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一对一直播,chinese极品人妻videos,青草社区,亚洲影院丰满少妇中文字幕无码

0
首頁 精品范文 總結開頭語

總結開頭語

時間:2022-04-07 18:07:34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總結開頭語,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總結開頭語

第1篇

一、在全體同事的共同努力下,在公司領導的全面支持、關心下,本著一切為客戶服務的宗旨,圍繞優化服務、拓展xxx和xxx的宣傳和信息的功能,從客戶的利益角度服務、業務管理、提高企業的知名度和利益最大化,通過扎扎實實的努力,圓滿地完成了20××年的工作。現將一個來個人工作總結報告

二、回顧這半年的工作,在取得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找到了工作中的不足和問題,主要反映于xx及xxx的風格、定型還有待進一步探索,尤其是網上的公司產品庫充分體現我們xxxxx和我們這個平臺能為客戶提供良好的商機和快捷方便的信息、導航的功能發揮。展望新的一年,我們將繼續努力,力爭各項工作更上一個新臺階。

三、光陰如梭,一年的工作轉瞬又將成為歷史,20××年即將過去,20××年即將來臨。新的一年意味著新的起點新的機遇新的挑戰、"決心再接再厲,更上一層樓",一定努力打開一個工作新局面。在20××年,更好地完成工作,揚長避短,現總結

四、自20××年工作以來,我認真完成工作,努力學習,積極思考,個人能力逐步提高。伴隨著公司的發展,我所工作的xx作為公司的一個設計部門尤為重要。所以,我在實際工作中,時時嚴格要求自己,做到謹小慎微。

此外,火車跑的快還靠車頭帶,由于剛參加工作不久,無論從業務能力,還是從思想上都存在許多的不足。在這些方面我都得到了公司領導、部門領導的正確引導。

五、日子在彈指一揮間就毫無聲息的流逝,就在此時需要回頭總結之際才猛然間意識到日子的匆匆。今年7月,我來到xx工作,近6個月以來,在公司領導以及同事們的支持和幫助下,我較快地適應了工作。回顧這段時間的工作,我在思想上、學習上、工作上都取得了很大的進步,成長了不少,但也清醒地認識到自己的不足之處:首先,在行業學習上遠遠不足,要想做精做好必須得深入業務中去,體會客戶的心理和行業的動態。在技術上還有待提高學習。新年到來,我會做好20××年個人工作計劃,爭取將各項工作做得更好。

第2篇

臨近年底,各種工作總結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下面是小編特意準備的最新工作總結開頭語樣本精選,希望內容對您有所啟示和幫助。更多精彩內容盡在查字典,歡迎查閱。

1、過去的一年在領導和同事們的悉心關懷和指導下,通過自身的不懈努力,在工作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也存在了諸多不足。回顧過去的一年,現將工作總結如下:

2、20xx年在全體同仁的共同努力下,在領導的正確指揮下,我們收獲了豐收的一年,今天我的業績完成了指標,這和大家的努力分不開,應為有了我們這個優秀的團隊,大家相互幫助,通過扎扎實實的努力,給20xx年畫上了一個完美的句號。

3、光陰如梭,一年的工作轉瞬又將成為歷史,20xx年即將過去,20xx年即將來臨。新的一年意味著新的起點新的機遇新的挑戰、“決心再接再厲,更上一層樓”,一定努力打開一個工作新局面。在20xx年,更好地完成工作,揚長避短,現總結如下:

4、在繁忙的工作中不知不覺又迎來了新的一年,20xx年這一年是有意義的、有價值的、有收獲的。回顧這一年的工作歷程,作為中國教育總網文檔頻道企業的一名員工,我深深感到xxxx企業之蓬勃發展的熱氣,xxx人之拼搏的精神。

5、時間一晃而過,彈指之間,20xx年已接近尾聲,過去的一年在領導和同事們的悉心關懷和指導下,通過自身的不懈努力,在工作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也存在了諸多不足。回顧過去的一年,現將工作總結如下:

6、在全體同事的共同努力下,在公司領導的全面支持、關心下,本著一切為客戶服務的宗旨,圍繞優化服務、拓展xxx和xxx的宣傳和信息的功能,從客戶的利益角度服務、業務管理、提高企業的知名度和利益最大化,通過扎扎實實的努力,圓滿地完成了20xx年的工作。

7、回顧這半年的工作,在取得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找到了工作中的不足和問題,主要反映于xx及xxx的風格、定型還有待進一步探索,尤其是網上的公司產品庫充分體現我們xxxxx和我們這個平臺能為客戶提供良好的商機和快捷方便的信息、導航的功能發揮。展望新的一年,我們將繼續努力,力爭各項工作更上一個新臺階。

第3篇

自xxxx年工作以來,我認真完成工作,努力學習,積極思考,個人能力逐步提高。伴隨著公司的發展,我所工作的xx作為公司的一個設計部門尤為重要。所以,我在實際工作中,時時嚴格要求自己,做到謹小慎微。

此外,火車跑的快還靠車頭帶,由于剛參加工作不久,無論從業務能力,還是從思想上都存在許多的不足。在這些方面我都得到了公司領導、部門領導的正確引導。

日子在彈指一揮間就毫無聲息的流逝,就在此時需要回頭總結之際才猛然間意識到日子的匆匆。今年7月,我來到xx工作,近6個月以來,在公司領導以及同事們的支持和幫助下,我較快地適應了工作。回顧這段時間的工作,我在思想上、學習上、工作上都取得了很大的進步,成長了不少,但也清醒地認識到自己的不足之處:首先,在行業學習上遠遠不足,要想做精做好必須得深入業務中去,體會客戶的心理和行業的動態。在技術上還有待提高學習。

第4篇

伴隨著平安夜的降臨,xx年的各項工作漸漸進入尾聲。我作為***超市的一名員工很榮幸得到這次機會,把自己在***超市工作的心得體會寫出來同大家分享。

把自己在***超市所接觸的所有事仔細歸類,分為兩種:一是“公”,二是“私”。

先從“公”談起,它給我的感覺是一個字“嚴”。這么說是有原因的,第一,***超市公司對下屬門店的日常工作都有嚴格的書面流程。不但收銀員、保安員有嚴格的工作流程,理貨、驗貨中的細節也有明確的規定;第二,處理問題的態度很嚴肅,大到公司總部的老總經理違紀,小到顧客調換一件商品。針對此類問題,我們的態度都以嚴肅謹慎為準則。起初員工們認為沒有這種必要,但在店長的帶領下經過學習實施后,才發現這樣做的重要性。它使我們***超市在顧客眼中不僅是一個好的購物場所,還是一個經營規范的企業,同時也讓供貨商覺得***超市是一個值得信賴的合作伙伴。

再說一下“私”。在店里那么多人同在一個屋檐下,相互間的言語沖撞肯定是不可避免的。令人欣慰的是,同事之間不管當時有多大的誤會,總在下班的一聲“路上小心”中消失得無影無蹤。大家出來工作掙錢都不容易,在忙時互相幫忙自然就成了一種默契。在這種默契中一團活氣,團隊精神自然體現的淋漓盡致。

店里處于公私分界線上的便是我們的店長,她是我們的驕傲,因為店長從來都是公私分明。于公,她對屬下員工要求嚴格,處理問題干凈利索,決不拖泥帶水,但卻不會把工作上的情緒帶到私下。于私,她關心員工的每一件事,每次下班總不忘問一下家遠的員工是否有人結著伴回家。我們有如此好的店長真是上天對我們的眷顧!

