會超過其它荷載產生的應力,尤其是在結構溫度變化較大或急劇變化時,溫度應力是不可忽略的因素,否則將帶來嚴重的不良后果。因此有必要進行大體積混凝土早期溫度應力和裂縫控制的研究。

大體積混凝土的定義

我國對大體積混凝土尚無嚴格的規定。相關文獻中引用較多的關于大體積混凝土的定義有以下三種[2]:

日本建筑學會(JASS)的標準:結構斷面最小尺寸在80cm以上,水化熱引起混凝土內的最高溫度與外界氣溫之差預計超過25℃的混凝土,稱之為大體積混凝土。

北京第六建筑工程公司:凡結構斷面最小尺寸在75cm以上、雙面散熱在100cm以上,水化熱引起的最高溫度與外界氣溫之差預計超過25℃的混凝土,均可稱為大體積混凝土。

美國混凝土學會(ACI):任何就地澆注的混凝土結構,其尺寸之大,必須采取措施解決水化熱及隨之引起的體積變形問題,以最大限度地減少開裂,此類結構稱為大體積混凝土。

日本建筑學會和北京第六建筑工程公司的定義比較接近,雖然其中涉及的幾何尺寸和溫差的取值或許不夠嚴謹,但便于工程應用。美國混凝土學會的定義只有定性的概念,比較嚴謹,但不便于應用。

早齡期大體積混凝土裂縫產生的主要原因

建筑工程中的大體積混凝土結構截面尺寸往往較大,由外荷載引起裂縫的可能性很小。但是由于大體積混凝土硬化期間水泥的水化放熱所產生的溫度變化和混凝土收縮的共同作用,由此產生的溫度應力和收縮應力便成為導致大體積混凝土結構出現裂縫的主要因素。大體積混凝土施工階段產生裂縫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混凝土存在內外溫差而產生應變,另一方面是結構物的外部約束和混凝土不同部分間的內部約束,阻止這種應變,使其不能自由變形,而產生溫度應力。一旦溫度應力超過混凝土的抗拉強度,即會出現裂縫。具體可分為以下幾個方面:

(1) 混凝土中膠凝材料的水化熱是主要的溫度影響因素,混凝土導熱性能較差,澆筑初期混凝土的強度和彈性模量都很低,對水化熱引起的急劇溫升產生的變形約束不大,相應的壓應力也較小。隨著混凝土齡期的增長和彈性模量的提高,對混凝土降溫引起的收縮變形的約束也越來越大,以致產生很大拉應力。

(2) 外界氣溫的變化會影響混凝土的澆筑溫度、最大溫升和內外溫差等。外界氣溫高,混凝土的澆筑溫度也愈高。外界氣溫下降,會增加混凝土的降溫幅度。特別是當外界氣溫驟降時,會大大增加外層混凝土與內部混凝土的溫度梯度,易導致較大的溫度應力,對防止大體積混凝土產生溫度裂縫是極為不利的。

(3) 大體積混凝土的溫度變形只有在受到外部約束或混凝土內部不同部分間的內部約束時才會產生溫度應力,約束程度對溫度應力有重要的影響。建筑工程中的大體積混凝土結構與水工結構相比大部分屬于“中體積混凝土結構”,它承受的溫差和收縮的主要部分是均勻溫差和均勻收縮,故外約束引起的溫度應力占主要地位。

(4) 當混凝土處于干燥環境時,會失去毛細孔中的水和物理化學作用結合的吸附水,引起混凝土的收縮變形,當混凝土的收縮變形受到外部約束時,就會產生收縮應力。另外,由于混凝土的水分蒸發及含濕量的不均勻分布,形成濕度變化梯度,也會引起收縮應力。

溫度應力的有限元計算

需要進行精細的溫度應力計算時,可采用通用有限元軟件,首先計算大體積混凝土的溫度場,然后再將溫度做為隨時間變化的荷載,計算早齡期混凝土的主拉應力,對工程實踐提供指導,主要的計算思路如下[3][4]:

圖1 溫度應力的計算流程簡圖

控制早齡期大體積混凝土裂縫的方法

由于大體積混凝土工程的條件比較復雜,施工情況各異,再加上混凝土原料的材性差異較大,因此控制溫度變形裂縫就要涉及結構計算、構造設計、材料配比以及施工工藝等問題,要求設計、科研和施工單位相互協作,共同加以解決。根據我國大體混凝土結構工程的經驗,防止產生溫度裂縫的主要措施有[5]:控制混凝土溫升,延緩混凝土降溫速率,減少混凝土收縮,提高混凝土的極限拉伸值,改善約束和完善構造設計等。另外,在大體積混凝土結構施工過程中的溫度監測也很重要,它可以使工程人員及時了解混凝土結構內部溫度變化的情況,必要時可以采取事先考慮的有效措施,以防止混凝土結構產生溫度裂縫。目前防止產生溫度裂縫的主要技術措施如表1所示:

表1 防止大體積混凝土結構產生溫度裂縫的主要技術措施

結論

本文介紹了大體積混凝土溫度應力與裂縫控制的一般概念,分析了大體積混凝土裂縫產生的主要原因,給出了對早齡期混凝土溫度應力進行精細計算的一般思路,總結了工程實踐中常用的大體積混凝土溫度裂縫的控制方法,可為相關工程項目的設計和施工提供參考。

參考文獻

[1]趙志縉. 高層建筑施工手冊.上海:同濟大學出版社,1996. 431~479

[2]俞靜. 高層建筑基礎大體積混凝土溫度與溫度裂縫研究:[碩士學位論文]. 武漢:武漢理工大學土木工程與建筑學院,2003

[3]張岫文,葉列平,吳佩剛. 基于成熟度的大體積混凝土早期溫度應力場有限元分析. 建筑結構,2005,35(1):68~71

第6篇

在此期間,我逛遍廣州各大商場的洗潔用品區,聞遍各種進口的、國產的洗潔用品。我甚至和售貨員們打成一片,交流各種品牌的洗潔用品的不同特性。有一次,我當場給她們表演我的絕技。我閉上眼睛一一說對她們放在我腦后的多如牛毛的洗發水中打開瓶蓋的那一支的品牌,令她們深信人類特異功能的存在。盡管我的嗅覺得到空前的鍛煉,但還是沒能找到那神秘的香味。

直到愚人節過后,事情突然有了重大轉機。這其實純屬巧合,也就是一般人所理解的所謂緣分吧。那晚我去打電話,經過電話亭前面一段黑黑的林蔭道時,迎面撲來縈繞我多時的那種異香。因為毫無思想準備,我一下子怔住了。一個女孩小跑著擦身而過,泣聲可聞。太黑,看不清她的臉,只約略感覺到她是齊肩長發,身材苗條。我呆立于黑暗中,感受著從來沒有象現在這樣清晰的這奇異的香。這是幽幽的香,如雨后的青草地,如晨曦的甘露,如夏日的海灘,如午夜的曇花。還有一種甜,實在不知是怎樣形容的甜,好象是介乎可愛的嬰兒身上的奶味與年輕的母親哺育嬰兒的乳汁的甜。

記得有一部西片叫《女人香》(“TheFragranceofWoman”)的,且把這異香命名為女人香吧!

