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一对一直播,chinese极品人妻videos,青草社区,亚洲影院丰满少妇中文字幕无码

0
首頁 精品范文 測繪技術裝備論文

測繪技術裝備論文

時間:2023-01-12 13:29:38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測繪技術裝備論文,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測繪技術裝備論文

第1篇

    水文,指自然界中水的變化、運動等的各種現象。現在一般指研究自然界水的時空分布、變化規律的一門邊緣學科。?是防洪抗旱、水資源管理、基礎設施建設的社會公益事業,通過依照河流水系水文特征設站,長期不間斷記錄水文信息是水文的基礎工作。因此水文站點具有明確的目標與任務要求,各省水文單位一般采用垂直管理,設立市、縣水文機構和水文基層站點,具有典型的事業單位特征。

    二、水文專業資產配置管理的主要問題

    1、資產配置與具體水文條件結合程度欠缺,每一個水文站點都具有獨特的水文特征與自然環境,比如經濟較發達省份已經可以完全取消的對講機、通信鐵塔在偏遠省份就必須采用,雨量場設置條件在各省設置條件也不同,因此專業設備配置應考慮實際需求,結合地理、氣候、環境條件統籌考慮。

    2、資產配置與單站任務匹配程度不緊密。目前各省水文站點資產配置主要依據《水文基礎設施及技術裝備管理規范》(sl415-2007)進行站點,而《水文基礎設施及技術裝備管理規范》是水文站網通用型標準,且適當考慮了水文任務需求的專業資產配置余量,因此機械照搬規范,容易形成配置浪費。

    3、資產配置與管理模式不匹配。水文站一般地點分散、人員相對較少,隨著大量的站點建設與設備配置投入,因單位編制崗位的限制,因管理人員不不夠、職責不明確,容易造成管理不到位,形成不必要的損失浪費。

    4、資產配置與財務管理結合不緊密。事業單位資產管理特別是專業資產配置,需要專業部門提供需求,一般不屬于財務管理職責范圍,在沒有可靠分析資產使用的經濟性、可靠性的情況下,容易造成圖方便工作,不管配置使用效率的現象。

    5、資產資產編碼規則不完整。水文專業資產部分因專業任務需要在國家標準的資產標準里與測繪、氣象、網絡、通信、環保部門部分重復,按國家標準資產分類不清晰、資產類別不完整。水文資產信息不能實時調整、更新,信息不太準確,給水文站網規劃、管理、分析及防汛測報等帶來了諸多不便。

    6、資產處置報廢更新處置程序亟待加強。報廢處置與更新配置密切相關,水文行業資產管理通用資產一般各省財政主管部門會出臺通用資產配置管理標準,依據《水文儀器報廢技術規定》(sl415-2007)及有關國家技術標準文件,但因水文專業資產的專業性,單項資產金額較大,其報廢處置更新一般由省水文主管部門負責從嚴控制,由于現階段水文專業資產規模的不斷擴大,更新不斷加快,可操作的專業資產報廢處置程序還有待強化,水文行業資產處置報廢亟需規范。

    三、解決思路

    水文站點多、分散但管理架構完整, 水文任務職責分類相對清晰、專業技術規范要求基本完備,設備需求相對同質化、批量化,且因水文行業的垂直管理優勢,具備統籌管理的基礎。省級水文行業的專業資產配置管理應該以各省水文事業發展規劃的目標和需求為依據。從各省地理條件、水文監測專業需要出發,考慮各省財政狀況和資產管理要求,在分析各地區水文管理架構和模式、水文專業技術標準和條件、水文技術設備應用和推廣基礎上,通過在分析水文專業要求基礎上,建立既滿足工作需要,又響應財政主管部門管理要求的省水文行業資產配置管理模式,以促使水文行業資產管理規范化。

    1 、構建管理架構與模式

    省級水文系統生產職能分配方案為:測站——生產中心;縣基地——應急、巡測中心;市分局——保障中心;省局——技術管理中心,建立“測站用校結合、基地巡急兼備、分局綜合儲備、省局統籌調配、行業分析評估”。職能分配結合各省水文任務、管理層次、水文技術裝備特點。

    依托水文測站,按水文技術標準要求,推行對主要水文觀測要素監測“用校結合、測站管理”的基層配置管理方案。

    縣基地滿足縣水文巡測任務需要;滿足應急監測分級任務需要;滿足便攜、移動式需要;滿足所轄站點備用物資需要,滿足物資管理的人員配置要求;依托縣水文巡測基地,建立“急巡兼備、基地管理”應急、水文巡測配置管理方案。

    市基地滿足區域水文巡測站點需要;滿足應急監測分級任務需要;滿足便攜、移動式需要;滿足測洪備用方案需要;滿足所轄站點備用物資需要,即“儲備保障、區域管理”;依托各市分局基地,建立“綜合保障、區域管理”技術儲備及設備管理方案。

    配置重點在省基地的裝備, 管理重點在“調余劑缺、統籌管理”。行業管理重點在,統籌分析行業設備狀況,分析評估工作方案、技術設備匹配狀態,滿足技術評價、考核、分析需要。依托省局基地及技術管理力量,實施全省水文生產任務、資產配置的“調余劑缺、統籌管理”管理調度方案;依靠水文系統實施新技術應用標準、設備使用評估“分析評估、應用管理”的五項管理體系。

