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一对一直播,chinese极品人妻videos,青草社区,亚洲影院丰满少妇中文字幕无码

0
首頁 精品范文 信號基礎實訓總結

信號基礎實訓總結

時間:2022-05-04 05:17:58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信號基礎實訓總結,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信號基礎實訓總結

第1篇

Abstract: With the unfolding of Harbin metro construction, all kinds of electrical equipment maintenance personnel of the subway needs more and more. Our institute as the high-skilled personnel training base of the subway, how to make the training talents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enterprise is the most urgent task at present.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s can't satisfy the needs of the enterprises, and real device adopted to improve the training requires a lot of money, and poses safety hazard. This article through the design of the subway computer interlocking simulation training system, improves the theoretical basis, on the one hand with the help of the system, on the other hand, accumulates operation experience in the practice training, which provides reference for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關鍵詞: 微機聯鎖;實訓系統;創新

Key words: microcomputer interlocking;training system;innovation

中圖分類號:TP39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4)03-0274-02

0 引言

為了給學生提供一個模仿實際工作環境的操作平臺,需要開發地鐵微機聯鎖仿真實訓系統。借助該系統進而在一定程度上不斷提高學生的操作技能,以及積累相應的應急處理經驗。通過分析信號系統設備的操作流程和操作內容,進而在一定程度上對仿真系統的聯鎖功能進行需求分析,從而設計出一套實用的地鐵微機聯鎖仿真實訓系統。

1 系統構成

對真實的現場操作平臺和仿真聯鎖設備的功能進行模擬這是設計地鐵微機聯鎖仿真實訓系統的出發點。所以,在系統設計的過程中,需要從聯鎖功能和實訓功能兩個角度進行分析。其中,微機聯鎖是本系統的核心,而實訓功能包括教師和學生兩類用戶。所以本系統主要由教師、微機聯鎖和學生三個模塊組成,功能模塊的劃分,如圖1所示。

1.1 微機聯鎖模塊設計 在整個實訓系統中,微機聯鎖模塊提供了一個操作準則,在整個實訓系統中,主要對各種設備之間的關聯性進行相關邏輯運算,是最為關鍵的部分。對于地鐵微機聯鎖仿真實訓系統來說,作為一種操作系統,通常情況下,主要是一個人機交互界面,所以,輸入輸出子模塊該模塊必須具備的,并且對所傳輸數據的意義,通過相互協商進行確定,進而在一定程度上便于教師、聯鎖和學生之間進行數據交互。

為了學生學習操作信號設備,需要對學生使用的信號設備的聯鎖功能操作進行相應的研究和分析,結合地鐵車站信號系統的操作手冊,對信號設備操作流程,以及各個過程的現象進行具體的掌握,對其中的聯鎖邏輯通過采用計算機聯鎖和鐵路信號知識進行相應的分析,進而在一定程度上構建聯鎖邏輯運算模型。所以,該系統一方面滿足信號系統的操作功能,另一方面在人機界面與聯鎖運算之間進行數據交互。聯鎖邏輯運算、輸入模塊和輸出模塊通常情況下是微機聯鎖子系統的三大部分。

1.2 教師模塊設計 在整個實訓過程中,教師作為實訓的組織者,其工作就是對整個訓練過程進行組織和指揮。為了提高學生的專業素質,教師需要開展訓練,同時選擇相應的課程,在訓練過程中,教師需要掌控學生的實時操作,進而在一定程度上便于對其進行指導。在非正常情況下,為了提高學生應急處理能力,教師還可以設置相應的故障,進而便于學生積累應急經驗。

在實訓過程中,教師模塊為教師提供教學所需要的各種功能。教師作為整個訓練過程組織者和指導者,所以,在整個訓練過程中負責實訓的組織與管理。在這種情況下,教師需要管理學生信息、課程信息,以及基礎數據(故障信息)等。教師作為實訓的指導者,需要新建訓練、選擇課程,以及為參加實訓并且已登錄的學生對進行訓練的集中站進行分配。教師還可以對學生的訓練現況進行實時的監控,進而在一定程度上便于對學生的操作進行講解和指導,或者考核測評后對學生開展評價。

1.3 學生模塊設計 在本系統中,學生模塊作為主要的服務對象,所起其界面操作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必須滿足學生的操作需要。對進路、道盆、信號機、軌道區段、站臺等多種對象進行操作,這是學生的主要工作,所以,道盆、信號機、軌道區段、站臺等多種設備對象,系統必須要具備,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各種設備需要具備多種狀態。為了將這些設備在界面上進行準確形象的顯示,所以對各種設備類、類型以及它們的內部結構、內部結構之間的關系,通過類圖進行描述。對于各個類來說,都有相應的圖元與之相對應,便于在人機界面上進行直觀地顯示,進而在一定程度上便于學生進行操作和學習。通常情況下,學生模塊的業務流程主要描述為:

①啟動服務器系統,登錄客戶端;②等待教師分配集中站,以及系統進行初始化;③根據教師選擇課程的要求進行相應的操作;④教師結束訓練后,實訓結束。

2 系統性能

在基于實際應用的基礎上,開發的本系統,所以,系統需要具備較強的實用性、擴展性、維護性、可測試性、可靠性性特點,主要體現在:

①與實際工作平臺相比,在操作方式上,本系統進行的操作訓練是一樣的,同時該系統的學生界面與實際工作平臺界面相一致,進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實訓效率;②按照模塊化思想對本系統進行設計,進而使得系統維護和測試變得更加容易;③為了避免非法人員的訪問,確保系統的安全性,所以,在本系統采用加密電子狗技術對學生登錄模塊進行處理;④本系統采用SQL Server 2005數據庫作為外源數據庫,進而提高了系統的可擴展性;⑤在開發本系統的過程中,選用了穩定性和可靠性都較高的硬件設備和軟件做平臺,進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系統的可靠性。

3 系統安全分析

①在本系統中,采用了加密電子狗技術,對數據傳輸進行保護,進而避免了非法用戶的使用;②在系統中設置了用戶登陸模塊,通過對用戶身份進行驗證,進而確保了系統的安全性;③系統進行初始化的過程中,通過對數據庫進行加密,進而確保了數據庫的安全性;④通過對教師和學生設置不同的角色和用戶權限,防止不同的用戶進行越界操作,在一定程度上確保了系統運行的平穩性。

4 總結

在原有教學的基礎上,通過本系統,利用計算機輔助教學手段,激發受訓人員的學習興趣,不斷增強受訓人員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一方面提高了實訓效率,另一方面提高了實訓質量。在本系統中,還可進行與虛擬車、電調、環調和模擬駕駛器等實施聯合實訓。

參考文獻:

[1]朱玉娟.地鐵車站微機聯鎖仿真培訓系統的設計[D].西南交通大學,2011.07.

第2篇

以我院自動化系生產過程自動化技術專業主干課程“檢測儀表”、“過程控制儀表及系統”為例,這兩門課程許多知識和技能都與電工技術有“千絲萬縷”的關系。2012年我院自動化系又新開設了三個高職專業(工業網絡技術、傳感與檢測技術、工業電氣自動化技術),電工技術實驗實訓裝置也會在這些專業的學習中起到積極的橋梁和紐帶作用。

二、裝置總體設計構建

為了讓學生在訓練時能全員參與,以及要放置測試儀器、設備和電腦,我們將裝置設計為工作臺的樣式,即要有足夠的空間。掛板式分層型模塊化結構共五類,分別是電源模塊、信號源模塊、電路板模塊、測量儀表模塊、保護裝置模塊。該裝置應具有功能齊全、操作方便、安全靈活、運行可靠、管理科學(實驗準備工作量的簡化)等特點。

三、裝置結構體系構建

根據我院自編的“電工技術實驗實訓”講義,現對電工技術實驗實訓裝置的構建框架進行簡要介紹。

1.掛板的初步設計及要求

(1)電源模塊——應具有交流和直流兩種類型。交流電源為380V和220V。直流電源的可調范圍為0~30V,多路并且帶負載能力要強,安全性能可靠。(2)信號源模塊——能提供正弦、方波、三角波函數信號,信號源穩定、可靠。例如我院自編實驗講義“電容和電感特性研究”實驗,如圖1、圖2所示,其中一個內容就是討論“電容通高頻阻低頻,電感通低頻阻高頻”,需要交流的信號源性能可靠、穩定,否則實驗效果會非常不理想。(3)測量儀表模塊——儀表塊數要多,主要是電流表和電壓表,又分交流和直流兩種類型,且以數字式為主(具有多檔位轉換功能),指針式為輔。并配有高靈敏度檢流計。例如我院實驗講義“指定電流的分配”,需要4塊直流電流表,如圖3所示。(4)電路板模塊——有兩種想法。一種想法是將各類元器件固定在模塊電路板上,要求元器件種類多、規格齊全(如一般電阻除阻值,不同功率的電阻也應多配置),器件按照工藝要求進行排列,比如器件應排列均勻、橫平豎直、同種類型集中在一起,可調元器件的布局應充分考慮調節的方便程度。另一種想法是將所有的器件(除可調器件外),存放在有許多格子的透明塑料小箱中,根據實驗需要學生可自行選取和選配器件,再根據工藝要求插在模塊電路板的插孔上。通過實踐發現兩種辦法各有千秋。前者實驗中學生操作相對簡單,節省實驗時間,但對元器件的熟悉程度相對較弱。后者實驗中學生操作相對復雜(特別是元器件的選?。菀壮鲥e,實驗時間較長,器件容易丟失,但學生通過實驗可以對器件的種類、性能、規格非常熟悉,也非常清楚如何將實驗順利進行和少走彎路,這種辦法更符合我們倡導的電工技術實驗實訓操作模式。我院自編的講義“驗證疊加定理實驗”采用的是T型電阻網絡電路,如圖4所示。元件是6個200Ω及3個100Ω的電阻,并需要4個邏輯開關。我們要求學生在實驗中,在透明塑料小箱中可選擇不同功率、不同體積、不同樣式的電阻,也就是學生自己配置。同樣,圖3所示的電路學生也可自己選擇和配置電阻。通過這種訓練方式,學生知道了實驗時該如何做,為什么這樣做,做了有什么收獲。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和應變能力提高很快。

