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6-14 04:21:35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非謂語動詞練習題,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一、2014-2016年高考英語課標II卷語法填空題語法項目考查
2014年,提示詞給出5個動詞,考查學生變成動名詞,動詞時態,動詞變成形容詞,非謂語動詞包括不定式和現在分詞,主謂一致;此外,提示詞還有形容詞,考查變成副詞;沒有提示詞的部分填的是連詞,介詞和助動詞。
2015年,提示詞給出4個動詞,考查學生動名詞,非謂語動詞包括不定式和過去分詞,動詞時態;此外,提示詞還有形容詞和名詞,考查形容詞變成副詞和名詞,名詞變成形容詞;沒有提示詞的部分填的是連詞,介詞和冠詞。
2016年,提示詞給出5個動詞,考查學生祈使句,主謂一致,不定式,動詞時態以及動詞變成名詞;此外,提示詞還有形容詞和名詞,考查形容詞變成副詞和形容詞的比較級,名詞變成復數;沒有提示詞的部分填的是連詞,介詞和冠詞。
綜上所述,這三年中必考的項目是形容詞變成副詞,非謂語動詞,動詞時態和主謂一致,詞性轉換,介詞和冠詞和連詞;選考的項目是特殊句式包括祈使句,感嘆句和疑問句。考試主要考查單詞拼寫和詞形轉換,還有語法知識綜合運用。考試難度不大,為什么新題型得分率沒有以往的單選題高呢?筆者覺得主要是因為在平時的教學中,教師沒有很好地解決以下幾個問題,沒有做到新題型,新教法。
二、高中英語教學中常見的問題
1.高中詞匯量很大,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沒有指導到位。外研版高中英語教材必修1到選修8一共有大概3000個單詞,課標單詞3500詞,學生掌握這些詞匯很難,不知道哪些詞匯是認知詞匯,哪些是四會詞匯,眉毛胡子一把抓,沒有做到重點突出,有的放矢,所以花了很多精力,英語基礎卻很弱;同時教師沒有將這些詞分類,按照考綱將每個單詞講解透徹,變形清晰,將掌握程度告訴學生。
2.平時講語法沒有整體性,并且練習題和語法填空題脫節。外研版教材把語法項目分成小項目,分配到各個模塊,比如Book 1 Module 1 講的是一般現在時,而Book 1 Module 4講的是現在完成時,并將它與一般過去時對比。這樣的編排方式,讓時態分散到各個模塊,教師講解完后練習題只能配單句填空題,這樣的練習沒有語篇,讓學生的課后練習與新題型脫節,不能做到有針對性地各個擊破,使得語法教學不能很好地為語法填空題服務。
3.學生語篇分析問題能力弱,長難句分析能力弱。學生在做語法題空題時沒有注意上下文的明顯暗示。例如2015?新課標全國Ⅱ68題This cycle 68 (go) day after day:The walls warm up during the day and cool off during the night and are thus always a timely offset(抵消)for the outside temperatures. 如果學生注意冒號后的時態,還有本句時間狀語day after day時態很容易填出來,是一般現在時,可是很多同學不注意語篇,導致失分。
4.?W生平時練習題偏難,比高考題難很多,沒能做到有效的時間做有價值的練習,解決基礎問題。由于新題型才存在3年,可借鑒的高考題少,我們主要看廣東的高考語法填空題難度進行訓練,平時的模擬題難度太大,考的詞匯變形生僻,時態區分度小,時間浪費在了糾結不會考的內容。
鑒于以上的教學中的問題,筆者建議教師在以后的教學中,應用以下的策略,有效地指導學生在新題型中拿高分。
三、高中英語教學中應對策略
1.教師在詞匯教學中有效地指導學生詞匯掌握程度。對于平時的詞匯教學,教師應該根據考綱,告訴學生每個單詞的掌握程度,給出單詞的變形,讓學生把有限的時間花在重要的單詞上,做到有付出有回報;對于一輪復習,我們學校教師編寫了知識清單,每個模塊一張,將單詞分成考綱單詞、變形單詞和核心單詞三個部分,這樣學生做到了“一單在手,全部擁有”。
2.教師在語法教學中系統地處理各個語法點,并及時地鞏固所學內容。鑒于外研版高中英語教材的編寫特點――每個語法項目分散在不同的模塊,教師可以整合幾個模塊的語法,系統地一次性講完這個語法項目;并精選適合高考難度的語法填空題,有精力的教師可以按照本模塊的文章,編寫語法填空題,帶領學生鞏固好所學的內容。
3.教師在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語篇分析能力和長難句的處理能力。在平時的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分析語篇,注意上下文邏輯,時態照應;還有分析長句,有效地指導學生分析長句時減掉枝葉,找出句子主干,注意句子的動詞結構;學生還應該增強對難句子的理解能力,注意上下文邏輯,加強推理能力。
第斯多惠說:“教學藝術的本質不在于傳授的本領,而是在于激勵、喚醒、鼓舞。”高三的學生比其他年級的學生更需要表揚和鼓勵。因而,對進步大的學生,教師要激勵他們再上一層樓,對分數不高的學生要捕捉其閃光點,例如展示書寫相當規范的同學的試卷,朗讀優秀作文或亮點句型。通過講評,充分調動各類學生學習英語的情感意志、興趣愛好等多方面的積極因素,從而實現全面提高英語教學質量的目的。
二、 提高學生舉一反三、融會貫通的能力
每一種題型甚至每一個題目都代表一定的面。因此,在評講時教師不能就題論題,而要力爭引導學生拓展思路,縱橫聯系,由此問題聯想若干相關、相近的其他問題,由此知識點聯系到許多相同、相似的其他知識點。以2010年廣東高考英語語法填空為例, He spit it out, 37 (say) it was awful. 該題考查現在分詞saying作伴隨狀語。但部分考生填了said或to say, 這說明了考生分不清非謂語動詞和謂語動詞,特別是非謂語動詞,包括不定式、現在分詞、過去分詞在句中作狀語的功用和區別。因而了解它們在句中的功用和區別及常考點是非常必要的。所以我把這幾年廣東高考英語中出現的關于非謂語動詞的考查進行了總結和拓展:
1.現在分詞表示主動且表示動作正在進行。例如:
He spit it out, 37 (say) it was awful. 考查現在分詞saying。
2. 過去分詞表示被動且表示動作已經發生或用來描述事物的狀態。例如:
While she was getting me 34 (settle) into a tiny but clean room, the head of the village was tying up his horse to my car to ..., 考查過去分詞settled作賓補。(2007廣東高考英語)
3. 不定式擔當句子狀語。例如:
She wished that he was as easy 32 (please) as her mother. 考查不定式to please用于形容詞后擔當狀語。(2009廣東高考英語)
這樣的講解能提高學生舉一反三、融會貫通的能力,達到做一題、學一法、會一類、通一片的目的。同時也有助于克服目前存在的“題海戰術”的弊端,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
三、 幫助提高學生的審題、解題能力
高考試題中有些題不僅設計巧妙,靈活多變,而且難度較大,一般不會一下子就發現答案。鑒于此,學生必須仔細審題,謹慎解答。只有審出命題人的命題意圖,才能明確作答的方向。以2012年廣州市普通高中畢業班綜合測試(一)為例:
最近,我們以“2012年中學生的春節活動”為題,在368名中學生中進行了一次調查(survey)。以下是調查數據:
很多學生沒有很好審題,結果沒有得到理想的分數。因為他們沒有讀懂命題者是要求考生表達這些內容時能夠:
① 正確使用并列結構、分詞短語、介詞短語等來整合信息。例如,對三個百分數的整合,對兩種感受及原因的并列于整合。
② 正確使用復合句表達建議,比如,賓語從句、狀語從句、同位語從句等。例如: Many students hoped that (or: expressed the hope that) next year they will have less homework and more free time.
經過分析評講后,很多學生在廣州市普通高中畢業班綜合測試(二)中就能很好地審出命題人的命題意圖,作文分數大大提高了。因此,教師要反復研究、分析近三年英語高考試題,把握每道題的考查要點、解題思路和方法,要精心選用與高考試題較接近的練習題或試題進行操練,避免與高考試題在解題思路,難易程度等方面不相符的習題。
四、 使學生明確自己的主要不足和今后復習的方向
評講時,教師要結合有代表性的試題及學生的典型答案,使每個出錯失分的同學,都能從較深層次上推究出自己失誤的原因,明確自己的主要缺陷和今后復習的方向,從而更有針對性地搞好復習。以2012年廣州一模英語第40題為例:
The best title of the passage is .
