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6-23 21:03:59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電解質分析儀,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深圳越華高生產的MI-921系列電解質分析儀,利用離子選擇性電極進行血清或血漿、腦脊液等體液中鉀、鈉、氯、鈣等離子的活度(濃度)的快速檢測,具有分析速度快、測量精度高準確度好、樣品用量少、電極壽命長、試劑消耗少等優點,其性能穩定、結果可靠、操作簡單、使用方便,24h開機能保證使用,是各級各類醫療機構的檢驗科完成急診及日常工作的常用設備。我們在多年的使用過程中發現了一些故障的自我處理方法,能切實可行地解決現實問題,從而不妨礙正常工作,現總結如下。
1 常規處理[1,2]
常見的問題有斜率異常、SLOPE漂移、亂碼,常見原因有電壓不穩、管道蛋白沉積、泵管磨損吸樣不夠、樣品定位不及時、液位不當,從而不能準確地進行標本測定。對以上出現的問題,通常做法是配備穩壓電源、接地線;每天上班例行檢查,進行樣品定位;每周1次管道清洗,用20%左右的“84"消毒液浸泡30min后用蒸餾水清洗3次;每半年更換1次泵管,保證泵管的光潔平整和維持一定的彈性;對使用半年以上的電極每月換裝1次
內充液。
2 清洗各電極[3]
在以上常規處理的基礎上,當出現斜率異常不穩、SLOPE漂移、電位值異常、測定重復性不好的情況下,尤其是使用1年以上的電極,要進行特別的處理:取下整套電極,擰下螺桿,依次取下電極內導,做好標記,不可混淆,要保證一一對應。取下固定電極的螺桿,甩出電極池中的內液,然后全部浸泡在10%~20%的“84"消毒液中30min以上,其間用注射器吸此浸泡液注入電極池內2次,然后取出甩干。放入蒸餾水中并在電極池內注滿蒸餾水,待片刻甩干,換蒸餾水后再浸泡,再注入、甩干,再換水,要3~5次以上,在10%~20%的“84"消毒液中浸泡時,要用細棉簽蘸浸泡液在各電極池內壁輕輕旋轉擦拭,不可用力過大,要慢,不能直進,要旋進,防止損壞電極,目的是清除內壁附著物。在電極池內注滿蒸餾水后,也要用細棉簽蘸潔凈蒸餾水在各電極池內壁輕輕旋轉擦拭。這樣反復清洗、甩干5次以上。
接下來用略粗的棉線,一端捻尖,插入電極塊中通過血清的毛細管,來回拉動幾次,再用軟膠管一端接注射器,另一端接電極毛細管突出的一頭吸10%~20%“84" 浸泡液沖洗電極塊內的毛細管,然后用蒸餾水沖洗幾次。這樣處理完,各電極池用各自的少量內充液洗2~3次后,裝滿各自內充液,各電極池內,在稍上方留一小氣泡,裝上各自電極內導,裝機、試機30min到1h以上,反復定標并活化電極,這樣就可徹底去除蛋白等沉積物,從而可正常使用。處理得好,凡是出現SLOPE低于參考范圍下限的電極,都可以徹底清洗5~10次。電極一般可反復使用2年以上,甚至多年都可以。
出現SLOPE低于參考范圍下限的電極必須是完整無損的,否則就不是蛋白沉積、電極膜兩側有污垢的問題。
依以上方法清洗的電極,有時裝上后可能要沖洗定標3~4h才能平衡電極內外,屬正常情況,此時該電極至少已使用1年以上了。
3 換內導
當斜率值偏低,且去蛋白后仍不好,可觀察一下內導,若內導外涂層已氧化發灰白,則換內導便可以解決。
4 參比電極
蛋白等物質沉積是引起斜率異常的主要原因,而漂移常見原因是參比電極結晶析出而內液溶質偏少,或電極膜與電極頭的小孔有異物堵塞,或參比電極安裝時,固定電極膜的密封圈周圍有液體。此時要對癥處理,密封好電極膜,清理固定電極膜的密封圈周圍的液體,同時密封好電極內導與電極柱,這樣就可以了。如果以上仍不行,則更換相應的電極。
5 打印機打印不清楚[4]
取下打印機的機蓋,用毛刷將齒輪及滾軸上的灰塵清理掉,在色帶上抹上藍色印油,這樣就使打印結果恢復如新了。
6 進樣
影響進樣(標A、標B、樣本)量的原因很多,樣品定位不準、泵管老化磨損、電磁閥上的光電耦合器灰塵積累太多等。樣品定位不準、泵管老化磨損按常規處理就可以了。對電磁閥上的光電耦合器灰塵,取下轉換閥,用棉簽沾無水乙醇擦拭耦合器的縫隙。清理電磁閥內外的灰塵,裝機后接好標A、標B的出入口。
7 旋轉閥及主板
因電子儀器吸附環境灰塵,電子元件上灰塵積累,遇大氣壓低、陰雨潮濕的季節,使得電阻及導電情況改變,儀器不穩或故障。對主板應每年1次地進行清理灰塵,關閉、拔掉電源,打開后蓋,做好各接插件的插、接標記,把儀器搬到室外,用毛刷及洗耳球進行清理,并擦拭,處理完依原樣裝好。
旋轉閥使用久了有試劑結晶存留,導致旋轉不暢,旋轉閥上的光電耦合器因灰塵而失靈,旋轉閥上通過光電耦合器的圓片,用于旋轉定位的,上面的缺口使用久了也有灰塵。可以擰下固定旋轉閥的4只螺絲,依步驟卸下來,用無水酒精進行擦洗去污,包括清洗5只小密封圈,清潔完后依原樣裝上。
儀器的正確使用和及時正確的保養,是得到滿意結果的保證,也是延長使用壽命的關鍵,以上使用和保養體會供同行參考。
【參考文獻】
1 葉應嫵,王毓三.全國臨床檢驗操作規程,第2版.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1997,179-193.
2 韓志鈞.臨床化學常用項目自動分析法.沈陽:遼寧科技出版社,1991,252.