......

不知過了多久,我才走進不過十數米遠的電話亭。亭內彌漫著同樣的香。她剛才也在這打電話來著。我忽然有個想法。電話也不打了,急急往圖書館跑。一進閱覽室,我就聞到了女人香。遁著香味,我輕而易舉地確定了她的座位。那位子上零亂擺開了書本、作業。只是座位上沒人。我環顧四周,靜靜的閱覽室不象有我要找的人。我裝作若無其事地翻了翻作業封面。上面寫著:“土木95級水柔”我隨便拿了本書,揀了個對開的空位坐下,一副氣定神閑的樣子。看來,今晚我可以見識一下這個叫做水柔的女孩子到底是個怎么樣的神秘人物了。我得強調一下,我苦苦尋覓這么一個女孩子,并不意味著我的絕癥有治了。恰恰相反,多日來在我腦海浮弋的,不是對這個女孩的美麗憧憬和艷遇幻想,而是奇特的女人香。我簡直無法忍受對一種氣味的強烈求知欲而帶來的心身痛苦。這種感覺大體等同于居里夫人苦思竭慮找尋化學新元素、陳景潤不分晝夜地證明哥德巴赫猜想、愛因斯坦白發蒼蒼研究量子世界時的感受。如果你能理解這些偉大的科學家們在探索浩瀚的未知世界時的孜孜不倦,那么相信你也能理解我是在做一件聞女人識奇香的正經事而不是聞香識女人的庸俗事。

當然,為了盡可能不那么唐突地向她打探用什么牌子的沐浴露,為了能順利得到她誠實的答案而不是白眼,我不得不絞盡腦汁。畢竟,和女孩子打交道,特別是和一個素昧平生的女孩子,絕對不是我的專長。這時候我才開始對我的病情的嚴重后果有了較充分的估計。我不由得想起了我的球友白白。他和我都曾效力于校足球隊,我司職前鋒,他打后衛,號稱校隊的一對“矛盾”。論踢球,我們都響當當,但論泡妞,我當然不值一提,而白白身邊從不缺乏擁愛他的女球迷。這幾年,風風火火的甲A聯賽雖然不曾令國腳的水平有脫胎換骨的變化,卻催生了不少幼稚而熱烈的女球迷。所以,即使在水平有限的高校聯賽,為我們捧場的女球迷居然也越來越多。女擁躉們的熱情付出再加上白白的適度回報,白白每學期總可以把好幾個漂亮的女球迷照顧得好好的。而我,卻總讓喜愛我的女擁躉傷透了心,以致被她們遺忘。我想著往事,想著自己的頑癥,有些不安。就算水柔這時坐在我對面,我也不知如何開口去拿答案。寫紙條?怎么寫?是直直截了當地問她啊你好我可以知道你用什么牌子的沐浴露嗎還是費一些口舌從我的嗅覺系統說起說到令我寢食不安的她身上的異香再婉轉地問我的問題?閱覽室的掛鐘已指向九點一刻,我思索再三,在水柔的作業本上,

草就如下幾行字:

水柔同學:

我是無線系94級的校友。我的畢業設計是有關氣味與通信的課題,急需你使用的沐浴露的資料。望告之,不勝感激。

無線942班Carl即日

BTW:我的CALL機是95952-211314

看了幾遍,又在號碼后面添足,寫上“中文機”幾個字,是希望她給我留言,因為我實在擔心復機的時候不知該說些什么。九點半準時閉館了,我還是沒見到水柔出現。我只好撕下那頁紙,夾在她的課本的扉頁,揮袖而去。

回到宿舍,我找到我班著名的“數據庫”--阿西。在我們班里,我們基本齊名。但在整個年級乃至整個無線系,他的名聲遠在我之上。他的腦袋自從與其他高校的“數據庫”聯網后,就貯存著整個華南地區高校的有些許名氣的女生的詳盡資料。每天向他打聽女生的男生不計其數。如果他每位收取一元咨詢費的話,他已成萬元戶。“老弟,聽說土木系有個叫水柔的靚女?”我開門見山,并且毫不懷疑水柔是個靚女。數據庫奇怪地看著我,那眼神就好象一頭老牛望著一只問它草兒是什么味道的狐貍。也難怪,誰都知我患有無可救藥的絕癥。

“警犬,你那脫敏癥有治啦?”

“哪里哪里,有一球友托我打聽。盡盡人事吧。”我不露聲色。

“此水柔姑娘可是土木系一顆奇芭啊。完了,又有人要栽進去了。”

“哦?不妨說說。”我的眼睛開始放光。

數據庫果然名不虛傳,只聽他如數家珍,娓娓道來:

“此妞為土木系95級之名花,身高1。62米,體重48公斤,目測三圍

約是34-25-34。性格當屬怪誕類,喜哭泣,愛狂笑。家在廣州,父母情況

不詳。”

“告訴你那球友,趁早收心。她早已名花有主。”

“哦......”這個我倒不關心。

“她那白馬現在夏威夷某大學攻讀碩士。據聞她已考過托福,估計

畢業后即出國匯合。即便如此,她身邊虎視眈眈的男孩還是不計其數。”

“那她用什么牌子的洗發水和沐浴液?”

“嗯?這個......哈哈,這個還得老兄你出馬了!”

“哈哈......”看來數據庫的資料也不見得十分周全。我有些遺憾。

第7篇

論文摘要 由于氣候特點限制,供暖始終是我國大部分地區在冬季的頭等大事。但隨著近年來“電荒”和“煤荒”的一次次集中爆發,節能這一老生常談再一次被推上了風口浪尖。而在建筑施工領域內,對當今非常受歡迎的鋼筋砼結構墻體保溫設計就具備了技術創新和節約能耗的雙重意義。

我國根據自身的氣候特點對建筑工程進行了墻體傳熱系數的限值規定,即要根據各地區的實際氣候特點考慮墻體結構的傳熱系數,又要同時考慮到太陽輻射對建筑物所造成的能量消耗影響。所以在不同的地區進行建筑施工要選擇不同性能的墻體材料,必須使材料的隔熱和保溫性能適應當地的氣候特點。而鋼筋砼結構因為其材質的特殊性、結構可行性、布局的靈活性以及剛度和延展度等多方面優點,現在被廣泛的建筑項目所采用。

1 我國墻外保溫技術常見問題歸納

外墻保溫技術優點眾多,比如:可避免外墻受冷時結露、可延長建筑結構的整體使用壽命、可避免“熱橋”現象的出現、可大幅度的減少溫度應力、不會占據很多的使用面積等等;但它也有著自身突出的“硬傷”,其中比較突出的是:第一,火災隱患,盡管現在廣泛的應用自熄型乙烯板,但當發生火災時保溫層內的聚苯乙烯仍會被燃燒,導致火勢蔓延;第二,在高層建筑中,高樓層(尤其是背風面上)所要承受的風力非常巨大,連帶負壓所產生的吸引力有時會造成保溫板脫落的情況;第三,在室內濕度比較大的地區,容易由于水汽外滲導致墻體與保溫層間產生“結露”現象。而鋼筋砼墻體由于自身的特點,可以大大減小或避免這些外墻保溫施工中常見的硬傷。

