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5-30 10:17:06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摩爾質量,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1.摩爾電子質量(Me)。在化學反應中,提供1mol電子某金屬的質量。
Me=
注:Me(不提供電子者)=∞g•mol-1e-
2.平均摩爾電子質量(Me)在化學反應中,提供1mol電子某混合金屬的質量。
Me=
例1兩種金屬的混合粉末15g,跟足量的鹽酸反應時,恰好得到11.2L氫氣(標準狀況)。下列各組金屬不能構成符合上述條件的混合物是()
A.MgAg B.CuZn
C.Al Fe D.MgAl
解析:由題意知,
此次反應轉移電子的物質的量為×2=1mol
則Me==15g•mol-1e-
故所給選項中兩金屬Me1>15>Me2。其中不提供電子者Me=∞
考查知,選 B.D。
二、平均摩爾Cl-式量(MCl-)
1.摩爾Cl-式量,(MCl-)在化學反應中,提供1molCl-某氯化物的質量。
MCl-=
注:不提供Cl-者, MCl-=∞g•mol-1
2.平均摩爾Cl-式量在化學反應中,提供1molCl-某含氯混合物的質量。
MCl-=
例2某CaCl2樣品中可能含有FeCl3、MgCl2、NaCl和Na2CO3中的一種或兩種雜質。取11.1g樣品溶解,得無色溶液再加足量AgNO3溶液,得到29.7g沉淀,由此可知樣品中所含雜質正確的事()
A.一定無Na2CO3,可能有MgCl2
B.一定有FeCl3,可能有NaCl
C.一定有MgCl2,可能有NaCl
D.一定有NaCl
解析:由題意知,此次反應中nCl-=nAgCl=
則MCl-==53.5g•mol-1Cl
又CaCl2 MCl-==53.5g•mol-1Cl
故樣品中除CaCl2外其余物質MCl-應等于53.5g•mol-1Cl-
考查: FeCl3: MCl-=54.2g•mol-1Cl-
MgCl2: MCl-=47.5g•mol-1Cl-
NaCl: MCl-=58.5g•mol-1Cl-
Na2CO3: MCl-=∞g•mol-1Cl-
故一定有MgCl2,其余三者均可能有。選C
三、平均摩爾CO2-3式量(MCO2-3)
1.摩爾CO2-3式量(MCO2-3)在化學反應中提供1molCO2-3某碳酸鹽的質量。
MCO2-3=
注:不提供碳酸根這:MCO2-3=∞g•mol-1CO2-3
2.平均摩爾CO2-3式量(MCO2-3)。在化學反應中,提供1molCO2-3某碳酸鹽混合物質量。
MCO2-3=
例3 某K2CO3樣品中含有Na2CO3KNO3和Ba(NO3)2三種雜質中的一種或兩種,現將13.8g樣品加入足量水中,樣品全部溶解,再加入過量的CaCl2溶液,得到9g沉淀。對樣品所含雜質的正確判斷是()
A.肯定沒有KNO3
B.肯定有KNO3,可能含有Na2CO3
C.肯定沒有Ba(NO3)2,可能有KNO3
D.肯定沒有Ba(NO3)2和Na2CO3
解析:由題意知,此次反應nCO2-3=nCaO3==0.09mol
則MCO2-3==153.3g•mol-1CO2-3
因樣品全部溶解無沉淀,則一定無Ba(NO3)2
考查:K2CO3:MCO2-3=138g•mol-1CO2-3
Na2CO3:MCO2-3=106g•mol-1CO2-3
KNO3:MCO2-3=∞g•mol-1CO2-3
故一定有:KNO3,可能有:Na2CO3。選B
四、平均摩爾NH+4質量(MNH+4)
1.摩爾NH+4質量(MNH+4)在化學反應中,提供1molNH+4某銨鹽的質量。
MNH+4=
注:不提供NH+4者,MNH+4=∞g•mol-1NH+4
2.平均摩爾NH+4質量,(MNH+4)在化學反應中,提供1molNH+4
某銨鹽混合物的質量。
MNH+4=
例4 硫酸銨可能混有下列物質,將13.2g該硫酸銨在加熱條件下跟過量的氫氧化鈉溶液反應,可收集到4.3L(標況)氣體,則樣品內不可能含有的物質是( )
A.NH4HCO3 NH4NO3 B.(NH4)2CO3 NH4NO3
C.NH4Cl NH4HCO3 D.NH4Cl (NH4)2CO3
解析:由題意可知,此次反應nNH+4=nNH3=
則MNH+4==68.8g•mol-1NH+4
又因,(NH4)2SO4的MNH+4=66g•mol-1NH+4
所以,雜質的MNH+4>68.8g•mol-1NH+4
考查:NH4HCO3 MNH+4=79g•mol-1NH+4
NH4NO3 MNH+4=80g•mol-1NH+4
(NH4)2CO3 MNH+4=48g•mol-1NH+4
NH4Cl MNH+4=53.5g•mol-1NH+4
故,在A、B、C、D四種組合中均比68.8g•mol-1NH+4小者不可能選D
22、4升。
摩爾體積是指單位物質的量的某種物質的體積,也就是一摩爾物質的體積。1摩爾任何物質所含的結構微粒數口為6、02乘以10的二十三次冪。1摩爾物質的質量叫做摩爾質量。1摩爾的原子,它的質量如以克作單位,則數值上等于它的原子量,相當于舊單位中的克原子量;1摩爾的分子,它的質量如以克作單位,則數值上等于它的分子量,相當于舊單位中的克分子量。
單位物質的量的氣體所占的體積叫做氣體摩爾體積,相同氣體摩爾體積的氣體其含有的粒子數也相同。
(來源:文章屋網 )
[關鍵詞]學案導學;概念教學
化學概念原理是高中化學新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要從教材、教學大綱、新課標等多個角度深入思考,教師才能對高中化學概念原理教學有著更深的認識。本文以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實驗教科書化學必修1第一章第二節《化學計量在實驗中的應用》為例談談我的認識。
首先,新教材更注重概念的形成過程。
新課程中是讓老師給學生一些素材、實驗或是經驗,讓學生根據這些來歸納、綜合、抽象,然后總結出概念,注重概念的形成過程,讓學生慢慢體會著學習。要在概念原理的形成過程中培養學生的認知發展,教給學生學習方法。例如在摩爾質量的教學中我設計的導學案如下:
導學案 第2課時 物質的量的單位――摩爾(二)
[學習目標]
1.掌握摩爾質量的概念,了解摩爾質量與相對原子質量的區別和聯系
2.能熟練運用摩爾質量的概念,并能進行有關摩爾質量的計算
3.掌握物質的量、物質的微粒數、物質的質量、摩爾質量的關系
[學習重點]物質的量、物質的微粒數、物質的質量、摩爾質量的關系
