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5-30 08:53:29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chuàng)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找春天仿寫,希望這些內(nèi)容能成為您創(chuàng)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關鍵詞:仿寫;文本;農(nóng)村小學
寫話是習作的基礎,也是衡量低段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重要標準。同時,寫話訓練也是提高低段學生語文能力的最富實效的途徑??墒?,農(nóng)村小學低段的學生年齡小,再加上家長的忽視平時又不注重書籍的閱讀,導致他們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感起點低,范圍小,對外界的事物缺乏敏銳的觀察、思考能力,他們的寫話能力可想而知不容樂觀。怎樣才能達到低年級寫話的要求呢?這就需要在教師的幫助下,以課內(nèi)寫話為抓手,充分研讀教材,發(fā)掘文本資源,創(chuàng)設寫話點,結(jié)合學生生活進行寫話訓練。
一、活用文本,照樣仿寫
人教版低段教材中有很多語言規(guī)范、字詞優(yōu)美的文章,這就給學生提供了豐富的寫作素材,低段的孩子模仿能力又特別強,只要給他們一定的模式,他們也能妙筆生花。
1.仿句子
學寫句子是學習語言最關鍵的環(huán)節(jié),是寫好段和篇的基礎。寫句子最主要的方式是仿寫句子,仿照例句寫完整的句子,寫規(guī)范的句子,寫生動的句子。
二年級下冊第一課的《找春天》中有幾句話是這么寫的:“小草從地下探出頭來,那是春天的眉毛吧?早開的野花一朵兩朵,那是春天的眼睛吧?樹木吐出點點嫩芽,那是春天的音符吧?解凍的小溪叮叮咚咚,那是春天琴聲吧?”一連串相似的句子排比而出,充滿了濃濃的童趣,小朋友們讀得特別起勁,讀完這幾句之后,我就問孩子們:“春天可真美,請同學們睜大你們的小眼睛找找看還可以從哪里找到春天?誰能照著課文的樣子,說一句話?”小朋友的回答異彩紛呈,這個說:“蘑菇從地下探出頭來,那是春天小傘把?”那個說:“樹上的小鳥嘰嘰喳喳,那是春天的歌聲吧?”還有的說:“天上風箏一只兩只,那是春天的音符吧?”誰說農(nóng)村的孩子比不上城市里的,他們的想象更為豐富,語言更為質(zhì)樸,大家爭先恐后地舉手,一改往日說話寫話只有寥寥幾人舉手的尷尬場面。
2.仿寫段落
在我們的低段課文中有很多精彩的段落,在學習中除了把它們收為己有之外,還可以讓孩子們進行仿寫練習,這樣就可以有屬于自己的精彩了。
如二年級下冊第三課的《筍芽兒》中的第一自然段和第三自然段的結(jié)構(gòu)相似,都是春雨姑娘和雷公公呼喚筍芽快快成長,我就提出這樣的問題:“猜一猜還會有誰去呼喚可愛的筍芽呢?”孩子的答案五花八門,“他們會跟筍芽說些什么呢?能不能模仿書上的段落,寫幾句話呀?”學生馬上就唰唰地動筆寫起來,寫出來的段落讓我驚喜不斷。
二、巧用文本,插圖寫話
在低段的教材中,有許多色彩豐富、圖案鮮明的插圖,低年級的孩子又以形象思維為主,教師如果利用好插圖,將學文和寫話緊密地結(jié)合在一起,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看圖編故事
如在教學二下第二課中的《宿新市徐公店》時,課文的插圖就很好地闡述了古詩的詩意,我引導學生從景到人,從靜到動寫話:“你在圖上看到了什么景色?又看到誰?他在那里干什么呢?試著編個故事?!蓖ㄟ^這樣的看圖片編故事,既提高了學生的寫話能力,又在無形中解決了學生在詩意理解中的難點,符合低段學生的學習特點,一舉數(shù)得。
2.畫圖寫話
根據(jù)低段學生的心理發(fā)展特點,他們對形象物體比較感興趣,因此,可以結(jié)合教材的內(nèi)容,讓學生先動手畫,再動筆寫。
二年級上冊的語文課文中,第一單元的課文都是圍繞“美麗的秋天”所編排,學習這一單元時正值初秋,秋的氣息就在我們的周圍。因此,我利用農(nóng)村的特色,安排小朋友在周末的時間去田野、果園等地觀賞寫生,并從孩子們的繪畫作品中選出精美的作品貼在班級后面的黑板上,請全班同學欣賞點評,學生興致高漲,最后,根據(jù)自己或別人圖畫的內(nèi)容,寫寫美麗的秋天。
三、創(chuàng)設文本,情境寫話
1.從表演中引發(fā)
在學習了二年級上冊的《兩只小獅子》之中,我創(chuàng)設了這樣的一個情境,讓學生表演寫話,即:“如果你就是那個懶獅子,聽了小樹的話,你會怎么做,怎么說?”在表演時指導學生想象懶獅子驕傲的姿態(tài)、神情、語氣等。讓學生通過自己的表演體驗來寫話,學生不僅興趣濃厚,而且寫出來的文字真實生動。
2.從留白處引發(fā)
新課程標準強調(diào)要“激發(fā)學生展開想象和幻想,鼓勵寫想象中的事物”,“鼓勵自由表達和有創(chuàng)意的表達”。我們在教學時要找出課文中的留白,鼓勵學生大膽想象。
例如在教二下第四課的《小鹿的玫瑰花》時,為了突破“為什么鹿弟弟說小鹿的玫瑰花沒有白栽?”這個教學難點,讓學生體會到“贈人玫瑰,手有余香”的道理,我設計了這樣一組寫話訓練:“其實在森林里不光是黃鶯和微風見過、聞過小鹿的玫瑰花,還有好多小動物們也看見過呢,如果你就是其中一位,你會對小鹿說什么呢?請你寫下來?!鞭r(nóng)村小學低段孩子這樣一問還不能馬上寫出來,為了減輕難度,我又在課件上出示了這樣的一句話:可愛的蝸牛爬來了,她說:“我看見過你美麗的玫瑰花,她可香了,我還在她的花朵上美美地睡了一覺呢!”有了這么多的例子,學生逐漸也能侃侃而談。
一、模仿寫話
葉圣陶先生說過:“語文教材無非是個例子,憑這個例子要使學生能舉一反三,練成閱讀和語文的技能。”人教版低段教材中很多文章的語言規(guī)范、優(yōu)美,對于低年級學生來說除了大量的誦讀來積累語言以外,一定量的模仿也是積累與運用語言的好途徑。
1.從詞語的模仿入手
如人教版第四冊課文《找春天》:“我們看到了她,我們聽到了她,我們聞到了她,我們觸到了她……”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先帶著學生反復誦讀文本,找出文章中的動詞,比較用法,細細品味。在教師的啟發(fā)下,很多學生的語言一下子豐富了起來,學會了運用更多豐富而貼切的動詞。
2.從句子的模仿入手
如《找春天》這篇課文:“她在柳枝上蕩秋千,在風箏尾巴上搖啊搖,在喜鵲、杜鵑嘴里叫,在桃花、杏花枝頭笑……”的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句式間的規(guī)律,“她在什么地方,怎么樣”。然后讓學生結(jié)合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說說還在哪里找到了春天,說的時候注意指導學生用上課文中的句式。
學生通過想象和感悟,在更多的地方發(fā)現(xiàn)了春天的蹤跡:她在迎春花的花瓣上歡唱;她在蒲公英的降落傘里旅行;她在小溪流的琴聲中奔跑。
3.從段落的模仿入手
如人教版第四冊《泉水》這篇課文中,第2―5段都是結(jié)構(gòu)相似、文質(zhì)兼美的段落。教師可以利用相同的方法,讓學生通過仿寫的形式來積累和運用語言。而且?guī)ьI學生在學習文本的基礎上,引導啟發(fā):“泉水還會流到哪里,遇見誰,會對他們說些什么呢?”并設計這樣的仿寫訓練:泉水流到________,看見________,泉水說:“________”。
低段的學生進行這樣的詞、句、段的仿寫訓練,因為有一定的語言形式,又加上富有情趣的文本資源,使得他們有話可說,有空間可拓展。
二、情境寫話
1.從標點引發(fā)
在低年級的教材中,教師除了要抓住詞句進行寫話教學外,往往標點符號也是教師進行課內(nèi)寫話教學很好的切入點。
如人教版第四冊《筍芽兒》中:“筍芽兒終于鉆出了地面。她睜開眼睛一看,啊,多么明亮、多么美麗的世界呀!桃花笑紅了臉,柳樹搖著綠色的長辮子,小燕子嘰嘰喳喳地叫著……”教師可以抓住省略號做足文章,引導學生利用文本的句式拓展想象:“如果你就是鉆出地面后的筍芽兒,你還會看到什么美麗的景象呢?”引領學生有順序地描寫外面的世界。
2.從表演中引發(fā)
如學習了《小柳樹和小棗樹》一文后,教師可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表演寫話,即:“如果你就是那棵自以為是的小柳樹,你會怎么做,怎么說?”在表演時指導學生想象小柳樹驕傲的姿態(tài)、神情、語氣等。讓學生通過自己的表演體驗來寫話,學生不僅興趣濃厚,而且文字真實生動。
3.從留白處引發(fā)
低段的教材中,教師如果能巧妙地抓住文本的留白處,進行精當?shù)脑O計,也會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如第四冊《小鹿的玫瑰花》的教學中,教師為了突破“為什么鹿弟弟說小鹿的玫瑰花沒有白栽?”這個教學難點,讓學生體會到:“贈人玫瑰,手有余香”的道理。設計了這樣一組寫話訓練:“其實在森林里不光是黃鶯和微風見過、聞過小鹿的玫瑰花,還有好多小動物們也看見過呢?如果你就是其中一位,你會對小鹿說什么呢?請你寫下來?!?/p>
三、插圖寫話
在低段的教材中,很多課文都配上了生動形象的插圖,不但增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降低了學生學文的難度。教師如果利用好插圖,將學文和寫話緊密地結(jié)合在一起,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看圖編故事
如教學第四冊《宿新市徐公店》這首古詩時,引導學生觀察圖片,問:“你在圖上看到了什么景色?誰在干什么呢?試著編個故事”。這樣學生就在教師的引導下,從景到人,從靜到動,開始看圖想象、說話。
通過這樣的圖片創(chuàng)編故事,不但很好地解決了學生在詩意理解中的難點,而且增強了詩歌的故事性和情趣性,更符合低年級學生的學習特點。
2.看圖寫信
如教學第三冊《看雪》這篇課文時,我抓住了玩雪情景的插圖,引領學生通過觀察插圖,從雪景――人物活動――心理感受,這樣幾方面來表達,同時要求學生通過給臺灣小朋友寫信的方式把圖上的內(nèi)容寫下來。
四、續(xù)編寫話
續(xù)編寫話是學生根據(jù)故事的情節(jié),展開合理的想象把課文中的故事編下去。學生對于這種寫話的方式最感興趣,因為這種方式最開放,可以讓學生放開手腳進行自己獨立的故事創(chuàng)編。
如教學了《坐井觀天》這篇課文后,我布置了這樣一個課后續(xù)編故事的作業(yè):這只小青蛙聽了小鳥的話可不服氣了,它真的不明白為什么大家都叫它“井底之蛙”呢?于是它打算跳出井口去弄個究竟,后來到底會發(fā)生什么事呢?小青蛙又會怎樣呢?請你這個故事大王來編一個有趣的故事吧。
一、“說”
