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1-30 06:33:48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雙氧水的作用,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關鍵詞:蒽醌法;雙氧水;技術;安全性
中圖分類號:T-01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6)015-000-01
雙氧水可以劃分為醫用、軍用、工業用三種,本文所要講述的則是雙氧水在工業方面的生產及相關安全性問題。目前工業用雙氧水的生產方法有三種:電解法、異丙醇法和蒽醌法。在現有的三種生產方法中,蒽醌法由于原料簡單、取材方便,同時具有低耗能、自動化程度高的特點,逐漸受到人們的關注,在雙氧水的生產中得到了普遍的發展與應用。但雙氧水在生產過程中也存在一定的安全問題,筆者結合自身經驗,對蒽醌法生產雙氧水技術的安全性進行探討與闡述。
一、蒽醌法的生產工藝
蒽醌法雙氧水生產工藝包含的工序有氫化工序、氧化工序、萃取凈化和后處理工序及其他相關的輔助工序,在所有工序中,對后處理工序的要求較高,是雙氧水生產過程中的一個關鍵工序。蒽醌法是以2-乙基蒽醌為載體,以芳烴和磷酸三辛酯為溶劑,調配成為工作液。蒽醌法在工作液中受到相應溫度和壓力的作用,會與氫氣產生氫化反應得出氫化液。氫蒽醌在氫化液中與氧氣在一定的條件下會發生氧化反應,之后會會為原來的狀態,同時產生雙氧水;其中氫化液氧化后的液體狀態被稱為氧化也,在經過相應工序的處理,萃取塔與純水逆流萃取,得到雙氧水;再經過凈化處理,進入成品包裝工序。工作液在就經過萃取后,成為萃余液,在后處理工序中經過碳酸鉀干燥脫水,分解雙氧水和沉降分離堿,最后在白土床內的活性氧化鋁吸附除堿和再生降解物后得到工作液,下一步依然對其進行循環利用。
二、雙氧水的安全性分析
1.雙氧水的化學特性
雙氧水具有極強的氧化性,對于有機化合物和無機化合物都可將其氧化,雙氧水溶液和一些在生產過程中可能會得到的純度較高的溶液,都存在一定程度的不穩定性,在分解過程中會產生氧和水,同時產生大量的熱。當溫度變得越來越高時,相應的分解速度也會越來越快。雙氧水還具有一定的還原性,這樣性能較弱,主要表現在遇到更強的氧化劑時才會顯現出來。
2.影響雙氧水穩定性的因素
(1)純度較高的雙氧水溶液一般分解的速度比較慢,相應的損失率也比較小,平均每年小于1%,但如果含有其他物質的情況下,其分解速度就會有不同程度的變化,比如含有可溶性雜質的雙氧水溶液,其分解速度就會有非常明顯的提升。
(2)雙氧水表面所接觸到的材質和狀況對其分解的穩定性有著較為緊密的聯系,加快雙氧水分解速度的表面材質有:銅、銀、鈀、鉑等,其中銀材質對雙氧水分解速率的影響較大,是最為活潑的一種材質,其原理為同一材質的表面,表面較為粗糙的材質的活躍性相對較高。
(3)pH數值的高低對雙氧水溶液的穩定性有一定的影響;雙氧水本身屬于弱酸物質,pH 值為7時,雙氧水為中性溶液,這一狀態下其穩定性是最好的,但當pH 值在7以下時,其穩定性卻并不會出現明顯的變化,整體的而影響也不大,但當pH 值大于7時,對溶液的穩定性有很大程度的影響,造成雙氧水穩定性的急劇惡化,由此可以看出,如果雙氧水中含有大量的堿性物質,這一狀態下的穩定性較差,并且也加強了對活性離子的催化作用,這就要求在雙氧水的生產過程中對ph值有非常嚴格的控制。
(4)波長為 320-380 nm 的光,對雙氧水的分解速度的快速增長有較為明顯的作用,當氣相中雙氧水溶液的平衡蒸氣摩爾分數在26%以上時,會成為較大的安全隱患,可能會在常壓下生成爆炸性的混合蒸氣。
三、生產中雙氧水安全的參數
1.萃余液中雙氧水含量
萃余液是從工作液中萃取而來,對其中的雙氧水含量要進行嚴格的控制,保證在0.3g/L,
如果不對其進行含量限制,在含量大于0.5g/L的時候,在干燥塔中分解形成的氧氣會影響工作液的接觸狀態,使其出現較為明顯堿量增加的變化。為提高雙氧水濃度而進行的操作,可能會出現萃余液中雙氧水含量超出正常含量標準,這時導致的現象為:雙氧水在塔中分解的速度會急劇增加,與此同時,如果不設置出有效的排放渠道,當分解到一定程度時會因超壓而發生爆炸。
2.工作液酸、堿度
在氫化工序種,弱堿性有利于氫化反應,所以工作液堿度都在0.005g/L以上,但是工作液在氧化塔內受到磷酸的影響而發生反應,向中和狀態變化時,其酸度一般都不小于0.002g/L.在這樣的情況下,工作液如果還是堿性的話,那么氧化塔中的雙氧水則會出現分解的狀態,分解過程中會出現明顯的副作用,并且呈不斷加劇的現象,形成大量的降解物,影響雙氧水的正常分解。如果雙氧水的分解達到這一狀態卻依然進入萃取塔,會引起塔中雙氧水的劇烈分解,一旦出現任何一個細小的誤操作都會對破壞萃取正常操作,嚴重的情況則會導致爆炸。
四、結語
針對蒽醌法生產雙氧水過程中存在的安全問題,通常在兩個階段采取安全防范措施,一是在裝置建設過程中的安全措施,主要是在生產前做好各個方面的安全防范工作,保證在生產雙氧水的過程中,各個環節各個工序的生產工作都是在安全的環境下進行的;另一個是在生產過程中,了解雙氧水在分解過程中可能出現爆炸的原因后,將可燃物質如木材、棉布等物品放置在遠離雙氧水甚至工作液系統的位置;防止靜電著火爆炸等,從多方面做好安全防范工作,保證生產過程的安全與順利。
參考文獻:
[1]唐欣.蒽醌法生產雙氧水工作液中降解物的分析與合成[D].湘潭大學,2006.
[2]王家見,張弘.蒽醌法生產雙氧水工藝安全分析與防控措施[J].安全、健康和環境,2012,11:14-16.
關鍵詞:過氧化氫;水處理;應用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hydrogen peroxide and the performance and characteristics do simply introduced, and its application in water treatment illustrated.
Keywords: hydrogen peroxide; Water treatment; application
中圖分類號:TQ123.6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
1.引言
斯密特(1864)發現過氧化氫(H2O2)具有殺菌的功能。但是,由于工業上制取困難,使得它在水處理方面的實際應用受到了限制。現在可利用氨廠的弛放氣,經變壓吸附等方法制得氫氣后,再用蒽醌法制成H2O2,成本較過去的電解法低,使H2O2替換氯作為水處理消毒殺菌劑成為可能。
根據國內外研究成果認為,H2O2是一種全面有效的殺菌劑,殺菌速度快。通過對人體傳染的腸病原體(諸如痢疾、傷寒、副傷寒、霍亂、大腸桿菌、枯草芽抱和凡噬菌體等)和對工業循環冷卻水中類菌(表l)所做的殺菌試驗表明,H2O2對類菌都具有較強的殺滅作用,故H2O2可用作醫院污水消毒和工業循環冷卻水的殺菌滅藻劑。從殺菌性能來看,H2O2能比較廣泛地殺滅細菌、藻類、病毒及孢子,較快地氧化有機物,能有效地降低或抑制亞硝酸鹽的生成。有人做過這樣的試驗,向含亞硝酸鈉1250X10-6的水中,加入6300X10-6的H2O2之后,亞硝酸鈉含量為22X10-6。對某些污染物,有時用抓處理的效果比不上使用H2O2,尤其是當處理含硫化合物的水時,更顯示出H2O2的有效性。因此,H2O2在水的消毒處理上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
表1H2O2對循環冷卻水中典型菌類的殺菌效力
(注:試驗性細菌的原始濃度105個/L。)
2.過氧化氫的特點
2.1殺菌作用強
雙氧水的理化性質雙氧水學名過氧化氫,系無色透明液體,溶于水、醇及醚,高濃度時有腐蝕性,敞口放置時,會漸漸分解為氧及水,30%的雙氧水的密度為1.1g/cm3,熔點-0.89℃,沸點151.4℃,分子式為H2O2,分子量為34.01。本品具有強烈的殺菌作用,在堿性條件下,效果更加明顯。
2.2穩定性強
溫度雙氧水在較低溫度和較高純度時,還是比較穩定的。當雙氧水加熱到153℃或更高溫度時,便會發生猛烈的爆炸性分解。在較低溫度下,雙氧水的分解過程比較平穩地進行,分解反應為2H2O22H2O+O2+46.9千卡。