[學習?探究區]
填寫下面的表格,看是否可以從這些數據中得出有用的結論。
高中化學必修課程概念原理教學具有主題覆蓋面較廣、教學要求較淺、與選修模塊構成螺旋上升的特點。化學1與化學2強調全面性和基礎性,所以它在這里面安排較多的內容目的是為學生學習后面的內容奠定一個比較堅實、全面的基礎。對于高一學生而言,通過復習加深初中化學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論,使學生的初高中知識實現平穩的過渡,也讓學生的知識發展有了一個連續性。
物質的量、摩爾質量、阿伏伽德羅常數均是中學化學中十分重要的基本概念,在生產和科學研究中有重要的應用。物質的量是中學化學計算的中心,本節對于培養學生的化學計算技能和構成中學化學計算體系,有著不可忽視的啟蒙作用。所以,關于物質的量的教學,不僅是本章的重點,也是整個高中化學教學的重點之一。摩爾質量與相對原子(或分子)質量的聯系可以借助初中學習的相對原子質量的概念推理出來,只有做好初高中知識的銜接,才能適應學生認知發展規律。這部分內容概念多且較抽象,理論性強,教學難度較大,計算多,實用性強,能力要求高。限于高一學生的接受能力,很難對這部分內容理解透徹。因此在教學中,我采取以下教學策略:
1、學案導學、 引入概念
2、小組研討、分析概念
3、講練結合、完善概念
4、遷移應用、 提升概念
1、根據化學方程式,推出化合價變化來求。
2、要根據混合氣體是分子還是原子,然后根據體積,質量,物質的量,摩爾質量等關系求,一般會有提示,是標準氣壓(即每摩爾氣體22.4L)還是其他氣壓。因為兩種或多種混合氣體,最好列二元二次方程。比如知道已知的兩種氣體混合質量,設各自質量x,y x+y=,xM1+yM2=?就可以了。然后質量除以各自摩爾質量就算出各自物質的量。再用每摩爾換算成粒子數,分子還要乘原子數,最后兩結果相加。
(來源:文章屋網 )
一、導出公式
導出公式就是將基本公式進行聯用,經過數學推導生成的在特定條件下使用的公式,或者是根據定義,通過數學推導得到的公式。
導出公式一
若一個粒子的質量為ag,阿伏伽德羅常數數值為NA,則該粒子的摩爾質量M=a?NAg/mol。
推導過程:
摩爾質量為單位物質的量的物質所具有的質量,阿伏伽德羅常數NA為1mol粒子的粒子數,單位為mol-1,一個原子的質量為ag,所以二者乘積ag?NA/mol應為該粒子的摩爾質量,即:M=a?NAg/mol。
例題1:科學家剛剛發現了某種元素的原子,其質量是ag,12C的原子質量是bg,NA是阿伏加德羅常數的值,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該原子的摩爾質量是a/12b
B Wg該原子的物質的量一定是(W/aNA)mol
C Wg該原子中含有W/NA個該原子
D由已知信息可得:NA=W/a
導出公式二
同溫同壓下,
推導過程: 將基本公式三變形得到:V=n?Vm,由于氣體摩爾體積只受溫度和壓強影響,所以在一定溫度和壓強(特定的前提條件)下,氣體摩爾體積就成為定值(常數),此時氣體的體積與氣體物質的量成正比關系,數學表達式為:
同溫同壓下, 這一推論可表述為:一定溫度和壓強下(同溫同壓,下同),兩種氣體的體積之比等于二者物質的量之比。
例題2:aLCO和O2的混和氣體,點燃后得到bL氣體(前后條件相同),則混和氣體中CO的體積可能是下列組合中的( )
①b ②2a/3 ③a-b ④a+b ⑤2(a-b)
A①②③ B②④⑤
C①②④ D①②⑤
導出公式三
M=Vm?ρ
推導過程:
根據根據基本公式二M=m/n,和基本公式三的變形公式n=V/Vm,可以推導出
表述為氣體的摩爾質量等于一定溫度一定壓強下氣體的密度和摩爾體積的乘積。
例題3:在標準狀況下,某氣體的密度為1.79g/L,試計算這種氣體的相對分子質量。
導出公式四
一定溫度和壓強下,
推導過程:
根據導出公式三M=Vm?ρ,一定溫度和壓強下,氣體摩爾體積為定值(常數),此時氣體的摩爾質量與氣體密度就成正比例關系,數學表達式為 。
這一推論可表述為:一定溫度和壓強下,兩種氣體的摩爾質量之比等于二者密度之比。
例題4:某物質A在一定條件下受熱分解,產物都是氣體,有關的化學方程式為:2A=B+2C+2D。若生成的混合氣體相同條件下對氫氣的相對密度為d,則A的相對分子質量為( )
A.2d B.2.5d C.5d D.7d
導出公式五
相同溫度相同體積時,
推導過程:
生活實例:給自行車打氣,打進去氣體越多,車胎越“硬”??偨Y規律:在一定溫度下,一定體積的密閉容器中所含氣體分子數越多,或者說氣體物質的量越大,氣體的壓強就越大。
例題5:標況下向密閉容器中加入0.1molCl2和0.4molH2,然后點火使Cl2完全反應,再把溫度冷卻到0℃時,密閉容器內壓強為多少Pa( )
A.1.01×104 B.2.02×104
C.4.04×104 D.1.01×105
導出公式六
某溶液的密度為ρg/ml,質量分數為w,溶質摩爾質量為Mg/mol,則溶液的物質的量濃度
推導過程:設溶液的體積為VL,由基本公式一、基本公式四、初中學過的m=ρ?Vm(溶質)=m(溶液)?w,得
例題6:常溫下,將10.0g14.0%的NaCl溶液跟15.0g24.0%的NaCl溶液混合,得到密度為1.15g/ml的溶液。求:
(1)混合后該溶液的質量分數
(2)混合后該溶液的物質的量濃度
(3)在100g水中溶解多少摩NaCl才能使其濃度與上述溶液的濃度相等
導出公式七
C(濃溶液)?V(濃溶液)=C(稀溶液)?V(稀溶液)
初中化學學過:濃溶液稀釋成稀溶液過程中,溶質質量不變,結合基本公式一可知,溶質物質的量不變,再結合基本公式四可推導出:C(濃溶液)?V(濃溶液)=C(稀溶液)?V(稀溶液)。
例題7:VmLAl2(SO4)3溶液中含有Al3+ag,取1/4VmL溶液稀釋到4VmL,則稀釋后溶液中S042-的物質的量濃度是( )
導出公式八
若某溶液中含有Fe3+、Cu2+、SO42-、Cl-,它們物質的量濃度關系可表示為:3×C(Fe3+)+2×C(Cu2+)=2×C(SO42-)+1×C(Cl-)。
推導過程:
關鍵詞:摩爾多瓦;教師教育;舉措;特征
一、改革動因
摩爾多瓦獨立后,教師教育發展面臨諸多挑戰。國內政治體制變革和經濟社會發展的不穩定引發了復雜的社會矛盾,造成了教師培養體系混亂、教育經費銳減、教師隊伍老齡化、教師流失嚴重以及教育質量下降等眾多教育問題。
在教育全球化和歐洲教育一體化進程的推動下,各國之間的教育交流日益加強,這為摩爾多瓦教師教育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機,有利于提升該國教師培養質量;與此同時,為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保持自身競爭力,摩爾多瓦也將推進教師教育改革作為教師教育發展的重要任務。