“說”就是讓學生在課堂中充分發(fā)表自己的見解,敢說,能說,說完整,說具體,達到說完美的目的。低年級教學主要是引導學生說完整,并逐步說具體。例如,在教學《春天來了》這一課時,我有意識地訓練學生以“什么怎么樣”的句式說一句完整的話。教學中,我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春天來了,我們身邊的景物有哪些變化?”學生積極發(fā)言:“樹木發(fā)芽了?!薄靶〔莅l(fā)芽了?!薄盎ㄩ_了?!薄⌒翊舐暤卣f:“桃樹開出了粉紅的花兒。”我馬上給予肯定:“丁旭說得真棒,不光看到桃樹開花了,還觀察到它的花是粉紅的。”聽到我的鼓勵,其他的學生馬上又舉起小手,于是一個個完整而又具體的句子出現(xiàn)了:“柳樹發(fā)出了綠綠的小芽?!薄袄鏄溟_出了雪白的花兒。”“小朋友們在草地上高興地放風箏?!薄@一節(jié)課我訓練的“說”也就達到目的了。當然,像這樣“說”的訓練可以在每一課的教學中進行。老師備課時應精心準備“說”的內(nèi)容,課堂上再循循誘導,使“說”的訓練目的完美地達到。
二、“演”
“演”就是讓學生根據(jù)對文章內(nèi)容、情節(jié)的理解進行課文再現(xiàn),從而達到說得生動,富有情感的目的?!把荨笨筛鶕?jù)不同的課文,分為“演”動作、“演”心理和表情,對學生進行多方位的語言訓練。
1.“演”動作
低年級的語文教學更多的是進行字詞的積累。在教學動作性較強的文章時,為了讓學生能夠準確地掌握這些表示動作的詞,并能在說話作文時準確地用上這些詞,可在學習時,讓學生進行動作表演,以加深這些詞語在學生頭腦中的印象。例如,《種子》這一課的第六自然段,用了“伸懶腰、打哈欠、伸手掌、揉眼睛、探身子、瞧了瞧”等一連串準確精妙的表示動作的詞語,栩栩如生地描繪了種子破土發(fā)芽充滿生機的生動畫面。易于幫助學生積累語言,培養(yǎng)語感。教學這一部分時,我先讓學生找動作詞勾畫,在體會的基礎上讓學生模仿動作,邊讀邊演。這樣學生在興趣盎然的氛圍中積累了語言,達到語言訓練具體、生動的目的。
2.“演”心理,“演”表情
對于有的文章,不光動作語言豐富,還富有情感的體驗。這樣的文章,我們就要讓學生在表演中進行心理、表情語言的積累。例如,《三個伙伴》這篇課文,較貼近學生生活,情感性較強。為了讓學生充分體會文中主人公維佳的心理及表情的變化,我設計了一個讓學生演一演的環(huán)節(jié)。在表演之前,我舉出了學生經(jīng)常發(fā)生的事例幫助學生理解主人公的心理,提出這樣一個問題:“開始做作業(yè)了,你發(fā)現(xiàn)沒有筆,你的心情會怎樣?”“著急。”“難過?!薄斑@時候,你的同桌對老師說你不做作業(yè),你這時的心情又會怎樣?”“哭,掉眼淚。”“當有同學主動借筆給你時,你的心情又會怎樣?”“高興?!比缓笤僮寣W生理解維佳心理的變化。最后,我抽了四個同學到講臺上表演課文情節(jié),其中表演維佳的葉同興把維佳的心理、表情表演得惟妙惟肖:開始是難過,看到同學們都在吃面包,又別過頭去抹眼淚,當“羅成”拿面包給他時,他又開心地笑了。他的表演贏得了同學們的陣陣掌聲。這對學生理解語句的輕重、長短有潛移默化的作用,達到說得富有感情,語言訓練的目標也就完成了。
三、“寫”
“寫”并不是要低年級的學生長篇大論、洋洋灑灑地寫文章。這里的“寫”只是寫幾句話,甚至是一句話都行。寫得具體、完整,達到想寫的目的,主要激發(fā)學生寫的欲望。那么我們可以從仿寫入手,進行語言積累。例如,教學《風》這一課時,在理解完課文后,我出示“誰也沒有看見過風,不用說我和你了。但是的時候,我們知道風?!钡木涫?,以填空的形式讓學生仿寫詩歌,進行語言積累。又如,教學《積累與運用四》上的兒歌《眼睛的歌》時,我讓學生依照兒歌寫一寫世界上還有哪些“眼睛”。沒想到小朋友的想象力極其豐富,出現(xiàn)了一個個如“花兒是春天的眼睛,魚兒是大海的眼睛,星星是夜空的眼睛……”這些充滿了童真童趣的句子。在教學《熱鬧的菜園》《春天來了》等課文的時候,我也讓學生寫寫自己想寫的句子,效果也不錯??磥?,只要我們善于發(fā)掘?qū)W生思維、想象,低年級的學生也會“寫”的。
(貴州省威寧縣金鐘鎮(zhèn)寨營小學 553100)
模仿是兒童的天性,兒童受知識、經(jīng)驗、情感等因素的局限,又以形象思維占主導地位,所以模仿是他們的一種心理需要,也是兒童學習語言的基本途徑之一。仿寫已不是一個新名詞,但是,實踐經(jīng)驗告訴我們,仿寫能減緩學生寫作的難度,使他們由讀到寫,由不會寫到會寫,把自己身邊活生生的生活畫面轉(zhuǎn)化成個性鮮明的語言文字,幫助他們在閱讀與寫作之間成功地搭起一座橋,順利完成了從書本到生活的過渡。仿寫,仍是提高學生寫作水平的一條有效之法?!扒谧x多寫,注重積累”是基礎;“一課一練,持之以恒”是關鍵。
語文課本中的每篇文章,都是經(jīng)過編委精心擇選的,篇篇都文質(zhì)優(yōu)美,是供學生學習的最好的范文。因此,在閱讀課上,教師必須要有寫作指導的意識,不僅要讓學生知道課文講的是什么,更要讓學生熟知作者是如何去表達的。從而引導學生從名家名篇中汲取養(yǎng)分,讀中取法,讀中學寫,以寫促讀。作文就是生活的藝術再現(xiàn),只不過是把口頭語言轉(zhuǎn)化為書面語言。因此作文的最終目的還是引導學生通過自己的筆書寫自己的生活,因為生活才是創(chuàng)作的源泉。小學生初學寫作往往不知道該如何表達,苦思冥想?yún)s難以下筆,大腦卻一片空白,無從說起,原因是他們不知道該怎樣構(gòu)思文章,包括怎樣開頭和結(jié)尾;此時,老師的指導作用很重要,以范文為例子,在讀懂文章的基礎上,把學生的目光從書本引向生活尋找自己的影子。它能幫助學生認識生活,認識自己,學會選材,從而有效地完成了作文的從仿寫到創(chuàng)造。如果給她們一把拐杖扶持一下,他就會順利渡過難關。范文就是幫助學生學寫作文的拐杖。我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利用課文指導學生寫作。
一、引導學生模仿優(yōu)美片段
優(yōu)美的片段,有特色的片段,都是我們模仿的對象。我們學習《桂林山水》這篇文章,里面描寫漓江靜、清、綠的句子非常優(yōu)美,學習課文后我引導學生仿寫,一個學生這樣寫道:“春天來了,百花盛開,我走進公園,被眼前的景色陶醉了。公園里的花真多啊,一眼望去,滿園姹紫嫣紅,猶如花的海洋;公園里的花真美啊,紅的像霞,白的似雪,黃的如金;公園里的花真香啊,引來了成群的蜜蜂和蝴蝶,它們在花叢間翩翩起舞,不忍離去。”還有的同學寫了媽媽做的菜真不錯,從色香味三方面;有的寫天氣真冷啊,從路邊的小樹光禿禿的樹枝在寒風中顫抖、街上的行人縮著脖子、連人們呼出的氣都成了白色的了這三方面寫。
例如,《山中訪友》中寫老橋“德高望重的老橋,你在這澗水上站幾百年了,你累嗎?你把多少人馬渡過彼岸,你把滾滾流水送向遠方,你躬著腰,俯身吻著水中的人影魚影月影?!睂W生的仿寫“令人尊敬的老師,你在三尺講臺前站幾十年了?你倦嗎?你把多少學生教育成人,你把我們鑄造成棟梁,你躬著腰,俯身澆灌著花圃中的牡丹二月蘭?!睂W生很好的把握了仿寫技巧,把老師的默默無聞、無私奉獻的精神生動地表達出來,同時也飽含著誠摯的感激之情,顯得非常貼切活潑。又如,“千樹萬樹梨花開,不錯的,像給大地穿上漂亮的白袍。”很好的仿寫了朱自清的《春》,展現(xiàn)出一幅美麗的雪景。在進行點仿的時候,還得把握好例句的句式特點和修辭手法。如“愛心是一片照射在冬天的陽光,使貧病交加的人分外感到人間的溫暖;愛心是____________,使_______________;愛心是____________,使______________?!薄暗鹊娇烊章涞臅r候,微黃的陽光斜射在山腰上,那點薄雪好象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點粉色。太陽剛出來的時候。”要求我們學生根據(jù)句式特征添上恰當?shù)木渥?,掌握好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的運用。
二、深研教材,找到讀寫結(jié)合點
老師在教學時,不能總是抓住文能不能抓住文章內(nèi)容不放,而要通過話題引領學生的話匣子,例如,我在教學《烏鴉喝水》時,我就利用“到處”做文章:“這只烏鴉口渴了,到處找水喝?!蹦敲此赡艿搅四男┑胤饺フ宜??在老師的引導下,盡力讓學生說這樣的話:“它飛到一個屋頂上,東瞧瞧,西看看,沒發(fā)現(xiàn)一滴水;它飛到一棵大樹上,這里尋尋,那里找找,也沒有水;它飛到一塊大石頭上,東張張,西望望,連水的影子都沒有見到……”如果學生能這樣講,不但訓練了學生想象能??梢?,在深入鉆研教材的基礎上,一堂真正的語文課也應該是學生讀寫結(jié)合的最佳場地。正像于永正、薛法根、李鎮(zhèn)西等教育大師們所言:閱讀教學“既要書聲瑯瑯,也要靜思默想,還要妙筆生花。”這些都應該借助于課堂的教學完成。
三、模仿文章的結(jié)構(gòu)
學課文是為了更好地運用,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在熟讀文章的過程中,掌握文章的基本脈絡、結(jié)構(gòu)布局、思想內(nèi)容,并從中得到思想的熏陶和心靈的啟迪,增強學生布局謀篇的能力。課文中有一部分結(jié)構(gòu)非常嚴謹,層次條理非常清晰的文章,學生對這種結(jié)構(gòu)、這種寫法容易理解、接受,在自己習作時樂于模仿。我們應該重視選擇這類課文,用來指導學生學習布局謀篇。比如《白鵝》這篇課文,是按照“總分”的順序?qū)懙模瑮l理很清晰,是學生仿寫的典范。學完課文后可引導學生仿照課文的結(jié)構(gòu)續(xù)寫,描寫自己熟悉喜歡的動物。了解了總分這種寫作方法之后,繼續(xù)擴展練寫其它文章,寫人、寫景和狀物的文章,學生有法可依,寫起來就容易多了。例如,魏巍的《我的老師》就是極具上述特點的課文。通過課堂教學,使學生充分理解了這篇課文的結(jié)構(gòu)特點:總——分——總,選取七件典型小事,詳略得當,表達了對蔡老師的熱愛,依戀,思念,感激之情。我把這個環(huán)節(jié)引入作文教學當中,讓學生在自己的有關寫人物類作文中仿照這種結(jié)構(gòu)。這樣學生就會知道,原來寫人的文章要通過具體事例來表現(xiàn)人物特征。經(jīng)過教師的啟發(fā),學生在自己的作文中寫了很多與老師有關的富有生活氣息的有血有肉的事情。
四、背誦中模仿
學生的語言貧乏,甚至于一個人的語言貧乏都是源于腦子里積累太少!有感悟卻無恰當?shù)恼Z言表達!因此一個人的語言積累全靠背別人的東西!背到了,還能合理運用就是自己的了!我是這樣做的:讓學生除了弄懂經(jīng)典篇目的內(nèi)容外,還要求他們?nèi)ケ痴b,我在抽查學生背誦的同時并引導學生怎么理解和仿寫!這樣不僅交給了學生讀書的方法,更重要的是交給了學生如何運用!當學生讀了偉大文學家朱自清的《匆匆》時,學生是這樣仿寫的:于是- 寫作業(yè)的時候,日子從手里過去;走路的時候,日子從腳邊過去;玩游戲時,便從我們的歡笑聲中過去。我覺察他去的匆匆了,邁出腳追趕它時,他又從我的追趕中過去,休息時,我躺在沙發(fā)上,他便悄然地從我身邊溜過,從我腳邊飛去了……雖然筆耕稚嫩,但呈現(xiàn)了學生對生活的感悟,讓學生能有感而發(fā),并能有所觸動,那就是讀書最大的收獲!