關鍵詞 溶氧分析儀;工業污水;應用
中圖分類號X70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1674-6708(2012)80-0177-02
污水中氧的含量影響到活化泥漿的方法處理污水,通過溶氧分析儀可以找到最適合的凈化污水的方法。
1 工業污水處理的方法
生物處理法,顧名思義就是依靠微生物的代謝活動來凈化污水中有毒有害物質的方法。其原理是:利用活性污泥或者生物膜上的微生物,通過這些微生物的自身代謝活動,將工業廢水中的有毒有害的有機物等物質作為代謝的能源物質,最終轉化為無毒無害的CO2和水,從而達到凈化工業廢水的目的。生物處理法主要分為好氧生物處理法和厭氧生物處理法,其分類標準是根據參與降解的微生物的種類不同分類的。
1.1 應用好氧生物進行廢水處理的方法
好氧生物處理法是指以好氧微生物為主要參與者,在有充分的游離氧的環境中,有機污染物被好氧微生物降解,從而使污染物變為無毒無害物質的方法。好氧微生物以有機污染物作為主要能源物質,通過好氧代謝將有機污染物降解。好氧生物處理法的應用范圍比較廣泛,排出的廢棄生活用水,含有有機廢物的工業用水是其主要處理的對象。比如,處理印染所產生的廢水,經好氧生物法處理后可以使 COD(化學需氧量)、 BOD(生化需氧量)、 SS(固體懸浮物)、 NH3-N、色度的去除率分別達到93.6%、93.9%、90.4%%、68.0%、87.5%。通過這種成熟高效的處理方法,這種方法的技術成熟,運行效果良好,并能使工業廢水穩定的達標排放。
1.2 應用厭氧生物進行廢水處理的方法
厭氧生物處理法是指在缺少氧氣的情況下,水中游離氧的含量極低甚至沒有游離氧的存在,這時候需要厭氧微生物通過代謝活動來降解有機污染物的方法。 在實際應用中,甲醇廢水通過兩相分段厭氧法處理,在最優的條件下COD的去除率可以達到92.3%。煤化工的廢水采用厭氧-好氧-生物脫氨-混凝沉淀的工藝流程處理后,經過調試運行測得 COD的去除率可以達到95.7%,氨氮得去除率可以達到87%,處理后的排出水質量經檢測可到達規定要求的排出標準。生物處理法具在處理有機污染物方面具有成本低、效率高、出水質量好、污泥的沉降性能好等優點,但生物處理法也有對污水的水質要求很高、運行過程也相對復雜、適用地區限制大等缺點。
2 關于溶氧分析儀工作的原理
溶氧含量測定有以下3種方法:
1)化學分析測量和自動比色分析;
2)順磁法測量;
3)電化學法測量。
溶氧分析儀能夠在斷電等突況下進行工作,如DOG-2008型溶解氧儀表是一種用于測試和控制溶解氧的精密儀表,一個隱藏在內部的微型計算機可以儲存、計算和補償有關測定溶解氧值的所有參數,比如溶解氧壓力特性、鹽度特性和探棒的斜率偏差等等。在AC電源切斷或者電源線路發生故障時,繼續使用該儀表,對校正和設定點的數值的保存的影響不大。
目前,電化學法測量在工業廢水處理中的應用比較廣泛,其主要針對水中溶氧量的檢測。溶于水的氧,水的溫度、水表面的總壓、分壓以及水中溶解的鹽類是其溶解度關鍵因素。大氣的壓力越高,水溶解氧的能力就越大,亨利定律認為氣體的溶解度與其分壓成正比。
我們以 COS4氧量測量傳感器為例來了解電化學法測量技術,傳感器由陰極(Pt)、帶電流的反電極(Ag)和無電流的參比電極(Ag)組成,傳感器表面覆蓋一層隔離層膜,當電極被浸沒在電解質中時,電極和電解質與被測量的液體隔離層膜分開,只有溶解的氣體才能滲透隔離層膜。通過這種設計,傳感器得到了很好的保護,電解質的溢出現象得到了控制,外來物質被保護隔離層擋在了外邊,保證了電解質的干凈和無污染,防止被毒化的情況。若施加極化電壓于反電極和陰極之間,氧就會通過拆入到電解質中的部件的隔離層膜擴散到電解液中,隨后陰極上帶有過剩電子的 O2就會被還原成氫氧根離子[OH-]。處在陰極的氧分子會輸放出4個電子,而在陽極的氯化銀分子會在電飽和的情況下接受4個電子中的1個,這樣在正負兩極發生了電子的流動,故形成了電流:
4Ag+4Cl-=4AgCl+4e-
一般情況下被測污水的氧分壓與形成電流的大小成正比,這種關系體現在機器上就是:由于傳感器上的電阻會產生溫度,這種溫度信號被傳感器識別后,將其遞呈給變送器。同時,傳感器中存有含氧量,氧分壓以及它們與溫度之間關系等的相關公式,通過公式作出標準曲線,按照標準曲線給出的信息可以獲得水中含氧量的信息,這些信息經分析后以標準信號的形式輸出。
COS4溶氧傳感器在3分鐘內即可達到最終測量值的90%,如果想達到最終測量值的99%,僅需要9分鐘的時間;最低流速要求為0.5cm/s,也可以放寬。
3 溶解氧分析儀在污水處理上的優點
溶氧儀的標準周期一般為3~4個月,周期比較長。而且操作簡單,安裝方便,適用范圍廣泛。專一性強,對其他物質敏感度較低。經濟、實用 ,可以監測隔離層膜和電解質的使用情況。使用周期長,一到三年換一次隔離層膜和電解質即可。
4 安裝和維護溶氧分析儀應注意的事項
安裝:溶氧分析儀最好使用原廠的支架,可以很好的調節深度,采用浸入式安裝,調節鋼繩的長度可以調節儀器傳感器的深度,注意保證進入管的密封。
維護:溶解氧的探頭應每周用水清洗,動作要輕柔,發現覆膜損壞需要及時更換,電解液受污染也要及時更換;污水中,隔離層膜會在含有 H2S、 NH3、苯或酚等成份的污水中會損害較大,這種環境下必須經常更換膜頭,以保證溶氧分析儀的正常使用。
5 結論
本文通過講解工業污水生物處理法來闡述污水中氧的含量對污水處理的影響來說明溶氧分析儀在工業污水處理上的應用,溶氧分析儀的應用原理,溶氧分析儀的優點以及安裝和維護事項。
參考文獻
[1]俞寧,李純茂.高效好氧生物處理印染廢水的方法與實踐[J].工業水處理,2009,29(5):87-89.