2.裝置安全措施

電工技術實驗實訓裝置的安全措施尤為重要。學生在進行實驗實訓時,特別是才開始的階段,對人身及設施的安全危險最大。本裝置可調交流電源輸出處設有過流保護技術,相間、線間過電流及直接短路均能自動保護,面板配有交流三相電壓表,通過切換開關分別指示三相電網電壓和三相調壓輸出電壓。裝置具有接地保護、漏電保護(電流型和電壓型漏電保護器、漏電保護空氣開關)功能,安全性符合相關的國家標準,確保設備及人身安全。實驗連接線及插孔采用不同的結構,使用安全、可靠、防觸電。

3.裝置功能特點

該裝置沒有過多的先進儀器和設備,甚至有些“老土”,其主要是用于實驗操作,反映電領域初學者實驗實訓的學習過程和訓練過程,而非科研院所進行科學研究。當然,這不是否認高等職業教育不需要科學研究,而是電類專業基礎實驗課有自身的特殊性,實驗實訓內容缺乏整體性和設計性,發揮的空間非常有限。所以該裝置配有大量的元器件(上千個)插孔和測試儀表,供學生選擇和使用,一方面培養了學生對電的認識和認知,另一方面培養了學生對電的理解和應用把握的能力。

4.裝置實驗實訓講義(部分)

一是能完成“電工基礎”、“電工學”、“電路分析”中電路連接、參數測試、疊加、諧振、選頻、過渡過程、單相、三相、日光燈、變壓器等基礎實驗。二是基礎實驗項目見表1。

四、裝置使用效果

由于受到學院各方面條件的限制,目前還沒有成套的電工技術實驗實訓裝置,我們利用學院自動化系現有的實驗教學資源,實驗臺是20多年以前的老實驗臺,電路板使用的是面包板,實驗管理人員實驗前準備實驗器材,實驗后再收整。在這樣較為落后的條件下,實驗教學還是達到了很好的效果。許多學生反映,原來的實驗課是以實驗教師為主體,現在的操作方式及裝置是以學生為中心,實驗中學生可以認真思考,即使元件選錯了,也感到是一種“幸?!?,并不計較設備的好壞,真正體會到了實驗教學的快樂和意義。

五、總結

第3篇

關鍵詞:工作導向;任務驅動;自主學習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4)12-0041-02

一、課程改革背景

《電子產品分析與測試》是針對信號工所從事的信號設備測試檢修、處理故障、施工作業等典型工作任務進行分析后,歸納總結出來其所需求的電子產品組裝、調試、檢測、維修等能力要求而設置的學習領域?!峨娮赢a品分析與測試》學習領域課程在鐵道通信信號專業課程體系中是一門重要的專業基礎課程。由于課程內容較為抽象,難度較大,學生學習興趣普遍不高,結合專業教學進行課程改革迫在眉睫。

二、課程作用

《電子產品分析與測試》學習領域的前修課程是《電路分析基礎》、《應用數學》等,后修多個學習領域如:《微機原理與應用》、《計算機聯鎖設備檢修與維護》、《區間信號設備檢修與維護》等均涉及了《電子產品分析與測試》課程的知識點,因此它在課程體系中起著多個學習領域的專業支撐基礎作用,它與其他學習領域之間的關系是承前啟后,上下銜接。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使學生獲得模擬/數字電路的基本理論,具有識別與選用元器件的能力;具有電路圖識圖、繪圖能力;具有對電路焊接、制作、測量、調試、故障排除、維修的能力;具有對模擬/數字電路進行基本分析、計算的能力;具有對常用電路進行設計、調試、檢測、維護的能力。為學習后續課程和從事電子技術方面的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內容設計

在掌握知識的過程中,既有能力的訓練,也有方法的了解和運用,更有態度、情感和價值觀的體驗與培養。掌握知識不是課程學習的唯一和最終目標,而是全面提高專業素養的基礎和載體?;诠ぷ鬟^程導向的課程開發理念,我們先對鐵道信號專業學生的部分典型工作任務進行解構分析,根據工作所需求的能力目標構建學習內容。在此基礎上,根據工作過程要素重構學習過程要素,學習過程內容要素根據《電子產品分析與測試》課程解構分析表中工作過程主觀要素確定,學習過程情境要素參數從《電子產品分析與測試》課程解構分析表中工作過程客觀要素獲得。由真實工作任務構建學習性工作任務時,可能受工作環境、工作條件等客觀因素的影響,需根據學習的條件對真實工作任務進行取舍來構建學習性工作任務,即創建學習情境。對于《電子產品分析與測試》課程,在學校的電子實訓室、計算機仿真實訓室能完成上表中的真實工作任務,所以我們創設的學習情境與上表中的真實工作任務一致。

四、教學組織模式

采用一體化任務驅動的教學模式:做到教、學、做一體化,教室與實訓室一體化;教學過程模擬真實的工作過程,以學生為主體、教師主導、師生互動、小組協作;學習情境以任務單引導,并以基于工作過程系統化的形式來組織,每個任務按照“資訊、計劃、決策、實施、檢查、評估”等環節來實施。圖1給出了在學習共射放大電路時基于工作過程系統化的組織。

五、小結

鐵道通信信號專業電子產品分析與測試課程改革經過一段時間實踐以來,教學效果得到很大提高,學生滿意度也大大提高,在教學內容重構上,我們做到了與專業后續課程較好地銜接,基于工作導向,任務驅動的方式來重構,選擇以世界大學城空間為課程建設平臺,實現課程資源共建共享,較好地培養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參考文獻:

[1]李仲秋,朱國軍,王文海.工作過程導向的理實一體化課程構建與實施――以應用電子技術專業《電子產品分析與制作》課程為例[J].職業技術教育,2009,(5).

[2]王朝紅.基于學習性工作任務的《電子產品分析與制作》課程開發與研究例[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1,(8).

[3]朱艷.基于行動導向教學法的《電子產品工藝》課程改革例[J].廣西輕工業,2011,(2).

第4篇

一、精―─精選教學內容,精設實訓項目

1.精選教學內容

即指從學生的需求、夠用角度出發,對教材進行處理,精選理論知識,降低理論難度,在講清概念的基礎上,盡量刪除繁瑣的理論推導及部分過時及用處不大的理論知識,輔以必要的定量計算。例如:數字電路中各種觸發器電路的內部結構及原理,也可考慮刪除。因為在生產實踐中,各類觸發器已有相應的集成電路,我們只需熟悉各類觸發器的邏輯功能觸發條件及集成電路外引腳的使用即可應用。因此,教學內容的選擇應以必需、夠用為尺度。

2.精設實訓項目

教學內容確定后,如何有效地將這些內容讓學生易理解、愛學,做與教學內容對應的實操項目是一條不可缺少的途徑。實訓項目要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必須根據教學內容,結合學生的愛好、興趣、能力等情況,有目的性地設置或選擇要實訓的項目,充分考慮實訓項目的趣味性和實用性,如帶閃光的、有聲響的、有動作的等等。如第一章二極管部分:針對“晶體二極管的基礎知識”這個知識點,我設置了《發光二極管指示燈電路》實訓項目,如圖1所示,(a)圖設計的意圖是通過制作調試突出發光二極管的特性。這不僅有視覺刺激,而且制作簡單易調試,并且可在該制作的基礎上改裝成圖1(b),從而進一步學習普通二極管的特性、正向壓降等;針對整流、濾波和穩壓電路知識點,通過選做《穩壓二極管并聯型直流穩壓電源》和《三端集成直流穩壓電源》實訓項目來突出重點,化解難點。

二、活―─教學策略靈活,事例貼近生活,教學手段靈活

1.教學策略靈活

在教學模式上采用“教、學、做”的一體化教學,通過做實訓項目來促進師生的教和學,更是有機地將理論融合進實操,教師在實訓時應靈活地運用教學策略,哪樣更易于學生學習、掌握,就是最好的方法。如:在制作《穩壓二極管并聯型直流穩壓電源》和《三端集成直流穩壓電源》來學習整流、濾波和穩壓知識時,我有計劃性地讓學生按先后順序安裝整流電路濾波電路穩壓電路,并依次進行調試和測量,這樣雖然違背了電子設備整機裝配的順序,并且有時還得在前一個電路的基礎上改裝成下一個電路,但是通過這樣的分解制作和調試,學生對電路的結構、所測信號的數據變化更清晰,在這基礎上更能理解整個電路的工作原理。再如,在做三極管《兩級助聽器》實訓項目時,我把項目先后分解為:先制作第一級直流通路并調試、測量,判別其中的三極管的狀態制作第一級的交流通路部分,并加信號調試、測量制作第二級直流通路并調試、測量,判別該三極管的狀態補齊第二級的交流通路部分,再調試、測量。學生通過這樣的訓練后,對三極管放大電路的結構及三極管的工作狀態判別理解得更加深刻。

2.事例貼近生活

多列舉貼近生活的例子,學生看得見,摸得著,易于接受,會對講解的現象及需解決的問題產生濃厚的興趣,從而同時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活躍課堂氣氛。如在講解振蕩電路時,以現象及問題引入,筆者現場將話筒接近揚聲器發出嘯叫聲,并發問“為什么這樣我們會聽到很大的嘯叫聲?怎么解決?”然后再以實物圖的形式講解電路結構和原理;在講解組合電路時,可以講解與生活相關的電路,譬如“少數服從多數的投票表決器”、“一致判別器”等,并現場進行相關作品的展示。把生活中的現象例子帶進課堂,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使學生看到問題的不同側面,看到知識的豐富聯系,在各種變化的情景中應用知識,解決問題,這樣才能使學生形成豐富的、真正的、靈活的知識。

