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一对一直播,chinese极品人妻videos,青草社区,亚洲影院丰满少妇中文字幕无码

0
首頁 精品范文 攪拌站環保工作計劃

攪拌站環保工作計劃

時間:2023-02-06 07:05:49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攪拌站環保工作計劃,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攪拌站環保工作計劃

第1篇

我區藍天保衛戰是堅持全民共治、源頭防治,以保障人居環境和群眾健康為出發點,以改善大氣環境質量為核心,以科學分析、精準監測、精細管理、依法治理為工作思路,以“控煤、管車、減排、降塵、禁鞭、禁燒、治油煙”為工作重點,不斷強化大氣污染聯防聯控和污染天氣管控,持續減少大氣污染物排放總量,實現明顯降低PM2.5濃度,明顯減少污染天數,明顯改善大氣環境質量,明顯增強人民群眾藍天幸福感目標,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生態環保目標打牢基礎。

一、主要做法

1.高位推動,強化壓力傳導。緊扣上級決策部署,建立

健全了三大體系。一是責任體系。嚴格按照“黨政同責、一崗雙責”,明確各部門工作責任。同時,每年都印發了大氣污染防治工作計劃,將空氣質量目標、重點工作任務、污染減排指標、環境監管要求層層分解細化,壓實工作責任。二是組織體系。把大氣污染防治納入區委、區政府重要工作日程,成立了區生態環境保護委員會和十個生態環境保護專業委員會,由各分管區領導擔任第一主任,相關區直部門主要負責人擔任主任,分行業、分領域推進生態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形成齊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三是考核體系。在全區各鄉鎮、街道和工業園建設空氣質量自動監測站,實現“一鄉(街)一站”全覆蓋,每年都對各地空氣質量實行考核排名,并建立了約談工作機制,對質量下降、排名靠后的鄉鎮、街道和工業園區進行約談,嚴格考核獎懲。

2.確定目標,強化推進措施。一是嚴格按照《XX市“十

三五”節能減排綜合工作方案》,制定大氣污染防治措施和主要污染物總量控制目標;二是從我區實際出發,制定了《XX區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XX區大氣污染防治攻堅戰專項整治行動方案》《XX區藍天保衛戰2018-2019年冬春季攻堅行動方案》,為有效開展大氣污染防治、持續改善環境空氣質量打下堅實基礎。

3.科學施策,強化系統治理。重拳治理中心城區及鄉鎮

的大氣污染問題,持續開展洗城行動、加強工地揚塵治理,深化燃煤鍋爐治理、推進工業企業廢氣治理、強化水泥行業超低排放達標治理、深入推進揮發有機物企業整治、持續開展散亂污企業整治、強化餐飲油煙整治工作、嚴格秸稈禁燒、露天焚燒和煙花爆竹禁燃禁放的管控。

(1)城市揚塵治理。嚴格遵循“五個必須、六個百分之百”的工作標準,對建筑工地采取制度先行、動員部署、分級負責、關口前移、聯合管控,強化巡查、嚴管重罰等措施,按照“分片管理、分級負責、全面覆蓋、責任到人”的基本原則,建立了“片區、小組、具體工程項目”網格化監管體系,實施分區劃片、包干到人責任制。同時,與效能考核相結合,強化網格化管理體系責任追究,成立4個考核督察組,5+2、白+黑不間斷全覆蓋巡查,建立“綠、黃、紅”牌制度,連續兩次黃牌的工地降為紅牌,全面停工整改。常態化開展“洗城行動”,全方位清洗維護,全力推進機械化清掃力度,持續深入開展“洗城行動”,按照“全面動員、全民參與、全域覆蓋”的要求,廣泛發動,街道社區落實網格化管理,實行門前包干制,全面清洗道路街面、公共設施、交通護欄、綠化隔離帶等積塵浮塵。加快探索環衛一體化改革,推進實施購買第三方服務,嚴格考核標準,加強環衛作業路面巡查管理,強化城市道路機械化清掃,對城區主次干道采取“一吸二沖三洗四收五掃”的五步法作業模式進行清掃,減少道路二次揚塵。

