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5-30 08:54:38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道理小故事,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1、去過廟的人都知道,一進廟門,首先是彌陀佛,笑臉迎客,而在他的北面,則是黑口黑臉的韋陀。但相傳在很久以前,他們并不在同一個廟里,而是分別掌管不同的廟。
2、彌樂佛熱情快樂,所以來的人非常多,但他什么都不在乎,丟三拉四,沒有好好的管理賬務,所以依然入不敷出。而韋陀雖然管賬是一把好手,但成天陰著個臉,太過嚴肅,搞得人越來越少,最后香火斷絕。
3、佛祖在查香火的時候發現了這個問題,就將他們倆放在同一個廟里,由彌樂佛負責公關,笑迎八方客,于是香火大旺。而韋陀鐵面無私,錙珠必較,則讓他負責財務,嚴格把關。在兩人的分工合作中,廟里一派欣欣向榮景象。
4、【小故事大道理】:其實在用人大師的眼里,沒有廢人,正如武功高手,不需名貴寶劍,摘花飛葉即可傷人,關鍵看如何運用。
(來源:文章屋網 )
人生離不開故事,生活中少不了故事,總有那么多好的故事值得我們珍惜,讓我們懂得道理。
??小故事大道理??里面講的雖然都是一些小故事,但是這可比講1小時的“攻心為上”的大道理更重要。因為它里面不但有成功篇、心靈篇、幸福篇等多類故事,而且故事里還包含著意味深長的哲理。
書中有這樣的一個故事:
有一個自以為是的青年人,畢業了以后一直找不到工作。他覺得自己懷才不遇,對社會感到十分失望。痛苦絕望之下,他來到了大海,打算用此來了解自己年輕的生命。
正巧這時,有一個老人來到了這里。老人問他為什么要走上絕路。他說:“我自己不能得到別人和社會的承認,沒有人欣賞并且重用我,我的人生已經沒希望了。”
老人從地上撿起了一粒沙子,然后把它扔到地上,對他說:“把這粒沙子撿起來。”
“這根本不可能的!”年輕人大聲地說。
老人沒有說話,只是笑了一笑,接著從口袋里掏出一顆晶瑩剔透的珍珠,也把它扔到地上,又對它說:“你能把它撿起來嗎?”
“這當然可以!”
這個小故事闡釋了一個人生的大道理:那就是——如果要使自己卓然出眾的話,那就必須努力讓自己變成一顆珍珠。
我想:我要是要做一個社會上受人賞識的人,那么就必須努力學習,讓自己的翅膀長滿知識的羽毛,成為一顆珍珠。
有一次,媽媽給我買了一本書,名字叫《小故事,大道理》。媽媽對我說:“你讀了這本書以后,一定會喜歡上它的。”聽了媽媽的話以后,我就趕緊讀起了這本書。
看了這本書以后,我明白了,一件小小的事中,可以領略到一個非常大的道理。我明白了真善美,假惡丑。我還懂得了我們生活在這個世界上,一定要有愛心、友誼、樂觀、自信、理想、目標、智慧、奮斗、勇氣、寬容、理解、美德、責任。啊!這是一本多么好的書,它告訴了我們很多在課本里學不到的知識。我想:我一定要珍惜好這本書。
從那以后,我一拿到這本書,心里就有說不出的興奮……
山西省太原市清徐縣職工子弟二校五年級一班 侯翔
本文系本站用戶原創文章,未經允許禁止轉載!
我是一個小書迷,平時最喜歡讀書了,家里的書柜上擺滿了《一千零一夜》、《伊索寓言》、《格林童話》、《三國演義》,還有《水滸傳》……但我最喜歡的一本書還是《小故事大道理》。
《小故事大道理》通過許多生動形象、感人至深、通俗易懂的美德故事全面展現了人類本性中永恒不變的變德。在書中我看到了這樣一則故事《做個有耐心的人》,故事講的是一位小伙子做事都急于求成,一位神仙給了他一塊表,只要向前撥一下就可以如愿以償。于是他與心愛的姑娘結婚了,他心中的愿望層出不窮,于是他不停得撥表,他有了房子,孩子長大成人,接著他有了孫子等等。時間飛快過去,他變得滿頭白發,老態龍鐘,他開始后悔自己做事沒有耐心,操之過急;后悔自己沒有仔細品味生活,但是后悔已經晚了。
通過這個故事讓我明白了,耐心是一切聰明的基礎,誰沒有耐心,誰就失去了智慧。耐心等待的過程雖然辛苦,但結果卻是甜的。
指導老師鎮萬榮
谷城縣盛康鎮小學三(1)班陳歡
1.瞎子打燈籠
一個盲人到親戚家做客,天黑后,他的親戚好心為他點了個燈籠,說:“天晚了,路黑,你打個燈籠回家吧!”盲人火冒三丈地說:“你明明知道我是瞎子,還給我打個燈籠照路,不是嘲笑我嗎?”他的親戚說:“你在路上走,許多人也在路上走,你打著燈籠,別人可以看到你,就不會撞到你了。”盲人一想,對呀!