3.教學手段靈活

靈活的教學手段,能讓枯燥死板的理論“活”起來,“動”起來,化解難點,突出重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學過程中,針對不同章節的特點,應靈活采取相應形式的教學手段,對于重要圖表特別多的章節,如編碼器、譯碼器等章節,以多媒體課件為主;對于實訓中的重點或難點操作,可課拍成“微課”教學;對難演示的實驗過程,盡量使用電子電路的仿真軟件M?u?l?t?i?s?i?m、proteus進行模擬仿真實驗,使學生在課堂中全面而系統地了解實驗過程,彌補實驗與理論分隔的不足,在耳濡目染中增強專業理論與工程實踐相結合的意識。

三、簡―─教師表達簡明

教師在上課時簡明扼要地表達,不僅可以提高工作效率,還能使教學內容清楚明白,更容易讓學生理解、記憶。語言大師莎士比亞“簡潔是智慧的靈魂,冗長是膚淺的藻飾”。這句話告訴我們,簡潔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我們常見這樣的教師:他們的專業知識造詣很深,但因不善于口頭表達,或廢話過多,常常使聽者大失所望。那么,怎樣才能使教師表達簡要明白呢?教師則應做到:

其一,表達思路要清晰,講述內容有邏輯性。

其二,語言要簡潔、明了,不拖泥帶水,不含糊不清,不講與中心無關的話,不隨意重復已說過的話。

第5篇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moder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ere are many kinds of electrical products and more advanced electronic products. In face of such a market, the electrical professional skill talent from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should have comprehensive professional skill and high operational level. This article describes how to teach students in the electronics well, train e-skills and ability of vocational students, and grasp the teaching link of e-training courses.

關鍵詞: 高職;電子;實訓課;教學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E;training courses;teaching

中圖分類號:G712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1)25-0177-02

0 引言

隨著時代的發展,科技的進步,電子產品與設備愈加先進,運用范圍也愈加廣泛。為此,做為一名現代電氣專業學生,掌握一定的電子專業技術,練就一手過硬的基本技能是職業教育和學生生存能力培養的基本要求,是迫在眉睫的任務?,F就如何提高培養高職學生電子專業技能談析下面幾點。

1 基本功訓練要扎實

先進的電子科技與先進的電子產品都是由電子基礎知識、基礎技能發展而來的,學生要掌握先進科學、先進技術就必須把基礎環節打牢,否則將一事無成。

電子基本技能技術主要包括四個方面:第一是焊接技術;第二是元器件識別與質量判斷;第三是分析產品線路工作原理及元器件的作用并組裝電子產品,第四是故障點查找與修復。其中焊接技術為電子操作技能中的基本功。一個電子產品焊接質量好與壞直接影響著產品的性能與壽命,所以這一環節一定要嚴格訓練,嚴格把關,為培養良好的技能水平奠定好基礎。

焊接技能要讓學生分幾步來掌握:一知道焊料與焊劑的種類,會依焊接產品性能來合理選用;二會依據焊件規格熟練選用烙鐵型號;三熟練掌握焊接技能中的兩種方法。第一種是用烙鐵吃上適量焊錫下焊,此種方法比較難掌握,但一定要多加訓練,使學生牢固掌握,第二種是用焊錫絲放在焊點處熔焊,此種方法較易掌握;四是訓練去焊技術,這一環節不可輕視與焊接技術同樣重要,要快速準確去掉元器件才為合格。具體焊接標準如圖1。

2 電子產品組裝與制作

產品組裝訓練實質上是將焊接技術與元器件檢測判斷合而為一的一個系統操作訓練過程,然而,最好的電子實習產品是收音機,因為它包含了弱電的方方面面?,F就我院校制作產品超外差收音機為例,闡述一下此環節訓練要點。

第一步,訓練識別檢測元器件。在產品組裝前,首先要將壞元器件一個不少的檢出調換,否則組裝的產品不能正常工作。主要訓練學生會用萬用表不同檔位檢測電阻、電容、電感、變壓器、中周、二極管、三極管等技術數據,篩選出好的元器件組裝產品。

第二步,使學生熟知電子產品的工作原理。這個環節必須嚴格訓練,為組裝和調試及下一步維修工作打好基礎。訓練時要遵循由淺入深,由總體到具體,循序漸進的步驟實習。如圖2,首先讓學生熟練學會并繪制方框圖工作流程,知道信號在每個環節上的變化,接著學習圖3收音機工作原理,學的過程中要讓學生對應著兩圖來掌握,例如方框圖中的天線,在原理圖中學生馬上要知道是T1的a、b 端,本機振蕩是由CB與T2構成等。然后再掌握每個環節的工作任務及作用是什么,信號由輸入端到輸出端變化過程要清楚。

第三步,知道電路中每個元器件擔負的作用。訓練學生熟練掌握,在產品出現錯誤時,能正確分析原因并找出故障點,提高檢修速度及準確性。例如圖3中電容CA與CB主要是用來調整諧振頻率f大小,電容C2、C3等是用來通交隔直,C8是退耦電容等,這些學生一定得熟練掌握。

第四步,組裝產品。這一環節主要是讓學生利用焊接技術把不同元器件規范正確的焊接在線路板上。遵循安裝工藝要求操作,即先裝低矮和耐熱元器件,再裝大元器件,最后裝怕熱元器件。

這部分教學盡量把相關的無線電常識介紹于學生,如信號是如何產生,如何傳播,其它類型收音機又有什么特點與不同處,學生在學的過程中心里就很清楚,很透徹,培養了興趣,提高了效果。

3 故障檢查與排除

故障排除實訓,主要結合學生自制產品出現異?,F象時,引導學生學會分析、學會查找、學會排除。教會學生應用最簡便的方法解決問題,也就是利用萬用表檢測線路各種技術數據,具體分為兩個步驟步,第一步測靜態值,第二步測動態值。以兩步測試數據值就可斷定功能模塊是否正常,也就是找出故障范圍。

例如我院校一學生組裝圖三收音機,整體檢查正確,測靜態值,得出結果為A、B、C三點正常,D點無數據,經檢查功放輸出部分元器件都安裝正確,焊點也較好,但無靜態值,不用說此部分肯定有故障,繼續測試電壓值,發現測到a點處有電壓,b點處無電壓,顯然變壓器輸出斷路,然而觀其元件,焊點、管腳都完好,問題判斷為線路內部,拆下測試,線圈斷開,經排除修復,收音機正常工作。

4 結束語

隨著高職院校辦學方向的發展與提高,實訓環節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如何進一步強化電子專業技能課教學,筆者認為應從以下幾點入手。

4.1 加強電子理論課教學力度 電子實訓課一般安排兩到三周時間,除去基本功訓練,剩余的時間也不多了,在原理分析及故障排除階段中,深感學生理論知識掌握較差。因電子產品是一個非線性器件,不知因果關系就無法準確查找,同時實訓當中,理論知識掌握較好的學生在分析解決問題上對技能幫助明顯要好些。

4.2 變動實訓中不合理環節 如焊接訓練階段需增設焊具體元器件,如可買些便宜的電阻、電容讓學生練習焊接,這樣可以為下一步學生制作打好基礎。另一個是增設故障檢修環節教學,以學生自制的故障產品和專門設置的故障產品為例,強化調試與檢修環節教學,這樣才能全面提高每一個學生檢修技能水平。

4.3 制作典型產品 市場電子產品種類繁多,實訓要盡量從典型產品入手,教會學生方法、解決問題能力,保證部分產品在實訓課教學中精益求精,符合高職教學要求。

4.4 實訓教師技能經驗有待提高 理論與實踐有著不可分隔的關系,兩者絕對不可脫離。只講理論不講實踐就帶不好學生實習,只講實踐不講理論遇到問題不能正確分析解決,更引導不好學生,所以在教學環節上老師首先應具備過硬的技術水平。提高教學技能水平的途徑,一是老師自身要多多鉆研,二是教師盡可能多接觸實際總結經驗、開闊眼界,這樣教師將會更好的做好專業教學工作,服務于高職辦學特點。

參考文獻:

[1]童詩白.《模擬電子技術基礎》,2008.

第6篇

電子裝配實習是機電技術專業學生重要的實踐性教學環節。通過實習,使學生初步接觸生產實際,獲得電子產品生產工藝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操作技能,為學生今后從事生產技術工作打下必要的基礎。通過實習,學生應熟悉常用電子元器件及元器件手冊的使用,能根據課程設計的性能要求正確選用電子元器件,掌握常用電子儀器儀表的正確使用方法以及電子線路的基本測試方法,初步掌握電子產品制造的基本工藝,了解電子產品必備的技術文件,提高學生對電子電路的裝配、調試等知識的認識,增強實踐工作能力。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對一些常用的電子設備有一個初步的了解,能夠自己動手裝配、調試一些簡單的電子產品。培養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提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同學之間的團隊合作、共同探討、共同前進的精神。同時通過本次實習為省、市技能大賽選拔選手。

二、實習實訓的內容

序號

學習內容

基本知識

基本技能

1

電子元器件的識別與檢測

熟悉常用電子元器件的類別、型號、規格、性能、使用范圍及基本測試方法,了解電子元器件的老化、篩選等工藝過程

掌握常用電子元器件的正確選用及測試方法。熟練使用萬用表、數字電橋、IC測試儀、體管特性圖示儀

2

電子儀器的使用

了解示波器、函數信號發生器、穩壓電源、交流毫伏表的工作原理,熟悉它們的使用

掌握示波器、函數信號發生器、穩壓電源、交流毫伏表的使用方法

3

手工制作印刷電路版

了解印刷電路版的結構及作用,熟悉印刷電路版手工制作的過程

能手工制作印刷電路版

4

電子產品制作

了解電子產品安裝和焊接的基本知識、電子產品生產的

基本過程。

掌握元器件的焊接和安裝方法,獨立完成所設計電子產品的安裝。寫出安裝產品的技術文件

5

常用電子線路的調整與測試

熟悉一般電子線路故障的檢測、分析及排除故障的方法。

使用測量儀器對電子線路進行測試與調整

三、實習過程

首先對同學們講解了實習安全操作規程,實習注意事項,確保實習過程的安全優質高效。講解了常用元器件的識別、測量、判別及功能,使他們對常用電子元器件有了進一步的認識,把理論知識和實物相聯系,加深了基礎知識的進一步理解。講解了常用儀器儀表及工具的功能、使用方法,為電子裝配實習打下堅實基礎。

