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2-08-01 11:30:24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篇高校心理學教育研究,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一)教育方式單一
當前很多高校都設置了心理學專業,在實際教學中卻一直應用講授式的教學方法,這也與高校改革的理念相違背。在這種單一傳統的教學模式下,師生之間缺乏有效的互動,課堂氛圍非常的枯燥,嚴重影響到學生對心理學知識的把握,整個教學缺乏專業化和人性化[1]。除此之外,高校在實際教學中過分的重視教材內容教學,從而導致課堂教學非常僵化,嚴重影響到學生的專業技能發展。
(二)教學內容與生活實際相脫節
隨著新課改不斷的推進,高校越來越重視教學質量的提升。從當前的高校心理學教學情況來看,比較注重理論知識方面的教學,對實踐方面則比較忽視,從而導致學生的實際工作能力以及專業素養難以得到有效的提升。另外,課堂教學內容和生活實踐嚴重脫節,心理學教育其實是實踐性和應用性非常強的一門專業,所以這種教學方法很難達成理想的教學目標,必須得進行改進和完善。
二、加強高校心理學教育的必要性
近年來,大學生犯罪事件頻發,其中原因值得深究。首先,高校自擴招以來,大學生的數量得到了極大的提升,而教師人數卻沒能及時的跟上,這也導致大學生的教育存在部分停滯。其次,在大學的學習生涯中,基本都是知識教育,很少會觸及到法律方面,所以使得大學生法制觀念非常薄弱。最后,學生“三觀”還不夠成熟,極易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進而形成心理缺陷和不健康的人格[2]。這樣,使得他們在面對挫折的時候通常不能正確的處理,無法平衡自身與現實環境的矛盾,甚至還有可能因為混亂或者巨大的心理落差使得他們選擇了錯誤的處理方式。對于這種大學生來說,即便擁有再多的知識也很難對社會和家庭做出相應的貢獻。所以,對于當代大學生,高校需要結合社會環境的變化及學生具體情況來制定出適合他們的心理教育模式。大學是一個非常放松和自由的環境,經過緊張高考的學生進入大學之后感覺到了前所未有的自由,再加上他們離開了父母,能夠隨心所欲的根據自己需求來安排自己的人生和生活。不過他們并沒有和社會有過多的接觸,自我控制能力和判斷能力較差,在遇見挫折的時候通常都會不知所措。高校沒有設置專門的心理輔導老師和心理咨詢室,學生的不良心理情緒很難得到及時的緩解和疏導,如果任其發展很有可能會變得更加嚴重。只有一個身心健全的大學生才能夠為社會做出更多的貢獻,才能夠不作出影響自己和他人生活的大錯[3]。相比較于老一輩人,新一代年輕人的價值觀已經有了很大的不同,不過他們依舊需要得到認可,而不是用陳舊的眼光去改變、審視和批評他們。高校教育應該隨著他們的變化而變化,應該給予大學生充分的尊重。而心理教育就是順應他們變化的一種形式,能夠幫助他們排解不良心理和情緒,促使他們發展成為一個人格健全的人才,進而為社會、為國家做出更大的貢獻。
三、加強高校心理學教育的策略
(一)合理開設心理課堂
高校不僅僅需要開設專門的心理咨詢室,同時還得設立心理課堂,對學生開展集體性的心理教育,以免部分學生因為各種原因不敢走進心理咨詢室。除此之外,還需要合理的創設課后心理追蹤系統,通過教師上門答疑、定期或不定期問卷調查等方式,來了解學生的心理發展狀況。對于心理咨詢室來說,不僅僅需要當面咨詢,同時還可以開展在線咨詢,使得學生隨時隨地都能夠和心理教師溝通,能夠及時的排解心理問題。高校需要聘請符合條件的專業教師,確保他們綜合素養過硬,能夠為學生提供有效的解決方案。
(二)積極轉變教學觀念
當前高校中的心理教育基本都是應用公共選修課的方式進行的,能夠修習這門課的人數非常少,并且其課時安排也非常少,所聘請的教師也不夠專業,這些問題嚴重影響到學生學習心理課程的興趣,很難達成理想的教學目標[4]。高校要積極的轉變教學觀念,加強對心理健康課程的重視,增設有關心理健康教育的必修課程;將心理教育和其他的必修課有機結合,無時無刻的對學生進行心理教育,確保每一位學生都能夠受到心理教育,掌握相應的心理健康知識,合理地排解各種不良情緒。
(三)理論結合實際
高校少數學生犯罪事件的發生引起了越來越多人的關注,有些專業人士對這方面還發表了相應的論文,不過都只是紙上談兵,沒能結合實際情況,很難提供有效方法。大學生都是年輕人,可采用多樣化的方法,如集體活動以及主題班會等來開展教學,讓他們能夠主動的參與到心理教學活動中。心理教育形式多樣化,其過程也可以是各種各樣的,只要學生能夠接受和不反感的就可以。
(四)創新心理教育模式
由于心理教育性質及內容的特殊性,傳統教育模式很難滿足其教育需求,取得的教學效果也不理想,因此高校必須積極地進行心理教育模式的創新。傳統教學模式下,心理教育地點非常局限。可以選擇網絡、草坪、操場等,只要是能夠進行心理教育的地方,教師都可以充分的利用起來,同時教學方式也需要選擇學生感興趣的方式[5]。保證每一位學生都能夠積極的參與到心理學習中,不會產生反感情緒,這樣才能夠保證他們的學習效率,使心理教育得到真正落實。
(五)建立心理檔案
心理檔案對我國高校來說基本就是一個空白的領域,不過其在心理教育中卻是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心理檔案主要記錄每一位學生的動態心理變化,同時還得定期或者不定期的對學生進行心理考核,以便更好的把握學生實際的心理狀況,如果發現異常,須及時的聯系學生,然后應用合理且溫和的方法進行處理。在心理檔案建立過程中,教師需要保證每一位學生都有心理檔案資料,絕對不能落下一位學生。除此之外,教師還得保證學生的心理檔案是嚴格保密的,絕對不能泄露出去,這樣能夠增強學生對心理檔案的信任感。班主任和輔導員需要承擔著這一重任,這樣不僅僅能夠拉近輔導員與學生之間的關系,同時還方便輔導員更好地做好學生管理工作。
參考文獻:
[1]蔡春燕.高校心理學專業實驗教學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哈爾濱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7(3):47-49.
[2]郜雅杰.以主題為線索的互聯網高校心理學教學資源庫建設探討[J].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17,30(8):64-65.
[3]賀文靜.探討高校心理學實驗教學的改善途徑[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7,33(6):220-221.
[4]萬媛,丁鳳琴.PBL模式在高校心理學課題研究教學中的實踐與反思[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7,30(2):67-72.
[5]韓燚.高校心理學教師的作用問題研究[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6,29(2):109-111.
作者:孟廣娟 單位:湖北科技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