pH介質的酸堿度對雙氧水的穩定性有很大的影響。在酸性條件下,雙氧水的性質十分穩定,發生氧化反應的速度較慢;在堿性介質中,雙氧水很不穩定,分解速度很快。因此,在堿性環境中通過加熱方式,可以完全破壞過量的雙氧水。
雜質是影響雙氧水穩定性的重要因素。由于工業組成雙氧水中含有大量金屬離子之類的物質,所以,在工業級雙氧水的生產過程中,通常在雙氧水中加入大量的穩定劑來抑制雜質的催化作用。光波長3200~3800埃之間的光線,會加速雙氧水的分解速度。食品級雙氧水因純度高,內含金屬離子等雜質很少,具有很好的穩定性,如35.5%含量的食品級雙氧水,在陰涼通風的庫內存放半年,其有效含量一般可保持在35.0%~35.4%。
3.過氧化氫對水的處理
過氧化氫對水的處理其實質是二價鐵離子(Fe2+)和H2O之間的鏈式反應催化生成•OH,使蘋果酸及其它有機物最終氧化為CO2和H2O。在反應體系內•OH首先與有機污染物RH反應生成游離基R•,R•進一步執化生成CO2和H2O。使有機污染物最終得以降解。反應方程式如下:
Fe2++H2O2Fe3++OH-+•OH
3.1過氧化氫的應用范圍
雙氧水幾乎可用來處理所有污水,包括無機污水、有機污水。重點用于處理有毒污水,如硫化物、氰化物、肼類、亞硝酸鹽、有毒重金屬等。另外雙氧水還用于提高生化法處理廢水的能力,可防止污泥膨脹。
國外用雙氧水處理污水的比例約占雙氧水產量的30%,如造紙污水、含氰化物劇毒污水等的處理。殺氧水處理污水幾乎屬于空白。隨著各行各業對雙氧水的需求加大,雙氧水產量逐年增長,加之雙氧水處理污染物后分解為H2O及和O2,對環境不產生二次污染,預期雙氧水用于環保,尤其是用于各種污水處理方面定會有很大發展。
3.2污水處理的流程
來自裝置的化學污水進入污水池,由泵打入反應釜,在釜中加入一定量的硫酸亞鐵、雙氧水,而后加入石灰乳、絮凝劑等,經沉淀分離,合格的污水即可排放,污泥經過濾脫水后可作回填土用。采用雙氧水催化氧化―絮凝法處理雙氧水生產廢水的機理是在污水中加入雙氧水、二價鐵鹽,在酸性情況下,二價鐵鹽催化分解雙氧水,使之生成游離[OH],[OH]具有極強的氧化能力,可將污水中的少量芳烴、磷酸三辛酯、2―乙基蒽醌等污染物氧化處理掉,再加入石灰乳調節該污水的pH值,使之生成Fe(OH)3沉淀,經絮凝分離即可達到凈化污水的目的。
用雙氧水催化氧化―絮凝法處理裝置產生的污水,具有流程簡單、設備投資低等特點,另外使用的雙氧水還可來源于濃縮裝置的蒸發殘液,該殘液雖為廢水,但其自身含有一定量的雙氧水(約20%),混入其它污水后,可減少處理用的雙氧水用量。裝置排出的少量廢雙氧水也可用來處理污水,得到以廢治廢結果,具有很好的經濟效益。雙氧水處理完污水中的有機物后,自身分解為H2O和O2,對環境不產生第二次污染。
3.3雙氧水與臭氧的結合
H2O2/O3體系是在飲用水中應用最廣泛的高級氧化技術,因為只需向臭氧反應器中加入過氧化氫即可。日本在20世紀70年代末開始研究,美國在80年代將其用于城市污水處理中 。
臭氧本身具有極強氧化性,能去除大量有機物,但對某些鹵代烴及農藥等有機物的氧化效果較差,將臭氧與過氧化氫結合使用可大大提高氧化效率。H2O2/O3對農藥 久效磷也具有很好去除效果,20min內去除率達95%以上。Nelieu等在一個10L循環式反應 器中對0.46×10-5mol/L的阿特拉津氧化機理進行了研究,并且就加入臭氧的條件、O3/H2O2的比值、溶液pH值以及HCO3-離子的存在對中間產物形成的影響進行了分析。
O3/H2O2對工業廢水的處理也具有一定效果。Beltran等研究發現,O3/H2O2在處理西紅柿加工廢水時對COD降解速率有較大提高,當pH=6時COD的去除率為86%,但對于酒廠廢水則沒有效果。
飲用水方面主要集中在對地下水中鹵代烴處理的研究。1986年Aeita等人對受三氯乙烯(TCE)和四氯乙烯(PCE)污染的地下水進行的中試表明,過氧化氫與臭氧的聯合使用可提高臭氧進入水中的質量遷移(提高因子為1.7),而且對TCE、PCE去除率為95%時所需要的臭氧量僅是單獨用臭氧處理時的56%~64%。Duguet對去除地下水中苯化合物、鄰二氯硝基苯、三氯乙烯和四氯乙烯進行了試驗,均取得了較好效果。
與UV高級氧化法相比,O3/H2O2法不需要UV使分子活化,因此其主要優點就是在濁度較高的水中仍然運行良好。
總結
目前過氧化氫高級氧化技術大多是對廢水進行處理的,而對于有機物含量低的飲用水研究主要集中于受鹵代烴污染的地下水,應加強對水中微量有機物的氧化去除效果、機理及運行條件的研究,并將其應用于飲用水的深度處理。為使過氧化氫高級氧化技術在水處理中廣泛應用,需要對其氧化有機物的影響因素、效果、降解動力學、降解機理等方面加強研究,同時也要加強對降解過程的中間產物以及降解途徑的分析,從而確定在去除有機污染物過程中是否產生其他有害物質。
參考文獻
[1]邵曉東,李瑛.魯米諾化學發光分析法研究進展[J].化學研究,2010年01期
關鍵詞:己內酰胺 氨肟化反應 催化劑 生產成本
己內酰胺是一種重要的有機化合物,其下游產品廣泛應用于紡絲、輪胎、食品包裝等行業。近幾年,國內市場對己內酰胺的需求量日益增加,2010年以前國內己內酰胺生產廠家僅有巴陵、石家莊化纖、南京東方、衢州化工等四家,為滿足市場的需求,2010年至今四年間全國各地已建成投產或在建己內酰胺生產裝置達9家之多。新建生產裝置采用工藝多為環己酮氨肟化法生產環己酮肟,然后再進行液相重排生成己內酰胺,其中環己酮的氨肟化反應是該工藝中的核心控制工序。目前大多生產廠家均采用傳統的工藝控制條件,但存在催化劑消耗高、工藝波動、產品質量不穩定等諸多缺陷,本文就肟化反應工藝和質量的穩定、催化劑消耗的降低等各方面對反應條件進行了研究,具體是從反應溫度、醇酮比、雙氧水與酮比等方面做了改進性研究,在實際生產中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反應溫度對催化劑催化能力的影響
肟化反應是典型的放熱反應,傳統的肟化反應溫度一般控制在80~85℃,本文以環己酮轉化率和選擇性均不小于99.5%為標準,在同等的生產能力條件下考察了不同反應溫度對催化劑活性的影響
表1 溫度對催化劑活性的影響
反應條件:醇/酮=3:1(w/w);雙氧水/酮=1.15:1(mol/mol);酮流量:7t/h
從表中可以看出,隨著反應溫度的升高相同量的催化劑催化的環己酮量呈上升趨勢,肟的催化劑單耗逐漸下降,即催化劑的活性隨著反應溫度的升高而增大。溫度的升高有利于轉化率的提高和穩定,在溫度為94~98℃時肟的催化劑單耗可降至0.143~0.152 kg/(t肟),但是在實際生產中隨著溫度的升高肟的選擇性會有所下降和生產的穩定性及危險性會相應增加,結合實際生產,肟化反應的最佳控制溫度為94~98℃,肟的催化劑單耗為0.143~0.152 kg/(t肟),相比傳統的溫度控制條件下催化劑的消耗降低了0.2~0.35 kg/(t肟)。
二、叔丁醇和環己酮的比值對跨膜壓差和催化劑流失的影響
叔丁醇作為反應體系中的溶劑,其本身不參與反應,但是與環己酮的比值大小卻對催化劑的分離體系有重要影響。本文中所述的催化劑分離體系為膜管過濾系統,膜通量的大小直接決定了生產能力,同時也是催化劑損失的重要影響因素。膜管的通量主要表現在跨膜壓差的大小,根據本實驗裝置具體情況,較好狀態下的跨膜壓差應為0~30kpa。
表2 叔丁醇與環己酮的比值對跨膜壓差的影響
反應條件:反應溫度85℃;雙氧水/酮=1.15:1(mol/mol);酮流量:7t/h
表中可以看出在同樣生產狀況下,隨著醇/酮的增加跨膜壓差逐漸由-15.78上升到12.36,即說明且醇/酮值越大,膜管阻力越小,其膜通量也就越大;同時反應清液中催化劑的含量也越來越小,其主要機理為過大的膜阻力造成催化劑在膜管表面較多的積累,在壓差的推動下造成催化劑過多的流失。但是,醇/酮值過大會改變反應體系的組成,影響成品的生成效率,同時也對后工序造成一定的分離負擔,增加了生產成本。綜合考慮,實際生產中醇/酮介于3.5~4.5:1最佳。
三、雙氧水和酮的比值對轉化率的影響
本文主要實驗方法為:在轉化率低于99.5%時,改變雙氧水與環己酮的比值,考察反應轉化率的變化,其最終目的仍為通過改變雙氧水與環己酮的比例來降低催化劑的消耗。
表3 雙氧水與環己酮比值對轉化率的影響
反應條件:反應溫度85℃;醇/酮=3:1(w/w);酮流量:7t/h
