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0-12 20:43:00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空管實訓總結,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關鍵詞:電控發動機 故障排除 實訓教學
一、電控發動機故障排除基本技能教學
電控發動機的故障檢測與排除復雜得多,對維修人員的技術水平要求也高得多,很多新的技術手段被用在電控發動機的故障排除上,因此教學內容也要及時更新。
一是讓學生掌握各類型汽車故障診斷儀(解碼器)的使用方法。汽車故障診斷儀有專用的和通用的兩類,掌握汽車故障診斷儀的使用、技術升級、故障碼的讀取應該作為一個基礎項目。通過汽車故障診斷儀可從電控單元儲存器中讀出存儲的故障碼,從而確定故障的部位或原因,為進一步進行故障排除提供快速的技術支持。
二是讓學生懂得分析發動機數據流。發動機數據流是指電子控制單元與傳感器和執行器交流的數據,數據通過診斷接口由專用診斷儀讀取,數據隨時間和工況而變化,具有動態同步、多參數同時顯示的特點。讀取發動機數據流可以檢測發動機各傳感器的工作狀態,并檢測發動機的工作狀態,通過數據流還可以設定汽車的運行數據。由于部分發動機故障沒有故障碼顯示,利用發動機故障碼來判斷故障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我們若能善用數據流分析,則能準確找到故障的根源。
三是讓學生懂得利用汽車示波器進行信號圖形分析。用汽車示波器檢測傳感器輸出的信號波形及信號電壓的變化情況,可以確定傳感器本身性能的好壞。現動機的工作轉速高、傳感器的信號變化速率快,變化周期達千分之一秒,還有相當一部分信號故障是間歇發生,時有時無,這就給故障的檢測帶來很大的難度。而汽車示波器可以快速捕捉電信號,還可用較慢的速度來顯示這些波形,以便讓維修人員一面觀察、一面分析,為分析故障部位提供了快速途徑。
四是除了懂得利用這些新型設備和手段進行檢查排除故障以外,對于一些常規的機械方面的故障也應引導學生采取相應的工具和儀器進行檢查,根據工作原理分析故障的原因和確定排除故障的方法。
二、電控發動機故障排除實訓教學課題分解
電噴發動機的故障的類型主要包括有發動機啟動困難、發動機怠速不良、發動機動力不足和發動機水溫高等。在實訓教學當中,我們根據不同類型故障設置了幾個課題,每個課題在教學中由實習指導教師在實訓設備(或實訓用車)上選取常見故障的發生部位設置故障,把設置故障后的實訓設備的故障排除作為工作任務交給學生去完成,由學生根據故障特征和所學的理論知識分析故障原因、檢測和排除故障,教師在旁邊加以引導和提示。通過完成這些課題的實訓練習,學生基本上能把電控發動機常見的故障通過規范的操作完成檢測和故障排除,并加深了對發動機工作原理的理解。
1.課題一:發動機啟動困難
本課題知識點:電控發動機啟動困難的現象比較常見,表現為不能啟動、啟動后熄火、反復操作多次才能啟動,故障排除是從油路和電路入手。教師設置的故障點見表1。
表1
故障特征 主要原因分析 故障診斷重點部位或檢查方法 教師設置故障點
啟動時啟動機不工作 啟動電路故障 熔絲、空擋開關、蓄電池電壓、啟動繼電器 空擋開關斷路、啟動繼電器線圈斷路、蓄電池電壓極樁接觸不良
