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5-30 08:52:57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2篇有朋友真好作文,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曾經,我是個十分孤傲的人,沒有朋友,也沒有人在我無助時伸出援助之手。那時,我認為我無需朋友的幫助。而有一次,一把黑傘改變了我,讓我深刻的懂得了有朋友真好!
那是發生在小學二年級時的事。深秋的一天。“叮鈴鈴——叮鈴鈴——”放學鈴響了。窗外下起傾盆大雨,雨像斷了線的珠子似的。呀!我猛的想起來了:“沒帶傘!”我十分焦急,嘴里不時的嘀咕著:“怎么回家呀!鬼天氣!”大部分同學撐起了自己心愛的雨傘走出校園。也有的同學和我一樣——沒帶雨傘。可他們比我幸運,因為他們鉆進了朋友的傘下。同學們幾乎都走了,教室中只剩下我和最近新轉入的同學李潞池了。她正在打掃著地面,我呆呆的望著窗外,教室中靜極了,笤帚發出的“沙沙”聲顯的是那么刺耳。“曹琳”聲音打破了寂靜,我被嚇了一跳,“你沒帶傘?”李潞池問。她因為是新同學,才和我說話,要是換了其他人,才不管我呢!因為我是一向孤傲的,我不想和她廢話,只是冷冷地說了一句:“是的,你走吧!”她卻不已為然,把小黑傘往我手中一塞,說:“你先用吧,天這么晚了,快點回家吧!”頓時,我感到有一股暖流涌遍全身。我終于感到了有朋友的溫馨。望著我手中的那把小雨傘,我被感動的說不出話來,雖然這傘是黑色的,但,在我的心目中,它是天下間最美麗的傘。我沖著已跑遠的她喊到:“沒有了傘,你……你會淋壞身子的!”她連頭都沒有回,消失在朦朧的雨簾中。我心中不禁發出感嘆:“親愛的朋友,你是我荒野之中的甘泉,你是我嚴寒之中的炭火,你是我久病之中的良醫啊!”從那一刻起,我變了,變成了愛交朋友的人。當然了,我和李潞池也成了最好的朋友。我成長了,我收獲了,我終于懂得了:當我們取得成功時,有朋友的祝賀,就會感到更加幸福;當我們憂傷時,有朋友的勸解,就會很快從憂傷中解脫;當我們遇到困難時,有朋友的幫助,就會增強戰勝困難的勇氣和信心。我發自內心的說一聲:“有朋友真好!”
初一:劉震宇
打開記憶的閘門,就有許許多多的往事如潮水般涌現出來:開心的事、悲傷的事、氣憤的事……這其中有一件事讓我記憶猶新,現在想起來,像昨天發生的一樣。
那是一個寒冷的冬天。這天早晨,我一起來便覺得頭暈暈的,媽媽拿來體溫計給我量了量,“天哪,38﹒5度,你發燒了!讓你晚上別踢被子,你不聽……”媽媽嘮叨了半天才想起要給我請假。這時,門鈴突然響了,原來是菲菲,她背著書包來找我一起去上學。“對不起啊!我發燒了,看樣子是不能去上學了。”我坐在床上有氣無力地說道,“噢,原來是這樣,那你快躺下休息,我去幫你請假就行了,我走了,注意身子,別著涼了,再見。”她一邊叮囑我,一邊走到門口才輕輕關上門離開了。我心里暖暖的,然后便沉沉地睡去了……