總之,仿寫是學生寫作的起始,是寫作興趣培養(yǎng)的基石,就如同書法中的臨摹。只要由易及難,由淺入深,循序漸進,久而久之,學生的閱讀水平和寫作能力就會得到同步提高。
關鍵詞:初中;作文教學;現(xiàn)狀;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0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2851(2011)06-00-01
下面,本人就談談自己的一些做法:
一、鼓勵學生的自信心,達到消除畏難情緒的目的,讓學生多讀范文,然后去學寫作文
范文的特點在于針對性強,有法可循,可以降低學習的難度,起到明顯的效果。老師在指導學生作文時,便可訓練學生從范文中仿寫句子、仿寫片段到仿寫范文,讓學生從范文中去體會寫作方法的技巧和語言。仿寫時,不能生搬硬套,這是老師在作文教學中不可忽視的現(xiàn)象。老師在教學生寫作的過程中不能使學生的思維受到約束,而要讓他們有自己的思維特點。例如,學習了《背影》一課后,可讓學生學習文中在寫作中運用人物心理特征的特點。學習了《春》一課后,讓學生學習了文章是怎樣通過細心觀察來描寫大自然優(yōu)美景色的,讓他們自己寫《秋》,突出秋天是豐收的季節(jié)。學生進行寫作訓練時,創(chuàng)造思維之光就在其中閃耀。他們的習作,應該張開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雙翅,慢慢地天空就會任由小鳥自由飛翔。
二、設計學生喜歡的作文題目,激發(fā)學生寫作興趣,讓學生有生活經(jīng)歷,寫出有真情實感的作文
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興趣,激發(fā)學生的寫作熱情應該成為作文教學的重要原則。語文老師的主要職責就是要善于運用各種方法使學生對寫作產(chǎn)生興趣,消除害怕作文的心理,實現(xiàn)由“要我寫”向“我要寫”的轉(zhuǎn)變。實現(xiàn)這一轉(zhuǎn)變的基本前提是教師必須對學生的生活、心理特點、思想狀況、寫作水平有一個全面的認識和把握。在寫作訓練時,給出適合本班學生的作文材料,精心設計作文題目。好的作文題目能讓學生感興趣,只要貼近學生生活,就能調(diào)動他們的寫作熱情。如“快樂的星期天”、“找春天”等。命題要貼近學生生活。
三、讓學生大量閱讀文章,獲取較多信息。從而提高學生寫作能力
當今社會是信息的時代,每時每刻都有很多信息通過各種媒介在傳播著。而中學生的生活閱歷較淺,把作文獲得的信息轉(zhuǎn)化為創(chuàng)造能力,從而產(chǎn)生寫作欲望。我們可以向?qū)W生推薦《讀者文摘》、《故事會》《中國青年報》、《中學語文》、《讀者俱樂部》等雜志,讓他們參與評價書籍和報刊上的文章,傳播新信息,并廣泛開展讀書活動,從而使學生擴大了作文面,增加作文量,積累寫作素材,調(diào)動寫文章的積極性。
當然,多讀還不夠,還要多寫,任何技能技巧,都需要反復訓練,寫作也不例外,訓練達不到一定強度或熟練程度,就難見效果。
四、轉(zhuǎn)變作文評改方式,使師評、自評、互評相結(jié)合
在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中,語文教師是學生作文的唯一指導者和評價者,教師個人主觀性特別強,而且往往很不及時,不利于學生對自己作文的正確認識。
新《課標》指出“實施評價,應注意教師的評價、學生的自我評價與學生間互相評價相結(jié)合”。
新《課標》還強調(diào)“重視引導學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過程中提高寫作能力。” 。
我們在習作評改中將師評、自評、互評相結(jié)合,使全體學生參與了評價別人、評價自己和被別人評價的活動,使每一位學生既是評價者,又是被評價者。他們在學習活動中始終處于主動的地位。如把自己的作文讀給全班同學、組內(nèi)同學、同桌同學聽,請同學打分或評級,并談談為什么得分又為什么扣分。在班內(nèi)開展作文展覽,讓學生了解自己的作文,欣賞他人的作文。并且讓學生在全班進行交流,實現(xiàn)了更加充分共賞互評的效果。這樣,學生通過自我診斷、共賞互評,清楚地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學習別人的長處,使寫作能力不斷進步。
(一)師評
學生課堂寫作的半成品作文,無論是基礎較好的,還是基礎較差的,都或多或少存在問題。這些問題解決效果最好的辦法莫過于學生當堂朗讀自己的習作。當學生在朗讀時,教師要引導其他學生認真聽,并能對之作出評價,甚至提出修改意見。
(二)自評自改
初中階段,學生已經(jīng)初步具備了評價文章優(yōu)劣的能力。讓學生自評自改,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主動發(fā)現(xiàn)問題,獨立分析判斷,以及自我修改、完善、評價、鑒賞等多方面的能力。當然,教師不要把作文評價工作推給學生,而應該讓學生明確作文要求,掌握評判依據(jù),隨時引導和指點。
(三)互評互改
互評互改是指同學之間依據(jù)作文的基本要求,相互邊評邊改,相互商討,相互學習,相互啟發(fā),揚長避短。這種方法有利于促進學生的相互了解與協(xié)作,共同提高寫作、評判與鑒賞水平。教師仍然不能袖手旁觀,而應成為學生互評互改過程中的組織者、參與者、公正的評判者。
寫作,不是靠教師的“教”的,而是自己心里的自然流露寫作,是為了表達和交流。低年級的學生天真爛漫,他們對萬物有他們純真的體驗。寫話,是讓孩子用自己的眼睛觀察世界,思考世界,說出自己的心里話,展示他們的活動,展示豐富多彩的自我。這是寫作的真正意義。那么,如何指導呢?這一直是許多語文老師頭疼的問題。下面就嘗試談談我是怎樣指導孩子寫話的。
一、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調(diào)動情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敝挥袑懺捰辛藵夂竦呐d趣,情緒高漲,才會誘發(fā)學生寫話的積極性激發(fā)學生的興趣。
1、善于觀察自然。
大自然是最奇妙無窮的,包羅萬象,春夏秋冬的景色變化,日出日落的美妙景色,雨云霞的奇妙景色;山川河流、花草樹木;小昆蟲,小動物……都是很好的寫作素材。讓學生抓住稍縱即逝的靈感,用稚嫩的話語把自己的有感觸的東西記下來,與同學共同分享寫話的快樂,學生的寫話興趣自然就有了。
2、走進生活,體驗生活。
生活是學生寫話訓練的主要源泉,也是取之不盡,用之不渴的寶庫。寫話訓練內(nèi)容如果與學生豐富多彩的生活實踐緊密相連,學生寫話的興趣也會被激發(fā)出來。實際上,我們每一天都在發(fā)生著不計其數(shù)的新鮮事,如助人為樂、拾金不昧等,但低年級的孩子不善于觀察,不會選材,因此常常為選材而煩惱。為了從小培養(yǎng)孩子從生活中獲取寫作素材的能力,讓學生“有話可寫”,我們必須要引導學生留心身邊的人、事和物,把自己聽到的、看到的、想到的、做過的寫下來。
精彩紛呈的生活,孩子不能熟視無睹,引導孩子睜大眼睛仔細地觀察,豎起耳朵傾聽。如音樂課上的歌唱表演,美術課上的小制作,體育課上的各種活動,課外活動老鷹抓小雞……游戲是小學生十分喜愛的活動項目,在游戲中學生沒有了負擔,參與時便少了壓力,因而更投入,熱情特別高。被學生認為是苦事的作文,在游戲中會轉(zhuǎn)化為樂事,還可使學生有了寫作材料,寫起文章來言之有物,言之有情。長此以往,學生寫話的興趣也高漲了許多。在家里做的力所能及的家務,如掃地、洗碗等。只要留心,都是寫話的好材料。讓學生在班上自由地不定期聊聊,無拘無束地寫一寫,寫話水平就會與日俱增了??鬃釉f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币寣W生樂于寫話,就要運用不同手法,培養(yǎng)學生寫話興趣,從而提高學生素質(zhì),使學生在寫話的海洋里遨游。
二、結(jié)合教材,細致觀察,明確圖意。
1、觀察不同一般的“看”,需要作者對事物作出客觀的判斷。
看圖寫話是小學語文低年級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培養(yǎng)、提高兒童認識能力、形象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的良好途徑。因此,如何引導學生寫好看圖寫話是小學作文教學中需要認真研究和解決好的一個重要問題。