2 墻外保溫的防火設計要求

對于墻體外保溫的防火設計要求為:首先,對常規粘貼式聚苯板(無防火設計)的使用只可用于十層以下的建筑施工項目中;其次,10~19層的建筑施工項目所才用的墻外保溫用聚苯板必須具備防火設計(如:添加防火漿料或設置防火槽)。對于墻外保溫的防火設計通常會采用一些防火涂料——也就是吸水性和不透水性比較適宜的涂料,這樣可以使水蒸氣順利的進行排除。但防火涂料的壽命一般是有年限的,要及時的進行補刷才能達到預計效果。

3 鋼筋砼墻體外保溫施工要求

3.1 所選材料要求

首先是對所選用做保溫層的聚合物的要求,常規的鋼筋砼墻體外保溫施工中選用的聚合物材料大多有以下3種:第一種是粉末狀的,這類聚合物在施工現場直接按相應的比例放入水,然后進行充分的攪拌便可以使用;第二種是由部分粉末和液態膠體組成的,使用時用水泥按比例的混合粉末以及液態膠體成分,再進行充分的攪拌就可以使用;第三種是由石英沙,水泥以及供應商提供的懸濁液組成,將這三者按比例進行融合攪拌即可。其次,網裝編織物的選擇。通常在鋼筋砼墻體外保溫施工中選用的網狀編織物,是由防水聚合物和耐堿纖維編織混合而成的,它具有增強墻體外保溫強度及增強其抗裂能力的作用。最后,錨固件的選擇,在鋼筋砼墻體外保溫施工中,錨固件是用來固定保溫板進行拼接的,常選用的有塑膠釘和有防腐蝕涂層的金屬釘。

3.2 鋼筋砼墻體外保溫施工施工要求

第一,出于對鋼筋砼墻體外保溫施工后裂縫產生情況因素的考慮,施工操作進行時氣溫應滿足大于或等于5℃;墻外風力小于或等于5級的前提。要避免施工作業墻表溫度過高,切盡量避免雨季施工。

第二,進行鋼筋砼墻體外保溫施工前必須要保證建筑物的消防系統、各種管線(水、電、天然氣等)、墻體中必須的的各種埋件、門/窗口均以施工完畢并經過檢驗。

第三,對鋼筋砼墻體外保溫施工的基墻要求,必須保證其表面光滑,無凸凹;保證其與找平層粘連牢固無“脫層”現象和“空鼓”現象的存在;同時基墻墻體濕度應達標,過干或過濕都會影響鋼筋砼墻體外保溫施工的進行。

第四,鋼筋砼墻體外保溫施工中相關粘貼技術要求:在施工前要進行聚合物膠的調配工作,采用手動或電動攪拌器對配制好的聚合物膠進行充分攪拌,觀察其粘稠程度用水進行找平處理,然后靜放幾分鐘后,重復一次,其粘稠度以不流淌,黏度適中為宜。而聚合物膠的調配量,以3小時內可用完為標準。在粘貼施工的過程中,采用點粘施工法時,用膠刀按板背面抹好膠液,寬度視膠刀規格而定(常規為45mm~55mm),厚度應適中不可過薄或過厚,沿板長途留兩開口,在板中均勻點6點~10點,涂膠面積不得小于板面積的1/3,由于點粘施工法對墻面平整度的要求比較低,所以是當前比較多采用的一種方法。當采用條粘法時,需要用鋸齒膠刀,在整塊板面均勻涂滿膠液形成膠條,此方法效果好,但對基墻的平整度要求比較高,視情況而用。另外,粘貼施工時,板側不可留有膠液,如有則立即清潔。當粘貼施工完成后,要在膠液干涸后用砂紙將不平整的地方進行打磨找平。

4 鋼筋砼墻體外保溫的具體施工方法

鋼筋砼墻體外保溫中現在比較廣泛的施工方法是:在完成鋼筋砼骨架后在它的外側覆蓋一層保溫板,然后再依次的進行常規的支模和澆注砼程序,這樣的就可以使鋼筋砼、保溫板的符合結構在完成拆模工序時與外墻體融合為一,最后再對保溫板進行常規的外墻裝飾步驟。其具體的步驟為:

1)根據具體的建筑施工要求設計并加工出外墻所需求的鋼筋

同時根據窗口的相關數據加工或拼接成各種所需求規格的保溫板,有對接需求的地方必須加工成企口板,并對其進行細致的編號,方便施工過程的進行。將施工中所要涉及的部位進行基層清潔,比如:門/窗口、松散砼、彈墻等。

2) 根據外墻墻體的模板進行保溫板的安裝

所有的保溫板對接處必須用膠粘進行密實處理,防止縫隙出現,其中當保溫板進行拼接時要注意錨固;當進行錨固時,如出現錨筋伸出鋼筋砼墻體外的情況時,一定要記得對外延部分補刷防銹涂層;其中當鋼筋砼外砼澆筑到建筑頂層標高時,要在墻體外側留出與樓板厚度相同的企口;其中在各規格模板安裝的過程中要注意模板的校準工作,以保證模板拼接的堅固性和緊密性,在此過程中切忌保溫板與模板的相互壓靠。

3) 進行鋼筋砼澆筑時要注意層次

要做到分期,均勻,連續,每一層澆注時不可過薄或過厚(常規澆筑厚度范圍為80cm~1m);鋼筋砼澆筑下料時要從兩側同時進行,并保證下料的高度在同一水平線。當澆筑高度達到設計要求時將上表面進行平齊處理,澆筑完成后進行監測當砼強度達到標準時(如摻雜防凍劑時注意砼強度的規范增量)可進行拆模步驟,由外而內,要注意對邊、角等部位的修整工作。如出現部分保溫板材的掉落或缺失,則要及時的用相應的保溫材料進行添補。

4) 濕度監測及質量檢測

當拆模步驟完成后,要對抽樣點進行定時的濕度監測并記錄,如果濕度過低則要進行噴水處理。最后要進行質量監管,砼表面必須平實滑潤,不可出現掉渣、露筋、凹凸不平、孔洞頻繁等情況。

鋼筋砼墻體外保溫施工工藝在我國正處于萌芽階段,只有注重它的每個施工細節,嚴格的把握好質量關,才能使它穩定充分的發展,為我國的鋼結構建筑施工發揮作用。

參考文獻

第8篇

吉林建筑大學城建學院位于吉林省省會長春市,創建于2000年6月,2004年經國家教育部批準首批確認為獨立學院,2008年經吉林省學位委員會批準取得學士學位授予權,2015年吉林省教育廳批準我校開展碩士研究生聯合培養工作,是一所面向全國招生的民辦全日制省屬本科普通高等學校。

學校坐落于吉林省長春裝備制造產業開發區,校園占地65.51萬平方米,總建筑面積33.3萬平方米。學校圖書館藏書81余萬冊、中外文期刊500余種,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6000余萬元。

