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5-30 09:46:29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把酒問月,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舉杯邀明月:作者是李白,出自《月下獨酌》。
把酒問青天:作者是蘇軾,出自《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月下獨酌》:這四首詩寫詩人在月夜花下獨酌,無人親近的冷落情景。體現了詩人懷才不遇的寂寞和孤傲,在失意中依然曠達樂觀、放浪形骸、狂蕩不羈的豪放個性。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詩人圍繞中秋明月展開想象和思考,把人世間的悲歡離合之情納入對宇宙人生的哲理性追尋之中,反映了作者復雜而又矛盾的思想感情,又表現出作者熱愛生活與積極向上的樂觀精神。
(來源:文章屋網 )
其一
女友幾時有,把酒問舍友。不知隔壁姑娘,可有男朋友?我欲鑿墻看去,又恐墻壁太厚,疼壞我的手。改用偷窺鏡,屋里人已走。轉樓梯,低頭看,那某某。果不單身,她正挎著俊男肘。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來有。但愿沒多久,他倆就分手!
其二
女友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告別單身,要等多少年?我欲出家而去,又恐思念美女,空門不勝寒。起舞影為伴,寂寞在人間。追女孩,妄相思,夜難眠。不應有恨,何時才能把夢圓。男有高矮胖瘦,女有黑白美丑,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光棍不再有!
其三
GG幾時有,撐傘問青天。不知相隔幾許,何時能相見?我欲乘車看你,又恐天上下雨,淋濕身打顫。漣漪弄纖影,雨線遮淚簾。轉頻道,日韓劇,不好看。發個短信,沒事也要說半天。你有事情要做,我有孤單想念,難免心掛牽。但愿人雖遠,情義兩心堅。
其四
美女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初戀女友,今夕在何方?我欲尋她而去,又恐她小寶兒,已會買醬油!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他鄉!轉回身,低下頭,找像片,不應有恨,何時像片又丟了?男有高矮胖瘦,女有黑白俊丑,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初戀不失手!
其五
女友幾時有,把酒問論壇。不知網上美女,矜持到何年?我欲關機睡去,又恐錯過美女,夜深不勝汗。起床看帳單,何似在人間。再上線,換馬甲,照無眠。不應有恨,只要有朝把夢圓。男有高矮胖瘦,女有黑白美丑,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恐龍不再有!
五年級:沉默之聲
唐/孟浩然
故人具雞黍②,邀我至田家。
綠樹村邊合③,青山郭外斜④。
開軒面場圃⑤,把酒話桑麻⑥。
待到重陽日⑦,還來就⑧。
【作者簡介】
孟浩然(689—740),襄陽(今湖北省襄陽縣)人。布衣終生。擅長寫五言詩,精于描寫自然風景和田園生活,與王維齊名。現存詩二百余首。《過故人莊》作于四十歲以后,為其代表作之一。
注釋
①過,訪問,拜訪;故人,老朋友。
②具雞黍(shǔ):殺雞做飯。具:備好;黍:煮飯的黃米。
③合:聯接起來。
④郭:外城;斜(xiá):橫臥的意思。
⑤軒:窗子。
⑥把酒:端起酒杯。
⑦待到:等到。重陽日:農歷九月九日重陽節。
⑧就:親近。這句說,我還要到這里來賞。
譯文
老友準備了豐盛的飯菜酒漿,
請我共話家常到他莊上。
綠樹環繞著美麗的村莊,
遠方城郭外是郁郁蔥蔥的山岡。
把酒面對外邊的菜園谷場,
邊飲邊談農事情況。
等到九九重陽佳節,
再來拜訪老友把欣賞。
作品欣賞
這是一首著名的田園詩。詩歌描寫了作者拜訪一位朋友,受到熱情款待的情景,描繪了優美的農莊風光,贊美了淳樸真摯的友情。
首聯,寫老友邀請作者到莊上作客,拿出了好酒好菜來款待。可以看出,主人淳樸誠實,詩人赴約的興致很高。這一開頭似乎就是一則日記。故人“邀”而我“至”,文字上毫無渲染,招之即來,簡單而隨便。而以“雞黍”相邀,既顯出田家待客之淳風,又見待客之簡樸。正是這種不講虛禮和排場的招待,朋友的心扉才往往更能為對方敞開。于是乎,自然而然引起下文。
頷聯,寫農莊的優美風光。“綠樹”句寫近景,綠樹環繞著村莊,農舍掩映在青翠之中:一幅幽雅的田園圖;“青山”句寫遠景,寫巍峨的青山映襯著城郭,成為農莊的背景。字里行間洋溢著詩人對于田園美景的羨慕向往之情。這兩句對仗工整,瑯瑯上口,且富有色彩之美。
“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寫詩人和主人打開窗子,面對著外面的谷地菜園,一邊喝酒,一邊聊著莊稼長勢收成。“把酒”句寫邊飲邊談,描寫出了賓主交談時怡然自得的神態:賓主是多么得感情默契,志趣相投!于是,我們似乎嗅到了場圃上泥土的氣息,看到了大片的生機盎然的莊稼和豐收在望的景象。這兩句和前兩句一脈相承,綠樹、青山、村舍、場圃,構成一幅優美寧靜的田園風景畫,而賓主的歡笑和關于桑麻的話談,都仿佛縈繞在我們耳邊。恬靜幽雅的農家風光,一脫功利喧囂,輕松安適,不亦快哉!