“小雨,小雨,醒醒,菲菲來看你了……”聽到媽媽的輕聲呼喚,我才慢慢醒來,一看時間,居然已經是中午了。而菲菲正坐在床邊尼!我揉了揉惺忪的睡眼,含糊不清地說了句:“怎么有兩個菲菲呀?”她笑了起來,白凈的臉頰上現出了兩個可愛的酒窩:“我看你是睡糊涂了吧——怎么樣?感覺好些了嗎?”我掙扎著坐起來,說:“還是不舒服。”“唉,平時見你活蹦亂跳的,怎么一生起病來就成這樣了……”說著,她沮喪地低下了頭,見她這樣,我急忙安慰道:“沒事兒,會好的,病的是我又不是你,怎么覺得你比我還難過呢……”
正說著,媽媽端來了一碗熱氣騰騰的藥。“阿姨,讓我來喂吧!”菲菲一邊說一邊從媽媽手中接過藥湯,她用湯匙攪了攪藥湯,然后舀起一勺放在嘴邊吹了吹,這才小心翼翼地喂給我喝。“啊,好苦!”我閉上了雙眼,不肯再喝,“虧你還是好學生呢!知不知道‘良藥苦口利于病’啊,必須喝!”我沒辦法,在她的命令下,我只好硬著頭皮喝下了這一碗“良藥”,看到我把藥都喝光了,她緊皺的眉頭也終于舒展開來。“這就對了嘛!既然你已經喝了藥,那我就先走了喲!好好休息啊!”帶著菲菲的關懷,我再次幸福地睡去了,我做了一個夢,夢里,我帶著菲菲去了一個無人知曉的天空之城,我們在那里盡情地玩耍、飛翔……
下午,我已經退燒了,只是身體還有一些虛弱。菲菲看到我基本康復了,也高興極了。她告訴我今天的作業,可我什么都不懂,她便手把手地教我,為我講解知識要點。在這位“小老師”的幫助下,我很快便弄懂了,之前不會的題目現在都學會了。
我實在是太感謝菲菲了,卻不知道該如何向她表達我的感激之情。她似乎看出了我的心思,微笑著說:“也沒什么,就是幫助你一下而已,這是我應該做的嘛!再說,你生病了誰陪我玩呢?是吧?”說完,她還不好意思地摸了摸后腦勺,我感動極了,淚水在眼眶里打轉……
這件事過去了很多年,我卻一直銘記在心里,現在,我和菲菲仍十分要好。我想說:“有這樣一個朋友,真好!”
王場小學四(3)朱治豪
《千金難買是朋友》這首歌,讓我想起了我的好朋友李道輝。
那是一個臨近考試的下午,同學們都在教室里全神貫注的復習著,當然我也不例外。教室里靜極了,突然我發現復習提綱找不到了。復習提綱里可都是重點內容,與這次考試有著直接的關系。我著急了,眼淚在我眼眶里打轉,李道輝見我急得六神無主的樣子趕忙和我一起找起來,我們幾乎把抽屜翻了個底朝天,可是還是沒有找到。我的心像火一樣燒著,急得差點哭出聲來。這時李道輝猛拍了一下額頭說:“瞧我這記性,那天老師發了我兩份,正好可以給你一份。”我破涕為笑:“太好了。”李道輝笑笑說:“我今天只帶了一份,另一份忘在家了,明天我再拿給你。”
到了晚上我復習完了以后,準備出去溜一會兒。我一出門,看見李道輝家的燈還沒滅。我心想好小子怪不得平時學習這么好,原來還“加班”啊!這時我上了樓,我輕輕的敲了敲門。李道輝的媽媽給我開了門。我說:“阿姨好。”之后阿姨讓我進了屋。我一開門,李道輝慌慌張張的收起了一張紙。我說:“你小子是不是干什么見不得人的事了。”他吞吞吐吐的說:“沒,沒有啊。”我趁他不注意猛的一下拿出那張紙。原來他正在抄復習提綱呢。我一驚,眼圈一下子紅了,老師根本沒有發他兩張復習提綱,他只是把他的給我,怪不得他要明天才給我呢。想到這我差點哭了。李道輝說:“不就是一晚的事嘛,有什么好哭的。”
那一晚我和他聊了很久,從來沒發現原來朋友之間的心可以離的這么近。有這樣的朋友,真好!