或許我的體會不夠深,看問題也不太全面,但在新的一年中定要廣增閱歷,希望自己在***超市做得越來越好。

最后祝公司全體同事新年快樂,也希望公司業績蒸蒸日上,一年勝過一年。

我是***超市站街店一名普通的員工,從踏入***超市那天起,我就把自己融入其中。忙碌的工作,使我的生活變得格外的充實。

剛加入***超市的時候,一切對我來說都是新鮮的,也是陌生的。許多東西都需要老員工教,我感覺自己需要學習的太多了。于是,他們做什么我都仔細的看,耐心的學,從商品的陳列到缺貨的補報;從商品的促銷到新品的開發……一點一滴的學,一點一滴的記。兩年的工作,使我得到了鍛煉,日常工作逐漸得心應手。

我們的工作于細節處見真功,所以必須認真仔細。因此,我認真了解每種商品的功能、價格,隨時檢查商品的生產日期,及時了解同類商品的市場信息,并向店內匯報……我始終堅持:做什么事情,做了就一定把它作好。對工作抱以熱情,對同事抱以關心,用積極的行動來感染周圍的人,帶動周圍的人這是我在***超市感受到的,也是希望我能夠切切實實做到的。

舊的一年即將過去,新的一年即將到來。我希望***超市是新的,我也是新的。***超市給了我一個舞臺,我會在這個舞臺上越做越好。

第5篇

工作總結開頭范例一:

  2009年,在局領導的正確領導下,經過辦公室全體同志積極努力,分工協作,較好地完成了所擔負的工作任務。現總結如下:

工作總結開頭范例二:

  在學校黨支部,校委會的正確領導下,在鎮財政所的正確指導下,較好的完成了本學期的收支計劃,保證了學校的日常工作的順利進行,現將本學期學校的財務工作總結如下:

工作總結開頭范例三:

半年來,在領導和同志們的幫助下,自己在政治思想和工作方面都取得了一些成績,下面就將教師上半年工作總結匯報如下,敬請各位師生提出寶貴意見及建議。

工作總結開頭范例四:

2009年上學期,我校緊緊圍繞貫徹黨的十七大精神,努力實踐學校確立的“以人為本,全面發展,德育見長”的辦學理念,各方面的工作都取得了長足的發展,圓滿完成了學校期初制定的工作計劃。可以用四個字的來總結它,即“有序發展”。首先是這學期來,學校各方面的工作都在發展,都有進步。其次是學校的發展主線清晰、重點擊破、目標明確,一步一步前進。主要體現在:

工作總結開頭范例五:

2009年,學校工會在市局黨委、教育工會的關心和指導下,在學校黨總支的正確領導下,在學校行政班子的支持下,在全校教職工的信任、理解、支持、配合下,全面開展各項工作。在工作中,學校工會根據上級工會的有關精神,結合我校的中心工作和發展實際,為著力構建新形勢下的學校工會維權機制,構建和諧四中,盡其所能,發揮橋梁作用,做好教職工的代言人,為進一步把四中辦成環境美、條件優、育人好、質量高、特色顯的優質學校辦實事,為進一步把四中辦成省一級規范化學校。工會將于學校工作為中心,把服務教職工作為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一年來,主要開展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范例六:

2009年,全鎮上下始終堅持發展為第一要務,穩定為第一責任,貫徹“打防結合、預防為主”,“屬地管理”,“誰主管、誰負責”原則,落實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兩個就是、一個打造”,以夯實基礎和創新工作為抓手,全面落實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平安建設和保護黃山各項工作,取得一定成效,為加快建設“兩個重鎮”奠定堅實基礎。現將主要工作總結如下:

第6篇

1.關注標題

標題是文章的窗口,是文章的眼睛,透過這個窗口,我們就能比較簡便地“窺探”散文的“心靈”――中心。

標題的作用:(1)設置了懸念,激發讀者興趣。(2)標題點明文章的線索,全文圍繞標題怎樣展開。(3)一語雙關,突出主題,對主題的表現起畫龍點睛的作用。

提問模式:如何理解文章標題?請結合全文分析。

答題模式:(1)題目的基本含義;(2)題目根據文中的隱含含義;(3)題目與主旨(思想感情)的關系;(4)題目與文章結構(線索)的關系;(5)題目與文中形象的關系;(6)手法與效果

2.關注開頭與結尾

開頭的幾種模式:(1)欲揚先抑;(2)先言他事他物,從一種現象起筆引入;(3)對比、映襯。這幾種開頭都是巧妙地引起下文,為下文作鋪墊。有時還具有增添情趣、引起讀者興趣的作用。問題常設置為“文章開頭這樣寫(安排)有什么作用?”答時基本可分三步進行:首先答出這是一種什么手法,然后答這種表現手法的一般作用,最后結合文章的具體內容寫出具體的作用。

結尾:有的照應文題,有的呼應開頭,有的點明主旨而深化中心,是謂“卒章顯志”。很多散文都是在層層鋪墊遞進后揭示主旨的。還有的文章結尾處故意宕開一筆,間接、含蓄的抒情,或戛然而止,言有盡而意無窮。

3.緊抓主旨句、文眼句不放松(主要是議論抒情句段)

主旨句主要是指那些思想深刻、含義豐富且能體現文章主旨的語句。

4.關注散文的寫作背景

任何作品都是社會的反映,絕不是空中樓閣。它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有許多作品只有在了解了它產生的背景后才能深刻地理解內容與感情,把握作者的寫作意圖,準確地概括作品的主題。

5.逐層歸納段意,總結文章主題

在閱讀文章的過程中,給每一段標上序號,邊讀邊概括每一段寫了些什么,即所謂這一個段落的段意,然后運用合并的方法總結出文章的主}。

二、歸納要點

提問模式:請概括某一段(或全文)的內容。或:作者從哪些方面來寫的?或:請從某某角度概括文章的行文思路(作者情感變化)。

答題模式:四步法。

一是審清題意,確定問題區間位置。

二是借助標志抓住關鍵詞句。關鍵詞如關聯詞、表順序的詞、指代性詞語、插入性詞語,關鍵句如中心句、首括句、總結句、過渡句、呼應局、設問句、反問句等。

三是認真比較,去偽存真。

四是認真組合,重組輸出。根據提干要求和內容,分條陳述,忌疏漏和重復。此外,分條是應根據分值大小確定,分值愈大,條數愈多。一般為2分一條,偶爾也1分一條。

三、概括文章主旨

提問模式:聯系全文,概括文章主旨。或:有人說本文主要反映了……的主旨(思想感情),你同意嗎?為什么?