(2)抓工業廢氣治理,嚴把涉氣項目準入關。2018年到2020年,開展了磚瓦窯企業專項整治、瓷土加工企業專項整治和混泥土攪拌站揚塵污染專項整治等,全區X家磚瓦窯企業、X家瓷土加工企業和X家混凝土攪拌站按照省市相關文件要求完成整改,規范企業大氣污染治理,從源頭減少大氣污染物排放。

(3)深入推進揮發性有機物治理。加強中心城區餐飲油煙管控,中心城區X家餐飲經營單位全部安裝了油煙凈化設施,安裝率100%,督促加油站、儲油庫安裝油氣回收裝置,全區42個加油站和2個儲油庫均已安裝油氣回收裝置并定期檢測。全面摸排涉VOCs企業,加強監管,省市VOCs重點企業按照《XX市重點企業揮發性有機物綜合治理方案》要求進行整改,加強VOCs源頭管控,確保企業達標排放。

(4)開展柴油貨車污染治理專項行動。開展了新車、新非道路移動機械環保達標監督檢查工作,XX生態環境局、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和區交通運輸局聯合成立新車和新非道路移動機械環保達標監督檢查工作組,對全區X家新車和新非道路移動機械生產、銷售企業進行了集中檢查。開展黑煙車和非道路移動機械專項執法檢查。市中心城管委、綜合行政執法局、XX生態環境局、區住建局等X個單位聯合成立了X個檢查組,對中心城區黑煙車和高排放非道路移動機械禁止使用區內的黑煙車和非道路移動機械進行了執法檢查,督促機械主完成機械編碼登記,懸掛環保標牌,嚴禁黑煙車、未編碼登記、國一及以下標準非道路移動機械在禁止使用區內作業。截止到2020年9月27日,全區非道路移動機械已編碼登記XX臺。對全區的運營車輛進行了專項的排查,強制淘汰落后營運柴油車輛,引進新能源汽車。

(5)嚴抓禁燃禁燒工作。開展城市禁燃禁放專項行動,劃定了煙花爆竹禁燃禁放區,加大宣傳,將禁放煙花爆竹等下發至各村(居)委會及煙花爆竹零售點,利用微信公眾號、網絡和自媒體等方式廣泛宣傳,切實營造濃厚的禁燃氛圍。加強巡查,積極制止。全區范圍全面實行秸稈禁燒,建立了區、鎮、村三級秸稈禁燒工作體系,加大推廣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

4.依法防治,強化執法監管。為切實解決大氣污染突出環境問題,連續三年開展大氣污染專項整治行動,落實《XX區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以查處工地違規施工、企業違法排污、超標排放廢氣等為重點,通過行政處罰、限期治理、掛牌督辦、約談示警等措施,督促企業積極治理大氣污染,減少二氧化硫、煙塵、粉塵、氮氧化物、揮發性有機物等污染物排放,有效解決了一批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環境問題。同時加強大氣污染防治督查督辦,成立了大氣污染防治工作專項督查組,實行大氣污染防治常態化督查。

二、環境空氣質量改善成果

自2018年開展藍天保衛戰以來,XX區環境空氣質量逐年明顯改善,近四年環境空氣質量狀況如下:

2017年全區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83.7%,PM2.5為51微克/立方米,PM10為76微克/立方米。

2018年全區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89.3%,PM2.5為39微克/立方米,PM10為66微克/立方米。

2019全區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89.9%,PM2.5為36微克/立方米,PM10為60微克/立方米。

2020年1-8月份,全區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98.4%,PM2.5為27微克/立方米,PM10為46微克/立方米。

三、經驗啟示

堅持系統治理。各級各部門要充分認識大氣污染防治工在的重要性、緊迫性、艱巨性,始終把這項工作擺在全區工作的突出位置,黨政主要領導親自抓,強力調度指揮,形成一套黨政同責、以上率下、常抓不懈的工作機制,各相關職能部門主動履行工作職責,密切配合,建立信息共享、及時反饋、共同管理等聯動機制,合力推進大氣污染防治工作。