局限思考是從自己的角度思考,整體思考是你把自己放到整個環境中去考慮。系統地思考問題,就會發現,你的行為會對別人產生影響,幫助別人等于幫助自己。
2.三個砌墻工人
三個工人在砌一堵墻。有人過來問:“你們在干什么?”第一個人沒好氣地說:“沒看見嗎,砌墻。”第二個人抬頭笑了笑,說:“我們在蓋一幢高樓。”第三個人邊干邊哼著歌曲,他的笑容很燦爛開心:“我們正在建設一個新城市。”10年后,第一個人在另一個工地上砌墻,第二個人成了工程師,坐在辦公室中畫圖紙,第三個人呢,是前兩個人的老板。
你手頭的平凡工作其實正是大事業的開始,能否意識到這一點意味著你能否做成一項大事業。
3.釘釘子
有一個壞脾氣的男孩,他父親給了他一袋釘子。并且告訴他,每當他發脾氣的時候就釘一個釘子在后院的圍欄上。第一天,這個男孩釘下了37根釘子。慢慢地,每天釘下的釘子數量減少了,他發現控制自己的脾氣要比釘下那些釘子容易。于是,有一天,這個男孩再也不會失去耐性,亂發脾氣。他告訴父親這件事情。父親又說,現在開始每當他能控制自己脾氣的時候,就拔出一根釘子。一天天過去了,最后男孩告訴他的父親,他終于把所有釘子給了。
父親握著他的手,來到后院說:“你做得很好,我的好孩子,但是看看那些圍欄上的洞。這些圍欄將永遠不能恢復到從前的樣子。你生氣的時候說的話就像這些釘子一樣留下疤痕。如果你拿刀子捅別人一刀,不管你說了多少次對不起,那個傷口將永遠存在。話語的傷痛就像真實的傷痛一樣令人無法承受。”
人與人之間常常因為一些無法釋懷的僵持,而造成永遠的傷害。如果我們都能從自己做起,開始寬容地看待他人,相信你一定能收到許多意想不到的結果。為別人開啟一扇窗,也就是讓自己看到更完整的天空。
(據“財政部”微信公眾號)
像黃牛那樣勤勤懇懇
—讀《小故事大道理》有感
當我借到《小故事大道理》時,我差點激動的跳了起來。你知道嗎?《小故事大道理》是我期盼已久的故事書了。我如獲至寶,迫不及待的翻開書。
瞧!《鸚鵡和黃牛》這個標題像個磁鐵,深深的把我的眼珠吸引住了。我的腦海中呈現了一幅畫:一頭黃牛在田間辛辛苦苦的工作,而鸚鵡卻在一旁以說好話討好農夫生活,我翻到了那一頁,如饑似渴的讀了起來,當我讀到:“鸚鵡說:‘你呀,可真是受累不討好呀,真可悲。’”我以為黃牛會聽信鸚鵡的話,我懷著疑問繼續向下讀,可是黃牛沒有放棄自己的信念。這下我想起了我平時:有時自己規定自己一天寫多少作業,讀多少書,可是有時完不成,我就抱著僥幸的心理想著還有時間呢!在讀了黃牛與鸚鵡的對話后,我身感羞愧,一頭黃牛都能堅持自己的觀念,而我就不能堅持自己給自己安排的事情。
我又繼續讀了下來,讀著讀著我心提了起來,因為:夜里老農夫家里來了一伙強盜,他們抓住了農夫,逼迫農夫交出一件值錢的東西,否則就要殺死農夫。我擔心農夫被鸚鵡的甜言蜜語所迷惑。我滿懷擔心的有讀了下去,當我知道農夫并沒有把值錢的東西交給強盜時,我不禁贊嘆:農夫認清了鸚鵡的本性,才會留下黃牛。其實,有的學生喜歡用贊美來交朋友,有的同學喜歡用實際來表達;最終,那位贊美他人的同學別人認識他的本性時就會離他而去。
社會上有許多人,一種人像鸚鵡那樣專門說好話,一種像奉承別人生活;另一種卻像黃牛那樣,在生活之路上勤勤懇懇,堅定自己的信念。我長大以后應該做哪一類人呢?黃牛給我做出了一個明確的答復——像黃牛那樣勤勤懇懇。
上個星期,我讀完了一本阿拉伯民間故事集——《天方夜譚》。
這是一本由40個小故事組成的故事集。內容豐富,包羅萬象。描述了中世紀阿拉伯豐富多彩的風土人情和社會生活,蘊藏著深厚的阿拉伯文化內涵。顯示出了阿拉伯人民非凡的智慧和想象力。具有濃郁的民族特點。