表中可以看出,當轉化率降至99.42%(即為本文中所述催化劑失活狀態)以下時,通過提高雙氧水與環己酮的比值調節方式,可以將轉化率提高至99.5%以上,實際生產表明通過調整雙氧水與環己酮比值后轉化率維持在99.5%以上可以達4~10h,這種方式同樣發揮了催化劑的最大作用,且環己酮肟的選擇性不會受到太大的影響,降低了己內酰胺的催化劑消耗,減少了生產成本。雙氧水與環己酮比值過高會造成雙氧水的大量分解,生產中危險因素會增加,且造成雙氧水的浪費。綜合考慮,雙氧水與環己酮的比值處于1.20~1.25(mol/mol)為最佳。
四、小結
環己酮氨肟化反應是目前大多數己內酰胺生產工藝采取的中間產品合成方法,也是己內酰胺生產中的核心工序,由于催化劑價格的昂貴、反應的控制困難等原因,造成了大多肟化裝置的成本較高,本文對肟化反應影響較大的幾個因素進行了研究和探索,優化了反應控制條件,最大程度的發揮了催化劑的作用,降低了催化劑的損失量,提高了反應的收率,大大降低了催化劑的單耗及綜合生產成本。綜上所述,環己酮氨肟化反應較優的控制條件為:溫度94~98℃,此時肟的催化劑單耗為0.143~0.152 kg/(t肟);叔丁醇和環己酮比例控制在3.5~4.5:1(w/w)為最佳;雙氧水與環己酮比例較優的控制范圍為1.20~1.25(mol/mol)。
參考文獻
關鍵詞:蒽醌法 過氧化氫 降解物 氧化鋁
1 活性氧化鋁的作用及原理
活性氧化鋁在雙氧水生產中的作用主要在兩方面:一是再生生產中由于副反應產生的降解物,使其恢復為有效物質。降低物料消耗,提高資源利用率。二是脫除工作液中夾帶的堿液、吸附生產中產生的有害雜質,提高產品質量,減少對昂貴的催化劑的損害。
2 活性氧化鋁的性能評價
雙氧水發展初期,人們認為氧化鋁主要是脫除工作液中的雜質及夾帶的堿液。所以,以對堿的吸附能力,來衡量氧化鋁的活性。一般要求大于60%,測定方法是:將定量的氧化鋁浸泡于定量的醋酸-苯溶液。然后用氫氧化鈉返滴定,計算吸堿能力。后來人們發現氧化鋁的重要作用是再生降解物,所以又有了用再生能力衡量氧化鋁活性的指標。測定方法是:稱20g氧化鋁,置于250mL的錐形瓶中,加入100mL含降解物的工作液,于50℃在振蕩器內震蕩5小時,測定前后蒽醌含量變化,其差值即為再生活性。差值越高越好。但是,這個方法有局限性,一是它受氧化鋁本身粒度的影響,氧化鋁的活性一方面靠自身的結構,另一方面靠比表面積,粒度大,比表面積小,相對活性小。二是受工作液的影響,用來測量的工作液降解物含量低,測量出來的再生能力自然也低。但這并不表明氧化鋁活性差。
3 氧化鋁的使用
氧化鋁在雙氧水生產的作用如同醫療上的血液透析儀,它除了把生產中如同血液的工作液中的有害成分脫除外,還能把一些可以利用的成分再生。因此利用和選擇好氧化鋁,對生產廠至關重要。根據本人對雙氧水生產廠家服務多年的經驗,并基于上述理論,提出如下建議,并已取得生產廠的認可。
3.1 選擇合適的產品 盡管國內外生產氧化鋁的廠家很多,但是真正適合雙氧水生產的氧化鋁并不多,適合國內更少。雙氧水生產廠應該慎重選擇。選擇的依據,一是再生能力,二是凈化能力。表1為國內某大廠對不同廠家氧化鋁的再生能力評價數據。從表1中,可以看出就再生能力來說,我廠和溫州廠接近且略高。但是,我廠的再生速度比較快,適合大生產需要。表2為過國內某大廠對不同廠家氧化鋁的實際性能觀測數據。表2中觀測時間為2002年,觀測時間為1個月。
3.2 合適的使用方法 除了選擇合適的氧化鋁之外,正確的使用也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根據筆者多年服務的經驗,以下問題需要注意。
使用周期:表3為國內某大廠對不同廠家氧化鋁、不同使用時間的再生能力測定數據。
從表3中數據看,使用初期再生能力沒有充分發揮出來(3小時以內),直到6小時以上才看出明顯再生作用。但時間繼續延長,氧化鋁活性達最大值并保持相當時間后,趨于下降,這時需要更換新的氧化鋁。表中雖未列入實驗數據,但生產實踐和觸媒活性變化理論表明,這個結論是正確的。但是,具體給出確切的判據是很難的,這是因為不同廠家的氧化鋁質量參差不齊,不同雙氧水廠家的生產情況不盡相同,所以具體的指標是難以給出的。但根據國內開得比較好的大廠經驗和國外的數據,一般消耗控制在4.5kg/t(以27.5%雙氧水計)。根據前述理論,也可以根據生產中2-乙基蒽醌、四氫蒽醌的變化來判斷。若2-乙基蒽醌含量下降,可以判斷為需要更換后處理氧化鋁床;同理,若四氫蒽醌含量下降,可以判斷為需要更換氫化氧化鋁床。
4 結論
氧化鋁是雙氧水生產中的重要助劑,它關系到原料消耗、產品質量。應用氧化鋁,要根據化學原理,采取合適的評價指標,用在合適的工序。本文給出了評價指標,并根據國內外的應用實踐數據,給出了氧化鋁使用周期、使用方法、使用量。對有關廠家具有指導意義。
參考文獻:
[1]陳冠群,周濤,曾平,葛志強.蒽醌法生產雙氧水的研究進展[J].化學工業與工程,2006(06).
關鍵詞:尾氣回收,活性碳纖維,膨脹機
1.概述
雙氧水是一種綠色化工產品,其生產和使用過程幾乎沒有污染,故被稱為“清潔”的化工產品,其應用前景日趨看好。最初雙氧水僅用于醫藥和軍工,逐步應用于化學品合成、紡織、造紙、環保、食品、醫藥、冶金和農業等廣泛領域,市場需求日益擴大。
雙氧水主要用于漂白、化學品合成和環境保護等三大領域。并與相關產品相比,顯示出絕對的優勢。例如:雙氧水用于各類織物的漂白,不僅是因為對纖維強度的損傷小、織物不易返黃、手感適宜,對環境沒有污染;在化學品合成方面,雙氧水可制造多種無機過氧化物,其中最重要的是過硼酸鈉和過碳酸鈉,它們都是洗滌劑的添加劑,具有漂白消毒作用,用量很大。雙氧水可用于處理有毒廢水,其中處理最多和最有效的是硫化物、氰化物、酚類化合物。雙氧水還可用于處理有毒廢氣,如SO2、NO、H2S等,處理的方式多樣,效果良好;且用雙氧水處理有毒污染物時,處理范圍廣、效果好,且不產生二次污染。
2. 各種氧化尾氣回收的方法介紹
目前國內普遍采用的芳烴回收裝置主要有低溫水也叫冰機法;活性炭纖維吸附法;渦輪膨脹機法。
2.1.1概括
尾氣首先進行阻火和過濾,以去除其中的顆粒物,然后進入吸附箱。主體裝置采用三個吸附箱并聯工作,運行時相互切換,共用一套管路系統。兩個吸附箱進行吸附,一個吸附箱進行解吸和干燥,定時切換。運行時,尾氣由吸附箱下部進入,其中的重芳烴組分被活性炭纖維吸附下來,凈化后的氣體從吸附箱上部排出。系統運行時,冷凝器、分層槽和儲槽內的不凝氣經漩渦氣泵回送至裝置尾氣入口。
吸附在活性炭纖維上的重芳烴用水蒸汽進行解吸。蒸汽由箱上部進入,穿過活性炭纖維床層,將被吸附的組分解吸出來并帶入冷凝器,解吸氣體被冷凝下來流入分層槽;在分層槽內,重芳烴和水靠重力自動分離,上層得到的重芳烴予以回收,下層的化學污水直接排放。活性炭纖維完成脫附并經新鮮空氣干燥后,切換回吸附狀態,從而完成一個循環。整個過程在PLC控制下連續自動運行。
2.1.2工藝技術特點
1)活性炭纖維具有比表面積大(≥1250 m2 /g),吸附性能高,易脫附的特點。活性炭纖維使用壽命視尾氣的潔凈程度等條件而定,一般大于一年,且更換方便、環保、無污染。
2)本裝置可全自動運行,無人值守。工藝流程通過PLC控制進行自動化操作,各工藝步驟嚴格按照時序控制,溫度、壓力、流量和閥位的工況實時顯示,故障及時報警并顯示位置,使得吸附器的吸附、解吸和干燥連續穩定地循環運行。
3)操作彈性大,運行可靠,能適應生產線工藝參數的一般波動。根據尾氣流量和溶劑含量的變化,對吸附時間進行調整,從而適應生產工序的變動。
4)根據化工裝置制造要求,控制箱采用正壓防爆,全套裝置按防爆要求進行設計、選型、制作和安裝,裝置安全可靠。
2.2.1 渦輪膨脹機法
渦輪膨脹機法是利用尾氣自身膨脹制冷,然后利用此冷量回收尾氣中的芳烴,此方法的優點是基本不消耗其他的能量。
2.2.2工藝技術特點
1) 冷量強,自循環降溫
氧化尾氣經過預處理后,通過特制的膨脹機前后的氣體溫差可達20—25℃, 10000m3/h尾氣經膨脹制冷后冷量可達100余千瓦。例如:進膨脹機的尾氣溫度如果為20—15℃,則出膨脹機的氣體可降到0℃-- -10℃,這部分低溫氣體在分離罐內分離除去被冷凝下來的芳烴后,不凝的冷氣就作為冷源去給隨后而來的尾氣降溫,可理解為是尾氣自循環降溫過程。
2) 節能