1、《太常引建康中秋夜為呂叔潛賦》
作者:辛棄疾,朝代:宋朝
一輪秋影轉金波,飛鏡又重磨。把酒問姮娥:被白發,欺人奈何?
乘風好去,長空萬里,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2、譯文
一輪緩緩移動的秋月灑下萬里金波,就像那剛磨亮的銅鏡又飛上了天廓。我舉起酒杯問那月中的嫦娥:怎么辦呢?白發日增,好像故意欺負我。
我要乘風飛上萬里長空,俯視祖國的大好山河。還要砍去月中搖曳的桂樹枝柯,人們說,這將使月亮灑下人間的光輝更多。
3、賞析
此詞通過古代的神話傳說,強烈地表達了自己反對妥協投降、立志收復中原失土的政治理想。全詞想象豐富,把超現實的奇思妙想與現實中的思想矛盾結合起來,體現了濃厚的浪漫主義色彩。
這首詞的上片,詞人巧妙地運用神話傳說構成一種超現實的藝術境界,以寄托自己的理想與情懷。“一輪秋影轉金波。飛鏡又重磨。把酒問姮娥:被白發欺人奈何?”作者在中秋之夜,對月抒懷,很自然地想到與月有關的神話傳說:吃了不死之藥飛入月宮的嫦娥,以及月中高五百丈的桂樹。詞人運用這兩則有關月亮的神話傳說,借以表達自己的政治理想和陰暗的政治現實的矛盾。辛棄疾一生以恢復中原為己任,但殘酷的現實使他的理想不能實現。想到功業無成、白發已多,作者怎能不對著皎潔的月光,迸發出摧心裂肝的一問:“被白發欺人奈何?”這一句有力地展示了英雄懷才不遇的內心矛盾。
(來源:文章屋網 )
長煙一空,皓月千里,一壺酒,一葉舟,一知己,飄蕩江湖間,任意東西,不知今夕何夕……
夜風薄涼,奶白的月光穿過林隙,是問太白“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的愁悶,還是之問先生的“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的迫切。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純是種登峰造極的筆韻,歡喜略帶悲傷,樂觀略帶消沉,塵世悵惘,不堪回首,唯有清新濾思,浮生半日閑。
“登臨”是一種境界,是一種泛于江河之上的扁舟境界,把酒臨歡,諳詩情畫意,林蔭漫步,昂首仰望“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剪不斷,理還亂”。一葉漁舟,使自己淡懷逸致的襟抱,閑適脫俗的意趣,永遠泊在了露飛魚躍,桃花流水的西塞山前。
江汀遠渚的奇峭、靜謐;天光山色的飄逸嫵媚,釀造出一種凄幽的美,一種空靈的美,一種凝馨素潔的美,人置身其間,既可暫時逃避喧囂塵纓,又能以純美的大自然覓取心靈的滋養,精神的慰藉,故此“移舟泊煙渚”,登臨海角。
“登臨”是一種惆悵、傷感。塞外大漠,長河落日圓的頂頭續寫,或是“天寒旗彩壞,地暗鼓聲低”的無域疆場,馬革裹尸,狼煙飛狐。那種夾雜冰冷的“戰退玉龍三百萬,敗鱗殘甲滿天飛”的豪裝,興衰千年的激蕩,鹿鼎頻爭。不曾是那種所謂“紅紗帳內”,一昧吟誦“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大丈夫屈伸不已“彼可取而代也”。
“登臨”是一種詩意,是戴望舒筆下的丁香花的女子,婀娜多姿;是余光中的柔弱雨絲,是太白筆下雄渾激蕩的詩句……獨有登臨,才有云帆高掛,長風破浪,才有馳騁疆場,千年的魂,千年的筆韻都在一曲“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拈一枝花楓橋夜泊,寒江釣雪,將人生沏成一杯淡茶,涵蘊味永,朦朧了秦時明月,把酒臨歡,同時登臨之感。