書中的故事生動形象,愛憎分明、充滿哲理,并且都貫穿著光明和正義最終將戰勝黑暗和邪惡的主題。讓人們對生活充滿熱情和希望。故事情節曲折離奇,敘述語言十分幽默,采用的是中國文學著作中比較常見的大故事套小故事的形式。整本書看似是一個大故事,但是中間又套著許多小故事。讀起來一波三折,令人回味無窮。難怪我對它愛不釋手,沉醉入迷了
書中有許多令我印象深刻的人物。如機智勇敢的阿里巴巴,他使我明白了知識的力量是無窮的這個道理。還有愛財如命的吝嗇鬼丁朗,他使我明白了錢不是萬能的這個道理。還有勤勤懇懇為人民服務的布昂,他使我明白了犧牲小家顧全大家的道理。以及陰險狡猾的艾絲,他又使我明白了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道理……
這本書使我明白了許多人生哲理,我認為這是一本好書!
高二政治課程中有“哲學”部分,哲學即智慧的學說。哲學理論抽象、深奧,學生不易理解,學習積極性不高,要上好一節課必須準備豐富的素材,使課堂富有內涵,生動形象,有趣,論證有力,而名言警句、典故、詩詞、漫畫、小故事等都是上好的資料,恰當運用,會使神秘的哲理變得淺顯易懂,會讓智慧之花輕松綻放,效果極佳。
一、引詩作證,充分有力
不僅是偉大的政治家、軍事家,還是偉大的詩人、詞人,其詩詞不僅具有王者的大氣、英雄的豪氣,而且還蘊含著豐富的哲理,適時地運用它來講解哲學,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如在學習“量變與質變”時,引用“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來論證要重視量的積累。事物的發展首先是從量變開始的,沒有一定程度的量的積累,就不可能有事物性質的變化,就不可能有事物的飛躍和發展。也以此教育學生要重視知識的積累,不能好高騖遠。
二、靈活利用漫畫,培養興趣,提高能力
興趣是人們認識某種事物或者說參與某種活動的積極傾向。美國心理學家皮亞杰認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賴于樂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開發學生智力的催化劑,是推動學生積極學習的內在動力,也是推動學生獲得能力的一種強烈欲望。而在教學中利用漫畫的幽默性、趣味性,對激發學生的興趣,培養學生各方面的能力,不失為一種有益的方法。
例如在學習“意識是客觀事物在人腦中形成的某種反映”的知識點時,讓學生看“畫鬼從何處取材”的漫畫,然后組織學生討論,請學生對漫畫進行分析,最終得出結論:宗教描繪的神鬼的觀念是客觀事物在人腦中歪曲的、虛幻的反映。學生不僅掌握了知識,而且還提高了觀察問題、分析問題及語言表達的能力。
三、小故事妙趣橫生,哲學道理深入淺出
我們學過不少古代寓言故事,像“塞翁失馬”“刻舟求劍”等等,還有不少現代小故事,不管是哪種故事,它們往往都蘊涵著豐富的哲學道理。那么我們在學習哲學時就應充分利用它,用學過的哲學道理去分析故事,或由小故事出發去概括、總結出哲學道理,使哲學道理變得淺顯易懂,學生不僅掌握了知識,而且還會利用原理去分析事例,真正做到了“學以致用”。
總之,只要我們留意,就會發現生活中處處有哲學,哲學不僅不神秘,而且還很有趣、很有用。“哲學是一門使人聰明的科學”“哲學使你變得更深刻”,讓我們一起努力,掌握這一科學的世界觀、偉大的認識工具,發展智力因素的強大合力,掌握正確認識和改造世界的方法,最終達到思想政治課的學習目的,為國家培養合格的建設者。