看圖寫話,看圖是基礎,但是低年級學生還缺乏觀察能力,觀察事物無目的、無順序,這就要求教師要在指導看圖上下功夫。讓學生掌握看圖的方法。一是讓學生觀察畫面全貌,掌握畫面結(jié)構(gòu),對于單幅圖或是多幅圖,在學生動筆前一定要看清畫面是由哪幾部分組成,讓學生從整體上有個初步印象;二是讓學生觀察畫面的背景,看清其中的人或物;三是讓學生仔細觀察畫面的細節(jié),明確圖意。通過仔細看圖,判斷事物發(fā)生的時間、地點、了解畫面所反映的主要內(nèi)容,并要作出對事物客觀的判斷。這種作文教材圖都印在書本上,而且大部分都畫得比較醒目,中心突出,較有童趣。教師對教學用圖要仔細研究,認真?zhèn)湔n。這種圖不同于閱讀的教學課文圖,它是這項作文的教學的主圖。圖看不準,必然在說話、寫話時表達不清楚、不連貫。單幅圖和多幅圖的教學難易不以圖的多少表達了什么意思,要注意各圖之間的聯(lián)系是什么,怎么說才是既符合圖意意義又切合小學低年級學生的理解、表達能力,如一年級上冊《四季》這組圖畫,要引導學生仔細觀察每一幅圖里的景物就是描寫一個季節(jié),把每一幅圖按順序排列就是一年里美麗的春夏秋冬四季。有的還要研究出哪幅圖是主圖或單圖中的主要體現(xiàn)圖意部分,如一年級下冊《烏鴉喝水》這組圖畫,重點就是要放在第二幅“烏鴉想辦法怎樣喝到水?”教學在鉆研教學圖設計提問是關鍵,提出的問題要能引導學生會看、會說,要防止問題過多,過碎。
2、深入觀察圖意,讀中感悟文章的蘊涵,訓練學生的口述和筆述的能力。
沒有細致觀察和準確的觀察,怎能說好話呢?在引導學生觀察圖時一定要仔細、認真。并按一定的順序進行觀察,如方位或空間觀察,先弄懂每幅圖的意思,然后再回顧頭來理清各幅圖之間的關系及前后的銜接,從而弄清整組圖的意思。仔細觀察圖畫,領會圖畫的含義是寫好作文的關鍵。如二年級下冊《雷雨》一課,我先播放雷雨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后的自然景象,然后展示課件,課文的兩幅圖,圖Ⅰ雷雨前:天空烏云密布、電閃雷鳴;空中狂風怒吼、大雨嘩嘩、樹枝亂擺;小朋友關上窗觀賞雨景。圖Ⅱ雷雨后:藍天白云、彩虹高掛、空氣清新、樹木新碧,小朋友驚喜若狂。學生通過深入觀察,很容易知道雷雨前后的自然景象的不同。然后加強指導朗讀,在讀中感悟雨前、雨中和雨后的自然景象,最后精讀雨前和雨后的不同的自然景象。這樣很自然地激發(fā)了學生的觀察欲,對寫作自然就感興趣了。在看懂圖意的主要內(nèi)容的前提下,如果是單幅圖是寫人物的要編有:時間、地點、人物、在干什么事情,他是什么身份,長的怎樣,有什么特征,為了方便說話人物可用第一人稱、第二人稱和第三人稱來編;如果是物,要知道物是什么形狀、顏色等。如果是多幅圖一般采用“先分后合”的程序。此外,看圖和觀察合觀察客觀的事物一樣,要有一定的順序,使學生做到言之有序,如方位或空間的順序觀察,可以由上而下、由近及遠、由內(nèi)到外;按主次觀察、先主后次;按事物發(fā)展順序先后順序觀察,可先怎么樣,再怎么樣,觀察后引導學生敘述圖意。
三、反復讀品讀精讀文章,細細體會文中的豐富情感,隨之認真抓好模仿寫話的訓練。
小學低年級課本中有許多特別好的文章,非常具有欣賞的價值。無論是富有情趣的詩歌,還是文辭優(yōu)美的課文,學生都能從中體驗到美的享受。教師應該在發(fā)現(xiàn)美的基礎上試著創(chuàng)造美。兒童都有著天然的模仿才能,而且想象力極為豐富,如果讓他們結(jié)合教材寫話訓練,就更有助于掌握寫作技巧。如二年級下冊《找春天》一課:出示課件春天來了的景象。春天來了,她像個害羞的小姑娘,悄悄地向我們走來了。本文的課題呼喚著我們――找春天去吧!我們到校園里找一找,也許能在操場邊發(fā)現(xiàn)剛探出頭的小草;我們到野外去找一找,也許能在天空中發(fā)現(xiàn)飄飄搖搖的風箏;打開課本,我們還會在課文插圖中發(fā)現(xiàn)春天的影子;讀著課文,我們會感覺到自己就是那幾個脫掉棉襖的孩子、沖出家門、奔向田野的孩子,體會到尋找春天的急切心情,感受到發(fā)現(xiàn)春天的欣喜。
課文語言優(yōu)美,充滿兒童情趣和文學色彩。作者把春天作一個小姑娘,她害羞,所以遮遮掩掩;躲躲藏藏;她美麗,有著嫩嫩的秀眉和色彩斑斕的眼睛;她活潑,嫻熟地彈奏著動人的音符,快樂地蕩秋千,興奮地叫著、笑著……
孩子們找到春天了嗎?從哪里找到的?怎樣找到的?激發(fā)學生多讀書?!霸玳_的野花一朵兩朵,哪是春天的眼睛吧?”“樹木吐出點點嫩芽,那是春天的音符吧?”……讀著這些語句,領會其中的情和趣,孩子們會感到回味無窮。通過反復讀品讀精讀,細細體會文中的豐富情感,隨之讓學生模仿本文的寫作方法也寫下自己所找的春天又是怎樣的?還發(fā)現(xiàn)了什么?這樣收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鉆研教材;讀寫結(jié)合點;表達能力
葉圣陶先生說:“語文教材無非是個例子,憑這個例子要使學生能夠舉一反三,練成閱讀和寫作的熟練技巧。”現(xiàn)行小學語文教材的課文是最好的范文,為讀寫結(jié)合提供了良好的物質(zhì)材料。因而依托教材,巧抓讀寫結(jié)合點可以有效地讓學生做到讀寫結(jié)合。及時總結(jié)課文中好的寫作方法,引導學生進行讀寫結(jié)合訓練,既可提高學生對所學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又可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并且讓學生不會產(chǎn)生寫的畏難情緒。
一、抓住省略號進行拓展,讀寫結(jié)合,提高書面表達能力
在教學詩歌《太陽是大家的》的第二節(jié)時就抓住最后的省略號,引導學生發(fā)揮想象:最后的省略號表示什么?(太陽還做了許多的好事,沒有說完。)她還會做哪些好事?讓我們跟隨著圖片來到大海邊、森林里、校園中、草地上……(課件展示:組畫)你們看到了什么?仿佛聽到了什么?現(xiàn)在,讓我們都來當當小詩人,展開想象,仿照這種句式寫寫:(課件展示:我也來當小詩人)
一天中太陽做了多少好事:
她_____________________,
她_____________________;
由于巧妙地抓住了本課的讀寫結(jié)合點,既激發(fā)了學生的創(chuàng)作熱情,又讓學生有了一種成功的喜悅,更加激發(fā)了學生學習詩歌的熱情。
二、抓住課后的“泡泡”問題,啟發(fā)思考,提高口頭表達能力
教學后,我緊緊抓住課后設計的“泡泡”問題:“我想對別的國家里的小朋友說幾句話……”啟迪學生思考,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學生表達豐富:“親愛的各國小朋友,你們好!我們雖然膚色不同,語言不同,但是我們生活在同一個世界,我們應該和睦相處?!薄疤柺俏覀兇蠹业模澜缫彩俏覀兇蠹业?,讓我們在同一片藍天下快樂成長吧!”“親愛的小朋友,那紅紅的太陽是屬于我們每一個人的。我們每天迎著溫暖的朝陽上學,踏著日落放學回家,多么快樂和和幸福??!”……
教材中不乏讀寫訓練點,只要我們挖掘并巧妙地抓住它,平時堅持落實訓練,學生的口頭和書面表達能力一定會有所提高。
三、在閱讀教學中,把握寫的契機,調(diào)動寫的情趣
1.抓精彩段落,給學生提供仿寫空間
從現(xiàn)今的教學成功案例和教學實踐證明,仿寫順乎小學生模仿心理,能把閱讀和寫作緊密結(jié)合起來,是小學作文教學行之有效的一種方法。只要引導得法,揚其利,避其弊,仿寫就不會束縛學生思維,一些消極作用完全可以避免。引導學生在作文時借鑒名篇的某些情節(jié),學一學名家的語言表達技巧和風格,時間長了,就能在寫作時找到自己的感覺,同樣能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創(chuàng)新思維和創(chuàng)新能力。這里的仿寫不光是內(nèi)容的仿寫,更是表達方法的模仿。
2.抓貼近學生生活的篇章,讓學生隨心所欲進行片段描寫
生活即文章,當一些和學生的生活貼近的文章出現(xiàn)時,很易勾起學生對自身生活片段的回憶,如,學習了《冬陽?童年?駱駝隊》,放過牛、羊的學生就會想起自己也曾看到牛、羊吃草的情形;學習了《祖父的園子》就會回憶自己跟隨家人在自己園子嬉鬧的情景;學習了《童年的發(fā)現(xiàn)》,學生也會想起自己的發(fā)現(xiàn)……此時學生會情不自禁地在課堂就和同桌說起來,此時不妨讓學生動手寫上一段,然后在全班展示一番,那是很讓學生心動的一刻。
3.對文本欲言又止處進行拓展
影視劇常常會給我們留下一個耐人尋味的結(jié)尾,最終會是什么結(jié)局,它就不告訴你,其實編導也許無法決定,于是乎給觀眾留下了更多想象的空間。閱讀教學中文本也會出現(xiàn)這種情況,諸如,《橋》中“老漢似乎要喊什么,猛然間,一個浪頭也吞沒了他”,他要喊什么呢?此時學生也想知道,于是放手讓學生寫的機會又來了。
閱讀教學中依托教材、巧抓讀寫結(jié)合點給學生提供了眾多寫的機會,只是由于我們往往忙于完成我們既定的教學任務,而不敢給學生多的寫的時間,一課一得我想應該是我們應大膽追求的。
五年級下冊《我想》的教學片段:
師:理想是我們每個人前進的方向,現(xiàn)在你們能告訴大家此時你的理想嗎?
