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5-30 09:05:46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chuàng)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細胞的生活,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chuàng)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作者:郭英 黃高升日 閆慶國 王哲 張永清
【關鍵詞】 霍奇金病
關鍵詞: 霍奇金病;淋巴細胞;增生
摘 要:目的 認識霍奇金病(Hodgkin’s Disease,HD)組織中的淋巴細胞的增生性質. 方法 應用PCNA免疫組化方法測定經(jīng)石蠟包埋40g?L-1 甲醛固定的10例HD和10例反應性增生淋巴結標本的增生活性. 結果 10例HD病的背景淋巴細胞平均增生分數(shù)為(17.92±7.1)%,10例反應性增生淋巴結淋巴細胞平均增生分數(shù)為(11.14±8.6)%,統(tǒng)計學分析表明兩者的增生分數(shù)有非常顯著的差異(χ2 =75.6,P
Keywords:Hodgkin’s disease;lymphoid cell;hyperplasia
Abstract:AIM To find out the nature of lymphoid cells in the tissue of Hodgkin’s disease,based on estimating prolifer-ative activity.METHODS By using an antibody to 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proliferative activity of background lymphoid cells of10cases of Hodgkin disease in-cluding7cases of mixed cellularity type,3cases of nodular sclerosing type were estimated and10cases of lymphadenitis used as control group.RESULTS The mean growth fraction of background lymphoid cells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reactive group.CONCLUSION The lymphoid cells in the tissue of Hodgkin’s disease might probably not be reac-tive.
0 引言
霍奇金病(Hodgkin’s Disease,HD)是淋巴造血系統(tǒng)的惡性腫瘤.HD病組織中細胞成分復雜[1,2] .其中公認的腫瘤細胞為RS細胞、霍奇金細胞(總稱HRS細胞)及其變體細胞.淋巴細胞在該病組織中占據(jù)很大組分,它在該病中是單純的反應性增生的淋巴細胞,還是參與組成惡性成分,這個問題是關系到霍奇金病腫瘤細胞起源的關鍵問題.我們應用PC-NA單抗免疫組織化學染色方法檢測了10例霍奇金病及10例反應性增生的淋巴結中淋巴細胞的增生活性,以認識霍奇金病組織中淋巴細胞的增生性質.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HD石蠟包埋標本10例(混合細胞型7例,結節(jié)硬化型3例)及反應性增生淋巴結石蠟包埋標本10例均取自本校西京醫(yī)院病理科.其中反應性增生淋巴結的診斷標準依據(jù)Krishnan等[3] 的論著所述.上述標本用切片機制成5μm厚石蠟切片行PC-NA單抗免疫組化染色.
1.2 方法 PCNA單抗購自博士得公司,Envision購自Dako公司,用Envision兩步法行免疫組化染色,DAB呈色,蘇木精襯染.設PBS及正常鼠血清替代一抗作為陰性對照.用目鏡中放置方格測微器觀察,在病變組織內隨機分別記數(shù)10個高倍視野中固定方格內總數(shù)1000個PCNA染色陽性及陰性淋巴細胞,計算每例HD及反應性增生淋巴結中淋巴細胞的增生分數(shù).即:淋巴細胞增生分數(shù)=PCNA陽性淋巴細胞PCNA陽性淋巴細胞+PCNA陰性淋巴細胞×100%統(tǒng)計學處理:用χ2 連續(xù)校正檢驗.以P
2 結果
PCNA陽性細胞胞核呈棕黃色反應,有的細胞胞核呈極淺的棕黃色,未算在陽性細胞之列(Fig1,2).兩種陰性對照均未見胞核呈陽性反應.HD組織背景淋巴細胞的平均增生分數(shù)為(17.92±7.1)%,反應性增生淋巴結組織中淋巴細胞的平均增生分數(shù)為(11.14±8.6)%.經(jīng)χ2 檢驗連續(xù)性校正,HD中背景淋巴細胞的增生分數(shù)顯著高于反應性增生淋巴結中淋巴細胞的增生分數(shù)(χ2 =75.6,P
轉貼于 圖1 - 圖2 略
3 討論
HD病是人類常見的淋巴造血組織惡性腫瘤.其腫瘤組織中細胞成分混雜,現(xiàn)公認其中HRS細胞及其變體細胞為該病的腫瘤細胞.現(xiàn)今對HD病因之研究熱點仍集中于這類細胞[1,2] ,而認為HD病腫瘤組織中的淋巴細胞是反應性的[1,2] ,很少引起關注.然而HD病的特點在于少量的腫瘤細胞與大量增生的淋巴細胞及其他細胞相混雜,其中的淋巴細胞是否真是普通的反應性增生的淋巴細胞是關系到霍奇金病腫瘤細胞起源的關鍵問題.Ohshima等[4] 用單細胞分析及原位雜交證實HRS細胞是非克隆性的,最近有人用原位研究發(fā)現(xiàn)HD組織中的淋巴細胞的染色體異常[5] .這些均對HRS細胞的腫瘤性質及背景淋巴細胞的本質提出質疑.我們利用Ki67標記指數(shù)法證實HD病中背景淋巴細胞較普通淋巴組織增生之淋巴細胞的增生活性有顯著升高[6] .另有人用PC-NA免疫組化染色證實各型HD病中背景T淋巴細胞增生活性較高[7] ,但未對HD組織中背景淋巴細胞與普通淋巴組織增生之淋巴細胞的增生活性做出比較,因而不能提示它們是否具有瘤性增生的活性.現(xiàn)在我們用PCNA抗體將HD病與反應性增生淋巴結同時染色,發(fā)現(xiàn)HD病背景淋巴細胞較反應性增生淋巴結之淋巴細胞的增生活性有顯著升高.PCNA是細胞周期中DNA聚合酶-δ的輔助蛋白[8,9] ,它的水 平在G1 與S的交界處增多,這時用免疫組化方法可以檢測到PCNA,PCNA在S期的后期水平達到最高[10] ,所以PCNA是反映細胞增生的可靠指標之一.而且PCNA抗體可以用于檢測甲醛固定石蠟包埋的組織,應用較為便利.我們分別用PCNA及Ki67標記指數(shù)法均發(fā)現(xiàn)HD病組織中之淋巴細胞的增生活性明顯高于普通反應性增生的淋巴細胞的增生活性,而且用PCNA免疫組化法所測得的HD病中淋巴細胞的增生活性與低度惡性非霍奇金淋巴瘤接近[11] ,表明其可能具有瘤性增生活性,可能參與HD病中惡性細胞的組成成分.
參考文獻
[1]Hsu SM,Hsu PL.The nature of Reed-sternberg cells:Pheno-type,genotype,and other properties [J].Crit Rev Oncog,1994;5(2-3):213-245.
[2]Kadin ME.Pathology of Hodgkin’s disease [J].Curr Opin On-col,1994;6(5):456-463.
[3] Krishnan J,Danon AD,F(xiàn)rizzera G.Reactive lym-phadenopathies and atypical lymphoproliferative disorders [J].Am J Clin Pathol,1993;99(4):385-392.
[4]Ohshima K,Suzumiya J,Mukai Y,Tashiro K,Shibata T,Tanaka T,Kato A,Kikuchi M.Classical Hodgkin and Reed-Sternberg cells demonstrate a non-clonal immature B lymphoid lineage:Evidence from a single cell assay and in situ hybridiza-tion [J].Hematol Oncol,1996;14(3):123-136.
[5]Jansen MPHM,Hopman AHN,Haesevoets AM,Gennottle IA,Bot FJ,Arends JW,Ramaekers FC,Schouten HC.Chromoso-mal abnormalities in Hodgkin’s disease are not restricted to Hodgkin/Reed-sternberg cells [J].J Pathol,1998;185(2):145-152.
[6]Huang GS,Yan QG,Wang Z,Guo Y,Zhang XH.Lymphoid cells are not reactive in the tissue of mixed cellularity Hodgkin’s disease [J].Di-si Junyi Daxue Xuebao(J Fourth Mil Med Univ),2000;21(5):S98-S100.
[7]Schmid C,Sweeney E,Isaacson PG.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expression in Hodgkin’s disease [J].J Pathol,1992;168(1):1-6.
[8]Prilich G,Tan CK,Kostura M,Mathews MB,So AG,Downey KM,Stillman B.Functional identity of 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 and a DNA polymerase-δauxiliary protein [J].Nature,1987;326:517-529.
[9]Bravo R,F(xiàn)rank R,Blundell PA,Macdonld-Bravo H.Cyclin/PCNA is the auxiliary protein of DNA polymerase-δ[J].Na-ture,1987;326:515-517.