【關鍵詞】BS-800全自動生化分析儀 ;EP10-T2文件 ;精密度;攜帶污染率
【中圖分類號】R44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484(2012)12-0016-02
BS-800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是深圳邁瑞公司自行研制推出的一款大型全自動生化分析系統,該儀器于2012年1月在我院投入運行,至今運行良好,現按照美國臨床實驗室標準化委員會(NCCLS)EP10-T2方法學原理,對BS-800全自動生化分析儀的精密度、攜帶污染率的性能評價做出評價。現報道如下:
1 材料與方法
1.1 材料
1.1.1儀器及試劑:儀器:深圳BS-800全自動生化分析儀。試劑:由四川新成公司和邁瑞公司提供(電解質稀釋液由邁瑞公司提供)。
1.1.2校準品:四川新成公司提供,復合生化校準品(批號:0412052);電解質模塊血清測試用定標液(批號:015512008)由邁瑞公司提供。
1.1.3質控品:四川新成公司提供,液體質控品(批號:0812061)。
1.1.4 實驗室精密度測定用低值標本為患者混合血清A,分裝成約300ul/支,冷凍保存,臨用前30分鐘復溶,復溶后的標本不再保存,重復使用。精密度測試用的高值標本用四川新成的液體質控品B代替。攜帶污染率的測試標本均來至患者混合血清:C代表高濃度標本;
D代表低濃度標本。
1.2方法
1.2.1 評價前準備:對儀器進行常規維護以保證儀器處于良好狀態。
1.2.1.1 校準:按BS-800全自動生化分析儀的校準要求,用四川新成試劑和邁瑞公司提供的電解質模塊血清測試用定標液對儀器進行校準。
1.2.1.2 質控分析:每日進行一個中水平的質控測定,并按X±2SD,X±3SD規則進行判斷和處理。
1.2.2 評價項目
1.2.2.1 精密度評價
1.2.2.1.1 批內精密度評價:使用患者低值混合血清A與新成的液體質控品B,按要求室溫復溶30分鐘后,混勻,重復測定20次,,分別計算ALT、Urea、GLU、Cr的均值(X)、SD和CV值。
1.2.2.1.2 總精密度評價:使用患者低值混合血清A與新成的液體質控品B,按要求室溫復溶30分鐘后,混勻,重復測定20d,,分別計算ALT、Urea、GLU、Cr的均值(X)、SD和CV值。儀器已經使用兩個月,對其日常操作、維護和保養已經熟悉,并進行了常規的室內質控品的測定。在評價期間,每天取2份濃度不同的待測實驗室標本A、B,分別做雙份平行測定,連續測定20天.檢驗數據按照美國臨床實驗室標準化委員會(NCCLS)EP10-T2文件要求,總精密度標準差(S總)及其變異系數,分別和廠商提供的變異系數相比較。
1.2.2.2攜帶污染率實驗
用ICSH制定的程序:將高濃度的樣本C連續測定3次(H1、H2、 H3)后 ,進行3次低濃度的樣本D的測定(L1、 L2、 L3),通過下列公式計算:
攜帶污染率%=【(L1-L3)/(H3-L3)】×100%
2 結果
2.1 室內質控:評價期間,結果均在控,各個項目均未發生失控情況。
2.2 精密度:BS-800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批內、總精密度測定結果,均符合廠家要求,見表1和表2。該儀器批內CV均在 2 %左右,總CV值5 %,經X2檢驗均可接受,符合臨床要求。
2.3 攜帶污染率測定結果(表3)
由交叉污染結果可以看出,BS-800全自動生化分析儀的交叉污染率很低(儀器廠家要求≤0.1%)。
3 討論
BS-800全自動生化分析儀具有高精密度、低污染率、高效率、樣本用量小等諸多優點,本文就其高精密度和低污染率進行臨床觀察評價,根據NCLLS 文件推薦的精密度評價方法[1],對BS800生化分析儀進行實驗評價,本次評價選取3個濃度水平血清作為分析材料,檢測結果涵蓋了正常和病例范圍,5項分析參數的批內和總CV值均符合廠家要求,達到評價目的。S批內反映的是分析儀批內精密度,而S總則是權衡了日間及批內等誤差因素,反映了儀器總的精密度,將本實驗室的 S批內和S總與新成公司的試劑盒提供的數據進行比較,實驗結果說明該儀器具有較好的分析精密度,而精密度是臨床檢驗方法評價儀器性能的重要指標之一。
通過攜帶污染率實驗可以看出,BS-800全自動生化分析儀的交叉污染率為0.04-0.07%,接近于零,交叉污染率很低;說明該儀器對樣本針和比色杯的沖洗較徹底,而且該儀器的軟件編程設置有避免檢測項目間的交叉污染這一特殊程序,避免了某些項目間測試時的相互污染;反應杯的清洗采用8階段清洗程序,清洗水進行預加溫;試劑針和樣本針清洗采用“倒瀑布”清洗方式。這些都是檢測項目結果準確穩定的有力保證。
綜上述,BS800生化分析儀的精密度高、攜帶污染率低,符合臨床實驗室要求。
參考文獻:
[1] National Committeefor Clinical Laboratory Standards.Evaluation of precision performance of clinical chemistry device second edition,tentative guideline[J],NCCLS,EP5T2,1992.
關鍵詞:早產兒;血清電解質;紊亂;臨床研究
血清電解質紊亂是一種常見的新生兒臨床疾病,其中早產兒是該病的高發群體,相對于足月兒來說電解質紊亂的發生率更高,這是因為人體主要是通過腎臟來調節電解質的平衡,早產兒的腎臟尚未發育成熟,而且早產兒的體液比較多,體液的調節能力比較差,一旦出現過多的水以及電解質負荷等狀況,就很容易發生血清電解質紊亂。嚴重的電解質失衡狀況沒有得到及時的糾正和調整對臨床治療有很大的影響,病情嚴重的情況下可能會威脅到患兒的生命安全,因此監測早產兒血清電解質的濃度平衡對臨床治療有很大的研究價值。本文主要通過分析我院在2012年2月-2013年2月收治的180例早產兒的具體情況,來研究早產兒電解質紊亂的狀況。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收集我院在2012年2月-2013年2月收治的180例早產兒血清電解質紊亂患兒的臨床資料,其中男性患兒80例,女性患兒100例;180例早產兒中胎齡最小的是27周,胎齡最大的是37周,其中胎齡在27-33周的有65例,胎齡在33-35周的有75例,胎齡在35-37周的有40例。患兒的出生體重在0.85kg-1.5kg的有55例,1.5kg-2.5kg的有75例,出生體重大于2.5kg 的有50例。所有患兒經過診斷發現早產兒患有其他合并癥的有90例,具體包括腦室內出血40例,缺血性腦病18例,肺透明膜癥12例,肺炎患兒10例,消化道出血7例以及敗血癥3例。
1.2方法
利用美國貝克曼DxC800全自動生化分析儀器分別監測早產兒在出生1-3天、4-7天以及8-13天后體內血鈉、鉀、氯以及鈣的濃度,從而觀察電解質發生紊亂的狀況。早產兒入院就診后,針對早產兒具備以下情況的應該采用早產兒配方乳治療,比如需要通過電暖箱保暖,攜帶相關的合并癥,早期經過口吃奶喂養,需要使用胃管喂養而吮吸力不足等情況的患兒。在治療的過程中,配方乳的劑量應該由少增多,從而通過患兒的胃內是否滯留配方乳來觀察胃腸排空的情況,如果通過胃管養喂,早產兒的能量不充分者還應該進行靜脈營養補充。
1.3血清電解質平衡的測定標準
(1)電解質正常:鉀的濃度為3.48mmol/l-5.54mmol/l,鈉的濃度在138 mmol/l-147 mmol/l,氯的濃度在95 mmol/l-107 mmol/l,鈣的濃度為1.98 mmol/l-2.78 mmol/l。(2)電解質偏低:鉀的濃度小于3.48mmol/l,鈉的濃度小于138 mmol/l,氯的濃度大于95 mmol/l,鈣的濃度小于1.98 mmol/l。(3)電解質偏高:鉀的濃度大于6mmol/l,鈉的濃度大于150 mmol/l,氯的濃度大于110 mmol/l,鈣的濃度大于3 mmol/l。
1.4統計學處理
選用軟件sPss 11.50對觀察的數據進行統計學處理,所有的數據用均數±標準差來表示,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法來比較多組間的差異,采用LSD.t值來檢驗比較數據,用χ2對來檢驗樣本率與構成比的比較, P
2.結果
2.1不同日齡的早產兒在鉀、鈉、氯、鈣濃度水平的比較
分別監測180例早產兒在出生1-3天、4-7天以及8-13天后鉀、鈉、氯、鈣的濃度,監測結果可看出4-7天以及8-13天與1-3天比較,早產兒在血鉀水平上有明顯的差異;8-13天與1-3天比較,早產兒在血鈉水平上有明顯的差異;8-13天與1-3天和4-7天比較,血鈣水平上有明顯的差異,兩兩比較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
表1 不同日齡電解質的濃度水平比較
2.2早產兒在出生1-3天內很容易發生低鈣血癥、低氯血癥、低鈉血癥以及高鉀血癥,血清電解質濃度不平衡的有42例,占23.3%;在出生4-7天內極容易發生低鈣血癥、低鈉血癥以及低鉀血癥,血清電解質濃度不平衡的有60例,占33.3%;在出生8-13天內容易發生低鈉血癥以及低鈣血癥,血清電解質濃度不平衡的有20例,占11.1%。
3.討論
早產兒的胎齡、出生體重都會影響血清電解質的平衡,特別是在有疾病影響的情況下,很容易發生電解質紊亂。早產兒發生電解質紊亂主要是因為早產兒的體液相對較多,經口吃奶量比較少,體液的調節能力和耐受電解質的能力很差,一旦承受過多的水分以及電解質負荷就會引起電解質的紊亂。
新生的早產兒發生低鈣、低鈉、低氯、高鉀血癥相對足月的新生兒來說較高,其中低鈉血癥、低鈣血癥的發生率比較突出。低鈉血癥并沒有特殊的臨床表現,主要表現為患兒少哭、飲食少、反應慢以及肌張力下降等癥狀,嚴重的情況下可能還會導致患者出現休克、驚厥、呼吸暫停以及昏迷等神經性系統癥狀。其中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早產兒的腎功能發育不全,腎臟對鈉的重吸收功能比較低,從而導致早產兒腎臟的排鈉比較增多引起血鈉呈現負平衡狀態。對于低鈉血癥的患兒出現相關的臨床癥狀表現時,醫護人員應該根據密切監測血清鈉的濃度水平,從而根據患兒的實際需要精確計算鈉的需求量來補充患兒體內鈉的濃度的平衡,同時為了避免患兒體內的體液過多影響腎臟對鈉的重吸收,應該限制患兒對水的攝入量。另外,早產兒低鈣血癥的發生率也比較高,這是因為早產兒甲狀旁腺功能較差導致鈣的儲存量比較少,特別是早產兒出生后吮吸不足,飲食較少導致鈣濃度出現負平衡,因此醫護人員應該對早產兒的鈣濃度進行嚴格檢測,一旦出現低鈣癥狀應該及時進行補充以免發生驚厥。
參考文獻:
[1] 王伏東,昊明赴,高惠峰.早產兒酸堿平衡情況75例分析[J].基層醫學論壇,2007,11(12):1070.