二、改革舉措
(一)建立健全的教育政策法規體系
建立健全的教育法律法規是摩爾多瓦教師教育改革的重要前提和基礎。早在1994年,摩爾多瓦議會就將“加強教師的教育和培訓列為摩爾多瓦國家教育發展的優先事項”。摩爾多瓦議會通過的《摩爾多瓦共和國教育發展的構想》確立了加快教師教育發展的戰略目標。1995年,摩爾多瓦頒布了《摩爾多瓦教育法》(Law on Education in Moldova),該法明確規定將建立完善的教師培養體系納入法律框架,并重申了教師教育的重要性,明確了國家鼓勵教師教育發展的政策導向。1996年,摩爾多瓦出臺了《國家教育發展綱要1996-2005》(The National Plan for Education Development, 1996-2005),較為詳細地闡述了在“吸引學生從事教師職業、完善教師培養資格認證制度、加強教師職前培訓、規范教師教育培訓機構、健全教師專業發展路徑”等具體措施,構建了教師教育發展的藍圖[1]。這些法律法規為摩爾多瓦教師教育改革提供了制度層面的保障。
(二)完善師資培養體系
建國之初,摩爾多瓦在蘇聯的幫助下建立起了教師教育的培養體系,其中學校教師培養的任務主要由高等師范專科學校(normal schools)承擔,培養機構較為單一,學制一般為2~3年。
為豐富師資培養類型,《摩爾多瓦教育法》提出,廢除師范??茖W校,教師培養任務改由學院(college)和大學(university)承擔。其中,學院主要負責培養學前教育機構(preschool institutions)和小學(primary school)的教師;大學的培養層次相對較高,承擔初中(gymnasium)、高中(general secondary school)、職業中學(lyceum)和大專院校(post-secondary professional education)的教師培養任務,同時也承擔部分培養小學教師的任務。
在摩爾多瓦,負責教師培訓的高等教育機構主要包括:利茲?克里迪安教育國立大學(Ion Creang Pedagogical State University)、基希訥烏大學(Chisinau State University)、蒂拉斯波爾大學(Tiraspol State University)、伯爾茲大學(Balti State University)、國家體育與運動教育大學(National Institute for Physical Education and Sport University)以及國家理工大學(Polytechnical University)[2]。這些教育機構根據自身條件制定課程計劃,由于辦學目標定位各不相同,因此他們的課程安排和設置也各具特色,這就保證了師資培養的多樣化,從而更好地適應教育發展對教師提出的新要求。近年來,隨著對教師需求的不斷擴大,摩爾多瓦教育部在規定各類高校都可以參與教師培養的同時,進一步擴大了教師隊伍的來源,規定獲得高等教育畢業證書的學生在通過教師資格考核后都可從事教師職業。
與此同時,摩爾多瓦建立起兩級制的教師在職培養體系。在職教師培養分為兩個層次,中央層面的培訓主要由承擔教師培養任務的6所大學以及教育科學研究所(Institute of Educational Sciences)來實施,地方層面的教師培訓則主要由地方教育部門以及學校設立的教學培訓點負責。截至2004年,摩爾多瓦已經在全國范圍內開設了34個培訓中心,共擁有482名專業的培訓人員,約有1萬名小學教師接受了培訓[3]。在職教師的培訓以新課程的教學要求為出發點,致力于培養教師合理安排教學內容、制定課程計劃以及進行自我評估的能力。通過不同層面的教師培訓,摩爾多瓦教師職業技能提升機制不斷完善,教師素質也逐漸得到提升。
(三)制定科學化的教師教育課程體系
為保證教師質量,摩爾多瓦制定了科學化的教師教育課程體系。教師職前階段開設的課程包括專業學習課程(specialty courses)、基礎教育課程(fundamental courses)、教學實習(internship)、人文通識課程(courses of general culture)、選修課程(optional courses)等[4]。具體來看,專業課程的設置目標在于幫助職前教師形成專業化能力,并在傳授專業知識的基礎上培養教師的科研能力?;A教育課程側重培養教師的學科教學能力,例如制定教學具體目標和課堂計劃、設置教學情境等,課程內容包含教育學、心理學、管理學等學科的相關知識,這些知識對于培養教師的教學能力、組織管理能力及科研能力具有重要作用。教學實習分為三類:初級實習(initiation classroom-practice)、專業教學實習(teaching classroom-practice)及正式課堂實習(state classroom-practice)。初級實習和專業教學實習要求教師在由學校設立的特殊教學環境內開展教學實踐活動,在正式課堂實習階段教師將被安排在真實的中小學課堂情境中;人文學科課程專注于培養教師的人文素養,選修課程則更多考慮教師的自身興趣,因此課程種類及樣式較多。
綜合看來,摩爾多瓦教師教育課程的設置以兼顧專業性與教育性、貫徹教師發展的實踐性為目標導向,融合多學科內容,旨在促進教師教學能力的綜合發展,體現了教師專業化的整體發展取向。
(四)規范教師專業認證制度
提升教師隊伍整體素質是摩爾多瓦教師發展的重要目標,為此教育部制定了嚴格的教師認證制度?!赌柖嗤呓逃ā芬幎?,摩爾多瓦每5年就要進行一次強制性教師專業認證。由地方教育部門代表和教師工會代表共同組成的教育評估委員會(Evaluation Boards)作為教師評估的主導機構,定期對教師進行專業考核??己藘热莘譃榻虒W、親師關系、科研三大類別,具體包括課堂教學、班級管理、專業評估、交際和社會包容、自我發展、發現問題六項具體能力(見表1)。這六項具體能力涵蓋了教師從事教學、科研,處理親師關系應具備的基本素質,體現了摩爾多瓦對教師的全方位要求。
通過資格認證的教師須擁有3年的教學經驗,才有資格參加更高層級的專業認證。摩爾多瓦教師專業認證主要是對教師的教學水平進行評估,教育部門在對教師進行審核后劃定專業等級。摩爾多瓦教師的專業等級分為三個層次,由低至高分別是二級教師、一級教師和高級教師,每個層次的教師標準都有不同的要求(見表2)。
三、改革特征
摩爾多瓦教師教育改革注重宏觀層面與微觀層面的結合。在宏觀層面,通過強調健全法律規范、完善師資培養體系為改革奠定了堅實的制度保障;在微觀層面,聚焦教師質量的提高,教師專業能力的提升,教師教育專業課程設置的完善和教師專業認證制度的規范。