睢寧縣凌城中學高二:仝文化
月圓。風清。淡夜。群星。耳畔輕輕傳來一曲:“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半癡半疑的我掀起了朱紗,卻不知就此間入了你的天涯。
我敬慕那個志存高遠的你,“發憤識遍天下字,立志讀盡人間書”是你的,也是我的意氣風發。
我欣賞那個豪放雄毅的你,“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持節云中,何日遣馮唐?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張揚的就是這份自信和歡暢。
我動容那個心懷柔情的你,“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如此堅定,執著,真誠的愛情,實當令人感之為動。
我贊仰那個淡視浮萍的,“竹杖茫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去任平生。在藍天下,深吸一口空氣。我想說,其實我一直知道“簡約不簡單,平凡不平淡”的道理。
我驚艷那個樂觀豁達的你,“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沿能西”是啊,如果有人因錯過太陽而流淚,那么他也錯過群星了。好好珍惜現在的每一分鐘,這或許才是表春的永恒。
我喜歡那個真實的你,縱使你的詩詞沒有易安那般婉約柔美,沒有李白那般瑰緯絢爛,沒有陶潛那般清新自然。我也仍無怨無悔地追隨著你。因為你那與眾不同的率真天性和活躍生命已深深烙印在我們無數文學愛好者心靈深處。在藝術歷史的茫茫進程中,有你——-堅起的豐碑,上面就鐫刻著你的一直追尋的———“隨緣放曠”。
既然此事古難全,何不把酒對青天,祝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對著明月,讓我們一同把這首歌就這樣一直傳唱下去……
江西吉安吉州區吉州區第三中學初三:肖瑩
上午最后一節是音樂課,盡管上課鈴響了,同學們都還在拼命寫作業,老師說了什么也不知道,也不想知道。還能怎么樣呢?難道就這樣:筆直地坐著,桌子上也沒有英語課本,只豎起耳朵聽那些詩啊,詞啊,釋義啊……誰都不愿意,都在埋頭寫啊寫啊——或者是干坐著發呆,講小話。
“這節課肯定是一樣的枯燥無味。”我想。老師進來了,我們還是若無其事地寫作業,但心里也不想這樣啊。唉,果然不出我所料,瞧瞧,聽聽,這音樂老師在講《水調歌頭》呢!小學就背的滾瓜爛熟了,意思就更不用說了,還是別聽了,繼續寫吧!我十分失望,真盼望著老師能帶我們唱幾首歌。平時我們都很聽話,一下課就自覺地在教室里看書、寫作業,班上沒幾個特別喜歡玩的。可是,我們也想放松放松啊,至少,音樂課能唱唱歌吧!我搖了搖頭,繼續寫作業。
老師似乎看穿了我們的心思,突然大聲說“好了,同學們,我解釋完了,下面讓我們一起來唱幾句吧!”“好!”我們立刻響亮得回答,十分興奮。老師笑了笑,拿起教鞭指著黑板上的詞,輕輕地唱起來“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許多同學迫不及待地接著唱“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有些同學還帶點手勢,身體使勁搖啊搖,簡直陶醉了!我們都唱的很好,唱得越來越有勁,越來越有激情!這首詞太優美了!唱了幾遍后,老師讓我們自己做事。老師走后,所有同學不約而同唱起來了,都唱起來了!唱得那么整齊,那么帶有感情!