學校設有建筑系、土木工程系、管理工程系、藝術設計系等10個教學系(部),開設了本科專業37個,涵蓋了工、管、文、藝四大學科門類,全日制在校生10000余人。2015年學校被吉林省教育廳確認為吉林省高校學校整體轉型發展試點單位。學校擁有省級重點建設二級學科1個,省級品牌專業建設點1個,省級“十二五”特色專業2個;設有省級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試點專業1個、省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1個,省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1個,省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建設單位1個,省級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2個。

學校擁有省級精品課7門、省級優秀課程29門,取得教研項目6項,省級教研項目84項,省級教學成果獎3項,省級優秀教材三等獎3部。學校擁有省級教學名師3名,省級優秀教學團隊5個。

學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獲吉林省學生工作創新獎,在全省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評估中獲優秀等級,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多年被評為省、市級優秀組織單位。學校在全國大學生藝術展演活動中,連續多次獲得國家教育部頒發的各類獎項。學生在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英語、電子設計大賽和“挑戰杯”等課外學術科技作品大賽中多次獲得大獎。

學校堅持以教學為中心,圍繞“質量一流、管理一流、設施一流、服務一流”辦學目標,貫徹“注重基礎、重視應用、強化實踐、特色育人”的教學方針,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質量立校、人才強校、特色興校的辦學理念,為城市建設和城市發展領域培養城市規劃、城市建筑、城市管理各行業高級工程、技術應用型人才,學校科學的管理模式和鮮明的辦學特色得到了社會各界和廣大學生家長的廣泛贊譽和認同。

藝術設計系簡介

藝術設計系始建于2003年,是學院首批創建的教學系(部)。經過十余年的建設和發展,藝術設計系辦學規模不斷擴大,辦學水平不斷提高,教學條件不斷改善,人才培養質量顯著提高。藝術設計系現設有環境設計、視覺傳達設計、公共藝術、動畫和風景園林五個本科專業,聘請了同濟大學、魯迅美術學院、吉林大學、東北師范大學、吉林藝術學院等高校的專家教授擔任專業教學及教學管理工作,形成了一支結構合理、綜合素質較高的專兼職教師隊伍。

藝術設計系注重青年教師專業素質和能力的培養與提高,積極鼓勵專業教師參與教學改革與教育科研工作,近年來,專業教師在教科研方面取得了豐碩的成果。我系現有省級優秀課程三門,完成省級科研課題四項,發表省級以上論文六十余篇,公開出版《藝術設計優秀作品集》四部,自編公開出版高等院校教材七部,其中五部為全國“十二五”精品課程規劃教材。在教學中始終注重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加強動手能力、創新能力與綜合素質的培養,學生與教師在國家、省舉辦的藝術展覽和比賽中獲得藝術創作獎三十余項,省級藝術創作獎一百余項,優秀組織獎八項。其中,2015年“吉林省第四屆大學生藝術展”9位同學榮獲一等獎,28人榮獲二、三等獎。2016年第四屆全國高校廉政文化大賽中,7位教師分獲一、二、三等獎;榮獲“中國環藝雙年展”優秀組織單位,多位教師獲優秀指導教師,藝術設計系已經成為培養未來藝術設計師的搖籃。

專業介紹

1、環境設計專業

學制:四年 授予學位:藝術學學士

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適應環境設計領域需要,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備環境設計專業所需的基礎理論、相關學科領域理論知識與專業技術知識,具有較強的實踐動手能力、創新能力和設計實踐能力的高級應用技術型人才。

核心課程:

室內設計原理、景觀規劃設計原理、中外建筑史、人體工程學、居住室內外環境設計、辦公室內外環境設計、商業室內外環境設計、CAD、3DMAX、SketchUP、Photoshop、裝飾工程預決算等。

就業方向:

畢業生主要面向建筑設計院(所)、景觀工程公司、裝飾工程公司從事建筑室內外環境設計、景觀設計、園林設計、預算編制和工程施工管理等工作;也可到相關的設計研究、策劃、施工及管理、教育等單位或部門從事與專業相關的工作。

2. 視覺傳達設計專業

學制:四年 授予學位:藝術學學士

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適應視覺傳達領域需要,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備視覺傳達專業所需的基礎理論、專業技術知識和實踐與創新能力,獲得平面設計及視覺傳達方向專門設計人員應具有的基本訓練的高級應用技術型人才。

核心課程:

視覺傳達概論、包裝設計與應用、視覺識別與應用、品牌設計與媒體應用、廣告策劃與應用、圖像處理軟件等。

就業方向:

畢業生主要面向廣告、策劃、平面設計、傳媒、影視等相關企業,從事廣告設計與策劃、平面設計、品牌設計與推廣、包裝設計等工作;也可到相關的設計研究、新聞、出版、教育等單位或部門從事與專業相關的工作。

3. 公共藝術專業

學制:四年 授予學位:藝術學學士

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適應公共藝術領域需要,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備公共藝術專業所需的基礎理論、專業技術知識和實踐與創新能力,獲得藝術設計展示方向專門設計人員應具有的基本訓練的高級應用技術型人才。

核心課程:

公共藝術概論、公益展示設計、商業展示設計、文化展示設計、室內軟裝飾設計、材料與工藝、公共空間設計、陳設設計、空間形態與視覺傳達等。

就業方向:

畢業生主要面向策展布展設計、室內軟裝飾設計、相關藝術設計機構及工程公司,從事展示設計、空間陳設設計、公共藝術品設計等工作;也可到相關的設計研究、策劃、施工及管理、教育等企事業單位從事與專業相關的工作。

4.動畫專業

學制:四年 授予學位:藝術學學士

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適合動畫領域需要,德、智、體、美全面發展,掌握本學科領域理論知識與專業技能,受到藝術設計與數字動畫技術等專業訓練,具備動畫專業所需的基礎理論、專業技術知識和實踐與創新能力,獲得動畫設計師基本訓練的高級應用技術型人才。

核心課程:

動畫原理、導演分鏡頭研究、視聽語言基礎、無紙動畫軟件技術、PhotoShop圖像處理、三維動畫軟件擴展I、三維動畫軟件擴展II、建筑游歷動畫設計與制作、動畫項目設計、影視后期特效制作等。

就業方向:

畢業生主要面向動畫公司、游戲公司、網絡傳媒公司、電視臺、廣告公司、建筑設計機構、出版社及相關設計類公司等;從事數字動畫設計與制作、建筑動畫策劃、制作與表現、媒體廣告、電影電視特效、網絡新媒體動畫設計等工作;也可去相關的設計研究、管理、技術應用、文化推廣、教育等單位或部門從事與專業相關的工作。

考試報名

(一)招生計劃和學費標準 2017年藝術類招生專業設有環境設計、視覺傳達設計、公共藝術、動畫四個專業,學制四年,共擬在全國計劃招收本科生500名,學費標準為:環境設計、視覺傳達設計、公共藝術專業18000元/學年,動畫專業19200元/學年,實行文、理兼招(招生計劃以各省、市招生主管部門公布為準,各專業學費以吉林省物價部門審批為準)。

(二)報考條件 符合教育部2017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工作規定和各招生省份的普通高校招生考試考生報名條件者均可報考。

