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2-07-15 04:41:59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篇中美創業教育發展差異探討,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一、美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發展歷程
美國創新創業教育的歷史可追溯到19世紀的《莫里爾法》和贈地學院的誕生[3]。20世紀的六七十年代,美國經濟發展緩慢,經濟振興急需注入新的動力,硅谷地區校企合作的創新經濟快速發展為其提供了非常有效的借鑒。當時的硅谷聚集了大量高校,其人才資源、技術資源和設備資源在硅谷發展過程中具有重要的支撐作用。1983年,社會學家亨利?埃茲科維茨發表了題為《美國學術界的創業科學家和創業型大學》的論文,首次提出創業型大學的概念。隨后的幾年時間里,很多學者對創業型大學的建設提出了不同的理論觀點,創新創業等詞匯也不斷出現在聯邦政府和一些社會組織的報告中。從美國競爭力委員會在2003年提出的國家創新創業計劃到2007年美國國會通過的《美國競爭法》這4年時間里,每年都有關于創新創業的政策和相關報告出臺,這些報告和法案為美國高等院校創新創業教育指明了方向。2009年,美國創新和創業咨詢委員會向美國商務部提出了一份關于推動大學技術商業化的建議書,140多位美國研究型大學校長和各專業領域代表人員在上面聯合簽名。商務部高度重視,開展了為期2年的調研和談話。2013年正式了《創新創業型大學:聚焦高等教育創新和創業》的報告。確立了高等院校創新創業教育工作的基本模式、內涵和發展方向。從此,高等院校創新創業教育得到全社會的高度關注,高校的創新創業教育開始進入高速發展階段。
二、中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發展歷程
1998年,在世界高等教育大會上深刻闡述了創新創業教育的意義,國際社會已經把創新創業看作是提升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源泉,此后,中國也開始了創新創業教育。清華大學率先進行了創新創業教育方面的探索和實踐,包括設立創新創業課程,舉辦全國第一屆創業大賽等。隨后,浙江大學和廈門大學等也先后開展了創新創業教育的探索,并相繼承辦了全國的創業大賽[4]。創新創業教育如雨后春筍般在中國大地上展開。創新創業教育的理論和實踐在高等院校的教育體系中被擺到了重要位置,各個高校都積極探索創新創業教育的模式和方法。2002年,教育部先后確立了9所高等院校作為創新創業教育的試點運行單位。這些高校結合自身條件,以不同的模式開展創新創業教育,或注重課堂教學,或注重培養學生創新創業實踐技能,或兼顧以上兩種教育模式,為中國高等院校創新創業教育積累了寶貴的經驗。為進一步激發大學生的創新創業熱情,鼓勵大學生積極投身創新創業之中,國家教育部于2010年出臺了《關于大力推進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和大學生自主創業工作的意見》[5],該文件的出臺標志著中國高等院校創新創業教育工作進入了一個嶄新的時期。之后,各級政府和教育部門都出臺了創新創業的政策和人才培養的措施,極大地烘托了創新創業的氣氛。
明確中美兩國在高等院校創新創業教育發展歷程中的差異,有助于借鑒美方先進的理念和發展方向,為今后中國創新創業教育的發展奠定理論和實踐基礎。
(一)途徑的差異
資本主義的自由市場經濟注定了創新創業的途徑是自下而上的。20世紀70年代,美國經濟低迷,很多企業利潤銳減,為改變這種困境,企業家們積極探索開拓市場和提高利潤的方法,硅谷的成功為其找到了解決經濟困境有效方法,從此開創了新的經濟模式。校企聯合使企業加快了產品及服務的研發和創新,獲取了豐厚的利潤,同時高校也獲取了發展資金,促進了人才培養。來自企業和高校的發展成果引起了政府的重視,成立于2009年的美國國家創新創業咨詢委員會向美國商務部提交了一份推動大學技術商業化的建議書,該建議書由全美140多位大學校長、企業家和各個協會的領導人聯合署名,引起了聯邦政府和社會的關注,聯邦政府隨后出臺了一系列旨在加強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和學術成果轉化的政策,極大促進了美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完善和成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決定了中國的創新創業教育工作是由上而下的發展途徑。在改革開放中期,社會經濟還處于模仿階段時,中國政府就敏銳地察覺到美國創新經濟發展對未來世界經濟的影響,高瞻遠矚地提出了自主創新的發展理念,積極探索適合中國國情的創新創業思路,并很快出臺了一系列創新創業政策,明確了高校在創新創業中的重要地位。各高校在政策引領下,積極探索適合自身特點的創新創業人才培養和創新創業項目研究模式,為社會培養了一大批創新創業型人才,建立起具有高校自身特點的產、學、研轉化機制,促進了創新經濟的發展。這種自上而下的創新創業發展途徑加快了自主創新階段的到來。
(二)格局的差異