就這樣,我們的歌聲覆蓋了放學的鈴聲,直到最后,大家互相望著,傻笑著,對這節課依依不舍著,各自回家了。
我來到停車場,聽見我們班幾位同學還在唱:“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實驗中學初一:石子依
可見,“月”可分為“殘月”“明月”“淡月”“新月”“缺月”“皓月”“斜月”等。“月”真的有這么多形狀嗎?非也。其實,這些不同的月就是作者借以抒情、思鄉、言愁的意象。
“酒”在中國文化中不是一種簡單的飲食,而是一個飽含豐富文化意蘊的文化現象。酒的起源可追溯到原始部落,他們從采集的野果儲存后發霉嘗到了酒味,釀酒文化從此開始。從夏朝酒文化盛行,到商人善飲酒,周代大力倡導“酒禮”與“酒德”, 春秋戰國時期的文獻(《論語》:“有酒食先生饌,曾是以為孝乎。”《詩經?豳風?七月》:“十月獲稻,為此春酒,以介眉壽。”《詩經?小雅?吉日》:“以御賓客,且以酌醴。”)記載,我們可以看出,酒不是一種簡單的飲食,而是一種文化。
酒文化繼續延續,到了秦漢時期出現了“酒政文化”,三國時期酒風極盛,勸酒之風頗盛,喝酒手段激烈,魏晉南北朝時出現了“曲水流觴”的習俗,把酒道向前推進了一步。王羲之在《蘭亭集序》中寫道:“引以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雖無絲竹管弦之盛,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飲酒成為了雅趣,酒與情,酒與詩接下了不解之緣。
酒文化繼續豐富,到了唐宋時期酒與文人墨客大結緣,出現了輝煌的“酒章文化”。李白飲酒解愁,蘇軾飲酒賦文。酒與詩詞、酒與音樂、酒與書法、酒與美術、酒與繪畫等,相融相興。到了明清兩代,飲酒特別講究“陳”“酒”以陳者為上,愈陳愈妙。縱觀中國酒文化的發展,古往今來不少人在觥籌交錯、悲歡歌嘯之余要冷靜思考,這就不足為奇了。
翻開李白的詩作,題材多與“月”“酒”相關,其表達的情感卻各不相同。我作了一定的梳理,歸納如下。
一、問月飲酒,嘆生命短暫而達觀
在中國古代詩歌中,月亮的意象和游子思鄉、閨怨之愁結合為一體,似乎成了定式。但是,李白在《把酒問月》這首詩中對規定的母題作了一次徹底的突圍。“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這兩句把本不相干的月和酒巧妙地結合了起來。李白端著酒杯問月,姿態瀟灑,富有詩意。酒能讓人興奮,使藝術思維得以自由釋放。故在詩中,酒成了賦詩的興奮劑,解愁的良方。而李白問月飲酒,在感嘆生命的短暫這一點上和今人是一致的。他嘆道:“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這兩句似乎是反用了王羲之《蘭亭集序》中的“后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的確,人生與永恒的明月相比,顯得十分短暫。面對永恒與一瞬,人們會生發許多感慨,而李白卻顯得有些達觀。他的《把酒問月》用這樣的話來作結:“唯愿對酒當歌時,月光長照金樽里。”這種面對生命苦短的達觀,來自于酒的迷糊和麻醉,歸咎于酒的使然。
二、邀月獨酌,隱藏孤獨寂寞之情
李白的《月下獨酌》把月光和酒作為意象,把月光當成富有生命的活人,邀之即來。“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獨自一人的李白飲酒解愁,實在孤獨。但富有人性的明月,李白舉杯一邀,影隨其身,成為朋友。而月亮和影子畢竟不是朋友,把月和影子當朋友,恰恰是沒有朋友的結果。正如杜甫的詩句“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醒時同交歡,醉后各分散”,哪怕是短暫的歡樂,在李白看來也該盡情享受,及時行樂溢于言表,恰如《將進酒》中的“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可以說,李白獨酌邀月,正是為了解脫孤獨寂寞之感。
三、白酒黃雞,高歌自信人生必有用
01
《月夜憶舍弟》
唐•杜甫
戍鼓斷人行,邊秋一雁聲。
露從今夜白,月適鄉明。
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
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
02
《秋宵月下有懷》
唐•孟浩然
秋空明月懸,光彩露沾濕。
驚鵲棲未定,飛螢卷簾入。
03
《八月十五日夜湓亭*》
唐•白居易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園邊。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頭水館前。