    2 、明確任務需求與技術選配方案

    水文資產配置,應著力做好前期工作,細化單站單點任務技術要求、地理位置水系河床等特征,結合水文測驗技術方案與經濟發展,明確需采用的技術方案與設備選型,減少盲目配置,解決資產配置的任務匹配、技術匹配、管理匹配問題。中國論文服務網,經濟勵志打造論文范文格式最完整、管理職稱論文范文最詳盡的論文資源網站。為廣大需要職稱評定,經濟論文快速寫作的客戶提供有效參考。

    3 、制定統一編碼, 提供準確信息

    資產配置的基礎應建立在統一的水文行業編碼基礎上,以便于計算管理、分析,適時掌握資產信息,做到科學分析、利用統籌調劑,資產編碼的一般原則應做到以下幾點。

    編碼要有針對性在國家標準的基礎上細化水文行業專業資產小類時,細化的固定資產必須體現水文行業固定資產特點與工作特征,便于直觀統計水文設施與設備。

    編碼要有科學性選擇水文行業資產的本質屬性和特征作為分類的依據,細化的固定資產小類在功能上應與其本身存在一種必然的聯系,使分類體系結構具有穩定性。

    編碼規則應系統性將水文行業資產的屬性或特征按一定的順序排列,予以系統化表述,便于從整體上把握固定資產之間的關系。

    編碼應可擴展性信息的類別和分類體系結構應適應信息量急劇增長和變化的需要,分類體系結構在原有的基礎上有擴展的余地,其中包括新的類別的增補和在原有類別的基礎上進行分解細化。

    編碼應具備唯一性每一項水文行業資產在標準中只有一個分類,不再按照其用途進行多次分類。涉及整個系統的資產只列示一個名稱,其所包含的固定資產利用現有資產清單的形式解決管理方面的問題。

第2篇

關鍵詞:地質測繪,現代技術 ,工程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aise the level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or engineering design in before, engaged in engineering geological workers to a detailed understanding of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geological conditions of the space distribution, and in accordance with certain proportion to the facts they reflect the size to the terrain of the chart, as engineering geology budget and the execution of the foundation provides design department use. Therefore, the need for engineering geology of the draw, and prepare the accurate geology map. Engineering geological surveying and mapping engineering exploration work is very important work a survey, it is also to project implementation preparation work.

Keywords: geological surveying and mapping, modern technology, engineering

中圖分類號:P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1引言

地質的測繪主要是運用地質相關的理論對工程項目的建設及地質進行精密的觀測和分析,了解對于建筑區各個工程地質的內在條件和它們之間的密切關系,然后按照測繪比和論文的尺寸把它們更好地繪制在圖紙上,并且通過勘測和試驗等編制成工程地質圖,作為工程勘測的首要的資料,供給對于項目各個部門的參考。對于長期的地質測繪它依靠于經緯儀、平板儀、水準儀這三種較為局限的應用,在未來的發展中,逐漸的采用了相對來說較為先進的技術設備和設計的理念。現代的地質繪圖技術主要依賴于衛星導航定位系統、遙感勘測技術和地理信息系統技術。

2工程地質測繪

作為巖石工程勘測的首要工作的工程地質測繪,它是在各項勘察工作中最為提前的一項測繪工作。對于一般的勘察,是在最初階段勘察和可行性研究時開始這項工作。但是在作周密勘察的階段是為了補充研究某些特定的地質問題和關于工程地質建設方面的特殊問題,也會采取周密的工程地質的測繪。工程地質測繪的優點在于應用設備簡單,消耗資金較少,工作范圍和時間較短 ,所以測繪工作盡量更多的獲取地質信息用來對巖石工程勘測,獲得大量有關巖石工程的資料,充分認識建筑施工工地現場的地面地質的情況,估測和分析地下地質現狀 ,為實行測試、勘測其他勘測工作提供準確的依據。較為周密細致的地質測繪還可以起到節省工程資金時間和其他勘測的步驟,提高勘察的工作效率。為了更好地進行工程測繪,我們還需要對場地的選取或建筑地段工程的條件以及空間分布的內在的聯系做更為深入的研究。為編制專門的地質圖形提供有力的資料。除此之外我們還要對某一特定的因素如地形、地質面貌進行研究,了解他們的分布狀況,成因和發展規律。總體來說,工程地質測繪,都是為了更好地為工程設計和施工的服務提供高效的研究目的。

3 工程地質測繪的問題研究

3.1巖石的研究

在地質測繪中,要仔細查明各種性質不同的巖石在地表層面上的分布特性巖石變化的規律。把各種巖石的構造、形成變化和生存的周期與當地的地殼發展緊密的聯系在一起。還應該根據對野外觀察研究判斷巖石與建筑物之間的存在性能。直接的觀察各種巖石生長于怎樣的地形,其完整和保存的情況,還可以驚醒簡單的試驗,做出相關的判斷,掌握關于這些方面的基本規律。

3.2 地質構造的研究

地質的構造是研究整個區域穩定性的首要因素,尤其是現代構造活動的進行和活斷層的形成,同時,地質的構造還限定了各種不同特性的巖體的位置,掩體的完整性和選定建筑區域內掩體的穩定性。作為一項地質測繪重要的因素,研究構造還必須以具體的地質力學原理對其進行地質歷史的分析和總結,這樣才能進一步的認識結構面的組合規律,同時還要對其構造驚醒詳細的統計,以便于巖體定量的模式化。