(三)報名 報名時間和地點:我校承認各省美術類專業統考成績,參加各省美術類專業統考的考生,按照各省、市招生主管部門的有關藝術類專業考試文件要求進行報名。

(四)考試 1.專業考試:凡參加各省美術類專業統考的考生,均按照本省招生主管部門的有關文件要求進行專業考試。 2.文化考試:考生憑各省2017年美術類專業統考合格證參加全國普通高校藝術類專業考生的文化課考試。

(五)錄取 1.專業分數線確定辦法:執行生源所在地省級招生部門確定的美術類專業統考本科合格分數線。 2.文化分數線確定辦法:執行生源所在地省級招生部門確定的藝術類專業本科文化課錄取控制分數線。 3.錄取辦法:在思想政治品德考核和體檢合格、文化課成績達到考生所在省的藝術類專業本科錄取控制分數線、取得各省2017年美術類專業統考合格證的考生,方可報考我校。實行“分數優先,遵循志愿”的原則錄取。錄取時按綜合成績進行排序擇優錄取:綜合成績=(專業成績總分×100%)+(文化課成績總分×60%),綜合成績從高分到低分按照每名考生的專業志愿順序逐一進行檢索錄取,當第一專業志愿不能錄取時,檢索其第二專業志愿,以此類推。如綜合成績相同專業志愿相同,有關省有等級要求則等級高者優先錄取,等級相同或無等級要求,專業成績高者優先錄取,若專業成績再相同,素描成績高者優先錄取,若素描成績再相同或無專業課單科成績,則比較文化課單科成績:文史類考生依次按語文、外語、文科綜合、數學單項科目順序比較成績,理工類考生依次按數學、外語、理科綜合、語文單項科目順序比較成績。所有專業志愿都無法滿足且服從專業調劑的考生,依次從高分到低分調劑到未錄滿的專業。所有專業志愿都無法滿足且不服從專業調劑或服從調劑但分數未達到調劑標準的考生,均做退檔處理。(有關省招生部門有明確錄取規定,則按該省錄取規則執行)

(六)聯系方式

地址:吉林省長春市寬城區學建大路1111號

電話:0431 –81865504 81865508 81865509

傳真:0431 –81865507

藝術設計系網址:http://yssj.jlucc.edu.cn

招生就業網址:http://zsjy.jlucc.edu.cn

第9篇

關鍵詞:美國教育;工程教育聯盟;EEC項目

中圖分類號:G64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4107(2013)02-0009-03

20世紀80年代末,美國工程工作和科研的重心轉向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這種轉變為重新設計工程課程,擴大與工業的聯系,以及使有能力的尖子學生接受教育創造了新的機會。1989年,美國自然科學基金會(NSF)在貝爾蒙特召開本科工程教育緊急會議,會議圍繞建立一個協作組以開發新的課程整合計劃、吸引與保持具有廣泛背景的學生、發展與產業界的聯系、擴大本科工程教育的范圍進行探討。NSF斥巨資開發了若干工程教育聯盟(Engineering Education Coalitions,EEC)項目:Ecsel和Synthesis(1990),Gateway和Succeed(1992),Foundation(1993),Greenfield(1994),每個項目由不同特色的大學和學院組成一個聯合團體,目的是激發美國大學在工程教育本科階段進行大膽、創新的系統改革,成為工程教育領域中的改革主體。

一、美國工程教育聯盟(EEC)項目概述

在美國工程教育改革中,EEC項目涉及的范圍最廣,實施的時間最長,取得的成就最大且影響最為深遠。2000年,NSF委托斯坦福研究中心(SRI)對EEC項目的改革成果及目標實現的程度進行評估,SRI從輸入、輸出、結果、影響四個方面完成了《工程教育聯盟進展》報告[1]。為了支持2020年工程師規劃項目,國家工程學院(NAE)委托德克薩斯A&M大學Jeffrey Froyd教授對

EEC項目進行回溯性總結與研究[2]。除此之外,還有許多針對各個聯盟內部改革項目的微觀研究。

綜上所述,對在美國實施較為成功的EEC項目的研究必定對我國工程教育有借鑒和指導意義,本文旨在結合宏觀研究和微觀描述的基礎上,從期望、方法學、系統改革的視角透視EEC項目改革。

(一)基于期望的視角

1.聚焦工程設計能力和團隊合作能力。在工科大學生的培養、訓練和測評方面,傳統的美國工程教育主要偏重工程科學與數學分析,輕視工程實踐訓練;作為“回歸工程”運動產物的EEC項目必將超越傳統,聚焦于學生工程設計能力和團隊合作能力的培養。工程教育聯盟開發了許多基于學生團隊的工程設計項目,把它們作為第一年整體課程和個別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培養學生的整合能力是聯盟的另一個重要目標,目的是使學生在本科課程和將來的職業中,能夠將知識熟練應用于新環境。每個聯盟都在第一學年中設計了許多課程整合試點項目,并在這些試點項目實施的基礎上,將聯合學習團體、學生團隊和主動與合作學習運用到課程整合中[3]。

2.鼓勵越來越多的非傳統群體參與工程教育。EEC項目的另一個期望就是使美國的非傳統群體,像白人女性、非洲裔、西班牙裔及原住民的學生更多地參與工程教育。工程教育聯盟的高校主動提高工程教育的起點,向K-12教育系統滲透工程教育,普及工程文化,使中小學生理解工程專業,并為其今后在大學正式接受工程教育奠定基礎[4]。針對白人女性和少數民族“成功勵志”(success efforts)項目:伙伴指導項目(peer mentoring programs);暑期聯結計劃(summer bridge programs),為學生從高中平穩過渡到大學提供支持;學業成就項目(academic success programs ),用于提高弱勢群體學生的學習能力、技術應用能力,以及對學業成就起關鍵作用的社交能力。

(二)基于方法學的視角

1.工程設計教育。工程教育聯盟提出,將設計貫穿于工程教育全過程,溝通各學科之間、理論與實踐之間的聯系,使學生有效地養成工程師的認知和做事方式[5]。ECSEL聯盟進行了實質性的改革與試驗,通過校際協作和聯合攻關,將設計教育貫穿于本科教育。比如,紐約城市學院土木工程系開發實施了一種以設計為基礎的新生專業教學計劃,旨在提供貫穿于本科教育過程的、以設計為基礎的、循序漸進的教育經驗。MIT四個工科系在ECSEL的資助下,分別開發出新的課程計劃或若干門相關課程,包含工程設計的課程達10門之多。

在1997年的ECSEL研討會上,MIT教授L.L.Bucciarelli對ECSEL聯盟的工程設計教育模式作了系統總結:第一,將工程設計的各要素融合到課程體系中,實現對學生工程設計能力的培養;第二,圍繞工程設計任務構建課程體系,注重課程的綜合性,學生主要通過完成具體的設計任務來學習工程設計;第三,從一年級開始接觸、理解設計,使學生較早了解工程設計的基本要素、過程和步驟,訓練學生的設計思維,為進一步培養設計能力打下基礎[6]。