(作者單位 河北省正定縣第三中學)
記錄我的讀書
每一個識字人都讀過許許多多的書,每一個人從識字的那一天起就開始讀書,一直讀書讀到不能讀書的那一天為止。
記得上幼兒園的時候,幼兒園的老師給我們每個人都發了幾本課本,老師領著我們來做課本上那些有趣的題,那時我們還不認識字。雖然那時我們還不認識字,但是還是喜歡讓老師領著我們來做課本上那些有趣好玩的題,而且也會纏著老師給我們講一些小兔子、小貓呀小狗的故事。
再大一點的時候,我就開始訂閱起了幼兒刊物《幼兒畫報》。里面時常會講一些生動有趣的小故事和做一些有趣的小游戲習,這些生動的小故事和好玩的小練習常常會讓我愛不釋手。那時候我仍然不認識字,只認得“大、小、草、木、日、月”等這樣簡單的幾個字,可是爸爸、媽媽、奶奶認識字,那時我吃過晚飯就纏著大人們給我講故事,不聽故事就不睡覺。
再就是剛上小學的時候,我有了自己的課本,雖然上一年級時我的畫畫得并不怎么好看,但我在那個時候最愛看的還是美術課本,畢竟美術課本上有幾幅五彩繽紛的圖畫。而其他課本上雖然每頁也有幾幅彩色的圖畫,但大部分是我看不懂的文字而已。
學過拼音以后,媽媽從書店里挑選了幾本注音版的《格林童話》、《小故事大道理》等。那時我雖然拼起拼音來十分費力,甚至有些字音都拼的不對,但還是能勉強拼讀下去,故事的情節基本能掌握。起初我嫌一個一個的拼拼音太麻煩也太慢,就讓媽媽給我讀著聽,可是媽媽卻說我已經學會了拼音就要自己拼。我用盡了各種辦法,比如說不讀故事不吃飯,不讀故事不睡覺等,但也都無濟于事,爸爸媽媽和奶奶仍是不給我讀故事聽。沒辦法,我下定決心,拿起一本《格林童話》就開始拼。令我沒想到的是,我拼了一個星期的拼音,不僅故事讀懂了,拼音也有了進步。再買故事書的同時,媽媽也給我買了幾本注音版的《三國演義》、《三十六計》、《千字文》、《資治通鑒》、《百家姓》等。那本《三國演義》我還沒看就被哥哥借走了,其余的書我都看過了,雖然讀得不是很明白,書里面有的是姓氏的來歷,有的是軍事方面的,還有的是傳說……
到了現在,我讀的書更與以前不同,以前我訂閱的雜志刊物是《幼兒畫報》,現在卻是《少年大世界》、《少年版意林》等刊物。另外,爸爸媽媽也是《讀者》、《特別關注》的忠實讀者,我經常去翻他們期期不落的雜志,他們也會偶爾光顧我的《兒童文學》、《故事會》等,我們會互相借閱圖書。我的書柜現在也在時時進行著更新換代。由小雞小狗小燕子小兔的故事書變成了現代童話《吹小號的天鵝》,現實故事《窗邊的小豆豆》,外國名著《魯賓遜漂流記》、《愛麗絲漫游奇境》等,也有感人的《小故事大感動》有以漫畫形式展示歷史與科學的《地震求生記》、《原始叢林大冒險》、《中華上下五千年》。也有娛樂休閑時看的《智慧幽默故事300篇》,還有小說《女生小小》、《倒霉蛋唐豆》……
現在,我正在向媽媽書柜上的書發起猛攻。從讀書中我會把好詞好句標出來,媽媽現在還要我寫出收獲,讀書可以增長知識,收獲道理;書可以帶你在智慧的天空中飛翔;書可以讓你在知識的海洋中遨游;書可以把你送到夢想的天地,書可以讓你變成精神上的富翁,書可以淘洗你的心靈……
信我以后會讀到更多的書,增長更多的知識,明白更多的道理……
有趣的動畫片 浙江省桐鄉市 桐鄉市烏鎮植材小學五(2) 胡紫薇 動畫片是一種兒童最喜歡看的片子。在孩子的眼里那是一種樂趣。可大人卻恰恰相反,把動畫片當成一種無聊的消遣。今年,我已經讀五年級了,但是我還是非常喜歡看動畫片。因為那些動畫家能夠把動畫片編成一個個小故事表演給我們看。這樣的小故事形式多樣,表演各異,真是百看不厭。故事內容有許多:有講古時候熱愛學習的人的故事;有講成語故事的;有講搞笑故事的……