從小,我就喜歡看課外書,其中有一本刊物是我的最愛――《小星星》。每當老師把《小星星》送到我手上時,我總是激動不已、迫不及待地把雜志翻開,貪婪而又認真地閱讀起來。不一會兒工夫,我就被里面豐富多彩的內容深深地吸引住了,有時真恨不得一口氣把里面的內容看完。
親愛的《小星星》,能與你做好朋友,我感到很開心。偉大文學家高爾基先生曾說過:“書籍(jí)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書籍是天才留給人類的、世代相傳的珍貴遺產。”無論在生活上還是在學習上,你都給我帶來很多幫助,你帶領我走向進步的階梯,指引我開啟知識寶藏的大門。
你的欄目豐富多彩,每個欄目我都非常喜歡。“星星書房”欄目每期都給我講動聽的小故事,尤其是欄目后面的閱讀思考,開啟了我的思考;“幻想星球”欄目給我插上了幻想的翅膀,讓我飛進童話王國,在有趣而奇妙的故事中流連忘返;“作文島”欄目增加了我寫作的詞匯量,讓我學到了許多好詞好句,讓我學會了怎樣才能寫好作文;“趣多多”欄目讓我打開了視野,去探索更多的科學知識,讓我親近大自然,并且更透徹(chè)地了解一些自然現象的原理。
不知不覺中,我認識的字更多了,閱讀理解能力有了明顯的增強,寫作水平也隨之提高了許多。以前,我一碰到寫日記和寫作文就頭疼,現在可好了,自從你來到我的身邊,我再也不怕它們,而且還希望老師多留些這方面的作業。我知道這一切都是你的功勞,感謝你――《小星星》。
《小星星》,有你在身邊真好。在我傷心時,你給我支持和幫助,帶給我心靈的撫慰;在我迷茫時,你給我指明方向,帶給我生活的啟迪。謝謝你,你是我快樂成長的好伙伴!
在這篇熱情洋溢的文章中,余慧婷同學充滿深情地回顧了與《小星星》相識、相伴的歷程,她對《小星星》的欄目可是了如指掌、如數家珍哦!星星姐姐讀完后心里充滿了感動,更為余慧婷同學的成長而欣慰和驕傲。你和《小星星》之間有哪些難忘的故事呢?記得參加“我和《小星星》的故事”征文大賽哦,投稿郵箱:。
為此,我認為作文教學要做到如下幾點。
一、我手寫我“眼”(觀察)
心理學告訴我們,興趣是獲得知識、形成技能技巧、開發智力的動力。因此,任何形式的教學都必須嚴格遵循興趣性原則。習作教學的起點是兒童對作文的需要和興趣,因此,習作教學的開課十幾分鐘最為關鍵,也最費心思,它關系到學生“想不想寫”“有沒有東西寫”的問題,而且這兩個問題又與“能不能寫好”密切相關。兒童的思維特點主要是具體形象思維,他們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又正在迅速發展著。為此,作文教學要充分體現“作文與自然”“作文與生活”“作文與文化”“作文與活動”的相互結合。教師要精心創設情境,善于引導學生細致觀察,讓他們一心一意地想看到不易看到的東西,想理解隱藏著的東西,以及從平常的、習慣的、隨時隨地可見的東西中看出不平常的東西來。如一位教師上的《――真好吃》的作文公開課,上課伊始引導學生觀察一個視頻,打開學生寫作思路。具體實錄為:
師:教師班上的小朋友舉行了一次吃西瓜比賽,想不想看看?大家仔細看看這些小朋友是怎樣吃西瓜的?(出示錄像)
生:扎辮子的小女孩一只手拿一塊西瓜,同時塞進嘴巴,可嘴巴哪有這么大呢?弄得西瓜汁流到了手上、衣服上、桌子上。
生:他狼吞虎咽,橫著咬豎著咬,這邊咬那邊咬,弄得臉上、鼻子上全都是西瓜汁和西瓜籽。很有趣!