生:我想當一名醫(yī)生。
生:我想當一名警察……
師:由于年少,我們的理想或許每天還都在變化著,更有勝者我們每天愿望都會不一樣,眼前你希望什么愿望能實現(xiàn)呢?
生:我想變成一只小鳥,自由飛翔于藍天。
生:我想成為一朵小花,點綴春天。
師:現(xiàn)在請同學們自由讀讀高洪波的《我想》,讀完后你是否也想學著作者寫兩句呢?
生自由朗讀,有了前面的教學鋪墊,學生自讀如此貼近自身思想和生活的內(nèi)容,仿寫兩句完全是有興趣的。
不管詩的質(zhì)量高低,我們要的更多的是學生習作的興趣。這篇課文教學下來,學生書也讀了,詩也寫了;既感受到文中孩子童年生活的快樂,也在習作中回顧了自己的童年的快樂,更體會到了寫作的快樂。相信學生,大膽放手,依托教材,巧抓讀寫結(jié)合點總能給我們帶來意外的驚喜。
課堂練筆改變了閱讀教學“君子動口不動手”的局面,使閱讀教學既重吸收又重表達。語文教學要將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整體推進。正如葉圣陶先生說過的那樣:“閱讀是吸收,寫作是傾吐。閱讀和寫作,吸收和表達,一個是進,從外到內(nèi),一個是出,從內(nèi)到外?!蔽谋局谐霈F(xiàn)的經(jīng)典、精彩的語段,教師應引領學生反復“含英咀嚼”,同時也要巧妙地抓住語言學習的“練點”,進行練寫,這也是使學生豐富語感,積淀素養(yǎng)的重要途徑。讀寫并重、讀寫互促是提高學生語文能力的一個行之有效的方法。找讀寫訓練點簡單,可如何指導才是重點,它對老師來說是具有挑戰(zhàn)性的。讀寫結(jié)合要找準結(jié)合點。美國著名教育家特爾雷提出“為遷移而教”的主張。遷移者,即舉一反三,內(nèi)中不乏創(chuàng)造。找準讀寫的結(jié)合點,在結(jié)合點上濃墨重彩做文章,便是“巧”學的具體體現(xiàn)。
我們的學校是一個介于小城市和農(nóng)村的交流地帶的城鎮(zhèn)式的小學。這里的學生大部分來自農(nóng)村。經(jīng)濟條件不太寬裕,家長有文化的少,有高深文化能正確教育孩子的少之又少;家庭中有書可讀的少,家長指導有目的讀書的少之又少;學生年齡小,愛讀書的少,會讀書的少之又少;讀書能堅持的少,能堅持讀書讀到有所獲的少之又少;有正確教育理念的家庭少,以打罵為主認為棍棒底下出孝子,嚴師出高徒的卻是一點也不少。總之一句話,學生的家庭教育跟不上,學生的讀書環(huán)境差,又沒有充足的書資源,還沒有找準自己的切實可行的讀書方法,就是學校里提供的圖書室里的那些書,學生都不知道從何用起。
為了讓學生充分的利用好所有的書資源,讓他們知道看什么書增長知識,又利于他們的學習,我在我的語文課堂上滲透一些讀書的方向,讓他們逐漸變的知識豐富起來,思維活躍起來,讀書興趣濃厚起來。這樣再結(jié)合一些題型的訓練讓學生的學習好起來,讀書學習互動起來。且不談應試教育還是素質(zhì)教育,我覺得他們知識有所增加這總是好的吧!
我在以下幾個方面做了試行,效果還不錯,現(xiàn)寫下來與眾同仁交流。
一 用課文題目或同類題目當作文題目寫作文
我們剛學的第七冊語文書上有些課文題目很適合學生的實際,為了加深學生對課文知識的認識,我特地讓學生以同題目或同類題目寫作文,寫完后與原文對照尋找差距,這樣既便于理解課文又提高了學生的寫作水平。比如在學《海濱小城》時,我先和學生一起分析了這篇課文的結(jié)構(gòu)和文章的內(nèi)容,又和學生一起探論了作者的寫作方法和寫作的目的,并和學生一起想象作者是怎樣寫出這樣優(yōu)美又結(jié)構(gòu)鮮明的文章來的。學生對作者的寫法有所領悟后,我又與學生聊天,聊我們自己的家鄉(xiāng)有何特色是別人所不知道,卻又讓人很感興趣的。學生說出了我們的鼓子秧歌、溫泉等,我趁熱打鐵,讓學生說說我們家鄉(xiāng)的有關的故事或者是民間的傳說,并為他們講了一些我熟知的故事和書。學生都很感興趣,我便勸他們可以借相關的書來讀并讓學生以《鼓子秧歌之鄉(xiāng)》為題寫寫我們商河的特色:溫泉、鼓子秧歌響譽全國。這樣學生有了方向找了各種寫故鄉(xiāng)的文章來讀了,增長了見識,作文也覺得容易寫了。
二 利用類文擴充知識儲備
所說的類文是指我從小細節(jié)處引申出去所有相關的能聯(lián)系起來的東西。老師把關的有以下幾個方面:
1 課文是節(jié)選的找找全文閱讀以便更好的理解課文。
這一類的高年級的比較多,如《獄中聯(lián)歡》節(jié)選自《紅巖》。這可以把書本的簡介說給同學們,推薦給學生,讓他們讀讀。
2 作者的其他作品
作者的其他作品有利于全面認識作者,并擴充知識量。尤其是古詩,比如學杜甫的《絕句》(兩只黃鸝鳴翠柳)時,補充杜甫的另一首《絕句》: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還補充了杜甫的三吏三別,讓學生了解了一些作者的主要風格“沉郁頓挫”,這就更好的了解了作者。
3 同主題思想的他人作品
選取同主題思想的他人作品有利于比較也教給了學生一種思想:同樣的主題可以通過不同的方式表達出來。比如,同樣是寫春天,有人寫了春天的景物:黃鸝、翠柳、白鷺、青天,如杜甫的《絕句》;有人寫了春天的柳樹,如《詠柳》(碧玉妝成一樹高);有人寫了春天的溪水,如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有人寫了春天的江水桃花,如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有人寫了春天的園子,如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有人寫了春天的雨,如渭城朝雨邑清晨,客舍青青柳色新;有人寫了春天的小草,如淺草才能沒馬蹄等等。即有共性又有區(qū)別,形成了一個小知識點的系統(tǒng)對學生學習記憶有很大的好處。
4 尋求文章結(jié)構(gòu)相似的
如同為總分的,同為總分總的,同為分總的等
5 尋找文章寫法相似的
如同是按事情的發(fā)展順序的,同為空間轉(zhuǎn)換的,同為按時間順序的等。
6 文章的小知識點
細挖教本、教參、相關書籍,改編成閱讀題,這樣既讓學生有了興趣,又強化了學生做題技能。如學〈〈海上日出〉〉時可以讓學生寫出有關日出的比喻句或擬人句,找出有關日出的詩句或成語等。
三 生為主師點撥,融會貫通加強聯(lián)系的習題訓練
詞語方面:
1 多音字注音、組詞與多音字字形、字義有關的字的訓練。
2 同音字的詞訓練,如“shi”音節(jié)有關的詞語:失去、拾取、尸首、詩篇、世界等等。
3 詞語的反義詞、近義詞及相關用法,如同意:它的反義詞是什么,它的近義詞是什么,用它填入不同的句子,用它造句等。
4 詞語構(gòu)詞形式的分類及練習。如AABB式、ABAB式、ABAC式、ABB式、ABCC式等,分類并根據(jù)以上形式寫詞,如干干凈凈、討論討論、流里流氣、白茫茫、文質(zhì)彬彬等。
5 詞語詞性的分類。
6 帶一個字的詞尋找并區(qū)別異同及使用。如帶“然”的詞:豁然開朗、秩序井然、肅然起敬、安然無恙、突然、忽然、偶然……它們分別用在什么地方更合適,通過學生查字典、做習題訓練學生不但了解了詞語的意思還能很好的記住并能很好的應用了。
7 不同形式的同義詞找尋并記憶。如表示“看”的意思:一個字的餓有:盯、瞧、望、瞅、窺等;二個字的有:遠眺、俯視、凝視等;四個字的有:目不轉(zhuǎn)睛、目不斜視……
8 詞義的細分類,歸納記憶使用。如表示“快”的、表示“想”的……
句子的類型及訓練:
句子的轉(zhuǎn)換:各種類型的句子之間轉(zhuǎn)換句意不變。如:“把”字句與“被”字句的轉(zhuǎn)換、“肯定句”“否定句”“雙重否定句”“反問句”之間的相互轉(zhuǎn)換、一句話變兩個半句、提出某個句子成分、關聯(lián)詞的變化、合并句子、擴寫與縮寫、造句與仿寫等等。
修辭手法的類型擴充及具體舉例。
1 一個句子做改變。如:太陽像個大火球。問:太陽還像什么?什么還像大火球?
2 找相似的句子。積累過的復習,不是自己寫的。
通過以上的訓練,學生了解到知識是有它內(nèi)在的聯(lián)系或說系統(tǒng)存在的,一旦形成了系統(tǒng)對自己知識的學習記憶及運用是很有好處的。由此學生知識分類記憶的意識增強了,初步掌握了知識分類的方法,形成了自己通過查字典或查資料獲取知識的的習慣,培養(yǎng)了學生讀書的興趣和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
關鍵詞: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 語言訓練 有效表達
在200年溫州市鹿城區(qū)四年級語文上冊期末試卷中,建設大南校區(qū)學生失分最多的題目是:把正確序號寫在括號里,使它們成為一段通順的話,以及課外閱讀篇目《加了一句話》中的最后一題:為什么在“我什么也看不見”前面加上“春天到了”,會產(chǎn)生這么大的魔力?從中反思課堂教學:學生語言表達的有序性訓練不夠,語言表達的嚴密性和完整性欠缺。語文的本質(zhì)是“學語習文”,但是有些語文課堂強化了“人文感悟”,淡化了言語習得,把較多的時間和精力耗費在感悟體驗的生成,以及人文思想的熏陶上,言語的訓練淡化了,語文工具性的落實被忽視了。
“新課標”強調(diào):“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yǎng)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應是語文實踐?!薄靶抡n標”“教學建議”提出:“語文教學要重視語言的積累、感悟和運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訓練,給學生打下扎實的語文基礎?!?/p>
現(xiàn)代社會人際交往頻繁,信息傳遞迅速,作為人類最重要的交際工具語文顯得空前重要,因而社會對學生的語言文字能力應用格外重視。在小學階段,學生學習和使用語言,培養(yǎng)吸收和表達信息的能力,是素質(zhì)教育的重要內(nèi)容。語文學科對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最終應該體現(xiàn)在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在聽、說、讀、寫方面達到一定的熟練程度,自如地運用母語進行交際。
張志公先生提出閱讀教學要“帶學生從文章里走個來回”,即“首先把語言文字弄清楚,從而進入文章的思想內(nèi)容;再從思想內(nèi)容走出來,進一步理解語言文字是怎樣組織運用的”。這就引發(fā)我們思考怎樣有效選擇語言學習內(nèi)容,怎樣抓住語言訓練點進行高效訓練。教師必須根據(jù)新課標關于學段目標的要求,教材的編寫意圖、課文中語言文字之間的聯(lián)系方式和學生的實際水平,進行篩選、取舍、提煉有效的語言訓練點,引導學生學習和體會作者遣詞造句、表情達意的方法,強化語言訓練的意識,提高語言文字訓練的有效性,讓學生切實通過自身扎實有效的言語實踐活動提高其閱讀能力。教師盡可能選取既能體現(xiàn)語言文字規(guī)律,又能發(fā)展思維、陶冶情感的語言現(xiàn)象,優(yōu)化語言訓練方法的選擇和訓練程序的設計。以語言形式為載體,引領學生會文、品讀、感言、得意,強化字詞句的教學,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進行規(guī)范的言語實踐,讓母語學習真正為學生的生命發(fā)展奠基。
怎樣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加強語言訓練的有效性呢?