人們一般都是在電視上看到的,那演出非常逼真。可是,書上的一般都講一種姿勢。后來,我在烏鎮的新華書店看到一本書,書上講他自己會動,但是是黑白的。你們知道它為什么會動嗎?我來告訴你吧!圖片是在右上角,你只要拿住書本,在圖片那里一翻,上面的那些人就會走動。可是那些人只走了幾步,就停止了,因為我把書翻完了。這樣我就知道了一個道理,要想讓片中的人物多走動,就得多畫幾頁。那本書很厚,上面的人走不了多遠就停止了,表現出那些畫動畫片的人一定非常累,所以他們每天畫得不多但是他們懂得堅持的道理。
動畫片是我們少年兒童不可缺少的一種精神食糧。如果沒有了動畫片,我們兒童就沒有了樂趣。沒有樂趣,這世界就會變得非常平淡,讓人覺得無聊沒有情趣。所以,我們需要動畫片。我們不能讓動畫片消失,不能讓世間變得那么無聊。
我們烏鎮有一種皮影戲就是動畫片的一種。如果,你到我們家鄉來旅游的話,千萬別錯過機會。一定要去看一下!
指導教師:馮永康
[推薦給朋友] [顯示打印]
我讀了《中國寓言故事 》,書里有九十二個小故事,每一個故事里都蘊含著一個深刻的道理,讓我從中受到很大的啟發,學到了知識。
就拿《賣油翁》這一個小故事來說吧,它主要講的是北宋時,有一個箭射得很好的人,他十箭中有八九箭能射中,看的人都拍手叫好,他顯得很得意。只有一個賣油的老漢不以為然,說:“你箭射得很好,不過是由于熟練罷了。”他一聽這話,心中感覺不悅,說;“你這老頭兒說一說,為什么靠熟練就行!”老漢拿了一個小葫蘆放在地上,在葫蘆口上放一個銅錢,隨后舀了一勺油,高高舉起,穿過銅錢中間的洞往葫蘆里倒油,銅錢眼邊居然沒有灑出一點兒油來。這下,他才佩服了。
讀了這個故事,我深深感受到,無論想學好哪一門技藝,都要勤學苦練,時間久了,才會熟能生巧。否則,什么也學不好。
我的“家庭老師”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我的爸爸如此,他可是一位稱職的“家庭老師”,他總是能用一些小故事來教會我深刻的道理。
小時候,我很頑皮,總喜歡用惡作劇來捉弄別人。一天,爸爸走到我身邊,說是要給我講個小故事,這個故事叫《狼來了》,它的內容大概是這樣:
一個牧童也很喜歡惡作劇,有一天,他在山上放羊,覺得有些無聊,便沖著山下的村民們大喊:“狼來了!狼來了!……”村民聽見了,急忙拿著農具上山,卻連狼的影子都沒見著,這是,牧童樂呵呵地對他們說:“我逗你玩兒呢!”,村民把牧童批評了一頓便下山了,可沒過一會兒,牧童又再一次捉弄他們,大喊著:“狼來了!狼來了……!”,村民們又急急忙忙上了山,不料,還是什么沒有,只有牧童在那里捧著肚子哈哈大笑呢,大家氣呼呼地下了山,忽然,山上真的有狼出現了,牧童趕緊呼救:“狼來了!狼來了!……”然而,任憑他怎么喊叫都沒人搭理,因為大家都以為他又在開玩笑,誰都沒理會,最后,狼把羊都吃了,牧童只好哭著回家了。
講完故事,爸爸問我有沒有什么體會,還對我說:“一貫說謊的人即使說了真話也沒有人會相信。”我恍然大悟,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并認了錯:“對不起!我以后再也不捉弄人了。”“沒關系,犯了錯不要緊,重要的是要勇于承認自己的錯。”從此,我時刻銘記爸爸的話,再也沒有惡作劇,而且還知錯就改。
其實,除了爸爸,媽媽也是一位很好的老師。她總會手把手地叫我怎樣疊被子、怎樣洗衣服、怎樣做家務等許多生活小知識,讓我更加懂得生活。
父母都是我的老師,讓我學會生存,懂得了許多道理,感謝他們,我最好的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