關鍵詞:參芪扶正液;COPD;生活質量;T淋巴細胞亞群
從中醫(yī)來講,COPD屬"肺脹"范疇,肺脹是多種肺系疾患反復發(fā)作,遷延不愈,導致肺氣虧虛所致[1],正如隋朝巢元方《諸病源候論?咳逆短氣候》認為"肺虛為微寒所傷則咳嗽,嗽則氣還于肺間則肺脹,肺脹則氣逆,而肺本虛,氣為不足,復為邪所乘,壅痞不能宜暢,故咳逆,短乏氣也。"由此看出肺氣虛是肺脹發(fā)病的核心環(huán)節(jié)也是始動環(huán)節(jié)。早期多單純肺氣虧虛,后期肺病及脾,子盜母氣,脾失健運,導致肺脾兩虛[1]。肺脾虧虛,"復為邪所乘",便產(chǎn)生痰熱、水飲及血瘀這些病理產(chǎn)物,壅塞氣道,導致肺脹(COPD)急性加重。因此肺脾虧虛的病機是一直貫穿COPD整個病程,包括穩(wěn)定期及急性加重期。既往關于扶正、培土生金治療方法治療COPD的臨床報道多是在穩(wěn)定期,有關AECOPD使用扶正及培土生金治療策略的臨床報道較少,本臨床觀察根據(jù)扶正祛邪及培土生金的中醫(yī)治療策略,使用參芪扶正液治療AECOPD患者,現(xiàn)將結果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病例來源 所有患者來源于2014年3月1日~2015年1月5日期間在東莞康華醫(yī)院及東莞市中醫(yī)院就診的36例患者,隨機單盲分為對照組及治療組。
1.2診斷標準 參照中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治指南》(2013年修訂版)。根據(jù)患者的臨床表現(xiàn)、危險因素接觸史、實驗室檢查等資料綜合判斷分析,肺功能檢查FEV1/FVC
1.3排除標準 合并嚴重心力衰竭、肝腎功能不全等基礎疾病;需要有創(chuàng)或者無創(chuàng)機械通氣患者;合并HIV、骨髓移植等嚴重免疫抑制狀態(tài)者;合并肺結核、腫瘤、糖尿病患者。
1.4一般資料 治療組18例,男性11例,女性7例,年齡(65.8±6.2)歲,病程(6.4±2.3)年;對照組18例,男性13例,女性5例,年齡(66.1±5.9)歲,病程(6.4±3.1)年。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病程上比較無差異。
1.5方法
1.5.1對照組 依據(jù)中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治指南》(2013年修訂版)[2]上給予氧療、使用支氣管舒張劑、化痰及對癥處理,抗生素根據(jù)患者情況經(jīng)驗選擇或按照細菌培養(yǎng)結果使用。
1.5.2治療組 在對照組基礎上使用參芪扶正液250 ml,1次/d,靜脈滴注。參芪扶正注射液(主要成分為黨參、黃芪、氯化鈉)由麗珠集團利民制藥廠生產(chǎn),國藥準字Z19990065。
觀察治療前、治療后的臨床癥候療效積分、CAT問卷評分、外周血T淋巴細胞亞群分析指標。
1.6觀察指標
1.6.1臨床癥候療效積分 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3]關于《中藥新藥治療慢性支氣管炎的臨床研究指導原則》一章的疾病療效判定標準觀察咳嗽、咯痰、氣喘等各個指標并計算積分。臨床控制:臨床癥狀、體征消失或者基本消失,癥候積分減少≥95%。顯效:臨床癥狀、體征明顯改善,癥候積分減少≥70%。有效:臨床癥狀、體征均有好轉,癥候積分減少≥30%。無效:臨床癥狀、體征無明顯好轉,癥候積分減少不足30%。
1.6.2 CAT問卷評分 參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治指南》(2013年修訂版)[2],由患者閱讀問卷或代為宣讀,患者本人填寫問卷。
1.6.3外周血T淋巴細胞亞群分析 主要觀察指標:CD3+、 CD4+、 CD8+、CD4+/CD8+(由廣州金域檢驗中心檢測)。
1.7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 SPSS 10.0統(tǒng)計,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采用配對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n表示,采用χ2檢驗。
2結果
2.1臨床癥候療效積分,見表1。
2.2兩組治療前后CAT問卷評分比較,見表2。
2.3兩組治療前后外周血T淋巴細胞亞群比較,見表3。
3討論
CAT問卷是新的COPD評估測試,涵蓋了癥狀、活動能力、心理、睡眠和社會影響各方面問題,主要用于對COPD健康狀況進行簡便和可靠的評價,其不僅簡單快捷,而且包含了癥狀、活動能力等其他各方面信息,能充分反應COPD患者的生活質量[4]。T淋巴細胞亞群是反映機體細胞免疫功能的重要指標,研究提示COPD 患者體內存在細胞免疫功能的紊亂[5],免疫力對COPD患者的預后轉歸至關重要。因此觀察COPD患者的CAT問卷評分及T淋巴細胞亞群,能很好反映COPD患者的生活質量及免疫力情況,對判斷療效及預后轉歸意義重大。參芪扶正液由黨參、黃芪組成,對AECOPD患者能起到扶正祛邪及培土生金的作用,除在COPD穩(wěn)定期的應用,有臨床報道其能改善AECOPD患者的癥狀、肺功能及血氣分析指標[6]。本臨床觀察結果顯示參芪扶正液能改善AECOPD患者的臨床癥狀及生活質量,并改善AECOPD患者的細胞免疫能力,提示扶正祛邪及培土生金的中醫(yī)治療策略對治療AECOPD有效。
扶正祛邪、培土生金是中醫(yī)的重要治療策略,被廣泛用于COPD(肺脹)的治療,臨床報道效果良好。如:洪秀芳[7]等運用具有補肺健脾、益氣扶正的玉屏風顆粒治療COPD穩(wěn)定期患者,發(fā)現(xiàn)其能改善癥狀及T淋巴細胞亞群指標。劉文兵[8]的臨床觀察也有相似的結果。張靜[9]運用培土生金法治療COPD穩(wěn)定期患者,提示培土生金法能顯著改善臨床癥狀及肺功能指標。但以上臨床觀察都集中在COPD穩(wěn)定期患者,而本觀察結果提示扶正祛邪、培土生金的治療策略對AECOPD同樣有效,考慮肺脾虧虛的病機是一直貫穿COPD整個病程,就算AECOPD在標實明顯的情況下也同樣存在正虛邪實、肺脾虧虛的病機,治療時也需要照顧到這方面,以提高療效。
參考文獻:
[1]田德祿.中醫(yī)內科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2:101-102.
[2]中華醫(y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學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治指南(2013年修訂版)[J].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2013,4(36):1825.
[3].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實行)[M].北京:中國醫(yī)藥科技出版社,2002:54-58.
[4]蔡柏薔.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評估測試:一種新型的生活質量評估問卷[N].中國醫(yī)學論壇報,2010,15:7.
[5]錢文君,王佩芳,徐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外周血 T 淋巴細胞的檢測及意義[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4,(16):4502-4503.
[6]劉克鋒,劉培中,陳林榕,等.參芪扶正液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肺功能及血氣分析的影響[J].新中醫(yī),2011,(11):24-25.
[7]洪秀芳,施云福,張學鋒,等.玉屏風顆粒對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緩解期患者T淋巴細胞亞群的影響[J].浙江中醫(yī)雜志,2014,49(5):335-336.
腫瘤包括良性腫瘤與惡性腫瘤,后者則是我們常說的“癌癥”。醫(yī)學上將癌癥分為兩種:來源于上皮組織的惡性腫瘤稱為“癌”;來源于間葉組織(肌肉、血液骨骼、結締組織)的惡性腫瘤稱為“肉瘤”。因此,良性腫瘤和惡性腫瘤不能混為一談。
良性腫瘤:一般生長緩慢,呈膨脹性生長,周圍有包膜,只壓迫周圍組織,腫塊用手觸摸可浮動,質地相對較軟,與正常組織界線清楚,手術容易切除,不復發(fā)、不轉移,局部也不發(fā)生壞死和出血。病理學檢查,細胞結構與正常細胞相似,無核分裂現(xiàn)象,對人的生命無影響。如:脂肪瘤、纖維瘤、子宮肌瘤、卵巢囊腫等。
惡性腫瘤:生長迅速,侵犯周圍組織,與周圍組織無明顯界線,質地較硬,無包膜,除體積較大外,還常向周圍蔓延、擴散,有強大的破壞性和殺傷力。晚期常固定于某一器官組織上,出現(xiàn)壞死、潰瘍及出血,并難于止血及愈合,手術不易切除,術后容易復發(fā)。而且癌細胞早期就可沿血管、淋巴管轉移到其他部位。病理學檢測,除了體積增大阻塞或壓迫周圍組織外,細胞完全失去正常生理功能,最后導致人的死亡。如:肺癌、鼻咽癌、食管癌、腎癌等。
考點介紹
隨著科技的發(fā)展,醫(yī)療衛(wèi)生水平的提高,社會越來越關注健康問題,癌癥等疾病問題已經(jīng)變成高考考查的熱點之一,目的是想引導學生關注科學、關注社會、關注生活。主要考點有(1)癌細胞的特征,(2)細胞癌變的原理(3)人類的生活方式與癌癥的關系等。考查形式主要是選擇題。
考點一、癌細胞的特征
考點匯總:癌細胞的特征
1.在適宜的條件下可以無限增殖。
2.癌細胞形態(tài)結構發(fā)生了變化,如核仁變大。
3.癌細胞的表面發(fā)生變化,細胞膜上的糖蛋白減少,細胞之間的黏著性降低,失去接觸抑制,導致癌細胞進行分裂和擴散。
例1.(09海南卷.4)下列關于癌細胞的敘述,錯誤的是
A.癌細胞具有無限增殖的能力
B.細胞癌變可以由病毒感染引發(fā)
C.原癌基因只存在于癌細胞中
D.癌細胞的轉移與細胞間黏著性下降有關
答案:C
解析: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都是細胞中常見基因,他們各自發(fā)揮作用,保證細胞生命活動的正常進行。選項C錯誤;癌細胞可以無限增值,選項A正確,致癌因子有物理致癌因子、化學致癌因子、生物致癌因子,病毒屬于生物致癌因子,如乙肝病可以引起肝癌。選項B正確;細胞間黏著性下降了導致癌細胞發(fā)生轉移。選項D正確。
點撥:此題是是非判斷題,解題時依據(jù)癌細胞的特點和機理,逐項排除即可,備考復習時要注意記憶癌細胞的基本特征和基本原理。
考點二、細胞癌變的機理
考點匯總:細胞癌變的機理
環(huán)境因素或自身因素導致細胞的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發(fā)生基因突變,導致細胞結構變化,細胞周期紊亂,細胞無限增殖。
原癌基因:主要負責調節(jié)細胞周期,控制細胞生長和分裂的過程;
抑癌基因:主要阻止細胞的不正常的增殖。