生:兩兄弟搶西瓜吃最有趣。哥哥只顧自己大口大口吃,坐在一旁的弟弟不由自主地伸手想抓一塊,可哥哥迅速推開弟弟的手,弟弟只好眼巴巴地看著哥哥吃,口水直流,心想:你這么小氣!下次我的東西也不分給你吃。
這樣有效運用教學媒體增強課堂教學效果,教師帶領學生到“生活情景”里去發展言語,讓學生體驗生活,眼中有物,物中有人,人中有話,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
二、我手寫我“口”(口語)
口語化的文字流暢通順,因此作文教學要提倡“我手寫我口”,以避免生澀、枯燥、束縛思維的文字出現。老舍在《怎樣丟掉學生腔》批評道:“一執筆為文,便擺起架子來,話不由衷,有現成的話不用,故意去找些不必要的詞兒作裝飾。”在寫作時注意文字口語化,多使用口語化的文字,有利于思路的流暢。這樣做,不但可以加快寫作速度,而且在不經意中往往還會有精彩的個性化語言出現。如一位五年級的學生在寫《媽媽的愛》時,一氣呵成寫下了這么一段文字:
“我清晰地記得那天的雨下得很大。媽媽你望了望外面,又看了看我,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你拿起雨衣,抱著我沖向雨中,把雨衣都蓋在我的身上,而自己卻淋在大雨之中。我心想:‘媽媽穿得這么少,會不會感冒呀!醫院啊醫院,以前我總覺得你離我家那么的近,現在怎么這么遠啊!’我們終于到了醫院,醫生說要打針,就在醫生給我打針的那一刻,我第一次看見媽媽的眼角有淚水,這時我哭了。我不是被那針打痛哭的,而是被媽媽的舉止感動流淚的。”
這一段話讀起來流暢生動,生活氣息濃郁,人物形象具體,絕無生澀枯燥的感覺。語言大師經常告誡我們:口語是我們最熟悉的,也是最具有生活氣息的,是親切的語言。不要去冥思苦想那些所謂的“好詞語”,具有生活氣息的語言才是真正的“好詞語”。
三、我手寫我“心”(真話)
當前,學生作文出現這樣的情形:假、大、空。“假”,說假話,寫假事,虛情假意;“大”, 想要模仿那些“優秀作文”,可又力不能及,最終只有 “套、湊、編”,滿篇大話口號化。“空”,內容空乏,不具體,不實在,不著邊際。這一情形一時難以扭轉,因此教師只有讓學生徹底從作文觀念、教學方式、評價取向的錯誤中走出來,才能真正使學生“要寫、可寫、能寫”。我手寫我心,是學生把所思所想所感真實地記錄下來,分享快樂,傾吐煩惱,在寫作中陶冶情操,放飛心靈。一句話,習作是一種感情的流露。北京小學吉春亞教師的作文課很能抓住學生的心,她上的《絕對孩子》漫畫作文有這樣一個片段很精彩:根據“爸爸、媽媽(大人)擁有太多的權利”展開想象,小組合作表達自己的感受。孩子們談論的話題很廣:“我爸爸權利很大,自己弄錯了事,認為我影響他。”“……爸爸總讓我泡茶,不然不讓我用電子產品,我必須得泡茶。”“我喜歡打乒乓球,可是打10分鐘媽媽也不允許。”“晚上,我只能做作業,而媽媽她可以在玩電腦。”……這些童言體現了童真、童趣、童味,留住了童魂,撥亮了童心,真正達到了“我手寫我思、我手寫我心”的境界。這不僅有利于提高孩子們的觀察、想象及審美能力,還能培養學生的形象思維、靈感思維、邏輯思維能力,使學生受益匪淺。
四、我手寫我字(快速)
關鍵詞:依托文本;積累語言;習得方法;加強練筆
習作方法從哪里來?葉圣陶說:“教閱讀教得好,更不必有什么專門的寫作指導。”這充分說明,習作所需的遣詞造句、布局謀篇等多種能力,很大程度上依賴于閱讀。因此,在閱讀教學中,教師必須發揮好文本應有的引領作用,有意識地在閱讀與習作之間架起一座橋梁,讀中取法,讀中學寫,為習作起步教學導航。