答題模式:本文通過“……”的記敘(描寫)(從手法和內容上),表達了作者“……”的觀點,抒發(表現)作者“……”的情感、觀點。或:不是,因為“……”只是文章內容的一個方面,并非全文主旨,本文的主旨是“……”

第7篇

1.要服從表現主題的需要。主題是作者的寫作目的、意圖的體現,結構必須服從主題的需要,為表現主題、突出主題服務。例如怎樣安排開頭與結尾、怎樣劃分層次與段落、怎樣設置過渡與照應、怎樣確定主次與詳略等,都要圍繞主題進行合理安排。這樣,才能使文章組成一個嚴謹周密、內容形式統一的有機整體。

2.要正確反映客觀事物的發展規律和內在聯系。應用文是對現實生活、客觀事物的反映,客觀事物總有一個發生、發展、結局的過程,作者對它的認識遵循著一定的規律,這種規律性就表現為文章結構的基本形式。

3.要適應不同文體的要求。文體不同,結構的樣式和要求也就不同。應用文不同于文學作品,不同類型的應用文體結構方式也存在著區別。

二、應用文結構的安排

1.層次與段落。層次是文章中作者表達主題的先后和次序,是文章內容展開的次序。層次體現了事物發展的階段、問題的各個側面和作者思維的過程。段落的形式是層次的再分割,是文章意思的間歇或轉換。這兩者有明顯的區別,層次側重于內容的劃分,段落側重于文字形式的表現。有時一個段落恰好是一個層次,有時幾個段落表現一個層次或一個段落內有幾個層次。安排層次有兩種模式:

(1)縱式,即思路縱向展開的結構方式。具體有兩種類型:時間順序式和邏輯順序式。前者是按照事物的生產流程、事情或事件的發展過程或時間的先后順序安排層次。需要注意的是,采用這種結構方式,不能事無巨細地記流水賬,要抓住事物發展的關鍵環節。邏輯順序關系是按照事理內在的邏輯順序安排層次。這種邏輯關系表現為:現象――本質,原因――結果,宏觀――微觀,個別――一般。按照這樣的關系先后為序、環環相扣、層層遞進地安排結構,就是邏輯序。

(2)橫式,即思維橫向發展的結構方式。表現在形式上,它把整體劃分為若干相對的層次,各層次之間互不交叉、平等并列,從不同方面和角度共同揭示了事物的整體面貌和主旨,或按照空間方位的變換,或按照材料的不同性質和類型,或按照問題的不同側面等。這種結構形式,在應用寫作中運用很廣泛,述職報告、調查報告、總結等均可采用。

2.過渡與照應。過渡是指層次與段落之間的銜接與轉換,在文章中起著承上啟下、穿針引線的作用。照應是指文章內容的前后呼應,可以使文章結構周密嚴謹,還能使某些關鍵內容得到強調,突出主題。

一般情況下,當內容由總到分或由分到總時、意思轉換時以及表達方式變化時,需要安排過渡。過渡的形式有段落、句子或詞語。當上下文空隙大,轉折也很大時,常用過渡段聯結;當上下文空隙小時,多用提示性的句子。如公文中,常有“特此通告如下”“現將有關事項告知如下”“為此,特制定本條例”等作過渡。在意思轉折不大的情況下,多用關聯詞,如“因為”“所以”“但是”等。在應用文中,常用的照應方法有:

(1)首尾照應,即在文章的結尾處,把開頭交待的事或提出的問題再次提起,有的進一步加以概括、歸納、補充,如論文、總結、調查報告等。

(2)文題照應,即指在行文中時時照應標題,對主題加以強調、提示。如大多數公文標題中都包含著“事由”,文章內容自然要與標題相照應。

(3)文中照應,即文章自身前后內容間的照應,如某些細節和問題在行文中不斷被提起,這樣能強化印象,更好地實現作者的表達意圖。

3.開頭與結尾。開頭是全篇文章的第一步,可以起到統領全篇,展開全文的作用。結尾是全文的收束和結局,能幫助讀者加深認識,把握全篇,達到預期的寫作目的。

常見的開頭方式有:

(1)目的式。就是將寫作的目的和意義直接說明。一些公文常用這種方式,常用介詞“為”“為了”領起。

(2)根據式。就是開頭闡明撰文的根據,或引據政策法令和規定指示,或引述全文,或引據事實和道理,常用“根據”“按照”“遵照”等領起下文。

(3)原因式。就是以交待行文的緣由作為開頭,常用“由于”“因”“鑒于”等引出原因或簡述某種情況作為原因,再引出寫作目的。

(4)概述式。就是在開頭部分對文章內容的背景、基本情況、主要內容加以概述。采用這一方式,能起到提綱挈領的作用。

(5)結論式。就是將結論、結果先作交待,再由果溯因。

(6)提問式。就是開篇提出問題,然后引起下文,常見于調查報告的寫作。

(7)引述式。或引述下級來文、上級指示精神,或有關政策法規,以此作為撰文的依據。如批復、公函等。

常見的結尾方式有:

(1)自然收尾式。就是在主體部分寫完之后,事盡言止,自然收束。

(2)總結歸納式。指在主體寫完后,對全文的主旨進行簡要的概括,總結全文。

(3)強調說明式。是在應用文的結尾處,對全文的主旨意義、重要性進行強調,以引起讀者的注意。

第8篇

關鍵字:中西思維差異;大學英語寫作

一,引言

在長期的英語寫作教學實踐中,筆者觀察到現在的大學英語寫作教學方式和手段仍然比較傳統,目前高校外語寫作教學普遍的模式仍然是教師先布置寫作任務,并給出提綱,然后進一步講解寫作要求和注意事項,如果時間充裕,教師也會幫助學生分析句子搭配,并給出范文,最后學生按照范文展示的思路開展寫作。在這個教學過程中,教師一般強調的是語法的準確性,是否完成各部分寫作任務,即提綱規定的各部分,卻很少注意到學生的思維模式的訓練,以及中式思維與西式思維的差異在作文中的體現。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也經常只注意到學生在寫作過程中遇到的各種技巧性問題,例如詞語搭配,語法,語態,以及銜接性等方面問題,但結果往往不理想,學生的寫作思路缺乏積極性和自主性,文章思路相仿,不利于學生英語寫作思維能力的培養和寫作自主能力的養成。學生的寫作能力難以得到切實有效的提升。總體來看,本文將從中西思維的差異研究其對大學英語寫作的影響,并探討如何提高英語寫作教學。

二,中西思維差異在英語寫作中的表現

在英語寫作教學中,筆者批閱學生作文,經常發現學生的英語作文隨處可見各種種中式的思維和表達,雖然許多作文從構詞,語法和句型上都沒有太大問題,但是寫出來的作文往往千遍一律,辭不達意。究其原因,筆者認為最大的因素是中式思維被套用到了英語作文中,所以寫出來的文章不地道。 美國學者卡普蘭(Kaplan,1966)曾對英語和東方語言學習者寫的英語文章進行對比分析,他認為中式思維的作文表達很間接,不直接切入主題,而是在主題“兜圈子”,最后進入主題。 所以漢語文章一開始主題并不明朗直接,作者的觀點要隨著文章的深入和展開直到結尾才明朗化在中國學生的作文開頭中,經常看到“Alo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ociety/science and technology…”,這種典型的開頭句,且頗受歡迎。另一種學生比較推崇的開頭句式是,“In the process of industrialization and urbanization, the scope of environmental problem facing the world is getting immense.”這些開篇章均體現了中式作文的大背景鋪墊和對主題進行渲染而不是直接進入論點。另外,如果仔細觀察,會發現許多典型的中式思維的文章結構論點雖出現在不同的位置,但論點出現在文章開頭的較少,大多數漢語文章論點在文章中部或結尾處出現,需要經過一系列論證推理才得出論點,或者隱藏在文章中,需要讀者讀完自己去概括或總結。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英語篇章的組織和發展是“直線型”的,即直載了當地陳述主題,進行淪述;縱觀英美人士的習作,開頭沒有任何定式或套路,但是思路都是直達主題,提出問題,然后再進一步圍繞問題討論,反映了典型的直線式思維。即英語段落往往先在語篇的開始就直接點題,態度明確,這與西方人強調個人意見,傾向于用直截了當的態度對待別人有關。例如,在英語論文中,經常看到這樣的開頭,“The paper begins with an examination of recent developments in two strands of the theoretical literature: (1)…(2)…” ,這樣的開篇章體現了英語文章經常使用開門見山式的起筆方式, 作者在文章一開篇即點明主題, 清晰明白地告訴讀者在這篇文章里他想討論什么問題, 介紹什么人物和事件, 他的觀點是什么。一般先使用一個熟悉的觀點、引言、事實等引入話題,然后直接到作者的整個觀點和思想。 例如,The acceleration of globalization and high-tech development contributes to International tourism’s gaining momentum virtually all over the world.這是其中一種的英式作文的開頭,可以看出,其表達直接明了,而且直奔主題,沒有中式中文里那種拐彎抹角。