A. Sweet Memory B. White Handkerchief
C. Abandoned Son D. Leaving Home
學生知道文章的大意,但還是選錯答案,因為他們進入了出題者在這類題的常用的干擾手段的圈套:太泛或以偏概全。經過分析評講后,很多學生意識到出題者常用的干擾手段,從較深層次上推究出自己失誤的原因,明確自己的主要缺陷和今后復習的方向,從而更有針對性地搞好復習。
五、 總結教學經驗,進一步提高教學效果
【關鍵詞】課前準備;課中講評;課后延伸
試卷講評課是非常重要的一種課型。它是用以分析學生考試情況、糾正考試中存在的共性錯誤、彌補教學上的遺漏、幫助學生牢固掌握所學知識、提高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一種課堂教學模式。能不能上好試卷講評課直接關系到英語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很多老師不同程度地忽視課堂講評試卷,認為不需要什么備課,只是把答案對一對,就題論題地講一講而已。一節優秀的試卷講評課,不僅僅是舊知識的歸納和延伸,更應該是搭建好通往新知識學習的堅實的橋梁。下面談談如何上好講評課。
一、課前做好充分準備
1.教師
1試卷分析。親自認真的把試卷做一遍,而不是只把答案抄上。這樣做便于教師熟悉試題考查的內容和知識范圍,掌握各試題所考查的知識點、知識點的分類及在試卷中的分布情況,了解試題的難易度。
2做好分數統計。分數統計除了最高分、最低分、優秀率、及格率和平均分外,重要的是統計試題中每大題的得分率及出錯情況。可由教師自己統計,也可以由學生舉手統計;統計的方法大多是列表格、柱狀圖等。例如:我通常采用的是標記法,即在各大題旁寫上得分率,各小題根據學生出錯情況分別標上星號、叉號或圈點等符號,哪個同學那個小題做得特別好,還可把他的名字注在這個小題旁邊加以表揚。我認為這樣標記簡便而且一目了然。
3分析出錯原因、制定應對措施。對學生出錯多的小題和類型進行分析、調查和自我反思。如:詞匯考查題失分最多,有的學生因讀不懂句意,很多學生想不出所給首字母應填哪個單詞,這是因為學生單詞掌握的不好,應加強單詞的記憶。又如:猜測right一詞的漢意,則是因為教師平時要求的課外閱讀欠缺,學生詞匯涉獵面過窄造成的失誤。
4事先根據講評的內容重點和難點以及學生答題的易錯點擬出練習題,或者將學生的失分率高的知識點重新變換角度設計題目,以做補償或是加強練習。
2.學生
1課前通過查找教材或筆記,進行自主改錯,去除由于粗心、時間不充分而導致的錯誤。
2把弄不明白的題目標號寫到各學習小組的黑板上。
二、課堂講評
1.對本次測試簡要介紹,出示教學目標:
1運用教材,熟練解答測試卷中的相關疑難問題。
2歸納語法知識,掌握做題技巧。
3培養認真、全面的學習態度及互助合作的良好習慣
2.合作探究
以小組為單位,針對黑板上的問題進行相互啟發,相互討論,學生小組中解決不了的問題,再由全班同學進行討論,進行交流。全班還沒有解決好的問題,再由老師進行點撥,重點針對方法、規律的啟發。
在學生討論的過程中,教師要走進學生中間,與學生一起進行探討,并不斷對學生討論過程進行指導,以防止討論走題、或者防止過程中出現無序狀態。避免討論中的蜻蜓點水浮皮潦草現象的發生。可能有些小組合作不起來、或者合作的狀態不好,這時教師應及時進入其中,從鼓勵、參與的角度,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此時的合作學習真正進入狀態。學生討論過程出現的新問題,教師要及時把握,及時引導,及時點撥。對于提出新問題,或者有價值的問題的同學,教師要給予表揚和鼓勵。
3.老師歸類點撥、重點講解。
1講法應靈活多變。
1) 表層點撥,對比學習。如:By the time I got there, the bus _____ already. A. went .B. gone C. has gone? D. had gone 本小題課本有例句,考查的是動詞的過去完成時,答案是D。在學生弄清答案是什么以后,教師可改變題干或預備選項中某個部分,引導學生分析其正確答案是什么。把By the time I got there 去掉,那么答案就成了C。又如:When I got to the cinema, the film_____ for ten minutes.? A. began?? B. had begun C. had been on D. be on也是過去完成時,可與上題又不同,著重考查延續、非延續動詞的使用。若去掉When I got to the cinema ,答案又該是什么呢?
2)深層講解重點錯誤和疏漏,還可以改變原題,引申出相關的知識。如:There are many children____ games in the park. A.to play B. played C. playing D. play 本題考查的是非謂語動詞中的現在分詞作定語。playing修飾前面的名詞 children. Children 與play之間是主謂關系。而如 I like books_____(write) by Lu? Xun. 中books 與write 之間是被動關系,答案就成了written.什么是非謂語動詞?怎么用?學生掌握的比較膚淺, 教師應深入講解,以拓寬學生的知識面。
2教師應引導學生總結正確的解題思路、方法和技巧。所謂“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尤其是講解完形填空與閱讀理解試題時,絕不可逐篇逐題泛泛而講,而應該進行必要的解題指導。書面表達如何寫開頭、結尾,中間內容怎樣分層次;注意日記、書信等的格式。
三、課后延伸,鞏固加強練習
學生課后需要對試卷中暴露出的問題進一步反思、總結和拓展。1要求學生在錯題本上收錄好自己做錯的題目,同時注明正確的答案及做錯原因,以便學生在下次考試前有的放矢,及時復習,真正做到克服疑難。2做相關的練習題以作補償和練習,進一步加強對重難點知識的鞏固、拓展。
在這三年的教學中,感觸很深。因為新課改的目的不只是要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更是要在此基礎上提高學生各方面的能力。這就要求教師在平時的備課和教學環節中更加重視學生能力的培養,也就是說我們要重視教學過程,做到有效教學。
記得在高一新課改的培訓中,聽北京四中的一位老師做報告時他這樣闡述我們的教學過程和教學結果的:學生聽了不等于懂了;懂了不等于會了。這就要求老師不僅要注重自己知識的豐富,言辭的確鑿,還要注意講解的反復,強化鞏固知識的掌握。
英語所要完成的課本教學任務很多,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結束課本內容的教學并且在此基礎上落實所學的內容(這里面包括學生的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以及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合理的安排課程教學是非常重要的。針對高中學生的學習實際和教材的特點,針對于課文內容多,篇幅比較長的一些模塊,我安排布置了一些預習作業,對很多學生來說,閱讀理解是他們難以逾越的難點。新教材的特點是信息量大,文章多。旨在擴大學生的詞匯量和培養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以及向學生輸入大量的文化常識以及各方面的知識。
而課堂容量很有限,這就要求學生不只能在課堂上認真閱讀文章,也要在課下閱讀文章,更重要的是要理解文章,在閱讀和理解的過程中找出對于每個學生來說的難點,以便上課時可以更加有主有次的聽課。即便是這樣,有的時候由于模塊內容較多,就沒有時間完成課下的練習題了。
所以,針對于相應知識點習題訓練,我的主要做法是自己先挑選出課文中會涉及到的知識點,在課堂上重點提示此部分的內容,課下馬上就留這樣的作業甚至是如果課堂上有時間或者內容較難的話會當堂完成,這樣就能保證一部分基礎好的學生的練習以及基礎較差的學生的理解。
通過學生的預習和課下的鞏固復習,在課堂上就可以有的放矢了,即便是成績較差的學生如果認真完成作業的話,也能進一步理解課堂的重難點了。
經過高一到高三的新課程教學,我為下一個三年的教學打下了很好的基礎。在今年將要進行的新高一的英語教學工作中,我要特別注意知識的零散積累和系統化,重視學生基礎知識的落實和詞匯量的累積。
曾經在講解動詞的時候,我就按照這樣的思路,把動詞和句子結構以及它們在句子中的作用和成分按照體系進行復習和講解。并且通過這些講解和聯系有一部分學生已經開始理解并掌握類似的用法了。
最起碼很多學生在做習題和課堂上給予一定提示的時候會考慮這個詞的形式是不是謂語的形式、會不會是非謂語的用法等等。通過不斷的練習,學生們在很多時候已經開始積極的思考了。這就是教學所取得的效果。
英語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技能性學科,在課堂教學中,優化教學過程最根本是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學習過程,學會學習,使他們成為真正的學習主體,由此可見,以學生為主體,以學生的實踐活動為主線,是構建英語課堂教學模式應遵循的最根本的一條原則,是有效教學的基礎。
由于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培養人才的周期遠遠滯后于社會對人才需求規格變化的速度。因此,教育教會學生學會學習,具有較高的學習能力,要比多記幾個單詞或句型重要得多,因為這將受益終生。要想有效學習英語,就要采取科學正確的學習策略,方法及技巧,具備較強的學習能力。
因此,學習英語方法的培養和能力的形成,責無旁貸地成為老師的教學內容之一,只有教得有方,才能學得有法。教法與學法是互相滲透,互相影響,互相促進的雙向關系。
教師在教授時,不折不扣地貫徹學生為主體,以實踐活動為主線的教學原則,把課堂上大量的時間交給學生,引導他們進行大量的自主訓練,并以此為主線構建英語課堂教學的框架結構。從而確保在閱讀、詞匯、語法等方面的有效教學。所以,我認為在英語教學中要注重有效教學,有效教學是教學之本。
關鍵詞: 高三英語 寫作教學 建議
一、高三學生英語寫作中的問題
當前,從高三學生的英語考試看,在寫作上存在諸多問題,包括:對詞未能明確掌握;be動詞及動詞原形連用的情況的較多;動詞短語固定搭配在應用上不夠熟練;句型應用不熟;未能掌握好英語固有表達方式,絕大多數是采取中文思維來表達的;未能準確把握住文章結構及表達順序;缺乏應有的寫作策略,在邏輯處理上不到位。以上問題直接影響高三學生的英語寫作成績提升,進而不利于教學效率的提升。