啟動機正常工作但發動機無啟動征兆 1.油箱無油
2.點火電路故障
3.配氣正時不正確 油箱油量、噴油器、火花塞火花、點火信號傳感器(曲軸位置傳感器、凸輪軸位置傳感器)、碰撞開關(慣性開關)檢測汽缸壓力 曲軸位置傳感器斷路、凸輪軸位置傳感器斷路、慣性開關斷路、噴油器熔斷絲斷路
有啟動征兆,但瞬間停止 點火電路故障 檢測點火電路的IGF(反饋)信號 IGF信號線斷路
2.課題二:發動機怠速不良
本課題知識點:發動機怠速不良包括怠速太低、太高、怠速不穩等現象。發動機怠速不良的原因相對復雜,涉及多方面的原因,對學生的理論水平要求較高,教師在教學中在可設置故障點較多。教師設置的故障點見表2。
表2
故障特征 主要原因
分析 故障診斷重點
部位或檢查方法 教師設置故障點
怠速不穩 空氣供給系統故障 檢測節氣門是否臟污、空氣流量計(或進氣壓力傳感器)、進氣歧管是否漏氣、節氣門位置傳感器 進氣歧管漏氣、空氣流量計信號線斷路、節氣門位置傳感器故障
廢氣再循環系統故障 檢查EGR閥工作是否正常 EGR閥故障
燃油回收系統故障 活性炭罐堵塞或電磁閥損壞 電磁閥故障
曲軸箱通風故障 曲軸通風閥(PCV)有故障或堵塞 PCV閥故障
怠速控制不正常 怠速閥、怠速觸點 怠速卡滯、怠速觸動信號線斷路
油路故障 噴油器滴漏或堵塞 噴油器堵塞、噴油器卡滯
點火電路 火花塞、點火線圈、高壓線 火花塞積碳、高壓線漏電
汽缸缸壓不平衡 汽缸缸壓 讓學生測量缸壓
配氣相位不準確 配氣相位檢查 正時皮帶不正時
怠速太高或太低 水溫傳感器故障 水溫傳感器及電路 水溫傳感器電路斷路
進氣溫度傳感器故障 進氣溫度傳感器及電路 進氣溫度傳感器斷路
怠速控制不正常 怠速閥 怠速閥卡滯
3.課題三:發動機動力性不足
本課題知識點:在發動機運行中,由于技術狀況的改變會引起動力性不足,也就是指它的動力性差,表現為發動機無負荷運轉時基本正常,但帶負荷運轉時加速緩慢,上坡無力,加速踏板踩到底時仍感到動力不足,提速慢,達不到最高車速。本課題教師設置的故障點見表3。
表3
主要原因分析 故障診斷重點部位或檢查方法 教師設置故障點
空氣供給系統故障 空氣濾清器堵塞、空氣流量計或進氣壓力傳感器故障、節氣門位置傳感器故障 空氣流量計斷路、進氣壓力傳感器真空管漏氣,節氣門位置傳感器斷路
燃油供給系統故障 檢查燃油壓力、燃油泵、燃油濾清器、燃油壓力調節器、檢查噴油器是否漏油或堵塞 燃油濾清器堵塞、燃油壓力調節器真空管漏氣、噴油器堵塞
點火系統故障 檢查是否有汽缸缺火、火花塞是否火弱 火花塞故障
EGR系統故障 檢查EGR閥工作是否正常 EGR閥故障
機械故障 節氣門不能全開、汽缸壓力不足、配氣不正時 正時皮帶安裝錯位
4.課題四:發動機水溫高
本課題知識點:發動機水溫高也是電控發動機的常見故障,如果不及時處理,容易造成嚴重的后果,除了使發動機功率下降外,還會縮短發動機的使用壽命。發動機水溫高表現為水溫表指示值高或水溫度燈亮,但是也必須注意的是水溫傳感器故障也會引起水溫燈亮,這并不是發動機真的水溫高,引起發動機水溫高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本課題教師設置的故障點見表4。
表4
主要原因分析 故障診斷重點部位或檢查方法 教師設置故障點
機械故障 檢測冷卻水的液面與冷卻水的質量、檢測冷卻系統水垢的情況、檢查節溫器與水泵與傳動皮帶、檢測發動機機油液面 傳動皮帶松動、節溫器故障