美國的創新創業教育以高等教育為主體,校企互動為實踐,通過技術轉移推動和發展區域經濟,政府起連接紐帶作用。在創新創業教育發展中,高校和校企之間的合作推動了經濟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高校和企業共同探索創新創業教育的人才培養路徑,企業高度融合到高校創新創業教育中。在自由市場經濟的引領下,美國的高校創新創業教育以市場為導向,以追求經濟利益為目標,以校企合作為手段,通過校企合作開展科技和服務的創新,為企業培養創新創業型綜合素質人才。此外,政府也是高校和企業服務的對象。中國高校的創新創業教育還并未完全由市場來主導,政府在其過程中起到決策和引領作用。高校的創新創業教育大部分仍由高校自行承擔,校企合作的局面并未完全展開,企業很少參與高校創新創業教育[6]。但隨著經濟的發展和高科技企業的大量涌現,校企合作將進一步加深。可見,中國高等院校的創新創業教育是在政府主導和引領下,以學校為主、企業和社會為輔的格局。
(三)驅動力的差異
20世紀美國硅谷經濟發展的成功為當時低迷的世界經濟注入了新的動力。硅谷模式使人們看到了科技創新給社會帶來的巨大變化和商機,美國政府、企業和高校開始高度重視創新創業教育,政府大力支持創新型小微企業的建立,培養創新創業型高素質人才成為全社會關注的方向,大批基金公司為高校的創新創業成果提供資金支持[7]。可以講,市場是美國創新創業教育的驅動力。中國的創新創業教育發展之路剛剛起步,整個社會需要在政府的驅動和引領下,才能逐步完成向市場驅動模式的轉變。只有真正意識到創新創業為經濟發展帶來的變化和巨大商機,才能引起全社會的關注和重視,中國高等院校的創新創業之路才能走向成熟。
四、對醫學院校創新創業教育的啟示
醫學院校專業性和實踐性較強,其創新創業教育與其他綜合類高校相比有特殊性,從中美兩國的創新創業教育發展歷程的差異中可以得到以下幾點啟示:
(一)轉變思想
從中國創新創業教育30年的發展中,可以看到創新創業教育在一些綜合類院校的成效,這在創新創業項目的數量和專利成果上已有充分體現[8]。但對于醫學院校而言,其成果僅凸顯在各項比賽中,為比賽而比賽的現象嚴重,沒有實現由比賽到項目落地的轉變。歸根結底,一方面是因為創新創業教育的成效不會立竿見影,需要經過較長時間的發展才能顯現;另一方面是教育者和管理者的思想仍未完全轉變,還停留在醫學院校專業性較強和創新創業難度大的傳統觀念中,沒有切切實實地感受到創新創業教育的各項成效對高校發展的促進。因此,在創新創業教育的大環境下,重比賽,輕成效,存在急功近利的創新創業教育觀。只有把握創新創業教育的基本規律,意識到創新創業教育對高校轉變發展的促進作用,才能從根本上轉變觀念,端正思想。
(二)行業融合
高校的發展不能離開社會。中國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進步離不開醫學院校,醫學院校要明確其人才市場定位,充分融合到地區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之中[9],通過對地區醫療衛生事業的貢獻來體現創新創業教育的成效。學校和企業、學校和醫院、學校和政府的合作是創新創業教育發展的必由之路,只有通過合作才能發現問題,才能促使師生去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既鞏固了理論知識,又加強了實踐能力的培養。行業融合能使高校吸納各種社會資源,提升學校的知名度,促進學校發展。
(三)教師培訓
中國要想成為世界創新創業教育強國,就必須對教育對象進行調整。這種調整不僅體現在學生身上,更體現在教師身上,因為教師是創新創業型人才培養的主要執行者。對于醫學高等院校而言,其教師組成主要包括專業基礎課程教師和臨床課程教師,后者大部分院校都由臨床醫生擔任,由于醫生的工作任務繁重,沒有充足的時間去進行教學方式和教學效果的創新與探索,導致教學方式陳舊,教學效果欠佳,阻礙了創新創業教育目標的實現。臨床教師具有豐富的實踐經驗,要充分發揮其在創新創業教育中的作用,這對實現與專業相結合的創新創業教育有極大的促進作用。因此,加大對臨床課程教師的培訓力度,是醫學創新創業教育中首要解決的問題。
(四)政策保障
中國的國情有其獨特性,政府的主導力度很大。因此,政府要出臺相關政策,鼓勵醫學院校參與地方醫療衛生事業的創新發展,參與地方醫療衛生事業的監督和管理。可以政府出資,采取結對幫扶等有利措施,以課題研究的方式,共同解決企業和醫院在發展中存在的問題,讓教師、學生和企事業工作人員廣泛參與,調動師生的積極性。只有這樣才能使中國醫學院校的創新創業教育得到迅速發展。了解美國創新創業教育發展歷程,明確中美兩國發展過程中的差異,有利于揭示創新創業教育發展的基本規律。目前,中國醫學院校正處于創新創業教育發展的關鍵時期,端正思想觀念是創新創業教育執行者和管理者首先要解決的問題[10]。在政策和資金充分保障的前提下,醫學院校要審視自己在地區醫療衛生事業發展中的角色,充分融入到地區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中,只有這樣才能為醫學院校創新創業教育注入永久動力,實現創新創業教育的順利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孫婷.美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分析及對我國高職教育的啟示:基于美國商務部《創新與創業型大學》報告[J].職業教育研究,2016(12):91-96.
[2]于文浩.改革開放40年中國國家創新體系的路徑選擇與啟示[J].南京社會科學,2018(9):18-23.
[3]包水梅,楊冬.美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發展的基本特征及其啟示:以麻省理工學院、斯坦福大學、百森學院為例[J].高教探索,2016(11):62-70.
[4]應永勝.美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模式解析及借鑒[J].昌吉學院學報,2015(6):87-92.
作者:宋松 單位:蚌埠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