對他們進行了為期兩天的電子焊接培訓,焊接是將想要連接的兩個金屬加熱到焊錫的溶解溫度,對此注入適量焊錫,將焊錫滲透在兩個金屬的中間,使之連接在一起,金屬與滲透在金屬中間的焊錫,形成的合金層。

1)焊接的目的

①電器的連接:把兩個金屬連接在一起,使電流能導通。

②機械的連接:把兩個金屬連接在一起,使兩者位置關系固定。

③密封:把兩個金屬焊接后,防止空氣、水、油等滲漏。

2)焊接滿足的條件:

①清潔:把銅箔和元件表面清潔,使兩者干凈并保持干凈。

②加熱:同時對銅箔和元件加熱,使起在同一時間達到同一溫度。

③焊接:(供給焊錫)在適當的溫度時,注入適量焊錫。

3)外觀好的焊接是什么樣?

a) 焊錫呈弧形流動、粘附性好。(粘附性、焊錫量)

b) 焊錫表面要光滑、有光澤、發亮。(適當的溫度)

c) 應推測線跡、元件形狀。(焊錫量)

d) 應無裂痕、針孔等。(不純物、設計)

e) 應無焊錫渣、焊錫珠、松香渣等污物。

通過焊接培訓,使同學們初步掌握了電子焊接的基本技能,同時也了解了現代化生產中所使用的焊接技術。

其次,結合同學門知識能力結構和生活實際,精心選擇了用萬用表檢測二極管、三極管,制作家用調光臺燈電路兩個項目進行裝配實習。

總結起來電子產品裝配過程大概分為以下幾個步驟:

(一)了解電子產品功能,熟悉電路原理。

(二)發電子產品裝配零件,檢查和熟悉各種零件。

(三)熟悉電子產品的裝配圖。

(四)焊接各種零件及進行最后的組裝。

(五)調試與檢測

電工電子產品的裝配調試是一個比較難且又需要耐心的任務,但是它的目的和意義是十分重大的。通過對電子產品的裝配、檢測與調試,了解一般電子產品的生產調試過程,初步學習調試電子產品的方法,培養檢測能力及一絲不茍的科學作風。在實訓老師和同學們的共同努力下各個電子產品裝配成功率達到95%以上,僅有個別同學裝配不成功,實習達到了預期效果。

最后,在實驗室電子實訓臺上搭建基本電子線路,進一步訓練同學們對所學知識的鞏固和拓展。通過在實訓臺單元板和面包板上搭建基本放大電路、流水燈電路、串聯穩壓電源電路、搶答器電路等,進一步訓練同學們的動手能力、識讀電路圖的能力和綜合素質。

針對有興趣的同學講解PRETEL DXP2004和multisim仿真軟件,進一步拓展他們的知識能力結構和興趣,為電子技能大賽做好準備。

四、問題和建議

在實訓實習過程中,大多數同學能夠按照要求進行操作,整個過程有條有理,實訓效果相對較好。但也暴露出一些問題:如同學們學習興趣不高、求知欲不強、基礎知識薄弱、專業基礎課學習不扎實、專業基礎理論知識欠缺、動手能力普遍較差、個別同學不按照實訓老師要求操作等。

第7篇

論文關鍵詞:模擬變電所;運動監控系統;微機保護

論文摘要:介紹了西南交通大學建成的教學用模擬變電所實訓基地的結構、功能、特點、實踐項目。使用表明,該基地具有國內領先技術水平,完善的教學、培訓和科研的綜合功能。由于采用最新的遠程監控技術,該變電所可作為目前鐵路牽引變電所技術改造的參考。

0引言

西南交通大學有部分直接服務于鐵路現代化建設的專業,其中“鐵道電氣化”專業作為教育部、鐵道部的重點特色專業而一直受到重視。

分布于鐵路沿線的牽引變電所,是電氣化鐵道供電的樞紐。隨著我國電氣化鐵路和城市軌道交通的發展,變電所綜合自動化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對從事牽引變電所設計、運行、管理等方面的專業技術人才的需求數量增加,同時對其掌握知識的廣度和深度特別是具有較強的實踐動手能力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教學環節中,應加強學生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能力的培養。在教育部“示范性教學實踐基地”基金支持下,2002年西南交大在峨眉校區建成一座集教學、實習、培訓和科研為一體的模擬變電所實訓基地。

1模擬變電所簡介

我校模擬變電所分為兩期建成:

I期是與實際變電所相同的開關控制屏柜和繼電保護屏柜、中央控制盤、交直流電源盤、以及自行設計的模擬負載電量和故障盤。如圖1所示。

Ⅱ期是模擬一段地方電力網或電氣化鐵路的環境下,一個調度中心使用遠動監控系統控制的五個變電所,圖2是這五個模擬變電所的一次接線圖。該項目綜合了地方與鐵路、不同主變、不同接線類型的各種變電所,且負載的大小和相位均可調節,其中S”模擬變電所采用了WBH-891型電鐵主變微機保護裝置、WKH-891型電鐵饋線微機保護裝置、DQWC-03牽引變電所二次設備測試系統。

模擬變電所中被監控設備的位置狀態信號、保護動作信號、預告信號、事故信號等遙信信號通過電纜與RTU (Remote Terminal Unit遠方終端)的開關量輸人/輸出模塊相連接,電流、電壓等遙測信號將通過信號變送器柜,輸人RTU的模擬量輸人模塊;控制中心下發的遙控命令,通過以太網傳輸,實現遙信、遙測、遙控的功能。遠動監控系統結構圖如圖3所示。RTU是采用施耐德電氣公司的PLC系列中模塊式結構的Momentum,其編程軟件Con-cept是一個基于Microsoft Windows環境的編程軟件套件,具有很強的設計性、可擴展性;主站組態軟件iFix支持工業標準,具有開放性、可組態性、兼容性及可開發性。

為了比較和研究,我系的教師正在進行一系列的科研開發,其目標是在模擬變電所二次系統中采用測控、保護一體化的分布式控制系統(DCS)實現變電所自動化管理,其結構圖如圖4。

2教學實踐基地的開發

1)校內學生及現場工程技術人員,可對照變電所各種屏柜,提高閱讀二次系統接線圖、安裝施工圖的能力,通過開閉操作、設置故障等項目的訓練,可以培養他們對現場運行中出現的故障的分析和處理能力,包括一次設備的故障范圍的判斷、二次系統的故障判斷、查找和處理。

2)變電所基本電器及二次接線方面實訓項目n個。如斷路器結構、原理;斷路器參數的測量與調整;變電所二次接線、電纜的數字編號法以及“相對標志法”的識別;二次接線盤后安裝圖及實際安裝技術;變壓器控制、保護盤結構、接線、檢測、調試及整套保護聯動實驗(包括整定計算);在以上各盤設置不同故障(可達幾百種)練習查找及消除故障的方法等。

3)運動系統遙測、遙信信號源接線的校正及采集的遙測量的精度實驗。

4)利用便攜式計算機對遙控設備進行合、分實驗,讓學生了解遠動系統是如何驅動被控設備動作。

5)利用一般的瀏覽器訪問各RTU中PLC的網頁,實時了解該PLC的運行、通信等狀態的實驗。

6)上位機各種功能的校核實驗。通過該實驗讓學生了解調度員的工作職責、工作內容、iFix軟件的各種功能的使用,從而對遠動系統有更深層的了解。

7)利用組態軟件Concept對PLC進行配置,使學生熟練掌握利用Concept按照所用的PLC型號及設計要求對PLC進行配置;利用Concept對PLC遙控、遙信和遙測功能的編程,使學生熟練掌握Concept編程方法。

8)自動化組態軟件iFix系統的安裝,熟悉掌握iFix系統軟件的運行環境及其安裝過程。

9)通過在iFix系統新增6#模擬變電所的實驗,使學生了解iFix系統的可組態性及可擴展性。

10)進行繼電保護單體測試及數據管理。

11)進行繼電保護盤上測試及數據管理。

12)微機保護裝置的調試與特性實驗。

3實踐意義

模擬變電所實訓基地自1998年投入使用后,至今已連續培訓了五屆畢業生和一批現場工程技術人員,經總結,其實踐意義在于:

1)為學生提供專業技能訓練的條件與場所。能完成供變電工程、繼電保護、變電所二次接線、微機監控技術等幾乎全部專業課程的大量綜合性實驗,以及電氣設備的實際操作技能、檢修調試技術、查找故障及排除方法的實際訓練。而且充分利用學校具有的學科優勢,以模擬變電所為基地,配合學生專業課和專業基礎課學習,開發如電工理論、電氣裝備、自動化、計算機應用、網絡與通訊等領域的多個應用性、研究性實驗;同時由于人員和設備的集中,能夠按項目組織學生進行綜合性實訓,盡可能使學生參與以教師為主導的科研活動。

2)對于現場技術和施工人員,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能閱讀二次回路圖紙、熟練地掌握接線、配線工藝,能查找和處理運行故障和設計缺陷。通過實地培訓,能大大的提高他們的讀圖、判斷、查找、處理故障的能力。該基地于2000年為樂山電力股份有限公司培訓和考核職工283人,取得良好的效果。