二、高三英語寫作教學反思
(一)強化英語基礎
英語基礎是提高寫作能力的關鍵。英語屬于結構性語言,有其固定搭配、基礎句型及習慣用語。寫作者應圍繞話題或主題,通過相應的句型、詞匯等邏輯有序地表達自身感受或看法。對于高三學生而言,在英語寫作中出錯是難免的。在高三復習中,應特別重視最基本、最簡單的五個句型的教學,如此可有效避免中式英語的出現,避免寫作思維的生硬遷移[1]。只有嚴格合理應用這五個基本句型,才能夠保證作文的意義完整性。特別是對于英語寫作基礎較差的學生來說,要加強基礎詞匯的記憶,全面掌握并能靈活應用五個基本英語句型,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二)加強書寫練習
書寫、卷面整潔性直接關系到寫作的成績。語言的合理性和準確性是英語寫作中的重要內容,語法和詞匯的應用準確度性是寫作評價的重要參考,拼寫、標點符號的正確應用在一定程度上同樣會影響到整個寫作水平。具體而言,一是書寫方面,即字母、詞匯、語句及標點符號等的正確書寫。二是寫作方面,也就是表達。寫作的第一側重點是寫作的技能及技巧,第二側重點就是思想情感上的表達,寫作中這兩點是統一協調的[2]。書寫技巧不強,字跡潦草,會讓讀者無法看清內容或產生厭煩感,如此直接影響到思想內涵、情感的有效表達。同樣,只追求書寫質量,而寫作內容貧乏,語法、詞匯應用錯誤,同樣也會影響到寫作質量。所以,書寫不佳會影響最終的寫作成績。
(三)加強釋義訓練
在高三階段,教師應當充分重視對學生開展paraphrase訓練,不但要充分抓好寫作課訓練,在聽力課、閱讀課乃至口語課教學中也要進行此項訓練[3]。比如:當前英語閱讀細節題大多數要求學生不但能準確識別某一個信息點,而且應系統有些的理解,這就是paraphrase,原因在于正確答案并非原文中某一句原話,大多數是對原文某一句話的一個paraphrase。
三、提高高三英語寫作教學水平的建議
(一)靈活應用基礎詞匯
在初步練習寫作時,教師應積極引導學生學會運用常用詞匯,即以往學習的詞匯及常用句型,包括初中階段學過的詞匯及句型。比如:Suddenly,a good idea hit me.該句中的“hit”一詞將靈光一現之感充分全面地描繪出來。當達到一定階段,再運用新穎詞匯和復雜句子結構,但是復雜句式應慎重應用。同時,也應引導學生將簡單句轉變為定語從句,將其變為強調句,或應用非謂語動詞短語,即應用復雜句子結構。
(二)寫作練習內容應貼近生活實際
在高三英語寫作教學中,教師倘若可從社會熱點中找尋到和學生實際生活密切相關點并充分利用,就有助于學生了解社會、形成價值觀。比如:在模擬考中關于“光盤行動”的話題寫作,這有助于引導學生逐步養成節約的習慣。但是如片面追求話題的“新”和“熱”,而不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會讓學生去胡編亂造,直接影響培養學生良好正確的寫作習慣。比如:關于奧運會自愿者感受的寫作,學生未能直接參與奧運自愿者工作,因而談不上發表奧運自愿者的感受,所以學生整篇習作都是拼湊、編造的,個人的內心感受如口號一樣毫無實際意義。實際上,教師進行作文練習題材選擇時,可嘗試選取和高三學生生活貼近的話題,如此學生有直接體驗后,就能表達出真情實感。
(三)寫作訓練應多樣化
高三英語寫作訓練方式多種多樣,可指導學生寫隨筆,讓學生自由表達和發揮,如此可真實、全面地反映學生所要表達的問題,讓作文教學更具針對性;也可進行帶答案寫作練習,使學生先自我修改,再讓教師改,如此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性,還可減輕教師負擔。同時可讓學生開展模仿性寫作練習,原因在于語言基礎學習階段要重視模仿,模仿寫作能在短期內提升學生寫作水平,使學生開展真實交際的寫作訓練,這樣可充分激發學生英語寫作興趣和熱情,也可以提升寫作技巧。
參考文獻:
[1]李鈺.高三英語寫作教學反思及策略[J].現代教育科學,2012,9,(05):247-249.
一、確立合理的目標,以積極的心態、飽滿的熱情投入緊張的復習
1、不同層次的學生要面對現實。因為英語學習不是一蹴而就的事,由于種種原因,經過六年的英語學習,現在學生之間的知識差距是客觀存在的。所以,大家在平常學習、月考及每次模擬考試后,不要一味地和成績好的學生比,這樣比較只能是越比越喪氣,越比越沒有信心,越比越想放棄,結果是很難有良好的心態繼續學習。我們每次考完試后要及時總結得失,和自己的過去比,善于發現自己的點滴進步,從而找到自信心,為后續學習尋找動力源泉。
2、復習課本身知識容量大,加之英語語言知識零碎,上課難免枯燥。因此大家需要積極主動地調節心態。人常說“積極的人,像太陽,照到哪里那里亮。消極的人,像月亮,初一十五不一樣。”那么如何調節心態呢?每天早晨起床,先學會對自己微笑,多和同學、朋友說些愉快歡樂的事。早讀課上大聲忘情的朗讀、背誦,使自己的各種神經器官迅速地活躍起來,確保整天都有飽滿的熱情投入學習。課堂上要思維活躍,對老師的提問踴躍回答,勤總結每節課我又學到了什么新知識,又增長了那些能力。而對已經遺忘的或許很多聽不懂的問題就記下來,課后解決。千萬不要因聽不懂的地方太多而影響自己上課的情緒。總之,情緒對人們從事一項活動的影響是十分重要的,大家在今后的復課學習中一定要善于調節情緒,只有在良好的情緒狀態下,你才可能獲得滿意的學習效果。
二、正確認識課本與習題的關系
很多同學在復習進展到這個階段,便認為課本復習已經結束,接下來就該把課本放在一邊,全身心投入對資料的學習和做大量的練習題,這種做法對那些基礎牢固、成績優異的學生也許可行,但大家千萬別忘了,英語是一門語言,語言不是別人怎么教會你,而是你怎樣去練習說它。而我們處于一個幾乎沒有任何英語環境的校園中,要練習張口說英語幾乎就沒有可能。那么我們能夠操練的工具,就只有課本了,課本給我們提供了標準的、地道的英語表達方式和完整的語法體系。如果大家放棄了課本而去大量的做練習,結果只能是見到題目一做就錯,錯了以后繼續做題,周而復始就會陷進“題海”的泥沼中而不能自拔,大量做題對成績的提升作用不會太明顯。我的觀點是:大家不妨給自己制定一個計劃,每天早晨利用10—15分鐘的時間來背誦或者大聲朗讀課文,只有這樣循序漸進,在大量的朗讀、背誦的同時,你的聽力、閱讀及語法、句法知識就會無形地慢慢增長。越是在復習的關鍵時刻越要把課本放在重要位置,大家不知可曾注意過,大家每次做題時遇到的問題、總能在我們學過的課文中找到他的影子,英語中考不會考某一個版本的教材,但每套教材都是在“課標”的指導下編排的,而考試說明又是以課標為依據,所以千變萬化的考查也不會離開課本。因此,同學們千萬不要放松對課本的朗讀背誦。程度好的同學一定要有選擇性地背誦一定數量的課文,這樣才能豐富你的語言素材,從而對提高寫作能力也是至關重要的。
三、重視基礎知識,板塊復習要學會歸納整理
雖然現在的英語考試大多為客觀性試題,并不要求你會寫每一個單詞,但詞匯量的豐富與否卻直接決定了你英語水平的高低,大家對單詞的音、形、義及詞性等都要下大氣力去攻克,特別見一些關鍵詞的詞性,一定要記憶準確,這樣你才會在應對基礎知識、完成句子及寫作這些題型時游刃有余。
其次,在板塊復習時,要學會打包處理。例如:學習名詞時,要把名詞的單數變復數的變化規則和不規則變化,學習動詞時對非謂語動詞的不定式、現在分詞、過去分詞的意義和用法,對謂語動詞的各種形勢變化,要進行對比歸納、歸類記憶。例如:單三形式、過去式、過去分詞、現在分詞等。對于時態和語態也要按老師要求對比歸納去梳理學習。特別是對各種時態的標志詞、結構、以及時態的特殊用法等方面一定要自己動手歸納整理。對形容詞與副詞的用法、形容詞與副詞的轉化、特別是形容詞的比較等級的構成以及比較等級的用法。對于代詞、數詞、介詞、連詞等,也要自己動手歸納整理。我覺得大家不妨先把某一版塊的標題寫下來,然后不供助工具書和筆記,自己憑借自己已有知識進行歸納,然后參照資料看看自己還有哪些地方掌握不到位,然后再補充。通過自己動手整理然后再對比記憶之后,我們對知識的掌握就會更加牢固準確。誠然,英語知識比較零碎,學習起來也很費力,大家一定要下功夫把這一版塊充實起來。
四、要學會錯題歸納
進入二輪復習之后,必然要做習題和模擬考試,做完試題和考完試之后,應該建立自己的錯題集。只有你的錯題集越來越薄,你的知識漏洞才會越來越少,英語能力自然也就提高了。
五、考試中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1、切忌眼高手低
好成績的取得并非看你會做多少難度大的題,而取決于你對基礎知識的掌握程度。因此大家一定要把那些平時讀起來朗朗上口的常見句式要準確無誤地寫下來。避免一看就對,一寫就錯。做題時應先易后難,不要在自己攻不下的地方浪費時間,學會適當的取舍。
2、卷面整潔、書寫規范
3.一定要按要求作答,注意字幕的大小寫和標點符號,從細節入手,仔細認真作答。
六、寫作中應該注意的幾個問題
1、仔細審題,明確要求。
2、確定時態和人稱以及文體。
3、多用常見詞和簡單詞寫,巧用連詞,寧愿寫的內容簡單簡短,也不要為了追求高分而過多地使用復雜句以致出錯。當然,對于程度好的同學則可以使用復雜句來提高作文的檔次。
4、學會回避和變換方式表達。
一、 建立英語錯題集的必要性
在平時的作業和考試中,每個學生或多或少都會發生這樣那樣的錯誤。有些學生可能是單詞不過關,有些可能是短語或固定搭配記憶不清,還有些是某個語法現象完全沒有掌握。雖然不同的學生所犯的錯誤不盡相同,然而通過認真仔細的分析,我們不難看出有些錯誤是大多數甚至全部學生的共性。對于教師來講,這些易考點易錯點就是我們特別要注意的地方。如果教師做到了對易考點易錯點進行反復經常的強調,那么錯誤復現率就會大大降低。正是基于這一點,作為英語教師非常有必要建立教師教學錯題集。
二、 教師如何做錯題集
學生在做錯題集時往往是針對練習題和考試中的錯題一一將其收入自己的錯題集中。這樣的錯題集往往是整理較為及時,但錯題集的有序性不足。與此不同,教師在建立錯題集時強調實用性與有序性兩個基本原則。那么在整理錯題集時怎樣做到這兩大原則呢?我將從下面兩點來說明:
(一)與高考緊密結合,不忘學生實際
高考常考什么,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把握教學大綱的要求,對這一部分知識加以強調。同時也要結合學生在平時的練習及考試來發現學生對這部分知識是否掌握。如果學生對于某部分知識掌握的不好甚至是根本沒有掌握,那么教師就應該把這一知識點的錯題收集起來。在教學過程中就應對這些易考點和易錯點加以強調和加以練習。例如:
1.——What should I wear to attend his wedding party?