散熱電路故障 檢查水溫傳感器、水溫開關故障、檢查散熱風扇與電路 水溫傳感器故障、水溫開關故障
汽車空調
散熱電路故障 檢測汽車空調的散熱電路 空調散熱風扇繼電器故障
三、電控發動機故障排除實訓教學的開展
首先,組織全體學生進行基本技能的學習和訓練。故障診斷儀的使用、數據流的分析、示波器的使用是電噴發動機故障排除手段的基礎,熟練掌握這些技能可以大大提高故障診斷的效率。
在故障排除項目上,教師利用多媒體等集中講授電噴發動機故障的類型、特點和診斷流程。根據電控發動機故障的性質,可以把電控噴射發動機的故障分為兩類:有代碼故障和無代碼故障。實際上在電控發動機出現的故障中,大部分故障都會有故障碼產生,故障診斷的第一步是根據故障現象進行常規的檢查,然后利用汽車故障診斷儀對故障碼進行讀取,根據故障診斷儀的提示找出故障的部位和原因。對于沒有故障碼的故障,我們可以先觀察故障現象特征,然后根據工作原理分析原因,再從相關的傳感器、零部件檢查入手找出原因所在。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可以用故障診斷儀讀取相關的數據流進行原因分析,也可以利用汽車示波器檢查相應的傳感器的工作波形圖,對傳感器的工作情況進行分析,判別相應傳感器的好壞。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在故障診斷時編寫故障診斷流程圖,養成良好、規范的故障診斷方式和工作習慣。
電控發動機故障排除實訓練習的開展形式采用小組教學法,選擇學習能力、協調能力都比較強的學生擔任組長。教師把設置好故障的設備以工作任務的形式交給組長,并分發工作任務書。由組長按照教師的意圖組織本組同學開展工作任務,組長組織本組成員根據故障現象進行討論,寫好故障診斷流程圖交教師審閱后開展故障排除工作。教師做巡回指導和開展協調實訓,規范操作的技巧和流程,及時解答學生提出的疑問。
在操作過程當中,教師要提示學生把故障現象、檢查判斷方向、檢查步驟、檢查結果和找到的故障原因等記錄在實訓報告書上,然后由教師在課后進行點評。
四、電控發動機故障排除實訓教學中的注意事項
電控發動機的控制過程是由電控單元(ECU)根據各傳感器傳來的數據發出指令讓執行器進行工作,若操作不慎,容易引起電控單元的損壞。因此在教學中教師一定要告誡學生要嚴格遵守技術規范,不能魯莽操作,要養成良好的工作習慣。
一是發動機運轉的時候嚴禁斷開各電子元件或元件的插接器,以免引起電脈沖損壞ECU。
二是要焊接的時候必須斷開蓄電池負極接線。
三是電路的檢測必須使用高阻抗的數字萬用表或二極管試燈。
四是避免人體的帶靜電接觸電控單元。
五是汽車維修不僅僅是靠先進的設備和技術手段,維修經驗積累和總結也是一個很重要的環節,各種常規的檢查排除方法也應該熟練掌握,這一點往往是學生所忽略的地方。
五、結語
電控發動機的故障排除的實訓教學是汽車運用專業的一個重要課題,要求對發動機的結構、組成和工作原理都要有深刻理解,教師在教學中一方面要教導學生按照技術規范進行操作,另一方面又要引導學生靈活運用原理知識,開拓思維,多種手段多角度分析問題,還要善于積累經驗,加快工作效率。
參考文獻:
[1]胡容暉.數據流技術在汽車維修中的應用[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0(2).