整個工作過程除一臺0.8KWh電的油泵外,再無需消耗其他任何動力,幾乎沒有運行費用,設備全自動運行,無需看護。有經驗表明,如果運行條件正常,近幾年內幾乎無維修費用發生。
3) 回收芳烴的效果平穩持續,無波動
由于該法使用的是尾氣膨脹產生的冷量,所以只要雙氧水裝置運行平穩,氧化尾氣量穩定,膨脹機就會正常運行,回收效果就呈穩定的狀態,無波動,也不會有象吸附法那樣隨使用時間的延續而效果下降的現象。正常使用條件下裝置芳烴消耗完全可控制在4kg/t 雙氧水以下。
4) 環保
首先,膨脹制冷法處理尾氣的工藝本身無有害物排放,不使用污染物。回收的芳烴等物料也清亮透明,不存在被污染變黑的隱患,無需蒸餾處理而可直接使用,因而不產生二次污染;如果生產平穩,系統搭配適當,尾氣經該法處理后大氣排放基本可達到標準,是理想的有利于環境保護的裝置。
5) 安裝方便。
該工藝所有設備基本上無需土建基礎,就地平放即可。無需配設蒸汽、循環水等管道。機組運行平穩,無振動感,無需地腳螺栓固定。機組體積小,單套膨脹機組制冷回收的工藝占地不超過20m2 。經濟效益突出。
3 氧化尾氣回收的方案選擇
由于冰機法是直接利用冰機產生的冷量制造低溫水,然后利用低溫水在氧化尾氣冷卻器中與尾氣換熱,對尾氣進行降溫以回收其中的芳烴,冰機在運轉過程中需要消耗一定量的電量,該方法是最早的尾氣芳烴處理方法,其運行成本較高。因此現在已無雙氧水廠家直接利用該工藝進行氧化尾氣回收。
活性炭纖維吸附法由于利用活性炭纖維的強吸附能力特性,因此回收率較高,因此在現在的雙氧水廠家氧化尾氣回收工藝中采用的相對比較多,并且使用效果較好,該工藝操作簡單穩定,芳烴回收率高,有良好的經濟效益。
渦輪膨脹機法是近期出現的一種新型氧化尾氣回收方法,其實質也是也是低溫冷凝法,但工藝利用尾氣的余壓驅動蝸輪作功產生低溫介質,不要額外的動力,因此與活性炭纖維吸附法相比動力消耗較小,也沒有蒸汽消耗,因此在節能降耗方面有一定的優越性,該工藝氧化尾氣芳烴回收率雖然效果較好,但工藝是利用低溫冷凝回收芳烴與活性炭纖維利用吸附特性回收重芳烴相比,回收還有一定差距。下圖為渦輪膨脹機法機組外形尺寸。
因此,為了更好的利用上述兩種工藝的特性,現有國內廠家將活性炭纖維吸附法和渦輪膨脹機法配合使用,并且根據相關報道已取得良好的效果[2]。
4 結論
雙氧水作為一種綠色化工產品,其市場需求日益擴大。本文對雙氧水尾氣重芳烴回收現有工藝情況的優缺點和使用情況作了一個簡要的分析和闡述。在我們現在設計過程中也只是使用了活性炭纖維吸附工藝,但在將來的雙氧水設計過程中,我們也要與時俱進,采用更加先進和成熟的氧化尾氣回收工藝,為業主取得更大收益。
參考文獻
關鍵詞:雙氧水與HPPO法 環氧丙烷 技術路線 探討
一、前言
環氧丙烷是重要的有機化工原料,在丙烯的衍生物中僅次于聚丙烯和丙烯腈,居第三位。PO化學性質極其活潑,應用極為廣泛。以PO為原料生產聚醚多元醇進而生產聚氨酯是其最大用途;其次可用于生產聚氨酯彈性體及用途廣泛的丙二醇、丙二醇醚等表面活性劑;還可用于生產油田破乳劑、農藥乳化劑及潤濕劑等。全稱為1,2-環氧丙烷,有氯醇法、共氧化法和直接氧化法(HPPO)三種工業生產工藝。三種生產工藝的比較:
三種工藝路線基本情況
從上表可以看出,HPPO法因其運行成本低、節能環保而占據優勢,但是高濃度的H2O2無法長距離運輸,必須現場配套提供,因此未來的環氧丙烷生產技術路線方向應為雙氧水與HPPO法的集成技術。
二、雙氧水與HPPO法的集成技術
1.技術路線基本情況
雙氧水直接氧化丙烯制環氧丙烷新技術開發的原位耦合法相比,簡化了工藝流程,減少了規劃及的損失;與傳統工業生產方法相比,工藝簡單,環境友好,無聯產品問題;在優化的工藝條件下,催化劑循環使用5次以后環氧丙烷相對雙氧水的產率仍保持在87%以上,產物分布選擇性>99%.
新方法在適宜的溶劑體系中,在該研究組開發的新一代反應控制相對轉移催化劑作用下,可直接催化雙氧水氧化丙烯,高選擇性的生成環氧丙烷。反應結束后,催化劑及溶劑都可以循環使用,因而對環境友好。
乙基蒽醌(或叔丁基蒽醌與乙基蒽醌的混合物)(QH2)與分子氧、丙烯在TS-1催化作用下,集成反應生成環氧丙烷,Q通過加氫還原完成反應循環。
QH2+O2Q +H2O2
H2O2+CH3CH=CH2PO+H20
Q+H2QH2
集成工藝的環氧丙烷收率為78%。
三、我國國內環氧丙烷的生產情況
我國自1965年第一套環氧丙烷投入生產以后,直至1988年齊魯石化公司氯堿廠建成32kt/a裝置投產以來,在真正使我國的環氧丙烷裝置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可是盡管如此多年以來,由于各裝置的開工率并不是太高,使得國內環氧丙烷的總產量一直無法滿足國內的需求,直到2000年開始國內量產才算是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已達到40482t,與1999年相比增幅達到43.5%。2001年國內生產量為44676t比上年增加10.4%,可是產量仍不能滿足市場需求。
隨著我國對工業發展的支持力度的加大和外國先進設備的引進,我國的環氧丙烷的生產能力也得到了巨大的提高。
四、目前國際上環氧丙烷的相關狀況
當前,世界市場每年環氧丙烷的消費量大約是88萬噸,產品主要用于生產環氧樹脂、合成甘油、氯醇橡膠以及縮水甘油醚類等。環氧氯丙烷的主要消費國家和地區是美國、西歐和日本,其中西歐的消費量約為25.0萬噸/年,約占世界環氧氯丙烷總消費量的28.4%;美國的消費量約為33.0萬噸/年,約占世界總消費量的37.5%;日本的消費量約為9.5萬噸/年,約占世界總消費量的10.8%。
目前,國際市場上所供應的環氧氯丙烷的主要來自日本和美國,亞洲和東歐各國為主要進口國,西歐的環氧氯丙烷供需基本平衡。根據相關數據分析可以預計今后幾年世界環氧氯丙烷的需求量將以年均約5%-6%的速度增長。
因此,對雙氧水與HPPO法集成生產環氧丙烷的技術路線進行探討研究至關重要,一來可以增強我國的環氧丙烷的生產能力,促進國內環氧丙烷供求平衡進而增加出口;二來,可以增強國家工業實力,避免因過度依賴進口外國的產品,從而對工業完全構成威脅。
根據以上分析,我們可以得到結論:雙氧水與HPPO法集成生產環氧丙烷的技術具有很強的先進性、經濟型、可操作性。
關鍵詞:棉花(Gossypium hirsutum L.);無菌苗;培養
中圖分類號:S562;S35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39-8114(2012)05-0887-03
Discussion on Aseptic Culture Conditions of Cotton
ZHANG Fu-li,GE Hong-lian,JI Rui-jie,HUANG Yun-yun
(Key Laboratory of Plant Genetics and Breeding,Department of Life Science,Zhoukou Normal University,Zhoukou 466000,Henan, China)
Abstract: The best conditions of seed disinfection and inoculation before aseptic culture were studied using cotton seeds as experimental material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best sterilizing conditions for cotton seed were soaking for 5 min in 1 g/L HgCl2 or 15 min in 50 g/L NaClO, washing for 5~6 times with aseptic water, soaking in aseptic water for 24 h, and then replacing new sterile water to soak seed until seed budding to about 3~4 mm, squeezing the seed cotyledon end to remove the seed coat, and inoculating on MS basic medium.