——Dress ____ you like.
A.what B.however C.whatever D.how
解析:B。dress sb./oneself,dress不能接sth.作賓語,在本題中dress作不及物動詞。however you like 在句中作方式狀語。
2. The young lady prefers dressing up for a party to ____ by others.
A.be noticed
B.being noticed
C.having been noticed D.have been noticed
解析:A。to be noticed 是不定式短語作目的狀語,而不能理解成prefer doing sth. to doing sth.這個句型結構。
3. ____ the help of experienced career instructors, this type of job-hunting training ____ to be very efficient.
A.By; has proved
B.With; has proved
C.Under; is proving
D.With; is proved
解析:B。本題主要考查固定搭配的識記及動詞的語態。根據help的搭配要求,介詞須用with,從而排除選項A、C;動詞prove表示事物的性質時,為不及物動詞,不用被動形式,于是本題的正確答案為B。
4. —— You can’t imagine ____ fantastic fun web chatting is.
—— Really? But it may cause a lot of trouble sometimes.
A.what B.how C.why D.so
解析:A。本題是在賓語從句中融入了一個感嘆句:what fun! fun 是一個名詞,不是形容詞,很多同學會誤選為how。
5. Time should be made full use of ____.
A. learning English well
B. having learned English well
C .to learn English well
D. learned English well
解析:C。time 是作make full use of短語中介詞of的賓語,to learn English well是不定式短語在句中作目的狀語。很多同學會誤選為A,因為考慮到of介詞后應該用動詞doing的形式。
(二)分門別類的進行整理,作到條理清楚
學生在整理錯題集時可能更強調整理的及時性,而教師在整理錯題集時應更強調分門別類的進行整理,作到條理清楚。我們都知道英語的語言知識分為名詞、冠詞、形容詞、代詞、副詞、介詞、連詞、動詞及動詞詞組、非謂語動詞、動詞時態語態、情態動詞、虛擬語氣、主謂一致、定語從句、名詞性從句、狀語從句、特殊句式以及情景交際等部分。教師在整理重難點知識的時候應該分門別類的進行整理,以便在教學過程中對這些易錯的地方進行強調和反復進行練習。這樣的話學生對這一部分知識就容易掌握一些。下面我對定語從句中易錯題舉例進行說明:
1. Examination compositions, together with most business letters and government reports, are the main situations ____ formal language is used.
A.in which
B.on which C.of which D.for which
解析:A。考查定語從句在語境中的具體運用。先行詞為situation應用介詞in:in the situation
2. That is the only way we can imagine _____the overuse of water in students’ bathrooms.
A. reducing
B. to reduce
C. reduced
D. reduce
解析:B。we can imagine在句中作定語,修飾the only way。做某事的方法是the way to do something, 在本句中to reduce是作后置定語修飾the way。這是我們可以想象的在學生浴室減少過度用水的唯一方法。
3. You can’t imagine how much difficulty we have _____the work.
A. to finish
B .in finishing
C. finished
D finish
解析:B。have difficulty(in)doing something 是固定句型,容易誤選為A 不定式作目的狀語。
4. The number 9.11 is a special number, ____, I think, that will be remembered by the Americans forever.
A.what B.it C.which D.one
解析:D 。one作number的同位語,that will be remembered by the Americans forever是定語從句修飾先行詞one,I think在句中作插入語用。
上面2至4題雖然沒有直接考定語從句,但是句中都有定語從句,當把定語從句和其它知識點結合在一起考查的時候這些題就更容易出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對這個部分進行強調,平時讓學生多練多做,弄清楚為什么。
三、如何利用錯題集
關鍵詞:高中英語;翻譯練習;英漢對比教學
今年是我擔任英語老師的第九個年頭,高三畢業生也送了兩屆。雖然談不上經驗豐富,可是對于外研版的教材也算是駕輕就熟了。2013級的高一新生和每一級的新生差不多,同樣不喜歡老師整天要求他們背單詞、背句子和做練習題。每天都在和學生的“斗智斗勇”中度過,時間倒也過得飛快。轉眼一學期過去了,學生們也漸漸適應了高中的學習節奏,對于我布置的作業也能比較好地完成了。這學期我有意識地讓學生多背、多記,讓他們盡可能地熟悉英語的表達習慣。不過,在最近的翻譯作業中我發現了學生存在的一些問題。
以下是學生的案例:
1.地板上放著一堆堆舊的書、雜志和報紙。(注釋:狀語前置句子用部分倒裝)
學生翻譯:On the floor put/piled/laid some old books, magazines and newspapers.
正確答案:On the floor were put/laid/piled some old books,magazines and newspapers.
2.這個地區雨量充足而那個地區卻很少。(注釋:while 用作連詞表對比)
學生翻譯:This region is enough rains while that region is a little.
正確答案:This region has plenty of /much rain while that one has little.
這兩個句子學生翻譯的都有錯誤,而且是很典型的漢語式錯誤。例如第一句中應用被動語態,而在漢語中這點則不突出,所以我們的學生在主動和被動語態上面容易犯錯;第二句中學生對于系動詞be和實意動詞have(“有”)之間的不同沒有弄清楚,還有對于rain是不可數名詞的使用出現錯誤。
我批完學生的作業后覺得很困惑,這兩個句子都是仿照必修3,Module 2中的重要句子進行仿寫的,而且這些詞語、短語,還有句型也是我們平時著重講解的,大部分學生背誦得非常流利。按說不應該犯這些錯誤。那么,這種現象是怎么造成的呢?
目前中學英語教師在翻譯教學中還存在對該題型的表面模仿和機械操練現象,適量的分類訓練和句型模仿,雖然可以幫助學生提高相應的能力,但很難有針對性地解決問題。高考英語的漢譯英試題主要考查學生對詞匯、語法和句型結構的運用能力。除了考查學生對所學英語基礎知識的掌握程度外,還在一定程度上考查了對中、英兩種語言表達差異的敏感度,考查了學生能否將漢語句子用符合英語習慣的句式表達出來,而不是只考查按字面順序將中英文字對譯。針對這一現象我們該如何解決呢?
對比翻譯是一種常見的翻譯方法,其特點是通過對兩種語言內容、含義和形式的比較,找出兩種語言的表達習慣、內涵和兩種文化的審美觀的不同,相對準確地譯出異域文化中人們容易接受的語言,而整個貌似簡單的翻譯過程,卻是在知識記憶網絡圖的作用下完成的。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有意識地指導學生進行英漢語言結構的對比,引導學生發現英漢表達習慣的不同,以增強他們對英漢語言差異的理性認識,認識到英漢語言除了有相似之處,更有相異之處,引導其自覺探尋并逐步掌握兩種語言相互轉換的基本特點和常用的翻譯技巧。
英、漢屬于不同的語系,“在詞匯的利用率、詞義的穩定性、句子主干的確定、信息重心的安排、邏輯順序的展開、句內關系的體現、句與句之間的關聯等方面,都存在著很大的差異”。教師可在教學中滲透這些差異,使學生充分意識到英語中代詞和被動語態的使用頻率要遠遠高于漢語;英語中多靜態詞,漢語中多動態詞;英語中多抽象表達,漢語中多具體描述等,以便學生掌握英漢兩種語言的特點,在此基礎上掌握漢英互譯的規律,英語中名詞或代詞的單復數、動詞第三人稱單數、時態、虛擬語氣、非謂語動詞等有形態變化,以及冠詞的使用,都是漢語沒有的;反之,漢語的量詞又是英語所沒有的。
任何一種語言的選擇都不是任意、無目的的,翻譯中必須關注目標語的形式。只有完全明白原語的形式,才能忠實地傳達到譯入語中,但在實際翻譯中,由于兩種語言從屬于不同語系、句法和用語習慣等諸多差異,真正完全對等是少見的。我們常把意義的翻譯放在了首位,而形式的翻譯放在了次要位置。翻譯測試除注重測試受試者的語言能力以外,還可在此基礎上“進一步考查受試者的翻譯能力,也就是雙語轉換能力,其中還包括檢查受試者對待和處理兩種文化的態度及能力”。文化的不同必然滲透在各自的語言表達中,導致各自的語言表達形式不同。
針對漢譯英題型,教師應組織有針對性的教學活動,在教學和備考過程中認真思考,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英語聽、說、讀、寫能力。同時,讓學生通過不斷地實踐來掌握翻譯技能。翻譯能力的高低是交際能力的重要體現,學生要做好翻譯,達到良好的交際效果,就必須做到對原語言理解準確、譯語表達地道。傳統的只注重文章理解和語言點講授的教學方法需要做出調整,采用英漢對比教學策略不失為探尋提高學生漢英翻譯水平的捷徑。
綜上所述,翻譯在教學中很重要,在現有教育背景和條件下的英語教學,翻譯有利于增強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翻譯也應被作為一種教學方法和策略貫穿于“聽、說、讀、寫”的英語教學過程中;中英互譯不僅符合英語教學規律,也符合高中階段學生的認識發展的規律。當然在英語教學中,還應根據教學需要,利用其他教學法取長補短,綜合運用,使外語課堂教學更優質、更高效。
參考文獻:
1.張繼龍.上海市高中英語翻譯教學探究.華東師范大學,2010.