本文作者:包姝妹、王鳳珍單位:中國民航大學法學院
一、民航院校法學教育改革的必要性
在民航領域,目前我國專門的航空類院校中只有中國民航大學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設置了專門的法學院。但這幾家民航類院校的法學通常沒有將學校的民航專業與法學相結合,培養出來的學生不能滿足民航領域中對于專業方面法律知識運用的需求,不能很好的解決民航資本運營、民航市場與調控監管等方面的各類法律問題。面對這樣的困境,民航院校的法學專業更應該利用自身的行業院校優勢和特色,進行跨學科多元化的法學教學改革,以培養適應民航實務的多元化復合型法律人才。
二、民航特色與法學結合的跨學科多元化教育改革
民航類院校法學教育的跨學科多元化模式改革就是將法學與其他學科,如航空運輸經濟與管理、航空工程學、航空自動化等學科專業進行交叉融合,實現跨學科的聯合授課。通過多個學科專業之間的溝通聯系,借助院際之間的交流合作平臺和合作培養體系,民航類法學專業的學生可以具備兩個或兩個以上學科領域的基本理論,初步掌握具有民航系統性知識以及法學專業知識,具備寬廣的知識視野和扎實的法學基本功,實現民航領域中的法律功效。
(一)跨學科多元化教學模式
目前各國在進行跨學科多元化教育改革上經常采取以下幾種方式:1.“主輔修復合型模式”,簡稱主輔修模式。即學生以一個學科專業為主修學科,以另一個學科專業作為輔修學科。主修和輔修的專業課程經考核合格,達到國家、學校有關規定要求即可在畢業時獲主修學科專業的畢業證、學位證與輔修學科專業證書,或者獲主輔修畢業文憑與主修學科專業的學位證。學生成為掌握兩個學科專業基礎理論知識的主輔修復合型跨學科人才。2.學際型模式。“學際”就是學科之間相互滲透、融合、聯系的邊際,主要通過學校的選課制度進行。學院之間設置合理的課程選項,允許不同學院的學生進行跨學科之間的學習。除此之外還有雙主修制模式和第二學士學位制度模式。基于民航類院校的現實情況,可采納主輔修模式或學際型模式。如中國民航大學空中交通管理學院推行的學際型“四加一”課程,允許法學院的學生通過選拔考試進入空中交通管理學院學習相關民航交通運輸課程,將空中交通管理過程中產生的法律糾紛問題與法學理論知識融合。
(二)制定符合多元化教學改革要求的培養方案與教學大綱
為了配合民航類院校法學教育跨學科多元化教學需求,各院校還應當立足自身特點,制定具有民航特色的培養方案與教學大綱。1.培養目標。立足民航服務界,結合民航院校特色和優勢,注重強化航空法和民航法律實務基本技能訓練的學習,培養系統掌握法學基礎理論知識,熟知民航運輸業務知識的復合型學生。2.教學理念。民航類院校以工程專業為主,以中國民航大學為例,設有航空工程學院、工程訓練中心、航空自動化學院等。在這樣的學校開設法學院,要發揮資源優勢,把握特色發展法學教育就應開展CDIO理念下的法學教育。CDIO代表構思(Conceive)、設計(Design)、實現(Implement)和運作(Operate),是以產品研發到產品運行的生命周期為載體,讓學生以主動的、實踐的、課程之間有機聯系的方式學習工程。CDIO理念下民航類院校法學專業的跨學科多元化改革主要包含下列四個方面:(1)C——構思。即將工程理念下的民航院校法學教學進行全盤構思,搭建內容結構。(2)D——設計。即根據各民航院校不同層次不同專業的學生,精心設計法學教學改革,實行項目化實踐教學。(3)I——實現。即將法學專業教育與民航特色教育涉及的知識結構和能力要求融為一體,按照多元化跨學科教學理論實踐一體化要求貫穿在教學行為中。(4)O——運作。即通過具體實踐操作將上述構思和設計轉變為學生個人自己的動手實踐能力,使項目化教學的效果變成學生以后工作就業中受益的知識或能力。具體而言:(1)從學校角度,就是將學生的學習、就業,教師的培訓以及學校的發展整合起來。