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2-04-29 08:59:36
開篇:寫作不僅是一種記錄,更是一種創造,它讓我們能夠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靈感,將它們永久地定格在紙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1篇應用型本科雙創教育研究,希望這些內容能成為您創作過程中的良師益友,陪伴您不斷探索和進步。
一、互聯網經濟時代大學生“雙創”教育與課程思政的理論概述
(一)互聯網經濟時代
互聯網經濟是以互聯網為基礎所產生的全部經濟活動的總和,涵蓋互聯網金融、電子商務、網絡游戲、即時通訊、搜索引擎等五個方面,互聯網經濟時代是伴隨信息網絡化社會發展所產生的一種新的經濟現象的時代。
(二)“雙創”時代
“雙創”是“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簡稱,如今,全國已經掀起“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新浪潮、新態勢。《關于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之后,各大高校開始精準發力、發揮人才優勢,積極探索創新創業教育新模式。
(三)課程思政的內涵
課程思政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將各類專業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以期形成協同效應,共同構建全員、全程、全課程育人新格局的一種綜合教育理念。課程思政理念的提出,大大豐富了思政教育的內涵和外延,給各大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
二、大學生“雙創”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在關聯
(一)課程思政視域下思想政治教育與“雙創”教育同向改革的必要性
課程思政是一種大思政課程觀,其本質是在課程教學和教學改革的各環節、全方位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以實現立德樹人的根本目的。而“雙創”教育的內容、目標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目標是相一致的,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可以有機融合,取長補短。1.協同孕育“立德”精神大學生是人生的“拔節孕穗期”,最需要廣大教師的精心引導和栽培。應用型本科高校更加注重愛崗敬業、遵紀守法、誠實守信等方面的德育教育,山西工程技術學院全面深化德育“2+X”教育體系改革,堅持以“德育答辯”為特色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培養大學生良好的職業道德、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2.同向培養良好心理品質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心理素質教育和學生在“雙創”過程中的開創性、抗壓性、協作性等良好的心理品質是一脈相承的。在“雙創”教育中要堅持貫穿大思政觀念,幫助學生打造正確的“雙創”觀、誠信的職業道德、開拓的“雙創”思維、回饋社會的時代責任感。3.共同打造“雙創”精神應用型本科高校以服務地方經濟為己任,對大學生著重培養專業精神、職業精神、工匠精神,為地方提供高技能人才,大思政教育能夠加強“雙創”精神理性精神的培養,為大學生提供理論與實踐相融合的全方位指導。
(二)課程思政視域下思想政治教育與“雙創”教育同向改革的可能性
1.加強教育供給側改革,搭建同向改革新平臺山西工程技術學院不斷推進教育供給側改革,全面開展思想政治教育與創新“雙創”教育兩種教育相互融合、內容相互充實的教學改革。學院不斷加強和陽煤集團等企業進行校企合作、產業融合,共同開發打造“雙創”育人陣地。2.“雙創”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教學模式互補思想政治理論教育與“雙創”教育都在不斷使用慕課、案例教學法、行業專家講座、市場調研、企業、行業實踐等形式的多種教學方式,提升學生素養、鍛煉學生能力,增強學生在實踐中發掘商機的能力,提高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緊跟時展需要。3.“雙創”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學內容銜接學院在推進課程思政和創新“雙創”教育同向改革的過程中,在課程設置方面,《思修》《馬原》《毛中特》和《創新創業教育》兩個課程體系相互促進,內容相互銜接。
三、課程思政視域下“雙創”教育的路徑探索
(一)構筑全方位育人大思政格局
通過思想政治教育使創業學生知法、懂法、明法,熟悉和“雙創”有關的行政法、勞動合同法、民法等相關內容,幫助學生在實際“雙創”過程中知法守法和善于運用法律武器。加強“雙創”驅動心理、和道德修養的融合,將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集體主義精神和“雙創”教育的團隊協作精神同向而行,打造課程思政視域下“雙創”“金課”淘汰“水課”,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逐步形成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氛圍和文化。
(二)強化兩種教育的師資隊伍建設
打造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專業課教師、輔導員、“雙創”教育教師等多學科背景集思廣益的教學團隊,共同推進課程教學目標、教學內容的有機融合,突出重點,解決難點、強調要點,以學生的實際需要促進教學的實質改革,加快教師團隊的專業化發展,以更好地提升應用型院校大學生的“雙創”素質。
(三)校企合作推進實踐基地建設
高校“雙創”工作的“版圖”從課內校內延伸到校外,以校企合作為前提,學院可以與企業共同打造“雙創”工作室,以“雙創”沙龍為契機,尋找“雙創”機會,甄別“雙創”項目。“雙創”要立志高遠更要始于足下,行知合一,運用思想政治教育,幫助學生進行理性分析和選擇“雙創”事宜,提高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其能對問題全面客觀地辯證分析,并加以解決,促進內涵和外延式發展,以夯實學生的“雙創”能力。總之,應用型本科高校針對大學生的“雙創”素質和“雙創”能力培養應提供針對性的指導服務,充分發揮“互聯網+”的優勢,改革創新、奮發有為,打造金牌“雙創”孵化基地,為大學生“雙創”者提供政策支撐、場地支持,讓學生感受到學校的支持,提升“雙創”的智慧和勇氣。
參考文獻:
[1]王康.大學生思政教育與雙創教育契合研究[J]教育觀察,2017,6(17):9
[2]黃瓊珍.“互聯網+”視域下創新創業教育融入高職思政教學研究[J].領導科學論壇,2017(07):93
作者簡介:馮立功(1986-),男,漢族,山西平定人,教育碩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創新創業教育。