(一)以體系化的政策法規為基石
前蘇聯時期,摩爾多瓦實行中央集權式的教育管理模式,教師教育發展的民主化、法制化程度不高。因此,摩爾多瓦獨立后教師教育改革的首要任務就是建立健全教育法律法規體系。《摩爾多瓦教育法》頒布初始,教育部首先對摩爾多瓦教育改革發展進行了總體規劃,確定了改革的基準。隨后,摩爾多瓦在教師教育領域陸續出臺了一系列法律法規,涉及教育發展的各個方面,如針對教師職業標準的《普通教育機構教師標準》(the Standard Regulation of the General Educational Institution)、加強高中階段學校管理績效的《高中組織管理與運行細則》(the Regulation on Organization and Functioning of High Schools)、完善教師資格認證的《教學與管理人員資格認證條例》(the Regulation on the Attestation of Teaching and Managerial Staff)等。隨著法律法規的不斷完善,摩爾多瓦最終建立起以《摩爾多瓦教育法》為基礎、以眾多政策法規為輔助的教師教育發展體系,這為教師教育改革提供了良好的制度保障。
(二)以多元化的課程設置為依托
摩爾多瓦教師教育改革特別重視教師教育課程體系的完善性。為豐富課程教學內容,摩爾多瓦打破了統一的課程計劃制度,教育部規定高等教育機構可以依據學校培養目標和師資狀況制定具體的課程計劃,而且可以自主確定課程計劃體系中各個類別課程所占比例,從而實現多樣化的師資培養目標。例如,在課程開設方面,理工類大學、綜合類大學、師范類大學、體育類大學四類大學在基礎教育和專業學習科目的設置、人文課程和選修課程的開設、教學實踐環節的安排都是基于學校自身特色制定的,充分體現了課程的靈活性和多樣性(見圖1)。人文學科課程注重培養教師的人文情感與創新能力,這對教師職業道德能力的形成和教師專業能力的發展具有重要影響。
(三)以實踐性的教學能力發展為根本
摩爾多瓦教師教育改革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將專業知識的傳授與實踐能力的培養相結合。雖然各類學校在教師教育課程課時安排方面存在差異,但是他們的課程設置無一例外地將實踐能力的培養置于重要位置。例如,將教學實踐環節分為初級實踐、專業教學實踐及正式課堂實踐三類,在教師發展的不同階段為其安排不同層次的教學實踐。此外,初級實踐與專業教學實踐作為學校教學的重要輔助內容,為教師模擬教學環境,有利于教師提前熟悉課堂教學情境,更好地實現專業知識與實踐的結合。此外,教師資格認證的一個重要考核標準就是教師對理論知識的應用能力,如專業知識的教學、教學計劃的安排、課堂的自我評價能力等,這也體現了摩爾多瓦教師教育改革對教學實踐能力的重視。
參考文獻:
[1]Reviews of National Policies for Education South Eastern Europe[EB/OL].http:///oecd/pdfs/product/1403131e.pdf, 2013-11-23.
[2]Centre for Co-Operation With Non-Members Directorate for Education, Employment, Labor and Social Affairs Education Committee. The Matic Review of National Policies for Education-Moldova[EB/OL].http://citeseerx.ist.psu.edu/viewdoc/download?rep=rep1 &type=pdf&doi=10.1.1.198.4280, 2013-12-22.
[3]Ministry of Education Republic of Moldova. National Report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ducation System in Republic of Moldova[R].Chisinau, 2004:47.
[4]Baseline Study on Basic Education in the Republic of Moldova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hild-Friendly Schools[R].Chisinau, 2008:60.
[5]Education and Culture DG. Study on Teacher Education for Primary and Secondary Education in Six Eastern Partnership Countries:Moldova[EB/OL].http://ec.europa.eu/education/more-information/doc/2011/moldova_en.pdf, 2013-11-23.
摩爾先天血統注定它對所輻射區域乃至周邊社區的商業活動、社會活動的潛移默化的影響,它改變著消費者的生活方式、采購行為、價格標準的影響之外,它的威懾甚至影響到了人們的心理層面。早在上個世紀中期,隨著摩爾模式的發達,“為購物而生”(Born to shop)、“我購故我在(I shop, Therefore I am)”的口號已隨著宣傳T恤深入民心。
是什么賦予了摩爾這樣強烈的魅力呢?
或者說,摩爾如何不僅在短期內快速響應客戶的情緒、情感需求,還必須與客戶保持良好而長久的互動關系以賺取足夠這個巨無霸生存的利潤呢?
摩爾追求的是通過情境的營造,不斷反復、強調作用于消費者的某種情緒與心理需求層面,最后形成的良好的市場口碑,客戶不斷重復購買、交叉購買,最后形成客戶的忠誠度與市場品牌。
以主題塑造感情,以規模求得效益。
情感是客戶在價值認同之后產生的偏好。
高度同質化與激烈的市場競爭態勢下,“高價值的、回頭的、滿意的、創利的客戶是全世界所有盈利型和增長型公司關注的焦點。”(《客戶關系管理:加速利潤和優勢的提升》,羅納德. S.史威夫特著,2001年)
先天的特性要求摩爾比其他商業模式更加注意客戶生命周期的開發與管理。因為小型的商場或百貨店還可以通過不斷持續開發新客戶來創造更多的利潤源泉,但對于摩爾而言,同一區域內的客戶數量有限。摩爾必須深入研習如何挽留客戶,加大客戶購買頻率與強度,延長客戶生命周期,不斷進行交叉購買、重復購買。
摩爾如何為自己創造更多的忠誠客戶呢?