2.跨學科的課程整合。在EEC項目開始時,聯盟高校就認識到發展學生聯系多學科概念能力的重要性。大量的第一年課程整合試點項目得到了執行,并發展了積極的、經驗性學習環境和學生團隊。比較著名的課程整合項目有:Gateway聯盟的E4計劃(Enhanced Educational Experience for Engineers),Foundation聯盟的IFYCSEM計劃(Integrated First-Year Curriculum in Science,Engineering, and Mathematics)和FYIEC計劃(First -Year Integrated Engineering Curricula)。

例如,IFYCSEM計劃是由Foundation聯盟資助的Rose-Hulman理工學院開發的一系列旨在推動跨學科建設的課程改革成果:課程由跨學科的教師小組聯合開發,成功地整合了微積分、機械學、工程靜力學、計算機科學、工程圖學與工程設計等不同學科;創造了師生互動的持續改進學習模式,師生互動通過常年運作的一個教師小組和學生小組共同工作;通過合作學習、團隊訓練、大二學生指導等措施形成了支撐學習的氛圍;幫助教師和學生跨學科整合和應用知識;通過接觸計算機工作站與軟件的方式改善學生的學習環境[7]。

3.工科教師發展。教師是課程的研究者、計劃者、實踐者和建設者,是推動工程教育改革的關鍵力量。因此,工程教育聯盟尤為重視作為工程教育系統最重要組成部分的教師的改變,促使工科教師反思并改善有關學習和教學的認識。在項目進行的中期,以SUCCEED為首的所有工程教育聯盟成員都啟動了針對工科教師的教師發展(Faculty Development,FD)項目[8]。

SUCCEED針對20世紀90年代教師退休大潮的到來和新教師的增加,開發了一系列新教師發展項目:新教師適應項目、新教師輔導項目、新教師教學和研究發展項目。通過新教師發展項目增加了新教師的課程設計、教學大綱設計和學習理論這些基本知識和技能,改變了教師接受學科專門化培養卻缺乏教學準備的現狀。之后,SUCCEED進一步設計了未來教師發展項目,圍繞將博士研究生培訓成能夠勝任教學、科研工作的新教師,使他們具有完善教師教學、研究和專業服務的職業能力而開展的各種活動,為他們成為新教師奠定良好的基礎。

(三)基于系統改革的視角

1.推廣機制。工程教育聯盟采用網站、專題學術討論會、論文摘要等方式傳播改革成果。第一,項目網站是非常好的信息存儲庫,可以提供聯盟工作的相關信息;第二,定期召開工程教育研討會,使與會者交流研究項目成果和分享最佳的實踐經驗,為具有相同研究興趣的研究人員創造聯系的機會,并加強對工程教育創新的宣傳;第三,壓縮那些整合具體教育創新成果的概述;為教師在短暫的寶貴時間里了解工程教育創新提供了機會。

2.工程教育文化。隨著EEC項目的關注點從課程開發轉移到推動系統改革方面,工程教育文化的變革顯得尤為重要。然而,整個聯盟對于文化變化的特點和實現過程還沒有清晰的理解。研究者認為,與那些簡單警告語如“研究受獎而教學卻沒有受獎”,“教員需要了解更多的教育研究和方法”相比,文化變革所帶來的挑戰比預想的要更復雜、更微妙,改革的創新模式不足以應對文化改革帶來的挑戰。因此,聯盟呼吁為工程教育的系統改革而開展“對話”。

二、美國工程教育聯盟(EEC)項目評價

EEC項目已經使參與聯盟甚至沒有參與聯盟的高校工程本科課程得到很大改進,同時也提高了工科學生的保持率與多樣化。但是,鑒于成本問題和缺乏對改革成果的數據支持,NSF在21世紀初停止了對所有工程教育聯盟的資助。一些工程教育專家對EEC項目的有效性進行了研究,認為有許多成功的經驗值得美國工程教育改革借鑒。

(一)對未來工科教師職業生涯的發展產生了重要影響

致力于投身工程教育的年輕人在工程教育聯盟高校中獲得博士學位的機會是他們在工作時的兩倍;一半以上的見習教師獎(Apprentice Faculty Grant,AFG)獲得者都曾經在聯盟高校接受過教育與培訓,并且大約63.2%都被聯盟高校所雇用;1/3的NSF CAREER Grant受資助者目前受聘于聯盟高校,占所有工程教育計劃的15%[9]。

(二)促進了工程設計教育和團隊合作精神

半數以上的教師在他們所教的課程中,逐漸地“少量”或“顯著增加”工程設計(56%)和團隊合作(52%的關注)。EEC項目對于工程教育變革具有重要而獨立的影響,主要表現在課程設計、實驗方法、項目管理和使用現代工程教學技術等方面,課程變化是其中最大的影響[10]。

(三)為推動工程教育作為一門嚴謹性學科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EEC項目早期的關注點是大學新生的課程以及通過團隊合作、設計和其他主動性學習活動進行跨學科整合。目前,學生和課程的改革仍占主導地位,但逐漸增加了對教學評估、教師發展和研究上的投入,且通過期刊論文的引文分析發現,2005年開始掀起對EEC項目及其論文的回顧性研究[11]。

三、對我國工程教育改革的啟示

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建設創新型國家是我國當前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使命,但目前我國工程教育的結構和水平卻難以適應當前形勢,改革勢在必行,而美國EEC項目的成功經驗,對我國現行工程教育改革具有重要啟示。

(一)以項目為依托,促進工程教育改革的協同創新

工程教育聯盟以開發合作項目為依托,要求聯盟成員高校改變傳統為追逐各自局部利益的博弈行為,淡化高校組織機構之間的界線,進行充分溝通和廣泛的信息傳遞,達成共識,促進工程教育改革的協同創新。就我國目前工程教育改革來說,高校普遍存在著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情況,既缺乏改革的信心與熱情,也缺乏改革所需的物質資源和人力資源。因此,我國高校通過工程教育改革項目結成戰略聯盟,優勢互補,形成合力,不僅是競爭實力的增強,而且使人才質量得到最大提升。

(二)注重反饋和有效的宣傳,促進工程教育改革經驗的傳播與分享

每個聯盟都設計了專門的調查問卷,發放給參與項目的所有人,調查結果表明:聯盟高校開發了許多課程,發展了新的教學方法論,采用了適合本科教學的新技術,制訂了教師發展計劃以及課程評估計劃等。EEC項目的各項成果在非聯盟高校進行了正式或非正式的實施,研究者也將自己的感受和研究成果以論文形式發表,在工程教育研究的學術會議上交流探討。另外,聯盟通過網站、博客、在線交流等作為宣傳手段,借以擴大改革的影響。對于我國的工程教育改革來說,一方面,高校要注重改革效果的評估以及師生、企業的反饋,另一方面,高校間要建立合作與資源共享機制,引領全國工程教育的發展。

(三)以工程設計教育為主線,探討走向整合的課程體系,促進工科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

EEC項目從根本上改變了原來的工程教育范式,學校開發了跨專業、跨系、跨校的課程整合,學生在大一、大二就接觸工程設計,獲得了接觸真實工程實踐的機會。就我國目前情況而言,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影響依然巨大,工程教育偏重理論,缺乏實踐,難以提高人才的培養質量。因此,工程教育必須重組基礎課體系,壓縮、削減自然科學基礎課時,濃縮和簡化有關基本內容,突出其基礎知識的運用。以“工程設計”為綱,以強化工程基礎為目的,合理配置自然科學知識,以綜合工程為主,配置有關課程。

參考文獻:

[1]http://nsf.gov/pubs/2000/nsf00116/nsf00116.

pdf.