3.3地貌的研究

對于地貌是巖性、構造和近期外動力地質作用的結果,因此研究地貌可能判斷表層沉積的成因和構成,根據各種地貌形態之間的差異等關系,可以確定地貌形成的順序,這些可以了解各種動力地質功能的發展成因。對地質構造地貌,主要研究在外力的作用情況下,各種地質構造的具體的活動表現,以及不同巖石組成在不同的地層在地貌上的表現。

3.4水文和自然地質的研究

水文地質的研究主要從巖性的特點以及地下水的性質、水量、水質等方面入手,查明各個水系含水層的特點。這項研究與自然風土現象和構建工程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自然地質的探索主要敘述建筑區域是否可能受到現代自然地質的危害,研究自然地質也是有助于預測工程地質的作用。值得注意的是,自然地質現象與水文地質條件的密不可分的關系,以便于查明產生原因和促進發展的條件。

4 現代測繪技術的應用

全球定位系統(GPS)技術可以準確、快速地獲得準確的三位立體的空間做標。通過獲取地面的攝影顯示一系列高精度分辨率的數字三位的圖像來表達地面信息。地理信息系統作為整個空間數據及信息的存儲、應用和看見的平臺應該是現代高科技技術的相結合。對于現代的地質測繪技術,主要應用遠程距離的通訊設備手段和測繪系統的實時動態應用遙感技術的有效地結合, 就可以解決檢測、定位和勘測等問題,使地質的測繪工作從原有的靜態過渡到靜態,擴大測繪的工作范圍和時間,可以快速的獲取空間精確地信息系統資料。地質圖是顯示地殼表層巖石的分布、地質結構分布、地層年代、地質應用范圍等地質現象的地圖,作為地質行業工作極為重要的圖件。地質圖首先將地殼表面的所有地質現象作為點、線、面、注明不同的符號等,然后把普通地質地圖作為原圖,通過正射投影將這些地理空間真實投影到地理底圖上,以完成地質現象的透明化表達的效果來更具體化的描述地質表面準確信息。三維表面建模技術利用透視學的原理表達地表的變化,這種透視立體的圖形更好的反映了地形的立體三位狀態,可根據不同的需求,對同一個地形作進行各種不同的立體形態的分析和審查。地質現象的三維效果能更好的表達出地質現象的變化情況,便于工作者分析地質空間分布效果規律,根據不同視角審視地質空間的分布。

5地質測繪的作用和發展

在現實的生活中,人們通過地形圖的使用,更快、更準確的掌握了人們生活的信息。然而測繪資料也是繪制地質地形圖的基礎步驟,因為要想構建高質量的地質勘測圖形,關鍵在于依靠準確的、詳細的繪制的資料,使空間的信息及時獲得處理和更新。作為現在地質測繪技術,大地控制測量成果的平差計算,以往用對數表人工計算,進度慢、差錯多,現在也普遍涉及到計算機軟件進行處理,像GPS后處理軟件、控制精靈,遙感技術等等,又提高效率也減少誤差出現,所以在短時間內就得到了很大的應用范圍。地形測量是長期以來的測圖方法,以大平板儀測圖,至今在大比例尺地形測圖中仍然是主要手段之一。但是占主導地位的已經是全野外數字化測量了,采用全站儀、RTK一天的工作量已是大平板儀所不能比擬的。

6結語

我們正處在社會經濟、科學快速發展的新時代,科學技術的發展整體方向很大影響著地質測繪的發展趨向,這種趨向體現在理論的概括性擴大,測繪技術的綜合程度提升。應用的儀器和技術也是在不斷地得到改進而計算機業同時在發展,面對這樣的發展形勢,測繪必將會適應時代的發展道路,并且全力的建造現代的測繪技術,只有不斷的加強對新技術的學習和總結,才能適應時代的發展。在工程地質測繪中應該深入研究地址的條件,調查地質現象,并且進行地質測繪研討活動,預測它與地質環境的作用。通過地質測繪可以對地質的情況更好地了解,并且掌握地質各個分布的規律,這為驚醒各項工作奠定了基礎,使工作更好地做到效率提高。

參考文獻:

[1]曹幼元,賀躍光. PDA GPS在地質測繪中的應用[J].測繪技術裝備,2005,(4).

[2]魏建華,張展,許月光.工程地質測繪中的幾個研究對象[J].黑龍江水利科技,1999,(4).

[3]周新力,羊春華.導航型GPS在地質工作中應用前景的初步探討[J].邵陽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4,(2).

[4]劉善軍,尹力軍.GIS及在地礦業中的應用[J].河北理工學院學報,1999,(S1).

[5]覃永勤.淺談現代測繪技術的發展及其工程應用[J].廣西城鎮建設,2010.

第3篇

關鍵詞:新圖幅號;舊圖幅號;換算方法;1∶1萬地形圖

中圖分類號:S75861;P283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1-3168(2012)06-0006-04

收稿日期:2012-11-01

作者簡介:唐世斌(1963-),男,重慶梁平人,副教授,碩士生導師。研究方向為風景園林建筑工程與規劃設計、3S技術在風景園林學中的應用等。Email:

國家技術監督局于1992年12月批準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 國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圖分幅和編號》(GB/T 13989-92)[1],次年7月1日施行。在實際使用中,將1993年以前按地形圖分幅編號標準產生的地形圖圖幅號稱為舊圖幅號,1993年以后按新的國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圖分幅和編號標準(即GB/T 13989-92)產生的地形圖圖幅號稱為新圖幅號。