一、客戶關懷提升利潤空間
擁擠而單調的市場中,摩爾能吸引到各區域的主力店有限,“新瓶裝老酒”的形式屢見不鮮。然而,過于強勢的主力店到底是會給摩爾帶來更大的客流量,還是由于其吸引力太大,反而拉走了摩爾的客戶尚未可知。隨著強勢主力店的帶動,摩爾周圍的物業價值將得到迅猛提升,租售價格一路攀升。所以,強勢品牌的主力店往往不會付出太多的租金和費用給摩爾。以世界上開發的幾個比較成功的摩爾項目為例,如加拿大艾德蒙頓綜合性室內商城和美國明尼蘇達州雙子星城的綜合性室內商城,均成就于對個性特色商鋪的客戶的深度開發。
摩爾基本的盈利模式是:主力店所創造的核心目標顧客群是營銷的主體,他們產生的利潤要支撐盈虧平衡;而由特色個性商鋪所服務的次核層的邊緣消費者和域外消費者,才是摩爾的盈利空間。
摩爾如何深挖由特色商鋪創造的盈利空間呢?
關鍵在于客戶關懷的系統組織實施與保障。
區別于傳統意義上的客戶關懷只是被動地向客戶提供售后服務。在此,客戶服務包括以下方面:
1、 客戶服務:包括向客戶提品信息和服務建議等
2、 產品質量:應符合有關標準、適合客戶使用、保證安全可靠
3、 服務質量:指與企業接觸的過程中客戶的體驗
4、 售后服務:包括售后的查詢和投訴,以及維護和修理
對客戶關懷意義最大的四個實際營銷變量是:產品和服務(這是客戶關懷的核心)、溝通方式、銷售激勵和公共關系。
客戶關懷必須貫穿于摩爾整個銷售過程中,營造出友好、激勵、高效、信任的氛圍。
由于傳統零售模式中客戶關懷的過于私人化,信任的建立落實在一對一的關系上:銷售者個人和購買者個人,信任的建立往往需要很長的時間,而且保護機制脆弱。而摩爾模式通過第三方:經營者的介入,極大加強了四個變量:加強客戶對產品和服務的購買信心,通過摩爾的定位、主題與客戶建立深層次的溝通,通過價格促銷、主題推進等方式進行銷售激勵,同時摩爾與當地政府的公共關系等將對于個性特色商鋪的前期盈利、知名度的提升、商譽的保證都能起到很好的作用。
通過客戶關懷系統的建立,摩爾可以對客戶利潤貢獻進行深挖,以求得更大的利潤空間。
二、客戶滿意創造忠誠行為
客戶滿意是指客戶通過對一個產品或服務的可感知的效果與他期望指向比較后,所形成的愉悅或失望的感覺狀態。盡管有報道指出客戶滿意與忠誠行為之間的關系并沒有我們想象的那么緊密。但是滿意度還是一個可衡量客戶重復、交叉購買的一個關鍵性指標。
極度滿意的客戶是企業最好的銷售人員。
摩爾如何以點帶面地提升客戶滿意度,形成良好的市場口碑,從而吸引客戶不斷回到摩爾平臺上進行重復、交叉購買呢?
首先,摩爾要對現有的客戶群進行區分,找到哪些是長期忠誠且利潤貢獻率高的摯友,哪些是利潤高但忠誠度不夠的蝴蝶,哪些是有忠誠度但是利潤貢獻度不夠的神秘者和利潤及忠誠度都不夠的陌生人。
劃分客戶的過程也是摩爾確立營利模式的過程:通過確定模型,摩爾可以更加清確自己需要的是哪種類型的極度滿意客戶,他們將會作出理想客戶出現在摩爾的市場上,形成影響力與吸引力。摩爾必須找到這種客戶向摩爾貢獻的利潤率是怎樣的,從而對自身的主題定位不斷進行微調與演進,青春不老,年華永駐,永葆對客戶的吸引力。
對于連鎖摩爾來講,更要關注不同的區域中的客情:在某個區域內,是否存在大量極度滿意的客戶被創造出來的情況?如果有的話,出現這種狀況的原因是什么?是否可以鎖定關鍵點,在其他區域加以復制。
同時,摩爾也要關注客戶的流失:是否在某個區域內出現或存在大量有價核的核心客戶的流失?當非正常的客戶流失出現或負面口碑出現時,是否有足夠的應對措施?
在確定了典型的客戶模式后,摩爾要找到加強與摯友不斷加深情感聯系的促銷、溝通手段,向他們提供更多的回到摩爾來進行消費與購買的“理由”。而蝴蝶則是摩爾要力爭的對象,因為他們將向摩爾貢獻更多的利潤。把握好關鍵核心客戶層,將會讓得到更多的利潤來源與上升空間。在此,我們可以把蝴蝶看成是次核層客戶和域外消費者。在摩爾的促銷與溝通中,要關注他們的需求,并安排專門的主題對他們的情緒需求進行呼應與響應。
在日常營運中,摩爾要不斷推陳出新,找到當期對目標市場有吸引力,能刺激市場情緒的主題,讓客戶不斷地回到摩爾平臺上來進行一體化的購買活動。在摩爾主題的設計方面,要不斷加強與市場正面、積極的情緒的關聯,修正負面對話。
三、感性品牌的建立
情感是客戶在價值認同之后產生的偏好??蛻粽J同、產生情感偏好的過程就是摩爾品牌誕生的過程。
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可以借力于以下幾個模式工具:
1、建立理想客戶模式龐大的摩爾在影響市場、消費者,形成一種新的社會生活方式、生活標準方面有著先天的優勢。
在這個過程中,摩爾首先必須通過市場調研等方式、渠道,找到自己理想中的“摯友”,聆聽他們的心理需求與渴望是什么。摩爾如何滿足他們心理與物質層面的需求、從而提供服務、賺取利潤。摩爾要建立出鮮明的既突破傳統形象,又要存在著千絲萬縷的關系的“模仿模式”,讓消費者不斷通過媒體的學習、接受、認同這個角色,并把自己也融入到這個理想角色中,最后達到消費者行為與心理層面的調整,接受模爾的標準。
2、認知過程模式
摩爾通過不斷主題的確立、統一與推進,擴大自己的價值觀與商業標準,在更大范圍內影響更多的客戶,從不斷作用于認知層面從而影響到客戶最后的購買決策。讓客戶自己找出支持在摩爾進行購買的“理由”:對于主力店產品與服務的采購而言,摩爾可以為客戶節省時間成本和體力成本,同時滿足了客戶優越感與自我實現需求;對于特色個性商鋪而言,摩爾則向客戶提供了產品、服務質量的保障,售后的跟進與保障,滿足了客戶心理層面所需求的安全感。