[2]http://nap.edu/openbook.php?record_id=11338

&page=82.

[3]Al-Holou,N.“First Year Integrated Curricula

Across Engineering Education Coalitions.”Front-

iers in Education Conference,1998.FIE’98.28th

Annual.

[4]D.Denton.Engineering Education for 21st Centu

ry: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Journal of Eng-

ineering Education,Jan,1998.

[5]顧建民.發達國家工程設計教育發展的新趨勢[J].高等

工程教育研究,1997,(3).

[6]Bucciarelli,L.L.,“Learning By Design―What Have

We Learned,”Proceedings,1998 ASEE Annual Confe-

rence,ASEE,1998.

[7]Froyd,J.An Integrated,First-Year Curriculum in

Science,Engineering,and Mathematics:Innovative

Research in the Classroom.Proceedings of the

1993 National Heat Transfer Conference,Atlanta,

Georgia,9-11 August,1993.

[8]Rebecca Brent,Richard M.Felder.A Model Program

for Promoting Effective Teaching in Colleges of

Engineering.Proceedings of the 1999 Annual ASEE

Meeting,ASEE,June,1999.

[9]Adams,R.and R.Cummings-Bond,“Career Trajectories

in Engineering Education―Where are They Now?”

ASEE Annual Conference and Exposition,2004.

[10]Lattuca,L.R.,P.T.Terenzini,and J.F.Volkwein,

“Engineering Change:Findings from a Study of

the Impact of EC2000,”ABET,Inc.Baltimore,MD

2006.

[11]Borrego,M.“Development of Engineering Education

as a Rigorous Discipline:A Study of the Publi

第10篇

2007年11月9日晚上8時,27歲的葛煒煒由于多日未露面,一名同學到其位于香港科技大學宿舍B座4樓的宿房拍門,良久沒有反應,后校方發現其在宿舍內上吊自縊。

原籍江蘇的葛煒煒,從小學習成績優秀,中學時曾獲全國化學競賽一等獎。1998年經提前招生,考入南京大學基礎學科教學強化部,2002年被保送入南京大學化學系攻讀碩士學位,并在2004年入讀香港科大化學系博士班。據葛煒煒的同學稱,葛到達香港后,一直十分活潑、樂觀,自信能夠很快適應香港的生活,他除了是科大內地學生學者聯誼會足球隊成員,又是科大內地人香港讀書手冊副編委。

但葛煒煒不久便發現,自己與周圍環境有些格格不入,平時和香港學生的接觸機會不多,而且香港學生之間都用粵語交談,不能自由表達和交流讓他覺得很不自在。

不單如此,來自學業的壓力也越來越大。“考托福一敗涂地,寫論文無從下筆。羞見父母,愧對導師。”以“neverworried”為名撰寫網志的葛煒煒,在2004年25歲生日時,就在網上留下了上述一段考試失敗愧對導師的詩句,并以“今日奮起,猶可救青云之志,他日回眸,實望能天道酬勤”。

葛煒煒在科大從事生物工程研究,由一名化學系副教授指導,但葛認為自己的研究不獲認同,甚至出外學術交流活動也沒有他的份兒,因此感到壓力很大,擔心不能取得博士學位,每周召開的小組會,葛出席但不發言,同學察覺他不開心,勸他去學生輔導處求助,但想不到葛煒煒最后選擇了在宿舍自盡離世。

葛煒煒自殺的消息傳出后,立即轟動全國,特別在香港內地學生圈子引起很大回響。一時間,在港內地生如何適應及融入香港全新環境,頓時成為香港最受關注的熱門話題。

文化差異

葛煒煒自殺只是近年內地生紛赴香港升讀大學的潛藏問題的冰山一角。

這些年,赴港念大學風靡內地。許多內地高中生把目光投向香港,社會上也傳出“北大清華淪為二流”的聲音。數據顯示,香港院校取錄的內地生人數近年不斷增加,由前年的2007人上升至去年的2973人,增加近5成。目前在香港求學的內地學生約有6000人。

筆者在1998年人讀香港中文大學,當年是香港大專院校首次招收內地學生。那時,一些內地生初到中大,面對截然不同的生活及學習環境,感到適應困難,有內地生曾對筆者說,最不習慣港人獨特的說話方式,“你們香港人說的笑話,我一點也不明白。”甚至寧愿到深圳吃飯也不愿到香港市區,原因是“往返羅湖比到中環還要快”,而且深圳熟人也多。

由于香港的大學特別注重學習過程中的團隊精神培養,與內地大學喜歡“單打獨斗”不同,這也造成內地生在香港結交同學出現一定的困難。在香港,有很多課程的作業、小組報告都要由數名同學共同完成,課程的評定以小組為單位打分,同一組的學生會獲得同一個分數。而內地生以前幾乎沒有經歷過類似的訓練。所以,一身個人英雄主義的內地同學很不習慣,更不愿為他人作嫁衣裳,往往自我中心,造成與香港的同學格格不入。時間一久,有些同學感到懈怠甚至厭學,就整天整夜泡在計算機上,課也不去上。

在這次葛煒煒自殺事件發生之前,香港就曾出現過兩起內地生自殺個案。2002年5月2月26日凌晨,由北京清華大學來香港浸會大學人讀物理系一年級的21歲學生黃俊漢,懷疑因病困擾,加上功課壓力而從學生宿舍19樓自修室露臺跳下自殺。

兩年后的2004年7月1日,香港科技大學土木工程系27歲內地博士研究生張志軍,也選擇在當日凌晨零時在校內學術大樓高處墮下自殺。據其同學說,張志軍生前透露不開心,情緒低落和不愿交談,懷疑其自殺與生活及學業壓力有關。

不過,香港大專院校到內地招收內地生的頭幾年,由于大部分有提供獎學金,而且能申請來港讀書的內地生高考成績不會太差,取得一級榮譽畢業的為數不少,這些學生除了生活稍為不習慣外,基本上很少遭遇學業上的問題,故在開放內地生來港讀書初期,甚少有內地生出現事故或意外。

但自2002年起,國家教育部及香港特區政府提出開放香港各大學招收內地自費生來港升學的名額后,情況開始出現變化。由于港府大幅度將非本地生比率放寬至20%,赴港升學的內地生人數也迅即增長了數倍以上,造成內地生質素普遍出現下降。

去年發生的尹日強失蹤事件便是一個例子。在科大就讀大三的物理系內地學生尹日強去年9月13日返鄉后,竟然因為擔心隱瞞父母因成績未達標而被扣減獎學金一事而在深圳神秘失蹤15天。當外界一度以為他被人綁架時,他才露面向傳媒解釋自己忘記為來港簽證延期。

內地早年奉行“一孩政策”,內地生在家中都是天之驕子,一般父母皆對子女龐愛有加,凡事作好安排。而2002年后到香港升讀大學的內地生均是這類天之驕子,他們來港后脫離了父母的監管,是否上課、是否通宵達旦玩樂皆由學生自行決定;一些內地生受不了這種自由的引誘,先后變成脫韁野馬,成績自然大受影響。

香港城市大學商學院內地生庭婷對新生高度依賴學長的現象深有體會。她說,上學年的室友曾接到一個家長“不遠萬里”從內地打來的電話,說自己的孩子在這邊不太適應,留下電話,希望學姐可以靜忙關照。“同學當時就奇怪:既然該學生知道我的電話,直接聯系我就可以了呀?干嘛還得繞過家長。她猜可能是一個文弱害羞的小女生,結果見面發現,是一個高大的男孩子!”