其次,英漢文章的結尾都強調概括全文、照應開頭。但還是有些不同,主要是英語的結尾比較輕松,態度客觀,例如,All in all, although the problem of drugs may seem impossible to eliminate, there are concrete steps that can be taken to weaken the hold of drugs on society. The danger from drugs is too great to ignore。而漢語的結尾比較嚴肅,傾向于用感情訴諸的手法以及其讀者的共鳴或情感(蔡基剛,2001)。例如,一個典型的中式英語作文的結尾是,Any government, which is blind to this point, may pay a heavy price. Thus we call for all levels of government to take appropriate measures to tackle this thorny issue in the long run. 從不同風格的結尾中可以看出 中式的思維主觀性強烈,往往對讀者的判斷力持懷疑的態度,表現在寫作上是作者結尾結論化傾向,即由作者出面給出結論,它是語篇結束的標志。而西式思維追求客觀和讓事實說話,使讀者確信作者并未攙雜個人觀點為目標(王蘋,劉文捷,2001)。

三, 建議

(一),注重學生英語寫作過程中的思維轉換。

不同思維模式的學生使用不同的書面語模式,這是由于母語的負遷移所致。因此,我們在教學中應結合教學內容對英漢語言的差異進行比較,從而提高學生的英語寫作的語感。語感是外語學習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它是通過大量閱讀原文或聽原文磁帶、看原文錄像,在熟練掌握語言規律之后,自然產生的一種語言感應能力,它能促進聽、說、讀、寫、譯等各種技能的提高與發展。一般來說,學習語言的過程很大程度上就是培養語感的過程。因此,我們在教學的過程中就應設法讓學生盡可能多地進行原文閱讀,培養學生的英語語感。

(二),重視語篇教學。

在英文寫作過程中,由于不了解英文語篇模式,加上課堂上有的教師的教學重點是分析句子結構、語法和用詞的正確與否,而對語篇模式的分析和介紹不足,學生在寫作英文時,往往采用中文語篇模式,寫出的作文常常是中文式的作文。要提高學生的英文語篇寫作能力,讓他們寫出純正、地道的英語作文,我們教師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應該有意識地選取一些典型的優秀的英文文章,進行深入細致的語篇分析,從而讓學生有意識地注意英語段落、文章的語篇模式與漢語思維方式上的不同。

(三),把語法教學同培養學生的語言實際運用能力結合起來。

我國傳統的英語教學注重語法而忽視了語言實際運用能力的培養。學生僅是機械地學到了詞匯和語法條文,對所學的語言卻缺乏感覺和認識,對漢、英語言各自的思維特點所導致的語言表達方式的差異更無從了解,實際應用語言的能力普遍不足。因此,英語寫作課教學決不是簡單的語法、句子、詞匯的教學,也不是簡單地框架結構、段落安排的教學,而是一種交織著濃厚的社會、文化觀念的語言思維活動。我們在教學中要重視母語對學生英語語篇構建所造成的影響,要求學生在寫作時盡量避免漢語的影響,養成用英語思維的習慣以寫出純正、地道的英語作文。 結束語:英語寫作從本質上看是一項十分復雜和長期的思維活動,它涉及語言學、邏輯學、文學和心理學等諸多領域。這就使得外語課堂教學不只是傳授語言知識,更應注意培養學生的思維邏輯,幫助學生把握英語寫作的特點,對不合英語思維習慣的用法保持警覺,克服依靠翻譯進行寫作的習慣。排除漢語思維的干擾,提高運用英語思維的能力,這樣才能使語言表達更自然、更準確。值得注意的是,要跳出中式思維的框架,語感很重要。大量閱讀,背誦英文有助于培養語感,這對寫出地道的英式思維的文章很有幫助。

參考文獻:

[1] Robert B, Kaplan. Cultural Thought Patterns in Inter-Cultural Education[J],Language Learning, Volume 16, Issue 1-2, 1966.

[2] 蔣堅松, 英漢對比與漢譯英[M], 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 2002年。

[3] 胡壯麟, 語篇的銜接與連貫[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4。

第9篇

方法一:設計懸念,吸引讀者

作者或開門見山提出某個問題或在對比中擺出問題,引導讀者思考;或者開篇就突出矛盾,造成懸念,激發讀者心中的疑問而欲探知結果。

例:我驚奇地發現每次和媽媽逛街,她總喜歡走在我的左邊。剛開始發現時,我以為是自己習慣了在右邊走,于是便偷偷繞到媽媽身后,走到她左邊去。可是不一會兒,媽媽在和我討論著嘴邊話題的時候,悄悄繞過我,又回到左邊。看似不經意的動作,我卻詫異極了,不明白媽媽這樣做的用意。(山東中考滿分作文《來自左邊的愛》)

文章開頭即設下懸念,為何媽媽總要走在我的左邊?讓讀者有興趣讀下去。開頭第一自然段的設疑,給文章打下了一個總“結”,為下文層層解“結”作下鋪墊。

方法二:開門見山,擺明觀點

“開門見山”指的是直截了當入題的一種寫法,給人簡潔明了、開口見喉的感覺。考場議論文的寫作一定要鮮明地亮出自己的觀點。作文時開門見山,擺明態度,不失為一種普通但又實用的方法。

例:其實,在生活中,有時候我們不留后路,才是最好的出路。(云南中考滿分作文《出路與退路》)

文章開門見山亮出作者的觀點――“其實,在生活中有時候我們不留后路,才是最好的出路。”簡潔有力,鮮明亮出自己的觀點,為下文展開論證打下基礎,全文思路清晰。

方法三:描寫環境,烘托背景

古人說過,一切景語皆情語。在記敘文、散文的寫作中,環境描寫是不可缺少的。即開頭不急接觸文章主要內容,而是著眼于渲染氣氛、營造意境、襯托人物或推動故事情節的發展。開頭一段簡潔的環境描寫,既可以為文章提供一個特定的背景,又能使文章形成一種特殊的氛圍,還把讀者迅速帶入特定的情景中。

例:每當寒冬過去,春天到來的時候,大地復蘇、萬物生長,經過嚴寒的磨礪,樹木的枝頭上又可以見到吐出的各種各樣顏色的新芽,無論是黃的、白的,還是青的、粉紅的,所有新芽展示出強大的生命力,新芽把大自然打扮得更加美麗,讓人民感受到春天的氣息,看到了未來的希望,充滿勝利的信心。(廣州中考滿分作文《又見枝頭吐新芽》)

文章開頭描繪新芽有頑強的生命力,為下文寫汶川災區小英雄事跡打下基礎。只要這些小英雄似的新芽們茁壯成長,一切都會有希望。

方法四:突出矛盾,先聲奪人

寫文章,特別是記敘文要善于制造矛盾。故事有矛盾才會有吸引力,在產生矛盾――解決矛盾的過程中,文章的曲折性、可讀性會大大加強。

例:“你最好莫回來!”