而摩爾主題所賦予整個購物過程統一的娛樂感、休閑感,對客戶情緒的持續刺激與某種情緒的反復強調,這也是其他商業模式所不能向客戶提供的。
3、情緒聯想模式
摩爾必須做到品牌口號(Slogan)不單只是品牌口號而已,它必須還要包含了情感因素,與目標客戶群達到情緒認同的深度溝通,而不僅僅是價格優惠、促銷。摩爾通過主題的不斷演進,將會與目標市場的情緒同步化,達到同喜同樂的效果。
4、潛意識模式:
佛洛伊德心理分析理論(Freudian Psychoanalytic Theory)提出:“品牌偏好主宰著消費者購買動機,它是一種潛伏性的心理意識?!?/p>
其實消費者往往對自己為什么會偏好某些品牌一無所知的,或者他們所表述出來的理由并不是真正的購買動機。甚至在消費者購買行動發生后,他們也無法說出偏好的真正動機何在。
消費者內心深處的動機與期待,并不會透過自己本身直截了當地表達出來,只能藉由購買行為顯露痕跡。
因此,摩爾的信息傳播必須完成兩項重要的任務:
(1)以適合的文字與符號激起客戶的期望與動機。
(2)所提供的產品或服務必須轉化成“促使行動的觸媒”,讓它潛植于消費者的潛意識中。
思索我校的課堂教學改革,“六、四、二”課堂教學模式及由此催生的“五糧課”(課中的好課)從我校發源,到在濱海大地掀起了全面學習的熱潮,由探索到走向成熟,這其中也正蘊含了簡約化的課堂教學理念。
五糧課的實質要充分的放手給學生,讓學生學會學習。這就要求我們老師在課堂上即要少講,但又要講到點上。這就對我們老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能夠高度簡化教學內容,并使之精煉。那么如何在化學教學中做到的簡約化呢?下面,本人以《物質的量》這一節課的教學談談。
高中化學老師教到《物質的量》這一節時,都有一種“如臨大敵”的緊張感。究其原因有二。一:物質的量是整個高中化學計算的基石,重要性不言而喻;二:物質的量這一物理量及其單位摩爾對學生來說都是比較陌生、抽象、難懂的名詞,非常容易將物質的量與物質的質量混淆起來,以致錯誤地理解物質的量的含義。因此,如何讓學生正確地理解物質的量這一概念,也是學生學好后面的摩爾質量、氣體摩爾體積、物質的量濃度知識的前提條件。
在學習本節內容前,我沒有按照書上引言進行講述,我覺得引言中提到的這說明,在我們肉眼看不見的粒子與物質的質量之間,必定存在著某種聯系。那么,聯系他們的橋梁是什么呢?科學上,我們用“物質的量”這個物理量把一定數目的原子、分子、或離子等微觀粒子與可稱量的物質聯系起來這一大段話,只能使初學者產生云里霧里的感覺,只有在學習了整個相關的摩爾質量、氣體摩爾體積、物質的量濃度等知識以后,才能體會引言中所提到的“橋梁”作用。所以在實際的教學中我在這個地方作了簡化處理,不要學生理解什么,也不作任何解釋。相當于刪去了這部分的內容,當然在以后的教學中,會回頭再來理解的。并且按下面的步驟設計教學。
同學們都知道微觀的粒子非常的小,肉眼看起來很小的東西里面就包含了數目龐大的粒子個數,例如一滴水中含有1.6722×1021個水分子。而如此大的數目表達起來非常的繁瑣。然后緊跟著設問,可不可以找到一種方法將非常龐大的一個數字當作一個集體來計量呢?其實在我們生活中就有很多這樣的事例。下面從三個生活中的事例進行說明:
一:大家都有買火材的經歷,人們習慣是將多少盒數的火材當作一個集體的呢?
學生答:10盒當作1“打”
二:描述星際間距離時,人們通常用多少千米當作一個集體的呢?
答 :9.6024×1012千米當作1“光年”
上面的例子都都是將積較大的繁瑣的個體數目當作一個簡潔的集合體來表示。從而在實際應用中起到了化“繁”為“簡”的效果。那么我們也同樣可以將“一定數目的粒子”當作一個“集體”來表示,使得在表達微粒數目時表達形式變的簡潔。于是引出物質的量這一物理量的學習。接下來解決兩個問題,(1)這樣的一個“集體”我們怎么稱呼,即單位是什么?類比上面所舉例子中的“打”、 “光年”,我們給物質的量的單位叫“摩爾”。然后結合國際7個基本物理量及其單位來鞏固剛剛學的兩個新名詞“物質的量”和“摩爾”弄清兩者的關系及表示符號。(2)“一定數目的粒子”這個數目如何規定的呢?人們規定12g12C所含有的粒子個數就等于這里的“一定數目”。為了便于表達,將12g12C所含有的粒子個數也稱作“阿伏加德羅常數”,符號為NA,它的近視值約為6.02×1023 mol-1 。這么一來,就可以將粒子個數換算成多少集體,即多少個微粒相當于多少摩爾的微粒。反之,亦然。關系表達式如下:
一、高考中的考試要求
理解物質的量的單位――摩爾(mol)、摩爾質量、氣體摩爾體積(標準狀況下)、物質的量濃度、阿伏伽德羅常數的含義,并能進行有關計算(混合氣體的平均相對分子質量的相關計算不作要求)。在實際命題時,有關阿伏伽德羅常數的問題還常以化學平衡、弱電解質的電離、鹽類的水解、氧化還原反應、電化學、晶體的結構等知識為載體進行考查。
二、近幾年高考的命題趨勢
1.考查目的
主要是考查考生對物質的量、阿伏伽德羅常數、摩爾質量、氣體摩爾體積、物質的量濃度、阿伏伽德羅定律這些概念的辨析是否清楚,各種守恒關系、平衡的有關原理掌握得是否牢固,氣體摩爾體積的適用范圍、阿伏伽德羅定律的適用范圍是否清楚。特別是在“摩爾”使用時,要清楚微觀粒子可以是原子、分子、離子、電子或其他粒子,或這些粒子的特定組合。
2.考查方法