[2]吳圣楣,陳惠金,朱建幸,新生兒醫學[M]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12,151
【摘要】 目的觀察尿毒清灌腸液對大鼠實驗性慢性腎衰竭模型的影響。方法以腺嘌呤灌胃的方法建立大鼠慢性腎衰竭模型,設立正常組(或假手術組)、模型組、尿毒清灌腸液高劑量組(4.52 g/ml)、低劑量組(2.26 g/ml)及陽性對照藥腎衰康灌腸液組,灌腸給藥,用藥2 w或12 w。檢測各組大鼠用藥前及用藥后不同時期24 h尿量、尿蛋白、比重、尿肌酐,用藥結束后血Cr、BUN、P、K+、Na+、Ca2+、RBC、HGB、HCT。結果腺嘌呤模型各組大鼠體重明顯減輕,營養狀態不良,血清Cr、BUN升高,尿常規明顯改變,出現腎性貧血、電解質紊亂,與正常對照組相比有明顯差異(P
【關鍵詞】 腎衰模型;尿毒清清灌腸液;藥理作用
尿毒清灌腸液是根據中醫臨床應用的多年經驗處方研制的中藥復方制劑,為民間驗方,具有利尿、消炎、改善電解質紊亂等作用,為了明確其作用,本文將對該方的作用進行藥效學研究,為臨床用藥提供參考依據。
1材料與方法
1.1 材料1.1.1受試品尿毒清灌腸液,由大黃、槐花、忍冬藤等中藥組成,3 g生藥/ml,由本實驗室自制,批號070603;腎衰康灌腸液,海南天元制藥廠,批號:081003。
1.1.2動物Wistar大鼠,雄性,體重200~220 g,由吉林大學實驗動物中心提供,許可證號:SCXK-(吉)2003-0007。
1.1.3試劑腺嘌呤,中國惠世生化試劑有限公司上海,批號:20080708;鉀(K+)、鈉(Na+)、磷(P)、鈣(Ca2+)、肌酐(Cr)、尿素(BUN)測試盒,中生北控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1.4儀器GF-D800型半自動生化分析儀,山東高密彩虹分析儀器有限公司;尿分析儀URTWE ANALYZERH-100,長春市華盛醫療器械經銷有限公司。
1.2方法取雄性大鼠50只,分正常對照組、模型組、尿毒清灌腸液低劑量組、高劑量組、陽性對照藥腎衰康組,每組10只。除正常對照組外,其余4組大鼠灌胃腺嘌呤200 mg/kg,1次/d,連續24 d。灌胃腺嘌呤后,隨即灌腸給藥,正常對照組及模型組給予生理鹽水,尿毒清灌腸液低劑量組給予9 g生藥/kg尿毒清灌腸液,高劑量組給予18 g生藥/kg尿毒清灌腸液,陽性對照組給予3 g/kg腎衰康灌腸液1次/d,共給藥24 d〔1〕。
1.3觀察指標① 一般觀察:體態、行為、活動、體毛、體重變化等〔2〕。②用藥前、用藥后24 d取尿,測24 h尿量、尿肌酐、尿蛋白、比重。用藥后24 d后麻醉取血,測CR、BUN、P、K+、Na+、Ca2+、WBC、RBC、HGB、HCT、PLT〔3〕。④給藥24 d后處死動物取腎,稱重,置10%中性甲醛溶液中固定,做組織病理學檢查〔4〕。
1.4統計學處理各項指標用x±s表示,采用統計軟件SPSS15.0,進行組間單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
2結果
2.1一般觀察大鼠灌服腺嘌呤第10天開始出現精神萎靡,活動減少,聳毛,無光澤,體重減輕等現象。模型組死亡1只。體重變化及腎臟系數見表1。表1各組腎衰模型大鼠體重及腎臟系數的影響
2.2對血清生化及電解質的影響用藥24 d后各治療組血清Cr、BUN明顯低于模型組(P
2.3對血常規的影響用藥24 d后各治療組血常規指標明顯改善(P
2.4對尿常規、24 h尿量、尿肌酐及24 h肌酐清除率的影響用藥24 d后,各治療組出現蛋白尿的動物數明顯少于模型組,尿肌酐及24 h肌酐清除率明顯高于模型組,見表4。正常組10例尿蛋白均陰性;模型組2例尿蛋白陰性,7例尿蛋白“±”~“+”;尿毒清灌腸液低劑量組5例尿蛋白陰性,5例尿蛋白“±”~“+”;高劑量組8例尿蛋白陰性,2例尿蛋白“±”;腎衰康組7例尿蛋白陰性,3例尿蛋白“±”。
2.5腎組織病理學檢驗結果各造模組出現不同程度腎小管上皮細胞壞死及萎縮,腎小管內結晶,腎間質炎性細胞浸潤及纖維化,以模型組改變程度最重,各治療組病變程度明顯減輕。表2尿毒清灌腸液對腎衰模型大鼠血液生化指標及電解質的影響表3尿毒清灌腸液對腎衰模型大鼠血常規的影響表4尿毒清腎灌腸液對腺嘌呤所致腎衰模型大鼠尿液的影響
3討論
慢性腎衰竭為內科危重病癥,是由于多種慢性腎臟疾患發展到晚期,腎實質損害引起慢性腎功能嚴重損害,體內氮質及其代謝產物潴留,不能維持體內水、電解質及酸堿平衡而引起的各種臨床綜合征。其機制目前尚未完全清楚,大多學者認為高凝血狀態、高灌注、高濾過、高代償性增生,是腎功能進一步惡化的共同機制。在腎衰的治療中,中醫藥治療CRF有著重要意義。中醫認為慢性腎衰竭的主要病機是脾腎虛損,氣化失司;濁毒潴留,氣機失調。治療上多從益氣補腎,化濁解毒立法 。尿毒清灌腸液由黃芪、大黃、丹參等組成,大黃瀉熱解毒,丹參活血祛瘀。現代藥理研究證明大黃、丹參能促進氮質化合物的排出,改善腎功能。本實驗表明,尿毒清灌腸液明顯降低模型大鼠血清中Cr、BUN含量、促進氮質化合物的排出;改善模型大鼠體重下降和后期的尿量減少等癥狀;保護腎實質、抑制腎臟代償性的增生。說明尿毒清灌腸液能改善慢性腎衰竭的臨床癥狀,延緩病情的惡化,其機制可能是促進氮質化合物的排出、改善腎功能,抑制腎臟代償性增生。方中生大黃苦寒,久服傷脾胃,制成灌腸液尤其適用于CRF伴消化系統疾的患者或對中藥不耐受的患者。
參考文獻
1陳蘇寧,方銀玲,史業東,等.扶正排毒湯對腺嘌呤所致大鼠慢性腎功能衰竭模型的影響〔J〕.實用藥物與臨床,2010;13(1):1-3.