一、依托文本,積累語言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理解吸收,習作是理解表達,只有吸收得充分,表達才更加有力。”因此,語文教師應把閱讀教學作為指導學生積累語言的“主戰場”。
(一)積累詞語
三年級學生剛從寫話過渡到習作,由于閱讀積累少,因此詞匯貧乏、語句平淡、內容空洞是他們習作的普遍現象。在閱讀教學中,教師應當有意識地引導學生抓住課文中優美的詞語,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積累、運用。為了幫助學生提高語言的儲備量,三年級教材幾乎每篇精讀課文后都有一道“綠鉛筆”的練習,內容以學習小伙伴的口吻提出。如《賣木雕的少年》課后“綠鉛筆”提出:我發現課文里有許多由四個字組成的詞語,比如“名不虛傳”,讓我們把這些詞語抄下來吧。編者的意圖是引領學生在閱讀中積累詞匯,詞匯豐富了,習作中才會有詞可用、有話可說。
閱讀教學除了引導學生積累運用四字詞,還要引導他們體會文中作者遣詞造句的方法,感悟用詞準確對表情達意的作用。例如,《荷花》寫荷花在大圓盤之間冒出來,文中小泡泡說“冒”字用得真好,意在引導學生體會用詞的精妙。品讀時,教師先引導學生找出哪個詞用得好,能否把它換成別的詞,接著順學而導:“白荷花迫不及待地從大圓盤中冒出來,它們仿佛是想……”孩子們的想象特別豐富:“它們想展示美麗的身姿”,“想看看外面的世界有多美”,“想和蝴蝶一起舞蹈”……一個“冒”字把荷花寫活了。孩子們充分感受到用詞的準確精妙后,教師相機小結:“我們寫文章就得這樣,反復琢磨,不斷推敲,使詞句不僅優美,而且傳神,這也是寫作的秘訣!”這樣,便在潛移默化中教會孩子如何準確用詞。
(二)積累句式
習作起步階段,三年級學生不知該如何表達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想,作文語句平淡,像記流水賬一樣。要使學生的文章語言鮮活,教師須依托文本,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初步感受打比方、擬人、夸張、排比等修辭手法的表達效果,并嘗試運用。如《花鐘》第一自然段介紹不同花開的時間,運用了擬人和比喻的修辭手法,十分生動。為了讓學生體會不同句式的表達效果,教師在課前可引導學生先交流有關花開的資料,要求學生用“幾點,什么花開了”的句式表達,教師相機板書。接著,引導學生品讀文中作者是怎樣描寫的:凌晨四點,牽牛花吹起金色的小喇叭;五點左右,艷麗的薔薇綻開了笑臉……通過對比品讀,孩子們深切地體會到運用比喻、擬人的句式表達鮮花的開放是多么生動!教師適時設計小練筆:你能模仿課文的句式,把黑板上表達鮮花開放的句子換一種說法嗎?有了文本的引領,孩子們興趣盎然地創作著……教師長期開展這種“咬文嚼字”的訓練,學生在習作中就會準確用詞,生動說句。
(三)積累片段
教學中,教師一方面要引導學生通過品讀感悟、摘抄積累等方式進行內化,一方面又要及時地給他們創設活用語言的情境,在實踐中逐步提高語言駕馭能力。例如,《趙州橋》課后“綠鉛筆”設計了積累語段的練習:課文第三自然段寫得很生動,我要把它抄下來。這段話描寫趙州橋的美觀,運用了擬人、排比等修辭手法,語言形象生動,是學生仿寫景物的優秀范例。教學時,教師先引導學生品讀、背誦,再模仿課文的語言表達形式,寫一寫家鄉的獅子橋。又如,《燕子》第一自然段,作者運用生動、簡潔的文字,按從整體到部分的方法,描寫燕子外形,突出了燕子“活潑機靈”的特點。學生在品讀背誦的基礎上,仿寫一種鳥的外形特點,一個個精彩片段躍然紙上。