2.郭峰.翻譯練習在高中英語教學中的應用研究.漳州師范學院,2012.
3.周獻華.采用英漢對比策略 促進高中英語翻譯教學――以上海市高考英語試題漢譯英題型為例.英語考試研究,2010(10).
4.楊琦.翻譯在英語教學中的作用.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05(5).
關鍵詞:中職;英語;高職考;語法教學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1422(2015)02-0071-03
收稿日期:2014-12-28
作者簡介:古淑娟(1979-),女,東莞市經濟貿易學校中學一級教師。主要研究方向:中職英語教學與理論。(廣東 東莞/523003)
廣東省每年都有3萬多中職學生參加“3+技能課程證書”高職考,以期進入高職院校。以筆者所在地區的中職學校而言,報考高職考的學生在頂崗實習后,僅剩七個月的時間進行語數英三科復習。語法復習是英語科第一輪復習的主要內容。中國學生英語語法能力和英語綜合運用能力呈顯著相關,是近年來語言學研究已肯定的客觀事實。如何提高英語語法復習課的效率,是個值得探討的問題。
一、高職考英語語法考情分析
在廣東省高職考英語考試中,語法單選題分值30分,占總分比例的20%。除了語法單項選擇題,語法知識點的考核還滲透在完形填空、閱讀理解、完成句子等題型中。要在高職考英語考試中取得好成績,考生必須對英語語法有較為系統的掌握。在歷年使用的不同版本的高職考英語復習教材中,語法部分的內容都占了整本教材的70%左右。
二、影響語法復習課效率的因素
輔導中職學生參加高職考,語法復習課是英語科必不可少的一種課堂教學模式。中職學校高三語法復習課主要有兩個矛盾:
第一,內容多,時間緊。語法復習課要圍繞高職考考綱,考綱涵蓋的知識點多,語法題練習量大。要在大約十周時間內將語法知識系統復習,時間非常有限。
第二,學生英語基礎差,知識點落實的難度大、任務重。不少學生對語法一竅不通,語法知識的復習相當程度上是重新學。
教育部職業教育專項研究課題《中等職業教育對學生文化知識水平和學習能力要求的研究》結果表明:就英語而言,38.6%的中職學生沒有達到小學畢業應有的水平,72.4%的中職學生沒有達到初中二年級應有的水平,僅 9.6%學生達到了初二英語優秀水平。為數不少的中職高三學生還不了解英語詞性,不明白時態和語態的使用,更別說劃分句子成分。
要解決以上兩個矛盾,唯一的辦法就是提高語法復習課的課堂效率。但是在現實中,中職高三英語語法復習課往往“費時較多,收效較低”,普遍存在課堂效率低下的問題,究其原因,有兩方面的因素:
(一)教師方面
不少教師復習語法時用題海戰術,只求數量,不講質量,學生試題做得多也錯得多,沒有實質性的提高;一些教師講解語法規則時缺少鮮活的語言實例和解題示范,簡單而機械,學生背了語法規則卻不會解題;有些教師缺乏對復習教材的整體把握和再加工,按照教材照本宣科,造成不同章節內容銜接得不好,知識點瑣碎散亂,不成體系;有些教師語法教學理念陳舊,只講練語法單選題,沒有把語法知識轉化為語篇閱讀能力;有些教師為了講解完大量的語法題,連提問學生的時間也節省,整節課唱獨角戲,課堂參與度低。
(二)學生方面
學生在復習過程中缺乏學習策略,知識鞏固不夠,普遍性出現舊題目重復做錯,原地踏步;部分學生覺得語法復習課枯燥乏味,缺乏興趣,沒有參與到課堂復習中;部分學生學習目的不明確,缺乏語法學習動機。
三、優化語法復習課的策略研究和實踐
雖然教無定法,但有一些方法是具有共性的。下面針對高職考英語語法的具體考情,以及影響語法復習課效率的原因,談談優化語法復習課的策略,以及筆者在課堂上的具體做法。
(一)注重質量, 舉一反三,避免題海戰術
從復習的整體規劃來說,選擇一本質量好的復習教材,緊扣教材進行系統復習是首要原則。根據二語習得語言輸入理論,語言習得的首要因素是語言輸入;提高語言學習的效率首先要保證輸入質量。在整個復習階段,學生最主要的語言輸入材料是復習教材的例句和習題。立足教材,把教材內的題目講透、練熟,才能形成有效輸入。古人云: “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 讓學生掌握解題方法會事半功倍。如果教材內的題目理解不透徹又不斷復習課外的語法練習題,雖然數量多但成效甚微。而在講評教材外的模擬試題時,要有意識地聯系課本內相似的例題,喚起學生的注意, 激活他們的習得狀態, 促使學生觸類旁通,產生知識的正遷移作用。比如,評講2012年廣東省高職考試題第26題:
They were made from morning till night.
A.work B.working
C.worked D.to work
可以聯系教材《語法專項訓練》P72例題19作比較。
A welldressed lady was seen a shop just now.
A.to go intoB.go into
C.to go inD.to arrive
(二)注重實例,精講多練,避免重規則講解、少實例運用
第二語言習得研究發現,“語法形式―功能的掌握是一個緩慢的過程,就像其它技能的掌握一樣,需要成千上萬小時的操練,這種長時間的操練不是幾條陳述性的規則所能取代的。”所以,語法復習課要多提供語言實例和習題操練,使規則具體化、形象化。練習時多選用高考真題,增加學生的實戰經驗。舉例時要選取易于記憶的典型實例。比如,講解“不定代詞被形容詞修飾時,形容詞要放在不定代詞之后”這一規則,筆者展示了這樣的例句。
例句1:I would like to eat something sweet and something cold.
例句2:A bride on her wedding day should wear something new, something blue, something borrowed and something old.
句子朗朗上口,學生記得快且記得牢固。
(三)加工教材,系統講解,避免語法知識支離破碎
語法內容零碎繁多,難以記憶,復習時要注意系統性。語法復習課要起到提綱挈領的作用,使學生經過一輪復習后能形成完整的語法知識結構體系,從而在解題時能信手拈來。絕大多數的語言學研究者都指出, 在語言學習過程中存在著一種具有次序性質的規律,語法習得的次序是一種客觀存在。但目前對習得次序的了解還不足以整理出一套系統完整的語法習得次序過程,因此,一般的英語教材的語法次序具有一定的隨意性。比如,在復習名詞、代詞、形容詞、副詞等章節的內容時,筆者發現很多學生對語法規則中提到的謂語、定語、狀語還處于概念不清的狀態;而“句子成分與結構”的內容被編排在教材后面的章節。如果照本宣科,按教材編排順序逐一授課,實際效果不好。筆者的做法是,把“句子成分與結構”的語法專題放在復習的第一課,接下來才是各種詞類的專題復習。根據語法習得次序的理論,筆者認為,教師有必要根據學生實際需要對語法復習教材進行再加工,整合知識點,調整章節授課次序,使各章節知識點緊密銜接,順應學習者的習得規律。
此外,筆者在講評練習題時,也通常不按題號順序講評。備課時先分析各個題目的知識點,再按題目涉及的知識點來分類講評,這樣效果會好得多。有時需要把涉及同類語法知識點的習題集中在一起講評,便于歸納總結;有時需要把“貌似相同,但本質大相徑庭”的題目集中講評,便于對比區分。通過這樣的分類講評,可以達到前后對比、融會貫通的效果。比如,在復習動詞時態這一章時,為了方便學生體會、區分不同時態的運用,筆者把課本里的習題制作成多媒體課件,打亂題號順序,按題目涉及的知識點進行分類歸納,同類題目集中講評。像下面三道題都涉及過去完成時的知識點,便集中在一起講解:
46.Most of the work by the time we got there.
A.was doneB.have been done
C.has been doneD.had been done
54.Mary’s mother said she David for three years.
A.has married toB.has married with
C.has been married toD.had been married to
60.When Jack arrived he learned Mary for almost an hour.
A.had goneB.had set off
C.had leftD.had been away
(四)結合語篇,發展能力,避免只做單句練習
近年來,語言學家呼吁結束以句子為單位的語法教學模式,因為語法結構更多地與語篇結構相連。以語篇為基礎的語法教學更能促進學習者建立形式與意義的連接。在以句子為單位的語法教學模式下,學生缺乏用語法知識分析語篇句子結構的能力,導致不少學生做閱讀題時畏懼長的句子,抱怨“單詞全部認識,句子卻不明白”。所以,語法復習課除了講練單項選擇題,還要結合語篇教授,引導學生靈活運用語法知識,分析句子的結構,發展閱讀理解能力。在復習動詞非謂語形式、名詞性從句、定語從句等章節內容時,筆者曾提供語篇嘗試讓學生分析句子結構,達到了預期效果。例如:
One way to overcome “butterflies in the stomach”is to note ││②that interviewers want to hire people│││③ who have something to offer their company.