堅持精準治理。要針對大氣污染成因、問題不同等特點,堅持從強化大氣污染源解析入手,“對癥下藥、靶向治療”,精準化治理,不能“簡單化”,不搞“一刀切”,要精準治污,找準短板,抓牢重點,解決突出問題。同時,要加強依法行政,加強執法人員業務培訓,提升執法能力,加大執法力度,對大氣污染重點企業形成強大威懾力。

第2篇

一、指導思想

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和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以生態文明建設為統領,以保障市民健康為出發點,堅持政府調控與市場調節相結合、全面推進與重點突破相配合、基礎完善與科學治理相促進、區域合作與屬地管理相協調、污染物總量減排與空氣質量改善相同步,建立健全政府統領、企業施治、市場驅動、公眾參與的大氣污染防治聯防聯控新機制,著力推動產業結構和能源結構調整,深入開展工業廢氣、燃煤污染、機動車尾氣、城市揚塵等各類污染物的綜合治理,嚴厲整治環境違法、違規行為,著力解決灰霾、臭氧等突出大氣環境問題,持續改善大氣環境質量,切實提高公眾對空氣質量的滿意率,為把建成經濟發達、生態優美、社會和諧、人民幸福的現代江南名城而努力。

二、行動目標

經過4年努力,到2017年,全市空氣質量明顯改善,重污染天氣控制在較低水平,細顆粒物(PM2.5)年均濃度比2013年下降20%左右,降塵強度比2013年下降15%以上。

三、主要任務

(一)深化產業結構調整,推進大氣污染源頭防治

1.加快淘汰落后產能。嚴格執行國家、省、市相關產業政策和落后產能淘汰政策,提前完成水泥行業“十二五”淘汰任務。結合本市實際,制定范圍更廣、標準更高的落后產能淘汰政策,完善淘汰落后產能公告制度和目標責任制,建立提前淘汰落后產能激勵機制,鼓勵企業加快生產技術裝備更新換代,大力淘汰熱電、印染、化工、貨架等行業的落后和低端產能。對未按期完成淘汰任務的板塊,嚴格控制大氣污染重點行業的投資項目,暫停對該地區重點行業建設項目辦理審批、核準和備案手續;對未按期淘汰的企業,依法吊銷排污許可證、生產許可證等。對布局分散、裝備水平低、環保設施差的小型工業企業進行全面排查,制定綜合整改方案,實施分類治理。到2016年,淘汰落后產能、關停不達標企業超過200家。(責任部門:經信委、發改委、環保局、各板塊。列第一位的為牽頭部門,其他有關部門或單位按職責分工負責,下同)

2.壓縮過剩產能。建立以提高節能環保標準倒逼過剩產能退出的機制,制定財稅、土地、金融等扶持政策,支持鼓勵產能過剩行業企業退出、轉型發展。發揮優強企業對行業發展的主導作用,通過跨地區、跨所有制、跨行業企業兼并重組,推動壓縮過剩產能。認真清理產能嚴重過剩行業違規在建項目,對未批先建、邊批邊建、越權核準的違規項目,尚未開工建設的,不準開工;正在建設的,停止建設。各鎮、各板塊人民政府要切實加強組織領導和監督檢查,完善過剩產能退出機制,堅決遏制產能嚴重過剩行業盲目擴張。(責任部門:經信委、發改委、環保局、財政局、國土局、各板塊)

3.嚴控“兩高”行業新增產能。嚴格執行上級制定的“兩高”產業準入目錄和產能總量控制政策措施,堅決遏制“兩高”行業擴張產能,全市原則上不再審批新建鋼鐵、水泥等高耗能高排放項目,市各相關部門不得核準、備案新增產能的“兩高”項目。(責任部門:發改委、經信委、環保局)

4.強化節能環保指標約束。嚴格落實大氣污染重點行業準入條件,提高節能環保準入門檻。嚴格實施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將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煙粉塵和揮發性有機物排放是否符合總量控制要求作為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審批的前置條件。對新建排放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煙粉塵、揮發性有機物的項目,實行現役源2倍削減量替代。要按照國家規定要求嚴格執行大氣污染物特別排放限值。對未通過能評、環評審查的項目,有關部門不得審批、核準和備案,不得提供土地,不得批準開工建設,不得發放生產許可證、安全生產許可證、排污許可證,金融機構不得提供任何形式的新增授信支持,有關單位不得新增供電、供水。(責任部門:經信委、環保局、國土局、安監局、住建局、金融辦、供電公司、各板塊)