二、依托文本,習得方法
文本不僅是閱讀教學的主要憑借,也是習作訓練的直接資源。習作既可以“取其法”,還可以“用其材”。
(一)學習構段
三年級起步作文應該從段的訓練開始,重點是訓練把一段話寫清楚(言之有序)、寫具體(言之有物)。在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文本段落結構特點,挖掘語言訓練點。如《秋天的雨》第二自然段圍繞中心句“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繽紛的顏料”,具體描寫秋天的樹葉、田野、果子、等不同景物的色彩。精當的比喻,工整的對仗,讀起來朗朗上口,擬人手法的運用更是賦予橘子、柿子喜悅的心情和成熟的姿態。為了讓學生掌握“先總后分”的構段方式和形象生動的語言表達形式,設計課堂小練筆:寫一寫秋天的菜園、果園,學生仿寫得心應手。教師在教學中還可以依托文本,進行并列式、因果式、承接式等段落結構訓練,讓學生學會組織段落。
(二)學習謀篇布局
課文的結構先概括后具體或先具體后概括,先記敘后抒情或先抒情后記敘,還有的運用過渡段、前后呼應等。教師要引導學生從文本中習得謀篇布局的方法。如學習《富饒的西沙群島》,引導學生運用“總―分―總”的篇章結構,以地點轉換描寫《美麗的校園》;學習《美麗的小興安嶺》,讓學生按季節順序描寫家鄉《美麗的河濱公園》。又如《翠鳥》一文,先介紹翠鳥的外形特點,再介紹翠鳥的活動習性,最后表達對翠鳥的喜愛之情。學生也能較好地仿寫自己喜歡的一種小動物。再如《燕子專列》第一自然段寫道:“燕子是候鳥,能長途飛行,怎么還用專列送呢?”學生心中也充滿了疑問,繼續探究的興趣很濃。待學完課文后,教師小結習作方法:像這種先寫結果再探究原因的敘述方法叫“倒敘”,在寫作中,恰當運用這種方法,能吸引讀者的閱讀興趣。于是孩子們也開始主動嘗試倒敘的寫作方法。
三、依托文本,開辟練筆新天地
閱讀教學中,教師應當把課堂小練筆的訓練當作一個重要的教學目標去落實,除了仿寫段落篇章,還應當多角度、全方位地找準課內小練筆的切入點,讓學生在讀寫訓練中,激發習作興趣,提高習作能力。
(一)發揮“小泡泡”的導學功能,寫讀后感
三年級人教版教材“小泡泡”的大量出現,是教材的一大亮點,承載著導學功能。這些“小泡泡”或在課文中間或在結尾處吐出,大多用“我想對某某說……”的形式來表達。如《一個小村莊的故事》在結尾處吐泡泡:“我想對小村莊的人們說……”;《一面五星紅旗》吐泡泡“我想對那個面包店老板說……”;《太陽是大家的》吐泡泡“我想對別國的小朋友說幾句話……”這些“泡泡”都是指導學生進行課堂練筆的寶貴資源。以“想對誰說”的方式練筆,讓學生一吐為快,在無拘無束的表達中抒發了真情。
(二)發揮插圖的導學功能,補出畫外音
教材的每篇文章都配有生動鮮明的插圖,有些插圖課了細致的描繪,有些插圖文中只是一筆帶過。如《給予樹》中插圖的內容是“金吉婭把漂亮的洋娃娃送到援助中心禮品區的情景”,文中并沒有具體描述。教師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圖畫,聯系上下文,展開想象,把畫上金吉婭和阿姨的語言、動作、心理活動等細節內容補充出來。通過描寫插圖,學生更加強烈地感受到金吉婭的善良、仁愛。學生在把“畫”變成“話”的同時,也提高了觀察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三)展開想象,續編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