試題以中學中學過的一些重點物質和重要反應為載體,考查上述有關概念。涉及的物質主要有:Cl、O、N、H、O、NH、NO、NO、NO、稀有氣體,白磷、SiO,金屬Na、Mg、Al、Fe,NHCl、NaCO,氫化物,有機物,等等。
三、題目常見的陷阱
阿伏伽德羅常數(用NA表示)涉及的知識面廣,靈活性強,是高考的熱點之一,主要以選擇題的形式(選擇正確的或錯誤的)進行考查。分析近幾年的高考試題,不難發現命題者設置的陷阱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溫度和壓強
22.4L/mol是在標準狀況(0℃、1.01×10Pa)下的氣體摩爾體積。命題者有意在題目中設置非標準狀況下的氣體體積,讓考生與22.4L/mol進行轉換,從而誤入陷阱。
例1:(1)常溫常壓下,11.2L氧氣所含的氧原子數為N
(2)在25℃,壓強為1.01×10Pa時,11.2L氮氣所含的原子數目為N
(3)常溫常壓下,56g乙烯和丙烯的混合氣體中含有的碳原子數為4N
解析:(1)標準狀況下,11.2L氧氣為0.5mol,其所含原子數為N。而常溫常壓(25℃、1.01×10Pa)下,11.2L氧氣物質的量小于0.5mol,其所含原子數必小于N,故敘述錯誤。
(2)本題敘述錯誤,分析方法同上。
(3)質量與溫度和壓強無關,而單烯烴的分子式通式為CH,則其所含的碳原子數為(56g/14ng/mol)×n=4mol,故敘述正確。
2.物質狀態
22.4L/mol使用的對象是氣體(包括混合氣體)。命題者常把一些容易忽視的液態或固態物質作為氣體來命題,讓考生落入陷阱。
例2:(1)標準狀況下,22.4L辛烷完全燃燒,生成CO分子數為N
(2)標準狀況下,11.2L四氯化碳所含分子數為0.5N
(3)標準狀況下,1L水所含分子數為(1/22.4)N
(4)標準狀況下,11.2LSO中含1.5N個氧原子
解析:(1)、(2)、(3)題中的辛烷、四氯化碳、水在標準狀況下均為液體,第(4)題中SO在標準狀況下為固體。故以上四道題說法都不正確。
3.物質變化
一些物質間的變化具有一定的隱蔽性,有時需要借助方程式分析才能挖掘出隱含的變化情況??忌舨蛔⒁馔诰螂[含變化往往會誤入陷阱。
4.單質組成
氣體單質的組成除常見的雙原子分子外,還有單原子分子(如Ne)、三原子分子(如O)、四原子分子(如P)等。考生如不注意這點,極容易誤入陷阱。
5.離子種類
離子種類一般有分子、原子、離子、質子、中子、電子等。1mol微粒的數目即為阿伏伽德羅常數,由此可計算分子、原子、離子、質子、中子、電子等微粒的數目。時常涉及稀有氣體He、Ne等為單原子組成,Cl、O、N、H等為雙原子分子。P、金剛石、石墨、二氧化硅等為晶體結構。命題者往往通過NA與粒子數目的轉換,巧設陷阱??疾殡娊赓|溶液中微粒數目或濃度時常涉及弱電解質的電離、鹽類水解方面的陷阱。
四、復習策略
根據考試的要求,在平時的復習中要加強要點知識的梳理。因為關于阿伏伽德羅常數的題目涉及的知識面廣,考查的知識點多,在高中化學必修1、必修2、選修3《物質結構與性質》、選修4《化學反應原理》、選修5《有機化學基礎》中都有相關的知識涉及,所以只有加強要點知識的梳理,由點到面,構建知識網絡,才能應對自如。同時要強化訓練,檢驗知識的掌握程度,找出知識的空白和漏缺,改正容易犯的錯誤。
1.新概念的“按需引入”
1.1物質的量濃度概念的引入
[師]:在學習質量與物質的量的聯系時,我們引入了新的概念――摩爾質量。
在學習氣體體積與物質的量的聯系時我們引入了新的概念――氣體摩爾體積。
這兩個物理量的引入使質量、氣體體積與物質的量的聯系更為緊密,同時也方便了它們的運用。
[師]:問題1:在標準狀況下,如何較為準確地獲得1molO?(不考慮實際操作)
[生甲]:O的摩爾質量為32g/mol,1mol O的質量為32g,可以稱取32g O即為1mol。
[生乙]:標準狀況下氣體摩爾體積約為22.4L/mol,可以在標準狀況下量取22.4L O即為1mol。
[師]:很好!1mol O約含有6.02×1023個O分子,如果一個個數那要數到什么時候?(學生笑)正是在知識中引入摩爾質量和氣體摩爾體積概念,我們可以將復雜的問題簡單化,而且易于操作!科學技術的發展正是由于我們不斷地探索和創新而豐富起來的。下面我們思考另外一個問題。
[師]:問題2:現有一瓶質量分數為58.5%的NaCl的溶液,如何較為準確地獲取含1mol NaCl的溶液?(1mol NaCl的質量約為58.5g)
[生]:通過計算可以得出含1mol NaCl的溶液質量應為100g,只要稱取100g該溶液即可。
[師]:在實際的實驗操作中,對于液體量取體積的方式要比稱取質量的方式方便得多,我們能否也通過量取體積的方式獲取含1mol NaCl的該溶液?
(學生展開討論,最后形成一致意見)
[生]:從前面分析可知需溶液質量為100g,如果知道該溶液的密度就可以換算出所需溶液的體積,然后量取相應體積的該溶液即可實現這一目的。
[師]:很好!但是我們知道,即使同種溶液也會因為濃度不同而使得密度存在差異,要想即時獲得某一濃度溶液的密度不容易,如何在未知溶液密度的情況下達到目的就顯得很重要了。根據前面問題的提示,我們是否也能創設某一概念來達成此目的呢?而這個概念又需要將其他哪些概念聯系起來呢?
[生]:這個概念需要在物質的量與液體的體積之間建立聯系。
[師]:是什么物質的物質的量?
[生]:溶質。
[師]:又是什么物質的體積呢?
[生]:溶液。
[師]:想一想看,該如何定義這個新的概念?