致癌因子:能夠導致細胞的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發(fā)生基因突變,產(chǎn)生癌癥的因素。包括物理致癌因子,如X射線;化學致癌因子,如亞硝酸鉀;生物致癌因子,如乙肝病毒。
例2.(09江蘇卷.4)下列有關細胞生命活動的敘述,正確的是
A.分裂期的細胞不進行DNA復制和蛋白質合成
B.免疫系統(tǒng)中的記憶細胞既有分化潛能又有自我更新能力
C.凋亡細胞內的基因表達都下降,酶活性減弱
D.原癌基因突變促使細胞癌變,抑癌基因突變抑制細胞癌變
答案:B
解析:細胞在分裂期需要很多酶參與,所以會有蛋白質的合成,但復制是在間期完成的,在分裂期不再復制,選項A錯誤;記憶細胞在二次免疫中接受抗原的再次刺激后會迅速增殖分化成相應的效應細胞,故具有分化和自我更新能力。選項B正確;基因表達都下降,酶活性減弱是細胞衰老的特征不是細胞凋亡的特征,選項C錯誤;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發(fā)生突變均會引起細胞癌變,選項D錯誤。
點撥:本題是是非判斷題,把握好細胞分化、凋亡、癌變的相關原理,逐項排除即可。復習備考時注意對相近的名詞的辨析。
考點三、人類的生活方式與癌癥的關系
考點匯總:健康的生活方式與癌癥預防
1.經(jīng)常健康合理的鍛煉身體,保持樂觀的健康心態(tài),合理健康的飲食,才能保持健康遠離疾病。
2.日常生活中要盡量遠離致癌因子,預防癌癥的產(chǎn)生。
例3.癌癥是嚴重威脅人類健康的疾病之一,下列有關描述正確的是()
A.長期接觸癌癥患者的人細胞癌變幾率增加
B.癌癥是致癌因子引發(fā)的,患病幾率與年齡無關
C.艾滋病患者與正常人患癌癥的幾率相同
D.亞硝酸鹽可通過改變基因的結構而致癌
答案:D
目的用超低溫方法保存青天葵組培物。方法采用單因子比較法、均勻設計法考察生長周齡、冷凍保護劑、預培養(yǎng)時間、降溫方式、化凍方式等因素對青天葵組培物超低溫保存后細胞生活力的影響。結果青天葵組培物較佳的超低溫保存程序為:5 周齡的組培物,在4 ℃進行低溫鍛煉12 d,以12.5 %DMSO +0.25%LH 為冷凍保護劑,在4℃靜置處理30 min,然后在-18℃,停留1 h 后投入液氮中保存,材料取出后,在20℃化凍,無菌洗滌后,再接種,組培物能夠存活并繼續(xù)生長。結論超低溫保存方式可以成功保存青天葵組培物種質資源。
【關鍵詞】 青天葵 組培物 超低溫保存
Abstract:ObjectiveTo preserve the tissue cultures of Nervilia fordii using cryopreservation method.MethodsSuitable factors in cryopreservation ( -196℃) were studied by monofactorial and uniform design.ResultsThe experiments showed that five -weeked tissue cultures were the best material for cryopreservation .Tissue culures treated for 12days at 4℃ were the best cryotolerant.The optimal cyroprectants was 12.5%DMSO +0.25%LH.The best freezing procedure was to reduce the temperature from 0℃ to -18℃,and stay at that temperature for 1h, then drop them in liquid nitrogen( -196℃) to be preserved.20℃ was good for melting the frozen material.Unfrozen tissue cultures survived when they were recultured .ConclusionTissue cultures of Nervil ia fordii can be preserved by cryopreservation method .
Key words:Nervilia fordii; Tissue cultures; Cryopreservation
青天葵別名獨葉蓮、青蓮、天葵、芋蘭等,來源于蘭科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毛唇芋蘭Nervilia fordii (Hance) Schltr.,以葉或帶塊莖的葉入藥[1],有清肺止咳、健脾消積、鎮(zhèn)靜止痛、清熱解毒、散結消疬之功效,主治肺癆、咳嗽咳血、瘰疬、腫毒、跌打損傷、小兒疳積、精神病、口腔炎、急性咽喉炎等,對小兒肺炎有特效。
由于青天葵種子無胚乳,僅靠無性繁殖,自然繁殖數(shù)量少,繁殖系數(shù)極低,資源分布極其有限。多年來,因亂采亂挖,多是連葉帶塊莖采挖加工,導致野生青天葵資源日益枯竭。
我們已經(jīng)開展青天葵組織培養(yǎng)及植株再生的研究工作[2] ,本研究青天葵組培物超低溫保存的影響因素,為青天葵資源再生和種質保存提供技術資料和理論依據(jù)。
1 材料與方法
1.1 材料本實驗所用青天葵組培物是由青天葵球莖誘導產(chǎn)生的根狀莖。在含有6 -BA2 mg· L-1 的MS 培養(yǎng)基上進行繼代培養(yǎng)。培養(yǎng)溫度(25 ±2)℃,每天光照12 h,光照強度1200 Lx。經(jīng)不同周齡對比試驗后,采用5 周齡的組培物作為超低溫保存的試驗材料。
1.2 方法
1.2.1 冷凍保護劑考察DMSO,Gly(甘油),PEG(聚乙二醇),Suc(蔗糖),Glu(葡萄糖),LH(水解酪蛋白)6 種冷凍保護劑及其不同濃度配比的冷凍保護效果。
1.2.2 預培養(yǎng)將組培物轉至含5%DMSO(二甲基亞砜)的MS培養(yǎng)基上,置于4℃進行零上低溫鍛煉。考察在此條件下預培養(yǎng)時間對超低溫保存后細胞生活力的影響。
1.2.3 冷凍程序將組培物放入5 ml 聚乙烯塑料冷凍管中,加入0℃預冷的保護劑,使之淹沒組培物,旋緊管塞,在4 ℃靜置處理30 min。然后將冷凍管放入-18℃,停留一定時間后投入液氮中保存。考察在-18 ℃溫度下停留不同時間(0.5,1,2,3,4,5,6,7,8 h),對超低溫保存后細胞生活力的影響。
1.2.4 化凍與洗滌材料從液氮中取出化凍。考察不同的化凍方式:4℃零上低溫,10,20,30,40,50,60,70℃的化凍效果。
待冷凍管中的冰融化后,立即加入MS 培養(yǎng)液(大量元素+3%蔗糖),輕輕振搖,停留10 min,傾出溶液,如此反復洗滌3~5次。
1.2.5 細胞生活力的檢測按簡令成[3]報道的方法:稱取洗滌后的組培物200 mg,加入5ml 氯化三苯四氮唑(TTC)液,在黑暗條件下靜置染色20 h。吸去TTC 液,用蒸餾水洗滌3 次。加入丙醇研磨提取TTC 被脫氫酶還原后生成的紅色甲。用755 型分光光度計,在490 nm 處測試丙醇提取液的吸收值。用這個吸收值(TTC)值表示各處理的愈傷組織經(jīng)超低溫保存后的細胞生活力。
2 結果分析
2.1 組培物生長周齡對超低溫保存后細胞生活力的影響細胞抗凍能力的提高與其分裂和生長活動等生理狀態(tài)密切相關。取轉移到新鮮培養(yǎng)基上的組培物,考察不同的生長周齡(1,2,3,4,5,6,7 周)對組培物經(jīng)超低溫保存后的細胞生活力。結果見圖1。
圖1 組培物生長周齡對冷凍后細胞生活力的影響 (略)
圖2 預培養(yǎng)時間對超低溫保存后細胞生活力的影響(略)
由圖1 知,將組培物轉移至新鮮培養(yǎng)基上,開始1 周,冷凍后細胞的TTC 值較低,說明細胞的抗凍能力弱,培養(yǎng)至第2 周時,TTC 值迅速升高,細胞抗凍能力顯著增強,第5 周的TTC 值最高,此時細胞的抗凍能力最強,此后,隨著培養(yǎng)周齡的增加,TTC值呈下降趨勢,細胞抗凍能力逐漸減弱。因此選擇5 周齡的組培物作為超低溫保存的材料是適宜的。
2.2 冷凍保護劑對超低溫保存后細胞生活力的影響結果見表1~2。
表1 U12(12)12均勻設計因子水平(略)
按表1 均勻設計搭配,組合成12 種方案進行試驗,結果見表2。
表2 U12(12)12均勻設計實驗安排及結果(略)
數(shù)據(jù)經(jīng)逐步回歸處理,得到方程Y =0.369 +0.004X12 +4.495X62 ,R =0.907 >0.9,F(xiàn) =20.925 >F(7,4) =14.68,方程有顯著性意義。由方程知,X12 和X22 對Y 值有顯著影響,均與Y 值呈正相關。對方程優(yōu)化得X1 =12.5,X6 =0.25,將其代入方程,得到優(yōu)化值1.275,按公式Y =^Y ±Uα· S。當α=0.10,Uα =1.644 8,計算優(yōu)化值區(qū)間估計為Y =1.275 ±1.644 8×0.12,即1.078 ~1.472。按照優(yōu)化條件進行試驗,得到TTC 值為1.281,在Y 值區(qū)域內,且比12 次均勻試驗Y 值都高,說明所得結果是正確的,因此認為12.5%DMSO +0.25%LH是青天葵組織培養(yǎng)物較佳的冷凍保護劑。
2.3 組培物預培養(yǎng)時間對超低溫保存后細胞生活力的影響結果見圖2。圖2 表明,未經(jīng)預培養(yǎng)的組培物,細胞TTC 值最低,抗凍能力較弱,預培養(yǎng)3 d 后,TTC 值開始上升,細胞抗凍能力逐漸增強,到12 d 時TTC 值達最大,此時細胞抗凍能力最強,此后延長預培養(yǎng)時間,TTC 值呈下降趨勢,因此試驗材料應在4℃預培養(yǎng)12 d 后再進行超低溫保存。
2.4 降溫方式對超低溫保存后細胞生活力的影響實驗比較快凍法(從0℃直接投入液氮中保存)和兩步冷凍法的冷凍效果,著重考察兩步法中在-18℃停留不同時間(0.5,1,2,3,4,5,6,7,8 h)對冷凍保存后細胞生活力的影響。結果見圖3。
圖3 降溫方式對冷凍后細胞生活力的影響(略)
圖3 表明,兩步冷凍法的效果優(yōu)于快速冷凍法,采用兩步冷凍法從0℃緩慢降溫至-18℃時,不立即投入液氮中而在此溫度下停留1 h,冷凍后細胞生活力明顯提高,因此降溫方式以從0℃降溫至-18℃,停留1 h,然后投入液氮保存。
2.5 化霜凍方式對超低溫保存后細胞生活力的影響結果見圖4。圖4 表明,冰箱內4℃化凍和40℃以上高溫化凍的TTC值較低,細胞生活力較弱,10℃和30℃化凍效果接近,20℃化凍TTC值最高,說明化凍后細胞保持了較高的生活力,因此20℃化凍是較好的化凍方式。
圖4 化凍方式對冷凍后細胞生活力的影響(略)
2.6 超低溫保存后組培物的再生長將化凍后的組培物,用無菌的MS 液沖洗后,轉移至新鮮培養(yǎng)基上,先黑暗培養(yǎng)2 周,后進行光照培養(yǎng),組培物能夠存活,統(tǒng)計存活率為66.7%,將其轉移至新的培養(yǎng)基上根狀莖可以繼續(xù)生長并有新的根狀莖從節(jié)的部位生出。
【參考文獻】
[1] 江蘇新醫(yī)學院.中藥大辭典,上冊[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93:1231.