(主語部分)
(表語部分)
該例句本來是一個內容和形式都頗為復雜的長句,筆者引導學生把句子分為三個層次,賓語從句在第二層,定語從句在第三層。先分層理解各部分意思,再縱覽整句話。由于語法結構的提示,句子變得簡明易懂了。類似的長句在閱讀中經常遇到,學生如果能多練習運用語法知識分析長句,語法知識的掌握和閱讀能力的發展就會相互促進。
(五)科學重復,克服遺忘,避免錯誤復現
有研究者調查發現,超過 40%的高中生認為語法習得過程中最大的困難是記憶語法規則,其次是學會實際應用和做語法題。語言知識只有被學習者理解吸收才能進入大腦長期記憶, 才能起到催化語言習得的作用;能被吸收的語言知識在語言輸入中必須有足夠的重復率和突顯性。根據心理學上艾賓浩斯遺忘曲線所揭示的規律,凡是理解了的知識,就能記得迅速、全面而牢固;大腦遺忘的過程“先快后慢”,復習有助于保持記憶。做錯的題目反映出學生沒有理解或被遺忘的知識點,因此,語法復習課要安排若干時間重復和凸顯錯題,每節課都要堅持,這比花費所有時間講評新題目要好。因為從學生練習、考試的情況來看,“一錯再錯,原地踏步”是普遍性問題。解決這一問題,筆者的具體做法如下:
第一,教師總結普遍性的錯誤,安排合理的時間間隔在課堂內復習錯題;
第二,學生各自建立一個錯題本,登記錯題,教師給學生個別輔導時檢查是否理解了錯題本登記的題目;
第三,抓住重點,重要考點經常重復鞏固。
教師可以通過查閱、分析學生的試卷找出錯誤率高的題目;還可以在課堂上讓答案正確的學生舉手,以此方式統計各道題的錯誤率,明確哪些內容需要重復鞏固,有的放矢。
(六)加強互動,激發興趣,避免枯燥乏味
語言學研究表明,學習者自身的英語語法學習動機、情感、態度、學習策略和學習方法等差異是影響語法習得速度和效率的主要因素。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和內因,教師只是外因。因此,要提高語法復習課效率,必須以學生為主體,充分考慮學生的語言能力差異、語法學習動機、語法學習態度等因素,盡量增加師生互動、交流的機會,讓學生質疑、答問、討論而不只是聆聽。
設計語法復習課的互動形式,可以借鑒電視臺知識競賽類節目。筆者最常用的是小組競賽形式,小組輪流答題之后加一到兩道搶答題。比賽程序簡單,易于控制課堂秩序,學生參與積極性高,機會均等。
第二種形式是引導學生“猜答案”, 給學生表述自己思維過程的機會。學生各抒己見;教師則認真聆聽,留住懸念,最后在全班同學急切的期待的目光中才慢條斯理地把答案公布。
第三種形式是“翻書比賽”。在談及之前學過的某個語法知識點時,讓學生從教材中找出相關的例題和重點例句,比賽誰最快查找到相關資料。學生對“翻書比賽”非常踴躍。在這樣的氛圍中講題目,學生對題目的印象非常深刻。
綜上所述,教師一定要優化課堂復習策略,提高語法復習課的效率,幫助學生全面系統地掌握語法知識。只要復習方法得當,相信我們肯定會帶領考生越過語法這個難關,提高語言綜合運用能力,取得理想的成績。
參考文獻:
[1]戴煒棟,陳莉萍.二語語法教學理論綜述[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5(2):92-99.
[2]牛強,王亞芳.論將語法知識轉化為語法能力的外語學習策略[J].江蘇外語教學研究,2007(1):5-11.
一、制定目標,分段實施
根據學情,首先制定出切實可行的復習計劃和目標,并嚴格按目標分三段實施。
第一,夯實基礎,穩中求進
近年來高考英語逐漸側重于語言能力的考查,對語言知識的直接考查相對減少了。因此,在復習過程中,我們首先要鞏固各項基礎知識,同時通過不斷的語言練習,掌握一定的技巧。在此基礎上,再通過科學系統的訓練,發展能力,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要抓好基礎題,因為無論怎么考,基礎的東西都是最重要的。英語高考更不例外。我們要努力做到保證拿到基礎題的分,力爭難題的分。基礎題不丟分,就保證了考試不會失敗。
第二,突破專題,化簡難題
專項強化訓練的目的就是巧學、巧練、巧解,形成較強的英語運用能力。如果能對聽力、單選、完形、閱讀和寫作等逐一進行充分有效的訓練,弄清每部分的重點和難點,再輔以有針對性和有啟發性的練習,我們在這一階段將有一個質的飛躍,無論是在知識的儲備上,還是答題技巧上都將有很大提高。同時在這一階段,要以閱讀為主線,全面發展綜合素質,要注意每天保證一定的量。要精讀與泛讀相結合,有的文章要仔細看,有的則只求了解故事大意即可。要逐步熟悉語言運用中的難點,如長句的結構分析、后置定語、非謂語動詞的含義、關聯詞語的使用,以及經常出現的省略、替代和跳躍等。同時還要學會觀察、分析、想象和綜合,學會合乎邏輯的推理判斷。高考對實際運用英語的能力要求很高,要求考生限時閱讀各種體裁的材料,其中有說明文、記敘文、對話、議論文、書信、便條、通知、廣告詞。只有抓好分類訓練,才能在高考中以不變應萬變。 在保證一定量的基礎上,再練習書面表達、任務型閱讀和單項填空等。不少同學對單項填空情有獨鐘,花費大量時間鉆研總結,這個方向其實不對。
第三,適當模擬,知己知彼
考生如想在高考前夕找到良好的語言知識感覺和運用能力感覺就必須回歸基礎,整理鞏固基礎知識,用最充實、最滿意的感覺來增強自己的自信心。同時,利用這段時間試著做近幾年的高考題,仿真模擬題,學會找出每道題的切入點,從中總結命題利益和命題手法。高考臨近,根據自己的具體情況把握中檔、低檔題,這對我們取得高分是非常有利的。大家普遍都有這樣的感覺:很多題目“一看就會,一做就錯”。造成這種現象的根本原因在于對基礎知識的掌握不牢固。這時,復習的重點要放在查漏補缺上。將做過的試卷整理后,建立錯題檔案,彌補知識漏洞,進行強化記憶和訓練。所以在復習中,一定要結合實際情況安排練習的難度。如果水平不是很高,就一定要以練習基礎題為主,不要嫌容易,不要跟別人攀比。要把基礎詞匯、基本句型弄扎實,要做到懂、會、熟,越臨近高考越要降低難度。因為此時由于時間有限,再使自己的能力攀上一個新的高峰已不可能,而把易錯但比較容易的題弄明白、弄準確則完全可以辦得到。
二、尋找規律,巧解單選
高三英語考前復習一般根據高考題型進行。最重要的也是決定整個考試成敗的題型是單項選擇。雖然高考題型朝著新穎性變化,但是還是逃脫不開考查語言基礎的三個方面,即英語語法知識、對近義詞或習慣用語的辨析、日常交際用語。而這三個方面各有其內在規律,因此只要我們了解了這些規律,掌握這些規律,就能逐漸形成答好單項填空題的解題技巧。要想既快又準地做好單選題,必須具備下列技巧:
1.找出題干中的關鍵詞或關鍵符號,它具有提示信息的作用。如時間、地點、關聯詞、轉折詞等;
2.把倒裝式、強調式或疑問式的題干還原為陳述句,再選就容易多了;
3.對于難度較大的題,一時不知道選哪一個。這時要逐個試填,最后,選取組成最好語境的選項。
4.根據句意,把選項分組歸類,縮小范圍,提高做題的速度和準確性。
5.補全口語中常常被省略的成分,答案就會一目了然。例如:
―What do you think made Mary so upset?
― her new bike.
A. As she lostB. Lost
C. LosingD. Because of losing
解析:將答句補全,就是 her new bike made Mary so upset,顯然,只能選C,用動名詞短語作主語。
6. 刪除起干擾作用的定語從句、介詞短語或插入語,如將I think / suppose / believe, do you think / suppose / believe, you know, of course等刪除,從而更容易地選出正確答案。例如:
It is the ability to do the job matters, not where you come from or what you are.
A. oneB. that
C. whatD. it
解析:去掉題干中的It is not where you come from or what you are,題干即為一個簡單句:The ability to do the job matters. 把主語The ability 放在強調結構中,即變為題干,顯然最佳答案為B。
三、跳出陷阱,排除干擾
所謂陷阱題,顧名思義,即是命題人制造的陷阱,也是我們同學最容易出錯的題。隨著高考英語單項選擇題部分越來越朝著考查學生英語能力這一方向發展,高考英語試卷中的陷阱題也越來越多。這些題常常利用學生熟悉的句型結構,或者一些固定的搭配等來設置陷阱迷惑大家,使考生不知不覺中選錯了答案。在平時做題的過程中常常有這樣的現象:有些題目看起來似曾相識,他們從原有的知識經驗出發,機械地套用老方法,按某種固定的思路去思考問題,輕而易舉地得出 “正確答案”,結果往往發現自己錯了。導致考生誤入了命題者所設置的“陷阱”中的原因大致有三。
1.定向思維,落入陷阱
定向思維是指人們在長期的思維過程中所形成的一種固定的思維習慣和模式。高中三年,大家都做了不計其數的練習題,特別是單項選擇題。所以,很多同學都形成了對于題目的思維定勢。而命題人卻恰恰運用了這一點命出一些題目了,致使很多考生落入陷阱中。例如:Isnt it time you got down to the papers?
A. markB. be marked
C. being markedD. marking
【誤選解密】 誤選A。to在學生的記憶中,經常是不定式的符號,不定式加動詞原形,考生牢記心中,認為答案選擇A理所當然。但是,這里to卻是一個介詞,get down to doing sth.固定搭配,意為“開始認真對待某事”。所以答案應該是選擇D。
【跳出陷阱】 考生在做題時,遇到像to這樣既能做不定式又能做介詞的詞時,要多留一個心眼,多進行一些考慮,不要一看答案就很快地選擇,根本不做任何的分析。
又如:A poet and artist coming to speak to us about Chinese literature and painting tomorrow afternoon.