(二)強化工業污染治理,削減大氣污染物排放總量

5.持續提升清潔生產水平。嚴格執行國家重點行業清潔生產要求,對火電、鋼鐵、水泥、化工、石化、有色金屬冶煉等重點行業定期開展強制性清潔生產審核,到2017年完成重點行業企業清潔生產審核不少于580廠次,推進各類排放大氣污染物的重點行業、企業開展自愿性清潔生產審核,提高企業清潔生產審核中、高費方案的實施率。開展重點企業清潔生產績效審計,全面評估企業清潔生產改造的效益及清潔生產水平。到2017年,重點行業主要污染物排放強度比2012年下降30%以上。大力推廣緩釋肥料、有機無機復合肥等新品種,引導農民科學施肥,提高肥料利用率,減少化肥使用量和施用過程中氣態氨的排放。(責任部門:環保局、經信委、農委)

6.加快工業園區生態化循環化改造。以創建國家生態工業示范園區為載體,促進循環經濟發展,實現企業循環式生產、園區循環式發展、產業循環式組合。到2017年,經濟技術開發區、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全部建成國家生態工業示范園區,虞山高新技術產業園建成省級生態工業園區。(責任部門:環保局、商務局、科技局、發改委、財政局、相關板塊)

7.積極推進揮發性有機物污染治理。開展化工園區及揮發性有機物重點排放行業污染調查工作,2014年底前完成揮發性有機物污染源清單編制工作。按照國家、省規定時間和排放限制標準要求,積極推廣應用“泄漏檢測與修復”等先進技術,加強化工、醫藥、印染、表面涂裝、涂料生產等重點行業揮發性有機物治理工作,完成重點化工園區(集中區)和重點企業廢氣排放源整治工作。開展涂料、膠粘劑等產品揮發性有機物污染控制工作,加強汽車維修、露天噴涂污染控制,推廣綠色汽修技術,使用節能環保型烤漆房,配備漆霧凈化裝置和有害揮發性氣體凈化裝置,有效過濾漆霧和有害揮發物。開展化工園區和重點企業揮發性有機物在線監控系統建設,提高大氣污染預防預警能力。(責任部門:環保局、交通局、經信委、質監局、相關板塊)

(三)控制煤炭消費總量,著力優化能源結構

8.控制煤炭消費總量。根據市煤炭消費總量控制計劃,制定全市煤炭消費總量控制方案和目標責任管理辦法,將煤炭消費控制目標分解至各板塊及重點行業企業。到2017年全市煤炭占能源消費總量比重降低到75%以下,力爭實現煤炭消費總量負增長。嚴格控制電力行業煤炭消費新增量,重點削減非電行業煤炭消費總量。除熱電聯產外,禁止審批新建燃煤發電項目,新建項目禁止配套建設自備燃煤電站,耗煤項目實行煤炭減量替代。(責任部門:發改委、經信委、環保局、相關板塊。)

9.大力提高清潔能源保障水平。將能源結構調整、清潔能源保障納入全市煤炭消費總量控制方案,制定清潔能源發展、利用激勵政策。著力推進液化天然氣(LNG)儲罐場(站)項目、加氣站項目建設,完善天然氣輸氣管網等基礎設施,增加天然氣供應能力。鼓勵發展分布式能源項目,積極推進光伏發電項目、資源綜合利用余熱發電項目建設。禁止高灰份、高硫份的劣質煤炭使用。到2017年,天然氣占一次能源比重力爭達到10%,光伏、生物質、資源綜合利用項目發電規模裝機總量達到10萬千瓦,提高非化石能源占總能源比重。(責任部門:發改委、經信委、住建局、交通局)