Key words: cotton(Gossypium hirsutum L.); aseptic; culture
棉花(Gossypium hirsutum L.)是我國重要的經濟作物,通過轉基因手段進行遺傳改良是獲得優良棉花品種的有效方法之一。在其轉化研究中,如何獲取健壯無菌苗作為外植體建立組織培養的高頻再生體系,是有效開展此項工作的前提和基礎。因此,在無菌苗培養時,種子消毒以及接種等環節就顯得相當重要。對前者而言,不僅要求消毒徹底,還要使藥劑對無菌苗的傷害最低。如果無菌苗受到的傷害較大就會長勢不良,且直接影響后續的外植體的再分化及高頻再生體系的建立。在植物的無菌苗培養中,不同的植物消毒方法會有所不同[1]。對西瓜種子而言,250 mg/L二氧化氯與1.5 g/L的升汞聯合使用,污染率最低[2]。為了建立一套高效、穩定且對無菌苗生長影響最低的無菌苗培養體系,研究了不同消毒方法對棉花無菌苗種子消毒效果及無菌苗生長的影響,探索出了高效、穩定的消毒方法,以期為改進棉花無菌苗的培育技術提供依據。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材料
棉花種子由本實驗室保存,選子粒飽滿、顏色正常和大小基本一致的健康棉花種子為試驗材料,75%(體積分數,下同)乙醇、1.0 g/L升汞、10%(體積分數,下同)雙氧水、1.0 g/L硝酸銀和50.0 g/L次氯酸鈉4種藥品作為消毒劑。
1.2 試驗方法
1.2.1 無菌苗的獲得 將棉花種子分成3份,一份用75%乙醇表面預處理3 min,另一份不用乙醇預處理,第三份則用乙醇表面預處理5 min,然后分別用4種消毒劑進行消毒。4種消毒劑及消毒時間為:10%雙氧水消毒3 h、1.0 g/L升汞消毒5 min、1.0 g/L硝酸銀消毒30 min和50.0 g/L次氯酸鈉消毒15 min。每個處理共90粒種子,其中3個重復中每個重復30粒種子。處理后的種子用無菌水沖洗6~7次后接種在高壓滅菌的MS固體培養基上,光照度為2 000 lx,25 ℃溫室中培養。
1.2.2 數據處理 當種子胚根長到4 mm左右時視為發芽,每24 h記錄1次發芽情況,發芽結束后統計發芽起始時間、發芽率和污染率。然后對發芽率進行差異顯著性分析。
發芽率=(N1/30)×100%;污染率=(N2/90)×100%;單株鮮重=每個處理無菌苗的總重量/N1,其中:N1為每個重復發芽種子的總數;N2為3個重復污染種子的總數。
2 結果與分析
2.1 各種處理方法對污染率、發芽速度和無菌苗長勢的影響
由表1可知,當用雙氧水、升汞和次氯酸鈉作為消毒劑時,是否用75%乙醇處理對污染率的影響沒有差異,平均污染率為0.0%,各組合間均無差異;當用硝酸銀作為消毒劑時,乙醇預處理對污染率有影響,沒有經過乙醇預處理的平均污染率為22.2%。因此,從平均污染率來看,75%乙醇分別和雙氧水、升汞、硝酸銀、次氯酸鈉進行組合,以及雙氧水、次氯酸鈉和升汞單獨使用較適合棉花種子的消毒,單獨使用硝酸銀不適合棉花種子的消毒。但在試驗中發現,在無菌苗的長勢方面,乙醇預處理對無菌苗的傷害很大,經75%乙醇處理的無菌苗的長勢比未經預處理的差,表現為生長不旺盛,且胚軸較細,易彎曲,葉片多卷曲,并且根部往往出現黃褐現象。經硝酸銀消毒的無菌苗表現出平均株高矮、生長不旺盛,且始發芽時間較其他組合遲2~3 d。
在發芽速度上,硝酸銀作為消毒劑時,無論是否用75%乙醇預處理,發芽均較其他藥劑處理的遲2~3 d,雙氧水與75%乙醇共同作用時發芽慢1 d,其他組合間無明顯差異,始發芽時間全部為2 d(表1)。
2.2 藥劑與乙醇共同作用對發芽率的影響
方差分析結果(表2)表明,4種藥劑對發芽率的均方是884.309,F=40.943,P=0.000<0.05,即存在顯著性差異;乙醇預處理與否對發芽率的偏差均方是39.802,F=1.843,P=0.180>0.05,即差異不顯著;4種不同的藥劑是否配用乙醇對發芽率的均方為11.842,F=0.548,P=0.766>0.05,即差異不顯著。
綜合以上對平均污染率和發芽時間分析與試驗觀察發現,用雙氧水、升汞和次氯酸鈉消毒時,事前是否用乙醇處理沒有顯著差異。當用硝酸銀消毒時,是否用乙醇預處理對污染率的影響有差異,用乙醇處理能顯著減少污染率,但由于乙醇對無菌苗的傷害很大,直接降低外植體生長及進行分化的活力。因此,在進行棉花種子消毒時,不考慮使用乙醇,直接在4種藥劑中尋求最佳消毒方法。
2.3 4種藥劑對發芽率的影響
4種藥劑對棉花種子發芽率影響的多重比較如表3。結果表明:在對種子發芽率的影響上,硝酸銀和升汞、雙氧水及次氯酸鈉之間差異顯著,次氯酸鈉和雙氧水之間差異顯著,次氯酸鈉和升汞、雙氧水和升汞之間差異不顯著。其中,雙氧水對發芽率的影響最小,其次是次氯酸鈉和升汞,硝酸銀的影響較大。同時由表1可知,硝酸銀進行消毒易造成污染,因此,本試驗中適合棉花種子消毒的藥劑為雙氧水、次氯酸鈉和升汞。
2.4 4種藥劑對單株鮮重的影響
由圖1可知,次氯酸鈉對單株鮮重的影響最小,升汞次之,雙氧水和硝酸銀的影響較大。綜合以上分析表明,在實際應用中可以使用次氯酸鈉或升汞對棉花種子進行消毒。
3 討論
消毒劑種類的使用和接種方法在健壯無菌苗的獲得中是很重要的。由于乙醇對無菌苗造成的傷害較大,因此,在對棉花種子消毒時最好不使用乙醇,用次氯酸鈉、升汞和雙氧水是比較有效的方法。但在試驗中發現,雖然雙氧水對棉花種子發芽率的影響最小,但經其消毒的種子發芽稍遲,且無菌苗長勢較次氯酸鈉和升汞的差,致使無菌苗的鮮重較低,并影響無菌苗外植體的分化能力。這可能是由于雙氧水有輕微的腐蝕性,消毒后會加大種子中的物質向外滲漏,使種子的活力降低[3-5]。硝酸銀作為消毒劑導致種子發芽慢,且對發芽率影響最大,因此不適合棉花種子消毒。雖然升汞對種子的毒性較雙氧水大,但在清洗時,對用升汞消毒的種子多洗幾次,其間并不斷慢慢搖動,可有效清除殘留的升汞。有研究表明,經1.0 g/L升汞處理的種子發芽率和發芽勢均不高[6],消毒不徹底[7]。且消毒時間過長時,會對愈傷組織的生長產生抑制作用[8]。但在試驗中發現,在用升汞進行消毒時,控制消毒時間和清洗環節可以有效克服這一缺陷,消毒5 min后可以用無菌水清洗6~7次,每次堅持2 min左右,其間并不時輕輕搖動,這樣處理過的種子對發芽率和發芽勢不會有影響。但是如果消毒時間過長,清洗6~7次仍然會對生長勢有影響。有研究表明,單獨使用次氯酸鈉造成了20%左右的番茄種子污染[9]。本研究發現,50.0 g/L次氯酸鈉能有效控制棉花種子的污染,這與甘小洪等[10]的研究結果一致,并沒有對發芽率和長勢造成明顯影響。在對種皮的處理上,消毒前去掉種皮不如消毒后種子露白時去掉種皮為好,這樣可以大大降低消毒劑對無菌苗造成的傷害,使無菌苗的長勢更加旺盛;另外,種子露白時,不去掉種皮的無菌苗的長勢不如去掉好,且易造成無菌苗高矮不齊。
在本試驗中發現種子接種在培養基中的位置對種子發芽的影響也較大。如果把棉花種子的胚根端半埋在培養基中,有些雖然能發芽,但其發芽速度較其他慢3 d左右,如果胚根端埋在培養基中再多一些,種子則不能發芽。可能是因為培養基的通透性較差,使種子的呼吸受到了影響。試驗中觀察到在接種種子時,要將種子平放,并使胚根端盡量靠近培養基,但不要埋在培養基中,這樣種子發芽會更快。
參考文獻:
[1] 杜 燕,蔣海玉,劉其寧.貯存過期油菜種子消毒方法的研究[J]. 種子,2003(2):39-40.
[2] 李敏華,張洪溢. 無籽西瓜無菌苗萌發條件的研究[J]. 海南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1,14(1):80-83.
[3] 傅家瑞. 種子的活力及其生理生化基礎[J].種子,1984(3):1-5.
[4] HALMER P,BEWLEY J D. A physiological perspective on seed vigor testing[J]. Seed Sci Tech,1984,12(2):561-575.
[5] 錢秀診,伍曉明,胡 瓊,等. 貯藏時間對油菜種子生理生化性狀的影響[J].中國油料作物學報,1993(3):30-32.
[6] 欒博宇,王洪君,于洪柱,等. 紫花苜蓿無菌苗培養前的種子消毒技術研究[J].畜牧與飼料科學,2009,30(10):172-173.
[7] 張志元,羅永蘭,官春云. 油菜種子內生菌的檢測及殺菌消毒處理方法[J]. 湖北農業科學,2005(1):52-55.
[8] 任敬民,陳躍進,郭麗明. 臺灣青棗組織培養的消毒方法[J]. 湖北農業科學,2004(1):65-68.
The new types of pretreatment auxiliaries suited to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Low-carbon economy, which are suitable for the needs of the textile printing and dyeing industry, and their application were discussed in this article. They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vigorous development of the textile printing and dyeing industry.