(2)從管理者的角度,要為學生提供學習和實習場所、為教師提供適合的教學大綱和培養方案并為教師提供適當的民航行政部門及企事業單位法律部門掛職鍛煉的機會,從而尋求符合學校發展的特色法學教育。(3)從教師角度而言,就是在教學和科研方面體現工程教育的方式方法,與民航業界的專家人員進行法律科研和教學項目的合作,并將其運用到教學中進行研究開發。(4)從學生角度而言,CDIO法學教育理念下的學生必須具備民航與法律的基礎知識、個人分析解決案例的專業知識與推理能力、團隊合作與人際溝通表達能力以及責任感和職業道德四個層面。3.課程設置。依據民航院校的不同特色和優勢開設不同方向的課程。不同類型、不同層次的學校優勢不同,發展方向各異,因此課程應依據各校的特色和發展目標來設置。具體課程設置如下:第一,基礎理論課程。16門法學基礎課:法理學、憲法、中國法制史、刑法學、民法學、經濟法學、刑事訴訟法、民事訴訟法、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商法概論、知識產權法、國際法、國際私法、國際經濟法、勞動法、環境與自然資源保護法。第二,專業特色課程。各院校應根據本校特色培養適合市場需要的法學人才。如中國民航大學民航學科齊全,包括空中交通管理、航空安全航空電子等,所以法學專業可以重點將涉及航空公司法、航空運輸法、航空保安法航空電子服務平臺的法律以及民航行政課程作為其重點內容;而北航和南航是以我國航空航天、宇航、信息化等高端科技專業為其主要特色,故在法學教學方面可結合相關的國際法、知識產權法,以外層空間法、國際航空法、航空航天知識產權法為特色課程。第三,實踐技能課程。主要包括民航案例演析和民航法律實務兩大類。民航法律實務主要包括模擬法庭、法院實習及選派學生到民航實務部門實習,其主要目的是為學生提供實訓平臺,幫助將學生所學知識運用到今后的工作實踐。4.教學方式。改變傳統的單一法律理論課堂教學方法,實施以理論教學為基礎,輔以案例教學、實地教學、課堂討論等多元教學方法。在現代化多功能的模擬法庭、法律診所等仿真模擬實驗室進行授課,穿插案例,由學生扮演不同角色,設計制造、仿真、模擬案例研究。學生通過分組討論、辯論、演示、提問、學習后反饋能夠在現場充分領會航空法的內容。除此之外,考慮到民航特色,需要聘請民航業界的專業人士,如民航法律師、民航法務部門和各航空公司的工作人員兼職授課、舉辦講座,結合各自的實踐經驗和研究優勢選擇自己熟悉的部分與學生進行討論。5.構建法學跨學科多元化教育模式的考核與績效評價機制。教學考核改革傳統的閉卷考試方法,對于實行跨學科法學教育的學生,應結合所跨學科專業的特點、難易程度等方面靈活處理。因為不同專業學生,理解法學知識內容的能力和角度不同,一律采取統一的方式考核太過單一,應采用不同的方法衡量學生的專業知識。具體考核標準如表所示。法學跨學科多元化改革是將管理學、經濟學、民航工程、計算機科學、電子信息等學科知識引入商法學、經濟法學、工程法學、刑法學以及其他部門法學的教學當中,從整體上構建法學教育的立體多元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相對比較復雜,需要教師、學生和院校的整體配合,資源共享,責任共擔,因此它的實施需要建立一個相對完整的制度以及對應的績效考核方法,既便于對教師的教學效果進行評價,也便于對教師的資格能力進行考核,同時也是對學校改革措施的一個評價。三、總結通過上述改革措施,將空管、航空工程、航空自動化等多個航空專業學科與法學融會貫通,形成以航空法為中心,涵蓋民航安全法律、民航電子服務法律等鮮明民航特色的法律學科。這樣民航類院校不僅可以培養兼具法律與民航專業領域知識的復合型法學學生,提高其在社會中的創造性、適應性以及自身的就業能力與競爭能力,同時也可以構建行業院校獨具特色的辦學方針,落實“文理交叉、學科融合”的人才培養目標,提高民航系統從業人員的綜合法律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