一、找準語言訓練點,有效表達
怎樣的語言訓練堪稱有效?《語文課程標準》在“課程性質(zhì)與地位”中指出:“語文課程應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形成與發(fā)展?!笔裁词钦Z文素養(yǎng)呢?崔巒先生指出:“語文素養(yǎng),是一個人語文方面諸多素質(zhì)的整合。它以語文能力為核心,是語文能力和語文知識、語言積累、情感態(tài)度、思維品質(zhì)、審美情趣、學習方法、學習習慣的融合。”他同時提出:“摒棄繁瑣的內(nèi)容分析和人文內(nèi)涵上深挖的做法,把教學重點堅決地定在理解品味語言,特別是運用語言上?!庇纱丝芍?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全面形成與發(fā)展的語言訓練堪稱有效。有效的訓練應該高度關注學生的母語發(fā)展。為達成這一目標,教師應緊緊抓住“語文教學的核心”――言語學習,通過潛心解讀文本,創(chuàng)設多種語境,優(yōu)化訓練手段,進行扎實有效的練習,讓學生饒有興趣地積極參與到言語學習活動中,獲得言語表達能力的提高和心靈世界的豐富,體現(xiàn)新課程的價值追求。
教材中的每篇課文都是一個學習語言的鮮活例子,語言訓練點就是課文中關鍵的詞、句、段和富有表現(xiàn)力的言語圖式。語言訓練過程應該是理解內(nèi)容與學習表達方法相互統(tǒng)一的過程。
1.抓文本語言特色點。教師首先要在與文本對話中獲得獨特的體驗和感受,然后準確地捕捉最能體會作者思想感情和領悟文章表達方式的詞句段,把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到這些詞句段上,幫助學生將之理解清楚。
2.敲詞句段間聯(lián)系點。有些句子,意思非常含蓄,學生要通過咀嚼,才能體會其豐富的內(nèi)涵;通過對重點詞句的研讀,聯(lián)系上下文以至全文,才能深入體會其深層的意思。如《巨人的花園》;“春天終于來了,村子里又開出美麗的鮮花,不時傳來小鳥的歡叫。但不知為什么,巨人的花園里仍然是冬天,天天狂風大作,雪花飛舞?!蔽易プ【渥娱g的聯(lián)系點,讀后有什么感受?多么鮮明的對比,一墻之隔兩個世界,一念之差,天壤之別,這一墻圍住了什么?只留下什么?然后引領學生讀出文字中的畫面,你體會到什么?只有通過品詞品句體悟了詞句的內(nèi)涵,學生才能更好地讀出句子的意境和情味,當由衷地動情品讀時,又能更進一步地理解和感悟詞句的意蘊和運用的精妙。
3.看教材課后練習點。對課后的語言訓練點,我們可以設計比較性練習,使學生在比較中懂得區(qū)別,引出新發(fā)現(xiàn),獲得新知識。根據(jù)要求選擇文中能點燃思維火花,促進學生理解和想象的重點詞句為發(fā)散點,由此及彼,引導學生多思路角度、多層次地思考問題,尋求多種答案。
4.找讀寫表達結(jié)合點。教師應引導學生讀中悟?qū)?讀中學寫,加強讀與寫的聯(lián)系,不應把閱讀僅僅作為理解內(nèi)容的手段,還應把閱讀和品詞品句,揣摩表達作用,學習文章寫法結(jié)合起來。課文中的每一個片斷都可以作為仿寫訓練的材料,我們需要精心地選擇那些具有明顯特征的片斷,進行仿寫練習。換句話,要精心指導學生學習、分析范文,找準和把握仿寫之“點”,這仿寫之“點”,就是范文中將被模仿的地方。在寫法上獨具特點的片斷,就可以作為讀寫結(jié)合的“點”進行仿寫。在仿寫時,告訴學生這種片斷在寫法上的規(guī)律,使學生有規(guī)可循,有法可借,有例可仿。
5.引課堂教學生成點。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啟發(fā)學生跳出課文原來的框框,突破課文現(xiàn)有的觀點,探求不同的見解,得出不同的結(jié)論。有些句子,話中有話,需要聯(lián)系更廣泛的信息,體會其弦外之音。從課文內(nèi)容出發(fā),引導學生大膽假設,從而深入理解課文。關注教學生成點,使課堂語言的表達更富有挑戰(zhàn)性,讓語言訓練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喜人景象。
二、關注語言訓練策略,有效落實
1.目標明確,準確定位。由于年級和教材的不同,學生的個性、智力、學習態(tài)度和動機不同,每篇課文要培養(yǎng)學生什么能力,達到怎樣的認知要求?科學地制定明確具體操作性強的訓練目標是提高課堂語言文字訓練效率的前提,圍繞明確具體、可操作性強的訓練目標,精心引導,善于啟迪,逐漸養(yǎng)成他們多方位、多角度地認識事物和思考問題,達到鍛煉多種思維能力的目的。
2.整體把握,突出重點。教材的每個單元都安排了閱讀訓練重點,對訓練要求和要教給學生的方法都提了出來,每篇課文和課后習題都緊扣訓練重點來選擇,因此,在訓練時教師要讓每個學生都知道練什么和怎樣練,通過練達到怎樣的要求,充分調(diào)動學生參與訓練的積極性。如《月球之謎》,本堂課的一個教學目標,就是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培養(yǎng)就掌握的材料發(fā)現(xiàn)和提出問題的能力。努力挖掘文本中的語文因素與語言現(xiàn)象,尋求最佳的訓練點。
3.滲透學法,有效遷移。語言教學最終要讓學生從扶到放,所以除了掌握課文內(nèi)容外,學生還要能運用所學的方法和技能解決實際問題。因此,衡量學生對一個詞語、一個句式、一個段式是否真正理解,要看他會不會運用。這樣,訓練的遷移更顯重要。訓練形式應靈活多樣、講讀議練緊密結(jié)合。
4.重視積累,有效表達。教師應豐富學生的語言表達,重視言語積累,厚積而薄發(fā),指導學生對課文中具有規(guī)律性的語言現(xiàn)象進行遷移訓練,通過比較、推敲、領悟,使之入乎其內(nèi),從而將課文的詞句運用轉(zhuǎn)化為自己的能力,而且注意由扶到放,由模仿到創(chuàng)造循序漸進,扎扎實實地進行語言文字訓練。
5.重視層次,效果求實。因為學生接受能力上的差異,課文內(nèi)容的深淺,所以在分析課文時教師就要注意訓練的層次性,從而使個體帶動全體,又使全體帶動個體向高層發(fā)展,使學生的認識和思維,能力與情感逐步深入,培養(yǎng)探究品質(zhì),更易讓學生從思想內(nèi)容和語言形式最完善的角度去尋找最佳點。在訓練時,必須體現(xiàn)從思想內(nèi)容和語言形式最完美的角度尋找最佳結(jié)合點。訓練必須有個逐步提高的過程,從易到難,循序漸進。
6.嚴密監(jiān)測,有效達成。教師當堂檢測以目標為核心的課堂教學,可以使教與學的效果得到及時反饋,對于個別學生某些目標要求上不能達標的,及時進行適當補練,更有效地增加課堂語言文字訓練的密度與效度。
三、反思研究成效,達成目標
《語文課程標準》在“正確把握語文教育的特點”中指出:“應該讓學生更多地直接接觸語文材料,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掌握運用語文的規(guī)律。”這一課程理念,對于當前的語言訓練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導意義。它引導我們思考應選擇怎樣的語文材料讓學生直接接觸?應以怎樣的方法讓學生接觸語文材料并進行語文實踐?基于兩個問題的思考,我想首先是精選具有豐富訓練價值的語言材料;其次是在語言訓練的設計上循序漸進,使訓練達到一定的深度與廣度;最后是關注口頭語言訓練與書面語言訓練有機結(jié)合。語文課堂要提高言語訓練效率,就必須進行有效策略思考。
在新的課程理念指導下,教師在實施過程中,在與文本對話時,能獲得獨特的體驗和感受,達到真心地與作者、編者心靈上的交流,組織引導學生與文本進行對話,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和領悟語言文字的表達方法。針對每篇文章中的“形”與“魂”、“文”與“法”,找準訓練與感悟的最佳交匯點是至關重要的。在實踐中,我們要緊緊憑借教材這個“例子”,為學生搭建有效言語訓練的平臺,讓言語訓練在“品味”與“體驗”的完美交融中自由地行進。
參考文獻:
[1]吳忠豪.小學語文課程與教學論,2008,4.
[2]莊文中.中小學語言教學概論.商務印書館,2006,2.