最近中央多次指出必須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這是從我國經濟發展的實際出發所提出的重要戰略。對紡織助劑行業來說,不僅要重視經濟的發展,更要保持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環境的和諧發展。低碳經濟作為轉變經濟發展的重要方式,能真正貫徹這一戰略。
低碳經濟是指以低能耗、低污染和低排放為基礎的經濟模式,其核心是能源技術和減排技術的創新、產業結構和制度的創新以及人類生存發展觀念的根本轉變。用這個標準來衡量我國各個行業,其適應低碳經濟要求的壓力都很大,而印染行業尤其如此。
1當前的形勢
1.1印染行業面臨的環保壓力
目前我國紡織行業 80% 的用水量和污水排放量來自印染行業,而印染行業的排放水年回用率不到 10%。按照印染紡織品單位重量計的耗水量最大為國外的 3 倍,能耗是國外的 3 ~ 5 倍,能源費用占到加工費用的 30% 以上,有些企業甚至達到了 50%,染化料耗用量比發達國家高出 20% ~ 30%。在近年對全國 39 個行業進行第 1 次污染源調查時,紡織行業的污染狀況升至第 2 位,能耗占行業總能耗的4.3%,是能耗大戶之一,廢水排放量列各行業的第 3 位。
雖經過2008年和2009年印染行業節能減排的大量實踐,但受世界金融危機的沖擊,印染行業的節能減排工作,形勢不容樂觀,任務仍很艱巨。為此近一段時間以來,印染工作者們開發了不少適應低碳經濟要求的新型前處理工藝,如低溫前處理工藝、短流程前處理工藝、冷軋堆前處理技術等,但這些技術的實現都需要有新型的前處理劑來保證。不僅如此,在前處理工藝中,也需要用符合低碳經濟要求的新型前處理劑替代現有的助劑。
1.2前處理劑在印染行業中的作用
眾所周知,前處理劑是一類保證織物質量、提高織物檔次、降低織物成本的具有基礎性作用的助劑。它的消耗量雖然不及印染助劑和后整理劑,但用現有前處理劑進行前處理加工所形成的能耗、水耗和排污量在印染過程中卻占有較大的比例。而且我國的前處理劑檔次較低,缺少適應低碳經濟要求和擁有高性能的品種,穩定性差、有效成分低、產品標準嚴重滯后,加上缺乏品牌,直接影響到織物質量的穩定性和有效性,因此,具有高品質的前處理劑對于紡織行業技術升級、節能減排、降低成本、提高效益都有重要作用。
結合當前我國適應低碳經濟的高要求和紡織行業的新形勢,發展適應低碳經濟要求的新型前處理劑已迫在眉睫,當前主要集中在“一低、一高、一多、一專”即“四個一”以及低溫型、高性能型、多功能型和專用型前處理劑的開發上。
2低溫型前處理劑
低溫型前處理劑是具有低溫工藝性、節能、節水、減排的新助劑,突出地表現在下列 4 個方面的創新上。
2.1低溫練漂劑
精練是前處理工藝中非常重要的工序,目的是去除棉纖維中的棉蠟、果膠、蛋白質、棉籽殼、漿料和油漬等雜質。除雜是一個復雜的理化過程,傳統的精練工藝是將織物放在一定濃度和溫度在 98 ~ 100 ℃或更高的燒堿溶液中進行的。精練后需用水反復洗滌才能除去堿和雜質,因此能耗高、水耗大、排污嚴重。開發低溫精練劑即是前處理加工中,適應低碳經濟要求的最有效途徑之一。
低溫練漂劑的工作原理是降低精練液的表面張力、提高堿液的滲透性和棉纖維的潤濕性,以此降低精練的溫度并提高洗滌效果。上海祺瑞紡織化工有限公司開發的QR系列低溫練漂劑。該低溫練漂劑包括低溫練漂劑QR 2011、QR 2010、QR 2020,它們以不同比例進行棉的煮練和雙氧水漂白的同浴練漂,可使練漂溫度降低到 80 ℃以下。其中QR 2010含有溶劑,可萃取去除水解皂化生成物,有利于提高水解反應速率和降低精練溫度;練漂劑QR 2011含有催化劑(堿劑),可提高反應速率,進一步降低精練溫度;練漂劑QR 2020則是含有復合活化劑的練漂劑,其作用是與雙氧水生成過羧酸類化合物,從而提高氧化電位和雙氧水的活化效率。它們可用于棉及其混紡織物的所有加工形式,特別是低溫退煮漂一浴一步浸漬法練漂工藝、機織物退煮漂一浴一步軋蒸法練漂工藝、針織物和機織物退煮漂冷軋堆法練漂工藝等。經實踐證明,其效果優異,主要表現為以下幾點。
(1)能耗低,原來 1 t棉織物練漂用蒸汽從 5 ~ 6 t降低到 1.2 ~ 3.5 t ,節約用汽 40% 以上。
(2)易洗滌,原來 1 t棉織物練漂用水從 60 t左右降到30 t,減少 50%,同時污水排放量也相應減少 50%。
(3)工時短,洗滌次數與升降溫時間的減少,可節約約 2/3 的加工時間,特別是筒子紗練漂,水洗次數可從 20 次降到 8 次。
(4)質量好,織物毛效可從 3 ~ 6 cm提高到 10 cm以上,不僅后續的染色均勻而且減少了染色疵病;改變了使用的堿劑,解決了氧漂破洞問題;低溫處理減少了溫熱定形作用,減少甚至消除棉/氨綸混紡織物練漂時產生的死皺印。
2.2一浴低溫精練和染色用精練劑
該精練劑適于低溫精練,然后同浴直接染色。上海雅精細化工有限公司開發的低溫練染通BHA就是這樣的一種新型精練劑。其工藝是在 60 ℃條件下精練 30 min,不排液直接進行染色,與傳統的工藝在 98 ℃煮練 50 min再降至 60 ℃中和 20 min相比,既節能節時又節水減排。
2.3低溫雙氧水漂白用活化劑
目前,精練的棉織物大都采用雙氧水進行漂白,原因在于經雙氧水漂白后的織物白度好、色彩穩定性高,且雙氧水不腐蝕設備。但雙氧水的活化能較高,氧漂溫度必須在 95 ℃以上且pH值在 11 左右,才能分解產生有效的氧化劑HOO-。另外,在生產過程中還需要添加穩定劑才能提高雙氧水的利用率。
為了節能和降低氧漂溫度,國內外都在開發雙氧水低溫漂白用活化劑以提高雙氧水的漂白能力。目前比較成熟的有非離子型的四乙酰基乙二胺(TAED)和陰離子型的壬酰氧基苯磺酸鈉(NOBS),這兩個活化劑我國都已生產。近年國外又成功開發了陽離子型N[4(三乙基銨甲撐基苯酰基)]己內酰胺氯化物(TEBCC)和陽離子型6(N、N、N三甲基按甲撐)己酰基乙內酰胺對甲苯磺酸(THCTS)等。它們的活化能力比非離子型和陰離子型活化劑更強。采用以上活化劑,可將漂白溫度降低至 70 ℃左右,冷軋堆漂白時間縮短至 4 ~ 6 h,或者采用與常規工藝相同的溫度和時間則可減少堿劑用量。另外,使用時為了避免氧化劑HOO-被重金屬離子分解,需添加金屬螯合劑以起到穩定作用。上述的低溫練漂劑QR 2020就含有這種雙氧水低溫漂白用活化劑,而且進行了復配,減少了活化劑用量,降低了使用成本。石家莊市聯邦科特化工有限公司的雙氧水低溫漂白活化劑JD 88也是這種類型的新助劑,它能使雙氧水在70 ~ 80 ℃溫度下漂白達到常規漂白的效果,若將它與精練乳化劑JA 690配合使用,可使織物處理更徹底、效果更佳。
總之,這些低溫雙氧水漂白用活化劑可節約能量、縮短工時、提高產品質量。
大s 用藥效貼布治成人痘
本是用來治療肌肉酸痛的藥效貼劑撒隆巴斯,到了大s手上就變成了祛痘的靈丹妙藥,每當她發現自己臉上長出紅紅的一塊,而且壓下去會痛的時候,就用撒隆巴斯剪成能蓋住痘痘的大小,貼著紅痛處,這對于偶爾冒出米的痘痘很有效果。
點評:易引發接觸性皮炎
撒隆巴斯是治肌肉酸痛的貼劑,所以對舒緩紅腫疼痛有一定幫助,它的薄荷成分能促進血液循環,表面上可以調理疽痘。但事實上,它的主要成分為“水楊酸甲酯”,對皮膚的刺激性很強,既不透氣又不能殺菌,以此方法“戰痘”,反而會引發接觸性皮炎。
全智賢 用雙氧水美白
全智賢的美白方法非常地驚世駭俗――用雙氧水美白:潔面后,用干凈的于帕或毛巾蘸上雙氧水,敷于面部,每次3~5分鐘,每日1~2次,連用7~10天,就有很好的美白效果。
點評:對皮膚有強烈刺激
醫用雙氧水是一種消毒、殺菌藥劑,確實有一定的美白作用。但是,直接用雙氧水美白相當危險。3%濃度的雙氧水具有的滲透性和氧化性較強,時間長了會使皮膚變粗糙。有些人用后還會出現色素完全脫失,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白癜風。
陳松伶 用嬰兒油去黑頭
嬰兒油可以很好地溶解黑頭,它就是陳松伶去黑頭的法寶。先用嬰兒油輕輕在鼻翼上按摩,滲進上以后再加幾滴。不超過20分鐘,就能將藏在毛孔里的污垢擠出來。
點評:按摩讓黑頭隱形
嬰兒油對皮膚無刺激,可卸妝,深層清潔。但黑頭成因很復雜,用嬰兒油按摩能夠溶解脂溶性污垢,但一些脫落的角質是無法清潔的。用其按摩不錯,可以改善皮膚微循環,起到防止皮膚松弛老化、增強真皮纖維的彈性的效果,從而縮小毛孔,使黑頭隱形。