A. isB. are
C. wasD. were
【誤選解密】 誤選B。許多考生看到and后,想肯定不是一個人,所以答案B感覺很正確,其實在這里a poet and artist只是代表一個人,這個人既是詩人又是藝術家,謂語動詞應用單數,如果將句子改成a poet and an artist那么答案就應該選擇B了。
【跳出陷阱】 考生做題時,一定要仔細觀察題目,切忌感覺這些題目都做過很多遍了,僅憑定向思維去做題。
2.母語思維,誤入陷阱
由于我們的母語是中文,所以大家潛意識里會用中文的思維去思考英語中的問題,將中國人的生活方式強加于外國人。這就是大家在做題的時候受到了中文思維的影響。例如:
―Im dead tired. I cant walk any farther, Jenny.
―, Tommy. You can do it!
A. No problemB. No hurry
C. Come onD. Thats OK
【誤選解密】 誤選B、D。為什么會選擇B和D,因為這是我們中國人的習慣說法。我太累了,走不動了。沒關系,別急,你能行的。把B、D選項套入句子中,很舒服。但外國人一般是不會這么講的。根據外國人的文化習慣,一般會給予你鼓勵,鼓勵你繼續做下去,所以應該用come on。意思是,加油!你一定能行的。
【跳出陷阱】 不要用中國人的交流方式去想英國人的交流方式,在平時復習中,記住一些中英文化區別帶來的特定的情景。做題的時候要考慮一下,這些情景是不是中西文化的差異。
3.忽視標點,跌入陷阱
標點符號是一個我們都不重視的環節。在讀題時,一般不會有學生太多地去注意標點符號。最常見的問題是“問號”,這是過去高考中常考的。而現在高考中越來越多的題目與標點符號有關,不光出現在單項選擇中,其他題型中也會出現。例如:
Mary, here―everybody else, stay where you are.
A. comeB. comes
C. to comeD. coming
一、英語學習中的情感及目標
英語學習中的情感是指學習者對英語和英語使用所持的態度、對本族語與外語的關系以及本族文化與所學語言國文化關系的看法。良好的情感功能能直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直接促進學生的智能發展,有利于學生創造能力的發展。從素質教育方面來看,教學有兩方面的任務:一是傳授知識,訓練技能,發展智力;二是培養學生良好的情感因素。二者缺一不可。由此可見,記憶、思維和情緒等情感因素參與了教學的整個過程,同樣對英語教學效率有著直接的影響。
1.情感對記憶的影響
我們知道記憶力與人的情緒狀態密切相關,然而情感又是情緒的本質內容。如果學生萎靡不振,毫無興趣地學習材料,那么記憶的效果就要差得多;但是如果學生對之有好感、熱愛的事物就能牢固地保持在他們的記憶中。因此,記憶是在學生心情歡樂時獲得的,如果在歡樂狀態中進行回憶,大都比較容易回想起來,但如果在憂傷的心能情下回憶,回憶成績明顯較差。
2.情感對思維的影響
思維可以幫助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幫助他們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而情感對思維過程及其效果的影響十分明顯。教師在課堂上要飽含感情并通過自己健康向上的感情去感染學生,使他們從中受到鼓舞和鞭策,調動其思維積極性。還要注意在課內或課外造成輕松、愉快、平靜和諧的環境,這樣有利學生訓練思維的靈活性和敏捷性。在做口、筆頭練習題時,教師應先讓學生思考怎樣解題,然后在給予提示和幫助,這樣更有利啟發學生的思維。再如,作為高三學生接觸和感知課文中出現的v\|ing形式、過去分詞和不定式等非謂語形式,感到迷惑,這時教師應利用初中教過的有關動詞詞形變化和句子成分的知識加以引導,逐步歸納,讓學生自己分析和實踐練習,理解和掌握這些語法的用法及各自的功能。然后學生進行分析、綜合、概括。在這樣的過程中,教師不可一股腦兒地把知識灌給學生,而應誘導,鼓勵學生自己、思考和發現問題,這是培養學生獨立創造性思維的重要方法。
二、情感英語教學策略
通過多年的教育、教學摸索,筆者認為以下幾點情感教學法對提高英語素質教育教學效率有事半功倍的作用。
1.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
在課堂教學中,不僅有師生之間知識信息的傳遞,更有師生之間情感的交流。因為形成了師生交融的和諧氣氛,才能使學生進入最佳的學習狀態。作為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自身的情感起著很重要的作用。因為教師的情緒狀態對學生的認知和師生關系會產生很大的影響。
2.多樣化的教學手段
多樣化的教學手段、新穎活潑的形式、有趣而且有意義的內容對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增強學習動機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那么利用多媒體教學來激發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是我們常采用的一種教學手段。其次,使用情景教學:引用學生較為熟悉或能夠理解的生活實例,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設計教學情景,從而豐富和激活背景知識,促使學生運用已學知識,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這個過程既可以為新知識的學習作鋪墊,降低學習新知識的難度,也可以將新知識直接置于情景中進行教學,使學生更直接、主動地進行語言學習活動。但必須做到:①設置問題情景的原則不束縛學生的思維范圍,帶有誘導學生質疑的功能,以便達到學生自主學習的目的。②可設計預測性問題。預測指在閱讀前讓學生觀察插圖、看課文標題及課文出處、寫作時間、開頭與結尾,根據獲得的信息預測課文內容,這容易造成“懸念”,從而激發學生的閱讀愿望,很快將學生帶入情景,以順利進行課文教學。
3.實施層次目標教學
在英語學習過程中,盡管學生有正確的學習動機和學習態度,但是由于每個學生的性格氣質知識和智力的水平均是不相等的,這就要求教師要針對個體差異因材施教鼓勵學生樹立自信心,幫助他們使用有效的學習策略;因而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在備課時,就要注意自己的教案是否適應各種性格的學生。在課堂上設置問題時要根據提問的問題的難易程度提問不同水平的學生,盡可能做到讓不同層次不同性格的學生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從而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
4.組織交流討論,形成合作學習氛圍
關鍵詞:高職院校 專業英語教學 課程改革 認知策略
引言
在當今經濟全球化、國際交流的步伐日益加快的高科技時代,中國經濟正與世界經濟全面接軌。高職院校的畢業生如果能夠有效地運用專業外語在相關專業領域進行實際交流,這是企業迫切期盼的。為順應時代要求,高職院校必須加強對專業英語教學的重視,培養一批既具有專業技能又有英語交流能力的高素質人才。
高等職業教育的培養目標,是培養應用型專業技術人才,知識結構以夠用為標準,教育教學的實施以強化應用為重點,緊密聯系工作崗位的實際,突出針對性和實用性,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1]。為了適應專業外語人才培養的需要,必須對現有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教材等進行改革,在教學思想上有新的突破。因此,要加強對專業英語教學理論的研究,促進專業英語教學改革,并利用現代化的教學設備,提高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提高人才培養的質量。
一、專業英語的教學特點及教學策略
專業英語是專門用途英語(english for special purpose, esp)的簡稱,又稱專業科技英語,它是基礎英語向專業應用的過渡,是一門語言應用與專業知識緊密結合的課程,宗旨是讓學生學會在專業領域中運用英語進行交流。
專業英語教學是訓練學生如何使用英語這一工具,有效獲得專業知識,有效用英語進行與專業相關的活動,強調英語的功能性和交流性。因此,專業英語的教學重點應放在專業詞匯量的擴大、技術術語和篇章結構的分析上,讓學生掌握一定的專業英語翻譯技巧并具備用英文來處理本專業業務資料的能力[2],真正做到學以致用。
(一)注重專業英語詞匯的特點
根據英語構詞法中的詞素分類,專業英語中的生詞分成兩類——絕對生詞和相對生詞。前者是自由詞素(freemorpheme),即詞素本身具有完整意義,缺乏構詞規律;后者指通過構詞法,由詞根和詞綴組合成的粘附詞素(boundmorpheme)。據此,專業英語中的生詞可以采取不同的認知策略。
1.絕對生詞處理方法
當“apron(拖板箱)、turret(轉塔刀架)、oxyacetylene(乙炔焰)、plasma(等離子)”這樣的“絕對生詞”出現在文章中的時候,這些詞從詞性角度來說以名詞居多,在教學中讓學生直接查出來,了解其在句中的含義,不需要花更多時間去解釋。
2.相對生詞處理方法
與絕對生詞相比,相對生詞無論是數量,還是實際意義都更重要一些,它們的詞性較豐富,構詞方式具有一定規律性,往往與學過的單詞有密切的聯系。如果學生能掌握一定的構詞法知識,就能很好地處理閱讀中較多的相對生詞了。
英語構詞有六種方式:派生(derivation),復合(compounding),混成(blending)、縮略(shortening)、借用(loanword)、轉化(conversion),在專業英語中使用非常普遍。例如,由onduct(傳導)一詞派生出conductor(導體),conductive(導電的),conductivity(導電性)等詞。由system+call,mechanical+eletronic分別構成了混成詞syscall(系統調用)和mechatronics(機電一體化)。專業英語中的重構詞多,詞匯往往比較長,但詞義比較單一。縮略詞在專業英語中也是掌握的重點:如機械中cad、cam、capp等。
(二)注重專業英語篇章結構的分析、句子的特點和翻譯訓練
導致學生閱讀專業文章時出現障礙的,除了生詞之外,另一個原因就是缺乏對篇章的把握。因此,教師應教會他們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及閱讀策略——結構型閱讀法就是其中之一。該方法認為,所有文字材料都是作者對本人思想觀點加以結構化編排組織的結果,因此,讀者的首要任務就是弄清材料的框架。具體步驟包括:確定主題,帶著問題繼續閱讀,借助作者寫作安排和文章結構特點閱讀三步。首先,確定主題。主題以出現在首段或段落的首句居多。例:the milling