門“嘭”的一聲在身后關上,爸爸憤怒的聲音透過這道隔絕了彼此的門,一下一下,叩擊著我本就躁動不安的心。仿佛凝固的空氣,沉重的氣息依舊在蔓延。(廣東中考滿分作文《我還缺少什么》)

開頭,先聲奪人,一句“你最好莫回來!”一個脾氣暴躁的父親形象儼然出現在讀者面前。

方法五:題記點綴,提綱挈領

近幾年,題記、小標題類的學生作文多了。題記是指寫在文章題目下面、正文之前的文字。用以交作目的或背景,詮釋作文題目內涵。巧妙地設置題記,既能起到提綱挈領的作用,又能揭示文章主旨,激發讀者的閱讀興趣。

例:我曾經以為自己只是一個小女孩,在這個大千世界里顯得那么平淡無奇。但是后來,我發現我錯了,我擁有這個世界上最寶貴的財富――無價的真愛。

――題記

(湖北中考滿分作文《沒想到我如此幸運》)

作者在題記里,開篇點明主題,幸運于擁有“無價的真愛”。

方法六:巧用修辭,展示文采

修辭是語言運用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巧妙而又貼切的修辭手法的運用能使語言增添許多風采。文章開頭使用修辭,引起讀者對所要敘述的事件或闡明觀點的興趣,使文章發端新穎,富有吸引力。

例:如果你問比爾?蓋茨:“你的歌聲會比我動聽嗎?你的舞姿會比我優美嗎?你的球技會比我精湛嗎?”那么,比爾?蓋茨很有可能會成為你的手下敗將。

比爾?蓋茨也許五音不全,也許舞技拙劣,也許不是足球場上馳騁的俊男,也許……但是,他卻是微軟的創始人,他在微機領域有過人的稟賦。這一切,也許是你望塵莫及的,但是請別泄氣,因為他并不完美,他也有許多不如你的地方。只是,他善于經營自己的長處,挖掘自己的金礦,從而走向了人生的巔峰。(泉州中考滿分作文《不必完美》)

開篇連著三個設問,這排比句式,不僅增強語言氣勢,而且緊扣下文隱隱點明的題旨:連比爾?蓋茨都不完美,作為普通人的你,不必完美,但要學會發現自己的優點,經營自己的長處。

方法七:廣泛引用,突出中心

引用法是一種很常用的文章開頭法。引用內容包括警句、名言、詩句、歌詞或俗語、諺語、對聯、典故等。若是議論文則常引用名人名言以增強論證效果,突出論點;若是記敘文、散文則引用詩詞、歌曲等以引發下文,便于敘事、抒情。

例:有人說:“摘果子的人站在高處,但是得到果實的人在最低處。因此,并非每一次競爭都會帶來喜悅。”(山西中考滿分作文《讓自己的心陽光燦爛》)

開頭引用名言,蘊含哲理,領起下文。

方法八:逆向迂回,突出奇兵

此法指開篇不急于表達,而是先把筆鋒收一下,有時先從別的事物談起,暗設鋪墊,另有引發;有時自我制造矛盾,然后一步步抖包袱。它使文章富有曲折性,一波三折,“逆”和“迂”都為文章的進一步發展打下基礎。

例:今天的社會,知識爆炸,競爭激烈。追求卓越、追求完美已成為引領人們生活的一種時尚。但當人們沉浸于追求“精英”的生活大潮之中時,似乎忘卻了――平凡的味道是甜。

第10篇

關鍵詞:教案設計;課堂引入;結語

我們常常用古人所說的“鳳頭、豬肚、豹尾”六字來談寫作,意思是開頭要精彩亮麗,中間要充實豐富,結尾要響亮有力。一節好課也是如此:開頭,引人入勝;中間,波瀾起伏,結尾,余音不絕。這應該成為每一位教師在組織安排課堂教學時共同追求的境界。

課堂教學沒有統一模式,也不能生搬硬套,只有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那么我們在教學中怎樣組織教學才能使課堂教學實現高效呢?我相信只要堅持不懈地不斷探索,不斷總結個人教學經驗,就能形成屬于自己的獨特教學風格,從而掌握教書這一門藝術。

一、統籌安排,注意整體性

課的開頭,我們可以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創設情境,導入新課,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精彩的課堂好比優美的文章,開頭寫好了,就能吸引讀者。比如用諺語“沒有金剛鉆,別攬瓷器活”巧妙引入人教版“金剛石、石墨、C60”一課,精美的課堂導語,使學生對這堂課一見鐘情,有先聲奪人之效,像一塊磁鐵一樣牢牢抓住學生的心魄,喚起他們的求知欲望,使每個學生都能積極思維,全身心投入到課堂中來。

課的中間,我們根據教學內容不時設疑激疑,力爭提出激起學生思維浪花的問題,務必使學生處于興奮狀態,主動地學習。如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的探究實驗:實驗原理是什么?難道只能用紅磷來測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嗎?能否用木炭來代替?如果能用,應該怎么做?帶著這樣的疑問,我們開始了一系列探究實驗。學生設計了許多富有創造性的實驗方案,如用木炭代替紅磷,但集氣瓶中放NaOH溶液代替水;有用凸透鏡聚光加熱的,有用針管代替集氣瓶的,白磷代替紅磷的等等。這樣的問題引起了學生的熱烈討論,收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課堂結尾方式多樣,有情境創設型(學生在要下課時注意力分散,此種方法可調動學生注意力)、懸念誘發型(設計一些能激發學生求知欲望的問題,驅使學生主動探索)、方法指導型(總結課堂學習的方法)、游戲娛樂型(課尾,學生比較疲倦,用這樣的方式收尾,能使學生重振精神)、資源欣賞型(引發課外資料,學生收集資料)等方式。我們教師應根據不同的課堂采取不同的結尾:如鐵生銹的條件討論完了,給學生留個問題:根據銅銹的主要成分是銅綠[Cu2(OH)2CO3],探究銅生銹的條件。學生課后討論十分熱烈(懸念誘發型)。

二、周密安排,環環相扣

一堂課,先講什么,后講什么,中間如何活動,課前都要有個周密的安排,一環扣一環,既不能把一個形式用到底,也不能雜亂無章。比如一節化學新授課可分為四個階段:

1.復習舊知,展示目標(3~5分鐘)

主要是靈活安排與新授教學內容有關的基本訓練題(形式不限,可小考試,可提問,可演講),導入本節課的學習目標。

2.自主學習,合作探究(10~15分鐘)

主要是學生根據學習目標閱讀課本,動手操作,觀察分析,集中全力解決關鍵問題。

3.點撥升華,實踐創新(15分鐘)

圍繞新授內容,教師適當點撥知識點內容,引領學生解決問題,以鞏固新授知識,形成技能。

4.知識歸納,達標反饋(5分鐘)

學生小結本課知識點,然后測試本課內容,讓學生獨立完成,檢驗學習效果。

這樣安排層次非常清楚,不失為一種好的課堂組織形式。

綜上所述,課堂教學是一門科學,又是一門藝術。組織課堂教學是一項復雜而多樣的工作,作為老師,要努力加強自身修養,塑造良好的教師形象,做到“為人師表”的同時,還要積極組織課堂,采用靈活巧妙的方式來傳授知識,培養學生能力。從教案設計、課堂引入、精妙組織課堂教學以及精彩的結語等方面努力,使課堂呈現生動活潑的局面。這樣的課堂才是新課改下比較成功的高效課堂,這樣的教師才能擔當起時代的責任,引導學生走向成功!