蕭薔“意念氣式按摩”熨平皺紋
蕭薔說,她每天一睜開眼,就躺在床上練“意念氣式按摩”:將雙手互搓,一邊搓一邊冥想,然后利用手掌上的熱量按摩臉部肌膚,“感覺”哪里有皺紋,就用手掌“熨”平它。
點評:心靈的力量 助按摩一臂之力
女人是個精神動物,冥想會對肌膚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當然按摩也是不可缺少的,可以有效促進血液循環、提高肌膚吸收能力,而且雙手搓熱以后溫熱的按摩對改善局部循環的作用會更加明顯。
陳德容 補水并非大量喝水
大量喝水并不能馬上滋潤肌膚。陳德容說,喝過量的水很有可能造成身體冰冷肌膚浮舯的現象。所以要滋潤肌膚,最基本的還是要把保養功夫做到實處。
點評:皮膚“表面”文章更重要
除非人處在脫水狀態,否則一般狀況下,人體的平衡系統會自動排出多余水分,但多喝水可以幫助人體排出毒素。要滋潤肌膚,還需“表面功夫”,除了天然保濕因子,最好選能幫助肌膚形成連續皮脂膜的保濕品。
劉若英 用葡萄保養肌膚
奶茶超愛用葡萄保養肌膚,方法是先將葡萄籽取出,把葡萄肉和皮用果汁機打成汁,再用壓縮面膜吸收。而用剩的葡萄籽也是好東西,用果汁機搗碎后加在洗面乳上,可當成磨砂膏用。
色紡紗產品,采用“先散纖維染色、后混色紡紗”的加工方法,將兩種或多種染色棉纖維進行混色紡紗而成,以達到獨特混色多彩的單紗風格。散纖維染色方式,也稱散毛染色,最早用于羊毛和腈綸,90年代初余姚久豐染色廠將此工藝應用于棉花散纖維,并與寧波百隆集團及其下屬寧波海德針織漂染有限公司密切合作,創新并推廣了散纖維染色技術,從而帶動了整個色紡紗行業的飛速發展。
相對于傳統白紗或白布的整體染色,色紡紗中只有部分比例的纖維需染色,因而較布匹或紗線的染色產品,單位能耗和污染物排放有所降低。但與棉紗或棉布浸漬染色類似,棉散纖維染色也存在生產流程偏長,單位能耗和排污量偏大的難題。本文從節能減排的要求出發,積極篩選和應用棉用節能環保型助劑,來降低能耗,并減少排污量。
1 低溫練染劑
原棉(包括普梳和精梳棉網)中存在較多油脂蠟質、果膠質和含氮物質等伴生物,使棉纖維產生疏水性,并對染料的上染構成不良影響,因而一般不宜直接進行染色。為便于散棉染色時染料的吸附和擴散,又盡可能不影響染后可紡性,傳統方法是應用適量皂洗劑、精煉劑或滲透劑,對原棉進行高溫煮練前處理以適當去除纖維雜質,使得后續加工中染液能迅速均勻滲入纖維內部,改善染色質量。為防止堿劑未洗凈而導致后續染色不勻,煮練工藝設計時僅使用較低濃度的純堿,但為提高煮練質量的“透”和“勻”,通常在沸煮條件下大幅延長處理時間(練染工藝曲線如圖1所示),尤其對于精梳棉網或彈性偏差的原棉,這樣就導致工藝流程和能耗顯著增加。
為縮短前處理工藝并降低能耗,染廠可選用適于低溫前處理的棉用新型練染劑,這類助劑具有以下特點:成分為表面活性劑的混合物,具備強力的滲透性和潤濕性,厚重纖維層經短暫浸漬即能完全滲透和潤濕;優秀的乳化、螯合和分散能力,能乳化和分散煮練液中的污物和雜質,使其不再吸附于纖維從而便于洗除;良好的染料同浴穩定性,對染料的凝聚和阻染性低,在含高濃度電解質的染液中其性能能保持穩定和有效。
低溫練染劑早期推薦工藝為低溫練染-浴浸漬處理,即在前處理液中僅加入適量練染劑,升溫至60~80℃,保溫20~30 min后,直接加入活性染料進行染色,但其深色產品的得色率偏淺10%左右。調整后的工藝為低溫練染兩浴浸漬處理,即前處理結束后先排液再進水染色,工藝曲線如圖2所示,該工藝可有效改善得色率偏低的問題。
本文使用3種練染劑進行了試驗:1號助劑為荷蘭某公司練染一浴助劑;2號河北某公司練染劑;3號上海某公司練染酶。使用1 g/L上述助劑對某新疆精梳棉網進行60℃浸漬前處理30 min,采用低溫練染兩浴浸漬處理工藝,并與傳統工藝進行了對比測試。結果表明,與傳統高溫前處理黑棉大樣對比,上述練染劑處理黑棉樣品均無明顯色花和白芯現象,且色光、色牢度和可紡性基本相同,但其染色深度(Datacolor 550測定)有明顯波動:1號樣品深度在99.8%~103%;2號樣品99.4%~103%;3號樣品98%~102%。因此,選用合適的練染劑和處理工藝,可在保證色棉染色質量的前提下,大幅降低前處理時間以及蒸汽和電力用量,且可節約兩道水洗,從而減少廢水排放量。
2 低溫氧漂活化劑
棉花漂白加工的目的在于去除纖維共生物中的天然色素,使纖維具有潔白的外觀,并提高纖維白度穩定性和纖維吸水陛。雙氧水具有優良的氧化性能,其漂白棉纖維具有白度純正、不泛黃、分解產物無污染、對設備無腐蝕等優點,目前廣泛用于棉的漂白加工,簡稱氧漂。但氧漂通常需在近沸點高溫及較強堿性的條件下才能達到最佳效果,存在能耗大、纖維損傷較嚴重等缺點。此外,漂白時大部分雙氧水被無效分解,真正起漂白作用的有效成份并不多。為降低氧漂處理溫度,提高雙氧水有效分解率,國內外陸續開發了多種具有高效催化作用的低溫氧漂活化劑。
用于低溫漂白的活化劑主要是酰基結構的有機化合物,通過酰氯或酸酐將酰基接枝在含氮、含氧或含硫的化合物上,其生成物在雙氧水存在下能生成過酰基化合物(過羧酸),該化合物漂白活化能較雙氧水低,分解物中有效漂白組分多,且能在較低溫度下發生氧化反應,從而達到低溫漂白和減少纖維損傷的目的。若生成的過羧酸碳原子數小于8,則能溶于水中,不易吸附到纖維上,使纖維表面上過羧酸濃度與溶液中相同,其雙氧水活化效率較小,漂白白度較差,這種活化劑稱為親水性活化劑,如四乙酰基乙二胺(TAED)。若過羧酸的碳原子數大干8,因其過羧酸不溶于水而易被纖維吸附而使纖維表面濃度高于溶液,其雙氧水活化效率高,漂白白度較高,這種活化劑稱為疏水性活化劑,如壬酰氧基苯磺酸鈉(NOBS)。
(黃山學院 化學化工學院,安徽 黃山 245041)
摘 要:以竹炭纖維和丙烯酸為主要原料,采用溶液聚合的方法成功合成纖維素接枝丙烯酸共聚物,通過正交試驗設計,確定了該合成反應的最優反應條件.
關鍵詞 :纖維素;接枝;丙烯酸
中圖分類號:TQ352.7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3-260X(2015)07-0211-02
1 引言
纖維素是大自然生物體內存在的一種分子量特別高的化合物,為一種可持續發展的資源[1].如果對纖維素進行接枝共聚賦予纖維以新的功能(如耐磨性、親水性、抗靜電性、抗菌性、彈性、染色性、阻燃性和耐熱性等)研究出具有高技術含量的特殊功能新材料,具有一定的實用意義.[2-5]
本文以過氧化氫為引發劑,成功引發丙烯酸接枝纖維素.探究了反應溫度、反應時間、引發劑濃度、預處理溫度等因素對反應的影響.
2 實驗部分
2.1 主要試劑
試劑:竹粉(100目),雙氧水,丙烯酸,氫氧化鈉,硫酸亞鐵,高錳酸鉀,均為分析純.
2.2 實驗方法
為了更好地優化、選擇實驗條件,進行正交實驗.因此選擇了幾個重要因素如下:
2.4.1 竹纖維的處理
稱取一定量竹粉置于30%雙氧水溶液中浸泡處理0.5h.
2.4.2 竹纖維接枝共聚物的合成
在燒杯中竹粉置于30%雙氧水溶液溶液中預處理半小時至充分溶脹取出,抽濾溶液后,放入四口燒瓶中加入少量的水,在機械攪拌下加入定量的丙烯酸,在一定的溫度下進行聚合反應.體系爬桿后,停止攪拌,待反應到預定的時間下取出物料.
2.4.3 接枝物的純化
本實驗將粗產物用氫氧化鈉水溶液中和至預定PH值,趁熱抽濾,抽濾的濾液為沸水均聚物物和未參加反應的竹纖維素以及其他物質小分子等,把濾餅放入恒溫箱中在70℃下干燥至恒重,得到純凈的竹纖維接枝產物,產物為淡黃色絲狀物[15].
3 結果與討論
3.1 正交實驗結果:
由表3-1可見因素顯著性順序為B-C-D-A,優水平組合為A1B3C4D4.
3.1.1 預處理溫度對接枝率和接枝效率的影響
過氧化氫是一類強氧化劑,由于它的的氧化性受到溫度的影響,實驗采用30%過氧化氫對竹纖維進行提前處理,主要使纖維素在30%過氧化氫和纖維素的混合體系中發生溶脹,并且在整個處理過程中過氧化氫和纖維素形成氧化還原體系,使得體系中產生大量自由基,因此,采用加熱預處理來引發接枝聚合可大大提高丙烯酸與竹纖維的接枝率和接枝效率.當過氧化氫處于作為氧化劑氧化的最佳溫度100℃時.過氧化氫的氧化活性最大,纖維素的溶脹程度變大,從而產生的自由基增多.RO·的活化中心的活性變大,聚合產物接枝率和聚合產物的單體接枝效率也可能變大.