[2] 杜 勤,陳文利,王振華,等.青天葵組織培養(yǎng)和植株再生研究[J].中國中藥雜志,2005,3(1):812.
【關鍵詞】 伊馬替尼;慢性髓細胞性白血病;干擾素-α;不良反應;生活質量
【中圖分類號】R551.3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1007-8517(2016)12-0107-01
慢性髓細胞性白血病屬于惡性克隆性血液病,現(xiàn)階段給予患者長期口服藥物治療,取得了良好治療效果,但部分患者治療依從性不高,這是導致其治療失敗的主要因素[1]。我院在治療慢性髓細胞性白血病時聯(lián)合伊馬替尼,不良反應發(fā)生率低,患者治療依從性好,從而保證了治療效果,提高了患者生存質量。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將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間收治的44例慢性髓細胞性白血病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觀察組各22例。對照組男12例,女10例,年齡8~70歲,平均年齡(45.14±2.14)歲。對照組男13例,女9例,年齡8~71歲,平均年齡(45.37±2.15)歲;患者在接受本次研究前均接受常規(guī)肝腎功能、血常規(guī)、尿常規(guī)、凝血常規(guī)及心電圖檢查,結果均顯示為正常。上述兩組研究對象臨床資料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可實施對比研究。
1.2 方法 對照組給予干擾素-α(哈高科白天鵝藥業(yè)集團有限公司,生產(chǎn)批號:120113)治療,起始劑量為300U,皮下注射,3次/周;定期檢查患者骨髓象及血象,臨床癥狀得到緩解后劑量改為200U,2次/周。在此基礎上,觀察組口服伊馬替尼(江蘇豪森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生產(chǎn)批號:121015)治療,起始劑量為每天400mg,隨后逐漸增加劑量至600mg/d。治療期間需根據(jù)患者具體病情及不良反應適當調整劑量,患者若有嚴重肝臟毒性反應需停藥;患者若有血小板減少或中性粒細胞減少現(xiàn)象,可將維持劑量減少至每天300mg,若上述不良現(xiàn)象持續(xù)時間超過1個月需停藥。
1.3 觀察指標 詳細觀察并記錄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采用QLQ-C30(生活質量核心量表)[2]對患者生活質量進行評價,量表內容有心理功能、軀體功能、認知功能、社會認知以及總體生活質量等內容,分值越高說明患者生活質量越好。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采用SPSS 19.5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用(x±s)表示,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百分比(%)表示,用χ2檢驗,P
2 結果
2.1 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比較 觀察組出現(xiàn)皮疹1例(4.55%),惡心嘔吐3例(13.64%),肝功能損害1例(4.55%),關節(jié)肌肉疼痛2例(9.09%),腎功能損害1例(4.55%)。對照組出現(xiàn)皮疹5例(22.73%),惡心嘔吐6例(27.27%),肝功能損害3例(13.64%),關節(jié)肌肉疼痛5例(22.73%),腎功能損害3例(13.64%)觀察組患者皮疹發(fā)生率、惡心嘔吐發(fā)生率、肝功能損害發(fā)生率、關節(jié)肌肉疼痛發(fā)生率、腎功能損害發(fā)生率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2.2 兩組生活質量比較 觀察組各生活質量指標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3 討論
慢性髓細胞性白血病主要是因BCR-ABI融合基因導致的,患者可見貧血、胸骨壓痛、脾臟腫大、出血等臨床癥狀,其發(fā)生與患者長時間接觸放射性物質有一定關系,可引起髓系祖細胞周期延長以及細胞核/漿比例失調,經(jīng)血液學檢查,結果顯示為白細胞增多,尤其是中晚幼粒細胞增多。臨床多給予患者干擾素-α治療,干擾素-α可與細胞膜上的干擾素受體進行結合,從而激活蛋白激酶、2’-5’A合成酶,降解白血病細胞mRNA,抑制多肽合成,從而緩解病情,但采用干擾素治療僅可以從細胞水平發(fā)揮藥物治療作用,不能有效緩解患者遺傳學指標,且不良反應較為明顯,多數(shù)患者因不能耐受而導致治療依從性下降,治療效果不佳。
伊馬替尼屬于BCR-ABI酪氨酸蛋白激酶的抑制物,特異性及選擇性強,可有效抑制BCR-ABI基因陽性細胞的增殖與分化,繼而誘導細胞凋亡[3]。且伊馬替尼的藥物安全性較高,但藥物劑量在600mg/d以上不良反應較為明顯,所以在治療中需嚴格控制藥物劑量。患者常見的不良反應包括血小板減少、白細胞減少、惡心、嘔吐、便秘、腹瀉、皮疹等,但不良反應程度較輕,患者均可耐受且給予對癥處理后不良反應可明顯緩解,且治療期間聯(lián)合綜合護理干預,加強患者心理護理、健康教育及不良反應護理,患者治療依從性較高,從而可保證治療效果。在本次研究中,觀察組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均明顯低于對照組,且生活質量各指標評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綜上所述,伊馬替尼合干擾素-α治療慢性髓細胞性白血病,可有效減少不良反應發(fā)生,提高患者生活質量,臨床推廣價值較高。
參考文獻
[1]包翠華.伊馬替尼聯(lián)合干擾素-α治療慢性髓細胞性白血病的療效[J].中國腫瘤臨床與康復,2013,20(2):174-176.
[2]袁紅建,孫善芳,鄧銀芬,等.伊馬替尼治療慢性髓細胞白血病的療效和不良反應觀察[J].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2014,18(23):116-117.
[關鍵詞] 艾迪注射液;吉西他濱;順鉑;非小細胞肺癌;化療
[中圖分類號] R734.2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4721(2011)06(b)-072-02
國內報道艾迪注射液在改善患者生活質量及減輕臨床癥狀方面有獨特作用[1],本科于2009年6月~2011年1月應用艾迪注射液聯(lián)合GP化療方案對晚期非小細胞肺癌(NSCLC)進行了治療并取得了滿意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68例經(jīng)病理組織學或細胞學檢查確診為非小細胞肺癌的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觀察組34例,男性19例,女性15例,年齡41~76歲,平均58.3歲;對照組34例,男性20例,女性14例,年齡40~75歲,平均58.0歲;所有患者Kamofsky評分≥60分,預計生存期>6個月。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等一般情況經(jīng)過統(tǒng)計學處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兩組治療前均完善檢查,除外重要器官功能障礙及血象異常者。對照組:采用GP方案進行化療,吉西他濱1 000 mg/m2加入500 ml 0.9%氯化鈉溶液中,靜脈滴注,第1、8天給藥,順鉑80 mg/m2加入500 ml 0.9%氯化鈉溶液中,靜脈滴注,第1~3天給藥,21 d為1個化療周期,共2個療程;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加用艾迪注射液,100 ml加入500 ml 0.9%氯化鈉溶液中,靜脈滴注,1次/d,連用14 d。2個療程后比較兩組的臨床療效及生活質量評分改善情況。
1.3 療效標準
完全緩解(CR):腫瘤完全消失,持續(xù)時間≥4周,無新病灶出現(xiàn);部分緩解(PR):腫瘤兩徑乘積減少50%以上,持續(xù)時間≥4周,無新病灶出現(xiàn);無變化(NC):腫瘤兩徑乘積增大25%以下或減少25%以下,持續(xù)時間≥4周,無新病灶出現(xiàn);惡化(PD):腫瘤兩徑乘積增大25%以上或新病灶出現(xiàn)。Karnofsky(KPS)評分[2]:提高即治療前后計分提高10分;降低即治療前后計分減少10分;穩(wěn)定即治療前后計分增加或減少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利用SPSS 16.0軟件包處理數(shù)據(jù),計數(shù)資料進行χ2檢驗,計量資料用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進行t檢驗,兩組不良反應的比較用秩和檢驗,P
2 結果
2.1 兩組的近期療效
觀察組和對照組均有顯著近期療效,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χ2=0.47,P>0.05),見表1。
2.2 KPS評分改善情況比較
見表2。
2.3 不良反應
觀察組10例(29.4%,10/34)出現(xiàn)胃腸道反應,對照組為19例(55.9%,19/34),兩組比較,χ2值為4.87,P
3 討論
非小細胞肺癌(NSCLC)是肺癌中最常見的類型,其發(fā)病率占所有肺癌的80%左右,其中70%以上的NSCLC患者在確診時已失去手術機會[3-4]。化療在中晚期NSCLC的治療中占有重要地位,GP化療方案是臨床上治療NSCLC常用的一種方案,具有較好的療效[5],但是化療藥物在殺傷腫瘤細胞的同時也損傷正常細胞,并且抑制機體的免疫功能,出現(xiàn)多種不良反應如胃腸道反應、骨髓抑制等,致使療效欠佳甚至失敗。因此,在化療的同時如何有效減輕不良反應的發(fā)生是腫瘤防治的研究方向。
國內報道艾迪注射液在改善患者生活質量及減輕臨床癥狀方面有獨特作用,其主要成分為斑蝥、人參、黃芪和刺五加,斑蝥不僅對腫瘤有明顯的抑制作用,而且可促使骨髓造血干細胞分化為粒細胞、單核細胞,增加白細胞數(shù)量;人參皂苷可以增強T淋巴細胞和B淋巴細胞的功能,促進干擾素和白介素的分泌,增強LAK細胞和NK細胞活性;黃芪可以增強網(wǎng)狀內皮系統(tǒng)和淋巴系統(tǒng)的活性,促進IL-2的合成與分泌,提高機體免疫力;刺五加提取物具有提高機體對抗缺氧、輻射及中毒等損害的能力[6-7]。本研究應用艾迪注射液聯(lián)合化療治療NSCLC,結果發(fā)現(xiàn)觀察組和對照組均有顯著近期療效,然而觀察組治療后患者生活質量評分改善情況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綜上所述,艾迪注射液聯(lián)合化療治療晚期非小細胞肺癌具有很好的療效,并且能顯著提高患者生活質量,減少不良反應的發(fā)生,適合臨床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陳玉香,謝海燕.艾迪注射液對惡性腫瘤患者生活質量影響的臨床觀察[J].臨床醫(yī)藥實踐,2008,1(6):139-140.