參考文獻:

第11篇

關鍵詞:附和 界定 認定基準

會話是需要雙方協作完成的行為。在說話者行使發話權期間,聽話者所表達的與說話者信息共有的支持性反應即為“附和”。

一.附和的研究起源

附和(あいづち)在日語中最為常見,日語最早將附和作為感嘆詞的一種功能研究。1980年代開始會話分析盛行,作為會話中聽話者特有的言語特征的“附和(あいづち)”也自此得到了日語學界的廣泛關注,從會話分析的角度被作為單獨的一類進行研究。

漢語中也存在類似于日語“附和(あいづち)”的現象,國內首先關注該現象的是外語研究者們,其后衍生到漢語中,但至今稱呼不一,有“簡短反饋語”(何安平,1998)、“反饋項目”(吳平,2001)、“附和”(匡小榮,2000),可以說是對同種現象的不同闡釋。總體來看,漢語關于附和的關注度比較少,大多數著作沒有提及。

目前有關漢語附和的研究尚處于不成熟階段,各家對于附和的界定、判定基準等存在不少矛盾,也是值得研究的重要課題。

二.關于附和界定的爭論

1.附和形式特征的爭議

水谷(1984)認為附和指的是談話途中由聽話人發出的促使談話進行的信號,也包含重復說話人話語的“強調性表達”和總結說話人話語的“總結性表達”,但不包含應答類表達。劉虹(1992)也認為附和“不充當對答結構的引發語”。

而杉戶(1987:99)則認為附和指以應答詞為主的詞語,包括重復先行話語的表達、單純的反問表達、感嘆的表達以及笑聲。Duncan& Fiske(1985)在研究英語的附和時也將語句續補、請求澄清、簡短重述作為小類研究。

2.附和功能特征的爭議

小m(1986:45)將附和的功能描述為聽話者對于說話者的發話主動做出回應,不表達肯定或否定的判斷,只單純表達傾聽、理解等功能。

但是堀口(1997)并不同意小m(1986)認為附和不表達肯定或否定判斷的觀點,將“表達同意”、“表達否定”納為附和的功能,持有同樣觀點的還有ザトラウスキ` (1993)、メイナ`ド(1993)。

3.附和分布特征的爭議

附和的發話主體是聽話者,這一點幾乎不存在異議(水谷1984,小m1986,黃衍1987等)。但是在難以判斷誰是聽話者的情況下,就很難確定是否為附和。比如分布在話輪轉換開頭的類似于附和的表現,和說話者使用的類似于附和的表現是否屬于附和,メイナ`ド(1993)、Clancy等(1996)、(2002)等對此有不同看法。

關于附和界定爭議,也導致了很多情況下難以區分附和與類似的其他概念。

接下來在文獻和語料分析的基礎上,本文嘗試解決這些問題,并給出附和的定義和判定基準。

三.區分類似附和的其他概念

1.填充語中類似附和的表現

填充語(フィラ`/filter),即為說話者填充部分話語的語音現象和詞語,不具有命題內容,且不與其他話語構成應答關系、接續關系(山根2002)。雖然填充語和附和有著類似的表現形式,并且語言形式都通常十分簡短,不具有命題內容,但二者有本質的不同。

①主體不同:填充語主體為說話者,附和為聽話者;

②功能不同:填充語體現說話者搜索詞語、思考表達的過程,附和體現聽話者對說話者的理解和支持;

③分布不同:附和只出現在話輪中或話輪結束,但填充語可以出現在話輪開始。

填充語例

(1)CS1:有一種活動就是*[嗯],一排人站在這里,然后會有以下的步驟,每個人負責不同的分工。

2.相鄰語對(adjacency pair)中出現的類似于附和的表現

在言語交際中提問/請求―應答構成相鄰語對,Dunca& Fiske(1985)將請求澄清(requests for clarification)歸為附和的一種,杉戶(1987)也認為附和包括應答性詞語。黃衍(1987)對此持有爭議。我們認為,附和是“說話人形式發話權期間聽話者的反應”,通常不當做話輪處理(黃衍1987)。而在相鄰語對(Schegloff& Sacks 1973)中現的類似于附和的表達都是已經表現出一個話輪的性質,因此都不應視為附和。比如,要求說話者作出回答、確認、說明的話語,以及對說話者的詢問、請求、建議作出的應答語均不是附和。

應答相鄰語對例:

(2)CS2:你那個,就是說書法和笛子都是可以的,是吧?

CH2:*[嗯]。

請求相鄰語對例:

(3)CS3:中華才藝,我可以給他們寫書法。

CH3:*[哦(ó)]?

CS3:而且會吹一些民樂,笛子什么的。

以上例子中的類似于附和的表現均不是附和,而是屬于相鄰語對的第二部分,屬于單獨的話輪,我們認為附和不具有表達疑問或應答的功能。

3.話輪轉換開頭2的類似于附和的表現

對在話輪轉換開頭出現的語氣詞是否屬于附和一直存在爭議。メイナ`ド(1993:58)認為此類語氣詞的出現伴隨話輪轉換,原先的聽話者已經變成了說話者,因此話輪轉換開頭的語氣詞不應視為附和。但Clancy,Thompson,Suzuki&Tao(1996)將出現在話輪轉換開頭的語氣詞作為聽話者反應(reactive tokens)的恢復型附和(resumptive openers),認為其屬于廣義的附和。

本文同意メイナ`ド(1993:58)、(2002)的觀點,認為,這種話輪轉換開頭的語氣詞雖然形式上類似于附和語,但其“接收+預告”的功能已超出了附和原本的功能,在語料中應該予以排除,例如

(4)CS4:覺得可以試圖去欣賞和理解這個層面,我是這樣覺得的。

CH4:*[嗯],那我這個其實不是屬于特別敏感的。

4.說話者使用的類似于附和的表現

在話輪轉換相關處3(TRP),會出現聽話者與發話者同時不愿接過話輪,用幾對沒有實質內容的類似于附和的表現來推讓發話權的現象。

但由于此時話輪并沒有發生實質性的轉變,因此說話者使用的類似于附和的表現并不能看成附和。這種用類似附和的表現來推讓發話權的現象在日語中很常見,大浜(2000)認為這是日語說話者為了避開話語主導權而使用的談話策略。在漢語語料中沒有發現此類現象。

5.附和是否能表示否定

各家各派對附和是否具有“表示否定”的功能見解不同。堀口(1997)將其命名為“否定的信號”,ザトラウスキ`(1993)在其關于附和功能的分類中雖然設立了“表示否定”的類別,但僅限于“否定致謝和致歉”這一范圍。メイナ`ド(1993)則認為附和沒有“表示否定”的功能,例如:

(5)C:正好你們兩互補,因為你韓語特別棒,四級嘛

B:*[沒有沒有]

C:一共六級,四級已經是中高級了。

本文認為,例(10)這類情況多是在說話人表現感謝、道歉時出于禮貌做出的回應。意在減輕對方的心理負擔,已經超出了附和的基本功能,因此附和沒有“表示否定”的功能。

四.附和的重新界定和認定基準

在分析了前人研究中的問題點并區別了附和與類似概念的關系后,本文將附和定義為:附和是說話者在行使發話權期間,聽話者所表達的與說話者信息共有的支持性反應。

由此可以歸納處附和的主體特征(由聽話者發出)、形態特征(形式簡短)、分布特征(說話者行使發話權期間)、功能特征(表達信息共有)。

相應的,本文列出四條附和的認定基準,必須同時滿足這四條才能視為附和:

①必須由聽話人發出;

②形式簡短,不提供內容上的新信息;

③在說話人行使發話權期間,不以奪取話輪為目的;

④具有鼓勵說話者保持話輪,表達傾聽、理解、肯定等積極態度的功能。

五.漢語附和的形式分類

基于附和的定義從語料中識別出附和,我們發現附和既包括“嗯”、“哦”等不具有詞匯意義的語氣詞,以及“是”、“對”等具有詞匯意義的實詞、也包括其他具有相同功能的非附和詞的形式。因此我們從形式的角度對附和進行分類研究。

①確認類語氣詞:表示對信息的接收的確認類語氣詞,如“嗯”、“哦”,包括長音、重疊形式(如“嗯嗯”、“哦―”)。

(6)CS:他是自行車協會的[哦―],他今年五月份好像去了青海湖。

根據象似性(iconicity)理論中的“量的象似”原則(Haiman,1985),形式越長所實現功能的層次就越高,強度也更強;重讀形式的功能較輕讀形式的層面更高,強度更強。因此,使用確認類語氣詞的長音、重疊形式,往往比單用形式強度更強。

②表態類語氣詞:表達驚訝、感嘆等情態的語氣詞,如“啊”、“哇”、“ほ`”、へえ”等、包括長音、重疊形式。

(7)CS:但是我外語不行[啊]英語不行,韓語就更不會說了。

③確認類實詞:表達理解、肯定的確認類實詞主要分為兩類,即表達[+理解]語義的實詞,如“知道了”;表達[+肯定]語義的實詞,如“是”類、“對”類、“確實”。

(8)CS:就相當于志愿者,把大家組織到一塊兒,[對對對]一起,進行一些游戲啊什么的。

④表態類實詞:吳平(2001)在研究漢語反饋語時將表態功能分為五個次類,表同意、表疑問、表確認、表驚訝、表其他。在前面的研究中,本文已經區分了“提問/請求―應答”的相鄰語對與附和,認為附和不具有表示應答或提問的功能,因此附和的表態功能主要為表評價、表驚訝。

(9)CS:哦,我來咱們學校就參加那個自行車協會,然后我就跟他們出去過一次,都是一天騎著一百多公里[不錯],出去過好幾次了。

⑤重復:指說話者話輪進行時,聽話者將說話者的已發話內容進行部分或全部重復。一般是重復簡短的單詞或短語,也有重復短句的情況。

(10)CS:他們說的外國人講的博爾特,他們直接給我們說那個尤賽恩博爾特[尤賽恩博爾特],咱們中國人一般直接說博爾特。

⑥插話:包括搶先發話和補充發話。

搶先發話是指說話者話輪未結束時,聽話者預測說話者即將說出的內容并搶先說出。水谷(1984)最早將其定名為“先取り(搶先發話)”并視為附和的一類。它與打斷的不同之處在于,搶先發話不影響說話者話輪的繼續,它的意圖仍是希望聽話者繼續話輪。

對說話者的發話內容進行補充、添加的聽話者附和行為,我們稱之為“補充發話”。同樣,補充發話也不影響說話者話輪的繼續,其目的在于支持聽話者繼續話輪。

搶先發話例:

(11)CS7:所謂跨文化交際就是我們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流的時候感受的文化沖擊。

CH7:[外國人]

補充發話例

(12)CS8:我知道那邊過來的學生很好,可以外加英語解釋,所以很容易解決。

CH8:[英語都會說]

聽話者作為附和的插話常會與說話者發話重合,其目的在于支持說話者繼續說下去,必須不影響說話者話輪進行。

六.小結

本文主要整理并分析了目前漢日學界關于附和界定的爭論,并在解決這些爭議的基礎上重新定義附和,確定了認定基準。根據認定基準從語料中識別并歸類漢語附和的六類基本形式。關于附和的功能和分布情況,是在附和這個新領域的下一步研究課題。

參考文獻

[1]何安平.英語會話中的簡短反饋語.現代外語,1998,第1期.

[2]黃衍.話輪替換系統.外語教學與研究,1987,01期:16-23.

[3]匡小榮.交談中的附和現象.修辭學習,2000,第3期.

[4]劉虹.會話結構分析.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

[5]大浜るい子.日本Zのタ`ン交替とあいづち:母Z者と學者の比^をとおして.u大學教育學部o要49,2000.

[6]ザトラウスキ`,ポリ`.『日本Zのの造分析DD嵴Tのストラテジ`の考察くろしお出版,1993.

[7]小m千Q子.「相づち使用のgBD出FA向とその周xD大|文化大學Z學教育研究所『Z學教育研究集3號,1986,43-62.

[8]堀口子.『日本Z教育と會分析くろしお出版,1997.

[9]水谷信子.「日本Z教育におけるし言~のgB『金田一春彥博士古希念文集2,三省堂,1984,pp.261-279

[10]Clancy P,Thompson S,Suzuki R,Hongyin T.The Conversational Use of Reactive Tokens in Three Pacific Rimlanguages[J].Journal of Pragmatics,1996.

1.本文采用的語料為筆者獨立收集整理。本文調查對象為中日大學生各四男四女,互為同學或朋友關系,事先參與會話的人并不了解這項研究的目的,事先只是被告知盡可能地遵從現實生活的實際情況進行交流。

2.話輪(turn)是Sacks, Shegloff & Jefferson(1974)提出的理論概念。話輪轉換開頭即為原聽話者轉變為說話者后進行發話的開始部分。

第12篇

關鍵詞:漢語語音研究;語音規律;音節缺位

語言是發展變化的,在它發展的不同歷史時期,其聲、韻、調的種類以及聲母、韻母的配合規律也是不盡相同的。以現代漢語普通話拼音為例,它有22個聲母,39個韻母,4個調類,兩者若都能相拼,而且聲調俱備的話,可以有3500個左右的音節,但事實上有意義的音節大約只有1200個。結合《漢語拼音音節表》可以知道,有些音節搭配是不存在的。而這種現象,并不是漢語拼音聲、韻在搭配中的偶然因素造成的,通過查閱《現代漢語》聲韻調配合表,我們可以發現現代漢語的聲、韻配合是有規律可循的:

1. 聲母b、p、m、f不拼除u以外的合口呼,不拼撮口呼,即不和ü以及ü開頭的韻母相拼。

2. 聲母j、q、x不拼開口呼、合口呼,即只和i、ü以及以i、ü開頭的齊齒呼、撮口呼相拼。

3. 聲母f、g、k、h、zh、ch、sh、r、z、c、s不和齊齒呼、撮口呼相拼,即不和i、ü以及以i、ü開頭的韻母相拼。

4. er、ueng這兩個韻母不與輔音聲母相拼。

雖然語音從中古時期到現在已經發生了很大變化,但是如果我們拿中古音系與現代語音系統做細致比較,還是可以看到他們之間明顯的傳承關系的。本文從歷時角度出發,以前人對這些語音規律的研究為基礎,結合語音系統的歷史演變,對“聲母j、q、x、g、k、h與韻母拼合的互補現象”做出一個綜合性的解釋。下面,以中古語音系統為線索,先了解一下《廣韻》時代的[t]、 [t‘、x[]:

一、 《廣韻》時代的 [t]、 [t‘]、x[]