2鄭平東,朱燕俐,丁名城,等.用腺嘌呤制作慢性腎功能不全動物模型〔J〕.中華腎臟病雜志,1989;5(6):342-3.
【關鍵詞】 促凝劑;電解質檢查;腎功能;影響因素
作者單位:518002 廣東省深圳市人民醫院檢驗科 電解質檢查與腎功能檢查均需要血液凝固,以方便檢測[1],為分析使用促凝劑對電解質中各個元素的影響與腎功能各指標的影響,我院現進行了本次試驗,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38例門診體檢者作為電解質檢查的受試對象。其中男20例,女18例,年齡21~72歲,平均(4888±1291)歲。選取同期我院門診體檢的86例健康人群進行腎功能檢查,其中男44例,女42例,年齡22~82歲,平均(4892±956)歲。
12 方法 38例電解質檢查患者,取清晨空腹血液10 ml。將每位患者血液均分為兩份,形成Ⅰ組和Ⅱ組。Ⅰ組血液標本放置到普通塑膠試管中,Ⅱ組血液標本放置到含有促凝劑的試管中。86例腎功能檢查的受試者,取清晨空腹血液10 ml。同樣將每位受試者血液均分為兩份,形成A組和B組,A組血液標本放置到普通塑膠試管中,B組血液標本放置到含有促凝劑的試管中。儀器選用×××(請客戶填寫貴單位使用儀器型號)生化分析儀,并配合使用原廠試劑。
13統計學方法 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表示,組間對比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組間對比采用χ2檢驗。取95%可信區間,當P
2 結果
21 電解質檢查結果 電解質檢查結果中,Ⅰ組與Ⅱ組檢查結果完全相同情況分別為,K 3例、Na 5例、Cl 11例、Ca 0例、Mg 0例、Pi 3例。其余結果均發生或高或低的變化。電解質檢查組中,促凝劑使用組K、Na、Cl、Ca、Mg、Pi與未使用促凝劑組無明顯差異,經統計學分析,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22 腎功能檢查結果 見表1。
表1 A、B組患者腎功能檢測結果比較(x±s)
指標 促凝劑使用組
(n=86) 未使用組
(n=86) t值 P值
TP(g/L) 7892±529 7905±534 215 >005
ALB(g/L) 4674±307 4702±353 253 >005
BUN(mmol/L) 457±203 469±212 126 >005
CREA(μmol/L) 7028±1565 7139±1581 132 >005
UA(μmol/L) 36593±10097 37167±10484 199 >005
CO2 (mmol/L) 2608±212 2655±208 242 >005
CysC(mg/L) 088±024 096±037 148 >005
BMG(mg/L) 134±028 135±028 152 >005
3 討論
隨著醫療衛生事業的不斷發展,臨床各種檢查項目也趨于規范化。其對標本的檢測,要求高效、快速、準確、真實、可靠,能夠作為臨床診斷鑒別疾病的輔助手段[2]。使用普通試管,血液凝固較差,會直接導致標本的檢測時間延長[3]。而采用促凝劑試管,極大地縮短了血液凝固時間,使標本凝固完全,取樣完善。我院在分析促凝劑對臨床電解質檢查和腎功能檢查結果的影響時發現,使用促凝劑與未使用促凝劑檢測之間存在一定差異,但差異較小,無統計學意義,證實促凝劑效果顯著,不會影響患者檢測結果,其可在臨床推廣使用[4]。
參 考 文 獻
[1] 許元文 腎功能檢查及其臨床意義. 新醫學, 2009, 33 (4) :242244,249.
[2] 薛寧,丁小強,鐘一紅,等 20665例普通人群單次尿液和腎功能檢查結果及其意義探討. 腎臟病與透析腎移植雜志, 2010, 19 (2) :116120.