[2]黃俊輝,廖遇平,曹培國,等.臨床腫瘤學教程[M].長沙: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6:42-43.
[3]鄺浩斌,黃冬生.多西紫杉醇聯(lián)合卡鉑治療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的療效觀察[J].臨床肺科雜志,2010,15(1):3-4.
[4]楊柳青,施毅,秦叔逵.洛鉑聯(lián)合長春瑞濱治療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的臨床研究[J].臨床腫瘤學雜志,2006,12(12):890-894.
[5]儲大同.當代腫瘤內科治療方案評價[M].2版.北京:北京大學醫(yī)學出版社,2004:295.
[6]杜志祥.艾迪注射液聯(lián)合化療治療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的臨床效果觀察[J].當代醫(yī)學,2011,17(1):145-146.
[7]李佩文.中醫(yī)藥對維護腫瘤患者生活質量的作用[J].中華腫瘤雜志,2006,24(3):203.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7.118文章編號:1004-7484(2013)-07-3609-02
晚期食管癌患者大多因長期進食困難而身體虛弱,難以耐受放化療。本文采用CIK細胞聯(lián)合復方苦參注射液治療晚期食管癌,取得較好其治療效果,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擇2010年2月至2013年2月晚期食管癌患者68例,以上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吞咽困難、進食后嘔吐、咽下疼痛、消瘦等癥狀,患者均行胃鏡及病理學檢查證實為晚期食管癌。將以上患者隨機分為兩組,觀察組和對照組。其中觀察組34例,男性21例,女性13例,年齡39-77歲,平均年齡為(63.4±10.1)歲;病理檢查證實為鱗狀細胞癌32例,腺癌1例,未分化癌1例;病變部位:食管頸段3例,食管中、上端為20例,食管下段11例。對照組34例,男性20例,女性14例,年齡38-79歲,平均年齡為(62.1±9.7)歲;病理檢查證實為鱗狀細胞癌31例,腺癌2例,未分化癌1例;病變部位:食管頸段4例,食管中、上端為20例,食管下段10例。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病理分型、病變部位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對照組患者給予復方苦參注射液20mL加生理鹽250mL中靜脈。
1.2.2觀察組在對照組化療基礎上給予復方苦參注射液20mL加生理250mL中靜脈滴注,1次/d,在每個療程的第1天開始靜脈滴注,連用10d。治療組除上述方案外給予CIK細胞(4-10)×108混懸于150ml生理鹽水中,新鮮制備可立即使用,若冰箱儲存者可置室溫下1h恢復其溫度,并嚴格檢查細胞懸液是否有混濁和絮狀物;滴注前上下例轉瓶子3-5次,以混均細胞液。再按輸血常規(guī)操作,靜脈滴注速度每60滴/分為宜。
1.3臨床療效評定標準根據(jù)WHO實體瘤療效評定標準進行治療效果評定。分為完全緩解(CR)、部分緩解(PR)、無變化(NC)和進展(PD)。完全緩解例數(shù)+部分緩解例數(shù)=有效例數(shù)。有效率=有效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完全緩解:所見腫瘤病變完全消失并至少維持4周以上;部分緩解:腫瘤病灶的最大直徑和其最大垂直徑的乘積減少50%以上并維持4周以上,沒有新的病變出現(xiàn);無變化:腫瘤病灶的最大直徑和其最大垂直徑乘積縮小50%以下或者增大25%以下,無新的病變出現(xiàn);惡化或者進展:腫瘤病灶的最大直徑和其最大垂直徑乘積增大25%以上或者出現(xiàn)新的病灶。
1.4生活質量狀況評分標準對兩組患者治療前后采用Karnofsky功能狀態(tài)評分標準進行生活質量評分,在此評分系統(tǒng)中,得分越高,健康狀況越好,越能忍受治療給身體帶來的不良反應,因而也就有可能接受徹底的治療。得分越低,健康狀況越差。最高分為100分,為正常,無癥狀和體征;最低分0分,為死亡。
1.5統(tǒng)計學處理對兩組所得數(shù)據(jù)建立數(shù)據(jù)庫,采用統(tǒng)計學軟件SPSS13.0對兩組所得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有效率的比較采用卡方檢驗,均數(shù)比較采用同t檢驗,P
2結果
2.1兩組患者臨床治療效果評定結果兩組患者有效率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3討論
食管癌晚期患者,一般都有腫瘤負荷大、惡液質及各種并發(fā)癥,生活質量低下,以改善生活質量為目的的治療已被提高到非常重要的位置,改善癥狀,增加免疫功能,是生活質量標準的重要組成部分。
復方苦參注射液是苦參、白茯苓等提取物組成,具有止血、止痛、抑制癌細胞擴散等功能,同時還可以改善造血功能、增加機體免疫力、無明顯不良反應,為腫瘤患者康復提供了可靠手段,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1-2]。復方苦參注射液對腫瘤細胞與血管內皮細胞的黏附具有明顯的抑制作用,并可明顯抑制CD44、CD49黏附因子的表達,還可以減輕內皮細胞的通透性,維護內皮細胞的完整,阻斷腫瘤細胞與基質的黏附,從而減少了腫瘤轉移的形成[3]。
CIK細胞是一種新型免疫活性細胞.兼有T淋巴細胞強大的抗腫瘤活性和自然殺傷細胞(Natural Killer Cell,NK)的非主要組織相關性復合物(Major Hiatocompatibility Complex,MHC)限制性殺瘤的特點,殺傷活性可達84.7%[4]。對化療耐藥的腫瘤細胞株亦有殺傷作用,而對正常造血集落的生長沒有影響。臍血來源方便,免疫源性弱,對供、受者HLA相符的要求相對較低,不易受病毒及殘留腫瘤細胞的污染,CD3/CD4相對不成熟,GVHD發(fā)生率低,增殖能力強。并且臍血CIK細胞體外擴增快,殺傷活性高,對腫瘤細胞的作用優(yōu)于外周血CIK細胞[5]。
本研究揭示二者聯(lián)合的觀察組患者的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觀察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顯著高于治療前也顯著高于對照組治療后的評分,說明CIK細胞聯(lián)合復方苦參注射液能夠顯著提高晚期食管癌患者治療效果,能夠改善此類患者生活質量,值得臨床借鑒。
參考文獻
[1]郜志宏,李霞.熱療配合復方苦參注射液治療中晚期惡性腫瘤的療效觀察[J].山東醫(yī)藥,2009,49(13):38-39.
[2]孫健,姚萍,何曉華.復方苦參注射液配合射頻治療晚期食管癌的臨床觀察[J].腫瘤基礎與臨床,2010,19(5):391-393.
[3]孫明瑜,左劍,段繼峰.苦參總黃酮體內外抗腫瘤作用實驗研究[J].中西醫(yī)結合學報,2012,6(1):50-53.