10.提高能源利用效率。2014年底前,根據全省節能改造推進計劃制訂本市計劃。嚴格落實節能評估審查制度,新建高耗能項目單位產品(產值)能耗要低于本地區平均水平,用能設備達到一級能效標準。大力實施現有用能大戶節能改造,重點抓好火電、鋼鐵、建材、石化、化工、紡織等重點行業以及年耗能3000噸標準煤以上用能單位節能工作。大力推行合同能源管理,落實相關財稅優惠政策。到2017年,實現改造節能超過100萬噸標準煤,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比2013年降低10%左右。(責任部門:經信委、發改委、質監局、相關板塊)

11.積極推廣綠色建筑。2014年,根據全省綠色建筑行動實施方案編制出臺《市綠色建筑行動實施方案》并貫徹落實。學校、醫院等政府性投資的公益性建筑、政府機關辦公建筑、保障性住房,以及單體建筑面積超過2萬平方米的大型公共建筑,在審批項目時明確執行綠色建筑標準;政府投資的公共建筑、保障性住房率先執行綠色建筑標準,積極引導商業房地產開發企業執行綠色建筑標準,建設綠色住宅小區;因地制宜、合理開發利用淺層地熱能,大力推廣地源熱泵、污水源熱泵、太陽能光伏建筑一體化建設;2014年新增40萬平方米達到綠色建筑標準的項目,到2015年,全市項目總面積超過170萬平方米,全市城鎮新建民用建筑全面按一星及以上綠色建筑標準設計建造;到2020年,全市50%的城鎮新建民用建筑按二星及以上綠色建筑標準設計建造。(責任部門:住建局、發改委、質監局、規劃局、土地儲備中心)

12.優化集中供熱布局。落實《市熱電聯產規劃》,除上大壓小外,全市不再新建燃煤熱電廠,對現有燃煤熱電企業進行布局優化調整,加快小熱電企業的整合淘汰,到2017年,全市整合淘汰3-5家熱電企業。與此同時,加快推進集中供熱管網建設,推進發電廠30萬機組集中供熱改造,逐步擴大供熱范圍,提高供熱能力。(責任部門:發改委、環保局、相關板塊)

13.全面整治燃煤小鍋爐。制定全市燃煤鍋爐大氣污染整治工作方案,嚴格落實市政府劃定的“禁燃區”建設要求,“禁燃區”內已建成的使用高污染燃料的各類設施于2014年底前予以拆除或改用清潔能源;全市單臺容量≤10t/h或額定功率≤7MW的燃煤鍋爐于2016年底前全部完成清潔能源、可再生能源、熱電聯產機組替代或淘汰。全市城市建成區、集鎮區、生態紅線區、禁燃區以及集中供熱覆蓋范圍內禁止新建燃煤鍋爐;鎮級以上工業園區禁止新建單臺容量<20t/h或額定功率<14MW的燃煤鍋爐;其他地區禁止新建單臺容量≤10t/h或額定功率≤7MW的燃煤鍋爐。(責任部門:環保局、發改委、經信委、住建局、質監局、財政局、相關板塊)

14.提升燃煤設施污染治理水平。到2014年底前,全面完成全市電力鋼鐵行業煙氣治理工作,完成10蒸噸/小時以上燃煤鍋爐煙氣治理設施提標改造或清潔能源、可再生能源替代,確保按期達到國家、省特別排放限值標準。(責任部門:環保局、財政局、相關板塊)

(四)積極發展綠色交通,強化機動車污染控制

15.加強城市公共交通設施建設。積極推行以城市公共交通、自行車、步行為主的城市交通模式。強化公交優先戰略,優化公交線網布局,實現市鎮村公交全覆蓋,加快城市公交專用道、客運樞紐和換乘體系等公共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提升公交服務水平,提高公交吸引力和出行分擔率。加強城市步行和自行車交通系統建設,大力發展城市公共自行車網絡。加大城市交通擁堵治理力度,推廣智能交通管理,推進綠波示范道路建設和城市交通微循環改造,提高道路通暢率。2015年6月30日前,出臺綠色循環低碳交通運輸體系實施方案。到2017年,城市公共交通出行分擔率達到30%。(責任部門:交通局、發改委、公安局、住建局、城管局)

16.科學規劃機動車發展。科學制定機動車發展規劃,通過提供通勤班車、校車服務,實施差別化停車收費政策等措施,鼓勵綠色出行,合理增加機動車使用成本,降低機動車使用強度。(責任部門:發改委、公安局、交通局)