3.1.2 聚合溫度對反應的影響
在化學反應中,溫度是對反應速率和產物結構有影響的重要因素.當反應發生時隨著溫度的上升,接枝率和單體接枝效率明顯增大.這是由于溫度提高產生的游離自由基濃度就越大,與單體接枝反應量就越多.但溫度繼續上升,接枝率和接枝效率反而降低,這是由于溫度升高,使得引發各個反應的活化能增大,溫度上升,反應速率增大,單體轉化率增大.但是聚合反應的接枝率和接枝效率反而降低.
3.1.3 引發體系中氧化劑的量對反應的影響
當其他因素保持不變時,在一定范圍內隨著雙氧水的量增加,接枝率和單體接枝效率都會上升,那是因為增大雙氧水的量,等同的竹纖維量的條件下,雙氧水與纖維素作用越充分,產生的過氧酸分子就越多,從而分解的纖維素大分子鏈自由基和氫氧自由基就越多,形成的活化中心就越多,與丙烯酸單體接枝分子就越多,因此接枝率和接枝效率就越高.當雙氧水過量時,生成的氫氧自由基越多,引發均聚反應,產生的副反應自由基越大,發生終止反應速率增大,單體接枝效率降低.
3.1.4 聚合時間對反應的影響
實驗保持其他因素不變的情況下,丙烯酸與纖維素的接枝率和接枝效率隨著時間的增加而迅速增大.由于纖維素經雙氧水預處理反應,剛開始產生大量自由基,短時間內迅速發生聚合反應.接枝率和單體接枝效率迅速變大.但隨著反應的進行,纖維素大分子自由基濃度迅速降低,丙烯酸單體迅速減少.因此當時間到達一定后,時間的增加,接枝率和接枝效率的增加趨勢也趨向于平緩,時間繼續增加,接枝率和接枝效率基本保持不變,基于從產物性能和經濟的原則考慮,本實驗最佳反應時間為3h.
3.2 在引發劑中加入亞鐵離子對反應體系的影響
查表得過氧化氫引發體系為活化能為217.7/kJ.mol-1.過氧化氫與氯化亞鐵體系引發體系活化能為50.7/kJ.mol-1.且由下表的數據和正交試驗表對照可以看出當微量亞鐵離子加入到雙氧水形成的氧化還原體系中,能很大程度的降低反應體系的活化能,所以在反應中加入亞鐵離子,形成亞鐵離子雙氧水氧化還原體系,使體系中的纖維素大分子鏈自由基與氫氧自由基活性點明顯降低,從而丙烯酸單體更容易發生聚合反應,所以反應體系的接枝率和接枝效率明顯提高.
4 結論
(1)用過氧化氫作為引發劑能夠有效引發竹纖維與丙烯酸的接枝共聚反應,且得到最優化條件為:纖維素與丙烯酸的質量比為1:3,室溫預處理時間4h,加熱溫度為60℃.
(2)相同條件下,加入亞鐵離子可以明顯提高接枝率和接枝效率.
參考文獻:
(1)張興英,趙京波.高分子化學[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6.256-258.
(2)蘇茂堯,丁新穎.纖維素經鈰離子引發丙烯酸接枝共聚機理研究[J].華南理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94(06):119-125.
(3)王溪溪,孫金余,任文等.竹纖維與丙烯酸接枝共聚反應的研究[J].長江大學學報(自科版),2006,(3):46-48.
慢性根尖周炎合并瘺管是口腔科常見病之一,其治療方法各醫師有不同選擇。2006~2009年我科收治根尖周炎合并瘺管的患者463例,其中353例通過根管治療后收到顯著效果;110例治療失敗而拔除患牙。現將治療體會報告如下。
適應證和禁忌證
主要適用于病史在2~3年內的單根及單根管的患牙。殘根、牙周病所引起的慢性根尖周炎以及病史過長的瘺管,因其牙周及根周硬軟組織破壞嚴重,而且常伴發根尖肉芽腫、根尖囊腫,均屬禁忌范圍之列。
治療方法
慢性根尖周炎并瘺管的治療方法及步驟與根管治療基本相同,常規開髓后,揭頂,拔除壞死的牙髓組織,反復沖洗髓腔、根管,擴管;生理鹽水、雙氧水交替沖洗根管;搔刮瘺管,燒灼瘺管口;根管FC暫封;根管充填,牙體修復。
在治療操作過程中應特別注意在擴管時前髓腔、根管內的壞死牙髓應拔除干凈,并用雙氧水沖洗,以免在擴管時將感染壞死的牙髓推至根尖區造成再感染。擴管時,一定要認真仔細地反復擴挫根管壁,應盡可能地將軟化的根管壁清除干凈。在擴挫根尖孔時,要比一般根管治療時根尖孔的直徑略粗寬些。搔刮瘺管,應順著瘺管走行直達根尖區,充分搔刮,將壞死的骨質、瘺管上皮一并刮除,然后用碘酚燒灼瘺管口,以利瘺管愈合。雙氧水沖洗根管,初次沖洗時,應在不加壓的情況下,輕慢沖洗根管,待根管內無殘留物后,可用雙氧水加壓沖洗根管。雙氧水通過根尖孔到達根尖區,利用雙氧水及其釋放的新氧將根尖區搔刮后的殘存的部分壞死組織順著瘺管排除,同時可以殺滅根尖區厭氧菌。在沖洗時要特別注意應與生理鹽水交替使用。特別是最后一次沖洗時,應用生理鹽水沖洗根管,必須沖洗至瘺管口無氣泡溢出為好,否則在根管暫封后易形成氣腫。沖洗完畢后,在瘺管口燒灼之前,可自瘺管在根尖區局部上藥,常選用消炎粉和甲硝唑粉劑。復診時間,一般在暫封后3天復診1次,常規根管換藥,1周后再復診1次,如達到充填條件,即可行根充后永久充填,若根管內有滲出液可再換藥,在2~3次換藥后,均可達到理想效果。術后可以口服一定劑量的抗生素如甲硝唑片,并保持口腔衛生。
對于已行根管充填的患牙繼發慢性根尖周炎合并瘺管者,可在局麻下切開黏膜骨膜后開窗行根尖切除術加根尖搔刮術。
結 果
通過治療后,一般在術后2~3天瘺管開始愈合,1周后瘺管消失。根管在2~3次換藥后可以達到根充條件是患者無主訴癥狀;髓腔、根管內清潔,無滲出物;棉捻干燥,無臭味;患牙無叩痛。做根充后永久充填并修復牙體。
本組463例根尖周炎合并瘺管的患者,353例效果顯著,110例治療失敗。
討 論
慢性根尖周炎是指牙齒根尖部及其周圍的組織,包括牙骨質、牙周膜和牙槽骨由于各種原因導致的慢性感染性病變的總稱。大多數由牙髓壞疽而來,一部分因急性根周炎未經徹底治療而轉成的。慢性根尖周炎多無癥狀,在機體抵抗力下降時,可轉化為急性根尖周炎或稱慢性根尖周炎急性發作,因此,慢性根尖周炎常有反復疼痛、腫脹病史。治療以消炎、止痛、開髓減壓保存患牙等治療。
慢性根尖周炎合并瘺管的患牙,往往是壞髓牙,而且根尖區存在一定范圍的骨質破壞及慢性牙髓炎。在臨床上,醫生多采用拔除患牙的治療方法。此法雖然直接、簡單,但因牙齒缺失致功能喪失,給患者帶來心理上的不良影響和經濟上的損失。筆者認為,對于此類患牙,只要通過細致、徹底的保守治療,仍能恢復該牙的功能,得到理想效果。
在整個治療過程中,起決定性作用的是根管預備和瘺管搔刮。這兩個環節與醫生素質和認真處理程度成正比。根管預備不良,根管沖洗不仔細,均可造成根管內殘留感染物過多,不利于炎癥的消退,瘺管搔刮不徹底,可致根尖區死骨和瘺管上皮遺留,不利瘺管愈合。因此,在這兩個環節工作中,要特別認真仔細。根尖區局部上藥的目的就在于使局部達到有效抗生素濃度,利于消炎、抗菌,促進根尖區組織愈合。
慢性根尖周炎形成膿腫后有兩種類型,即有瘺型和無瘺型。有瘺型慢性根尖周膿腫可在牙齦上發現瘺管口,瘺管口是根尖周膿液排膿道的出口,大多位于患牙根尖部的唇頰側,臨床檢查時應注意瘺管口與患牙的關系,可用牙膠尖插入瘺道,拍攝X片加以確定其來源。
有瘺管的慢性根尖周炎患者,大部分是齲病、牙髓病治療不及時、不徹底發展而來。它是一個病理性發展過程。治療上應嚴格選擇適應證,患牙松動在Ⅰ°內,無明顯叩痛。若X線攝片示牙槽骨陰影不超過牙根的1/2。有瘺管的慢性根尖周炎,牙髓已壞死,開髓無需麻醉。根管用擴大銼機械去腐去菌。3%雙氧水反復沖洗。髓室內放甲醛甲酚液棉球暫封補牙條封閉消毒,此法操作簡單、療效可靠。根管充填的指征是牙齒無松動,無叩擊痛,瘺管消失。根管填充根據X線片上牙齒根管的長度充填。根管治療后3、6個月復診觀察治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