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2-02 23:45:26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小螺號教案,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一、營造走近經典的環境文化
學校把書香校園建設納入學校持續發展的議事日程,借助新教育實驗的良好勢頭,在認真總結過去開展讀書活動的基礎上,制定了營造書香校園的新教育實驗活動計劃、組織機制等。學校投資數萬元購買了新教育實驗文庫推薦的經典圖書,充實了學校圖書室、各樓層流動書箱、各班圖書角。學校懸掛了“讀千古美文,做少年君子”、“誦讀詩文經典,打造詩意校園”、“人生因讀書而精彩,生活因讀書而充實”等充滿睿智與聰慧的讀書標語,表達了師生讀書的信心與決心。為了讓每一塊墻壁都會“說話”,讓校園的一草一木都能寄寓詩意,學校將格言牌匾布置在教室、過道、走廊上,把名人詩句運用到草坪、花圃的自我介紹牌上。學校櫥窗、板報圖文并茂,內容豐富,有書香小報、名人名言、經典誦讀征文、經典書法作品展、“小書蟲”簡介等,吸引學生、教師、家長駐足流連。學校建立了“小螺號”廣播臺,開設了每日一詩、名著推薦、美文欣賞等欄目,每周還播放一首由古代詩歌譜寫的歌曲。詩歌、散文等經典作品,融入學生的學習、生活之中,讓經典載著學生穿越歷史,猶如在他們的心田播下美好的種子,使其終生受益。走進洋口小學,這里溢滿書香,你仿佛在經典圖書的殿堂中徜徉。
二、構造品賞經典的教研文化
為了切實推進新教育實驗,引領全校師生以書為友,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提升人文素養和綜合素質,學校注重經典誦讀的教學研究,以此改變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帶動學校整體教育教學水平的發展。
首先,建立經典誦讀的組織機制。學校成立了以校長為組長、教導主任為副組長、語文教師為成員的新教育實驗研究組織。語文教研組長具體負責經典誦讀的組織安排,確保說課、上課、評課正常運行。
其次,構建誦讀經典的教學模式。學校為了打造經典誦讀高效課堂,構建了經典誦讀“四激”激趣、激疑、激活、激智的教學模式。此次活動以校本教材《大海的變化》一文中的《觀滄海》和《春江花月夜》兩首古詩為內容開展教學研討。先由執教者在全體語文教師面前試講,然后對他的教學設計進行研討,明確教學目標、理清教學思路、確定教學環節、教學方式等。執教老師再重新設計教案,正式在學生面前將教師集體教學智慧形式豐富、充滿活力的經典閱讀課呈現給學生。
第三,開展誦讀經典的同題磨課。教師利用電教手段,為學生創設誦讀的氛圍,引導他們人情人境,將經典與圖畫、音樂有機結合。低年級老師還根據學生年齡特點,讓他們在背誦時加上適當的動作,邊背誦邊配上樂曲表演,這樣既增進了學生對詩的理解,又促使他們背得快,記得牢;高年級老師還采用同桌賽讀、小組賽讀、男女生賽讀、師生賽讀等多種形式綜合背誦,對學生已熟練背誦的古詩還要求默寫,并評選“誦讀之星”予以鼓勵。靈活的誦讀活動讓每一個學生在經典詩文誦讀中體驗成功的喜悅。
三、突顯誦讀經典的活動文化
自從新教育實驗啟動后,學校搭建了誦讀經典的活動平臺,開展了多種形式的讀書活動,做到課內外結合、學校與家庭結合、教師與學生結合、閱讀與寫作結合,促進了師生的發展,塑造了學校品牌形象。
1.“三板塊”誦讀活動:
板塊一:學生閱讀。學校統一安排閱讀時間,組織學生誦讀古代詩歌作品,并要求他們記好讀書摘錄卡。通過閱讀,讓童心在知識的海洋中暢游,受到潛移默化的教育。
板塊二:教師閱讀。學校運用制定計劃自主讀、交流共享展示讀、合作探究深入讀、撰寫體會實踐讀、網絡推薦共同讀、聘請專家引領讀、評估導向激勵讀等形式誦讀經典,提升了教師的理念素養,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
板塊三:親子共讀。學校要求星期日、節假日開展“一日三讀”活動,即晨讀古詩、午讀經典、親子共讀,從選書一直到讀后交流,形成一個“選書——讀書
聊書——再選書——再讀書……”立體循環的過程。家長與孩子一塊享受閱讀的快樂,感受傳統文化的氣息。
2.中隊主題誦讀活動:學校各中隊以“誦讀中華經典,弘揚民族文化,傳承華夏文化”為主題,以學校“一月一節”活動為契機,開展讀經典、說經典、唱經典、演經典等主題中隊活動。活動開啟了學生心靈之窗,增強了讀書活動的效果。
3.“晨誦、午讀、暮省”誦讀活動:新教育提倡每一個學生養成“晨誦、午讀、暮省”的生活方式,這是一種幸福的、完整的、有效的生活方式。每天早晨、中午行政人員輪流巡查各班學生的閱讀情況,每月學校舉辦一次讀書筆記展評活動,使誦讀經典活動正常有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