一、有效的閱讀教學要加強朗讀指導。
閱讀教學中的朗讀指導是十分重要的。但是目前課堂中教師朗讀指導不到位現(xiàn)象仍然存在。朗讀指導仍舊是讓學生你讀一遍,他讀一遍,讀了又讀,讀得再瘋狂一點,或者要求學生哪些字應該重讀。這種指導,教師基本停留在把自己的閱讀理解強加給學生,而沒有尊重學生獨特的閱讀體驗。有效的朗讀指導應該是學生在教師的引領下親切呼醒、感悟、熏陶、啟迪、浸潤、震撼、超越的情感體驗過程。在閱讀教學過程中,筆者是這樣進行朗讀指導的:
(一)教師范讀,感染學生。
要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教師的范讀十分重要。因為課文中有些地方需要以讀代講,有些地方不讀好就不能理解好課文內(nèi)容。有時朗讀還可以營造氣氛,讓課堂氣氛達到最高點。這就需要教師范讀,學生邊聽邊想,從而進入意境。例如,我在教《煙臺的?!贰ⅲ昙壪聝裕┮徽n時,通過我的范讀,學生初步了解煙臺的海的獨特的景觀:冬日的凝重,春天的輕盈,夏天的浪漫,秋天的高遠。這時學生對煙臺的海有了初步認識,從而為進一步學習課文奠定了基礎。
(二)根據(jù)教材的特點,進行朗讀。
就高年級來說,在朗讀過程中,要根據(jù)課文的特點,用恰當?shù)恼Z調(diào)、語速、有感情、有表情地朗讀。如朗讀感情濃郁、語言優(yōu)美的《長江之歌》,就必須采取鮮明的節(jié)奏、抑揚的語調(diào)來朗讀,讀出對長江的熱愛、眷戀之情,從而感到長江的氣勢磅礴,古老悠久??傊?,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有利于學生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
(三)要抓住重點段落,進行反復朗讀。
課文的重點段中,有些詞語很準確,有些句子含義很深刻,對表現(xiàn)中心思想作用較大。例如《孔子游春》一文有這么一段:孔子凝望著泗水的綠波,意味深長地說:“水奔流不息,是哺育一切生靈的乳汁,它好像有德行。水沒有一定的形狀,或方或長,流必向下,和順溫柔,它好像有情義。水穿山巖,鑿峭壁,從無懼色,它好像有志向。萬物入水,必須蕩滌污垢,它好像善施教化……由此看來,水是真君子??!”學生反復讀這段話,再引導學生抓住“有德行”、“有情義”、“有志向”、“善施教化”來理解課文內(nèi)容,既可以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nèi)容,又達到訓練語感的目的。又如《山谷中的謎底》一文中,“當雪積到一定程度時,雪松那富有彈性的枝丫就開始向下彎曲……剛彎下去的樹枝又立即反彈過來,雪松依舊保持著蒼翠挺拔的多姿”。這句話集中表現(xiàn)了雪松的特征與品格。我引導學生反復朗讀品味,重點感悟“彈性”、“彎曲”、“反彈”、“依舊保持”等詞語,來理解課文的中心思想。
(四)朗讀形式多種多樣,合理運用。
教師指導朗讀的方式應該力求多種多樣。如范讀、齊讀、自由讀、指名讀、對讀、分角色朗讀、表演讀等。要適當?shù)貏?chuàng)設情景,創(chuàng)設氣氛讓學生愿讀、樂讀、爭著讀。有一次,我教《記金華的雙龍洞》一文時,設計了這么一個問題:“雙龍洞的奇異景觀吸引了許多游客,那么,誰愿意當一個導游,為游客介紹一下呢?”問題激活了學生讀書的欲望,連平時不愛讀書的學生也有滋有味地朗讀起來。因此,教師要精心設計朗讀訓練過程,科學合理地選擇好每一環(huán)節(jié)讀的形式,讓它們各盡所能。
二、有效的閱讀教學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
“思考?練習”為訓練學生進行自學提供了具體可操作的方法,從而達到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例如:《三打白骨精》(六年級下冊)一文,課后思考題中有這樣一個問題:“讀讀下面的句子,體會帶點詞對表現(xiàn)人物形象的好處。”在此,我是這樣培養(yǎng)他們自學能力的:讓學生讀課文,找一找這些句子出現(xiàn)在課文的什么地方?然后,聯(lián)系上下文,讓學生弄懂詞語的意思,再根據(jù)意思,想象人物的形象特點,這樣,引導學生自學進一步了解課文內(nèi)容??傊瑥摹八伎?練習”進行閱讀教學,能準確把握課堂教學的“量”和教師指導的“度”,減少教學中的隨意性和盲目性,使學生學會讀書方法并逐漸形成自學的能力。
三、有效的閱讀教學要體現(xiàn)實踐性。
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閱讀是語文教學的核心,語文教學的終極目標是全面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聽說讀寫能力是構(gòu)成語文素養(yǎng)的重要元素,這些能力也一定是在言語實踐過程中獲得的。從這個意義上說,閱讀教學毫無疑問應當重視學生的言語實踐,應當讓學生在朗讀實踐中學會朗讀,在品味語言中學會品味,在語言遷移中學會運用。言語實踐不能成為空中樓閣,鏡中花水中月,它必須有根基,這根基就是閱讀文本。如何在閱讀文本的過程中完成言語實踐的任務呢?閱讀教學中教師要關注每一個細節(jié),不放過任何一次言語實踐的機會。教師不僅特別關注最基本的語言實踐活動,如文本中重點詞語的理解與運用,精美句段的品讀與背誦,固定句式的感悟與仿寫,基本表達方式的學習與遷移,而且還要注重設計一些拓展運用的言語實踐活動。比如我在教《三亞落日》(六年級下冊)一文時,有這么一段話:“活躍了一天的太陽,依舊像一個快樂的孩童。它歪著紅撲撲的臉蛋,毫無倦態(tài),瀟瀟灑灑地從身上抖落下赤朱丹彤,在大海上濺出無數(shù)奪目的亮點?!边@段話作者采用擬人、比喻的修辭手法來寫,我在教學中,耐心指導學生學好文中的比喻句、擬人句,并且引導學生進行仿寫。先讓學生口頭說,然后再寫下來。既訓練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又訓練學生的書面表達能力。這樣,言語實踐伴隨著閱讀教學進行。
湖水是最美的。
白天,它是一面明亮的鏡子,照著隨風搖蕩的垂柳和陽光下盛開的鮮花,照著小飛機一樣的藍蜻蜓,還有那翩翩起舞的花蝴蝶……
夜晚,它變成一個浴盆,小星星們到這里來洗澡?!皣W啦,嘩啦!”看,它們洗得多么干凈,笑得多么痛快……
你瞧它的時候,它就像是你的眼睛一般,映出藍天白云的倒影,映出小草那綠油油的身影,映出牛羊喝水的身影。
你沒瞧它的時候,它就偷偷伸出小手,勾住岸邊的楊柳,拉住天上低垂的云幕,把自己裝扮成一幅無比美麗的寧靜的水墨畫……
【我讀我做】 難度:
1. 找一找,填一填。從短文中找出適當?shù)男稳菰~,填在括號里。
( )的鮮花 ( )的云幕
( )的花蝴蝶 ( )的垂柳
2. 短文告訴我們:白天,湖水是____________,夜晚又變成____________;你瞧它的時候,它就像____________,你沒瞧它的時候,它就____________。
3. 你見過湖水嗎?在你的眼中,湖水還像什么?
瓦
雨,嘩嘩地下著,打在瓦的身上,瓦默默地忍受著;雪,厚厚地壓在瓦的身上,瓦以頑強的毅力承受著;風,呼呼地刮著,多么殘酷而又無情,然而瓦卻不發(fā)出一聲。多么堅強的瓦??!
世上有人喜愛美麗的鮮花,有人欣賞壯麗的山水,更有人流連精巧的亭臺閣榭,卻很少會有人注意平凡的瓦,因為它默默無聞地生活在世界上。春天,它遮擋了點點雨滴;夏天,它阻擋了狂風的襲擊;冬天它又讓我們免受暴風雪的侵襲……一年四季,瓦用自己的身軀給人們帶來舒適的環(huán)境,卻從不要求一聲贊揚。
我想:那些為人類幸福不求名利、無私奉獻的人,不就像這一片片不惹人注意的瓦嗎?
【我讀我做】 難度:
1. 寫出下列詞語的近義詞。
堅強( ) 阻擋( ) 舒適( )
2. 聯(lián)系上下文解釋詞意。
流連:
惹人注意:
3. 想一想,短文贊美了瓦的什么品質(zhì)?
彩色的路面
汽車和路面,就像魚和水的關系一樣密切。作為公路的“鎧甲”,路面天天展現(xiàn)在司機的眼前,可是這層“鎧甲”( )黑顏色的瀝青路,( )白顏色的水泥路。
單調(diào)的路面顏色 會使長時間行車的司機感到疲勞 能否把公路也搞得豐富多彩呢 能 新研究出來的彩色路面就能夠解決這個問題 鋪設這種路面像繪畫調(diào)色一樣 把不同的色彩摻進黑色的瀝青材料里面 便能鋪出紅 藍 黃 綠等不同顏色的路面來。
彩色路面像一本大書,它會告訴司機:紅色――前面有交叉路和居民點;藍色――附近有小學,注意小學生穿行馬路;黃色――限制車速,不準開快車……這樣的路面不僅可以消除司機的疲勞,而且對安全行車、減少交通事故也非常有幫助。彩色路面還可以結(jié)合周圍建筑和環(huán)境來美化城市。在我國的天津,就鋪設了國內(nèi)第一條紅色的瀝青路面,色調(diào)柔和,給人以舒適的感覺。
【我讀我做】 難度:
1. 在文中括號里填上合適的關聯(lián)詞語。
2. 給短文第2自然段缺標點的地方加上標點。
3. 說一說,彩色路面有什么好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總結(jié)出本文的中心思想。
露珠
夏日的清晨,我來到野外散步。在萬道霞光中,一個美妙的、嶄新的世界(顯出 呈現(xiàn) 出現(xiàn))在我眼前。看!那無邊的綠葉上,閃動著無數(shù)晶瑩的露珠,一顆、兩顆、十顆……啊!像夜空璀璨的繁星,像碧波上撒滿寶石,又像千百萬閃光的眼睛。?。÷吨?!這就是極普通而又為人們所喜愛的露珠。
露珠的身體很小,生命也很短暫,但它卻是不平凡的。當夜幕籠罩的時候,它像慈母用乳汁(教育 哺育 培育)嬰兒一樣滋潤著禾苗;當黎明到來的時候,它又最早睜開那不知疲倦的眼睛。它白天隱身于空氣中,夜晚無聲地辛勤工作。它不像暴雨那樣挾風帶電以(夸耀 顯耀 炫耀)自己的威力,不像冰雹那樣對一切都(殘酷 殘忍 殘暴)無情。它把短暫的一生獻給樹木、莊稼……而對它們卻無所苛求。它多么像辛勤的園丁,培育祖國的花朵;多么像我們敬愛的老師,伏在桌邊燈下夜以繼日地工作,把全部心血灑在我們的心田……
我愛露珠,它比珍珠更閃亮,比寶石更晶瑩,比群星更璀璨。我贊美它。露珠精神將永遠在我心頭閃動。
【我讀我做】 難度:
1. 在文中括號里用√選出恰當?shù)脑~語,使句子讀來連貫,符合語境要求。
2. 說說下列句子用了什么修辭手法,并寫在括號里,然后用同樣的手法仿寫一句。
(1)它比珍珠更閃亮,比寶石更晶瑩,比群星更璀璨。(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露珠多像夜空璀璨的繁星。(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當黎明到來的時候,它又最早睜開那不知疲倦的眼睛。( )
【編者按】
欲提筆,未成行;今執(zhí)筆,淺蘸香墨。以一顆淺淡之心,一雙纖素之手,墨染素箋,寫下對鯤鵬研修人員魅力之欣賞、妙筆生花之贊賞,與,一份油然而生之敬意。
常常會感謝上蒼,賦予我寫文的能力!因為我知道,有了文字才有了我們的相識,才有了這朵因文字而盛開的鯤鵬之花,才有了彼此間于屏前的這一份守望!