3)目前西南地區鐵路已完全實現電氣化,全區擁有牽引變電所200多座,其中大都為上世紀70~80年代所建,技術水平落后。而我校模擬變電所實訓基地的建成,對其技術改造具有借鑒的意義,在應用新技術、新設備和進行技術創新方面起到示范的作用。

4結束語

第8篇

關鍵詞:移動通信原理;行動導向教學法;理論課型

移動通信原理是一門理論性較強的專業基礎課程,它作為通信專業的核心課程,在該專業的整個學習過程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能學好、學透這門課程,對學生而言不僅有利于優質就業,而且為學生日后在工作中學習新的通信技術與技能打下良好的基礎。

如何在中職通信專業學生中上好理論類型的專業核心課程呢?這是很多擔任理論類型專業課程的老師很關注的問題。以往移動通信原理課程的教學效果不是很理想,一方面該課程的難度較大,理論性強,本科院校的學生學起來尚有難度,更何況我們的中職學生;另一方面以往的教學采取的是傳統的教學方法,注重教師課堂講解,學生聽,而不是把主動權交給學生,引導學生分析,讓學生在主動學習中掌握知識與技能。因此,該課程“教師難教、學生難學”的現象普遍存在。

近幾年在職業教育領域中出現了一種新思潮――行動導向教學法,該教學法是注重以學生為主體的一種教學法,有別于我們傳統的教學方法。我們在教學中嘗試將這一教學法用到移動通信原理課程的教學當中,本文就在移動通信原理課程中開展行動導向教學法進行探索。

一、行動導向教學法在移動通信原理課程中實施的可行性

行動導向教學法通過各種自主型的教學方式和共同解決問題的教學方法開展教學,是學生同時用腦、心、手進行學習的一種教學法。它的意義在于學生是學習過程的主體,教師是學習過程的組織者與協調者,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與學生互動,學生在整個學習過程中通過自己“用心、動腦、動手”進行實踐,并在這個過程中掌握專業知識與職業技能。

行動導向教學法有一套具體的教學方法,包括角色扮演法、模擬教學法、項目教學法、小組教學法、引導文教學法、張貼板教學法、頭腦風暴法、思維導圖法、案例教學法等等,這些方法可單獨使用,也可根據教師上課的需求靈活地結合在一起使用。

移動通信原理課程的理論性較強、內容抽象,教師在上課的過程中選擇適當的行動導向教學方法,可以調動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有助于將抽象的、系統化的知識轉化為模擬的項目類的內容,便于學生理解、接受,在一定程度上加強了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同時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了教學的有效性。

二、行動導向教學法在移動通信原理課程中的應用

(一)項目教學法與小組教學法結合運用

1.工作任務設置

在學習移動通信系統的基本結構時,我們根據內容設置了一個具體的工作任務:請你來組建一個移動通信本地網,該網可實現網內用戶的通信。(提示:組建一個移動通信本地網需要用到哪些通信設備和資源,如何實現?)通過工作任務的設置,使學生明確學習目標,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在工作任務的驅動下學生對學習任務產生濃厚的興趣。

2.學生分組

開展工作任務之前先做好學生分組工作,分組采取學生自愿原則,每3~4名同學為一組,設一名組長,以小組的形式開展學習

任務。

3.工作任務開展

各小組首先對工作任務進行研究、探討,該工作任務的實施需如何入手,需要做哪些準備,做出詳細的工作任務計劃。接著開展信息搜集工作,學生在搜集信息的過程中為找到信息量,必須主動進行教材自主學習,通過學習教材相關內容及上網搜索相關資源等手段,找到解決工作任務的信息,進而保證工作任務能順利開展。

4.工作任務完成并進行展示

在獲取了相應的信息之后,學生開展整理、歸納的工作,針對工作任務進行總結、策劃完成一個具體可行的方案。完成方案后,各小組將本組的工作方案張貼出來進行展示。

5.評價與總結

學生開展自評、互評等評價活動。通過自己參與評價過程,學生可以比較各小組完成工作任務的情況,找到自己完成方案的優點和缺點,在比較的過程中提升對工作任務的認識、加深對知識的內化。最后教師根據學生完成的情況進行點評,重點指出各組的優點,通過給予學生肯定的評價,使學生的成就感得到滿足,得以延續學生的學習熱情。同時,教師將工作任務中涉及的理論知識進行補充、梳理,從而使學生對相關的理論知識進行強化。

(二)模擬教學法與小組教學法結合應用

由于移動通信整個完整的系統非常龐大,我們沒有辦法在教學中直接拿來給學生實操。為此,我們在教學中借助實訓設備,模擬移動通信系統開展教學。在課程教學中我們使用了“移動通信原理實驗箱”,該實驗箱由無繩電話模塊(模擬移動通信系統)與CDMA模塊(數字移動通信系統)組成,能實現無繩電話系統與CDMA移動通信系統相應的模擬功能。下面以CDMA移動通信系統中擴頻內容為例來進行開展:

1.設置模擬場景,布置實訓任務

我們把CDMA移動通信系統實驗箱模擬為現實生活中的CDMA移動通信網。根據所學內容設置任務:CDMA移動通信系統是一種寬帶移動通信系統,該系統是如何實現把信號的頻譜展寬(即擴頻),從而來獲得信號高速傳輸和強抗干擾能力的呢?

2.做好實訓準備工作

學生領取實訓任務之后,以小組為單位借助實驗箱,模擬現實的移動通信工作過程開展實訓。在開展實訓前先做好分組工作,每3~4名學生為一組,選出一名小組長,小組長在整個過程中負責本小組的統籌安排,做好分工、決策等工作,并協助老師的工作。

3.開展實訓,模擬現實場景

學生根據老師提供的工作頁的指引,小組討論好實訓工作計劃,按步驟開展實訓。在實施的過程中,教師做好監控及引導工作。在實訓的過程中要求各小組協同合作,實驗箱的如何操作、示波器如何使用來測信號等等,這些需要小組所有成員共同合作協同來完成,在實操的過程中遇到問題可小組內部討論或通過查閱書籍、上網等方式來解決。這也是培養學生獨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鍛煉團隊合作精神、培養協調能力的一個過程。

4.成果展示

完成工作任務后,各小組將實訓的結果以文字或者是將波形描述出來,形成一份完整的工作成果,并將成果進行張貼展示。

5.評價總結

再以自評、小組評價的形式對實訓的結果進行評價,在評價過程中學生對實訓內容能有更深一層的理解,同時也鍛煉了表達能力。最后教師以總結性的評價對各組學生完成實訓任務的情況進行點評。

在移動通信原理這種理論類核心專業課程中開展行動導向教學法,有助于將生硬、抽象的通信原理知識以形象、可見的形式展示出來,方便學生接受、理解,在一定程度上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熱情和興趣。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獨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團隊協作精神,加強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參考文獻:

[1]姜大源.職業教育學新論[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7.

[2]劉邦祥.試論職業教育中的行動導向教學[J].職教論壇,2006.

[3]趙志群.職業教育與培訓學習新概念[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3.

作者簡介:吳澤萍,女,本科,廣州市信息工程職業學校,研究方向:移動通信相關。

Exploration of the Action Oriented Teaching

Method in the Course of Principles in Mobile Communication

Wu Zeping

第9篇

轉眼間,短短一周的認知實習已悄然過去了,在這次實訓中,我們都真正把課堂所學的理論知識運用到實際業務中,掌握了許多平時生活中很少接觸的實踐技能。這無疑對于我們港口與航運管理專業的同學來說意義重大!雖然是短暫的一周認知實習,但不僅讓我們對港口基本情況、國際貿易的基本知識、單證的流轉、佛航系統的操作、貨代系統的操作等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并且為我們畢業后走上工作崗位打下良好的基礎。

與此同時,此次認知實習還讓我深刻感覺到自己的專業知識還不夠扎實,佛航系統、貨代系統的操作還不夠熟練。總的來說,在此次認知實習中,我無論是專業知識還是操作技能上得到了很多的進步。

認知實習的第一天,在老師的指導下,我們由開始接觸到轉變為逐步熟練佛航系統的上機操作。要想完整的完成佛航系統的上機操作,首先第一步是要求我們要看得懂船舶進出口貨物艙單。

而在閱讀船舶進出口艙單時,我們除了要認真細心之外,還要求我們要具備一定的專業英語知識??上攵?,英語對于我們這個行業來說是多么的重要!可以說是我們港航專業的一個不可缺少的部分。接著就是進行進口流程各角色工作的分配,而進口流程各角色工作的內容大概如下:

一、 經理:

錄入基礎數據、公司信息、船舶資料、工作人員(搬運班、拖車司機)車輛機械管理(記工號)等資料,依辦單員需要,進行反確認操作,記錄箱位。

二、 船代:

船單資料錄入,包括艙單表頭和貨物明細錄入,存盤,提交。

三、 港口辦單員:

審核船代提交的艙單錄入內容,如需要變更,則請示經理進行反確認,然后修改船單數據,最后確認艙單;進入船舶動態計劃界面,新建船舶動態資料,錄入船舶動態計劃;確認船舶清關,提交作業申請。

四、 港口調度員:

確定集裝箱的堆存箱區,提交,待箱控員工作完畢,確認該次卸船作業完畢,并會同閘口管理員完成提重箱作業和收空箱作業。

五、 港口箱控員:

確定集裝箱箱位,包括卸船作業放置的重箱箱位,收箱作業空箱的位置;記錄新增集裝箱箱體狀態。

六、 閘口管理員:

設備交接單的制作;進出閘口的登記管理,協同作業人員完成最后進出閘口的提箱和收箱作業。 通過這次的上機進行貿易模擬訓練使我們對以前所學過的相關知識有了一次比較系統的回顧,又在訓練中對佛航系統的流程及操作有了更加深刻的體會,這對我們未來的工作在思想上做了充分的準備。