在以《廣韻》為代表的中古語音系統中,有“知徹澄、章昌船書禪、莊初崇山”三組聲母,到了現代漢語普通話中,這三組聲母合流,成為一組zh[t]、ch[t‘]、sh[]。其合并的過程可以通過下圖來體現:

圖1

在《廣韻》時代,章組的音值是 [t、t‘、];在唐末宋初36字母時代,由“莊、章”兩組合流而成的“照”組音值也為[t、t‘、],但是現代漢語普通話中的舌面聲母j [t]、q [t‘]、x []卻不是繼承“莊、章”兩組而來的。由上圖中的合流現象,我們可以看到,“莊、章”兩組先合流成為“照”組,到了元明《中原音韻》時代,“知、照”兩組又發生了合流現象,他們的發音部位再次前移,演變為普通話中的卷舌音,也就是舌尖后音zh[t]、ch[t‘]、sh[],這樣,舌面前音[t、t‘、]的位置就空出來了,所以說,現代漢語普通話拼音中的[t、t‘、],在《廣韻》中是沒有的。

二、 現代漢語普通話拼音中的j [t]、q [t‘]、x []

既然現代漢語普通話拼音中的j、q、x在《廣韻》中并不存在,那么現在的j、q、x到底從何繼承而來?結合語音發展演變規律,下面將對這個問題展開論述:

(一)溯源

現代漢語普通話的聲母g[k]、k[k‘]、h[x]、j [t]、q [t‘]、x []是從中古“精清從心邪”、“見溪群曉匣”兩組聲母中分化出來的。由于中古全濁聲母的清化,精組只剩下了“精、清、心”三個,讀[ts]、[ts‘]、 [s];見組只剩下“見、溪、曉”三個, 讀[k]、[k‘]、[x]。為了表示清晰,用下圖來表示現代漢語普通話拼音g、k、h、j、q、x的來源:

圖2

由圖2可以發現,現代漢語拼音聲母g、k、h來源于“見”組;聲母j、q、x來源于“見、精”兩組。

(二)結合洪音、細音,理解演變規則:

在現代漢語普通話中, “開口呼”和“合口呼”相當于“洪音”, “齊齒呼”和“撮口呼”相當于“細音”。

1. 來源于“精組”的[ts]、[ts‘]、 [s]發音部位靠前,是舌尖前音,與洪音,相拼時,受韻頭[i]、[y]影響,迫使發音部位由舌尖前向舌面前后移,從而變成了j [t]、q [t‘]、x []。例如:

精組:漿[tsia][tia] 清組:蛆[ts‘y][t‘y]

從組:錢[ts‘iεn][t‘iεn] 心組:逍[siau][iau]

邪組:惜[si][i]

2.同樣,來源于的見組的[k]、[k‘]、[x]是舌根音,與細音韻母中的[i]、[y]不宜拼合,受韻母影響而迫使發音部位由舌根向舌面前轉移,于是也變成了j [t]、q [t‘]、x []。

見組:江[kia][tia] 溪組:祛[k‘y][t‘y]

群組:乾[k‘iεn][t‘iεn] 曉組:孝[xiau][iau]

匣組:奚[xi][i]

這在語音學上叫做“同化作用”,這種把發音部位向硬腭靠近的現象,叫做“腭化”。經過以上分析舉例可知,普通話的j [t]、q [t‘]、x []是由中古舌尖前音“精組”和舌根音“見組、曉組”腭化合流而成的,合流之后,原來和細音相拼的“見”組聲母與“精”組聲母便無從分辨,只是在少數方言中還依稀留有痕跡。下面對于這兩組聲母的合流演變規則做一下總結:

1.古代見組分化之后,遇洪音仍讀g[k]、k[k‘]、h[x],遇細音則讀j [t]、q [t‘]、x [];

2.古代精組分化之后,遇洪音仍讀z[ts]、c[ts‘]、s [s],遇細音則讀j [t]、q [t‘]、x []。

這兩組來源不同的聲母遇到細音時分化合流的關系如圖3:

洪音細音

見、曉組保持g[k]、k[k‘]、h[x]改讀j [t]、q [t‘]、x []

精 組保持z[ts]、c[ts‘]、s[s]改讀j [t]、q [t‘]、x []

圖3

三、 小結

經過以上分析,便可得出結論:聲母g、k、h不和齊齒韻、撮口韻相拼,即不能和i、ü以及以i、ü開頭的韻母相拼。聲母j、q、x不和開口韻、合口韻相拼,只和齊齒韻、撮口韻相拼,即只能和i、ü以及以i、ü開頭的韻母相拼。下面借助例字來深入理解這種互補現象。

如“剛、該、哭、夸、花、昏”和“僵、鵑、掐、啟、香、孝”在中古都是見組字,見組中古讀g[k]、k[k‘]、h[x],到了現代漢語普通話中,前一組“剛、該、哭、夸、花、昏”等字是洪音,仍然保持著[k]、[k‘]、[x]的發音;后一組“僵、鵑、掐、啟、香、孝”等字是細音,聲母腭化為j [t]、q [t‘]、x []。

同樣,“咂、作、擦、倉、桑、算”和“將、娟、切、秋、相、薛”在中古都是精組字,精組中古讀z[ts]、c[ts‘]、s[s],到了現代漢語普通話中,前一組“咂、作、擦、倉、桑、算”等字是洪音,仍然保持著z[ts]、c[ts‘]、s[s]的發音;后一組“將、娟、切、秋、相、薛”等字是細音,聲母腭化為j [t]、q [t‘]、x []。

四、 結語

顧炎武在《答李子德書》中說:“讀九經自考文始,考文自知音始。”段玉裁也說:“音韻明而六書明,六書明而古經傳無不可通。”由此可見,語音在語言文字學中具有重要地位,音韻學也已成為傳統小學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從《廣韻》到現代,漢語語音經歷了一千多年的變化,雖然我們不能精確的知道該古人是如何發音的,但是通過對相關古韻和語音材料的考究,以及語音發展規律的探索和思考,音韻學家們正逐步歸納出扎實可靠的聲韻結論,從而將漢語音韻學推向更加成熟的高峰。

本文通過考察漢語語音從中古到現代普通話的變化,對“現代漢語普通話拼音部分音節缺位”現象做出了初步探索。在普通話普及的今天,這將有利于更好的了解漢語語音的演變歷史及規律,并且將有利于漢語言文字方面的教育及研究等其他工作的展開,也會更好的服務于漢語學習、漢語研究和漢語教學。(作者單位:曲阜師范大學文學院)

參考文獻:

[1] 王力.漢語史稿[M].北京:中華書局,1980.

[2] 丁聲樹,李榮.古今字音對照手冊[M].北京:中華書局,1984.

[3] 殷煥先,董紹克.實用音韻學[M].濟南:齊魯書社,1990.

[4] 張詒三.漢語音韻學[M].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00.

[5] 萬獻初.音韻學要略[M].湖北:武漢大學出版社,2000.

主站蜘蛛池模板: 封丘县| 新巴尔虎左旗| 沾益县| 甘德县| 普定县| 平塘县| 开封县| 仪陇县| 固安县| 惠水县| 三都| 仁化县| 晴隆县| 称多县| 乌拉特中旗| 临颍县| 民勤县| 伊通| 武安市| 左云县| 和顺县| 竹北市| 宝丰县| 湘潭县| 日照市| 苍山县| 平泉县| 昌黎县| 丰台区| 高雄县| 邵阳县| 武强县| 三江| 孟州市| 天津市| 内江市| 涪陵区| 郓城县| 印江| 荆门市| 永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