[摘要] 目的 觀察手術患者大量輸血后不同時間血清電解質濃度動態變化。方法 整群選擇2013年10月―2014年11月來該院進行手術的患者55例,55例患者均進行大量輸血,觀察患者大量輸血前、大量輸血后1 h、3 d、7 d血清電解質濃度動態變化。 結果 輸血1 h后,患者的血K+、血Cl-、血Ca2+值分別為(4.21±0.84)mmol/L、(107.64±5.02)mmol/L、(1.84±0.21)mmol/L與輸血前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關鍵詞] 大量輸血;不同時間;血清電解質濃度;動態變化;手術
[中圖分類號] R457.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0742(2016)04(c)-0020-02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dynamic changes of serum electrolyte concentration of different time in operative patients after massive transfusion. Methods 55 cases of patients receiving operation in our hospital from October 2013 to November 2014 were selected and were given massive transfusion, and the dynamic changes of electrolyte concentration of patients before massive transfusion, at 1h, 3d and 7d of massive transfusion were observed. Results The serum K+, serum Cl- and serum Ca2+ values were respectively (4.21±0.84) mmol/L, (107.64±5.02) mmol/L and (1.84±0.21) mmol/L after 1h of transfusion, and the differences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compared with those before transfusion(P
[Key words] Massive transfusion; Different time; Serum electrolyte concentration; Dynamic changes; Operation
大量輸血指的是對患者一次輸血量超過其自身總血容量,或者在1 h以內輸血量超過其自身總血容量的一半,主要適用于手術等導致的快速大量出血[1]。但是大量輸血也容易導致患者體內酸堿平衡紊亂、凝血功能障礙、電解質失調等并發癥的發生,增加患者的死亡率[2]。目前臨床關于大量輸血后患者的血清電解質濃度變化的研究較少,指導臨床輸血治療,該研究整群選擇該院2013年10月―2014年11月手術后大量輸血55例患者,進行分析,以觀察其血清電解質濃度的變化情況,為臨床指導輸血治療提供參考,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整群選擇2013年10月―2014年11月來該院進行手術的患者55例,55例患者中男32例,女23例;年齡11~81歲,平均年齡(42.5±6.1)歲。其中車禍傷18例,癌癥8例,骨折患者10例,墜落傷5例,左右下肢絞傷3例,刀砍傷3例,上消化道出血4例,產后出血2例,擠壓傷1例,腦挫傷1例,有21例患者為擇期手術,有34例患者為急診手術,均進行大量輸血治療,所有患者均自愿同意參加該研究,且均通過倫理委員會的批準。
1.2 研究方法
抽取55例患者靜脈血液作為檢測標本,采用美國貝克曼庫爾特AU5800全自動生化分析儀進行血K+、血Na+、血Cl-、血Ca2+水平變化檢查。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 本院2008年7月至2010年12月共收住嬰幼兒秋冬季腹瀉85例有并發癥60例,占71%,60例中男32例,女28例,男女比例接近1.1∶1,年齡3~32個月,其中3~12個月25例,占42%,1~3歲35例,占58%。
1.2 臨床資料所有患兒均急性起病,大便次數每天5次~10余次,為稀糊、稀水甚至水樣便,病程2~10 d,平均5.2 d,同時伴嘔吐48例(占73%),發熱21例(占35%),抽搐12例(占20%),昏迷1例(占1.7%),心電圖異常1例(1.7%),有流涕、咳嗽等上呼吸感染癥狀32例(占53%),輕-中度脫水48例(占80%),重度脫水12例(占20%)。所有患兒均檢測大遍常規,白細胞
1.3 實驗室檢查 胸片檢查20例、8例有肺炎改變,腹部平片6例,有2例并發腸套疊,對其中60例嬰幼兒秋冬季腹瀉患兒均用國產康立ATT-400型電解質分析儀測定電解質及CO2CP,其結果血鈉150 mmol/L6例,血氯
2 討論
本文60例均為32個月以下嬰幼兒,臨床以腹瀉為主要表現,大便均為非膿血樣稀便或水樣便,多伴有發熱、嘔吐、呼吸道感染等癥狀,糞便常規中無紅白細胞明顯升高,90%以上脂肪球陽性,抽樣36例糞便培養無沙門氏菌、志賀菌及致病性大腸桿菌等常見致病菌生長,抽樣9例糞便RV陽性,故本組病例腹瀉為非細菌性腹瀉,病原方面結合治療用藥、發病季節多考慮輪狀病毒感染可能性大[1]。
本組嬰幼兒秋冬季腹瀉并發癥的發生率高達71%,以電質紊亂、代謝性酸中毒、抽搐等發病率高,分別為63%、45%、20%,與文獻報道結果相似[2-4]。
本組抽搐12例中有6例體溫>39.0℃,抽搐僅為1~2次,時間短1~5 min,結合患兒年齡3~32個月,此年齡中樞神經系統發育不完善,神經髓鞘未完全形成,驚厥閾值低,故這部分患兒抽搐考慮熱驚厥所致[3]。秋冬季腹瀉主要以水樣便伴嘔吐為臨床表現,易造成機體水電解質,酸堿平衡紊亂,而電解質紊亂也會導致抽搐,本組12例中有低鈉8例,低鈣2例,低鎂1例。其原因主要是血鈉過低可造成細胞外液低滲致腦細胞水腫,顱內壓增高導致抽搐,血鎂、血鈣降低可使神經肌肉興奮性增高引起抽搐,血鈉過高造成細胞內脫水使黏膜和皮膚干燥、煩渴、高熱、煩躁不安、肌張力增高引起抽搐。造成高鈉血癥的原因主要是因嚴重吐瀉,失水多于失鈉,且秋冬季腹瀉大便水分多,含鈉低,此時細胞內液外移,細胞外液丟失相對較少、眼窩、前囟凹陷較輕,脫水征不明顯,加之高熱出汗,嘔吐不能進食或口服ORS液導致高滲狀態[5]。本文并發肺炎6例,占10%,可能是由于RV可通過氣溶膠形成在空氣中傳播常伴有呼吸道癥狀引起肺炎。本組并發腸套疊2例,占3%,可能由于RV廣泛侵犯小腸,引起回腸遠端淋巴結顯著增大和腫脹而誘發腸套疊。本組并發腦炎1例,心肌損害1例,因檢測病例太少,其機制有待進一步研究觀察。有的學者曾報道還有并發糖代謝紊亂、胰腺炎、肝炎等。
綜上所述,在嬰幼兒秋冬季腹瀉中并發癥是常見的,而且有些是幾種并發癥并存,臨床癥狀不典型,易被忽視,尤其是高滲血癥最易忽視,應引起注意。我們建議這類患兒除進行常規生化檢測和電解質檢測外,還要進行胸片、心電圖、腦電圖、心肌酶等檢查,以及指導治療。
參 考 文 獻
[1] 吳瑞萍,胡亞美,江載芳.實用兒科學.第6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5:1238.
[2] 黃鵑,路中匯,等.1024例小兒輪狀病毒腸炎臨床流行病原學分析.臨床兒科雜志,2002,19(3):182.
[3] 蔡虹蔚,陳俊儀.嬰幼兒秋冬季腹合并抽痙臨床分析病因探討.臨床兒科雜志,2000,17(3):108.
[關鍵詞]依那普利;丹參酮;肺源性心臟病
慢性肺源性心臟病簡稱肺心病,屬于我國的多發病、常見病,主要原因是支氣管、肺、胸廓或肺血管等慢性病變引起肺循環阻力增加,肺動脈高壓,進而右心室肥厚、擴大,最終導致右心衰竭或全心衰竭。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我們對50例肺心病急性加重住院患者在常規治療基礎上加依那普利和丹參酮進行聯合治療,療效顯著,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所有觀察患者均為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因肺心病急性加重入住右江民族醫學院附屬醫院呼吸內科進行治療,入選病例200例,均符合1997年出版的《慢性肺源性心臟病的修訂診斷標準》,排除高血壓性心臟病、缺血l生心臟病、風濕性心臟病、先天性心臟病、腫瘤、顱腦外傷、血液病等疾病患者。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常規治療)、治療Ⅰ組(常規+依那普利治療)、治療Ⅱ組(常規+丹參酮)和治療Ⅲ組(常規+依那普利聯合丹參酮)共4組,每組50例。對照組男26例,女24例,年齡46-80歲,平均63歲,病程4-26年;并發心律失常20例,酸堿失衡與電解質紊亂15例,肺性腦病10例,多臟器功能衰竭5例;心功能(NYHA分級)Ⅰ級10例,Ⅱ級14例,Ⅲ-Ⅳ級26例。治療Ⅰ組男28例,女22例,年齡46-81歲,平均63.5歲,病程4-28年;并發心律失常22例,酸堿失衡與電解質紊亂16例,肺性腦病8例,多臟器功能衰竭4例;心功能(NYHA分級)Ⅰ級15例,Ⅱ級11例,Ⅲ-Ⅳ級24例。治療Ⅱ組男25例,女25例,年齡45-82歲,平均63.5歲,病程4-31年;并發心律失常24例,酸堿失衡與電解質紊亂15例.肺性腦病6例.多臟器功能衰竭5例;心功能(NYHA分級)I級12例,Ⅱ級14例,Ⅲ-Ⅳ級24例。治療Ⅲ組男24例,女26例,年齡44-81歲,平均62.5歲,病程4-30年;并發心律失常20例,酸堿失衡與電解質紊亂17例,肺性腦病7例,多臟器功能衰竭6例;心功能(NYHA分級)Ⅰ級17例,Ⅱ級11例,Ⅲ-Ⅳ級22例。各組病例在性別、年齡、病程、病情、體重指數、并發癥等方面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