17.加快淘汰高排放老舊機動車。制定出臺《市老舊機動車提前淘汰補助辦法》,擴大黃標車限行范圍,通過政策引導、資金補貼、依法查處等手段,進一步完善我市老舊機動車提前淘汰激勵機制。2015年底前,淘汰2000年12月31日前注冊登記的微、輕型客車和中、重型汽油車,淘汰2005年底前注冊營運的黃標車,以及2007年12月31日前注冊登記的中、重型柴油車。到2017年,再淘汰一批老舊機動車。(責任部門:公安局、環保局、財政局、商務局、交通局)

18.推廣使用新能源汽車。制定示范推廣新能源汽車的政策措施,在出租、公交、環衛等公共服務領域和政府機關率先推廣應用新能源汽車,大力推進公交車、出租車“油改氣”或“油改電”,加快加氣站等清潔能源汽車配套設施建設,滿足清潔能源汽車發展需求,到2017年,全市推廣使用1500輛以上新能源汽車,城鄉公交和出租車清潔能源化比例達到80%以上。(責任部門:發改委、交通局、財政局)

19.提升燃油品質。按照市油品升級時間表,供應符合標準的汽、柴油,定期開展儲油庫、加油站油品質量監督檢查,禁止不符合標準的油品進入市場,2014年底前,全面完成油氣回收改造工作。(責任部門:發改委、質監局、商務局、環保局、工商局)

20.加強機動車環保管理。對新登記注冊和外地轉入的汽、柴油車全面執行國Ⅳ排放標準,對不符合車輛不予注冊登記。加強機動車環保定期檢測,完善機動車檢測監控平臺建設,機動車年審排氣同步檢測率達到100%,機動車排氣超過規定排放標準的,公安部門不予辦理簽章手續,環保部門不予核發環保檢驗合格標志,逐步將摩托車和低速汽車納入環保定期檢驗范圍,推廣使用環保電子卡,實現環保標志電子化、智能化管理。加強在用車排氣監管,2016年底前,建成機動車環保標志電子智能監控網絡和機動車排氣遙感檢測系統,提高監管效率。開展柴油車車用尿素供應體系建設,重點推進中、重型柴油車尾氣治理。(責任部門:環保局、公安局、財政局)

21.開展船舶和非道路移動機械污染控制。大力推進綠色港口建設,積極實施雜貨碼頭移動式裝卸機械“油改氣”或“油改電”以及港區水平運輸車輛(集卡)的“油改氣”技術改造,到2017年,雜貨碼頭裝卸設備“油改電(氣)”比例達90%以上;實施港口LNG加氣站建設,為港作船舶、港作車輛及其它流動機械使用LNG清潔能源創造條件;推廣低碳綠色照明工程,鼓勵港口碼頭運用LED節能燈具,并采用分段、分時控制照明亮度、調整功率、無功補償、高精度穩壓等方式降低電能消耗、延長燈具使用壽命;大力推進內河船舶“油改氣”,加快推進內河船型標準化,淘汰一批非標船型和老舊船。(責任部門:港口局、交通局)

(五)規范建設行業管理,有效提升揚塵污染防治水平

22.嚴格控制建筑施工揚塵污染。探索建設城區揚塵污染控制區,推進綠色文明工地創建。落實《市建筑施工揚塵污染防治實施細則》,嚴格按標準設置工地圍欄,施工場地100%實現圍欄作業;施工現場的建筑材料、構件按平面布置分類分規格存放,易產生揚塵的物料堆放在工地的,應設置圍檔并覆蓋,定期灑水;的場地和集中堆放的土方應采取覆蓋、固化或綠化等措施;施工現場出入口設置車輛清洗設施,運輸車輛應當在除泥、沖洗干凈后,方可駛出施工工地;大力推廣預拌砂漿,全市行政區范圍內所有工程建設項目全面使用預拌砂漿。(責任部門:住建局、發改委)