再者,本次模擬訓練給我最大的體會就是操作細節的細膩及流程的縝密,各個流程相互銜接,上個流程的疏忽將會導致下個流程無法完成,某一細節的不慎錯誤或紕漏將會導致整個流程操作前功盡棄,這為未來的實際工作敲響了警鐘:做貿易一定要仔細謹慎,否則將會給個人和公司帶來很大的損失。 當我們完成了佛航上機系統的操作后,在老師的帶領下,我們還參觀了船藝實訓室,在船藝實訓室里面,我們了解到船舶的信號燈的類型以及功能,船舶信號燈根據用途可以分為:

(1)航行用--號燈、號型、號笛和霧航錨泊時 用的號鐘及號鑼。

(2)通信用--通信信號燈、白晝信號燈和信號 旗。

(3)救助用--煙霧用信號(紅光火焰、白光火焰、 橙色燈霧),聲響信號(聲響火箭、聲響榴彈), 紅光降落傘信號。 除此之外,我們還了解到一些船上救生的方法,例如,學習如何利用繩子來救生;學習如何穿好救生衣;了解防毒面罩的作用及用法等等。

第二天,在指導老師的帶領下,我們參觀了華南最大內陸港口——新沙港。新沙港現已建成3.5萬噸級泊位10個, 最大可停泊11萬噸級輪船,設備先進,裝卸、倉儲、疏運快捷便利,年吞吐量達4000萬噸以上,占整個廣州港集團的五分之一強。在港口里面,我們見識了很多港口設備,其中包括堆料機、取料機、堆取料機、皮帶輸送機、龍門起重機、正面吊、輪胎式龍門起重機,吸糧機等等。并且看到輪胎式起重機一次完整的作業過程。

這可是讓我進一步加深了對輪胎式起重機作業的認識,輪胎式起重機可以堆3~4層,堆場利用率比較高,可靠性較強,比軌道式起重機使用靈活,并且是目前港口主流設備,但是它的翻箱率較高,只限于堆場使用,堆場建設投資較大,作業效率比跨運車低。而最激動人心的是,我們還看到汽車滾裝船的汽車卸船作業。 通過在港口的參觀,可以使我們認識到在實踐中接觸與本專業相關的一些港口設備,促進我們對港口的認識,并培養和鍛煉我們綜合運用所學的基礎理論、基本技能和專業知識,去獨立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把理論和實踐結合起來,提高實踐動手能力。

第三天,我們進行了佛航系統的考查后,緊接著我們進行了貨代系統的上機學習。主要是熟悉貨代系統的操作以及一些單證(報價表、托運單、訂艙單、委托單)的輸出。

在學習貨代系統的過程中,我深刻的感覺到要想在貨代行業上有所作為是件不容易的事。因為要具備一定的貨運的基本知識和一定的英語口語水平,對世界的各個港口、航線要有一定的的了解。除了具備這些硬性條件外,在實際業務中,我們更加應該保證做到“耐心、細心、多心”。單證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部分,要是單證上的資料數據不統一,那么就有可能給貨主或船公司帶來損失或不便之處。

第四天,復習貨代系統后,我們參觀航海模擬器訓練中心。在模擬室里面,我們進行了船舶航行的模擬以及了解一些船舶控制中心的一些設備功能。

在模擬開船的期間,我受到深刻的感觸,成為一名船員,我們除了學好一些專業知識外,更加需要在大學期間加強個人心理素質、壓力承受能力的鍛煉。因為在航行期間遇到暴風雨火或其他意外事故時,必須保持一個冷靜的頭腦來處理事故。接著我們還參觀了一些船上設備,例如:磁羅經、衛星導航儀、火災報警器、雷達等等。隨著經濟的發展,科學技術的更新,船上的設備也不斷地完善。因此,我們在校期間就應該捉緊時間來學好專業知識,時刻關心行業的發展,設備的更新情況。以便為我們畢業后的工作崗位做好鋪墊。

最后一天的認知實習,我們把佛航系統、貨代系統系統的復習一遍后,我們通過參觀輪機自動化機艙實訓室了解到很多輪機方面的船上設備,包括了壓載水倉, 燃油倉,油污水處理裝置,分油機,鍋爐系統,焚燒爐,造水爐等等。其中我了解到壓載水倉主要是起平衡的作用,分油機就是用來分離油里的雜質的。

第10篇

關鍵詞 :高職;自動化專業;工程化;綜合實訓裝置

中圖分類號:G71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5727(2014)03-0105-03

自動化工程領域需要“寬口徑、厚基礎、強能力、高素質”的復合型人才,這也對實驗教學過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進一步推進高職教育,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滿足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對人才的迫切需要,已成為當務之急。筆者對重慶化工職業學院生產過程自動化技術專業核心課程“控制裝置與系統”實踐教學模式進行了改革,對工程應用性較強的綜合實訓裝置進行了探索和實踐。

工程化綜合實訓裝置的內涵和背景

工程技術人員不但要具備一定的理論基礎和較寬的知識面,還要具有創新精神、創新能力和工程實踐能力。高等院校工程教育的工程化改革方向成為國際工程教育改革的共同選擇?!肮こ袒币馕吨趯徱暪こ探逃娜瞬排囵B模式時,用工程實踐活動的本質和特點來對其進行衡量、要求和評價;課程目標的轉向是工程的而不是學科的,課程內容的轉向是集成的而不是割裂的,課程次序的轉向是多維的而不是單向的。我院自動化工程系對自動化專業建設進行了深入研究,解析職業崗位(群)的能力結構,基于工程化實踐教學模式,重構課程體系,開發實訓裝置,構建任務型學習情境,目的是培養適應職業崗位能力需求的高技能創新人才(如圖1所示)。

目前,我院的生產過程自動化技術專業是重慶高職院校唯一設置且具有石油化工行業背景的寬口徑專業。專業核心課程體系以“單元耦合、工程實訓、系統構建”為特色。實訓基地于2008年被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中國化工教育協會確定為全國示范實訓基地,并獲得重慶市教育委員會2012年高職院校市級實訓基地建設專項資金。生產過程自動化技術專業是學院精品專業。

“單元耦合”指橫向概括了三門專業核心課程“傳感檢測與系統”、“控制裝置與系統”、“執行驅動與系統”之間“開環”、“閉環”結構的關聯,縱向概括了國家化工儀表維修工“中級工、高級工、技師”層次的關系;“工程實訓”是依據工程實踐進行教學設計,將知識和技能重新整合序化,構建真實情景的教學環境;“系統構建”是以職業崗位能力培養為主線,按真實職業活動從應用設計、系統配置、安裝調試、運行維護、技術改造到工程管理等完整的項目內容,解析職業崗位能力要素并全部融入工程訓練,按單項能力、綜合能力、創新能力的遞進關系展開實訓教學,以實訓裝置為載體促進人才培養。

工程化綜合實訓裝置設計

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的匱乏嚴重阻礙著我國制造業的發展。究其原因,國內自動化相關專業教學基本停留在傳統的學科型人才培養模式中,普遍缺少針對學生工程能力和職業素質的訓練,同時缺乏所需的教學環境。工程化實踐教學是學生在校期間獲得工程技術應用能力的唯一途徑,實訓裝置的合理架構和科學設計則直接關系到應用型高技能創新人才的培養質量。結合化工儀表維修工職業標準的要求,“控制裝置與系統”課程應該達到高級工標準的工程訓練目標,能對串級、比值、均勻、分程、選擇、前饋等復雜控制系統進行維護,對智能儀表進行參數設置和維護,對計算機控制系統的各類卡件進行維護。配套實訓裝置主要涉及智能調節器和DCS控制裝置的控制規律、控制原理、調試方法,以及控制系統的性能指標、工程整定、系統投運等專業知識;具有自動控制系統的應用設計、系統組態、安裝調試、運行維護等基本技能,從簡單控制到復雜控制的構建,注重工程意識、工程觀念等職業素質的培養,達到高級工以上技術水平,滿足職業崗位、工程實訓、工程創新、資源共享等方面的需求。

基于職業崗位的需要,設置層次分明、架構合理的實訓內容 實訓裝置基于職業能力的需要,以單體儀表操作為基礎,以控制系統構建為目標,以信號耦合為紐帶,實施真實職業活動的高技能人才培養。圍繞石油化工行業典型的流體傳送、傳熱設備、精餾塔、反應器等設備的控制方案確定合適的對象,按功能劃分為“(常規)儀表控制系統的構建、DCS控制系統的構建、(綜合)過程控制系統的構建”等三個板塊,如圖2所示。具體要求如下:(1)(常規)儀表控制系統的構建,定位于技術服務型公司儀表施工技術崗位。功能描述:實現儀表選型、儀表安裝、管線連接、參數配置、運行調試等職業崗位能力的技能訓練,并完成控制系統的構建。(2)DCS控制系統的構建,定位于國內外的生產型企業DCS控制技術崗位。功能描述:實現常規控制組態、自定義組態控制方案組態(含功能塊圖/梯形圖/順控圖/ST語言)等多種方法的組態,還包括管線敷設、調試運行等內容,完成控制系統的構建。(3)(綜合)過程控制系統的構建,定位于企事業單位化工儀表維修技師、高級技師、安裝調試工程師、儀表控制工程師、DCS控制工程師等自動化應用技術崗位。功能描述:能根據工藝要求,選擇合適的控制儀表或裝置,構建控制系統,實現控制方案;能完成工業過程控制系統應用設計(包括控制方案設計、儀表選型、圖紙繪制、系統組態等)、儀表工程施工(包括儀表、儀表柜、操作臺、配電箱的安裝,線槽橋架、信號對點、試車、交工和驗收等),實現工程觀念、綜合技能、應用創新、團隊協作等綜合素質的培養。