1.2治療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治療,即患者人院后根據患者病情給予持續低流量吸氧,保持呼吸道暢通,抗生素控制感染,進行解痙、化痰、平喘等改善肺通氣處置,糾正酸堿失衡及水電解質紊亂,并根據血氣分析與心功能檢查結果,及時給予呼吸興奮劑、強心劑和(或)利尿劑等綜合治療及常規護理。治療Ⅰ組:在常規治療基礎上,加用依那普利(揚子江制藥廠生產),初劑量為10 mg,每天2次,根據患者耐受情r逐漸加至靶劑量20 mg。治療Ⅱ組:在常規治療基礎上,加用丹參酮ⅡA磺酸鈉注射液(上海第一生化藥業公司生產,規格10 mg/ml)80mg加入5%葡萄糖液或生理鹽水250 ml中,每天靜滴1次。治療Ⅲ組:在常規治療基礎上,加用依那普利和丹參酮ⅡA磺酸鈉注射液,其中依那普利與丹參酮ⅡA磺酸鈉注射液的用藥劑量同治療Ⅰ組、Ⅱ組。各組均以7天為1個療程,共2個療程,期間如出現高血壓、糖尿病等癥狀均給予對癥處理。
1.3觀察指標 觀察以下指標在用藥前后的變化情況。(1)咳嗽、氣喘、心悸及呼吸困難等癥狀;(2)肺部噦音、頸靜脈怒張、水腫及尿量等體征;(3)血常規、血液流變學、凝血時間(CT)、血氧飽和度(SaO2)以及平均肺動脈壓(MPAP)等指標。
1.4指標檢測 采用日本希森美康Sysmex XE-5000全自動血細胞分析儀檢測血常規,包括CT、血小板數(PLT)、SaO2、MPAP等指標;Sysmex CA-7000全自動血凝儀檢測凝血時間:MVIS-2010全自動血液流變分析儀檢測血液黏度:DC-N2S多普勒彩超分析儀檢測肺動脈壓。
1.5療效判斷標準 顯效:疾病癥狀(咳嗽、氣喘、心悸等)和體征(肺部噦音、頸靜脈怒張、水腫等)消失或明顯減輕,尿量增加,血液黏度下降,血氧飽和度增加,平均肺動脈壓下降,心功能提高2級;有效:疾病癥狀和體征均有不同程度減輕.但未達顯效標準,心功能提高1級;無效:疾病癥狀和體征無變化或加重。
1.6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進行處理,所有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組問比較采用單因素重復測量方差分析,計數資料采用卡方檢驗,檢驗水準:a=0.05,雙側檢驗。
2.結果
2.1各組治療效果比較 治療后,治療Ⅰ組顯效率為50.0%,總有效率為80.0%;治療Ⅱ組顯效率為48.0%,總有效率為82.0%;治療Ⅲ組顯效率為62.0%,總有效率為96.0%:對照組顯效率為10.0%,總有效率為30.0%。各治療組總有效率與對照組比較均有統計學意義(P
2.2各組治療前后血液流變學指標比較 各治療組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治療Ⅲ組的各項指標均差異顯著(P
2.3各組治療前后CT、PLT、SaO2、MPAP等指標比較,各治療組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治療Ⅰ組的MPAP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3.討論
慢性肺源性心臟病是由肺組織、肺血管、胸廓等慢性病變引起肺組織結構和(或)功能異常,引起肺動脈壓力增高,促使右心擴張或(和)肥厚,常伴或不伴右心功能衰竭的病癥。肺動脈高壓是肺心病發生的中心環節,缺氧是肺動脈高壓形成的關鍵因素,這主要是因為缺氧不僅可以刺激血管活性物質生成增多,致使肺動脈血管收縮,而且還可以促進平滑肌細胞促分裂素、轉化生長因子等分泌增加,使血管平滑肌細胞、成纖維細胞等增殖,造成肺動脈結構重建,使肺動脈管腔變窄。此外,還可引起紅細胞代償性增多,使血液黏度升高,血流緩慢,通氣/血流比例失衡,進而發展為心功能衰竭。因此,改善患者血流狀況,提高血紅蛋白攜氧能力,延緩心室重塑進程,降低肺循環阻力和肺動脈高壓,是非常重要的治療策略。
[關鍵詞] 缺氧缺血性腦病;電解質;新生兒
[中圖分類號] R722.1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3-7210(2010)06(a)-248-01
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hypoxic-ischemi encephathy, HIE)是指圍生期窒息導致腦缺氧缺血性損害,輕者預后良好,重者可在新生兒期死亡或造成不可逆的腦損害[1];早期判斷臟器損傷程度及電解質紊亂狀態,及時干預維持內環境穩定,對促進患兒康復具有重要的價值。現將2007年1月~2009年12月我院收治的HIE患兒60例作電解質分析,報道如下:
1對象與方法
1.1對象
2007年1月~2009年12月,在我院新生兒重癥救治中心住院的60例新生兒HIE患兒(輕度32例、中度18例和重度10例),均符合《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診斷依據和臨床分度》標準[2]。HIE組患兒中,男38例,女22例,均是足月新生兒,有明顯的宮內或產時窒息史,入院日齡平均為2.1(1~8) d,治愈58例出院,有2例重度死亡。另選32例日齡為(1~7) d、無宮內或產時窒息史的正常足月新生兒為對照組,無圍生期窒息史。兩組在胎齡、體重、性別、出生方式方面比交無差別(P>0.05)。
1.2方法
抽取新生兒動脈血,血清于2 h內用貝克曼800全自動生化分析儀進行Na+、K+、Cl-和Ca2+檢測。
1.3 統計學方法
數據采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
2 結果
HIE患兒中輕、中、重度顱腦損傷患兒血清Na+濃度明顯低于對照組,而HIE患兒中輕、中、重度顱腦損傷患兒血清K+和Ca2+濃度則明顯高于對照組;HIE患兒中輕、中、重度顱腦損傷患兒Cl-濃度則無明顯區別,見表1。
表1 不同程度HIE患兒血清電解質水平(mmol/L)
與輕、中、重度組比較,P
3討論
HIE是新生兒時期常見與多發疾病,HIE發生時機體的內環境產生了一系列病理生理的改變,損傷是不同程度、多臟器、廣泛的。在病理損傷過程中,可產生一系列活性物質和電質紊亂,這些物質和電質紊亂不僅介導各臟器的損害,并直接參與腦組織等機體損傷[3]。從本文研究表明,HIE患兒中輕、中、重度顱腦損傷患兒血清Na+ 、K+和Ca2+濃度與對照組有非常顯著性差異,但Cl-濃度則無明顯區別,并且也發現輕度顱腦損傷患兒血清Na+、K+和Ca2+濃度與重度顱腦損傷患兒有顯著性差異,因新生兒HIE主要由圍生期窒息所引起腦部損傷和多臟器功能障礙,從而引起其機體內環境如電解質也可發生紊亂所致,主要表現為高鉀低鈉鈣血癥,這一些變與HIE顱腦損傷成正比,其主要原因如下:①生理性紅細胞破壞,當顱內出血時,紅細胞破壞進一步增多。②HIE患者因腦部與器官組織缺氧,組織破壞,糖有氧氧化減少,而無氧酵解增加,提供ATP不足,使細胞上鈉鉀泵主動轉運功能受限,使Na+進入細胞內,使細胞增多,釋放較多的鉀。③HIE時腦水腫引起嘔吐和進食量少,導致鈉的攝入不足,丟失過多。④HIE患者大多存在代酸,酸中毒時鉀由細胞內移出,使血鉀升高。⑤腦缺氧和器官組織缺氧、缺血時導致機體抗氧化物功能降低,大量氧自由基形成,損害細胞膜,引起通透性改變,大量鈣離子內流。⑥嚴重缺氧造成甲狀旁腺功能下降,甲狀旁腺分泌減少,導致血鈣降低[4-5]。
總之,HIE是以腦損傷為主同時合并有其他重要器官受損復雜的病理過程,早期診斷并及時判斷電解質紊亂的程度十分重要[6-7]。本研究認為電質紊亂可作為HIE早期診斷的參考指標,高鉀低鈉鈣血癥,對判斷HIE腦損傷程度、病情發展及預后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
[參考文獻]
[1]王惠琪,易明,黃琪敏,等. 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的腦電圖分析[J].臨床神經電生理學雜志,2009,18(1):41-42.