machine is a machine that removes metal from the work with a revolving milling cutter as the work is fed against itt。出現在文章的首段首句,表明這篇文章的主題應該是介紹銑的操作。其次,在確定主題后,讀者應帶著一些問題繼續閱讀,使大腦在接受信息的同時,不斷對信息進行加工處理。最后,借助作者寫作安排和文章結構特點閱讀。閱讀時注重專業英語句子的特點,即復雜長句多,非謂語動詞多,被動語態多,詞性轉換多。
英語的翻譯有8種基本方法,即:重譯法、增譯法、減譯法、詞類轉移法、詞序調整法、正說反譯、反說正譯法、分譯法、語態變換法。筆者認為,專業英語教學的主要目的是獲取信息,就是要專業、精確和客觀。因此,專業英語的翻譯,應在基本方法訓練的基礎上,分步驟進行:
第一步,分析句中的主要詞匯,尤其是詞義比較專業的詞匯。
第二步,找出句子的主要成分,選擇合適的翻譯方法。
第三步,初步翻譯,這一步可對句子的通順及語言的專業色彩不作要求。
第四步,指導翻譯,這一步要求運用所學的語言及專業知識,使句子通順、通俗并符合專業表達。
二、高職專業英語教學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
高職院校普遍對專業英語教學重視不夠。我校把專業英語課程設為選修課,在第五學期開設,目前沒有統一的具體要求,教材、教學內容、教學方式和考試標準基本上處于專業教研室各自為政的狀態,專業英語教師嚴重不足。
(一)教材質量不高,教材選用隨意,與專業英語培養目標脫節
目前國內缺乏成熟的系列化專業英語教材。專業英語教材的內容大多來自國外原版教材及某些外文刊物,內容單調陳舊,而且有些文章偏難、脫離實際需要,難以保證教材質量。此外,缺乏教學輔助材料,特別是練習使用的磁帶、錄像帶等音像資料和自我學習與訓練使用的教學軟件。
(二)師資配備不足,師資隊伍參差不齊,專業英語教學水平亟待提高
我校專業英語教學由專業教師承擔。專業教師的英語水平參差不齊,許多教師英語語言能力較弱,加之對專業英語課程的重視不夠、課時少、任課教師選擇隨意性大、師資隊伍極不穩定,使教學質量難以提高。
(三)教學模式滯后,教學方法單一
專業英語教學主要有以下幾種形式:行業方面的英文文章+課文逐字逐句譯中文;閱讀+寫作;翻譯+寫作。教學方法基本上是“一言堂”,“填鴨式”。
三、提高專業英語教學質量的措施和建議
(一)重視專業英語教材建設,精選教學內容
專業英語教學內容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它直接關系到學生的興趣和積極性。教材內容既要有學生在崗位工作中所必須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又要以“必需”和“夠用”為度,其廣度和深度要適中,要有職業導向性[3]。因此,在教材編寫前需要對行業需求調研,充分了解用人單位對職業崗位所需的英語專業能力要求。在選擇或編寫專業英語教材時,應考慮到以下問題。
1.專業英語與基礎英語相銜接
由淺入深,循序漸進,注意基礎英語到專業英語的過渡。在開始專業內容之前,應先介紹專業英語與基礎英語的關系、專業英語的特點(語法特點、詞匯特點、語言特點、結構特點等)等內容,承上啟下,平緩過渡,可以解除學生對專業英語的畏難情緒。
2.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相協調
由于高職教育培養的是應用型人才,強調的是知識應用能力的培養,因此,應增加一定比例的實踐教學。例如,在機電英語中可以增加設備使用操作和安裝調試的實踐教學。同時注意和專業課的協調性,結合所學的專業知識學習專業英語,學生的學習興趣會倍增,效果會更加顯著。
3.教材內容的時代性、多樣性
教材素材應盡量采用原版內容,專業知識內容不必太深,做到圖文并茂,增強形象感。盡量做到圖上部件與單詞或詞組相對應,操作步驟在圖上得以標出。
教材內容既要注意基礎內容,又要考慮到高新技術,應該反映最新技術的發展。同時注意形式的多樣性和廣泛性,除了專業文獻以外,還應選擇一些涉外活動中常遇到的文體,如合同、廣告、標書等,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和應用能力。
4.教材編寫
由于專業英語不是專業課,因此,不必每一個專業編寫一套教材,可按學科大類來編寫
,內容不必太深,專業性不宜太強,但語言上要有代表性,其目的是讓學生掌握這個專業方面的常用詞匯和一般科技文章的句法結構和表達方式,知道他所熟悉的某公式、某技術工藝流程是怎樣用英語來表達的。練習編寫不僅要有專業知識的問答題,更要有英漢翻譯和摘要寫作等語言練習題。這項工作單靠專業課教師或英語教師是難以完成的,必須在學校領導下成立編寫組,由英語教師負責基礎知識的編寫和教材體系的統一,由專業教師負責提供專業文章和實踐性教學內容題材,才能完成。
(二)重視師資隊伍建設,提高教學水平
教師在教學中占主導地位,高水平的師資隊伍是高質量教學效果的保證。眾所周知,合格的高職專業英語教師奇缺。建議學校加大師資培養力度,特別是在中青年教師中培養一批專業知識廣博、英語能力強、教學基本功扎實的骨干教師,擔當專業英語教學以及探索專業英語教學內容、方法與規律[4]。可以采取下列辦法。
1.安排教師進修:定期地派出學習,進行校際間的交流,不斷提高業務素質。
2.在教學過程中,可成立由英語教師和專業課教師共同組成的專業英語教學協作組,交流經驗,解決疑難,進行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研討,以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
3.專業英語教師不能隨意指定,要固定崗位,固定人選,利于教師積累專業英語教學經驗,提高專業英語教學水平。
(三)改進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教學是否能取得好的效果,教學方法是關鍵。首先,在教學方法上,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采取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和自信心。
嘗試任務型教學模式(task-based approach)——這是一種建立在“建構主義”(constructivism)理論基礎上的教學法[6]。這種理論認為,學生知識的獲得主要不是靠教師傳授,而是學習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師和學習伙伴)的幫助,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料獲得。其原則是:學生的學習活動與任務或問題相結合,創建真實的教學環境,讓學生帶著真實的任務去學習,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擁有學習的主動權,教師能動地引導和激勵,使學生真正掌握所學內容,并通過任務舉一反三。任務型教學是指根據實際需要確定語言學習任務,由學生圍繞這一任務制訂計劃并通過自己的努力去實現計劃、完成任務。具體地講,它以學生為中心,以任務為動力、手段和目標,學生在實踐中運用已有的知識、技能,獲得新知識和提高技能。
第二,采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模式。將文字、圖表、動畫、現場施工工藝錄像剪輯等信息呈現給學生,如在講“淬火”這一單詞前,播放預先剪輯好的淬火視頻。視頻中用英文介紹了淬火的概念,并演示了淬火的過程。播放視頻不能太長,一分鐘左右即可,這樣,學生不會覺得太難。這種教學手段形象、生動、直觀、信息量大,使學生在視覺和聽覺上受到直接的刺激,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教學效率,增強學生對所學內容的理解,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這也是彌補專業課教師口語表達能力不足,提高學生聽、說能力的一個很好的途徑。
第三,通過專業英語課外閱讀使學生了解本專業的知識前沿,擴充學生的知識面,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增強學生的就業競爭力。專業英語課外閱讀筆者采用元認知策略,在教學實踐中效果較好,并得到了學生的認可。元認知策略包括制訂學習計劃、確定目標、自我監控學習過程、問題討論、尋求幫助、查詢資料和對學習效果、活動中表現以及策略運用的評估。如計劃確定,是按照學生英語閱讀能力強弱平均分成若干小組(每小組都包括各個層次的學生),并分別制訂個人計劃和小組計劃。最初,教師可以推薦學生閱讀比較通俗易懂、生詞量在8%以內的文章并鼓勵學生到互聯網中搜集課文的補充材料,既有助于消化知識,又能使課堂得到延伸。再如自我監控,最初的自我監控可以擴大為小組內部監控,程度好的學生監督并幫助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待形成良好的學習氣氛和習慣后再改為自我監控。
結語
改變傳統的教師單向型教學為互動教學、情景教學、實踐教學、討論式教學,讓它們并存于課堂。教學有法,但無定法。總之,我們教師在進行專業英語的教學過程中,要依據教學的具體目的和任務,依據教材的內容特點,依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合理地選取適當的教學方法,力求達到最好的教學效果。同時,專業英語教學存在的諸多問題與院校領導重視不夠有關,希望學校領導認真研究專業英語教學,切實抓好專業英語師資隊伍建設、教材建設,使畢業生能從社會的激烈競爭中脫穎而出,成為受社會歡迎的人才,增強學校的競爭力。
參考文獻:
[1] 肖智清,周勁松.高等職業技術院校“分類培養”教學改革實施策略[j].中國高教研究,2004,(6).
[2] 須海麗.試論我校專業英語教學現狀及其改進途徑[j].山地農業生物學報,2005,(1).
[3] 陳彩虹.專業英語教學芻議[j].武漢科技學院學報,2006,(12).
[4] 杜立紅.專業英語教學改革初探[j].遼寧行政學院學報,2007,(2).
[5] 張濤.高職專業英語閱讀教學策略探索[j].職業教育研究,20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