——讀《寫作教學"進行時"教學設計觀》有感
河南省駐馬店地區(qū)正陽縣陡溝鎮(zhèn)尚田村小學 張新娜
海倫。凱勒說過:"當一個人感覺到有高飛的沖動時,他將再也不會滿足于在地上爬行。"我現(xiàn)在特別喜歡這句話,仿佛它就是專為我而寫,是鯤鵬給了我斗志,讓我有了高飛的沖動。而之前的我——一所偏僻的農(nóng)村小學的語文老師,雖然骨子里是不甘平庸的,但"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置身于一個消極度日的團隊中,我像一只掉隊的孤雁,找不到可以棲息的枝頭。漸漸的,在彌漫著倦怠、抱怨、得過且過的氛圍中逐漸消極下去,沉淪下去……
直到今天,我終于找到了心靈的棲息地,與高人為伍,與智者同行,才不會迷失自我。于是,我勇敢地捧起何老師的這本我原本連翻都不愿翻的"硬骨頭"啃了起來。雖然想法幼稚,文筆拙劣,但也要勇于留下思考的點點滴滴……
今天,讀了寫作教學"進行時"的設計觀一節(jié),何老師提出來本位觀、系統(tǒng)觀、實效觀和操作觀。寫作教學"進行時"作為一種全新的兒童寫作課程,已深深地吸引了我,我不禁暗暗發(fā)誓下學期一定要用書中的理論指導自己的作文教學實踐,開創(chuàng)出一條屬于自己的作文教學之路!于是我對"操作觀------教學設計的基本模式"情有獨鐘。反復讀幾遍后,有了自己的理解。
寫作教學"進行時"之操作觀,著眼于為廣大教師提供一個可供操作的基本模式,讀后感覺何老師在手把手地教我如何實施教學,從而達到"簡簡單單教寫作,輕輕松松學寫作"的效果,真是貼心至極!這一教學基本模式的"四部曲"為"任務聚焦"、"運思激活"、"嘗試練習"、"融匯延伸"下面逐一談我的理解。
任務聚焦,明確寫作目標
目標就是課堂教學的標靶,靶子沒有立好,再怎么用力也是落空的。寫作教學進行時主張讓教師與兒童進入教學過程前都有明確任務,知曉本次的教學目標和學習目標。那么,教學目標都有哪些呈現(xiàn)方式呢?
直接宣布目標
何老師的"讀繪本故事,模仿說話、寫話"的目標呈現(xiàn)方式就屬此類。
師:我們一起讀讀本節(jié)課的題目------《讀繪本故事,模仿說話、寫話》。大家看看,本節(jié)課,我們要做的事有幾件?(課件展示)
生:3件。第一件事,讀繪本故事。第二件事,模仿說話。第三件事,模仿寫話。
師:很好,讓我們從繪本故事開始,邊讀邊模仿,到下課的時候,看看到底完成了幾件事。
此種方式開門見山,直奔主題,干脆利落。
創(chuàng)設情境呈現(xiàn)目標。請看以下片段:
師:同學們,又是一個春意盎然、柳綠花紅的季節(jié)。天上的云,河邊的柳樹,回家的燕子,都在向我們報告春的消息。
(出示"征文通知")
為了進一步激發(fā)小學生寫作的興趣,提高作文的能力,《小學生學習報》現(xiàn)面向全體同學舉行征文比賽。要求寫家鄉(xiāng)的一種植物(或一片樹林,一塊草地,一叢野花),側(cè)重寫出這種植物的特點和作用。
師:同學們讀了征文通知后,一定也想?yún)⒓舆@次活動吧?那么,你能告訴老師征文的要求嗎?
……
教師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呈現(xiàn)教學目標,激發(fā)了學生的寫作熱情,變"要我寫"為"我要寫".
啟發(fā)談話法
(音樂和圖畫)春天美,春天秀。絲絲綠,枝枝紅。(fanwen.chazidian.com)片片黃,股股香。老師和大家一起到到田野、到公園、到山坡春游,感受到了美好的春天。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說說春天里的發(fā)現(xiàn)吧。在師生看似閑聊中,明確了學習任務,課堂氣氛其樂融融。
呈現(xiàn)目標的方式還有很多,比如在解決疑難中確定目標、商議確定目標等等。在上課開始就出示目標,意在讓兒童和教師都做到心中有數(shù)。目標共享,既是在課堂開始就有明確的方向,又讓兒童心里明朗,知道自己"將要學什么""能學到什么".同時也是教師對自我的提醒:不偏不離、鎖定目標,實施有效教學。明確目標也便于教師在課堂結(jié)束前對照檢查,關注目標的達成情況。
激活運思,讓兒童有話可寫
思維是語言的"先行官".教寫作就是教思維。在教學設計中如何激活思維呢?何老師指出兒童寫作對鮮活、生動、新奇、亮麗的感官刺激依賴比較強,這些都直接影響寫作運思的活躍程度。因此,激活運思常采用以下幾種方式:
情境創(chuàng)設,創(chuàng)設與寫作目標相符合的情境,讓兒童進入
感受,置換角色,充分體驗后寫作
舊知回憶,引入新知
運用先進的多媒體獨特優(yōu)勢激活思維
在此四法中,我常用的是體驗法和媒體刺激法。記得三年級上期,我想布置大家寫一個自己喜歡的小動物——小白兔。在班內(nèi)一問才知道近一半同學沒見過或不是很了解小白兔,這樣學生該如何寫呢?對了!我大伯家喂養(yǎng)的不是有嗎?我喜出望外,趕緊去他家抱一只。第二節(jié)作文課,我提著紙箱來到教室,學生都很好奇。我說:"看老師給你們帶什么來了?"說著從紙箱里拿出白兔放在講臺上,教室里頓時熱鬧起來。我樂呵呵地說:"今天我們要來寫一寫小白兔朋友。現(xiàn)在我們按照從整體到部分的順序,仔細觀察,也可以輪流上來摸一摸。"聽我這樣一說,學生們興奮極了,爭先恐后地上來摸,有的用手輕撫它的絨毛,有的盯著它的三瓣小嘴瞧個沒完,搗蛋鬼王小平居然把它抱在懷里,臉貼臉,吧唧吧唧親了小白兔幾口!我趁熱打鐵:"說一說,你的觀察結(jié)果。"
"小白兔的毛雪白雪白的,毛既柔軟又細膩。"
"它東張西望的,好像在找媽媽。"
"白兔的眼睛像紅寶石,可愛極了。"
……
學生說得差不多了,我見他們依然愛不釋手,就沒有著急布置寫作任務。何不讓學生和白兔多親密接觸幾天,讓他們親自飼養(yǎng)、和它共同生活一周,這樣孩子的體驗不是更深刻更全面嗎?我這樣想著也就這樣做了。一周后,孩子們交上來的作文果然內(nèi)容豐富、甚是精彩。我想,正是親身體驗給孩子帶來了最直觀的、最真切的感受,他們才能下筆如有神吧。
還有一次,我讓孩子寫荷花,也有同學沒見過的,實物又不好找,于是我就想到了多媒體。在輕松悅耳的音樂聲中,一幅幅美麗動人的畫面徐徐展開,有綠油油的荷葉,有各種姿態(tài)的荷花、有搖曳的小蓮蓬……這聲、光、影、色、動感、變化,一下子抓住了學生的眼球,思維瞬間被激活。
任何一種方式的運用,都是為了激活學生的思維,讓他們"易于動筆,樂于表達。"所以,在教學中,所以方式都要視具體學情和教學目標而定,各方法靈活運用,變換出現(xiàn),才不至于使兒童感到厭煩,才能真正起到激活思維的作用。
片段練習,讓兒童放膽來寫
寫作教學"進行時"的寫作練習都是以寫"片段"的形式出現(xiàn),把漫長泥濘的寫作之路分割成一小段一小段,這樣,學生就能相對輕松地走完當下的一小段,進而一步步走完全程。我在教學游戲作文《吹泡泡》時,"泡泡的美"的片段,學生不知從哪些方面來寫它的美,用詞也貧乏,語句干癟,是個難點。而"怎樣吹的"片段,學生總找不好恰當?shù)男幼鱽肀磉_,也是個重難點。所以,這兩個片段都在課堂中完成,寫作時有同伴、老師的相助,學生寫起來容易多了。
融匯延伸,留住童年的精彩
傳統(tǒng)的寫作課堂,作文寫完了,教學也就結(jié)束了。而寫作教學進行時的課堂結(jié)束后,那載著童年的美好回憶的寫作教學的余韻依然繞梁,飄蕩著,回旋著,綿延不絕……
著名特級教師張祖慶的音樂作文《我向往----------》的第三板塊的設計就和何老師提出的"融匯延伸"有著異曲同工之妙。請看片段:
第三板塊:拓展閱讀,升華向往
師:同學們描述的生活確實令我們向往。尤其是生活在大城市的好多成年人也渴望暫別喧囂,期盼寧靜。他們希望在無人打攪的地方,過天堂一般的日子。美國有一位作家叫亨利。大衛(wèi)。梭羅,他告別親友,拋開喧囂的城市,來到一個叫瓦爾登湖的地方,在那整整住了兩年,寫了一本很有名的書,名字叫《瓦爾登湖》。里邊有幾段文字非常美,這樣的生活也值得我們向往。
(課件出示文字,配上班得瑞的音樂,日光海岸》,師深情朗讀)
在溫和的黃昏中,我常坐在船里弄笛。鱸魚在我的四周游泳,好像我的笛音迷住了他們一樣……
師:聽老師讀了這段文字,你有什么感受?
生:這樣的小湖,這樣的生活太讓人向往了。
生;就是做水中的鱸魚我也心甘情愿。
……
師:是啊,這樣優(yōu)美的文字,這樣寧靜的瓦爾登湖,怎能不讓人向往!同學們,這就是《瓦爾登湖》的不同版本,(出示《瓦爾登湖》的封面若干),老師建議大家讀讀這本書,再去看自己的文章,也許你會發(fā)現(xiàn)也許你的文章中,還有許多地方值得修改。讀大師的書,與大師為伴,我們的人格將會越來越高尚,我們的文筆將會越來越曼妙。愿我們的同學也擁有這美麗的文筆。也愿同學們在美妙的書中,放飛自己的向往。
最后,讓我們在狄金森的小詩《神奇的書》中結(jié)束這節(jié)課------------
(師生齊誦小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