西北望鄉何處是,東南見月幾回圓。
昨風一吹無人會,今夜清光似往年。
04
《十五夜*》
唐•王建
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濕桂花。
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05
《中秋月》
宋•晏殊
十輪霜影轉庭梧,此夕羈人獨向隅。
未必素娥無悵恨,玉蟾清冷桂花孤。
06
《中秋見月和子由》
宋•蘇軾
明月易低人易散,歸來呼酒更重看。
堂前月色愈清好,咽咽寒螀鳴露草。
卷簾推戶寂無人,窗下咿啞唯楚老。
南都從事莫羞貧,對月題詩有幾人。
07
《水調歌頭》
宋•蘇軾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風歸去,惟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
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但愿人長久,千里共蟬娟。
08
《滿江紅•中秋寄遠》
宋•辛棄疾
快上西樓,怕天放、浮云遮月。
但喚取、玉纖橫笛,一聲吹裂。
誰做冰壺浮世界,最憐玉斧修時節。
問嫦娥、孤冷有愁無,應華發。
玉液滿,瓊杯滑。
長袖起,清歌咽。
嘆十常*,欲磨還缺。
若得長圓如此夜,人情未必看承別。
把從前、離恨總成歡,歸時說。
09
《回董提舉中秋請宴啟》
宋•文天祥
待月舉杯,呼芳樽于綠凈。
拜華星之墜幾,約明月之浮槎。
10
《十五夜抵建寧》
明•徐渭
城西日暮泊行船,起向長橋見月圓。
漸上遠煙浮草際,忽依高閣墮檐前。
11
《舟次中秋》
明•張煌言
淡蕩秋光客路長,蘭橈桂棹泛天香。
月明圓嶠人千里,風急輕帆燕一行。
12
《中秋登樓*》
宋•米芾
目窮淮海滿如銀,萬道虹光育蚌珍。
天上若無修月戶,桂枝撐損向西輪。
13
《中秋》
唐•李樸
皓魄當空寶鏡升,云間仙籟寂無聲;
平分秋色一輪滿,長伴云衢千里明;
狡兔空從弦外落,妖蟆休向眼前生;
靈槎擬約同攜手,更待銀河徹底清。
14
唐•劉禹錫
天將今夜月,一遍洗寰瀛。
暑退九霄凈,秋澄萬景清。
星辰讓光彩,風露發晶英。
能變人間世,攸然是玉京。
15
《太常引》
宋•辛棄疾
一輪秋影轉金波,飛鏡又重磨。
把酒問姮娥:被白發欺人奈何!
酒已下,魂已消,欲拔無力。
溫故知新,學帶思思亦學,卻無用。
故人曰:“只因不負努力也”
卻誰知我心疲憊也無奈,所謂人不知不慍。
我卻幾時能至孔圣之界。
無淚時,天灰灰,星斑點,半輪月。
酒澆愁,欲消愁,愁更愁,上心頭。
我仿古人把酒問天,卻不只明月時,我是否依舊悲愁。
我愛中秋——一個神話般的節日。
中秋總是最美好的,早上,我早早地起床了,翻翻日歷,啊,今天是中秋節,每年的中秋節,我總和外公一起過,在小院子里,聽外公唱曲,是最有趣的事了。
收拾一下,然后走進了面包店,買月餅。送月餅、吃月餅已經是每家每戶都會的習俗了,送的不僅是美味的月餅,而是一份份濃厚的愛與關懷。
買完月餅后,我匆匆忙忙趕回老家了。老家還是那樣靜,清新的空氣撲鼻而來,然后踏出一步都覺得格外得輕松,因為踩得是家鄉的泥土,不同于城市,它是那么飄香宜人。
不知不覺,天空披上一層黃昏,家人開始在院子里擺桌,擺上水果和酒菜,晚霞告訴我,月亮肯定很美麗,還有微微晚風呢。
夜幕降臨,大家齊聚餐桌,說說笑笑,院子里外傳來一陣笑聲。月亮也悄悄爬上枝頭。
“在這花好月圓之夜,我不禁想高歌一曲啊。”外公站起來,整理整理衣袖說。
“好,有請外公為我們放歌。”舅舅笑笑,眼睛像月牙一樣彎。
外公唱:“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外公小時候,很愛月亮,當時他總是在草地上看著月亮,別有一番情趣。他說過,只有月亮才能安靜他的心靈,月亮真好,你想,在你哭泣時,生氣時,委屈時,疲倦時,墮落時,還是只有月亮陪著你,安慰你,討好你,鼓勵你,激勵你,帶領你,你不開心時,就看看月亮吧,說不定它還會給你講嫦娥奔月的故事呢。
回想起來,在地球那一半的爸爸好像從來沒跟我們慶祝中秋過吧,因為工作忙,所以從來沒有跟家人一起吃過月餅。月兒,幫我個忙,把大家的思念傳到他那邊,讓他知道我們一直都在等他一起吃月餅。
月夜朦濃,皓月當空,微風清婉,月餅的香味撲鼻而來,口水什么時候流了一桌子?我們一手抓一手,月餅很快一掃而空。
還記得,汶川的同伴。他們也有在吃月餅嗎?大地震后,親人們的離去,他們又有什么心思吃月餅呢,月餅,就是要和親人一起吃啊,月亮的笑,應該可以撫慰他們的心靈吧,畢竟還有我們呢,盡管不再一起,但是月亮就是五星的線,不是么?