教師適時引導學生通過氣體摩爾體積和摩爾質量的定義來類比推導。
[生]:可以定義為:單位體積的溶液中所含溶質的物質的量。
[師]:很好,我們把這個新的概念稱為――物質的量濃度。
1.2教學反思
概念教學一直是中學化學課堂的重點和難點,由于概念本身的抽象性,“學生學起來吃力,教師教起來費力”是教師普遍的感嘆,提高課堂中概念教學的效益也是眾多教師的追求,情境設計、問題探究等許多時髦的教學方式紛紛運用到了概念教學的過程中,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而我認為,這些教學方式雖然在課堂中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但是更多地考慮的是方式方法,對知識的主動建構、學生的情感需求方面關注不夠。從教育心理學角度出發,學生為解決某一問題而產生的熱情是暫時的,而遇到困難為尋求創造性突破而產生的情感需求則更長久,這正如你為了樂趣學習一種樂器往往不如為生存而學習保持的久遠。概念教學中,如果我們也能從這個角度出發,在學生舊有知識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在解決問題時自主產生建立一個新概念的需要,讓學生真正體會到概念建立的過程,體現概念主動獲得的價值,同時能讓學生在課堂中培養創新的能力,這符合新課程對教育教學的要求。
2.新儀器的“按需引入”
初進高中,學習新的實驗知識過程中會逐漸接觸到一些新的實驗儀器,注重對新的儀器的引入,有助于學生對這些新的實驗儀器的構造、原理、使用方法的理解。
如,在講述分液操作時,學生第一次接觸到儀器分液漏斗。教師在涉及相關知識時通常做法是先展示儀器,然后說明儀器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項,學生印象往往并不深刻。而在學生初次接觸這些新儀器時教師采取“按需引入”的教學方式能使學生對新儀器的構造和性能了解得更為透徹。
3.“按需引入”教學方式的優勢
3.1“按需引入”教學方式重視學生在學習新知識過程中的情感認同,能夠減少學生接觸陌生知識時易于產生的情感壁壘,將新知識的學習過程轉化為學生自主需要、探索發現的過程,有利于學生對新知識的理解和把握。
3.2新課程要求教師在教學中重視學生創新精神的培養,“按需引入”正是激發學生創新的需求和渴望,能培養學生不怕困難,勇于挑戰,開拓創新的精神。
3.3讓學生做一個新知識的接受者不如讓學生成為新知識的締造者,“按需引入”教學方式其實也是“嘗試”教學方式的一種具體呈現方式,讓學生努力嘗試知識的“海洋”遨游,激發出“生存”的基本需求,從而嘗試成為知識或規律的發現者。
3.4“按需引入”教學方式正是建立在學生已有知識經驗的基礎上,在知識結構出現斷層的情況下產生以創新求發展的內在需要,從而積極地進行意義建構,完成對客體(新知識)的充分認識。
3.5“按需引入”教學方式在新知識教學中的應用面較為廣泛,不僅在新概念和新儀器引入中可以運用,在新的實驗方法、新的解題方法、物質新的性質的學習等方面也可以借鑒使用,在使用中只要關注學生的起點知識,進行精心的教學設計,就一定能在學生已有基礎上,將新的知識的掌握內化為學生自主探究、自主創造的過程。
1、物質的量濃度計算公式是一個用來計算物質的量濃度的公式。公式內容為:溶質的物質的量=溶質的物質的量濃度x溶液的體積。
2、物質的量=微粒數/阿伏伽德羅常數(n=N/NA)。
3、物質的量=物質的質量/物質的摩爾質量(n=m/M)。
4、物質的量=氣體的體積/氣體的摩爾體積(n=V/Vm)。
(來源:文章屋網 )
“一個中心”即是以全面改善胰島素抵抗,強化血糖控制,預防和延緩糖尿病并發癥的發生發展,提高患者生存質量為中心。嚴重的心、腦、腎并發癥常常是導致糖尿病患者生命終結的最直接原因,這也是廣大醫師和患者以及社會各界迫切關心的問題。
為解決好這個問題,必須處理好以下五個基本點。
體重減一點
肥胖,尤其是向心型肥胖(又稱軀干型肥胖)已成為胰島素抵抗的重要原因之一。對亞太地區人群來說,若體重指數體重指數=體重(千克)/身高(米2)超過25千克/米2就稱為肥胖。體重指數越大,發生冠心病、高甘油三脂血癥等并發癥的危險系數也就越高。此外,腰圍的大小也成為衡量肥胖的指標之一,腰圍若男性≥90厘米,女性≥80厘米,則發生并發癥的風險也明顯增加。鑒于此,減肥瘦身風靡全球也就不足為怪了。
血糖降一點
糖尿病最顯著的特征就是高血糖。胰島素抵抗是導致高血糖的重要原因,長期高血糖帶來的葡萄糖毒性將會加劇胰島β細胞功能衰竭,導致糖尿病病情進一步惡化。因此,強化血糖控制已成為糖尿病治療的最重要措施。英國前瞻性糖尿病研究(UKPDS)已證明,強化血糖控制可使微血管事件發生率降低15%;白內障手術和眼疾病風險分別下降24%和21%;心肌梗死發生率下降16%。這些都是十分令人鼓舞的數據。一般地,理想血糖應該是:空腹血糖≤6.1毫摩爾/升,同時餐后血糖≤7.8毫摩爾/升;若空腹血糖≤7毫摩爾/升,同時餐后血糖≤10毫摩爾/升L,則算是達標,超過60歲以上的老年糖尿病患者可放寬到此目標值范圍。
血脂少一點
2型糖尿病患者常常合并血脂代謝異常,血脂異常不僅是動脈粥樣硬化、冠心病的危險因素,亦是造成胰島素抵抗的重要原因。臨床常見的血脂紊亂有高膽固醇血癥――以膽固醇升高為主;高甘油三脂血癥――以甘油三脂升高為主;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癥――血清低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減低;以及混合型高脂血癥――膽固醇、甘油三脂均增高。臨床上,要求糖尿病患者血脂調節的基本目標值是:膽固醇(TC)<5.20毫摩爾/升,可適當放寬到5.72毫摩爾/升;甘油三酯(TG)<1.70毫摩爾/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3.12毫摩爾/升,可適當放寬到3.61毫摩爾/升;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0.9毫摩爾/升。
血壓低一點
糖尿病患者常常合并有高血壓,長期、持續的高血壓尤其是收縮期高血壓將會導致或加重心、腦、腎及眼底大血管和微血管的不可逆損害。因此,積極有效地降壓已成為糖尿病治療的重要措施之一。英國前瞻性糖尿病研究(UKPDS)研究已證實,控制血壓可使中風和心衰的發生率下降44%和56%,視網膜血管病變發生率下降34%。可見嚴格控制血壓的好處及重要性?!?004年中國糖尿病防治指南》已明確指出:糖尿病患者的血壓必須控制在130/80毫米汞柱以下,老年人血壓最多不能超過140/90毫米汞柱;糖尿病合并腎病者,若24小時尿蛋白>1克,血壓應控制在125/75毫米汞柱以下。并特別強調指出,糖尿病人應當從血壓>130/80毫米汞柱開始干預治療。
血液稀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