23.強化對拆除工程現場的揚塵控制。城鎮建成區、生態紅線區、風景名勝區等環境敏感區內的拆除工程全面杜絕野蠻施工,做到灑水壓塵后方可施工,氣象預報風速達到5級以上或者啟動重污染天氣橙色以上預警時,應當停止拆除工程。(責任部門:住建局、國土局、相關板塊)

24.加強渣土車輛管理。嚴格執行《關于加強建筑垃圾(工程渣土)處置和工程運輸車輛管理的意見》,實施渣土運輸車輛和運輸企業準入管理,全面完成渣土運輸車輛密閉化改造及動態監管平臺終端安裝和系統建設,完成城區建筑渣土固定儲運場和終端處置場建設。(責任部門:城管局、公安局、交通局、財政局)

25.控制道路揚塵污染。推行高效清潔的城市道路清掃作業方式,擴大“吸、掃、沖、收”組合式道路保潔設備比重,提高機械化清掃率,到2015年,城市建成區主要車行道機掃率達到90%以上。規范道路機掃操作規程,增加城市道路沖洗保潔頻次,對重點地區、主要道路進行沖洗作業,切實降低道路塵負荷。(責任部門:城管局、財政局)

26.實施堆場揚塵綜合治理。強化工業企業煤堆、物料堆和商品混凝土攪拌站的管理,加強港口、碼頭、車站等地裝卸作業及物料堆場揚塵防治,使用倉庫、儲罐、防風抑塵墻、防風網、擋風屏和整體覆蓋等封閉或半封閉性措施,避免工業企業煤堆和物料堆的作業起塵和風蝕起塵。積極推進粉煤灰、爐渣的綜合利用,減少堆放量。(責任部門:環保局、交通局、港口局、發改委、相關板塊)

27.提高城市綠化覆蓋率。優化城市綠地布局,加強公園綠地、防護綠地、城市綠廊、城市濕地及城郊大環境綠地建設,構建城郊鄉一體化的綠色生態網絡體系,2014年,市區建成區綠地率達41.95%、綠化覆蓋率達45.2%,到2017年綠化覆蓋率達46.01%。(責任部門:綠委辦)

(六)全面控制城鄉污染,開展多污染物協同處理。

28.優化城市空間格局。嚴守生態紅線,科學編制并嚴格實施城市環境總體規劃,強化城市空間管制和綠地控制要求,規范各類產業園區和城市新城、新區設立和布局,禁止隨意調整和修改城市規劃,形成有利于大氣污染物擴散的城市和區域空間格局。(責任部門:規劃局、住建局、環保局)

29.加強餐飲業油煙污染控制。落實《市商業網點布局規劃2012-2030》,制定餐飲服務業布局規劃,開展餐飲業布局調整工作,嚴格新建餐飲服務場所的審批,非商用建筑內禁止建設排放油煙的餐飲經營項目,嚴禁在居民住宅樓內開設餐飲服務場所。督促餐飲經營單位安裝油煙凈化設施,營業面積在500平方米以上或者就餐座位在250座以上的餐飲單位,應當安裝油煙在線監控設施。推廣使用高效凈化型家用吸油煙機。加強對露天燒烤的治理,對有門面的燒烤店一律不得在路面燒烤,對無門面的設立集中區。強化對污染嚴重、群眾反映強烈的餐飲單位的環境整治,堅決取締無證(照)經營的餐飲單位。(責任部門:商務局、規劃局、環保局、食藥監局、工商局、城管局、相關板塊)

30.強化生物質禁燒和綜合利用。禁止農作物秸稈、城市清掃廢物、園林廢物、建筑廢木材、鋸末等生物質的露天焚燒。貫徹《關于深入推進秸稈禁燒綜合利用禁止露天焚燒的實施意見(2013-2015)》,加大秸桿禁燒巡查督查和考核力度,落實禁燒工作責任,實行全行政區域禁止露天焚燒秸稈,編制秸桿綜合利用規劃,積極培育秸稈綜合利用示范點,建立完善秸稈收集儲運體系,到2015年底,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95%以上。(責任部門:農委、環保局、發改委、城管局、財政局、相關板塊)