古人云: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
又到八月十五,一年一度的中秋佳節。這是一個思鄉、思親、思情的日子,站在陽臺上,望著那輪圓圓的明月,海的濤聲就會在耳邊響起,家鄉的山水人事,歷歷在目,綿綿的思念就會插上翅膀飛越漫山金黃的秋天,飛回家鄉,那個令我魂牽夢繞的地方,不論我走到哪里,想起它,就會有一股暖流在胸中激蕩,就會有一股力量在推我奮發向上。
月圓月缺本是一種很平常的自然現象,但我們中國人附寓它深刻的含義:月圓家人團圓。每年的農歷八月十五日,是一年中月亮最圓的日子,也是我們中國人一個很重要的節日——中秋節,一家人或親朋好友歡聚一起,共賞月圓之夜。
我站在自家的陽臺上望著銀盤似的月亮,似乎被蟬翼般的云,籠罩著,隱隱約約中,似乎還可以看到它傾吐著銀色的光輝。真希望我是一位畫家,把這夜晚的美景一一描繪出來。我望著浩瀚的天空,望著緩緩升起的明月,輕輕的展開了幻想的翅膀。
白茫茫的銀河,靜靜地躺在湛藍的天空中,閃閃發光的群星在銀河中閃動著。像是無數漂浮在河上的導航標。我的耳畔回想著“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這句詩,此刻月亮更亮啦,那一輪美麗的明月散發出柔和的光芒。我不禁沉醉在其中,透過云塵,銀河不停的閃爍著,遠遠望去,就像一座宮殿,我想;這一定是嫦娥姐姐的宮殿吧。每年,嫦娥姐姐都要為天上的神仙祝壽,而祝壽的方式就是做一個大大的月餅,每個月初,嫦娥都要開始做月餅,一天,兩天……十多天過去了,黃色的香蕉狀月餅漸漸地變成圓圓的月餅,看著圓圓的月餅,嫦娥滿心歡喜,可當他還未來得及給兩位閃耀的壽星送去,就被身邊饞嘴的玉兔吃掉啦。每天早上玉兔趁嫦娥不在時化作一場風,去吃月餅。
每天都是這樣,十多天過去啦,圓圓的月餅又被吃成了香蕉狀,嫦娥發現啦,氣得不得了,可是又有什么辦法呢,她只好從新釀制月餅。而貪吃的玉兔,從沒改掉這個壞毛病,每當嫦娥做好月餅的時候他就會忍不住去偷吃,而嫦娥姐姐又該重新做月餅啦,這樣的事每年都在發生。啊,我愛夏夜的星空,因為它是那么絢麗多彩,那么美麗動人那么富有神秘感。直到爸爸喊我睡覺,我才從這美好的遐想中回到了。現實可是我依然沉浸在那夢幻中,沉浸在那美麗的月色中,沉浸在那幻想中……著星光閃爍的夏夜,本身就是一杯醇美的濃酒,誰能不沉醉呢。
月,圓了。團聚了的人家仰望著它,一股溫暖、甜美的感受涌上心頭;孤單的游子,身邊的風涼颼颼,月仿佛是心中的苦楚,思念在召喚著他,仰頭眺望,朦朧的月,家鄉在何方?
齊賢鎮中初二:倪書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