[2]楊帆,鄧文光.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J].中國婦幼保健,2005,20(17):2280-2282.
[3]徐濤.放免法測定HIE時血漿多項指標變化及臨床意義[J].中國特色醫藥雜志,2001,4(3):105.
[4]周招美. 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血氣及電解質的改變[J].中華急診醫學雜志, 2000,9(3):194.
[5]朱緒亮,楊嘉琛,李海珍. 窒息新生兒血清鈣、鎂變化的臨床意義[J].江西醫學院學報,2009,49(3):73-74.
[6] 謝慧兒.30例新生兒缺血缺氧性腦病的護理體會[J].中國當代醫藥,2009,16(11):134-135.
[7]楊玉雁,張曉梅.經顱多普勒超聲檢查在缺血性腦卒中的應用[J].中國當代醫藥,2009,16(4):55.
腦出血是嚴重威脅人類健康的疾病,多數是由高血壓所致,以高血壓合并小動脈硬化最常見。急性腦出血患者常伴有酸堿失衡、電解質紊亂,嚴重影響腦出血患者的預后,而酸堿失衡多為呼堿或呼堿合并代酸,但呼堿合并代堿較少,文獻中未見報道。回顧我院自 2007年以來共治療腦出血87例,發現呼堿合并代堿21例,死亡2例。現將呼堿合并代堿病例報道如下:
1.臨床資料:
1.1 本組21例患者,男性13例,女性8例;年齡41歲~92歲,平均年齡59.5歲;均經CT證實,其中基底節區腦出血14例,腦干出血2例,小腦出血1例,腦葉出血3例,腦室出血1例。
1.2 方法:患者入院后48小時內行動脈血氣分析及同時行靜脈抽血電解質檢查,我院動脈血氣分析儀為羅氏OPTI-CCA,由專人負責檢查。血氣分析指標包括pH、 PaO2 、PaCO2 、 SaO2 、BE、 HCO3-、TCO2
1.3:結果:21例腦出血患者血氣分析結果
2 治療
本組患者均給以持續面罩吸氧,流量為2~4L/min,同時靜點精氨酸,5~10g/日,根據BE結果調整精氨酸用量,另外根據化驗檢查補充電解質,糾正低鈉低氯,并注意補充血容量,每日復查血氣分析。
3.討論
3.1 呼堿:急性腦出血時由于腦缺血、腦缺氧引起腦組織乳酸、丙酮酸上升, 乳酸由腦室進入腦脊液, 以及血性腦脊液中血細胞代謝, 均可致腦脊液pH下降, 刺激延髓的呼吸化學感受器使通氣增加;另外腦出血直接或間接引起腦橋旁正中網狀結構功能障礙, 致中樞性過度通氣,使血CO2 排出增多, PaCO2下降, 血pH 值上升;[]導致呼堿。
3.2 代堿: 腦血管病患者在治療過程中使用脫水劑、利尿劑, 患者意識障礙不能進食, 顱內高壓所致的惡心嘔吐及胃管抽吸等諸因素均可導致血容量減少及低鉀、低氯血癥, 影響腎臟代償功能而出現代堿[2]。本組病例中8例患者并未出現嘔吐亦有呼堿,考慮與使用脫水藥及前期液體入量不足有關,另有3例患者有糖尿病,并未出現代謝性酸中毒,反而出現代堿且不存在液體入量不足,血生化顯示低鈉低氯,考慮與腦性鹽耗綜合征有關。堿血癥如未得到及時糾正,氧離曲線左移,氧合血紅蛋白不易解離,加重組織缺氧,使患者病情進一步加重,本組中2例患者堿中毒較重,難以糾正,終因多臟器功能衰竭死亡。代謝性堿中毒在腦外科較少見,但往往病情較重,且很難糾正,死亡率較高,故對腦出血的患者一旦出現呼堿合并代堿,要重點糾正堿中毒,降低死亡率。
3.3 針對腦出血患者過度通氣導致CO2 排出增多、PaCO2下降、PaO2降低,給以面罩吸氧,增加PaO2,同時使CO2潴留使PaCO2升高,PaCO2升高后通過頸動脈體及主動脈體化學感受器,作用于延髓呼吸中樞抑制呼吸,治療呼堿。
參考文獻
關鍵詞 肝硬化失代償期 低鈉血癥 腹水肝性腦病 肝腎綜合征
資料與方法
失代償期肝硬化126例,男101例,女25例,年齡14~67歲。均符合肝炎后肝硬化診斷標準,其中合并肝性腦病35例,肝腎綜合征1 3例,伴腹水者92例。按Chr i d-pugh肝功能分級標準A級38例,B級5 3例,C級3 5例。
方法:肝功能和血電解質均采用自動生化分析儀檢測。血清鈉分組:正常(>135mmol/L),輕度降低(131~>135 mmol/L),中度降低(126~130mmol/L),重度降低(
統計學方法:采用X2檢驗。
結 果
低鈉血癥發生率:126例肝硬化中,58例發生低鈉血癥,其中輕度19例(32.7 6%),中度30例(51.7 2%),重度9例(1 5.5 2%),無高鈉血癥。58例低鈉血癥中,同時伴低鉀血癥17例(29.31%),低氯血癥24例。伴腹水時低鈉血癥發生率:92例患者伴有腹水,其中低鈉血癥50例(54.35%);34例不伴有腹水,其中低鈉血癥8例(23.5 3%),差異有統計學意義(X2=9.49,P
不同肝功能分級低鈉血癥發生率:A級38例,發生低鈉血癥11例,發生率28.95%,B級5 3例,發生低鈉血癥25例,發生率47.1 7%,C級35例,發生低鈉血癥22例,發生率62.86%,差異有統計學意義(X2=8.48,P
低鈉血癥與肝性腦病、肝腎綜合征與病死的關系:正常血鈉組68例,發生肝性腦病7例(1 0.29%);肝腎綜合征2例(2.94%),病死3例(4.4 1%),低鈉血癥組58例,發生肝性腦病28例(48.27%),肝腎綜合征11例(1 8.96%),病死13例(22。41%)。兩組肝性腦病、肝腎綜合征、病死率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X2=22.51,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