【關鍵詞】 肝癌;貞芪扶正膠囊;化療栓塞;介入療法
原發(fā)性肝癌是臨床上常見惡性腫瘤,手術治療是肝癌的首選的治療方法,但大部分患者在就診時往往已經(jīng)是肝癌中晚期。目前,對肝癌患者采用手術切除治療方法的僅有20%左右[1]。對于不能進行手術切除的肝癌患者,臨床首選治療方法為介入治療,該法主要是經(jīng)肝動脈介入化療栓塞(TACE)[2-3],介入治療患者近期效果明顯,而遠期則會對患者肝功能產(chǎn)生毒副作用,引起患者生活質量下降,效果不甚理想[4]。貞芪扶正膠囊是臨床常用的放化療輔助中藥,主要成分為黃芪和女貞子,具有抗腫瘤、提高免疫力以及益氣養(yǎng)陰的作用。本次研究主要采用貞芪扶正膠囊聯(lián)合TACE的治療方法,觀察其對肝癌及細胞免疫的影響。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病例資料來源于2008――2012年上海市第八人民醫(yī)院、東方肝膽外科醫(yī)院的住院肝癌患者,共123例,按照“原發(fā)性肝癌的臨床診斷與分期標準”[5],均明確診斷為本病,其中男性95例,女性18例;年齡26-68歲,平均年齡55.8歲;82例肝癌為單發(fā)病灶,43例為彌漫型或多結節(jié)。腫瘤直徑范圍為3至16cm,平均直徑為7.4±0.3cm。91例伴有血清AFP增高,23例伴有門脈癌栓。按照Okuda分期標準,25例Ⅰ期,63例Ⅱ期,35例Ⅲ期,39例Child B級。Karnofsk評分均超過60分。隨機將所有患者分為對照組和治療組,對照組采用TACE方法治療,共65例,治療組采用貞芪扶正膠囊聯(lián)合TACE方法治療,共58例。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無明顯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采用TACE方法中的Seldinger法治療:首先對患者進行局麻,然后經(jīng)股動脈將導管超選插至肝固有動脈或肝左、右動脈,先注入阿霉素40mg、羥基喜樹堿30mg以及5-氟脲嘧啶1g,再注入碘油5至40ml與順鉑60mg的混懸劑,部分患者注入適量的明膠海綿顆粒。治療后定期行肝臟血管造影,了解腫瘤內碘油沉積情況。
治療組TACE聯(lián)用中藥貞芪扶正膠囊貞。貞芪扶正膠囊,每次6粒,2次/d,介入治療前2周開始服用,連續(xù)服藥至研究結束。兩組患者均進行2至7次的TACE術,并于后進行保肝、抗炎以及支持等治療,且方法一致。組間TACE的時間間隔以及次數(shù)無明顯差異(P>0.05),不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治療1周后,對兩組患者的肝功能和白細胞的變化進行測定。
1.3 療效評價
1.3.1 近期療效 按照WHO實體瘤療效標準[5],治療前和治療結束4周后,分別對患者瘤體體積進行測定。查B超或CT、MRI,按照完全緩解(CR)、部分緩解(PR)、無變化(NC)、進展(PD)評價腫瘤大小變化。
1.3.2 遠期療效 從患者接受治療之日開始計算患者的生存期,患者出院后,每月進行1次隨訪,隨訪時間為2年,或至患者死亡。
1.3.3 生活質量評價 在對患者進行治療前后,分別對患者進行Karuafsky評分,根據(jù)患者得分的變化來評定患者生活質量的變化[5]。提高:治療結束后,患者K氏得分增加20分以上;穩(wěn)定:治療結束后,患者K氏得分無變化或變化幅度在10分以內;降低:治療結束后,患者K氏得分下降超過20分。
1.4 T細胞亞群的比較 患者治療結束4周后,采用流式細胞儀分別對患者進行外周血CD3+、CD4+、CD4/CD8、NK細胞的檢測。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
2 結 果
2.1 近期療效比較 按照WHO實體瘤療效標準,兩組治療后兩組瘤體大小變化見表1。結果顯示兩組患者的近期療效無明顯差異(P>0.05),不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2 生活質量的變化 治療結束后,對照組患者K氏得分總體呈下降趨勢,表示生活質量下降明顯,治療組K氏得分總體平穩(wěn),表示生活質量比較穩(wěn)定,故治療組患者生活治療改善情況顯著比對照組強(P
2.3 兩組生存率比較 治療結束3個月、1年、1年半后,對照組患者生存率為76.9%、41.5%、32.3%,治療組為81.0%、63.8%、51.7%,結束后的3個月時,組間生存率無明顯差異(P>0.05),而治療結束后的1年及1年半時,組間生存率差異明顯(P
2.4 兩組生化檢測指標比較 對患者治療前,組間生化檢測指標無明顯差異(P>0.05),不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治療后,組間生化檢測指標具有明顯差異(P
2.5 兩組T細胞亞群的比較 治療結束4周后,治療組患者的外周血CD3+、CD4+、CD4/CD8、NK等指標均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P
3 討 論
隨著介入技術的發(fā)展,經(jīng)導管動脈栓塞術等介入療法在肝癌治療中發(fā)揮一定的優(yōu)勢,已成為不能根治切除患者的首選非手術治療方法。由于肝癌細胞90%以上的血供均來自于肝動脈,故在為肝癌患者進行化療治療時,為患者使用栓塞劑如明膠海綿及碘化油等,不僅可以將腫瘤血供阻斷,還能對腫瘤的生長起到抑制作用,從而誘導腫瘤細胞的壞死。如果同時為患者使用栓塞劑和化療藥物,那么經(jīng)肝動脈注入化療藥物,不僅能夠提高患者腫瘤內藥物的濃度,還能使藥物與癌細胞接觸的時間得到延長,且由于栓塞劑的作用,肝癌細胞已經(jīng)缺血氧,化療藥物更易癌細胞內,從而提高治療的效果。這種多種機制同時作用的治療方法,被認為是目前非手術治療肝癌的最有效的方法,但該治療方法對患者產(chǎn)生的毒副作用也較強,患者肝功能受到較大損害,機體免疫力下降,從而加重了患者的癥狀,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質量。因此提高肝癌介入治療的臨床療效,中藥及其提取物配合TACE被廣泛應用于臨床。
貞芪扶正膠囊主要成分為黃芪和女貞子,具有抗腫瘤、提高免疫力和益氣養(yǎng)陰之功效[6]。本研究根據(jù)臨床上化療栓塞后肝癌患者的多脾虛陰虛的臨床證侯特征,采用貞芪扶正膠囊配合TACE治療肝癌,腫瘤的發(fā)生、發(fā)展與機體細胞免疫功能狀態(tài)密切相關,T細胞在免疫應答中起主導作用,CD8細胞為殺傷性T細胞直接發(fā)揮細胞毒性作用。CD4細胞為輔T細胞,具有影響B(tài)細胞抗體產(chǎn)生和促進CD8細胞活性,增強細胞毒性反應。CD4、CD8比值可直接反映機體細胞免疫功能狀態(tài)。
運用貞芪扶正膠囊聯(lián)合TECE治療肝癌,與單純TACE比較,結果顯示治療后雖然兩組在針對瘤體體積方面無差異,但在改善患者生活質量,延長生存期等方面具有明顯的優(yōu)勢,可能與貞芪扶正膠囊改善介入后的肝功能損害、增強機體T細胞免疫從而患者生活質量得以改善、生存期得以延長。患者貞芪扶正膠囊聯(lián)合TECE明顯優(yōu)于單純TACE,提示貞芪扶正膠囊能夠提高肝癌TECE的治療效果,降低毒副作用,是治療肝癌的較理想方法。
參考文獻
[1] 劉寧寧,李琦.中藥經(jīng)肝動脈介入治療原發(fā)性肝癌的回顧與展望[J].上海中醫(yī)藥雜志,2008,42(9):79-81.
[2] Takayasu K.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 for unresectable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recent progression and perspective[J].Oncology,2013,84 Suppl1:28-33.
[3] Petersen J,Henninger B,Glodny B,et al.Tran arterial chemoembolisation i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J].Wien Med Wochenschr.2013,163(5-6):123-7.
[4] 陳紅宇,王炎,李琦.中藥微球介入治療腫瘤的研究進展[J].世界華人消化雜志,2010,18(22):2350-2354.
一、進行情感教育應該注意的問題
1. 情感教育內容的選擇。內容的選擇是情感教育的基礎――生物學知識,根據(jù)一節(jié)生物學知識進行準確的情感升華。例如,在《細胞的衰老和凋亡》這節(jié)課中,在細胞衰老與個體衰老的關系、細胞衰老的特征和細胞的衰老機制的基礎上,聯(lián)系實際生活,從而在情感上對衰老這一必然過程產(chǎn)生共鳴,進一步呼吁學生學會關愛老人、關注社會老齡化問題的意識。
2. 情感教育時間的選擇。情感教育一般可以作為導入設計在課的開頭,也可以貫穿在整個生物課堂中,還可以設計在課的結尾處,作為一種情感的升華。情感教育時間的選擇是在內容選擇的基礎上進行的。
3. 情感教育方式的選擇。選擇正確的手段進行情感教育是十分關鍵的,正確的手段能創(chuàng)設出使情感教育順利進行的情境。例如,在《細胞的衰老和凋亡》這節(jié)課中,進行情感升華時運用了詩歌教學法和音樂教學法,還有影視教學法等。
4. 情感教育人為因素的考慮。由于學生具有一定的認知水平,在認識生命過程中會有情感上的變化,及時進行情感教育顯得特別重要。加之,情感本身是一個十分復雜的課題,這是情感教育必須考慮的人為因素之一。另外一個因素就是教師自身的專業(yè)文化素養(yǎng)和道德素養(yǎng)。由于現(xiàn)如今高中生物教材中的情感教育素材顯得有些凌亂、不系統(tǒng),教師要對顯性和隱性的情感教育素材進行整理與補充,這就需要教師具有較高的道德文化修養(yǎng)。
二、結合例子談情感教育
1. 情感教育在《細胞的衰老和凋亡》中的應用。《細胞的衰老和凋亡》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6章第3節(jié)的內容。作為正常的生命現(xiàn)象,細胞的衰老和凋亡可以為我們認識生命過程奠定基礎。首先,以一段視頻《女人的一生》為導入,視頻展示一個女人從出生到衰老的過程,引導學生進入新課――細胞的衰老和凋亡。用視頻讓學生感受人從出生到死亡那看似漫長實則短暫的生命歷程,可以說這是情感教育的開端。生物界的正常現(xiàn)象包括生長和衰老、出生和死亡、生物的個體與作為組成生物個體的細胞均是如此,以此將課過渡到細胞衰老與個體衰老的關系,并用教具草履蟲說明單細胞生物的細胞衰老就等于個體的衰老。緊接著給出一則實驗資料:在體外培養(yǎng)、分裂50次左右即停止分裂的人體細胞,喪失了正常的生理功能,從而得出這樣的結論:細胞在有限的分裂過程當中逐漸衰老。既然組成個體的細胞的普遍衰老引起了生物個體的衰老,那細胞衰老又有哪些特征呢?讓學生進行聯(lián)想分析,聯(lián)想自己家中老人與自己,說出老年人在外貌上的特征。得出結論:外貌特征表現(xiàn)為――臉上有皺紋、頭發(fā)變白、有老年斑。通過對比,提高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及觀察能力,并能更好地掌握細胞衰老的特征以及衰老機制和原理。設問:從上面的內容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細胞衰老的過程不可避免,也會使個體在外貌上出現(xiàn)相應的特征而影響美觀,比如老年斑,但我們可以預防老年斑提前出現(xiàn)。請同學們思考,應如何用科學的方式預防老年斑提前出現(xiàn)呢?進而得出結論:日常生活中應調整食物中脂肪的含量,多吃新鮮果蔬,食用富含維生素E的食物,需要特別注意的是應避免在中午12點~14點這個時間段內曬太陽。另外,適當適量的體育鍛煉和正確的生活習慣是延緩人體衰老的必要保證。通過對教材中的內容進行適當?shù)耐卣梗囵B(yǎng)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態(tài)度和健康的生活方式。提問:老人家除了上述的特征,還有哪些特征表現(xiàn)呢?回答:走路很緩慢、愛嘮叨、健忘等。接下來:老人家有這么多衰老的特征,我們能不能因此而嫌棄他們呢?不能。一家敬老院的墻上有(下這么一段文字:當你還很小的時候,他們花了很多時間教你用勺子、用筷子,教你洗臉、擠牙膏、穿衣服、系扣子、綁鞋帶、梳頭發(fā),教會你很多為人的道理。所以……當他們開始在吃飯時弄臟衣服、忘記系扣子、綁鞋帶、想不起很多事時,請不要怪罪他們,請不要催促他們,因為在你慢慢長大的同時,他們卻在慢慢變老。請緊緊握住他們微顫的雙手,在他們站也站不穩(wěn)、走也走不動的時候,陪他們慢慢地走,好似……好似當年你小的時候一樣,他們牽著你慢慢地走。
通過一段真摯感人的文字的朗誦,配之以一段同樣感人的音樂為背景,讓學生認識到:人來世上是偶然,走向衰老卻是必然。倡導學生走進生活,主動關愛社會上的老人等,引起情感的共鳴和升華。讓學生認同個體的衰老是一個必然過程,從而樹立主動關注社會老齡化問題的同時,關注老年人的健康狀況,學會關愛身邊的老人,形成珍愛生命的意識,最終促進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的完成。
2. 情感教育在《細胞的衰老和凋亡》中的作用。《細胞的衰老和凋亡》這節(jié)課以情感和生活為主線,結合細胞衰老與細胞凋亡的科學知識,有效聯(lián)系現(xiàn)實生活,讓學生發(fā)揮想象、主動思考身邊的現(xiàn)象,引導學生學會用課堂中已學到的科學知識來解釋生活中普遍的生物現(xiàn)象,從而讓學生產(chǎn)生情感上的共鳴。課堂首尾呼應,課前通過具體的數(shù)字和視頻讓學生感受到了人生其實是一個看似漫長實則短暫的生命歷程,為結尾倡導關愛老人做了預設和鋪墊,在情感這條主線上環(huán)環(huán)相扣,層層遞進,最后以一家敬老院墻上的文字朗誦呼吁關愛老人,達到情感上的升華,有效地促進了本節(jié)課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的落實與達成。用最樸實的文字達成的情感教育是本節(jié)課的亮點所在。
總之,生物學科作為一門研究生命現(xiàn)象、與人類生活息息相關的自然學科,很多內容都是進行情感教育的沃土。在中學生物教學過程中適時適當?shù)剡M行情感教育,才能實現(xiàn)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這一目標的落實與達成。
參考文獻:
[1]康連鳳.高中生物教學中情感教育的應用研究[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06.