現階段,我國正在使用中的國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圖,其圖幅編號有新、舊之分,這給人們尤其是市縣級以下基層生產單位專業技術人員帶來了較大的障礙或困難,造成了使用中的不便。《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 國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圖分幅和編號》(GB/T 13989-92)只是規范了新的圖幅分幅與編號規則,并未給出我國國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圖新、舊圖幅號彼此間的換算關系;為解決新、舊圖幅號之間的換算關系,我國的一些科技工作者從不同角度對此進行了探索研究。筆者通過多渠道檢索,查到17篇相關期刊論文[2-18]。最早的關于地形圖新舊圖幅編號的換算研究文獻發表于1997年,其中半數研究文獻發表于近5年的相關科技期刊上,這些研究文獻基本上是基于國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圖的經緯度條件下,地形圖分幅與圖幅編號的新舊圖幅號之間的換算,且多側重于編程自動換算,以方便于科研或生產項目中批量操作管理,但滿足不了基層生產單位專業技術人員在實際工作中遇到的少量或個別的只用手工即可進行的新舊圖幅號便捷換算方法。

2009~2010年,筆者有幸參與廣西新一輪森林資源規劃設計調查(即二類資源調查)的部分縣區的外、內業工作,尤其是內業制圖工作,在工作中常遇到1∶1萬地形圖新、舊圖幅號需要彼此間換算的問題,經過查閱相關規范、文獻資料,反復探索研究,找到了適用于工作中遇到的少量或個別的可手工進行的新舊圖幅號便捷換算方法,經驗證,結果正確,便捷有效,現將研究成果系統整理出來,供業界同仁共享,方便工作。

1國家1∶1萬地形圖新、舊圖幅號的構成及其含義

11地形圖舊圖幅號

1∶1萬地形圖的舊圖幅編號是以1∶10萬地形圖為基礎進行的,而1∶10萬地形圖的舊圖幅編號又基于1∶100萬地形圖,其具體的分幅和編號相關知識請查閱相關規范、文獻資料。

1∶1萬地形圖的舊圖幅號由4組代碼組成,各組代碼間用“-”連接:

其中:第1組“×”——1∶100萬地形圖的圖幅列號(緯度方向),為1位“字符碼”,由于我國地處地球的東半球赤道以北,圖幅范圍在緯度0°~56°內,因此,行號為A、B、C、D、E、F、G、H、I、J、K、L、M、N 14個英文字符之一。

林 業 調 查 規 劃第37卷第6期唐世斌:1∶1萬地形圖新、舊圖幅號的手工換算方法

第2組“××”——1∶100萬地形圖的圖幅行號(經度方向),為1~2位“數字碼”,由于我國地處地球的東半球赤道以北,圖幅范圍在經度72°~138°內,因此,列號為2位“數字碼”,為43、44、45、46、47、48、49、50、51、52、53、54等11組數字之一。

第3組“×××”——1∶1萬地形圖所在的1∶10萬地形圖,其在1∶100萬地形圖中的位置代碼,即圖位號,為1~3位“數字碼”;每幅1∶100萬地形圖劃分為12行(經度方向)12列(緯度方向)共144幅1∶10萬地形圖,其位置代碼(圖位號)為1、2、3、……、142、143、144等144組數字之一,在本文中的新、舊圖幅號的換算公式里用“m”表示。

第4組“(××)”——“( )” 中的“××”,為1∶1萬地形圖在1∶10萬地形圖中的位置代碼,即圖位號,為1~2位“數字碼”;每幅1∶10萬地形圖劃分為8行(經度方向)8列(緯度方向)共64幅1∶1萬地形圖,其位置代碼(圖位號)為1、2、3、……、62、63、64等64組數字之一,在本文中的新、舊圖幅號的換算公式里用“n”表示。

第1組代碼(1∶100萬地形圖的圖幅列號(經度方向))和第2組代碼(1∶100萬地形圖的圖幅行號(緯度方向))共同構成1∶100萬地形圖的圖幅號,如廣西南寧市所在的1∶100萬地形圖的圖幅號為F-49。

1∶1萬地形圖是在1∶10萬地形圖圖幅號的尾部加上其在1∶10萬地形圖中的位置代碼,即圖位號,如F-49-37-(30)。而1∶10萬地形圖是在1∶100萬地形圖圖幅號的尾部加上其在1∶100萬地形圖中的位置代碼,即圖位號,如F-49-37。

12地形圖新圖幅號

1∶1萬地形圖的新圖幅編號是直接以1∶100萬地形圖為基礎進行的。

1∶1萬地形圖的新圖幅號由5組共10位代碼組成,各組代碼間直接相連:

× ×× × ××× ×××

第1組 第2組 第3組 第4組 第5組

其中:第1組“×”——1∶100萬地形圖的圖幅行號(緯度方向),為1位“字符碼”,與舊圖幅號的第1組代碼含義相同,我國的為A、B、C、D、E、F、G、H、I、J、K、L、M、N 14個英文字符之一。

第2組“××”——1∶100萬地形圖的圖幅列號(經度方向),為2位“數字碼”,與舊圖幅號的第2組代碼含義相同,我國的為43、44、45、46、47、48、49、50、51、52、53、54數字之一。

第3組“×”——地形圖的比例尺代碼,為1位“字符碼”,1∶1萬地形圖的比例尺代碼為“G”;其他基本比例尺地形圖的比例尺代碼見《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 國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圖分幅和編號》[1]。

第4組“×××”——1∶1萬地形圖的圖幅行號(緯度方向),即在1∶100萬地形圖中的圖幅行號(緯度方向),為3位“數字碼”;每幅1∶100萬地形圖的行向(緯度方向)劃分為96行1∶1萬地形圖,其圖幅行號為001、002、003、……、094、095、096等96組數字之一,在本文中的新、舊圖幅號的換算公式里用“x”表示。