基于工程實訓的需要,解決自動化裝置在教學和工程應用的差異性 工程實訓要緊密結合工程實際,立足于企業的實際情況,由積木式系統集成、安裝調試等內容實現課程目標。通過多方調研,研究自動化裝置在實訓教學和工程應用的差異。企業自動化技術人員要完成安裝、布線、調試、運行、維護等完整的儀表工程施工技術,學校很多是由單體儀表的校驗和拆裝直接過渡到系統的組態和調試;因為實訓裝置無法承載反復拆裝來滿足不同年級不同班級學生的需求,缺乏儀表安裝訓練;因為沒有單體儀表組建系統的綜合布線經歷,掛件式綜合實訓裝置的接線讓很多學生到企業就束手無策,缺乏完整能力的訓練;因為不同的企業單位采用著不同國家、不同廠商、不同系列、不同型號的自動化儀表及裝置,自動化技術的發展日新月異,使學生不能快速適應工作崗位,學校缺乏共性能力的培養。對策之一,自主設計連接模塊,既可滿足拆裝訓練,完善儀表保護措施,又能使儀表承載高頻率線路拆裝的需求。對策之二,儀表控制系統的構建,將變送器、顯示器、報警器、記錄儀、調節器、執行器、安全柵、電源等智能儀表及附屬裝置,按照由易到難、由局部到整體的認知規律排列任務順序,有針對性地依次融入實訓任務,按照施工規范進行線槽橋架的管線敷設,側重于硬件組態,強化參數整定的技巧。對策之三,學習的唯一方法就是尋找共性,研究儀表的輸入輸出特性,為了快速掌握新儀表的應用技巧,總結歸納了“四步法”:第1步,獲取銘牌信息,分析名稱、作用、型號;第2步,完成管線連接,分析電源、輸入、輸出;第3步,進行參數設置,分析類型、范圍、零點等主要參數;第4步,根據信號關系排查故障。通過這些措施,可以有效地解決工程差異性問題。綜合實訓裝置以控制系統構建為目標,根據工藝要求積木式系統集成,敢于實現儀表施工技術的訓練,填補儀表拆裝、綜合布線等教學真空環節,實施從應用設計到工程驗收完整工程項目的綜合訓練,實現學校與企業的無縫對接。

基于工程創新的需要,建立真實情景化實訓環境,激發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 實訓裝置集工程教學訓練和工程創新應用為一體,構建真實情景的職業環境,開展實踐教學,有效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以“液位控制系統的構建”實訓項目為例,源自重慶某化工企業的真實生產過程中分別控制進水閥和出水閥的兩個液位控制系統,以企業圖片還原真實場景,以工藝要求提出控制要求,讓學生自主選擇分組完成系統的構建。實訓內容以任務驅動的生動性、興趣性能最大限度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為目的,以促進學生知識與技能的融合,讓學生體會到相同的設備在不同的地方滿足不同的應用需要,相同的工藝要求采用不同的控制設備,可激活工程意識、升華工程觀念、強化團隊合作、提高應用創新能力。

基于資源共享的需要,實現實訓功能多樣化,滿足教、學、研、訓、賽需求 工程化實訓裝置離不開企業專業的參與,將國家標準、行業標準、企業標準融入課程,還要將全國技能大賽的內容和評分標準融入實訓。既能滿足“儀表維修工”、“化工自動化”等全國技能大賽的項目訓練,又能滿足“自動化儀表應用”等校級競賽的需求,以賽促教,以賽促改,提高學生的積極性,提升教師的“雙師”素質。為學生服務,滿足教學需求;為教師服務,滿足科研需求;在保證人才培養任務情況下,還應該為社會服務,滿足企業員工培訓需求,依托高校的人才、知識、實訓設備等方面優勢促進經濟和社會發展。實訓功能需要梯次配置,科學規劃,合理布局,盡量滿足不同企業、不同專業、不同深度的需求,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資源共享的作用,達到融教、學、研、訓、賽為一體的綜合功能要求。

在綜合實訓裝置的建設和規劃過程中,在遵循實訓基地架構統一設計思路的前提下,結合專業自身特色,聯合企業共同設計,滿足職業崗位的能力需求,以實現課程體系的目標。近三年的改革實踐,工程化實訓基地的建設初具規模,改革的研究取得了一定效果。而進一步完善工程實踐教學模式、優化教學過程、完成配套教材等問題,還需要我們深入研究和探索。

參考文獻:

[1]吳玖玖.高職院校實訓基地建設與實訓教學探索[J].實驗技術與管理,2005,22(9):120-122.

[2]葉樹玲,毛錫峰.高校工程實訓基地的建設與管理[J].價值工程,2010(14):193-194.

[3]王令其,左建民,汪木蘭.大工程觀與應用型工科教學改革[J].理工高教研究,2009(2):130-132.

[4]劉吉臻.工程教育課程改革的思維轉向:工程化的視角[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6(4):42-45.

[5]袁琦,黃建清.工程化綜合實驗教學的探索與實踐[J].中國電力教育,2011(4):126-127.

[6]徐克維,朱小萍.探索高職高專學生工程實訓的新模式[J].科技信息,2011(3):17-24.

[7]薄翠梅,張廣明,李俊.基于興趣驅動與問題探索的自動化工程實踐教學方法[J].中國冶金教育,2010(4):14-16.

[8]吳迎年,李鄧化,蘇中,曹榮敏.自動化專業應用型人才實踐創新能力培養研究[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1(4):9-10.

[9]程麗平,李保銀.以培養技能型自動化人才為導向的實訓室建設與實踐[J].中國電力教育,2011(26):139-140.

[10]張文濤.我和西門子SMATIC實驗室——構建自動化技術一體化教學實訓室[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08,8(27):266-270.

第11篇

一、基于“教、學、做”一體化電子專業課程內容重構

根據教學的組織原則及課程的特點,各課程組織的形式會有所不同,要求完成的任務目標也有所不同,下面選取三門課程分析在教學中如何依據“教、學、做”一體化來重構課程內容:

(一)《模擬電子電路分析與調試》課程通過設計實踐項目,將理論知識嵌入到項目中重構課程教學內容模擬電子技術是電子專業的一門重要的專業基礎課程,由于專業性很強,很多學生在學習時,就被這門課程難住了,從而覺得電子專業很難,放棄對電子專業的學習。多年來,我一直在思考如何上好這門課程,如何讓學生從這門課程起步,激起學生學習專業的興趣,踏入電子技術的神奇領域。我們在上學期模擬電子技術一體化教學中使用項目教學法開展教學,其實踐過程是:首先,我們確立了采用哪些項目來把這門課程的知識點貫穿起來,通過這些項目的實踐來帶動相關理論知識的學習,并用理論知識指導項目的分析,實現項目的功能。我們最后選擇以下項目來重構模擬電子電路分析與調試這門課程內容。項目一:集成穩壓直流電源的制作。這個項目中包含的知識點有二極管的識別與檢測、二極管構成的整流電路分析與調試、電容濾波電路分析與調試、穩壓電路分析與調試等知識點。項目二:單管音頻放大電路制作。這個項目中包含的知識點有三極管的識別與檢測、單管放大電路的組成、工作原理分析與調試等知識點。項目三:多級負反饋放大電路的制作。這個項目包含的知識有多級放大電路組成、工作原理分析、反饋的判斷、引入負反饋后對電路影響等知識點。項目四:集成音頻放大電路的制作。這個項目中包含的知識點主要是認識集成運算放大電路,已經分析集成運放構成的典型電路等知識點的學習。項目五:低頻功率放大電路的制作。這個項目中包含的知識點主要是功率放大電路的組成特點、工作原理分析和調試電路等知識點。項目六:正弦波振蕩電路的制作。這個項目中包含的知識點主要是電路起振的條件,會分析判斷電路能否滿足電路振蕩的平衡條件,熟悉典型振蕩電路的組成結構特點等知識點。項目七:調光臺燈的制作。這個項目中包含的知識點主要有晶閘管的識別與正確使用,單向可控整流電路的組成、工作原理已經電路調試等知識點。然后,我們確定了這些項目實施的教學方法:實踐—理論—實踐的方法。第一環節———實踐:在簡單講解這個項目工作過程的基礎上,發給學生元件讓學生根據提供的項目原理圖焊接電路,要完成這步實踐,學生要能對元件進行識別與檢測,通過這一步的實踐讓學生掌握元件的識別與檢測,并學會看懂原理圖元件之間的連接,能根據原理圖正確焊接電路,同時為第二個環節的實施打下基礎,學生通過焊接電路必然對將要講解的項目電路非常熟悉。在這個環節同時讓學生測試關鍵點的數據或波形,不管測試成功與否,學生這時候都有很強的要了解這個電路是如何工作的學習需求和興趣,這時候要求學生全部停下這一步實踐,進入到第二個環節———理論。第二環節———理論:圍繞著這個項目涉及到的知識點,教師開始講解相關的理論知識,然后應用這些理論知識分析學生剛才焊接的項目電路,理論分析并計算關鍵點的電壓,理論分析關鍵點的波形,并教會學生判斷故障,檢測電路,如果某一點的沒有測到理論分析應該得到的電壓或波形,如何來檢測電路,排除故障,直到得到正確的結果。接下來,就進入到下一環節———再實踐環節。第三環節———再實踐:通過第二環節的學習,學生基本明白了這個電路是怎樣工作的,接下來,學生進入到再實踐環節,在這個環節要求學生對焊接的電路進行測試,記錄相應的數據波形,并判斷測試結果的正確與否,在這個環節,學生要學會并完成電路檢測、故障的排除,學會正確使用儀器儀表,這個過程的完成在第二環節理論指導的基礎上進行,通過這一環節實踐對理論知識在實踐中的應用進一步的掌握,并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