31.開展有機溶劑產品全過程監管。嚴格執行國家涂料、膠粘劑等產品揮發性有機物限值標準,積極推廣使用無污染或低揮發性的水性涂料、環保型溶劑等,逐步減少高揮發性油性涂料、有機溶劑的生產、銷售和使用。(責任部門:質監局、經信委、商務局、環保局)

(七)建立監測預警體系,提升應急響應能力

32.強化大氣污染防治基礎研究。開展大氣污染源專項調查,2014年底前建立我市大氣污染源排放清單,并逐步完善污染源排放清單長效管理機制,動態更新排放清單;加強灰霾、臭氧的來源解析、遷移規律等研究,找準影響我市環境空氣質量的根本原因,增強大氣污染治理的針對性。(責任部門:環保局、相關板塊)

33.建立健全監測預警體系。完善區域環境質量監測網絡,對全市空氣質量監測站布局進行優化調整,完善超級站建設,提升各子站的監測能力,形成以超級站為中心、若干子站為補充的監測網絡,及時真實監測和反映全市空氣質量狀況。完善環保、氣象等部門重污染天氣監測預報預警會商研判機制,建立信息共享平臺及時互換監測分析資料,到2015年形成預測預報能力并建成重污染天氣空氣質量預報預警平臺。(責任部門:環保局、氣象局)

34.完善重污染天氣應急保障。將重污染天氣應急響應納入政府突發事件應急管理體系,實行政府主要領導負責制。2014年完成《市重污染天氣應急預案》的編制并向社會公布,定期開展應急演練。依據重污染天氣的預警等級,迅速啟動應急預案,引導公眾做好健康防護,并采取工業污染源限排限產、建筑工地停止施工、機動車限行、中小學和幼兒園停課、加強煙花爆竹禁燃限放管理等應急控制措施,將大氣環境污染影響降低到最小程度。(責任部門:市重污染天氣應急指揮部各成員單位)

35.實行環境信息公開。開發“天氣”手機APP應用軟件,利用媒體、網絡、手機軟件等渠道及時空氣質量狀況。建立重點排污企業環境信息強制公開制度,公開企業自行監測的污染物排放數據以及企業污染治理、環境管理等相關信息,接受社會監督。(責任部門:環保局、氣象局、相關板塊)

四、保障措施

1.強化組織領導。落實市大氣污染防治聯席會議制度,每年簽訂大氣污染防治目標責任書,明確各成員單位的職責,定期召開聯席會議,協調解決突出環境問題,推進大氣污染防治各項重點工作任務,形成各司其職、齊抓共管的長效工作機制。聯席會議辦公室負責擬定年度工作計劃并定期對大氣污染防治年度目標任務實施情況進行監督檢查,開展年度考核,通報目標任務完成情況。(責任部門:市大氣污染防治聯席會議辦公室)

2.強化政策引導。按照“有保有壓”的原則制訂和落實大氣污染防治相關政策措施。擴大排污費征收范圍,適時開征工業粉塵、工地揚塵和揮發性有機物排污費。強化排污許可證管理,建立以排污許可證管理為核心的監管模式。完善排污權交易等相關規定,2016年,在電力、鋼鐵、水泥、石化等行業全面實施《二氧化硫排污權有償使用和交易管理試行辦法》。強化財政資金引導,對涉及民生的產業結構優化調整、揮發性有機物治理、燃煤鍋爐整治、黃標車和老舊車輛淘汰、農作物秸桿綜合利用等項目加大資金支持力度,對重點行業清潔生產示范工程給予引導性資金支持。(責任部門:環保局、財政局、發改委、經信委、公安局、國土局)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东安县| 昌图县| 广灵县| 开鲁县| 昌宁县| 林周县| 苏州市| 扶风县| 界首市| 宁南县| 河东区| 苍南县| 白银市| 新乡市| 阿合奇县| 宜阳县| 喜德县| 乃东县| 射阳县| 万载县| 洪江市| 恩平市| 蓝田县| 若尔盖县| 共和县| 荥经县| 黄大仙区| 象山县| 永靖县| 尉犁县| 安阳县| 尚义县| 东明县| 舟曲县| 安徽省| 常宁市| 卢湾区| 元朗区| 金寨县| 夏河县| 满洲里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