[2]葉鵬海.高中生物開展情感教育的研究[D].福州:福建師范大學,2008.
[3]杜會紅.高中生物教學中情感教育的現(xiàn)狀及策略研究[D].湖北:華中師范大學,2011.
[4]楊廣軍.高中生物情感教育的內容和方法[D].濟南:山東師范大學,201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3783(2008)-4-0047-02
【關鍵詞】 慢性乙型肝炎 干擾素水平及其誘生反應
應用微量細胞病變抑制法對9例HBsAg陽性的慢性乙型肝炎 (乙肝)患者進行血清干擾素(IFN)活性和外周血白細胞IFN誘生活力的測定。以19名健康獻血員作對照。在首次給患者注射國產(chǎn)聚肌胞(PolyI:C)前、注射后6h、24h的再測定其血清IFN和外周血白細胞IFN誘生活力。其次,對患者血清中有無IFN的抑制物質及抗IFN拮抗物質的問題亦進行了研究,試圖探討機體內IFN系統(tǒng)的變化及其意義。
1 材料和方法
1.1 以新城雞瘟病毒F系(NDV―F)無毒株作為IFN誘生劑:以濾泡性口腔炎病毒(VSV)作為攻擊病毒。
1.2 將NDV置于全血中誘生IFN
1.3 用人二倍體―VSV系統(tǒng)測定干擾素活性。待檢血清及誘生IFN按原倍1:5稀釋,再按2倍系列稀釋。同時設與樣品同稀釋度的IFN標準品(廣州醫(yī)藥研究所病毒研究室贈。批號9824,效價12,800IU/ml)對照,病毒對照及細胞對照。37℃培育36~48h觀察結果。用1mlIFN標本測定能保護半數(shù)細胞免受病毒損害的最高稀釋度其倒數(shù)即為IFN效價單位。
2 結果
2.1血清干擾素活力 獻血員平均為(10.3±2.6)u、除1例在5u外、均在10u以上。慢性乙肝患者平均為(4.4±5.2)u,其中有5例測不到血清IFN活力。慢性乙肝患者血清IFN活力較獻血員明顯低下(P
2.2 外周血白細胞干擾素誘生反應 獻血員平均為(2826±1599u)。慢性乙肝患者平均為(51.1±126.7)u,其中僅1例為160u、2例血清IFN為零的患者其外周血白細胞亦未能誘生IFN。慢乙肝患者外周血白細胞IFX誘生活力較獻血員明顯低下(P
2.3 聚肌胞誘生干擾素的血清活性 患者注射PolyI:G后6h,血清IFN活力平均為(13.3±6.6)u,注射前為(4.4±5.2)u。其活力的提高,前后相比,有明顯的差別(P
2.4 聚肌胞對外周血白細胞干擾素的誘生反應 患者注射PolyI:C后6h,外周血白細胞IFN誘生活力平均為(168.8±93.33)u,較注射前有顯著提高(P
2.5 慢性乙肝患者干擾素低下與體液因素的關系
2.5.1 干擾素抑制物質 慢性乙肝患者血清0.5ml分別加入經(jīng)NDV誘導的獻血員外周血(2ml)培養(yǎng)中,并以正常人血清對照,分別測定其誘生IFN的活力。檢測結果:正常人血清對照組平均活力為(2389±1321)u,慢性乙肝患者血清組平均活力為(2.048±1.161)u,兩者未見差異(P>0.05)。提示本組慢性乙肝患者血清中無對白細胞誘生IFN的抑制物質。
2.5.2 抗干擾素拮抗物質 以純化的IFN-10IU/100μl、20IU/100μl、50IU/100/μl,分別與本組9例慢性乙肝患者血清等量混合置37℃轉鼓作用1.5h然后作加血清組與不加血清組的干擾素效價的測定,結果發(fā)現(xiàn)原2例慢性乙肝患者注射PolyI:C24h,無明顯IFN誘生活性的血清,降低原干擾素對細胞變的保護作用;其余7例患者血清則無此變化。因此認為這2例慢性乙肝患者血清中,可能有抗IFN-拮抗物質的存在。
3 討論
關鍵詞:生物學教材;多維度;隱性資源
現(xiàn)代教育理論認為教師、學生、教材是課堂教學的三大基本要素,其中教材是教師教和學生學的重要課程資源。教材一般由出版社提供,如何科學地使用教材為教學服務呢?主要取決于對教材的解讀。對教材的解讀就是對教材的加工和再度開發(fā),多維度地解讀教材,可以發(fā)現(xiàn)更多的課程隱性資源。
人教版《生物?必修3?穩(wěn)態(tài)與環(huán)境》教材第4頁上有這么一句話“概括地說,細胞外液本質上是一種鹽溶液,類似于海水”,這句話讓筆者及同事在備課過程中,有了這樣的疑問 “細胞外液如血漿,其蛋白質含量較無機鹽的含量高出許多,為什么不說是一種膠質溶液而說是一種鹽溶液呢?”如何科學地解讀這句話呢?筆者嘗試從這句話在教材中的地位、所包含的隱性知識和科學方法等方面多維度地進行解讀,挖掘教材內含的隱性 資源。
一、在教材中的地位分析
“概括地說,細胞外液本質上是一種鹽溶液,類似于海水”這句話是對人教版《生物?必修3?穩(wěn)態(tài)與環(huán)境》第1章“人體的內環(huán)境與穩(wěn)態(tài)”第1節(jié)“細胞生活的環(huán)境”中“細胞外液的成分”內容的總結。“細胞生活的環(huán)境”這節(jié)內容包括體內細胞生活在細胞外液中、細胞外液的成分、細胞外液的滲透壓和酸堿度及內環(huán)境是細胞與外界環(huán)境進行物質交換的媒介等四部分。這四部分內容層層遞進、有機結合。其中“細胞外液的成分”這部分內容,教材以血漿的化學成分為例進行探討。通過資料分析的方式呈現(xiàn),從血漿的分析到血漿與組織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的比較,最后總結出“概括地說,細胞外液本質上是一種鹽溶液,類似于海水”這句話。隨后遞進到學習細胞外液的滲透壓和酸堿度的內容。可見,這句總結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所包含的思維線索是細胞外液既然本質是鹽溶液,應該要有鹽溶液的理化性質。通過凸顯鹽溶液,延伸出對其理化性質的探究。強調細胞外液的成分是學習細胞外液滲透壓和酸堿度的基礎,強調組成成分是理化性質的基礎。再則,“類似于海水”與下一句“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生命起源于海洋”相呼應,目的是有利于在教學中建立內環(huán)境和生物進化這兩個重要概念的聯(lián)系。
二、蘊含的隱性知識分析
從教學探討設計的討論題中,不難看出探討的策略是從成分到作用依次深入。例如討論題3“在組成血漿的離子中,哪些離子的含量較多?它們可能起的作用?”其蘊含的隱性知識是血漿中物質的作用。現(xiàn)分析血漿中除水以外溶質的主要成分及作用,見表1。
再則,深入了解蛋白質、無機鹽與維持血漿滲透壓的關系,對以后的教學更有所幫助。見表2。
從表2可知維持血細胞正常形態(tài)與血漿晶體滲透壓有關,即與血漿的無機鹽有關,故體內細胞生活在細胞外液中,維持細胞正常形態(tài)與細胞外液晶體滲透壓有關,即與細胞外液的無機鹽有關。
從上述分析可見,“概括地說,細胞外液本質上是一種鹽溶液,類似于海水”不是從細胞外液溶質成分含量大小的角度提出的,是基于細胞外液中維持細胞正常形態(tài)的無機鹽作用的認識。
同時,后續(xù)的教材內容中,例如“細胞外液滲透壓的90以上來源于Na+和Cl- ”“血漿的pH之所以能夠保持穩(wěn)定,與含有HCO3- 、HPO42-等離子有關”,都在凸顯細胞外液中無機鹽離子的作用。
三、體現(xiàn)的科學方法分析
本節(jié)“細胞生活的環(huán)境”的教學重難點是內環(huán)境的組成和理化性質。內環(huán)境的組成這部分內容抽象,教材在資料分析中以血漿的化學成分為例進行探討,以求教學上的突破。對于更抽象、難以理解的內環(huán)境的理化性質問題,教材在資料分析后,總結了“概括地說,細胞外液本質上是一種鹽溶液,類似于海水”這句話,所蘊含的教學策略是利用學生在9年級已學的化學知識和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為知識背景,根據(jù)細胞外液、鹽溶液、海水都是溶液,因此在無機鹽離子作用屬性上是相同的。這種借助類比推理的科學方法使抽象的問題具體化,有助于學生理解和掌握本節(jié)教學重難點。
類比推理是指根據(jù)兩個或兩類事物在某些屬性上相同,從而推出它們在其他屬性上也相同。類比推理的思維過程不同于演繹推理、歸納推理,類比推理是從個別到個別,從特殊到特殊,所得的結論只具有或然性,其正確與否還需要觀察和實驗的檢驗。在人教版《生物?必修2?遺傳與進化》第2章第2節(jié) “基因在染色體上”,就有類比推理的概念陳述。