(二)《電子元器件識別與檢測》成功剝離成一門專業實踐課程電子元器件是電子技術中的基本元素。任何一種電子裝置,都由各種電子元器件合理、和諧、巧妙地組合而成。傳統的電子專業教學計劃內一般不會含有單獨的電子元器件識別與檢測課程,通常只是在講授《電路基礎》、《模擬電子技術》和《數字電子技術》等課程時,介紹部分課本講授需要接觸到的元器件,這就導致了對整個電子元器件的介紹系統性不強,再加上《電路基礎》、《模擬電子技術》和《數字電子技術》等課程自身的學習難度就非常高,導致了學生的學習壓力非常大,通常很難掌握好。因此,在教學中,將電子元件識別與檢測技能單獨剝離出來形成了《電子元件識別與檢測》課程。該課程以培養學生了解常用電子元器件的識別、檢測及使用等電子技能的基本功為起點,整個教學過程均安排在實訓場地,按照項目式教學的方法開展教學。《電子元器件識別與檢測》課程項目設計如下:項目一:電阻、電容的認知與檢測。認識電阻的分類,電阻器的標稱系列,阻值的標注法。認識電位器外形及工作原理介紹。常用電容器的性能,容量標稱法,規格與標注方法。掌握電解電容的簡易檢測法。項目二:半導體二極管、三極管及可控硅的認知與檢測。認識二極管的分類,型號命名方法,基本用途。用萬用表簡易檢測二極管性能方法。認知三極管的分類,命名方法(國內及國外),三極管的選用條件,更換替代原則,三極管引腳的識別與測試技能。單向可控硅的檢測及引腳判定。項目三:變壓器及繼電器的認知與檢測。熟悉變壓器的基本應用。掌握變壓器的一般檢測方法。了解繼電器的一般結構。項目四:發光二極管、光敏元件及光電耦合器的認知與檢測。了解提高光放大器靈敏度的方法,光電耦合器的一般檢測方法。項目五:集成電路及音樂芯片認知與檢測。掌握集成電路的分類,國內外集成電路的命名,封裝外形與引腳順序識別。熟悉用萬用表檢測F007。使用MOS集成電路一般常識。項目六:揚聲器、傳聲器及開關接插件的認知與檢測。揚聲器的分類,主要技術參數,電動式揚聲器的工作原理,喇叭與壓電陶瓷片的檢測。話筒的種類,結構與工作原理,動圈式與駐極體話筒的檢測。項目實施過程中,從實踐入手,對于每種元器件,從結構簡介開始,由淺入深地介紹它的外形、符號、命名方法、工作特性、主要應用、使用注意事項、好壞判斷等。通過本課程的學習,學生很快就對所需元器件有了全面的了解和掌握,通過動手提升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并為其學習后續課程和今后在專業中應用電子技術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同時還極大地減輕了后續課程的學習難度。

(三)《電子綜合實訓》成功將多門專業課程整合在一起《電子綜合實訓》整周實訓課程以工作任務為線索,以實際電子產品———函數信號發生器為載體,以任務實施為導向,通過以制作一個具體的、具有實際應用價值的函數信號發生器產品為目的的工作任務展開構建項目式的學習任務,將整個函數信號發生器的工作任務分成以下七個學習任務:任務一:函數信號發生器的電路設計;任務二:函數信號發生器的電路仿真;任務三:函數信號發生器的PCB設計;任務四:函數信號發生器的PCB制作;任務五:函數信號發生器的元器件識別與測量;任務六:函數信號發生器的安裝與調試;任務七:編寫函數信號發生器技術文件。每個任務按照任務目標任務要求相關知識任務實施任務總結的思路安排,充分體現“在學中做,在做中學”的教學思路。項目的工作任務與現實工作緊密相關,為學生模擬了一個更貼近實際工作的學習環境。該課程將《電子元器件識別與檢測》、《數字電子技術與實踐》、《模擬電子技術與實踐》、《電子線路板設計與制作》、《電子電路仿真技術》、《電子產品制造與工藝》等專業課程有機的整合到了一起,使學生通過本課程的學習掌握了電子產品電路設計、電路仿真、PCB設計與制作、電路板的安裝與調試及簡單故障的排除。通過本課程的學習提高了學生對電子專業的直接認識,讓學生通過設計制作實際電子產品感受到了成就感,極大地提升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職業能力得到了顯著提高,為學生的后續學習以及職業生涯的發展奠定了很好的基礎。

二、結束語

經過實踐證明,這種在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影響下,通過選取一個個典型“項目”為載體重構課程內容的方式,是一種比較有效的教學內容組織方式,它突破了傳統的灌輸學生理論知識的教學模式,采用“教、學、做”一體化的教學模式,通過項目為載體,用任務驅動來引領學生在實際工作任務的牽引下,激發學生學習課程內容的內在的求知欲望,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同時能將所學的知識與它的實際應用聯系起來。學生通過解決實際問題來實現對知識的掌握,大大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作者:朱彩蓮卞建勇單位:東莞職業技術學院

第12篇

[關鍵詞]理論 技能 教學 分析

概述

專業理論與專業技能同步教學法是打破理論課、試驗課和實訓課的界限,將課程的理論教學、實踐教學融于一體,教學環節相對集中,由同一教師主講,教學場所直接安排在實驗室或實訓基地床完成某個教學目標和教學任務。該教學法在專業課教學中加以運用,可以打破傳統“學科型”教學體系中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相脫節的弊端,將理論教學與實踐操作溶于一體,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轉變學生被動學習的狀況,提高學習效率。

專業理論教學是職業教育具有職業性特點的體現。專業理論課因專業的不同而有不同的課程,但不管什么課程都要合理地安排課時;要有針對性,服務于應用;要有實用性,注重理論聯系實際。它以文化課為基礎,又是專業技能課的基礎,如果沒有專業理論課作為技能課的基礎是學不好本專業的,即使學好本專業的技能,也僅僅是掌握了操作而異,如同師傅帶徒弟,不利于未來所從事專業的發展,

專業技能教學也是職業教育特色的體現,是學校質量和生存力的表現,過硬的專業技能是學生高素質的重要標志。專業技能也是學生職業能力和創業創新能力提高的保證,學生技能訓練的過程是觀察力,思維力,想象力,實際操作能力培養的過程,技能的操作易于發揮學生的聰明才智。技能課也因專業的不同而不同,是專業理論課在實踐中的應用環節。我們的培養目標是應用型的一線的技術工人即高素質的勞動者,就得有過硬的專業技能,走出校門可以頂崗操作,不用再培訓和重新定級。

以專業培養目標為中心建立理論教學體系,以專業崗位能力培養為中心,以實訓基地為基礎建立實踐教學體系,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雙線并行,既相互獨立,自成體系,又通過生產實際緊密結合,理論教學為實踐教學服務,實踐教學以生產項目為載體,以生產實際為主線編排教學內容。

我們在近幾年的教學實踐中,根據不同性質的專業課通過不同的方式方法實踐“專業理論與專業技能的雙向同步教學法”教學模式,努力貫徹“按需施教,學用一體”的原則,積極探索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改革的新路子,不斷研究和嘗試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對于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提供了比較好的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

1 自動化教學方法分析

1.1 啟發式教學

采用啟發式教學可以調動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使課堂教學充滿活力,我們把它歸納為由淺入深式啟發、思考性啟發、實踐性啟發、總結式啟發的教學方法。比如:通過舉出淺顯的例子啟發學生理解抽象的概念:采用提問的方式巧妙地引入新課;在課內實訓中,由實際現象啟發學生去理解課堂教學中的理論問題;而課堂小結、階段總結總能啟發學生進行溫故知新的回顧,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1.2 融合式教學

融合式教學是融“理論、演示、練習、反饋”于一體,提高學生學習興趣與效果。比如

1.3 行為導向式教學

行為導向式教學就是通過規范的實訓,培養學生的某一方面專業技能。比如

利用教學電梯進行案例教學,為提高學生對PLC技術的應用能力,專門編制了3層3站簡易教學電梯的實訓課題,結合電梯生產廠家的實際生產圖紙,培養學生對PLC課題的設計思路和設計方法,對照教學電梯,學生很容易了解電梯的控制原IN,明白控制要求,能夠按要求編制控制電路梯形圖,提高了學生學習PLC的興趣和系統調試能力。 運用機床電氣排障柜進行案例式教學,為了使學生能在模擬的實踐環境中練習機床電氣控制線路中常見故障的排除,以實際機床控制線路為例,進行故障排除的分析和練習。例如,采用N7120平面磨床主電路和控制電路以及照明電路和信號電路、c650-2車床電氣原理圖等實際控制電路進行分析,并在實訓柜上進行配線,實現相應控制,使學生能結合實際直觀地進行演練。

在工廠供電課程中的案例教學,在介紹完基本的供配電系統設計和計算知識以后崴們以我校新實訓樓供配電系統為實例,借用學校檔案室的圖紙,讓同學了解實訓樓的供配電系統組成,相關設備,如:變壓器、母線等的選型辦法,供電線路等。并結合對工廠配電站現場的參觀增加學生的感性認識。

2,多種教學手段的應用

2,1制作多媒體課件進行

2,2在

2,3在《工廠供電》課程中講解發電內容時,放映錄像片,讓學生了解從發電到用電的整個過程,更好地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2,4對于專業課程的教學內容。采用課堂教學、課內實驗、課外實訓、畢業設計、畢業實習相結合的方式,使學生能夠融會貫通地掌握專業知識,提高綜合運用專業知識的能力。

小結

主站蜘蛛池模板: 叙永县| 蚌埠市| 滦平县| 桃园县| 卫辉市| 文登市| 巫山县| 威信县| 无为县| 皋兰县| 内乡县| 开平市| 河源市| 兴仁县| 白水县| 永宁县| 玛纳斯县| 南陵县| 罗城| 吴忠市| 耒阳市| 兴业县| 防城港市| 大冶市| 武陟县| 治县。| 青龙| 东源县| 荥经县| 确山县| 宁津县| 腾冲县| 湖州市| 金堂县| 临沧市| 南雄市| 会泽县| 鹤峰县| 梅州市| 大名县| 增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