第5組“×××”——1∶1萬地形圖的圖幅列號(經度方向),即在1∶100萬地形圖中的圖幅列號(經度方向),為3位“數字碼”;每幅1∶100萬地形圖的列向(經度方向)劃分為96列1∶1萬地形圖,其圖幅列號為001、002、003、……、094、095、096等96組數字之一,在本文中的新、舊圖幅號的換算公式里用“y”表示。

從1∶1萬地形圖的新、舊圖幅號的構成關系來看,同一幅1∶1萬地形圖其新、舊圖幅號的第1組代碼和第2組代碼是相同的,只不過是舊圖幅號的緯度方向為列,經度方向為行,新圖幅號的緯度方向為行,經度方向為列,二者有所不同而已。

其他的國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圖的新圖幅號構成與1∶1萬地形圖的構成相同。

2地形圖從舊圖幅號換算成新圖幅號

從上述分析知,同一幅1∶1萬地形圖其新、舊圖幅號的第1組代碼和第2組代碼是相同的,因此在進行新舊圖幅號的換算時,只需要考慮舊圖幅號中的第3、第4兩組代碼與新圖幅號的第4、第5兩組代碼之間的關系即可,而新圖幅號中的第3組代碼為地形圖比例尺代碼,對于1∶1萬地形圖來說,為“G”,始終不變。

同4結語

本文只述及在實際工作中經常使用的1∶1萬地形圖其新、舊圖幅號的手工換算方法,此法是基于同幅1∶1萬地形圖的舊圖幅號或新圖幅號來解決其新、舊圖幅號的換算問題,直接用舊圖幅號換算其相應的新圖幅號,或直接用新圖幅號換算其舊圖幅號,而不須該地形圖圖幅的經緯度或公里網坐標。

文中1∶1萬地形圖新、舊圖幅號彼此間相互換算的關系也可用于編程,實現計算機或計算器進行自動換算;依照本文解決1∶1萬地形圖新、舊圖幅號相互換算的思路,也可解決我國的其他基本比例尺地形圖直接利用其圖幅號進行新、舊圖幅號間的相互換算。

參考文獻:

[1]國家技術監督局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GB/T 13989-92)國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圖分幅和編號[S]1992

[2]鄭雪萍1∶25萬 1∶5萬 1∶10萬地形圖新舊圖幅編號的換算與應用[J]測繪通報,1997(6):35-38

[3]劉宏林地形圖新舊圖幅編號變換公式的探討[J]測繪學院學報,1998,15(2):125-128,130

[4]劉宏林國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圖新舊圖幅編號變換公式及其應用[J]測繪通報,1998(8):36-37

[5]高允福,樊廷杰地形圖新舊圖號的互換公式及換算軟件[J]三晉測繪,2000(1):15-21

[6]余 旭地形圖新舊圖幅號自動轉換的實現[J]焦作工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4,23(3):190-192

[7]王騰軍,楊建華,翟 荷國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圖新舊圖幅編號自動互換的實現[J]測繪技術裝備,2004,6(3):23-24

[8]田振坤,劉素紅,傅鶯鶯,等地形圖新舊圖幅編號自動檢索算法及其可視化實現[J]測繪通報,2005(2):61-63

[9]陳正年,詹朝暉,孫亦東,等1∶10000地形圖新舊圖號轉換及公式推導[J]江西測繪,2006,66(4):31-32

[10]王德豐,陳麗輝,王年豐CASIO fx-4800計算器在1∶1萬地形圖新舊圖幅編號轉換中的應用[J]地礦測繪,2007,23(4):24-26

[11]岑 鋼,肖 玲國家標準分幅1∶1萬地形圖圖幅編號的算法[J]貴州林業科技,2008,36(2):35-38

[12]艾光輝,賀冬梅,張永仁用VB實現國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圖新舊圖幅號的轉換[J]江西測繪,2009,78(2):43-45

[13]孫萬民,畢永良,魯 強,等新舊地形圖編號及范圍解算方法[J]海洋測繪,2009,29(5):30-32,36

[14]于樹暉利用Excel實現新舊圖幅號轉換[J]甘肅科技,2011,27(4):40-42

[15]林 輝,唐可平,王苗根,等地形圖分幅及圖幅號轉換[J]華東森林經理,2011,25(1):59-62

[16]陳天立,趙建勛,洪 源國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圖新舊圖幅編號轉換[J]四川兵工學報,2011,32(5):153-154

第4篇

關鍵詞:軍事地形學 教學方法 研究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8-1216(2015)04C-0062-02

軍事地形學,是從軍事的需要出發,研究識別和利用地形的一門應用學科,理論知識與技能知識聯系緊密,具有很強的理論性、實踐性。特別是在信息技術快速發展的今天,作為教育實踐活動的組織者,如何在教學實踐中既傳授抽象生澀的理論知識練好專業技能,又立足于該學科的長遠發展,實現信息條件下的人裝結合,使院校教育向實戰聚焦、向部隊靠攏,實現提出的“能打仗、打勝仗”的目的?筆者認為在信息條件下軍事地形學教學方法的創新應把握以下五個方面:

一、處理基礎知識與前沿知識的結合

任何事物的存在和發展都是以其不斷的創新和完善為前提條件的,軍事地形學也不例外。在教學內容上,應結合教學對象,根據不同的教學目的,把握好傳授基礎知識與傳授前沿知識的關系。對合訓學員,教學中應注重基礎知識與技能的傳授,把地形圖知識、實地使用地圖、地形對作戰行動的影響作為教學重點。在此基礎上,根據教學對象,傳授一些具有引領作用的新知識與新技能,如電子地圖、海圖、航空圖、衛星地圖及衛星定位與導航等知識與應用技能,使他們初步具備利用現代信息化手段分析地形的基本技能,為未來適應信息化作戰打下基礎。對分流學員,應結合專業、任務和職責,在進一步鞏固基礎理論,熟練基本技能的前提下,有重點地傳授高新軍事地形學專業知識與技能,如全球定位系統、北斗導航系統、軍用數字地圖、遙感圖像、地形仿真以及戰術地形保障系統等,學好與其從事的專業和職級相適應的知識與技能。軍事測繪技術發展,確定點位能夠在瞬間實現;地面上瞬息萬變的目標不論藏身何處均可能通過遙感影像及時判別和捕捉;運用現代地形仿真技術,即時生成戰場地理場景,指戰員可以“身臨其境”地進行“實地勘察”或協同演練。因此,在教學內容上,應處理好傳授基礎知識與傳授前沿知識有機結合,堅持與時俱進,開拓創新,既要注重打牢理論與技能基礎,又要前瞻軍事地形學的前沿知識,不斷豐富學員對前沿高科技知識和裝備器材的認識。

二、處理好知識傳授與技能練習的結合

軍事地形學是理論知識與技能知識聯系緊密的一門應用學科,有別于其他軍事科目,就因為它具有很強的理論性、實踐性和趣味性,是學員非常喜歡的一門應用學科,也是各級指揮員必須掌握的一門應用技能。因此,作為教員在教學方法上,應處理好知識傳授與技能練習的結合。教學中,大量的理論知識需要教員詳細解讀,同時又有許多基本技能需要在理論指導下進行反復的操作練習,如公路里程的推算、方位角的測量、方向的判定、通視情況的判讀、站立點和目標點的確定,僅靠教員在課堂上講授難以達到教學效果,教員應該提供大量的實踐操作和技能練習機會,才能使學員理解和消化所學的理論知識。在技能課的教學上,如果反復進行現地用圖技能練習,不注重理論知識的歸納總結,就會影響技能練習的效果和技能技巧的掌握,只有在教學過程中,要求學員在熟練掌握視圖、用圖技能的同時,進行理論知識的歸納總結,在理論指導下苦練巧練,進一步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才能使學員盡快掌握基本技能,并達到觸類旁通、舉一反三的目的。所以在軍事地形學教學中,要理論講授與學員技能練習相結合,通過反復練習,從練習中歸納總結,提高學員視圖和用圖能力。

三、處理傳統教學方法與現代教學手段的結合

在信息技術高度發達、網絡信息方便快捷的互聯網時代,多媒體技術、遠程教育技術、網絡視頻教學等新型的教學手段得到了廣泛的應用,軍事地形學得到了新的發展,教育教學手段不斷更新。完善教學方法是提升軍事地形學教學質量的必要手段之一,多種教學方法的綜合應用是信息時代教學改革的必然趨勢和發展方向。通過多種教學方法,不僅能調動學員學習的積極性,激發學習興趣,還有助于培養學員的創新思維,提高創新能力。因此在教學方法和手段上,必須處理好傳統教學方法與現代教學手段的結合。軍事地形學知識內涵豐富,內容生澀,許多抽象的理論知識,僅靠傳統的教學方法,很難把原理講清楚、把道理講明白,即便是利用傳統模擬器材演示教學內容也很難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比如地圖投影,這一節通過多媒體技術、動畫制作,使教學形象、直觀,也使學員容易理解、易于掌握。可見,多媒體技術、遠程教育技術、網絡視頻教學等現代教學手段在教學領域的推廣應用,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軍事地形學的教學難題,使軍事地形學的教學形象、直觀。比如電子沙盤、軍用數字地圖、戰場環境仿真模擬系統可以將軍用地形圖自動生成具有直觀視覺感受的立體影像,將傳統的按圖行進和按方位角行進與3D技術和電子顯示結合起來,將枯燥、乏味的理論講授升華為集聲、光、電、形于一體的動態場景,使敵我情況顯示更加準確,地理環境形象逼真,從而豐富了教學內容,活躍了教學氛圍,激發了學員學習興趣。因此,合理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科學編排教學內容、精心組織教學,對增強教學效果、提升教學質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四、處理好室內教學與現地教學的結合

實踐性和操作性極強的軍事地形學決定了教學過程是一個學好理論、練好技能,才能有效提升地形分析判斷能力的過程。作為教學活動的組織者,教員必須嚴密組織、科學編排整個學科的教學內容,有效地處理室內教學與室外教學的結合。在精講理論知識的同時需要加大技能方面的操作練習力度,在掌握操作步驟和程序的基礎上將學員帶到生疏、復雜、陌生的室外進行現地操作,通過對理論知識的提示、技能知識的傳幫帶和學員反復操作練習,有些技能需要學員在全面學好理論的基礎上,利用現代化裝備器材進行實際操作才能熟練掌握。比如,自動化指揮系統,GPS的定位與導航,北斗導航系統的操作使用等。因此,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在教學組織形式上,按照先理論后實踐、先室內后室外、由易到難、由圖上到現地、先單要素后多要素練習、先單項作業后綜合練習、先傳統練習方法后高技術裝備器材訓練的順序進行。只有這樣才能使學員在充分理解和消化理論知識同時,熟練掌握圖上、現地、機上的操作技能技巧,最終達到信息化條件下的人裝結合,實現教學質量、訓練水平和作戰指揮效能的進一步提升,為最終贏得未來信息化條件下的執勤、處突、反恐和防衛作戰的勝利提供可靠的地理信息保障。