人教版教材有多處體現(xiàn)類比推理科學方法及其在科學研究中的應用。在《生物?必修1?分子與細胞》P43拓展題1中就把細胞膜與窗紗進行類比,以說明細胞膜與窗紗一樣具有允許一些物質出入,阻擋其他物質出入的作用。在人教版《生物?必修2?遺傳與進化》第2章第2節(jié) “基因在染色體上”中,美國遺傳學家薩頓將染色體的行為與基因在親子代間的傳遞行為進行類比,提出了基因位于染色體上的假說,第4章第3節(jié) “遺傳密碼的破譯”中將莫爾斯密碼與遺傳密碼類比、 克里克的實驗結果與英文句子類比,目的就是采用類比推理方法,使復雜的問題更容易理解。
關鍵詞:CIK細胞 化療 晚期消化道腫瘤
【中圖分類號】R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8801(2013)06-0131-01
消化道惡性腫瘤是我國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其中以食管癌、胃癌、結直腸癌發(fā)病率較高,尤其是晚期消化道腫瘤,越來越嚴重威脅到人類的健康。化療當前仍為晚期消化道腫瘤的主要治療手段,但其療效有限,尤其是二線以后的化療,有效率進一步降低,且毒副反應大,目前仍為臨床面臨的主要問題。以細胞因子誘導的殺傷細胞(cytokine-induced killer,CIK)為代表的過繼免疫治療為近年來興起的一種新型抗腫瘤治療技術,其憑借著抗瘤譜廣、適應癥多、有效率高及副作用小等優(yōu)點,目前被認為是新一代抗腫瘤過繼細胞免疫治療的首選方案[1],已在臨床獲得越來越廣泛的應用。
我科自2010年01月至2013年2月采用化療聯(lián)合CIK細胞共治療了晚期消化道腫瘤23例,與同期僅接受化療的晚期消化道腫瘤患者24例進行比較,現(xiàn)將結果總結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臨床資料。所有納入患者均為經(jīng)病理學確診,分期為III-IV期,均有化療及CIK細胞治療指征,并除外合并有腎、肝、心和造血系統(tǒng)疾病,除外哺乳期、懷孕婦女及實驗藥物過敏患者和精神病患者。治療組為接受化療聯(lián)合CIK細胞治療的晚期消化道腫瘤患者,共23例,其中男性13例,女性10例,年齡為41-84歲,中位年齡為66歲,初治者6例,復治者17例。食管癌1例,胃癌1例,結直腸癌20例,其他2例。對照組共24例,其中男性18例,女性6例,年齡為26-78例,中位年齡為62歲,初治者6例,復治者18例,食管癌1例,胃癌6例,結直腸癌16例。兩組患者的基線資料差異不明顯,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2 方法
2.1 治療方案。兩組患者均按NCCN指南推薦方案進行2-6周期化療,化療方案包括:XELOX,mFOLFOX6,XELIRI,F(xiàn)OLFIRI,TP、DCF等。其中治療組患者在每周期化療結束3天后給予靜脈輸注異體血CIK細胞,連續(xù)3天,每天細胞數(shù)目為3*109個,輸注CIK細胞前均常規(guī)給予苯海拉明針肌肉注射預防過敏反應。對照組則采用單純化療,化療后不給于CIK細胞治療。
2.2 CIK細胞制備方法。將采集到的嬰兒臍帶血用Ficoll密度梯度法收集單個核細胞,用生理鹽水洗滌2次后,重新懸浮于無血清淋巴細胞培養(yǎng)液并接種于培養(yǎng)皿中,置于37℃ 5%CO2孵育箱中,3~4h后將未貼壁細胞吸出。用無血清淋巴細胞培養(yǎng)液調整細胞密度為2×106/ml并接種于培養(yǎng)瓶中,加入γ干擾素1000U/ml,計為第0天,置37℃5%CO2孵育箱中培養(yǎng)24h后加入IL-1 1000U/ml、IL-2 1000U/ml、抗人CD3單克隆抗體50μg/ml。之后,根據(jù)細胞生長情況,每天補加IL-2及無血清培養(yǎng)液,培養(yǎng)約14~16天細胞成熟。經(jīng)細胞數(shù)量、細胞活率、流式檢測、無菌檢測及內毒素檢測均合格后,應用于臨床。
2.3 治療評價。療效評價根據(jù)RECIST1.1療效評價標準,分為完全緩解(CR),部分緩解(PR),穩(wěn)定(SD)和進展(PD)四級。腫瘤緩解率以CR+PR病例占全部病例的百分比計算。毒副反應評價[2]根據(jù)WHO(抗腫瘤藥物毒副反應的分度標準執(zhí)行。生活質量根據(jù)ECOG提出的Karnofsky(KPS)評分標準進行評估,其中治療后KPS評分提高10分或10分以上為改善,下降10分或10分上為惡化,提高或下降不足10分為穩(wěn)定。
2.4 統(tǒng)計學方法。采用Epidata3.0錄入數(shù)據(jù),采用Stata10.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處理。計量資料應用均數(shù)±標準差描述,采用t檢驗比較;計數(shù)資料采用百分比描述采用卡方檢驗比較。P
3 結果
3.1 近期療效。治療組和對照組的腫瘤緩解率分別為31.82%和4.17%,治療組顯著高于對照組。(Pr=0.013)。詳見表1:
3.2 生活質量。對比兩組KPS評分未惡化病例占總數(shù)的百分比,治療組高于對照組,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7),詳見表2。
3.3 副反應。
3.3.1 手足麻木發(fā)生率比較,治療組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25),詳見表3。
3.3.2 治療中除手足麻木意外,惡心嘔吐、腹瀉及骨髓抑制亦是較常見副反應,其中3~4度惡心嘔吐治療組1例(4.35%),對照組2例(8.33%);治療組有1例3度骨髓抑制,其余無3度以上的骨髓抑制及腹瀉發(fā)生。此外,治療組尚有1例患者在治療過程中出現(xiàn)寒戰(zhàn)、發(fā)熱,1例患者出現(xiàn)皮膚瘙癢,均為一過性。
4 討論
細胞因子誘導的殺傷細胞是抗CD3單克隆抗體,重組人白細胞介素2和干擾素-γ共刺激產(chǎn)生的細胞毒細胞,是一種CD3 CD56 雙陽性的免疫細胞,兼有T細胞強大的抗腫瘤活性和NK細胞的主要組織相關性復合物非限制性殺瘤的特點,是極具臨床應用前景的過繼免疫治療的效應細胞[3]。它不僅可以單獨應用以直接殺傷腫瘤細胞,通過調節(jié)、增強機體免疫功能,最大程度地恢復細胞正常的生長調節(jié),從而清除亞臨床病灶及殘留的腫瘤細胞,同時在晚期消化道腫瘤的治療中還可以聯(lián)合化療,以提高化療的有效率,減輕化療的毒副作用,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本研究通過對我院3年多以來采用CIK聯(lián)合化療與單純化療治療的晚期消化道腫瘤病例分析,進一步明確了CIK細胞治療的作用。在晚期消化道腫瘤治療中,應用標準方案化療聯(lián)合CIK細胞治療,可提高腫瘤緩解率。同時,在預防化療所致周圍神經(jīng)毒性而產(chǎn)生的手足麻木方面,CIK細胞治療也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王志偉[4]等已有CIK聯(lián)合化療治療晚期惡性腫瘤的相關報道,在改善近期療效及提高生活質量方面,均取得了較好的療效。然而本研究中兩組患者KPS變化的差異尚未達到統(tǒng)計學意義,但單純從數(shù)據(jù)上,已經(jīng)顯示出了CIK聯(lián)合化療相比單純化,患者的生活質量有改善的趨勢,這也與莫晨[5]等報道的結果相一致,如增大觀察的樣本數(shù)量,有望得出更有價值的觀察數(shù)據(jù)和結論。因此,有進一步深入研究及應用推廣的價值。
參考文獻
[1] Robnson E,Segal R,Stumnger L,et a1.Lymphocyte subpopul-latione in patientswithmultiple primarytumor[J].Cancer,1999,85(9):2073―2076
[2] 周際昌,主編.實用腫瘤內科學[M].第2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3:48,28―30
[3] Introna M,Borleri G,Conti E.et a1.Repeated infusions of donor derived cytokine-induced killer cells in patients relapsing after allogene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 phase I study.Haematologica,2007,92(7):952-9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