除了心理素質下降,財政負擔更是在港內地生的一個無形壓力。

擴招與經濟壓力

除了心理素質下降,財政負擔更是在港內地生的一個無形壓力。對幸運拿到獎學金的內地生來說,雖然生活暫時沒問題,但由于香港的大學一般要求他們每個學年成績須達標始可續領。在這規定下,許多內地生都加倍用功,不想因金錢問題而無法完成學業。這種巨大的壓力造成部分內地生不熱衷參與課外活動,更不用說認識香港朋友。

至于自費來香港升讀大學的內地生,目前香港本地院校對他們的收費一年大約由6萬至8萬港元不等。計算一下,在香港讀4年大學,起碼要35萬港元。許多家境貧困的內地生只好在外兼職。

香港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的《大學線》學生記者曾走訪幾所大學,追訪幾名內地生來港所面對的困難。其中,中文大學社會科學基礎課程內地生小青(化名),雖在全省考獲第12名,但未能獲得獎學金;父母為了她的前途著想,為她張羅了來港讀書的學費及生活費。

據小青說,父母月入只有4000元,但她在港的生活開支已須二三千元,她只有節

衣縮食,一天只吃兩餐,平日只吃由深圳買來的泡面,就算口渴,她也不會買水喝,返回宿舍才喝水。至于港生的例行節目―逛街及唱卡拉OK,當然沒有小青的份,她感到在港生活委屈,因此而落淚。

像小青這樣的部分內地生選擇省錢努力學習,但另有部分內地生則選擇炒股賺外快。

據筆者一些在大學任教的朋友反映,部分內地生去年上半年在香港股市上屢有收獲,但11月港股下跌后就開始虧本。“部分人因為沒錢生活,被迫要向校方求救,希望校方提供兼職工作。”

內地生來香港讀書,原意是希望接觸不同的文化,卻因經濟問題而不敢參加任何活動,因溝通問題而避免與港生交談,因金錢問題而炒股,在某程度上令內地生更難以適應香港的生活。假如他們不幸遇上什么挫折,便容易變得消極悲觀,甚至不想求助于他人,悲劇往往因此而起。黃俊漢、張志軍及葛煒煒便是個中的代表。

相比之下,香港政府及院校近年積極擴充招收非本地生的同時,沒有充分考慮學生在港的學習及適應問題,也似乎要為悲劇的出現負上一定的責任。據筆者了解,現在香港多所大學均有安排本地生作為內地生的“友伴”;或增設輔導員,加強學生輔導工作,但隨著收生人數日益增加,這方面的供應開始無法滿足龐大的需求。

以葛煒煒自殺的母校科大為例,港府目前只容許大學收取最多10%非本地生,但科大為加快大學國際化的步伐,去年卻收取16%非本地生,比例遠超其它守規則的大學。這除了衍生學生宿舍不足問題外,連學生受情緒困擾而求助個案也急速上升。據悉,去年向科大學生事務處求助的個案急劇增加,求助者以逾百人計,約占整體學生5%,求助者以本地生為主,當中亦不乏內地生及外籍學生求助者。

長期從事青年工作的一國兩制研究中心主任王耀瑩也分析認為,雖然各大院校都積極為內地生推出不同協助計劃,但卻出現了3大缺憾:支持偏重本科生而忽略了人數占半的研究生;未有重視理工科學生與本地社會缺乏接觸的問題;學生輔導只籠統地面向全體,欠缺個案針對性。

他說,各大學為內地生提供的輔導,一般都采取服務全體學生的做法,但由于兩地文化差異,造成后果不理想,“內地生比港生更在意學業成績,也更需要多認識香港工作、求職文化,也有人想加強與港人溝通的人際技巧,這些都應作更具針對性的處理。”

不少香港的大學都表示,日后會考慮舉辦更多與香港社會有關的專題講座,以助內地生熟習和適應香港的語言及社會文化,讓他們吸收知識時更能得心應手。另外,針對內地生一般性格較為內向,各院校也有意鼓勵他們參與或組織學生活動的,積極投入校園活動,促進他們與本地學生的交流。

香港特區政府也表示,將放寬非本地生在香港從事兼職的安排,幫助他們減輕財經負擔。

自我調整

解鈴還須系鈴人。內地生要適應香港全新環境,最重要的是自我調整,融入當地的生活。

近年來,不少有心的內地生也都積極開拓在港的課余生活,有的成為義工,為香港的弱勢社群送溫暖,同時亦窺探到“東方之珠”黯淡的一面;也有人因緣際會下加入教會,以逛教堂、聽圣樂為興趣,并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

理工大學一年級的內地生王嫻,選擇了在香港做義工,探訪獨居長者。她表示,在家鄉時也曾到當地療養院探望長者,“他們大多數是參加過抗美援朝的退役軍人,講起歷史都很健談。相比之下,香港的老人似乎較內向。”不過在耐心地講“慢速”普通話、使用身體語言或半咸不淡的廣東話的交流中,不少香港老人也向她們慢慢敞開心扉。

王嫻說,以前在家時,若父母談及的話題自己不感興趣,便會顯得不耐煩。但自從成為義工后,她從與香港長者的溝通中有所感悟,“現在會更珍惜與父母共處的時光!”

有人選擇做義工充實生活,亦有人為認識香港社會而加入教會。香港理工大學紡織與制衣學系博士生汪榮華,在武漢念大學時結識了一位韓國留學生,并聽這位韓生說了不少圣經故事,感覺很有趣。后來他赴港深造,想解決語言問題及適應環境,便決定到教會,“我覺得教會應該不會騙人,希望認識一些真心好友”。

主站蜘蛛池模板: 利川市| 五华县| 钟祥市| 平阳县| 荣昌县| 东乌珠穆沁旗| 襄城县| 四川省| 石门县| 合作市| 尼勒克县| 塘沽区| 鹿泉市| 密云县| 涿州市| 双辽市| 锡林郭勒盟| 梁河县| 宁陕县| 眉山市| 确山县| 平潭县| 侯马市| 罗城| 武定县| 阳朔县| 新余市| 康平县| 乐山市| 青龙| 中江县| 吉水县| 原平市| 姚安县| 富裕县| 扶风县| 灵宝市| 庆阳市| 鲁山县| 玉龙| 常德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