五、處理好院校教育與部隊職能任務的結合

院校教育要向實戰聚焦,向部隊靠攏。這是新時期賦予院校教育的基本任務,也是院校教育的出發點。隨著社會的發展和改革的深入,社會矛盾凸顯,暴力恐怖事件呈上升趨勢,加之外部環境動蕩復雜,領土爭端不斷升級,武警部隊遂行多樣化任務越來越繁重。這就要求院校的教育必須貼近部隊,貼近實戰。作為培養部隊一線指揮員的軍隊院校處理好教育與部隊職能任務的結合。近年來,武警部隊遂行多樣化任務越來越頻繁,要求越來越高,對指揮員的能力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具備過硬的識圖用圖能力是部隊一線指揮員必須具備的基本素質,部隊遂行多樣化任務,走、打、吃、住、藏、管都與軍事地形學知識和技能掌握有密切關系,因此,軍事地形學的教學應貼近部隊、聚焦實戰。把學員放到陌生環境中練“走”,讓學員在生疏、復雜地形上練“打”,組織學員到艱苦環境中練“吃、住、藏、管”。通過這樣的教學實踐把學員素質轉化為能力,以滿足學員第一任職和遂行多樣化任務的需要,從而提升軍事地形學的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第5篇

關鍵詞:FPC;制造良率;加工難度

中圖分類號:TN1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2374(2013)20-0032-02

為了提高FPC的制造良率,我們應該從管理觀念上抓起,應該做到與時俱進,在SMT生產檢測設備和工藝方法上面應該進一步的創新和研究,這樣才能夠與21世紀的現代社會相接軌,才能夠更好地適應生產、適應交付的需要。在生產設備上應該采用精密程度匹配的自動化設備,在制作工藝上,應該提高和優化生產方法才能夠提升生產效率和良率。

1 FPC的結構介紹

在當今社會的發展中,FPC器件被廣泛地應用在電子產品當中,尤其是在手持式產品當中更是普遍。現代電子產品在人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前提下,被不斷地創新和改革,現代的手持式電子產品,漸漸演變成多功能、智能化、性能可靠、外形精巧、讓人們越來越能接受的產品,就比如說蘋果手機還有平板電腦就是這樣的。然而FPC的應用為手持式產品“輕、薄”的特點起到了革命性的推動作用,也為實現產品性能和外形巧妙多樣化帶來了巨大的改革,它的應用前景將是寬廣的。FPC對應的市場要求,一直都是一個高端的高科技市場,它們將帶動著技術研究的不斷進步和發展,只有不斷地創新和改革,對藝術和相應的技術進行嚴格的要求,才能夠適應這個社會,才不能夠不被市場所淘汰。為了提高其可靠性還有質量,我們應該對于FPC的性能還有結構充分的了解。我們接下來就對FPC的發展趨勢還有技術特征以及FPC和SMT的組裝工藝進行簡單的介紹。

FPC是一種柔性的印刷電路板,一般被稱作軟板。目前已經有單面、雙面、多層柔性板以及剛柔結合多層板。一般來說我們工藝上要求FPC的銅箔厚度是0.018~0.035mm,一般把PI或者PET作為絕緣保護膠片以及基板膠片。現代的FPC比以往的PCB具有更能縮小體積、減輕重量、降低厚度等優點,但是FPC還是有缺點的,它的接卸強度非常小,很容易在生產的過程中造成焊點或者走線的斷裂,在生產操作的過程中也是非常困難的,它沒有辦法單獨地承受一些比較重的部分,而且非常容易產生皺折痕。雖然說它存在著這么多的缺點,但是還是被廣泛地應用在電子產品當中,可見它有多么的重要。

2 對于FPC在制造良率提升方面的要求

我們可以從三個方面來說一下FPC在制造良率提升方面的要求。分別從FPC的排版工藝要求、FPC焊盤表面處理工藝要求、FPC焊盤的阻焊膜設計要求說一下。

FPC排版工藝要求。因為FPC板間的精度和表面的平整性都不如PCB,這就要求我們應該在FPC拼扳數排板的時候不應該太大。如果FPC的的外形和PCB的外形一樣大就會造成可靠性低的這種現象,應該根據FPC的厚度和柔性程度,在確保不同拼板基板尺寸精度,滿足與FPT的組裝工藝要求下,盡量把拼板數做大。因為板面太小不利用生產效率,然而板面太大又會影響到FPC組裝精度控制的要求。FPC的印刷與貼裝,直接被定位孔和光學辨識點、是否滿足焊錫絲印與貼裝的精度要求而影響著。FPC在載板上的定位效果,被定位孔精度誤差影響著。我們應該將位置度的偏差以及大小誤差控制在0.1mm之內。光學辨識點的形狀應該規范,對比度應該掌握得好,與板邊及就近露銅焊盤距離應該不小于5mm。

對于FPC焊盤的表面處理工藝的要求。用于FPT器件焊盤的涂鍍工藝主要有電鍍鎳金和化學鎳金、有機保護涂層、鍍錫或浸錫、浸銀幾種,雖然理論上以上幾種工藝都可用于FPC表面處理,而實際上日前以化學鎳金應用最多。雖然說有機保護涂層和浸銀的表面平整而且焊接性能非常好,但是因為它們在空氣當中容易被氧化,然而FPC很難進行真空包裝,所以說在FPC的表面處理時候很少用到這兩種材料。一般我們采用電鍍或化學鎳金,因為它們僅有抗氧化、耐磨、性能穩定、保存期較長等特點,但是它們的工藝也是非常復雜而且成本也相對來說很高。

對于FPC焊盤的阻焊膜設計的要求。FPC的覆蓋膜阻焊層一般會以聚酰亞胺薄膜為材料,采用機關切割的方式進行開窗預加工,然后再進行對位壓合形成。我們應該保證其均勻、規則而且均衡,阻焊膜是不能夠覆蓋焊盤的。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們或者選擇信譽好的FPC商,或者加強來料的檢驗和管制,或者對FPC進行顯微鏡的檢驗。

3 對于FPC載板治具與絲印品質

為了保證FPT器件和FPC組裝具有可靠性,我們應該把重視PFC排板和焊盤方面的可制造性設計以及SMT組裝工藝上的管制及最優化看得一樣重要。SMT組裝工藝主要分為三點:印刷、貼裝和回焊。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焊錫印刷問題。源于FPC的柔軟特性使得定位非常困難,我們應該采用專用載板治具,才能夠更好地完成印刷、貼片、過爐等SMT基本作業工序。一般制作載板治具的材質要求強度高、吸熱少、散熱快。在進行FPC載板治具的制作時候,因為鋁合金磁性載板治具的成本不高、壽命不短,而且非常容易清潔,所以說一般它的應用還是很廣泛的。載板治具的作用在于,既要保證FPC每個角落都能夠得到有效支撐與固定,還應該對其翹曲變形的問題進行有效的矯正。載板治具的精密程度以及品質的好壞,直接關系到焊錫印刷、器件貼裝和回流焊接等制程作業的成敗,并且對產品的可靠性帶來了極大的影響。所以說,進行載板治具驗收是必須的。為了使得FPC的焊錫印刷涂敷獲得更好的效果,我們應該采用印刷和重復精度≥0.02~0.008mm的全自動視覺印刷機。這對于提高FPC的可靠性具有深遠性的意義。

在進行FPC上組裝高密度FPT器件,應該從多方面考慮。比如說在刮刀壓力對印刷品質影響較大,選擇正確的印刷壓力,才能恰當地使得焊膏從模板表面刮干凈。在選擇FPT器件的硬刷速度應該設為20~40mm/s。模板的印刷方式接觸式,印刷的模板垂直抬起可使印刷質量所受影響最小等等,這也可以大大地增加FPC的可靠性。

4 FPC組件的檢驗、分板與測試

我們在進行FPC組裝板的外觀檢驗的時候,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來進行考慮。比如說在組裝板上點數不多的情況下,可以采用目視的視檢方式,但是對于FPT器件應該采用顯微鏡進行處理。對于CSP等一些器件,應該采用多角度透視進行檢驗。FPC板應該采用ICT探針測試,為了防止軟板內部微小的線路受到破壞,應該選用圓珠形的探針,但是因為圓珠形探針測試的穩定性不是那么好,而且通常難以覆蓋FPC高密度組裝板的所有測試點。就這種情況,一般我們會接合FPC上自身的連接器或者是金手指端口,以ATE測試治具的這種方式進行FCT測試,就可以達到規定的測試率了。在進行完FPC測試之后,為了避免FPT器件的各個焊接點受到應力的破壞,我們應該做底部的填充處理工作。還有一點需要我們注意的就是,FPC精細間距器件高密度組裝板,應該在外觀檢查、功能測試還有分板作業等,進行重點性的排查,以避免應力對FPT器件焊接點的危害。

5 結語

FPC是現代電子產業發展的趨勢,為了能夠更好地進行發展和完善,我們不得不考慮的是它的加工難度和制造良率問題。為了能夠保持它的制造良率,我們要考慮的部分很多,比如說它的表面的平整性,只有它表面的平整性保證了,才能夠在進行組裝的時候更加穩妥,才能不對它的可靠性造成影響。本論文闡述了在進行SMT生產的過程中,對于FPC的結構特性以及優化制造良率的要求。對于FPC的預處理問題、固定問題、刷問題、貼裝問題以及檢驗和測試等問題,進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和探索。所以說,在提高FPC制造良率方面提出了很多意見和想法,希望能對SMT行業的FPC精英們有所幫助。

參考文獻

[1] 楊根林.如何提高FPT器件在FPC上之組裝良率及可靠性[J].現代表面貼裝資訊,2011,12(5):17-33.

[2] 宋立新,王景雨,任樹敬,王建春.針對GIS產品“質量鏈”幾個問題的探討[J].測繪技術裝備,2011,(2).

主站蜘蛛池模板: 嘉黎县| 金乡县| 布拖县| 云浮市| 北川| 麻栗坡县| 铜川市| 页游| 壶关县| 达州市| 外汇| 两当县| 芜湖市| 嘉黎县| 工布江达县| 石门县| 永年县| 上高县| 手游| 东丽区| 贵定县| 汝州市| 大竹县| 盐边县| 巴中市| 黄龙县| 梁平县| 区。| 祥云县| 务川| 三明市| 霸州市| 洪洞县| 惠来县| 大新县| 略阳县| 中西区| 乐清市| 浏阳市| 长沙市| 大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